制冷机数学模型

合集下载

卡诺制冷机制冷系数计算题

卡诺制冷机制冷系数计算题

卡诺制冷机制冷系数计算题一、引言卡诺制冷机是一种理论上效率最高的制冷机,广泛应用于空调、冷冻和制冷等领域。

在工程实践中,了解和计算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卡诺制冷机的原理,并给出一个实际计算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二、卡诺制冷机的原理卡诺制冷机是由两个等温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的循环过程。

其原理遵循卡诺定理,旨在实现理想的能量转换效果。

卡诺制冷机的运行过程如下:等温膨胀(A→B)1.:制冷剂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Q h,膨胀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绝热膨胀(B→C)2.:制冷剂继续膨胀,没有热交换,过程中温度下降。

等温压缩(C→D)3.:制冷剂向低温热源释放热量Q c,压缩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绝热压缩(D→A)4.:制冷剂继续压缩,没有热交换,过程中温度上升。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卡诺制冷机实现了热量从高温热源吸收,向低温热源释放的转化。

关键参数包括高温热源温度Th、低温热源温度Tc以及制冷剂的制冷剂质量流量。

三、计算题: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现假设有一个卡诺制冷机,高温热源温度T h为300K,低温热源温度T c为250K,制冷剂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为0.2kg/s。

请计算该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根据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公式:\[CO P=\f ra c{Qh}{Q c}=\f ra c{Th}{Th-T c}\]其中,C OP代表制冷系数,Q h为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Q c为低温热源释放的热量。

带入已知数值进行计算:\[CO P=\f ra c{300}{300-250}=\f ra c{300}{50}=6\]因此,该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为6。

四、结论本文介绍了卡诺制冷机的原理,并通过一个计算题展示了如何计算该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卡诺制冷机具有高效的能量转换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对卡诺制冷机制冷系数的计算,可以评估其制冷性能,并指导工程实践中的设计和优化。

制冷压缩机的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

制冷压缩机的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

制冷压缩机的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制冷压缩机是家用电器、商用冷藏箱以及工业冷库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它能够使气体在低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变成液态,进而产生制冷效果。

而对于压缩机的建模和仿真,不仅可以提高制冷效率,还可以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

一、制冷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制冷压缩机的主要部件包括压缩机本体、电动机、减压阀、冷凝器、蒸发器和配管等,其中,压缩机本体是制冷循环的核心部件,它能够将氟利昂这种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之后通过冷凝器散热释放热量,并通过减压阀将气体压力调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二、压缩机动态系统建模压缩机动态系统建模的目的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的动态过程,从而预测其性能和行为变化。

在建模的同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些关键因素,如压缩机工作状态、温度、压力、系统中的管路结构、工作介质等因素。

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分别从压缩机本体、电动机、制冷剂流体等方面进行建模。

1. 压缩机本体建模在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研究并描述压缩机本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建立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是为了理解和预测压缩机在压缩剂压缩过程中的气流功率、热功率等性能指标,为制冷系统性能分析和优化提供依据。

2. 电动机建模电动机是驱动压缩机运转的能量转换机构,在制冷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动态系统建模过程中,需要对电动机的性能和行为进行建模。

3. 制冷剂流体模型除了压缩机本体和电动机之外,制冷剂流体在动态系统建模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制冷剂在管道中的流动和传热效应等因素,进而解决好压缩机系统中传热问题,提高制冷效率。

三、压缩机系统建模仿真在模型建立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从而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压缩机的运行状态和性能表现。

压缩机建模仿真分为静态仿真和动态仿真两种形式。

1. 静态仿真静态仿真是对压缩机系统在稳态下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通过对各个部件的静态特性进行建模,计算和模拟解析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性能指标,如冷凝温度、蒸发温度、质量流量、能量消耗等。

制冷循环稳态仿真的联立模块法

制冷循环稳态仿真的联立模块法

制冷循环稳态仿真的联立模块法1 制冷循环稳态仿真模型制冷循环稳态仿真模型是一种系统模型,用于描述复杂系统中控制元件和物理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该模型在制冷循环系统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能有效地预测制冷系统中物理变量和控制参数的响应。

模型的构建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物理过程模型的构建,外部输入的模拟,以及计算机编程的设计。

物理过程模型涉及到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参数,外部输入模拟则需要进行温度场和空气流量场的计算,如温度场、空气流量场、能量平衡方程等。

计算机编程部分,则是通过控制参数、物理和外部输入模拟的联合计算来构建仿真模型。

2 联立模块法联立模块法(LMM)是一种用于构建复杂系统仿真模型的方法。

简而言之,它通过将复杂的系统逻辑拆分成多个简单的子模块而实现模型粒度的控制和模型调试的简化。

每个子模块都是由对应的输入、物理变量和控制参数组成,这些都是模型构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件。

LMM用于构建制冷循环稳态仿真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参数,、物理变量和外部输入模拟,提取出子模型;(2)确定子模型的输入、物理变量和控制参数,并建立包含子模块之间影响关系的联立模块模型;(3)将子模块联立起来,并使用计算机编程技术编写程序,构造仿真模型;(4)调试和优化模型参数,最终实现对模型的精确控制。

3 结论联立模块法是一种有效的构建制冷循环稳态仿真的方法,主要通过提取子模型、确定控制参数和物理变量、使用计算机编程设计、优化模型参数等步骤实现模型构建和调试。

联立模块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分解性,能有效地提高制冷循环稳态仿真模型的构建速度和精准度,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常用制冷公式大全

常用制冷公式大全

常用制冷公式大全
1. 热力学效率(COP):COP = 制冷量 / 制冷机的功耗
2. 一氧化碳凝结温度:Tc = 2T / (1 + (b / a))
3. 摩擦轴承承受载荷限度:Q = Pv·ψ·λ·K
其中,Q是轴承的承受载荷,P是轴的功率,v是轴承的沉没速度,ψ是轴承的速度系数,λ是轴承的荷载系数,K是轴承的位置系数。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其中,P是气体的压力,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的量,R是气体常数,T是气体的温度。

5. 相等物质的熵变公式:ΔS = (m1s1 + m2s2) - (m1+m2)s
其中,ΔS是系统的总熵增量,m1和m2分别是两个相等物质的质量,s1和s2是两个物质的熵,s是混合后物质的熵。

6. 传热公式(牛顿冷却定律):Q = hAΔT
其中,Q是传递的热量,h是传热系数,A是传热面积,ΔT是温差。

7. 饱和水蒸气温度与压力关系(饱和曲线):T = c·ln(P) + d
其中,T是饱和水蒸气的温度,P是饱和水蒸气的压力,c和d 是常数。

8. 潜热公式:Q = mL
其中,Q是潜热,m是物质的质量,L是单位质量的潜热。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制冷公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应用的公式。

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器数学模型

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器数学模型

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器数学模型摘要:蒸发冷却填料中空气与水之间传热传质过程同时发生,过程复杂。

在对蒸发冷却传热传质及空气处理过程机理的分析基础上,建立边界层理论模型,为蒸发冷却设备的设计、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直接蒸发冷却边界层理论模型传热传质符号说明并通过蒸发部分水分而变成潜热,蒸发的部分水分带着吸收的潜热变成水蒸气又成为空气中的一部分,所以空气的全部热量既没增加也没减少,但是空气干球温度由于失去部分显热而降温,而它的湿球温度并不因为吸收了水蒸气中的潜热而受影响,因为水蒸气是在湿球温度下进入空气中的。

这个过程为绝热加湿。

空气的全热(焓)始终不变只是热的干空气变成冷的湿空气。

[3]t gw空气干球温度t go绝热条件下空气被冷却的温度t sw空气湿球温度W室外工况点N室内工况点O送风点3 边界层理论模型蒸发冷却技术属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淋水填料表面进行热质交换,其过程是流动、传热、传质同时发生,相互耦合,交叉影响的复杂不可逆热力过程,空气和水呈叉流状,故对其内部的流动状况进行描述、测量和计算比较困难,研究主要以实验为基础,理论计算也是其难点之一 [4,5]。

本章通过分析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设备内部传热、传质过程,建立数学模型,为蒸发冷却设备的设计、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现有的边界层理论建立的数学模型很少考虑到质量源项产生的动量源项对动量方程的影响,为此,在建立动量方程时将动量源项的影响考虑进去以减小数学模型和实际问题之间的偏差。

假设条件:(1)忽略空气、水与外界的换热,空气进行绝热加湿。

(2)空气温度、含湿量和水温只沿流动方向变化。

(3)液膜流动为层流,表面无波动。

(4)水膜很薄,淋水量只要满足润湿整个填料表面即可,故而忽略其厚度。

(5)直接蒸发冷却过程稳定。

(6)气液、液固界面表面无滑移。

如图4所示,空气流动方向为x ,水流动方向为y ,填料宽度方向为z 。

根据假设条件,可简化为二维模型,确定如图5所示的计算区域。

空调冷水系统的仿真数学模型及实验分析

空调冷水系统的仿真数学模型及实验分析
计 算 机应用 与 I T技 术
空调冷 水系统 的仿真数学模型及实验分析
张成义 , 孙金鹏 , 朱启振 , 孙 德锋
(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 司, 山东 济南 2 0 1 5 0 3)
摘要 : 引入 稳 态流体 管 网的解 算 方法 , 立 了翅 片 管表 冷换 热 器、 式换 热 器的 数值 传 热模 建 板
h 一分 支 的附加作 用压 头或 自然循 环作用 力 ;
h = 1 【 (p l …h …h )

数及压 降 的计 算式 进行 了总结 ,并 对 它们各 自的优缺 点做 了探讨 。 本文 的工作 是 引入 管 网解算 的基本 方法 ,
利用 空调 系统 中换 热器 中 已有 的经 验关 联式 ,建 立空
调 系统的 节能控 制策略提 供 了参 考。
关键词 :空调 ; 管 网; 仿真 ; 冷水 系统

, - _ - _ _ _ _ - - - - - - _ _ - - - - - - - _ _ _ - . - - _ _ _ - - _ - - - _ - _ _ _ _ _ _ I - - - - - - _ _ _ - - - _ _ - - - ● ● ● _ - ● - - _ _ - ●
AG O () 1
C( l 一 F p络图论 的原理 , 1 ] 给出了流体管
网计算和调节的数值计算方法 ; 文献[ 分别建立 了表 2 】
冷器 和风机 盘管 在大温 差下 的性 能方程 ,定 量分 析 了 冷水 大温差 对表 冷器及 风机 盘管性 能 的影 响 ;文 献[】 3 对 国内外翅 片型 表冷器换 热及 压 降关联 式 的研究 进行 了总结 , 并对 不 同翅片表 冷器 的性 能进行 了评价 ; 文献

空调冷水系统的仿真数学模型及实验分析

空调冷水系统的仿真数学模型及实验分析

对于空调机组的表冷换热段,常采用翅片管的形 式,其空气与水的流动方式主要为逆交叉流,当冷却器
36 No.4/2010 总第134期 第31卷
计算机应用与 IT 技术
制冷空调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 Electric Power Machinery 与电力机械
最后,当 AHU 进风温度和一次水供水温度恒定
7
6
y = 17.759x - 0.8639
5
4
3 1.5 2.5 3.5 4.5 5.5 6.5 7.5
水流量 / m3 / h
图 4 用户侧流量调节对供回水温差的影响
用户侧供回水温差 / ℃
9
8 AHU 进风温度
7℃
9℃
7
11℃
13℃
15℃
6
5
4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一次水进水温度 / ℃
图 2 一次侧供水温度对用户侧供回水温差的影响
温度 / ℃
48
46
供水
44
42 回水
40
38
36 1.5 2.5
y = 48.03x - 0.027
y = 35.659x - 0.0918 3.5 4.5 5.5 6.5 7.5
水流量 / m3 / h
图 5 用户侧流量调节对供回水温度的影响
侧的热阻关系,通过迭代计算管壁温度、该网格的热交
换量以及下一网格空气和水的温度。按空气流动的相
反方向对每个网格进行计算直至入口单元。将算得的
水的入口温度与已知值进行比较,若差值超过了允许
范围,调整假设的出水温度后重复进行迭代计算,直到

制冷系统中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与优化

制冷系统中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与优化

制冷系统中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与优化引言制冷系统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开发和优化热力学模型。

本文将探讨制冷系统中热力学模型的研究与优化,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模型和方法。

第一章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往复的方式实现冷热交换,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制冷系统通常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等组成。

工质在循环中不断吸收和释放热量,实现温度的调节。

第二章理想制冷循环模型理想制冷循环模型是最基本的热力学模型之一。

其中最常用的是Carnot循环模型。

Carnot循环模型假设制冷系统的内部不会存在能量损耗,从而实现最高效率的制冷过程。

然而,现实中的制冷系统存在着诸如摩擦、压力损失和不可逆性等因素,使得Carnot循环模型并不适用于实际应用。

第三章实际制冷循环模型为了更好地描述实际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者开发了多种实际制冷循环模型。

其中最常用的是朗肯循环模型和布雷顿循环模型。

朗肯循环模型考虑了系统内的压力损失和不可逆性等因素,相比于Carnot循环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

布雷顿循环模型则进一步考虑了制冷系统中的热传导和温度差异等因素,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

第四章制冷系统的优化方法制冷系统的优化方法主要包括循环工质的选择、工作参数的优化和系统结构的优化。

对于循环工质的选择,研究者通常考虑工质的热力学性质、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工作参数的优化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来实现,以最大化系统的制冷效率和性能。

系统结构的优化则涉及到制冷系统各组件的布置和匹配,以最小化能量损耗和提高热效率。

第五章日常使用中的应用制冷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空调、冷库、冷链物流和制冷设备等领域。

热力学模型的研究与优化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例如,通过优化循环工质选择和工作参数调节,可以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和环保。

结论热力学模型的研究与优化对于制冷系统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变频控制热泵式VRV空调机组数学模型

变频控制热泵式VRV空调机组数学模型

文章编号: 1005—0329(2003)09—0058—04变频控制热泵式VRV空调机组数学模型薛卫华(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 201206)摘 要: 建立了VRV空调系统各部件数学模型,根据系统各部件的特点,用分相集中参数法建立了蒸发器和冷凝器数学模型,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数学模型,并编制了仿真程序。

在VRV空调系统整机性能实验台上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正确、可行。

关键词: VRV空调系统;数学模型;分相集中参数法;集中参数法中图分类号: T B61 文献标识码: AMathem atical Models of the VRV Air2conditioning SystemX UE Wei2huaAbstract: Mathematical m odels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VRV air2conditioning system are established.F or the evaporator and con2 denser,the m odels are established by dynamic and concentrating method in each zone.F or compress or and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the m odels are established by steady and concentrating method in the whole unit.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 odels,the emulator is programmed.C om 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 results,there are only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other.It is proved that the established emulator is correct.K eyw ords: VRV air2conditioning system;mathematical m odel;dynamic and concentrating method in each zone;steady and concentrat2 ing method in the whole unit1 概述VRV空调系统全称为制冷剂流量可变系统。

制冷系统的压缩功率与瞬态模型研究

制冷系统的压缩功率与瞬态模型研究

制冷系统的压缩功率与瞬态模型研究制冷系统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之一。

为了实现高效节能和可靠运行,对制冷系统的压缩功率和瞬态响应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制冷系统的压缩功率与瞬态模型的研究,并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案。

制冷系统的压缩功率是制冷循环中最重要的能量消耗部分之一。

压缩功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能效和运行成本。

因此,对压缩功率进行优化是提高制冷系统效率的关键。

目前,研究者们通过分析各个部件的工作参数、制冷剂的性质以及传热传质机理等因素,建立了一系列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制冷系统的压缩功率变化。

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制冷系统的瞬态模型。

这种模型能够考虑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从而更准确地描述压缩功率的变化。

瞬态模型通常包括质量平衡、能量平衡和传热传质方程等多个方面的考虑。

通过对系统各个部件进行动态建模,并结合实际工作条件和流体性质参数,可以得到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压缩功率变化规律。

在制冷系统的瞬态模型研究中,流体动态特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流体在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等部件中的流动行为对压缩功率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通过建立流体动力学模型来描述流体的流动过程,有助于揭示流体参数与压缩功率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对压缩腔和泵的几何形状、流体粘度和密度等参数进行研究,进一步优化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

此外,在制冷系统的瞬态模型研究中,传热传质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和传质能力直接影响制冷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压缩功率。

因此,通过建立传热传质模型,可以研究热交换器的换热特性以及传质性能对压缩功率的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优化热交换器的流动结构和材料选择,改善传热传质效果,减小压缩功率。

另外,制冷系统的瞬态模型研究还需要考虑到制冷剂的性质和工况的变化对压缩功率的影响。

制冷剂的选择和特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能效和压缩功率。

通过建立制冷剂的热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制冷剂在系统中的性质变化和流动特性。

冷热源制冷机房能耗模型的建立

冷热源制冷机房能耗模型的建立
通过厂家样本或实验数据, 经线性回归即可以得到 a0~ a7 的最小二乘法解。
2、传热系数的识别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采用热流Qe, Qc 变化率来代替 制冷剂侧流量变化,其计算公式如下
C1~ C6均为常量,如何确定?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制冷剂COP定义推导出关 系式:
离心式制冷机的性能也可用4个特征参数来进行 表述: 蒸发器冷凝器传热系数AUe, AUc和系统不可 逆损失qe, qc
1、不可逆损失qe,qc识别
a、将数据带入上式中,求出不可逆损失qe,qc b、不可逆损失qe,qc可表示为负荷率的函数是一个较 好的处理方法,如下式
一、分析对象
为了简化分析,以一台离心式冷水机组、一台冷 冻水泵和一台冷却水泵为研究对象.
选取样本的制冷机基本参数为: 额定制冷量 2815kW,额定耗电量479kW; 蒸发器额定工况: 入口水 温7℃, 水流量134. 4kg/ s, 出口水温12℃; 冷凝器额定工 况: 入口水温32℃, 水流量157. 2kg/ s, 出口水温37 ℃。
二、研究目标
找出运行时制冷机房的总能耗与相关参数包括冷
冻水量、冷却水量、冷却水温度、冷冻水温度、负荷 率之间的关系。
P总=P机+P冷冻+P冷却
P机=f(1/cop , Te,w,out , Tc,w,in , Le , Lc)
三、模பைடு நூலகம்的建立方法
根据厂家样本所得的制冷机运行参数性能参数, 利用各种辨识算法来建立模型的动静态数学模型、理 论分析法。

吸收式制冷系统发生器的两相集总参数动力学模型

吸收式制冷系统发生器的两相集总参数动力学模型

吸收式制冷系统发生器的两相集总参数动力学模型吸收式制冷系统是一种利用吸收剂与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实现制冷的系统。

发生器是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性能对整个系统的制冷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吸收式制冷系统发生器的性能,需要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针对吸收式制冷系统发生器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两相集总参数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可以考虑发生器内部的热和质量传递过程,并通过一组方程来描述该过程的动态变化。

这个模型包括吸收剂、制冷剂和热媒质的质量和能量平衡方程,以及阻力方程和热传导方程。

在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吸收剂和制冷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核心内容,也是建立动力学模型的关键点。

在发生器中,制冷剂和吸收剂通过吸收过程相互作用,产生大量的热能,并形成“冷力液”。

此时,制冷剂处于液态,而吸收剂则处于溶液中。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吸收剂和制冷剂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而在数学模型中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热力过程也是影响模型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发生器内部,热能通过传递介质传递,而介质的导热性能是建立模型时的关键参数之一。

因此,在考虑介质的热传导特性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热传导系数、导热板的面积、导热板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发生器内部阻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在模型中,可以使用各种方法估算阻力大小和位置,从而模拟发生器内部的流动情况和流动速度。

根据模型结果,可以优化发生器的流体结构和参数,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总之,建立吸收式制冷系统发生器的两相集总参数动力学模型,考虑吸收剂和制冷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和能量传递、热力传导特性以及内部阻力分布等因素,对推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模型可以为制冷系统设计、优化和控制等领域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制冷空调用涡旋压缩机数学模型

制冷空调用涡旋压缩机数学模型
Ue- H- P
1 2
ar b[
2HUe
-
H2 -
H( Ai +
Ao +
P) ] ,
Ue = 2P( N + 0. 5) .
式中: Ue 为渐开线最大展开角, N 为涡旋圈数, r 为涡旋体旋转半径, b 为涡旋体高度, Ai 为涡旋体
内壁面渐开线起始角, Ao 为涡旋体外壁面渐开线起 始角。同时, 修正面积 A BCD 可按照文[ 3] 计算:
本文 作者 建立 了一 个适 合在 涡 旋压 缩机 制冷 系 统模拟中使 用的涡旋压 缩机模型。一方面要求 模型最 大程度包含影响压缩机性能的各种因素, 另一方面又 要剔除对压缩过程影响较小而计算量大的因素, 从而 有效减少计算量, 节约整个系统模拟的时间。该模型 综合考虑了 吸气过热 、吸气预 压缩、泄 漏、排气过 压缩 等各个因素对压缩机工作过程的影响, 基于质量守恒 和能量守恒 建立涡旋压 缩机的数学模 型。
( k- 1)
k+ 1
1 2
,
pd pu
<
k
2 k+ 1
k- 1
.
式中: Cd 为实际气体修正系数, A 为泄漏面积, p u
为上游压力, k 为绝热指数, R 为气体常数, T u 为
上游气体温度, p d 为下游气体压力。 Cd 的取值与泄漏种类有极大关系。压缩过程中
的泄漏间隙很小( 10~30 Lm ) , 通过泄漏口的一般 为液态润滑油和气态制冷剂的均相混合物[ 5] , 因此
+ ( 3P- H) 2 ,
a
- 2( 2P- H)
Ue -
P-
Ai+ Ao 2
- ( 2P- H) 2

风冷螺杆式冷冻机组热力学模型

风冷螺杆式冷冻机组热力学模型

风冷螺杆式冷冻机组热力学模型一、前言风冷螺杆式冷冻机组是一种常用的制冷设备,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换热器将其放热,使其变成高温低压气体,最后通过节流阀使其膨胀成低温低压气体,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冷螺杆式冷冻机组的热力学模型。

二、基本原理1. 压缩过程在风冷螺杆式冷冻机组中,制冷剂首先进入压缩机内部,在旋转的螺杆作用下逐渐被挤压,并且随着螺杆旋转逐渐向前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会逐渐增加温度和压力。

2. 再生过程在再生过程中,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换热器放热,并将其传递给低温低压气体。

这样可以使得原本需要耗费大量能量才能完成的再生过程变得更加高效。

3. 膨胀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制冷剂通过节流阀进入低压侧,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这个过程中,制冷剂会逐渐降温并且逐渐膨胀,从而达到低温低压状态。

三、热力学模型1. 压缩机模型在风冷螺杆式冷冻机组中,压缩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作用是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因此,在建立热力学模型时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建立压缩机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压缩机的输入功率- 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压缩机的排气压力- 压缩机的排气流量2. 换热器模型换热器是风冷螺杆式冷冻机组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作用是将高温高压气体放热,并将其传递给低温低压气体。

因此,在建立热力学模型时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建立换热器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传质系数- 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换热器的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3. 节流阀模型节流阀是风冷螺杆式冷冻机组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作用是使高温高压气体膨胀成低温低压气体,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因此,在建立热力学模型时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建立节流阀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节流阀的流量系数- 节流阀的进口压力和出口压力- 节流阀的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四、总结风冷螺杆式冷冻机组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制冷设备,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将低温低压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并通过换热器将其放热,最后通过节流阀使其膨胀成低温低压气体。

制冷空调系统冷凝器分布参数模型及数学仿真

制冷空调系统冷凝器分布参数模型及数学仿真

d srb t d p r me e y a c mo e f e rg r to o d t n n o d n e sb i ,w i h i o i e i h it u e a a t rd n mi d lo fi e a i n c n i o i g c n e s ri u l i r i t h c sc mb n d w t t e h c a a t rsi fc n e s r t e e mi e t e smu a in a g rt m. Ut ii g t e s mu a i n mo e , te ta se t h r c e it o o d n e o d tr n h i l t l o ih c o i zn h i lt d l h r n in l o d s r u i g sa u f o d n e h r lp r mee a e p e i td i i e e to e a i g c n i o s h t t iti t t t s o n e s r t e ma a a tr c n b r d ce n d f r n p r t o d t n ,t e sa i b n c f n i c a d d n mi h r c e itc f o d n e a a e a c mp e e smu a i n a ay i ,a d t e ta se t o i o f n y a c c a a t rsi so n e s rc n h v o lt i l t n l ss c o n h r n i n s t n o p i r fi e a t h s r n ii n p i tc n b x e i n l s e t i e .A smu a i n e a l n t i p p ri u n t s e rg r n a e ta st o n a e e p d e t a c ra n d p o y i l t x mp e i h s a e l mi a e o l

制冷系统数值模拟

制冷系统数值模拟
压缩机与制冷系统数值分析
第五章 制冷系统数值模拟
计算机模拟的迫切发展 :现在制冷产品设计中,往往要制作大量的样机 进行实验,即通过最接近批量生产的实际产品的模型上进行模拟,弥补 设计的不足。所以发展制冷装置的计算机数字模拟已成为急迫的任务。 结论: 模拟是定结构参数后检测性能的过程。通过模拟,可以知道多 项性能,从而对所确定的结构参数是否合理作出较好的评价。 为了寻求一组合理的结构参数,需要作不断的调整,不断的模 拟,这是优化过程,可以通过配置优化程序完成,或者直接根 据经验与要求,由操作者来完成。为了能较快地寻到一组较好 的结果,希望初始的结构参数尽量要好, 用常规设计的方法确 定初始参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所以应该把常规设计的方法 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相结合,可使工作更有效。
制冷剂 空气 冷凝器管壁 过冷区 两相区 过热区
图2 冷凝器模型示意图
压缩机与制冷系统数值分析
第五章 制冷系统数值模拟
在模型中,将冷凝器分三个相区来考虑:过热区、两相区、过冷区。每个 相区划分若干微元。对于单相区,即过热区和过冷区,微元的划分按制冷 剂侧温降进行均分(也可以按焓差进行均分,由于比热变化不大,故按焓 差划分与按温降划分是近似的);对于两相区,由于温度不变,换热表现 在焓值的变化上,因此微元的划分可按两相区制冷剂焓差进行均分。一个 基本的微元如图3所示。
A C 过热气体平均温度。 w为单位管长的热容, out 和
α in 分别为管外侧和管内侧的平均
Ain 分别为单位管长
换热系数。
对上式进行前向差分并整理得
( Tw = A1Tair0 ) + A2TSH + A3Tw( 0 )
(
) (A
1
+ A2 + A3 )

各种压缩机数学模型

各种压缩机数学模型

v=0.966-0.089[(P2/P1) 1]
式中 P1P2—涡旋压缩机吸气处、排气处压力 K—工质的绝热指数,对混合工质 K=∑XiKi
1 K
(5)涡旋式气体压缩机理论排气来自:V式中 n 电机转速,r/min P 涡旋体节距,m t 涡旋体壁厚,m h 涡旋体高度,h N 压缩腔数
涡旋式气体压缩机实际排气量:
n P P 2t 2 N 1 h 60
Vr V v
式中 ηv—涡旋压缩机容积效率,它是一个与温度、压力、泄漏量有关的复杂关系式。
(1)活塞式(往复式)压缩机理论排气量:
Ql ASn
对于双作用式压缩机:
Ql (2 A f ) Sn
式中 f 一级活塞杆面积(m 2);其余代表符号同往复式泵
活塞式压缩机实际排气量:
Q V P t lQl 0Ql
式中
3 Q--压缩机实际排气量(m/min);
1 2
(3)罗茨式回转压缩机实际排气量:
Q v n R2 B
3 式中 Q 排气量(m/min);
n 转数(r / min ); R 转子长半径(m); B 转子的厚度(m);
容积系数,一般取0.7 ~ 0.8
v
(4)螺杆式气体压缩机实际排气量:
Q ( F 1 Z 1n1 F 2 Z 2 n2) L
--排气系数; --考虑余隙容积影响的容积系数; --考虑由于吸气阀的压力损失使排气量减少的压力系数; --由于吸入气体在气缸内被加热,使实际吸入气体减少的温度系数; --考虑机器泄漏影响的泄漏系数;
0 v p t l
(2)滑片式气体压缩机理论排气量:

制冷机数学模型

制冷机数学模型

第三章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模型3.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高压发生器吸收器蒸发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废气热量Q hg吸热Q lg中温蒸汽中浓溶液稀溶液高温交换器Q a蒸汽浓溶液低温交换器Q b冷凝水冷却水吸热Q con蒸发蒸汽蒸发吸热Q sh冷却水吸热Q ab输入输出制冷量图1.1 制冷机工作流程图在高压发生器中,稀溶液被驱动热源加热。

在较高的发生压力如下产生冷剂蒸汽,因该蒸汽具有较高的温度,又被通入低压发生器作为热源,加热低压发生器中的溶液,使之在冷凝压力下产生冷剂蒸汽.此时,低压发生器则相当于高压发生器的冷凝器。

由此可见,驱动热源的能量在高压发生器和低压发生器中得到了两次利用,称为双效循环。

显然,与单效循环相比,产生同等制冷量所需的驱动热源加热量减少,即双效机组的热效率比单效机组高。

图1。

2 单效溴化锂制冷机在制冷剂回路中,高压发生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在低压发生器中加热溶液后,凝结成冷剂水,经节流减压后进入冷凝器,与低压发生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一起被冷凝管内的冷却水冷却凝结成冷剂水。

冷凝器中的冷剂水节流后进入蒸发器,经冷剂泵输送,喷淋在蒸发器管簇上,吸取管内冷水的热量,在蒸发压力下蒸发,使冷水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

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流入吸收器被溴化锂溶液吸收。

在溶液回路中,吸收器中的溴化锂稀溶液被溶液泵输送经高低温换热器送入高压发生器,热源加热产生制冷剂蒸汽,中间浓度溶液经高温换热器流入低压发生器继续蒸发出制冷剂蒸汽,浓溶液流出低压发生器经低温换热器回流至吸收器。

冷却水回路中,冷却塔中的冷却水经冷却水泵输送至吸收器中,降低了吸收器中溴化锂溶液的温度,随之被送往冷凝器冷凝制冷剂蒸汽,最后回流至冷却塔,完成一次循环。

3.2 高压发生器模型流量m hgin 温度t hgin 浓度εhginm hgvoutt hgvout浓溶液流量m hgoutt hgoute hgout从废气中吸收的热量:Q hg=αQ,其中Q为从余热锅炉中输出的热量,α为从余热锅炉吸收热量的效率。

制冷机房能耗仿真计算公式

制冷机房能耗仿真计算公式

制冷机房能耗仿真计算公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和制冷机房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这些设施的能耗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优化制冷机房的能耗,需要进行能耗仿真计算。

本文将介绍制冷机房能耗仿真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制冷机房能耗仿真计算公式是通过对制冷机房的各项能耗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得出的。

这些能耗因素包括制冷设备的能耗、空调设备的能耗、照明设备的能耗、IT设备的能耗等。

制冷设备的能耗是指制冷机房内的制冷设备(如冷水机组、冷却塔等)的能耗;空调设备的能耗是指制冷机房内的空调设备(如风冷式空调、水冷式空调等)的能耗;照明设备的能耗是指制冷机房内的照明设备(如LED灯、荧光灯等)的能耗;IT设备的能耗是指制冷机房内的IT设备(如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的能耗。

制冷机房能耗仿真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数学模型来表示:总能耗 = 制冷设备能耗 + 空调设备能耗 + 照明设备能耗 + IT设备能耗。

其中,制冷设备能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制冷设备能耗 = 制冷设备容量×制冷设备运行时间×制冷设备能效比。

空调设备能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空调设备能耗 = 空调设备容量×空调设备运行时间×空调设备能效比。

照明设备能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照明设备能耗 = 照明设备功率×照明设备使用时间。

IT设备能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IT设备能耗 = IT设备功率× IT设备使用时间。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对制冷机房的能耗进行综合计算,并得出总能耗。

这样一来,就可以对制冷机房的能耗进行量化分析,找出能耗的主要来源,并针对性地制定能耗管理和优化方案。

制冷机房能耗仿真计算公式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通过能耗仿真计算,可以帮助制冷机房管理者了解制冷机房的能耗情况,找出能耗的主要来源,为能耗管理和优化提供依据。

其次,能耗仿真计算可以帮助制冷机房管理者进行能耗成本的预测和控制,从而降低能耗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模型3.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高压发生器吸收器蒸发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废气热量Q hg高温蒸汽吸热Q lg中温蒸汽中浓溶液稀溶液高温交换器Q a蒸汽浓溶液低温交换器Q b冷凝水冷却水吸热Q con蒸发蒸汽蒸发吸热Q sh冷却水吸热Q ab输入输出制冷量图1.1 制冷机工作流程图在高压发生器中,稀溶液被驱动热源加热。

在较高的发生压力如下产生冷剂蒸汽,因该蒸汽具有较高的温度,又被通入低压发生器作为热源,加热低压发生器中的溶液,使之在冷凝压力下产生冷剂蒸汽。

此时,低压发生器则相当于高压发生器的冷凝器。

由此可见,驱动热源的能量在高压发生器和低压发生器中得到了两次利用,称为双效循环。

显然,与单效循环相比,产生同等制冷量所需的驱动热源加热量减少,即双效机组的热效率比单效机组高。

图1.2 单效溴化锂制冷机在制冷剂回路中,高压发生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在低压发生器中加热溶液后,凝结成冷剂水,经节流减压后进入冷凝器,与低压发生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一起被冷凝管内的冷却水冷却凝结成冷剂水。

冷凝器中的冷剂水节流后进入蒸发器,经冷剂泵输送,喷淋在蒸发器管簇上,吸取管内冷水的热量,在蒸发压力下蒸发,使冷水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

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流入吸收器被溴化锂溶液吸收。

在溶液回路中,吸收器中的溴化锂稀溶液被溶液泵输送经高低温换热器送入高压发生器,热源加热产生制冷剂蒸汽,中间浓度溶液经高温换热器流入低压发生器继续蒸发出制冷剂蒸汽,浓溶液流出低压发生器经低温换热器回流至吸收器。

冷却水回路中,冷却塔中的冷却水经冷却水泵输送至吸收器中,降低了吸收器中溴化锂溶液的温度,随之被送往冷凝器冷凝制冷剂蒸汽,最后回流至冷却塔,完成一次循环。

3.2 高压发生器模型高压发生器吸热Q hg流入稀溶液流量m hgin 温度t hgin 浓度εhgin蒸汽蒸汽流量m hgvout 蒸汽温度t hgvout浓溶液浓溶液流量m hgout 浓溶液温度t hgout 浓溶液浓度e hgout余热锅炉热量高压发生器模块输入变量名称 符号 输出变量名称 符号 压力(kPa ) P 流入稀溶液焓(kJ/kg ) h hgin 稀溶液入口流量(kg/s ) m hgin 流出中浓溶液的焓(kJ/kg ) h hgout 稀溶液浓度(%) εhgin 水蒸气焓(kJ/kg ) h hgv 稀溶液入口温度(℃) t hgin 吸热(kJ/s ) Q hg 浓溶液出口温度(℃) t hgout 浓溶液流量 m hgout 浓溶液浓度(%) εhgout 蒸汽流量 m hgvout 蒸汽出口温度(℃) t hgvout 废气热量吸收效率 α从废气中吸收的热量:Q hg =αQ,其中Q 为从余热锅炉中输出的热量,α为从余热锅炉吸收热量的效率.溶液质量守恒方程:m hgin =m hgout +m hgv ,m hgin 为高压发生器溶液进口流量,m hgout 为出口流量,m hgv 蒸汽发生流量.溶液能量守恒方程:Q hg +m hgin *h hgin =m hgout *h hgout +m hgv *h hgv +Q sh ,h hgin ,h hgout 为溶液的进口焓,溶液的出口焓,Q sh 为筒体热熔存在而引起的热量消耗.已知温度和浓度溶液的焓公式:()()()444200100100100nnnn n n h a t b t c εεε=++∑∑∑,a n ,b n ,c n 为已知的常数,t 为溶液的温度,ε为溶液的浓度.水蒸气焓:h hg =418.68+C pl *t 1+r+C pg *(t-t 1),其中C pl 取值为4.1868KJ(Kg.℃),C pg 为过热水蒸气从t 1到t 时的定压平均比热容. 制冷剂能量守恒方程:m hgv *h hgv =m hgvout *h hgvout .总容积守恒方程:hgvhghghgvhgM M V ρρ+=M hgv ,M hg 分别为筒体内蒸汽和溶液的质量,ρhgv ,ρhg 分别为蒸气密度和溶液密度,V hg 为高压发生器的总容积.3.3 低压发生器模型低压发生器吸热Q lg溶液入口温度t lgin 溶液出口温度t lgout 流入中浓溶液流量m lgin温度t lgin浓度εlgin蒸汽蒸汽流量m lgv 蒸汽温度t lgv浓溶液浓溶液流量m lgout 浓溶液温度t lgout 浓溶液浓度εlgout高温蒸汽温度t hgv低压发生器模块输入变量名称 符号 输出变量名称 符号 流出浓溶液温度(℃) t lgout 出口浓溶液焓(kJ/kg ) h lgout 浓溶液浓度(%) εlgout 产生蒸汽焓(kJ/kg ) h lgv 发生蒸汽温度(℃) t lgv 吸热(kJ/s) Q lg 传热系数(kJ/㎡.℃) K lg 出口浓溶液流量(kg/s) m lgout 传热面积(㎡) F lg 蒸汽流量(kg/s) m lgv溶液质量守恒方程:m lgin =m lgout +m lgv ,m lgin 为低压发生器溶液进口流量,m lgout 为低压发生器溶液出口流量,m lgv 为蒸汽发生流量.溶液能量守恒方程:Q lg +m lgin *h lgin =m lgout *h lgout +m lgv *h lgv +Q sh ,h lgin ,h lgout 为低压发生器溶液进口焓,溶液出口焓,Q sh 为筒体热熔存在而引起的热量消耗,Q lg 为吸收的热量,h lgv 为产生的蒸汽焓.吸收的热量:Q lg =K lg *F lg [(t hgv -t lgin )-0.65*(t lgout -t lgin )],K lg ,F lg 为低压发生器的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t lgin ,t lgout 分别为溶液的入口温度和出温度.已知温度和浓度溶液的焓公式:()()()444200100100100nnnn n n h a t b t c εεε=++∑∑∑,系数和传热面积,t lgin ,t lgout 分别为溶液的入口温度和出温度.a n ,b n ,c n 为常数,t 为温度,ε为浓度.水蒸气焓:h hg =418.68+C pl *t 1+r+C pg *(t-t 1),其中C pl 取值为4.1868KJ(Kg.℃),C pg 为过热水蒸气从t 1到t 时的定压平均比热容. 制冷剂能量守恒方程:m lgv *h lgv =m lgvout *h lgvout .总容积守恒方程:lgvlglglgvlgM M V ρρ+=M lgv ,M lg 分别为筒体内蒸汽和溶液的质量,ρlgv ,ρlg 分别为蒸气密度和溶液密度,V lg 为高压发生器的总容积.3.4 冷凝器模型冷凝器流入蒸汽冷凝温度t con冷却水入口温t cwin 流量m conin 温度t conin冷剂水冷剂水流量m conout 冷剂水温度t conout 放热Qcon冷却水出口t cwout冷凝器输入变量名称 符号 输出变量名称 符号 冷凝器压力(kPa) P con 冷凝放热(kJ/s)Q con 冷却水进口温度(℃) t cwin 冷媒水出口流量(kJ/kg) m conout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cwout 温度换算(K) T 冷凝温度(℃) t con 冷媒水焓(kJ/kg) h conout 换热系数(kJ/㎡.℃) K cw 换热面积(㎡) F cw制冷剂质量方程:m conin =m conout ,m conin 为冷凝器进口蒸汽流量,m conout 为冷凝器冷凝水出口流量.能量守恒方程:m conin *h conin =m conout *h conout +Q con ,h conin ,h conout 为冷凝器进口蒸汽焓,冷凝器冷剂水出口焓,Q con 为放出的热量即冷却水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热量:Q con =K cw *F cw [(t con -t cwin )-0.65*(t cwout -t cwin )],K cw ,F cw 为冷凝器的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t cwin ,t cwout 分别为冷却水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t con 为冷凝温度.总容积守恒方程:conconvconconconvM M V ρρ+=M con ,M conv 分别为冷凝器内冷剂水质量和蒸汽质量,ρcon ,ρconv 分别为冷剂水密度和冷剂蒸汽密度,V con 为冷凝器的总容积.蒸汽和溶液焓的方程式与上面相同…… 3.5 蒸发器模型蒸发器流入冷凝水吸收热量Q sh流量m evin 温度t evin冷剂蒸汽冷剂蒸汽流m evout 冷剂蒸汽温度t evout蒸发器输入变量名称符号 输出变量名称 符号 蒸发器压力(kPa ) P ev 温度换算(K)T 1 冷媒水进口温度(℃) t evin 蒸发蒸汽焓(kJ/kg ) h evout制取冷量(kJ/s)Q sh制冷剂质量方程:m gvin =m gvout ,m gvin 为蒸发器制冷剂进口流量,m gvout 为蒸发器冷凝蒸汽出口流量.能量守恒方程:m gvin *h gvin =m gvout *h gvout +Q sh ,h gvin ,h gvout 为蒸发器进口蒸汽焓,冷凝蒸汽出口焓,Q sh 为吸收的热量即制取的冷量. 焓的公式求取如上一致.3.6 吸收器模型吸收器流入蒸汽冷却水入口温t cwin 流入浓溶液流量m abv 温度t abv流出稀溶液稀溶液流量m about稀溶液温度t about 放热Q ab浓溶液流量m abin冷却水出口t cwout浓溶液浓度εabin 浓溶液温度t abin 稀溶液浓度εabout吸收器输入变量名称符号 输出变量名称 符号 出口稀溶液温度(℃) t about 冷却水吸热(kJ/s) Q ab 冷却水管的质量(kg ) m cw 吸收蒸汽流量(kg/s) m abv 冷却水比热(kJ/kg.℃)c wp流出稀溶液流量(kg/s)m about低温换热器出口温度T3制冷性能系数ε高温换热器出口温度T4溶液质量守恒方程:m about=m abin+m abv,m abin为吸收器溶液进口流量,m about为吸收器溶液出口流量,m abv为进入吸收器内蒸汽流量.溶液能量守恒方程:Q ab+m about*h about=m abin*h abin+m abv*h abv,h abin,h about为吸收器溶液进口焓,溶液出口焓,Q ab为放出的热量即冷却水吸收的热量,h abv为流入的蒸汽焓.放出的热量:Q ab=m cw*c wp(t cwout-t cwin),m cw,c wp为冷却水管的质量,冷却水的比热,t cwin,t cwout分别为冷却水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