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训练(五)——咏物诗(教师版)
(完整版)咏物诗鉴赏学案(教师版)
咏物诗鉴赏导学案(教师版)高二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学会鉴赏咏物诗。
【学习的重点、难点】1、对诗歌的意象特点及情感作正确分析并把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提高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第一学时)一、概念咏物诗,通常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二、特点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①从描写对象上,咏物类诗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笔墨也集中在这个主体描写对象的特点上;而其他类别的诗,则通常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意象与意象之间一般没有主次之分。
②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生理想;而其他类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则是通过意象组合成一幅幅画面,去营造或渲染某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一)、从主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1、借物抒情(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2、托物言志(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3、直写物事(无寄托,单纯赞美事物)(二)、常见的思想内容: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如《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咏物诗鉴赏专题复习学案正式版
咏物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课时第4-6一.授课目的和要求1、认识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二.授课重点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述和表达,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意愿。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三.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比较、比兴、联想和想像四.鉴赏方法1、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内在风范、品德2、联系诗人自己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推断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五.答题技巧总结:1.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特别要分析出内在风范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分析所托之情。
模式:经过什么+抒发(寄寓、揭示)什么感情。
六.代表作品举例《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出生入死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诗写了石灰四个特点: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
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效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信心,歌唱自己光明磊落的胸怀和崇拜清白的人格。
《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清香浮动月夜晚。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颔联写梅影、梅香。
“疏”与“横斜”跟“清浅”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友善的境地:横斜的枝影是稀罕,淡影映衬在浅浅的清水中,疏斜与清浅相映衬。
“暗”形容香,本意是说香气缕缕,既不隔绝,也不浓郁,这个“暗”字与“月夜晚”“浮动”等词组合,用以描述月下梅香:“暗”字自己与“月夜晚”所特有的迷惑之境相吻合,而只有月色迷惑中的“暗香”才给人以“浮动”的感觉。
《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平和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物诗(教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而世俗之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出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高考备考资料_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第五课咏物抒怀学案(整理精校版)
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第五课咏物抒怀学案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第五课咏物抒怀学案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在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
体悟诗歌的意境和语言。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4.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悟、鉴赏能力。
一、基础知识(一)咏物诗1、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3、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4.高考咏物诗设题特点归纳:(1)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能仅仅抽象概括。
(2)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托物言志)(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二)作者简介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文辞清丽,善用典隐喻,意韵深微,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训练(六)——咏史诗(教师版)
1、(2012无锡一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②“故国”呼应题目,为下片怀古伏笔;③“晚秋”点明季节,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①比喻、拟人、借代;②远近结合(由近及远);③动静结合;④绘形绘色;⑤点面结合。
(3)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说明样的思想感情?(4分)①悲叹六朝统治者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译文】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登上高处,面对着这千古以来便不曾变化的景色,徒自叹息六朝诸国的兴衰败亡。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苍绿的颜色。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物诗鉴赏学案 2014
咏物诗鉴赏学案2014.2.17
一、什么是咏物诗
咏物诗:通过细致刻画客观的“物”的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
二、如何鉴赏咏物诗
步骤: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形色神)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体会艺术手法的高妙
三、常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包括寄情或言理或讽喻)、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
三、实战演练
1、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1)这首诗写出了杨柳枝有怎样的特点?
(2)诗人借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2007重庆)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咏物诗教学案(教师用)
咏物诗鉴赏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名句填空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细看来,,。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2、,。
时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4、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山园小梅》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郑燮《竹石》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于谦《石灰吟》以上几首词都属于,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它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咏物诗中常见意象植物:松、竹、梅、菊、莲、杨花、兰;动物:蝉、蜂、雁、杜鹃、凤凰等此外还有山泉、瀑布、石灰等。
三、咏物诗常见的思想感情1、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的节操;2、不慕富贵、淡泊闲适的情怀;3、抒发自己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4、表达坚贞高洁,不怕打击挫折的情操。
……四、咏物诗中常见表现手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五、旧题引路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古代诗歌鉴赏之咏物诗学案(精校WORD版)
古代诗歌鉴赏之咏物诗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咏物诗学案风雪独归客古代诗歌鉴赏之咏物诗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3、掌握形象类和手法类题目的答题要求。
二、关于咏物诗: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或流露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写,来表现某种精神品质或理想。
其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
(1)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
(2)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
托物言志,即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
(3)常用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抑扬等。
(4)常见事物的寓意:松——坚韧不拔;梅——孤高傲寒,不流于俗;菊——气质清高……三、初步感知读下面咏物诗,完成后面填空。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2、形象分析环境特点:自身特点:3、处境:4、所言之志:5、手法分析:四、概括解读咏物诗的方法。
五、高考引路,落实形象类和技巧类高考题型。
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2、诗从整体上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描写了一只品性高洁超尘脱俗的蝉的形象。
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饮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次句写蝉声流响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疏桐,写它栖居的环境,突出它的高洁。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咏物诗鉴赏教案人教版
咏物诗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1、2【教学方法】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教学步骤】一、导入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
二、青灯有味似儿时——回顾与感悟回顾与感悟自己熟悉的以自然景物为引用对象的诗。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
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赏析】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点拨: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题竹石画(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而世俗之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诗课件
春柳生机勃勃,葱翠袅娜
②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a.志向: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 b.操守:不慕名利、不羡富贵,高洁脱俗,坚贞不屈;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
诗歌
物象
物象特点
诗人情志
表达技巧
石灰
托物言志拟人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守清白
千锤百炼、不怕粉身碎骨、保持清白
生长环境艰苦,虽有凌云之势却不受赏识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④刺世――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谴责统治者或贪官污吏,寄寓对百姓的同情。 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诗歌
物象
物象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人情志
表达技巧
官仓鼠 晚唐·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琴与手指的结合才能发出琴声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2、整体把握物象的特征(外表、内在、环境等),紧扣文本。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知人论世,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4、关注表达技巧。常用托物言志、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小结:解读咏物诗要注意
三考题链接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特征)?作者借它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3、诗中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阅读下面词作,完成练习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 “金络脑” 、 “锦襜” 、 “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 用。 问题: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案: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译文:漠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莹洁白,燕山顶挂着一弯金钩似 的新月。骏马啊,什么时候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 野上任意驰骋。 东栏梨花 苏轼
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 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 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 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即时巩固: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 怀?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 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 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马诗 李贺
装 订 线
高中高三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咏物诗
编制人:** 审核人:**
课时:1
教学目标: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部分(学生活动部分) 堂笔 记 一、明确咏物诗概念 1、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 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 物的描写中。 2 特点: 第一,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 第二,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 摹。 如,写青松的“挺” “直” ,这是形态描写;写梅花像雪一 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雪压” “凌寒” “出深山” “烈火 焚烧” ,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 第三,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 精神品格,寄托作者的情志。 3 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衬托、烘托等。 二、了解咏物诗的思想内容 1、描摹情态,表达喜爱 2、借助物象,寄托志向、抒发情怀。首先是抒写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感受。 其次是表达自甘寂寞、 坚贞不屈、 高洁脱俗 (不 同流合污)的气节。第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 适等的生活。 3、借助物象,暗喻人类 4、借助物象,表现哲理 课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训练(五)——咏物诗(学生版)
1、(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2、(2012年大纲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落叶修睦①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①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4分)3、(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4、(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11分)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gǔn: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2011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2014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08: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
一、(2014届安徽省级示范高中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8分)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沈:同“沉。
②绿蚁:一种美酒。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3届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四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小题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什么?诗歌首联在全诗起什么作用?(5分)【小题2】诗歌第二联写得非常精妙传神,请赏析。
(6分)三、(2013届江苏苏锡常镇高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小题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6分)四、(2013届山东实验中学四诊)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两题。
(8分)梦入关吴门梦故山韦庄赵嘏梦中乘传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②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
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1)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
(4分)五、(2014届云南师大高三适应性月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咏物言志诗(以历年高考语文真题为例)
4、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 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试作分析。(4分)
答案: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
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 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 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的想象里,海 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唾去,因 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 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 (《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 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1、诗的前两句
写了海棠花哪 ①光彩正艳:首句写海棠花在轻轻吹拂
些特点?
的春风中泛着高贵华美的光泽,表现了
海棠花的光彩艳丽。
②香气正浓:香雾表现出海棠花在雾气
中飘散着浓郁的香气。
③朦胧美:月光转过回廊,照射在海棠
花上,花朵在雾气中忽隐忽现,表现出
一种朦胧的美。
变式训练 2、歌的开头两句对海棠花的描写,有何作用? (4分)
三、内容情感
1、寄寓个人理想与抱负、节操与志向。 2、感慨时光易逝,怀才不遇。 3、忧国忧民,担忧国家前途命运,同情百姓 不幸遭遇
4、愤世嫉俗,批判现实,针砭时弊。
四、常用手法
1、从具体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型绘色) 与侧面烘托。
2、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手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象征。
(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 “逢”“忙”等。色彩:“碧”与
“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 俗。 [解析] (2)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情感。 (3)考查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野菊 的形象隐含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
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
海 棠(重庆卷)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①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 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②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系列学案之咏物诗
200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系列学案之咏物诗课前热身:例1、(20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海棠 (宋)苏轼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答案:.(6分)(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一、什么是咏物诗咏物诗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
二、常见咏物诗的特点:(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莲花(唐·郭震)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芍药唐·韩愈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辛夷坞唐·王维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咏物诗 教学设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咏物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规范咏物诗答题步骤2.提高咏物诗鉴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规范咏物诗答题步骤2.难点:提高咏物诗鉴赏能力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一)链接旧知1.写下你学过的咏物诗标题(初、高中皆可)。
2.自己尝试总结咏物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问:这首诗中的“竹”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竹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①一个“咬”字将竹人格化,把竹紧紧扎根在石缝中,经受风雨仍坚劲的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特点)②即使生长在恶劣环境下,仍然保持顽强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品质)③诗人借咏竹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和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感情)(二)知识初探1、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2、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赏牡丹》(三)因例说法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外在特征: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
环境特点:乐游春苑”、“舞筵”——春之柳的繁盛“清秋”、“斜阳”、“秋蝉”——一派凄凉,秋之柳的稀疏衰落。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
(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诗人处境:诗人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 17岁中进士,后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一生襟抱未曾开。
”所言之志: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赏析角度——描写角度:抓住色彩的特征赏析“碧”和“黄”的相互映衬。
修辞角度:对偶(“已”和“便”构成串对,“半山”和“一枝”对应,突出野菊)借代(“碧”代山林翠绿,“黄”代“菊”)抒情角度:喜爱之情。
炼字角度:“逢”“忙”等的妙处。
示例:1、对仗:对仗工整,“半山碧”“一枝黄”色彩对比鲜明,勾勒出色彩鲜明的图景。
表现对野菊的喜爱。
2、借代:以特征代本体,使得画面形象生动。
3、相逢:把野菊拟人化,表现对它的喜爱。
4、忙:表现诗人欣喜之情,形象写出对野菊的喜爱。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2、(2012年大纲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落叶修睦①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①修睦:晚唐诗人。
3、(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诗中通过对凤凰的生活习性、声音及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凤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的品性。
(高洁2分,志向远大2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E 级。
【解析】醴泉,又名甘泉;山冈,言其高,远离污泥濯淖;从凤凰这些生活习性中可看出其清高,超然脱俗的品性;“高鸣彻九州,延项望八荒”,九州,八荒,都是从范围上指的是天下、国家,声音响彻九州,伸长脖子遥望天下,这都能看出志向远大、心怀天下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答案1】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1分)。
全诗状写凤凰虽然能“高鸣长彻九州,延项望八荒”,但是“适逢商风起”,只能摧藏羽翼而不知“何时复回翔”,遗憾自己“处非位”,唯有黯然悲伤。
这里诗人以凤凰自比(自喻,自况,1分),抒发了自己虽志向远大,但迫于时代的凄风苦雨,孤苦无奈(1分)、凌去壮志终无法实现(1分)的思想感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E级。
【解析】整首诗看似在写凤凰,但是诗人意不在此,应该是借凤凰来抒怀,这种借物抒情的方式就是象征,也叫托物言志。
题干中要求做简分析,应该联系诗句,以精练的语言分析这种象征手法和情感是如何概括出来的。
这种托物言志的诗歌,在古诗词中比较赏见,写物不是目的,借物抒怀才是诗人所在。
在把握诗人的情感时,要格外注意诗句中的一些情感语,像本诗中的“恨”“怆悢”“心伤”等。
【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赏析】曾国藩解曰:凤凰,本阮公自况。
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国家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其位何。
所以怅然心伤也。
二人之解都可通。
但尚有他解。
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
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
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
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
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不会自言凤凰。
其次,嗣宗写诗语气。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显得既爱其才,又几分笑弄,更多无奈。
况除却阮嵇当时没人能当凤凰之喻。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短短二十字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高情远志,率然玄远”的嵇康。
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
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
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劝进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
4、(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gǔn: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答出两句意思的,给2分;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
“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由“稳送祝融归”一句,可以判断出本诗所写为秋景,这是解答本题之钥。
因为秋天来临,所以燕子即将南飞;经年即指一年,恍若一梦,自有流连失落之情。
“非”字带出比较,自与昨夜不同,唯今更见萧索之感,失落之情已经寓于其中。
赏析思想内容之题,关键是先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思想情感,然后抓住诗中的关键意象或重点词语,深入分析即可。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简析】开头两句点出雨,说十日萧萧之雨(“萧萧”同“潇潇”,风雨声),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
“祝融”是夏神,此处借用,指夏天。
三、四两句离开雨说,而又是从雨中想出,其意境凄迷深邃,决非常人意中所有。
秋燕将南归,思念前迹,恍如一梦;梧桐经雨凋落,已与昨暮不同。
其实,燕子与梧桐并无此种感觉,乃是诗人怀旧之思、失志之慨,借燕子、梧桐以衬托出来而已。
五、六句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受。
“一凉恩到骨”,直凑单微。
“凉”上用“一”字形容,已觉新颖矣,而“一凉”下用“恩”字,“恩下又用“到骨”二字,真是剥肤存液,迥绝恒蹊。
这句话既说明了秋雨到来的凉爽舒适对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恩赐,又何尝不是这个失落和才子对皇恩的期盼!第六句是说穷居寥落之感。
末两句宕开去说。
“衮衮”,多也,“繁华地”指京都;在繁华浩穰的京城之中,自己只是“西风吹客衣”,言外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慨其他:1、(2013新课标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5分。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6分。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 (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解析】还未展开芳心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3、(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