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常见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微生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是一种微小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 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种类繁多。

3. 常见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常见微生物。

难点:让幼儿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显微镜、实验材料等。

2. 环境:安静、整洁、光线适宜的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微生物的特征,引发幼儿对微生物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分类。

3. 观察与操作:让幼儿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4. 知识拓展:讲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细菌分解有机物、真菌共生等。

5. 实践环节:让幼儿动手操作实验,如培养细菌、真菌,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6.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谈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引导幼儿思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7.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8.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家园共育反馈,评价幼儿对微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微生物观察日记: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微生物,如土壤、食物、水等,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微生物手抄报:让幼儿制作微生物手抄报,介绍自己喜欢的微生物及其特点。

七、实验活动:1. 微生物培养:让幼儿自己动手培养微生物,如细菌、真菌,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2. 微生物分解实验:让幼儿进行微生物分解实验,观察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微生物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性质,如形态、生长条件、培养方法等。

2.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

3.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和医学中的应用,掌握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生物的类型和基本性质——通过介绍微生物的类型和基本性质,让学生了解到微生物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了解到微生物的基本性质,如形态、生长条件、培养方法等。

2.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针对学生的实验经验和操作能力,教授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技术,如菌落计数法、涂片法、培养法等。

3.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和医学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和医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到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4.微生物实验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的微生物实验,让学生了解到微生物实验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知识以及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可以如何进行微生物实验。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体验到微生物实验的乐趣,并能够观察到微生物在实验中的变化。

3.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能够互相交换实验心得和操作技巧,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实验技术。

4.示范演示法——通过示范和演示实验过程,使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操作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技术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2.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知识——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互动问答,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3.实验操作——对于学生基本操作不熟练的,进行基础操作的演示,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酵母菌的呼吸过程;2.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1.酵母菌培养液;2.盖玻片;3.种子盘;4.显微镜;5.显微镜玻璃片。

三、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倒入种子盘中;2.在盖玻片上滴一滴酵母菌培养液;3.将盖玻片盖在种子盘中,使酵母菌培养液与空气充分接触;4.将培养好的酵母菌制备好的盖玻片放于显微镜上;5.用10倍的放大倍数观察盖玻片上的酵母菌。

四、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通过呼吸过程从有机物中释放出能量;2.酵母菌在呼吸的过程中,吸收氧气进行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3.在酵母菌呼吸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酵母菌的运动、分裂和部分内部细胞结构。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时需注意实验室卫生,保持实验台面整洁;2.使用显微镜时,需小心操作,以免损坏仪器;3.为了观察更清晰的图像,可以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光亮度;4.实验结束后要清洗仪器,并将实验台面清理干净。

六、实验结果分析:1.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的细胞结构;2.可以观察到酵母菌的运动和分裂情况;3.在呼吸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酵母菌释放出二氧化碳气泡。

七、实验延伸:1.可以通过样品的收集和培养,观察不同环境下酵母菌的生长情况;2.可以进行控制实验,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速率差异。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酵母菌的呼吸过程,并学习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酵母菌的运动、分裂和部分细胞结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更加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观察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3)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结构和生物化学特征,将其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等类别。

2.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1)微生物的生长条件:适宜的温度、pH值、水分、营养物质等。

(2)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因素:温度、pH值、水分、营养物质、氧气、有害物质等。

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

(2)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食品发酵、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

4.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观察方法(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培养条件控制等。

(2)微生物的观察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染色技术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1)讲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讲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

(3)讲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讲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观察方法。

3.实验操作:(1)观察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

(2)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实验。

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世界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世界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世界实验教案微生物世界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好奇的领域。

通过实验,可以让幼儿们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存在和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份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实验教案,并共享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实验目的1. 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2. 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变化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二、实验材料1. 一瓶透明的瓶子2. 白糖3. 酵母4. 温水5. 一个放大镜三、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白糖和酵母混合在瓶子中2. 加入适量的温水后,盖好瓶盖3. 让幼儿们用放大镜观察瓶子里的液体4. 鼓励幼儿们记录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形态和变化四、实验讨论通过上述实验,幼儿可以观察到酵母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长并产生气泡的情况。

这些气泡就是酵母呼吸作用的产物,让幼儿们通过实际观察和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

五、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到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这样的实验教案可以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引导幼儿们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索中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六、我的观点和理解微生物世界是一个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领域,幼儿正处于求知的阶段,通过这样的实验教案,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更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科学探索,幼儿们将更加热爱科学,更加主动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实验教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实验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希望这样的实验教案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幼儿在科学探索中茁壮成长。

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实验教案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微生物是孩子们最陌生的科学领域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到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以及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这样的实验教案也能够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学习兴趣。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革兰氏染色法一、[目的要求]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革兰氏染色反应的结果,可将所有细菌分为两类: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呈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三、[实验步骤](插片法)1.涂片2.固定3.染色4.干燥5.镜检四、[实验报告]1.实验结果报告所观察到的两种细菌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并绘图。

2.思考题1.革兰氏染色涂片为什么不能过于浓厚?2. 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在哪一步?为什么?应如何掌握?实验四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及计数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2.明确血球计数板计数的原理3.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1.目镜测微尺的标定2.菌体大小的测定3.用毕后处理取出目镜测微尺,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用檫镜纸檫试干净,放回盒内保存。

4.稀释5.镜检记数室6.显微镜记数7.清洗血细胞记数板四、[实验报告]1.实验结果将测得的菌体大小值填入表中。

2.思考题若目镜和目镜测微尺不便,只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测定同一菌体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3.根据你实验的体会,说明用血细胞记数板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应如何尽量减少误差,力求准确?实验五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 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2.通过对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4.学习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作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3. 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3.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4. 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生命活动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互动:学生分享他们对微生物的了解,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分享和提问解答的情况。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作用的的理解和举例。

微生物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的制备。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3. 认识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 培养基的制备3.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4. 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是如何培养的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制备、分离和纯化技术以及鉴别和鉴定方法。

3. 互动:学生演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操作,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操作能力:学生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操作的准确性。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备和鉴别鉴定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学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

2.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

3. 认识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2.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3.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代谢产物、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以及其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引言: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长、代谢、生态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实验是微生物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应用,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

本教案将结合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设计一系列的微生物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巧,加深对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和特性;2.学习微生物的培养、观察和鉴定方法;3.掌握微生物的常用实验技巧和操作规范;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一:微生物的分类与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方法。

实验材料与仪器:显微镜、玻璃载片、消毒剂、甲苯、甘露醇、无菌培养皿、细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消毒显微镜和工作台,用无菌培养皿收集微生物样品。

(2)取适量的微生物样品,分别涂抹于玻璃载片中。

2.显微镜观察:(1)对比观察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

(2)用不同放大倍数的镜头观察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特征。

3.制备细菌涂片:(1)取少量细菌培养液,挖取细菌菌落,均匀涂抹在玻璃载片上。

(2)用火焰烘烤杀灭细菌,用甲苯固定细菌。

4.观察细菌涂片:(1)用40倍镜头观察细菌涂片,观察细菌形态和排列方式。

(2)用100倍镜头观察细菌细胞的结构特征。

5.制备酵母涂片:(1)取酵母菌培养液,从菌落中取适量的酵母。

(2)用甘露醇固定酵母。

6.观察酵母涂片:(1)用40倍镜头观察酵母细胞的形态特征。

(2)用100倍镜头观察酵母细胞的结构特征。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涂片,学生能够熟悉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结构。

讨论与总结:1.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对其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2.不同微生物类群有不同的细胞结构。

3.观察微生物涂片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验二: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实验目的: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学习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鉴别方法。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以染色玻片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 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1)光学部分: 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它使检视物放大, 造成物象。

(2)机械部分: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

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1)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2)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D=λ/2n·sin(α/2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μm)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a:镜口角(即入射角)。

3油镜使用的原理油镜,即油浸接物镜。

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实验材料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酒精灯、火柴、玻璃铅笔、蒸馏水等。

2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玻片染色标本。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先粗调再微调至物象清晰。

(4)转入中倍、高倍观察,每一不只需调微调旋纽即可看到清晰的物象。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转转换器,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6)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图像。

(7)、换片:另换新片观察,必须从(3)步开始操作。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常见微生物的种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微生物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是一种微小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 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分布广泛。

3. 常见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酵母菌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常见微生物的种类。

2. 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微生物,并能够正确操作实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显微镜、显微镜片、实验材料、图片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激发幼儿对微生物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微生物是一种微小的生物。

3. 特征讲解:讲解微生物的特征,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分布广泛。

4. 观察微生物:引导幼儿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教会幼儿正确操作显微镜。

5. 实验操作:进行微生物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7. 拓展活动:让幼儿分组讨论,思考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进行分享。

9.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微生物,并拍照记录,下节课分享。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幼儿回家后完成的作业,了解幼儿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同伴评价:让幼儿相互评价彼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七、教学拓展:1. 微生物展览:组织幼儿参观微生物展览,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微生物实验教案:酵母培养的教学设计

微生物实验教案:酵母培养的教学设计

微生物实验教案:酵母培养的教学设计酵母培养的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酵母(葡萄酒发酵酵母)的培养实验,让学生了解酵母生长的条件、培养方式、菌落特征、代数增长等基本知识,提高其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酵母是一种微生物,即真菌类生物。

酵母是发酵工业和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菌种。

在培养酵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生长基质的准备需要准备好的培养液可以是yeast extract peptone dextrose medium(YPDM),也可以是酵母液,基本配方为葡萄糖、酵母粉、肉汤粉和水。

其中,酵母粉是一个含有营养良好酵母的混合饲料,但不能单用酵母粉来制作培养基。

2、酵母的寿命酵母同样有寿命,它寿命短的原因是存在一定的基因缺陷和代谢毒物。

而以代谢产物进行培养则可以延长酵母的的寿命。

因此,在酵母孵育过程中,可以添加一定的异丙醇等代谢产物以延长酵母寿命。

3、培养条件对于酵母菌落的培养,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条件,包括适当的温度、适当的氧气浓度等。

4、培养时间培养时间是影响酵母的生长和代数增长的重要因素。

细胞分裂速度和代数增长速度与温度、细胞密度等有关,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比较容易。

三、实验器材1、试管架2、移液管3、胶头针4、灭菌药水(70%酒精)5、生物安全柜6、显微镜7、光学显微镜8、培养盘四、实验步骤1、接种酵母从冰箱里用胶头针取一块酵母,将其在生物安全柜中接种到已经准备好的YPDM或酵母液中。

2、培养酵母将已经接种过的酵母培养于适宜的温度下,比如说30℃的恒温槽中。

3、鉴别酿酒酵母的特征观察酿酒酵母在YPDM或酵母液中生长的情况,可以根据它的菌落特征、质地等鉴别酿酒酵母。

4、计算酵母的代数增长可以通过观察酵母培养基中倒置培养盘中的菌落,计算酵母的代数增长。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需要杀菌物品,防止菌群繁殖,保证实验安全性。

2、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防止病菌交叉污染。

3、观察过程中需要光学显微镜,防止目光衰减造成伤害。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章:微生物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让幼儿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种类繁多,生活环境广泛,繁殖速度快。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在土壤形成、物质循环、食品制作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向幼儿展示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微生物的了解。

进行微生物观察实验,让幼儿亲自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第二章:细菌和真菌的观察2.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

让幼儿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

2.2 教学内容: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真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形式。

细菌和真菌的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

2.3 教学活动:教师向幼儿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

教师指导幼儿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三章:微生物的培养3.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方法。

让幼儿学会如何培养微生物。

3.2 教学内容: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方法:选择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步骤。

微生物的培养:教师演示微生物的培养过程,幼儿参与操作。

3.3 教学活动:教师向幼儿介绍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方法。

教师演示微生物的培养过程,并指导幼儿参与操作。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培养经验。

第四章:微生物与食品制作4.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让幼儿学会使用微生物制作食品。

4.2 教学内容: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微生物可以发酵、调味等。

微生物制作食品:教师演示微生物制作食品的过程,幼儿参与操作。

4.3 教学活动:教师向幼儿介绍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教师演示微生物制作食品的过程,并指导幼儿参与操作。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引言: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微观领域的微生物,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结构、生命周期、培养和识别方法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节关于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方法。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和识别方法,并能熟悉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条件。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微生物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基本实验器材;2. 细菌营养琼脂、琼脂平板等培养基;3. 青霉抑菌剂等抑菌剂。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并进行消毒处理;b. 准备好细菌营养琼脂和琼脂平板,并进行无菌处理;c. 检查抑菌剂的质量和有效期。

2. 培养常见细菌:a. 在无菌操作台上,用移液器将待培养的细菌悬浮液滴在琼脂平板上,轻轻摇动平板使细菌均匀分布;b. 将平板培养基倾斜固化,然后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

3. 观察和识别微生物:a. 借助显微镜观察培养好的细菌样本,记录下其形态特征、生长方式和颜色等细节;b. 根据已有的微生物形态特征图谱对菌落进行初步鉴定,并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c. 制作菌液鉴别板,通过不同的培养基和抑菌剂来进一步鉴定细菌的种类。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严格保持培养器材的无菌性;2. 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相关实验器材,做到彻底无菌;3. 在观察和识别微生物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记录准确的特征和数据;4. 实验结束后将菌液鉴别板焚烧处理,防止细菌外泄。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学生们完成实验后应整理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可以对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条件进行比较,总结不同细菌的培养特点和识别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结论:本实验通过培养和观察微生物,让学生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培养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环境微生物实验教案

环境微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一显微镜使用与细菌染色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掌握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方法。

二、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1.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有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机械装置主要作用是使光学系统,紧固在一个光轴直线上,而且可精确地调节各光学系统部件之间的距离,使显微镜产生清晰的物象。

其组成包括:①镜座和镜臂;②镜筒;③物镜转换器;④载物台;⑤调焦装置(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

光学系统使显微镜最主要地部分,起分辨和放大目的物地作用。

其组成包括:①目镜;②物镜;③集光器;④反光镜;⑤光源(自然光源和电光源)。

光学显微镜基本结构:1. 照明灯(Lamp)2. 聚光器(Condenser)3. 载物台和切片夹(Mechanical stage and specimenretainer)4. 推进器(Mechanicalstage adjustment knob)5. 物镜(Objectives)6. 粗细螺旋(Course andfine focus knob)7. 目镜(Oculars)8. 照相机等接口(Connection to camera, etc.)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标本得到足够的照明由标本反射或折射出的光线经物镜进入使光轴与水平面倾斜45 度的棱镜,在目镜的焦平面上,即在目镜的视场光阑处,成放大的侧光实像,该实像在经目镜的接目透镜放大成虚像,所以人们看到的实虚像。

3.分辨力与数值孔径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覆盖差、工作距离等等。

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以保证分辨率为准。

1.数值孔径数值孔径(又称开口率numerical aperture 简写NA)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判断两者(尤其对物镜而言)性能高低的重要标志。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熟悉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学习观察和鉴定微生物的基本技能;3.掌握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特性;4.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特性、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的一门基础学科。

本实验主要学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和鉴定方式。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培养锅、洗耳球、移液管、显微镜、移液枪等;试剂:琼脂、无菌培养基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1.实验前准备(1)清洗培养锅、显微镜及其他实验器材;(2)准备无菌试剂,如无菌培养基、琼脂等,保持无菌状态;(3)准备待测样品,如土壤、水样或其他微生物样本。

2.杂菌分离(1)取一支无菌试管,加入10ml无菌培养基;(2)取土壤或水样品,使用洗耳球采集样品,并将样品转移到培养基中;(3)培养管轻轻摇晃,使样品均匀分布;(4)用生物安全柜将培养管拧紧,并培养在25℃恒温器中。

3.培养菌液制备(1)取一支无菌试管,并加入10ml无菌培养基;(2)用移液枪吸取微生物样品(建议使用已鉴定的纯种菌株),转移至培养基中;(3)轻轻摇动试管,使菌液均匀分散;(4)用生物安全柜将试管拧紧,并培养在适宜的温度下。

4.培养基的制备(1)取一瓶无菌培养基,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精确称量;(2)将称量好的培养基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溶解;(3)使用琼脂将培养基点温和保温,搅拌溶解;(4)用生物安全柜将琼脂倒入培养锅中,并冷却凝胶。

5.微生物样本的观察和鉴定(1)将培养物放在显微镜下观察;(2)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和边缘等特征,并进行记录;(3)准备挂片,使用适当的染色方法,如革兰氏染色或荧光抗体染色;(4)观察染色后的细胞形态、颜色和结构等特征,并进行鉴定。

6.培养条件的影响观察(1)准备含有不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2)将各种培养基接种相同的菌株,并培养在不同的条件下,如温度、光照、湿度等;(3)观察和记录菌落的生长情况,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差异。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章:微生物的基本概念1.1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1.2 微生物的特点:介绍微生物的体积小、繁殖快、种类繁多、生活环境广泛等特点。

1.3 微生物的作用:阐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如参与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产生抗生素等。

第二章:微生物的观察与培养2.1 微生物的观察:教授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

2.2 微生物的培养:讲解微生物的培养基制作、接种、培养等过程,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2.3 微生物的染色:介绍微生物染色的目的和方法,如革兰氏染色、荧光染色等,增强幼儿对微生物的认识。

第三章:细菌的世界3.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讲解细菌的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等基本知识。

3.2 细菌的分类:介绍细菌的分类方法,如根据形态、代谢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

3.3 细菌的应用:讲解细菌在食品制作、医药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幼儿的兴趣。

第四章:真菌的世界4.1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介绍真菌的基本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等知识。

4.2 真菌的分类:讲解真菌的分类方法,如根据形态、生活环境等特征进行分类。

4.3 真菌的应用:阐述真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

第五章:微生物与人类生活5.1 微生物与食品:介绍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过程中的作用,如发酵、调味等。

5.2 微生物与健康:讲解微生物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如益生菌、病毒感染等。

5.3 微生物与环境:阐述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作用。

第六章:微生物实验安全与卫生6.1 实验安全:介绍微生物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6.2 实验室卫生:讲解实验室的日常清洁和消毒方法,以及实验器材的清洁和保养。

6.3 环保意识:培养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初中微生物教案

初中微生物教案

初中微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方法;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培养方法。

教学难点: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微生物培养基、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微生物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 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如微小、结构简单、繁殖快等。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2. 教师讲解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方法,如平板划线法、液体培养法等。

四、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培养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讲解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培养方法。

实验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微生物实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初中生物关于微生物的教案

初中生物关于微生物的教案

初中生物关于微生物的教案
科目:生物
年级:初中
单元:微生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 认识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难点: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
PPT、实验器材、幻灯片图片、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微生物的形态,引导学生讨论微生物的概念,带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15分钟)
1. 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介绍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 分类讨论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目的:观察微生物的生长;
2. 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

四、讨论交流(10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分析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
自身卫生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对微生物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
强了环境保护和自身卫生意识。

但是也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常见微生物的种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微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 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动植物体内外等环境中。

3. 常见微生物举例:细菌(如乳酸菌、大肠杆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常见微生物的种类。

2. 难点:让幼儿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特征。

2. 实验法:进行微生物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微生物的奇妙。

3. 讨论法: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4. 游戏法:设计相关的游戏,巩固幼儿对微生物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微生物图片、实物标本、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培养皿等)。

2. 材料:各小组实验材料(如酵母菌、乳酸菌等)。

3. 环境:宽敞的实验室,保持清洁卫生。

4. 课件:微生物相关课件,生动有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2. 微生物的特征:讲解微生物的特征,如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等。

3. 常见微生物举例:介绍常见微生物的种类,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并展示实物标本。

4. 微生物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微生物的奇妙。

如观察酵母菌的发酵过程,制作泡菜等。

5. 实验总结: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复述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常见微生物的种类。

2. 强调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实验教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实验教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实验教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世界的奥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

而在幼儿园阶段,通过简单有趣的实验,可以让小朋友们对微生物有更直观的认识。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微生物实验教案,帮助他们在探索微生物世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实验一:观察酵母菌的发酵现象1.材料准备:–酵母粉–糖–水–透明杯子–搅拌棒2.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酵母粉和糖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倒入透明杯子中。

2.观察杯子中的液体,等待一段时间,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

3.实验目的和解释:通过这个实验,小朋友们可以观察到酵母菌在糖的作用下产生的发酵现象。

这可以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记录能力。

实验二:制作简易的细菌模型1.材料准备:–不同颜色的橡皮泥–透明玻璃瓶–小型显微镜2.实验步骤:1.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分别塑造几种简单的细菌模型,可以有球形、杆状等不同形状。

2.将这些橡皮泥模型放入透明玻璃瓶中,然后用小型显微镜观察这些模型。

3.实验目的和解释:通过这个实验,小朋友们可以制作出简易的细菌模型,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这些模型,了解到微生物的形态和特点。

这有助于激发小朋友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技能。

实验三:利用放大镜观察酸奶中的乳酸菌1.材料准备:–酸奶–放大镜–玻璃幻灯片2.实验步骤:1.取适量的酸奶倒入玻璃幻灯片上。

2.用放大镜观察酸奶中的微小颗粒,让小朋友们了解乳酸菌的外貌。

3.实验目的和解释:通过这个实验,小朋友们可以利用放大镜观察酸奶中的乳酸菌,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微生物的微小和多样性。

这可以帮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存在形式,激发他们对微生物的兴趣。

以上实验教案是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微生物科普实验,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可以帮助小朋友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案[实验项目]实验一微生物学试验常用玻璃仪器洗涤及干热灭菌[教学时数]3学时[实验目的与要求]1.认识微生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器皿,了解常用工具和仪器的名称、用途。

2.掌握对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方法与干热灭菌的操作过程。

[实验原理]微生物学实验要求较高的无菌状态,因此,实验所用的器皿,大多数要进行消毒、灭菌从而用以培养微生物,所以对其质量、规格、洗涤和包扎方法均有一定要求。

清洁的玻璃器皿是实验得到正确结果的先决条件,包扎方法要能保证防止污染杂菌。

干热灭菌的原理,空的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少,凝固缓慢。

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要高(160~170℃),时间要长(1~2h),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烧焦,甚至引起燃烧。

[实验材料与设备]1.培养皿、大试管、三角瓶6只、烧杯(500ml)2只、烧杯(1000ml)1只、小试管6只、吸管(0.2ml 2支,0.5ml 2支,1ml 2支,5ml 2支)共8支。

2.去污粉、肥皂、清洗剂、毛刷。

3.棉花、扎绳、包扎纸。

[实验步骤](一)学习下列常用仪器的种类、规格和应用范围1. 培养皿由一底一盖组成一套,常用的培养皿皿底直径90 mm,高15mm,皿底皿盖均为玻璃制成。

制成平板,可用于分离、纯化、鉴定菌种、活菌计数以及测定抗生素、噬菌体的效价等。

2. 试管(1)大试管(约18mm×180mm) : 可装倒平板用的培养基,可作制备斜面用(需要大量菌体时用),装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

(2)中试管[(13~15)mm×(100~150)m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3)小试管[(10~12)mm×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它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3.三角瓶规格有100mL、250mL、500mL和1000 mL用来装无菌水、培养基和振荡培养微生物等。

4.烧杯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 用来配制培养基与各种溶液等。

5. 吸管规格有0.1mL、1mL、2mL、5mL、10mL用来量取转移各种溶液等。

6. 量筒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

(二)学习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1.新玻璃器皿的洗涤在2%的盐酸溶液中浸泡数小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旧玻璃器皿的洗涤(1)试管、培养皿、三角瓶:洗衣粉和去污粉洗刷,自来水冲洗A 装有固体培养基:刮掉,洗涤B 带菌的器皿:2%来苏尔或0.25%新洁尔灭消毒液中浸泡24小时或煮沸0.5小时,然后洗涤C 带病原菌培养物的器皿:先高压蒸汽灭菌,倒去培养物(2)玻璃吸管:吸管尖端与装在水龙头上的橡皮管连接,反复冲洗A 吸过血液、血清、糖溶液或染料溶液等的玻璃吸管:立即投入盛有自来水的容器中浸泡,实验后集中冲洗。

B 塞有棉花的吸管:用水将棉花冲出,然后冲洗C 吸过含有微生物培养物的吸管:2%来苏尔或0.25%新洁尔灭消毒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洗D 吸管内壁有油垢:洗涤液中浸泡数小时,再冲洗(三) 学习各种器皿的包扎1.培养皿的包扎:牛皮纸或旧报纸包紧,一般以5~8套培养皿包成1包2.吸管的包扎:在上端约0.5cm处,塞入一小段1.5 cm长的棉花(勿用脱脂棉),目的是避免将外界或嘴中杂菌吹入管内,或不慎将菌液吸出管外。

用4~5 cm宽的长纸条卷起来3.试管和三角瓶等的包扎:用橡皮塞和牛皮纸。

(四) 干热灭菌1.装入待灭菌物品将包好的待灭菌物品(培养皿、吸管等)放入电烘箱内,关好箱门。

物品不要摆太挤,以免妨碍空气流通;不要接触电烘箱内壁的铁板,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

2.升温接通电源,拨动开关,打开电烘箱排气孔,让温度逐渐上升。

当温度升至100℃时,关闭排气孔。

3.恒温当温度升达到160~170℃时,恒温调节器会自动控制调节温度,保持此温度2h。

干热火菌过程。

严防恒温调节的自动控制失灵而造成安全事故。

4.降温切断电源、自然降温。

5.开箱取物待电烘箱内温度降到70℃以下后,打开箱门,取出灭菌物品。

[指导与训练方案]1.通过本次实验你认识了微生物学实验常用的哪些器皿?2.简述玻璃器皿洗涤的基本要求。

3.简述干热灭菌的操作步骤。

[实验项目]实验二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教学时数]4学时[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从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可分为:1.合成培养基:由各种纯化学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2.半合成培养基:一部分纯化学物质和一部分天然物质配制而成。

3.天然培养基:利用天然来源的有机物配制而成。

从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1.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的液体状态培养基。

2.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左右的凝固剂的固体状态的培养基或农副产品培养基。

3.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2—0.5%凝固剂而成的半固体状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

察氏一号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霉菌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当蒸汽压达到1.055kg/cm2时,锅内温度可达到121℃,一般维持20min,即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或芽孢,而达到灭菌目的。

[实验材料与设备]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实验步骤]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ºC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指导与训练方案]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实验项目]实验三环境和人体微生物的检测及无菌操作技术[教学时数]3学时[实验目的与要求]1.通过检测环境和人体中微生物的存在,体会微生物分布的广泛性。

2.学习无菌操作的技术,掌握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实验原理]自然环境中和人及动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它们一遇到适合的条件就会大量繁殖。

当把取自不同来源的含菌样品接种于含有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固体培养基时,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集体群落-菌落。

每种微生物菌落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如大小、颜色、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等。

因此,可以通过平板培养来检测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特点。

[实验材料与设备]1.恒温培养箱、磁力搅拌器、移液枪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察氏一号培养基;地面以下5-10cm的土壤;3.酒精灯、无菌棉棒、无菌生理盐水、涂布棒、记号笔、培养皿、吸管、试管、三角瓶[实验步骤]1. 无菌操作技术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将融化并冷却至不烫手的灭菌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的培养皿,倒量为容积的1/3~1/2或者覆盖皿底5毫米左右,然后平放到桌面待其凝固即为无菌平板。

2. 土样的稀释分离制备土样悬浊液:称取土样1g,迅速倒入盛有99ml无菌水和玻璃球的三角瓶中,置入磁力棒,搅拌10-15min,使土样充分打散,即成10-2的土壤悬浊液。

稀释:用无菌移液管吸10-2的土壤悬液0.5mL,放入4.5mL无菌水中即为10-3稀释液,如此重复,可依次制成10-3~10-6的稀释液。

(注意:操作时每一个稀释度换用一支移液管,每次吸入土液后,要将移液管插入液面,吹吸3次,每次吸上的液面要高于前一次,以减少稀释中的误差。

)3. 环境及人体各部位取菌样4. 标记、培养标记: A-Ⅰ-1- 10-5姓名按培养基类别:细菌培养基--A,霉菌培养基--B按3个大组:Ⅰ、Ⅱ、Ⅲ、按4个中组:1-4按样品类别:10-5、10-6、口腔--a、鼻腔--b、头发--c、空气--d按个人标记:姓名培养:将接种的平板分别放入细菌和霉菌培养箱中培养。

霉菌保持25-27℃,3-5天;细菌35-37℃,1-2天。

[指导与训练方案]1、无菌倒平板时注意的事项有哪些?2、平板接种后为什么要倒置培养?3、通过本次试验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实验项目]实验六细菌的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教学时数]3学时[实验目的与要求]1. 学习对细菌的涂片、染色和无菌操作技术。

2.了解染色原理、学习并掌握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技术。

[实验原理]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染色后,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微生物学中常用的是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染色部位分芽孢、鞭毛、荚膜染色其机理主要是由于两类细菌的细胞壁成分和结构不同。

G+菌,肽聚糖多,脂质少,酒精不易进入; G-菌,肽聚糖少,脂质多,酒精易进入[实验材料与设备]1.菌种:E.coli (大肠杆菌)、B.subtilis(枯草芽孢杆菌)、玉米细菌等2.试剂:石炭酸复红染色液、革兰氏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碘液、95%乙醇、沙黄染色液)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生理盐水、酒精灯、接种环、吸水纸、擦镜纸等[实验步骤]一、单染色法:滴无菌水→涂片→自然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高倍镜、油镜)二、革兰氏(Gram)染色法1. 涂片2. 初染:在做好的涂面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1-1.5分钟,倾去染液,流水冲洗至无紫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