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624—705年),名曌, 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文水县东), 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中国历 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 女皇帝。
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 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赐号 “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 皇后(655—683年),尊号为天后, 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去世后,武则 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 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导入新知
咏贞观之治 作者:文兴 山巅映秋霞,和风追碧京。 蓊郁涉瀛寰,国皇民胜英。 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 表里乐濒宾,公卿最上柄。 绰募人文理,天功富要兴。 青史誊留处,耐我卫伸睛。
诗句中出现的贞观是指谁?作 者为什么会赞美贞观之治,我们通 过学习这节课进行了解。
新知讲解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巩固提升
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由此材料可知唐朝的建立者是( A )
A.李渊
B.李世民
C.李建成
D.李元吉
2.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认识,来自于对下列
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B )
A.春秋诸侯争霸
B.隋朝暴政而亡
C.魏在昭陵附近旅游时看到一处坟墓,导游介绍
说墓主人曾被称作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请你
帮小华判断一下,墓主人应该是( B ) A.李渊 B.魏征 C.房玄龄 D.杜如晦
5.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
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A )
A.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活动探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消弱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重 视兴修水利 唐玄宗 吸取隋朝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 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政治
经济
军事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 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 观”。
• • • • •
科举制的普及发展 迁都洛阳 劝农桑,薄赋役 巩固边疆 知人善任
科举制的普及发展
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君临 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 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丰富内容。 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 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 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 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 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是否为高级官吏的子 孙,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 者中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 多。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 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 已成风”。
23
乾陵
问题思考:你认识的武则天是一位 怎样的帝皇?
知人善用? 铁血君主?
开明皇帝?
历代评价
• 宋代欧阳修《新唐书》:“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 所谓幸免者也”。 •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汉之武帝、唐之武后, 不可谓不明”。 • 清代赵翼:“女中英主”。 • 岑仲勉:“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 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 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 州”。 • 宋庆龄:“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 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 毛泽东:“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 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 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2023年第二课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2023年第二课“贞观之治”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第二课“贞观之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展开辩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隋炀帝残暴致隋迅速败亡;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
两相比较,凸显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贞观新政”教学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唐王朝的建立1、隋朝灭亡隋炀帝继位后,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沉重打击隋王朝,各地地方官吏如李渊等人乘乱起兵,隋帝国迅速瓦解。
至此,隋朝灭亡的原因一目了然。
2、唐朝建立在隋朝统治摇摇欲坠之际,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力量迅速壮大。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本目从两个方面对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介绍:一方面,他是通过杀兄逼父的非正常渠道登上皇帝宝座的,关于这一点教材明确写道:“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虽然“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王位承袭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按正常渠道李世民将与帝位无缘。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贞观之治
唐朝的统一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创 造了有利条件,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 础。
唐朝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的分裂状态 。
隋朝的灭亡与教训
01
隋朝的灭亡是由于过度动用民力 和奢侈腐败等严重问题,导致民 众反抗和政权覆灭。
02
隋朝的灭亡给唐朝统治者提供了 深刻的教训,促使他们吸取教训 ,调整政策,实现稳定和发展。
CHAPTER 04
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奠定唐朝盛世基础
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 了基础,开创了著名的唐文化,
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政治制度改革
贞观之治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 制度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提
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经济发展巅峰
贞观之治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达 到了巅峰,农业生产、手工业和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积极推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吸纳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人才 。
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和文化联系,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和发 展。
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CHAPTER 02
贞观之治的统治者——唐太宗李世 民
通过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 省,以及六部下属机构,实现中 央政府机构间的权力制衡,提高
行政效率。
科举制度的完善
扩大科举取士规模,增加考试科目 ,推动人才选拔的公平和公正。
整顿吏治
严格官员选拔标准,推行考课制度 ,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经济政策与民生改善
01
02
03
均田制的推行
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 刺激农业生产积极性,增 加国家财政收入。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2)
唐朝(公元618年~907 唐朝(公元 年 年,共289年),是世界公认 年),是世界公认 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 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 年建立唐朝, 李渊于 年建立唐朝 长安(今陕西西安) 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 唐在文化、政治、经济、 唐在文化、政治、经济、 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 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初中历史下册第2课 初中历史下册第 课
贞观之治
制作:樊子健 制作:
本课内容
一、唐朝的建立
二、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一、唐朝的建立(1)
隋炀帝统治后期, 隋炀帝统治后期, 暴虐无道, 暴虐无道,导致 农民大起义。 农民大起义 618年 隋朝灭 618年,隋朝灭 同年, 亡。同年,李渊 在太原起兵, 在太原起兵,进 入长安, 入长安,建立唐 朝。
唐高祖
李渊
二、贞观之治(1)
1.政府要轻徭薄赋,发 政府要轻徭薄赋, 政府要轻徭薄赋 展生产。 展生产。 2.皇帝要勤于政事,善 皇帝要勤于政事 皇帝要勤于政事, 于听从正确意见 3.大臣廉洁奉公 大臣廉洁奉公 大臣
唐太宗
李世民
二、贞观之治(2)
人君好比舟,人民 人君好比舟, 好比水;水能载舟, 好比水;水能载舟,也 能覆舟。为了避免“ 能覆舟。为了避免“覆 之祸, 勤于政事, 舟”之祸,他勤于政事, 励精图治。 励精图治。 唐太宗任用贤才, 唐太宗任用贤才, 任用贤才 虚心纳谏,贞观时期名 虚心纳谏 贞观时期名 名将辈出, 相、名将辈出,如房玄 魏征、李靖、 龄、魏征、李靖、温彦 博及戴胄等人各有所长。 博及戴胄等人各有所长。
唐太宗与魏征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初中历史教案范文4篇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初中历史教案范文4篇《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初中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知道有关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2.过程方法与能力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研讨形成结论,逐渐养成主动探究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贞观之治”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懂得一个全面发展、能成就事业的人,必须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学习武则天坎坷、传奇的一生,培养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锻炼坚强的意志,树立锐意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繁盛时期,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1)贞观之治:中国古代曾领先于世界,尤以唐朝时期最为突出,而这一空前繁盛的基础,始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这一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既是封建治世的典范,也是评价唐太宗的主要依据,因此是本课重点。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唐王朝历时不到三个世纪,而武则天一人参政掌政就近半个世纪(从当皇后开始参决朝政计算)。
同时,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唐朝进人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难点]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放在当时的环境来讲它劳民伤财,但客观上运河的开通给人民、社会带来了好处,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
(多媒体展示图片)这条运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其中3+4+5=1中各数字代表什么?此人生前很有作为但也很残暴,为什么说在他的统治下隋朝会迅速灭亡,它与我们学过的哪个王朝很相似?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多媒体展示课题二、新授讲授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王朝的建立1、隋朝的灭亡一、唐王朝的建立多媒体展示:引用人民对隋炀帝憎恨的诗句来反映隋炀帝的暴政表现,通过多媒体演示: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2、多媒体展示唐高祖李渊像及提示,并根据以下提示玩成猜猜我是谁的游戏A 他是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B 他在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乘机起兵C 他在儿子的帮助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并统一全国D 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3、根据阅读和活动中掌握的知识来完成练习,让我告诉你(1)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2)唐朝的建立时间是——618年(3)唐朝的都城是——长安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的简介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前两段话,思考一个问题;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强大的隋朝灭亡了,这给了唐太宗什么样的震撼?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后三段话和第十页第一段话,思考一个问题,唐太宗为什么能做到以谏如流任用贤能?他从隋亡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他意识到“君为舟,民为水”的道理,他认为只有虚心纳谏“兼听则明”才能长治久安,所以他鼓励和倡导臣下提意见,并以谏如流,兼收并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人教版31张课件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吏 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③ 军事方面: 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
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④ 国家统一, 劳动人民的辛 勤劳动。
二、女皇帝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李 世民的儿子)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 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 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 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 唯一的女皇帝。
品中正制 ③科举制 ④八股取士制度 (A )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巩固提升
8.有一次,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40
个不合格而被罢官。这体现了他( C )
A.打击地方权贵 B.宽以待人 B. C. 整顿吏治 D.任人唯亲 9.如果说唐朝时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乐章,那么
“开元盛世”就是乐章里的最强音,它的出现时几
巩固提升
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 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由此材料可知唐朝建
立者是( A )
A 李渊 B 李世民 C 李元吉 D李建成
2.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认识,
来自于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B )
A 春秋诸侯争霸
B 隋朝暴政灭亡
C 魏晋南北朝北人南迁 D汉末军阀割据
温故而知新
1. 隋文帝杨坚 58年1 建立隋朝。 58年9灭陈朝,统一
全国。 2.开皇之治,隋文帝的措施:(1)经济方面(2)政治
方面(3)影响:
3.科举制雏形:初步建立通过 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技能目标: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形成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吗?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贞观之治”:
师:课件出示“贞观之治”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哪位君主开创了“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3篇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3篇贞观之治教案优秀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二)能力训练点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他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
他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革措施,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出现。
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学生通过对这一盛世景象的学习,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学生对伟大的祖国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辛劳,但其中也有李世民、李隆基个人能力美的体现。
二、学法引导1、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人新课。
2、学习本课重点要识记理解四个人物和四个概念。
(1)四个人物:①李渊:唐高祖,唐开国皇帝,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②李世民:唐太宗,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③武则天: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善用人才。
④李隆基:唐玄宗,我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一个皇帝,前期颇有作为,把唐王朝引向鼎盛。
(2)两个概念: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及解决办法1、“贞观之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由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构成。
第一,是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起因。
第二,是开明政策和措施的具体内容。
第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根据这一内容构成的特点,要突破重点,可采取提问法,从史实的结果分析原因。
七年级下册历史【素材】贞观之治
隋炀帝隋炀帝(569—618),名杨广,杨坚次子。
581年封晋王。
588年十月,为行军元帅,统兵伐陈。
灭陈后,晋升为太尉。
他平时伪装仁孝俭朴,博得文帝欢心。
600年,立为太子。
604年七月,文帝死(相传为杨广所害),杨广即位,杀死兄长杨勇。
即位以后,他下令开通大运河,还设进士科,促成科举制的形成。
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他依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
他在位时,几乎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的劳动人民不下一千万人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
每次出游,大造离宫,从行的人几十万,骚扰地方百姓,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他三次发兵进攻高丽。
隋炀帝的暴政,终于激起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
为了躲避起义烈火,他第三次游江都。
劝阻南下的人,都被杀死。
到了江都,他还让地方官去民间挑选美女,充实后宫,仍然整日花天酒地。
他预感到末日临近,就对萧皇后说:“好头颅,谁当斫(zhuó,斧砍)之!”618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率军士发动兵变,冲入江都宫中,用绸巾将他缢死。
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统治时期,骄奢淫逸。
三次巡游扬州,耗费无数财物。
他南下的船队,舳舻相接,绵延二百余里,陆上骑兵数十万,沿运河两岸护送。
船队所过州县500里以内,皆令百姓贡献食物,所献山珍海味,多达百抬,妃嫔吃不完皆埋入地下。
他好大喜功,耀武扬威,发动了三次进攻高丽的战争(隋朝时高丽在今我国辽宁、吉林和朝鲜半岛北部)。
出兵以前,他征调大批工匠在山东东莱(今山东莱州)海口大规模造船。
工匠被迫在水里不分昼夜地劳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有十分之三四。
他还征发江淮以南的民工和船只,把洛口仓等大粮仓的粮食运到涿郡,船只前后相继,长达一千多里。
奔走在路上的民工和兵士,经常有几十万人,很多倒毙在路上。
这次出兵一百多万人,其中渡过鸭绿江的三十多万人,回到辽东的只有二千七百多人。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农业生产几乎陷于停顿。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的教案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唐太宗的统治特点,理解“贞观之治”的含义。
2.掌握贞观之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贞观之治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唐太宗的统治背景,了解其继位后的政治局势。
(2)提问:唐太宗为什么能够实现“贞观之治”?激发学生兴趣。
2.贞观之治的政治成就(1)讲解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制度,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
(2)分析这些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如选拔贤能、提高政府效能等。
(3)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3.贞观之治的经济成就(1)讲解贞观之治时期的经济政策,如重视农业、发展手工业等。
(2)分析这些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如提高粮食产量、繁荣市场等。
(3)引导学生探讨:这些经济政策对当时百姓的生活有哪些改善?4.贞观之治的文化成就(1)讲解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发展,如重视儒学、提倡佛教等。
(2)分析这些文化政策对国家文化的影响,如促进文化繁荣、提高国民素质等。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化政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2)强调贞观之治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认识到贞观之治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7.作业布置(1)熟记贞观之治时期的主要成就。
(2)思考:贞观之治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四、板书设计《贞观之治》1.政治成就:科举制、三省六部制2.经济成就:重视农业、发展手工业3.文化成就:重视儒学、提倡佛教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贞观之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使学生了解了唐太宗的统治特点。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可能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对贞观之治的理解不够深入。
2020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第1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慨陈词。
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征兵。有人建议,不满 18 岁的男 子,只要个头大,也可以应征,唐太宗同意了。但魏征将诏书扣 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训 斥魏征为何扣发他的诏书,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 水弄干捉鱼,虽能捉到鱼,但到明年就无鱼可捉了;把树林烧光 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 体强壮,但不满 18 岁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
由于魏征处处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对皇帝的批评毫不客气, 唐太宗对他既尊敬又害怕。一天,唐太宗正在逗弄一只小鹞子, 看见魏征走来,怕魏征责怪,急忙将鹞藏在怀中。魏征装作没看 见,向唐太宗奏事,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时鹞已死在太宗怀 中了。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 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 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 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谢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2019·镇江) 唐玄宗统治前期“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
年间,天下大理。”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C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2019·恩施)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 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极盛。下列关于“开元盛
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 )
抓住重点,把握全局
★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夯实基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填空部分。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618 年, 李李渊渊 称帝,建立了唐朝,以 长长安安
为都城。626 年,李李世世民民 继位,次年改年号为“ 贞贞观观 ”,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教学反思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贞观之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时期。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至649年)实行的一种卓越的政治治理模式。
通过对贞观之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革,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反思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突出历史的发展脉络。
贞观之治是唐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的结果,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点。
在教学中,可以首先从宇文化及立珪和推翻隋朝建立唐朝的历史背景入手,然后介绍唐太宗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措施,最后具体讲解贞观年间的政治管理、法律制度、教育兴盛、边疆稳定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逐步讲解,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要注重历史人物的角色。
在贞观之治的教学中,太宗李世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作为贞观之治的奠基人,太宗李世民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课堂演讲等,全面了解太宗李世民的改革理念和政治措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和评价能力。
再次,要关注贞观之治的意义。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杰出的政治实践,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贞观之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创新和先进性。
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一个优秀的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对于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认识和追求。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贞观之治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贞观之治的启示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贞观之治的启示一、引言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治世,它出现在唐朝初年,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明统治而闻名。
这个治世的出现,不仅对当时的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贞观之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启示。
二、贞观之治的背景贞观之治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隋朝末年的混乱局面给唐朝留下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民生凋敝、政治混乱等。
其次,唐朝初年的统治者们吸取了隋朝的教训,认识到政治清明、民生为本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
三、教学启示1.重视教育:在贞观之治中,唐太宗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教育是个人成长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2.注重人才培养:在贞观之治中,唐朝注重人才培养,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同时注重官吏的选拔和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人才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3.关注民生:在贞观之治中,唐朝非常注重民生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人民生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强调关注民生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民生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并鼓励他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4.政治清明:在贞观之治中,唐朝政治清明,官员清廉正直,这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强调政治清明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腐败和贪污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并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5.改革创新:在贞观之治中,唐朝进行了许多改革,如推行科举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发展经济等。
这些改革为唐朝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强调改革创新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_caaa-c-d-bde-abb pk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活动中,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今天在古都西安,位于西安城南的大唐芙蓉园,完全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最大、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分别从帝王文化区、诗歌文化区等十四个景观文化区,集中展示了唐王朝辉耀四方的精神风貌,无以伦比的文化艺术,以及它睥睨一切的雄浑大气。
现在就让我们进行一次梦回大唐之旅,来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三位唐朝前期的杰出的皇帝,共同感受大唐在他们的统治时期是怎样进入开放的、强盛的盛世局面的。
(二)新课讲授板块一:预习导航认真阅读教材回答:1唐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唐朝有哪几位有作为的国君(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列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板块二:探究新知一、梦回大唐:第一站贞观广场1简介唐太宗继位,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唐太宗2多媒体出示问题:为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1)史料解读:读下列材料,说说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思想或措施材料一:唐太宗教戒太子诸王:…(隋炀帝)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
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