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13页word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pathology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各类适应及变性的概念及形态学特点(光镜及电镜特点)。
2、掌握坏死的概念以及各种坏死类型的形态学特点。
3、了解和掌握细胞损伤和适应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1.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1)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
(3)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
(4)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5)熟悉老化的概念,了解老化的机制。
2. 细胞、组织的损伤(1)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2)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3. 细胞、组织的损伤的形态学改变(1)变性①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②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③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熟悉其病理变化。
④掌握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了解其病理变化。
⑤掌握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熟悉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
⑥掌握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细胞死亡①掌握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
②熟悉坏死的结局。
③掌握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发生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和掌握再生概念、类型、调控及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2、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及作用。
3、掌握创伤愈合基本过程和类型。
(二)教学内容1.再生(1)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
(2)熟悉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3)熟悉修复的概念2.细胞的生长和调控了解再生的调控及生长因子和生长抑素的概念和作用。
3. 纤维性修复(1)掌握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肉芽组织的结局。
(3)了解瘢痕组织的形态,了解其对机体的作用。
4. 创伤愈合(1)掌握骨折愈合的过程。
(2)熟悉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3)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病理学试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4005课程名称:病理学实验实验学分:1.5 实验学时:48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安排实验一病理学实验概论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病理学实验基本要求病理标本观察程序和方法观看病理尸体解剖录象参观病理学技术室介绍病理组织切片制作程序实验目的与要求:(略)实验主要配套仪器设备及台(套)数:显微镜,每人一台。
实验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大体标本:肾或脑压迫性萎缩、高血压左心室肥大、肝脂肪变性、肾或脾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脑液化性坏死(脓肿)、足干性坏疽、肠湿性坏疽。
组织切片: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肝细胞脂肪变性、肾或脾凝固性坏死、脓肿。
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损伤的原因;萎缩的原因、病理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生机制、结局;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
熟悉变性的概念;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结局;凋亡的概念、形态特征,凋亡和坏死的区别。
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和类型;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病理变化。
实验主要配套仪器设备及台(套)数:显微镜,每人一台。
实验三损伤的修复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大体标本:骨折愈合。
组织切片:肉芽组织。
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创伤愈合的类型。
熟悉修复和再生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皮肤的创伤愈合和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掌握再生的分类;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学特点。
实验主要配套仪器设备及台(套)数:显微镜,每人一台。
实验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大体标本:慢性肝淤血、慢性肺淤血、静脉血栓、心室附壁血栓、肾或脾贫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
组织切片:慢性肝淤血、慢性肺淤血、混合血栓、机化的血栓、肾或脾贫血性梗死。
动物实验:家兔空气栓塞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及病变特点;血栓形成的机理和过程;熟悉淤血的原因和后果;血栓的转归;栓塞的概念,栓子运行的途径,脂肪栓塞的后果;梗死的概念、形成的条件、类型及病理变化。
(完整word版)《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病理学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病理生理学则着重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改变,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关系,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全身与局部变化的关系。
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验。
病理解剖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等。
病理生理学则安排一些必要的动物实验。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亲自操作,结合理论,独立思考,认真分析总结.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病理学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临床,加强临床症状与病变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习效果。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45学时,其中总论25学时,各论19学时.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史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发展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疾病、死亡的概念.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
3、了解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教学内容]疾病的概念,病因学概论及发病学概论。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和在修复中的作用。
2、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3、熟悉骨折愈合过程.4、了解组织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以及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教学内容]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3、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及骨折的愈合过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0411007s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和年级: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学期:春季学期课程总学时:64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课程简介:病理学是医学主干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实验课程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并应用理论知识,实验课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举足轻重推荐教材:病理学人卫出版第二版参考书目:《病理学实习指导》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编病理学图谱二、课程总目标(1)系统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包括实验室各项制度、设施、安全防护、事故处理,掌握病理学实验课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
(2)系统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包括肉眼及镜下特点,能够对常见典型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
(3)了解常规石蜡切片的过程及技术要点,熟悉有关病理学的一些先进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技术。
(4)培养严谨的求学态度,树立事实求实的正确思想,为以后的从医生涯打下良好的理论及思想基础。
三、大纲内容实验一: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大体标本:子宫的萎缩和肥大、肾脏的萎缩、心脏的肥大、肝脂肪变性、心肌梗死、足干性坏疽、皮肤瘢痕切片: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水样变性、心肌褐色萎缩、脾(肾)凝固性坏死、肉芽组织2.熟悉:大体标本:骨折的愈合、肾脏的萎缩、脂肪心、冰糖脾、淋巴结钙化、脾脏梗死、肾脏梗死、肺脓肿脑液化性坏死、心瓣膜硬化切片:脾(肾)细动脉玻璃样变性、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动脉血栓伴机化【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光学显微镜【实验步躲】1.看录像2.观察大体标本3.观看切片并绘图【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作业】作业内容:绘图:肝细胞脂肪变性(镜下观)形式:书面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大体标本:慢性肝郁血、肺动脉的血栓性栓塞、脾贫血性梗死、大叶性肺炎、急性菌痢、绒毛心、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肺脓肿切片∙:慢性肝郁学血、慢性肺淤血、鄢脉混合血栓、炎症细胞、纤维素性胸外膜炎伴早期极化、急性菌痢、绒毛心、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熟悉:大体标本:慢性淤血性脾肿大、左心房球星血栓、肺出血性梗死、自喉、皮肤的加和痈、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宫颈息肉切片:动脉血栓机化、脑脓肿3.了解:大体标本:二尖瓣的疣状白色血栓、肺羊水栓塞、出血热肾脏、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光学显微镜【实验步骤】1.看录像2.观察大体标本3.观看切片并绘图【注意事项】观察”心力衰竭细胞”【作业】作业内容绘图:慢性肺淤血(镜卜.观)形式:书面实验三:肿瘤【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大体标本:皮肤乳头状瘤、子宫平滑肌瘤、纤维瘤、乳腺癌、股骨骨肉痛、乳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切片:皮肤乳头状瘤、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食管鳞癌、骨肉痛2.熟悉:大体标本:肠道多发性腺瘤、皮肤鳞癌、纤维病切片:胃腺癌、纤维痛3.了解:大体标本:卵巢畸胎瘤、肝转移性癌切片:淋巴结转移新癌【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光学显微镜【实验步骤】1.看录像2.观察大体标本3.观看切片并绘图【注意事项】区分癌和肉瘤【作业】作业内容绘图:恶性肿瘤细胞的异性性(镜下观)形式:书面实验四: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大体标本: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之心脏肥大、高血压病之脑出血、高血压病之肾脏、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小叶性肺炎、肺气肿切片:主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肌炎、高血压病之肾脏、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小叶性肺炎、肺气肿2.熟悉:大体标本:脑低动脉粥样硬化、绒毛心、风湿性心瓣膜病、病毒性肺炎、肺癌切片:恶性高血压、病毒性肺炎、肺燕麦细胞癌3.了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克山病之心脏、肺癌分型【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光学显微镜【实验步骤】1.看录像2.观察大体标本3.观看切片并绘图【注意事项】观察典型的粥样斑块【作业】作业内容绘图: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期(镜卜.观)形式:书面实验五: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传染病【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大体标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大体标本:急性肾炎、慢性硬化性肾炎、:原发性肺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结核痛’切片:胃溃疡、肝硬化、急性普通型肝炎急性肾炎、慢性硬化性肾炎、淋巴结结核熟悉:大体标本:胃粘膜出血性糜烂、慢性淤血性脾肿大、食管癌、胃癌慢性肾盂肾炎、肺外结核、肠伤寒、流脑、乙脑、菌痢切片:急性重型肝炎、胃癌、食管癌肠伤寒、流脑、乙脑、菌痢3.了解:亚急性重型肝炎肾脏肿瘤【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光学显微镜【实验步骤】1.看录像2.观察大体标本3.观看切片并绘图【注意事项】对照观察胃溃疡的大体标本和切片【作业】作业内容绘图:胃溃疡(镜下观)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镜下观)、结核肉芽肿(镜下观)形式:书面四、主要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病理学实习指导》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编五、课程考核方式依据操作态度、规范性、正确性、熟练程度,结果可靠性综合评定六、成绩评定出勤考核、实验报告综合品定、实验课纪律及实验报告占平时成绩20%《病理学》实验教学项目表。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类别:医学基础课程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学时:具体学时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通过对疾病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病理诊断和分析。
具备观察病理切片和解读病理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对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教学内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凋亡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2、教学要求掌握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熟悉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了解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发生机制。
(二)损伤的修复1、教学内容再生: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
创伤愈合: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
2、教学要求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型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熟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
了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教学内容充血和淤血:充血和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病理学》或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保险学(健康保险)、中医学(医事法律)、音乐学、中医学、中医学(对外交流)、针灸推拿学专业[实验学时] 12 学时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病理学实验》是高等中医院校医学类专业学生及部分与医学相关专业(医事法律、医疗保险等)学生,继《人体解剖学实验》、《组织胚胎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后与《病理学》理论课程密切结合的一门以形态学观察为主,结合机能学(动物实验)观察的、非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如何观察患病机体各系统、脏器的肉眼和镜下改变、机能变化等,与临床表现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的理解、应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各临床课程,以及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1.了解病理学在医学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桥梁作用;2.学习病理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掌握有关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独立操作,观察动物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及分析实验结果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实验加深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为学生掌握、应用病理学的基本技术,学好临床课程、开展一些科研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实验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1、实验的目的要求(1)了解组织损伤的基本形态学变化。
(2)结合形态变化及发生部位,了解萎缩变性、坏死各对机体产生什么影响。
2、实验内容大体标本(1)萎缩:脑积水、心肌萎缩、肾盂积水(2)变性:脂肪肝(3)坏死:脾梗死 (凝固性坏死)、肾结核(干酪样坏死)脑软化(液化性坏死)脾陈旧性梗死 (瘢痕)。
组织切片: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3、实验学时1学时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实验的目的要求(1)掌握肺和肝慢性淤血的形态(大体和显微镜)变化。
《病理学》实验大纲
《病理学》实验大纲病理教研室《病理学》实验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代码:120007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时:总学时 90 实验学时: 1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影像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探讨疾病病因、发展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等基本规律,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基础。
所以,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以形态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在病理学的教学和学习中,病理学实验课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习课的学习,学生要验证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内容,要学会掌握“形态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对所有参加病理学实验课的学生做出以下具体要求:1.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全面执行。
2、病理学标本包括肉眼标本和组织学切片。
在学习标本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环节:(1).实习前,认真复习病理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疾病的病理形态特征。
(2).系统全面地观察病变。
(3).学会用病理学的术语来描述病变,并结合基本理论,综合做出病变诊断或疾病诊断。
3、典型病例讨论,对学生的综合分析、正确诊断能力具有检查功能,要求每个学生应当积极参与。
4、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按规定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一、目的要求二、实验内容1大体标本观察描述2.病理切片观察描述3、病例讨论三、绘图(每次实验课中重要结构的镜下特征)三、主要仪器设备病理学VCD光盘或多媒体课件,显微图像显示器,学生用电光源单目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切片,《病理学实验指导》,实验报告册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实习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属性】必修【实验学时】 2【目的要求】1. 熟悉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及病理学实习的一些基本要求。
《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病理诊断等任务。
也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三级培养目标。
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的特点。
揭示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与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病理学教学应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学为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一)理论知识1 .掌握组织、细胞的损伤和适应修复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理。
2.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病因、各种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发生机理和结局。
3.掌握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理、局部表现、全身反应、基本类型、经过和结局。
4 .掌握肿瘤的概念、异型性、癌前病变、生长与扩散、命名和分类以及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上皮、间叶、神经组织和其他来源肿瘤常见类型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癌前病变和肿瘤的病因、发病学。
5.掌握下列各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联系:风湿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矽肺、肺炎、肺癌、食管癌、胃癌、胃炎、消化性溃疡、大肠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乳腺癌、子宫颈癌、水泡状胎块、绒毛膜癌、甲状腺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病、麻风、梅毒、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流行性出血热。
6.熟悉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源性心脏病、阑尾炎、非特异性肠炎、急性胰腺炎、肾细胞癌、膀胱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佝偻病、骨肉瘤。
7.了解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心肌炎、心肌病、胆囊炎、胆石症、前列腺增生症、甲状腺癌。
《病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病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学分: 5 上课时数: 56实验(上机)时数:24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原理和发展规律、揭示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
该学科已从单纯形态学向分子病理学、病理生物学及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
病理学与临床医学联系密切,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它也是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病理学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也叫普通病理学,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也叫系统病理学,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病理学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变化,了解临床表现的病理学基础。
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
要求学生做到理论与实习、总论与各论、基础与临床、局部与整体、形态与机能、大体与镜观相联系,并用动态的观点分析、了解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
加强病案讨论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注意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采取精讲、略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各章、节主要内容,重点及学生所需掌握的程度。
分别按下列层次撰写:掌握、理解、了解。
)绪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理解: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教学内容与要求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肝脂变、玻璃样变性的概念和病变。
坏死的概念、病变、类型及结局。
再生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及瘢痕形成过程。
理解:肠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的病变。
细胞肿胀的病变,理解心肌、肾脂变的病变。
理解纤维素样变性及玻璃样变性的常见类型。
营养不良性钙化。
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学特点。
了解:萎缩常见类型,化生的常见类型及机制。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主干学科,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理解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及转归。
病理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适应新医学模式的高质量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通过对各类疾病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学习,逐步提高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病理学实验教学是通过病变组织或器官机能学变化的观察,展现疾病现象,探索疾病规律,检验疾病理论,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
三、实验项目设置情况四、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变性和坏死的病变特点。
2.熟悉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特点。
3.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1.大体标本:脾萎缩、心肌萎缩、颅骨压迫性萎缩、肾压迫性萎缩、脑压迫性萎缩、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纤维组织玻璃样变性(瘢痕疙瘩)、肾凝固性坏死、结核干酪样坏死、液化性坏死、干性坏疽、湿性坏疽、皮肤溃疡、脾梗死瘢痕、骨折愈合。
2.切片标本:肝细胞压迫性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和玻璃样变性、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肝脂肪变性、坏死细胞的形态、肾贫血性梗死。
大体标本、肉芽组织。
实验项目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后果。
2.熟悉慢性肺淤血和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1.大体标本:肝淤血(槟榔肝)、脾淤血、肾淤血、食管静脉曲张、脑出血、血管内血栓、心房附壁血栓、脾(肾)贫血性梗死、肾梗死瘢痕、肺出血性梗死,肺动脉栓塞。
《病理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病理学》教学大纲(二)是病理学课程的进阶部分,侧重于探索更深入的疾病机制和相关的实验室技术。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正文:一、病理学原理与方法1.细胞和组织学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组织学染色技术及其应用2.病理学与免疫学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免疫病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3.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分子病理学技术和应用分子病理学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4.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病理生理学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病理生理学与药物治疗的关系5.实验室病理学技术组织切片制备和染色技术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子诊断技术在实验室病理学中的应用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1.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2.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过敏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学特征3.代谢疾病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理学变化遗传代谢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肿瘤相关代谢疾病的病理学特征4.其他系统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5.肿瘤病理学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病理学特征常见肿瘤类型的病理学特征肿瘤病理学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总结:《病理学》教学大纲(二)涵盖了病理学的原理、方法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深入学习该课程,学生将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有更全面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实验室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的医学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英文名称:PATHOLOG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08 讲课学时:72 实验学时:36学分:5分适用对象: 五年制医学类各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生物遗传学一、课程简介病理学是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是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变化,并结合机能和代谢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疾病的本质。
病理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主要讲述基本病理过程,即某些疾病存在的共同的基本病变、发生和发展规律;而各论是在总论的基础之上,分系统具体阐述各种特定疾病的特殊性。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沟通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桥梁学科,是学生开始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时所学的第一门课程。
它的任务是在疾病状态时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病理变化),从病理变化入手去研究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及特殊规律。
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好发部位、结局和转归及其相应的临床病理联系。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使学生首先从本质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去认识疾病,为以后临床课程学习疾病的各种体征和症状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要学好病理学必须总论与各论密切结合,理论与观察标本相结合,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掌握疾病的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镜下与大体、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通过理论和实习等多种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重要的新进展,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的临床专业、参加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培养面向21世纪有后劲的高级医学人才服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常用的病理学研究方法。
熟悉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科研中的地位。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专业学时:51学时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主干学科,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理解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及转归。
病理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新医学模式的高质量医学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通过对各类疾病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学习,逐步提高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实验一诊断病理学概要实习注意事项【目的要求】1.熟悉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其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2.熟悉常规病理诊断流程3.熟悉实验室注意事项4.熟悉病理学、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病因、发病机制及免疫组织化学的专业英语5.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2. 常规病理诊断流程3. 实验室注意事项【实验方法】1. 多媒体示教、讲解2. 参观临床病理诊断流程实验二适应、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和修复的概念2.掌握各类坏死的形态特点及坏死的结局3.掌握肉芽组织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其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4.熟悉萎缩、化生、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征5.熟悉肥大、增生的概念和类型6.熟悉创伤愈合的类型7.熟悉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修复、肉芽组织、纤维性修复的专业英语8.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心脏肥大(高血压心脏) (2)肾萎缩(肾盂积水)(3)心脏萎缩(营养不良性) (4)脑萎缩(老年性)(5)肝脂肪变性(6)脾被膜玻璃样变性(7)脾/肾凝固性坏死(贫血性梗死) (8)足或趾干性坏疽(9)肺结核病(干酪样坏死)(10)脑液化性坏死(脑脓肿)(11)肉芽组织(狗皮实验创伤) (12)骨痂(狗胫骨实验性骨痂) (13)骨畸形愈合2. 组织切片1# 肝脂肪变性2# 宫颈粘膜鳞状化生3# 肾凝固性坏死4# 淋巴结干酪样坏死5# 肉芽组织(绘图)【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肉芽组织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形态特点及结局3.掌握贫血性、出血性梗死的原因、形态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4.掌握血栓、栓子、栓塞、梗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5.熟悉栓子的类型及其影响6.熟悉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形态特点、类型和意义7.熟悉充血、淤血、心衰细胞、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栓子、梗死的专业英语8.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慢性肺淤血(2)慢性肝淤血(3)慢性脾淤血(4)脑出血(5)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6)肺动脉血栓栓塞症(7)肾贫血性梗死(8)脾贫血性梗死(9)肺出血性梗死2. 组织切片6# 急性肺淤血7# 慢性肺淤血8# 混合血栓(绘图)9# 机化血栓【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混合血栓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病理讨论的方法2.掌握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内在涵义3.掌握淤血、血栓形成、血栓、栓子、栓塞、梗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4.熟悉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病变特点及影响5.了解“经济舱综合征”【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2.相关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3.测验一:损伤、修复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汇报2.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3. 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4. 用简单线条图配合文字说明归纳和总结病例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5. 测验一:闭卷笔试实验五炎症【目的要求】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变2.掌握炎性渗出的概念、渗出液的的特点和意义3.掌握炎性浸润的概念、炎细胞种类、形态特点及其作用4.掌握急、慢性炎症的常见组织学类型及形态特点5.熟悉炎症的经过和结局6.熟悉炎症、变质、渗出、增生、趋化、肉芽肿、败血症的专业英语7.了解炎症介质的概念、常见类型及意义【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急性重型肝炎(2)气管白喉(3)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4)化脓性脑膜炎(5)化脓性胸膜炎(6)脑脓肿(7)肺脓肿(8)蜂窝织性阑尾炎(9)慢性扁桃体炎(10)肺结核病(11)机化性胸膜炎(12)机化性心包炎(13)肠粘连(14)心瓣膜变形2. 组织切片10# 蜂窝织性阑尾炎11# 纤维素性心包炎12# 皮肤慢性炎13# 机化性心包炎14# 肺脓肿3.绘图:炎症细胞【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课后小结实验六肿瘤【目的要求】1.掌握肿瘤及异型性的概念、特点及意义2.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3.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要点4.掌握肿瘤的大致分类和一般命名原则5.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的概念6.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7.熟悉常见的癌前病变8.熟悉肿瘤、异型性、转移、癌、印戒细胞癌、肉瘤、库根勃氏瘤的专业英语9.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皮肤乳头状瘤(2)结肠息肉状腺瘤(3)子宫平滑肌瘤(4)甲状腺腺瘤(5)脂肪瘤(6)乳腺纤维腺瘤(7)卵巢粘液性囊腺瘤(8)结肠癌(9)乳腺癌(10)足跟鳞癌(11)阴茎癌(12)淋巴瘤(13)纤维肉瘤(14)平滑肌肉瘤(15)肺转移癌(16)卵巢畸胎瘤(17)恶性黑色素瘤2. 组织切片15# 子宫平滑肌瘤16# 子宫平滑肌肉瘤17# 皮肤乳头状瘤18# 皮肤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9# 淋巴结转移癌20# 结肠腺癌3. 测验二: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测验二:闭卷笔试5. 课后小结实验七心血管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2.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心肌梗死的原因、类型、病变及合并症3.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病的分期、内脏病理变化及后果4.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对机体影响5.掌握心瓣膜病的病因、病变特点、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6.熟悉动脉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7.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8.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风湿病、风湿小体、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专业英语9.了解心肌病和心肌炎的概念、类型、主要病变特点【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腹主动脉粥样硬化(2)脑动脉粥样硬化(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心肌梗死(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心肌梗死、穿孔(5)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6)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7)高血压脑出血(8)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9)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0)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 组织切片21# 主动脉粥样硬化2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绘图)23# 风湿性心肌炎24# 高血压病固缩肾【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八呼吸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变特点及相互联系2.掌握细菌性肺炎:大叶性、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联系及并发症3.掌握矽肺的病变特点4.掌握鼻咽癌、肺癌的好发部位、类型、主要临床病理特点及扩散规律5.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概念6.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矽肺的专业英语7.了解病毒性肺炎(包括人禽流感病毒感染及SARS)、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肺气肿并肺大泡形成(2)肺源性心脏病(3)矽肺(4)支气管扩张症(5)大叶性肺炎(红肝、灰肝变期)(6)融合性小叶性肺炎(7)支气管肺癌(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2. 组织切片2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6# 大叶性肺炎27# 小叶性肺炎28# 鼻咽癌29# 矽肺【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课后小结实验九心血管系统整合式病例讨论【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病理讨论的方法2.掌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相互关系及病理临床联系3.熟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及影响4.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与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心血管疾病病例讨论2.相关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汇报2.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3. 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4. 用简单线条图配合文字说明归纳和总结病例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实验十消化道疾病, 学生讲课:消化道肿瘤【目的要求】1、掌握溃疡病的好发部位、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和合并症。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本科)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五官科学、临床心理学、医学检验、急救医学、医学美容、麻醉学、法医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等,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辨认大体标本,病理切片,了解活组织检查方法,见习尸体解剖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临床上常见典型病例的能力。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48学时。
四使用教材:《病理学实验指导》,自编,2版,2005年。
Ⅱ正文实验一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一教学目的学习病理学的实验目的、研究方法,病理学观察方法及实验报告的书写,学习几种见的组织损伤的形态及肉芽组织的病变特点。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几种常见的组织损伤与修复的肉眼形态及其镜下结构。
(二) 掌握各类变性、坏死和肉芽组织的概念及其病变特点。
三教学内容大体标本:肾萎缩(高血压肾、肾盂积水)、脑萎缩、心肌肥大、肝水变性、肾水变性、肝脂肪变、脾被膜透明变性、胸膜透明变性、肾、脾梗死、足坏疽、肾干酪样坏死、阿米巴肝脓肿。
骨折愈合、创伤愈合,脑液化性坏死。
切片: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肾、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脾小动脉透明变性、结缔组织透明变性、病理性钙化、肾、脾梗死、干酪样坏死、肉芽组织。
实验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教学目的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常见的病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专业学时:51学时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主干学科,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理解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及转归。
病理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新医学模式的高质量医学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通过对各类疾病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学习,逐步提高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实验一诊断病理学概要实习注意事项【目的要求】1.熟悉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其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2.熟悉常规病理诊断流程3.熟悉实验室注意事项4.熟悉病理学、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病因、发病机制及免疫组织化学的专业英语5.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2. 常规病理诊断流程3. 实验室注意事项【实验方法】1. 多媒体示教、讲解2. 参观临床病理诊断流程实验二适应、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和修复的概念2.掌握各类坏死的形态特点及坏死的结局3.掌握肉芽组织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其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4.熟悉萎缩、化生、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征5.熟悉肥大、增生的概念和类型6.熟悉创伤愈合的类型7.熟悉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修复、肉芽组织、纤维性修复的专业英语8.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心脏肥大(高血压心脏) (2)肾萎缩(肾盂积水)(3)心脏萎缩(营养不良性) (4)脑萎缩(老年性)(5)肝脂肪变性(6)脾被膜玻璃样变性(7)脾/肾凝固性坏死(贫血性梗死) (8)足或趾干性坏疽(9)肺结核病(干酪样坏死)(10)脑液化性坏死(脑脓肿)(11)肉芽组织(狗皮实验创伤) (12)骨痂(狗胫骨实验性骨痂)(13)骨畸形愈合2. 组织切片1# 肝脂肪变性 2# 宫颈粘膜鳞状化生3# 肾凝固性坏死 4# 淋巴结干酪样坏死5# 肉芽组织(绘图)【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肉芽组织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形态特点及结局3.掌握贫血性、出血性梗死的原因、形态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4.掌握血栓、栓子、栓塞、梗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5.熟悉栓子的类型及其影响6.熟悉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形态特点、类型和意义7.熟悉充血、淤血、心衰细胞、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栓子、梗死的专业英语8.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慢性肺淤血(2)慢性肝淤血(3)慢性脾淤血(4)脑出血(5)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6)肺动脉血栓栓塞症(7)肾贫血性梗死(8)脾贫血性梗死(9)肺出血性梗死2. 组织切片6# 急性肺淤血 7# 慢性肺淤血8# 混合血栓(绘图) 9# 机化血栓【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混合血栓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病理讨论的方法2.掌握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内在涵义3.掌握淤血、血栓形成、血栓、栓子、栓塞、梗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4.熟悉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病变特点及影响5.了解“经济舱综合征”【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2.相关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3.测验一:损伤、修复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汇报2.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3. 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4. 用简单线条图配合文字说明归纳和总结病例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5. 测验一:闭卷笔试实验五炎症【目的要求】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变2.掌握炎性渗出的概念、渗出液的的特点和意义3.掌握炎性浸润的概念、炎细胞种类、形态特点及其作用4.掌握急、慢性炎症的常见组织学类型及形态特点5.熟悉炎症的经过和结局6.熟悉炎症、变质、渗出、增生、趋化、肉芽肿、败血症的专业英语7.了解炎症介质的概念、常见类型及意义【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急性重型肝炎(2)气管白喉(3)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4)化脓性脑膜炎(5)化脓性胸膜炎(6)脑脓肿(7)肺脓肿(8)蜂窝织性阑尾炎(9)慢性扁桃体炎(10)肺结核病(11)机化性胸膜炎(12)机化性心包炎(13)肠粘连(14)心瓣膜变形2. 组织切片10# 蜂窝织性阑尾炎 11# 纤维素性心包炎12# 皮肤慢性炎 13# 机化性心包炎14# 肺脓肿3.绘图:炎症细胞【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课后小结实验六肿瘤【目的要求】1.掌握肿瘤及异型性的概念、特点及意义2.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3.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要点4.掌握肿瘤的大致分类和一般命名原则5.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的概念6.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7.熟悉常见的癌前病变8.熟悉肿瘤、异型性、转移、癌、印戒细胞癌、肉瘤、库根勃氏瘤的专业英语9.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皮肤乳头状瘤(2)结肠息肉状腺瘤(3)子宫平滑肌瘤(4)甲状腺腺瘤(5)脂肪瘤(6)乳腺纤维腺瘤(7)卵巢粘液性囊腺瘤(8)结肠癌(9)乳腺癌(10)足跟鳞癌(11)阴茎癌(12)淋巴瘤(13)纤维肉瘤(14)平滑肌肉瘤(15)肺转移癌(16)卵巢畸胎瘤(17)恶性黑色素瘤2. 组织切片15# 子宫平滑肌瘤 16# 子宫平滑肌肉瘤17# 皮肤乳头状瘤 18# 皮肤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9# 淋巴结转移癌 20# 结肠腺癌3. 测验二: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测验二:闭卷笔试5. 课后小结实验七心血管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2.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心肌梗死的原因、类型、病变及合并症3.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病的分期、内脏病理变化及后果4.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对机体影响5.掌握心瓣膜病的病因、病变特点、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6.熟悉动脉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7.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8.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风湿病、风湿小体、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专业英语9.了解心肌病和心肌炎的概念、类型、主要病变特点【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腹主动脉粥样硬化(2)脑动脉粥样硬化(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心肌梗死(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心肌梗死、穿孔(5)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6)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7)高血压脑出血(8)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9)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0)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 组织切片21# 主动脉粥样硬化 2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绘图)23# 风湿性心肌炎 24# 高血压病固缩肾【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八呼吸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变特点及相互联系2.掌握细菌性肺炎:大叶性、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联系及并发症3.掌握矽肺的病变特点4.掌握鼻咽癌、肺癌的好发部位、类型、主要临床病理特点及扩散规律5.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概念6.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矽肺的专业英语7.了解病毒性肺炎(包括人禽流感病毒感染及SARS)、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肺气肿并肺大泡形成(2)肺源性心脏病(3)矽肺(4)支气管扩张症(5)大叶性肺炎(红肝、灰肝变期)(6)融合性小叶性肺炎(7)支气管肺癌(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2. 组织切片2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6# 大叶性肺炎27# 小叶性肺炎 28# 鼻咽癌29# 矽肺【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课后小结实验九心血管系统整合式病例讨论【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病理讨论的方法2.掌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相互关系及病理临床联系3.熟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及影响4.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与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心血管疾病病例讨论2.相关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汇报2.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3. 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4. 用简单线条图配合文字说明归纳和总结病例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实验十消化道疾病, 学生讲课:消化道肿瘤【目的要求】1、掌握溃疡病的好发部位、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和合并症。
2、掌握胃癌,大肠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病理变化、扩散规律。
【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胃溃疡 (2)十二指肠溃疡病(3)胃溃疡恶变 (4)胃癌(溃疡型)(5)胃癌(浸润型) (6)胃癌(蕈伞型)(7)大肠癌(溃疡型) (8)大肠癌(隆起型)(9)大肠癌(胶样型) (10)食管癌2. 组织切片30#胃溃疡病 20# 结肠腺癌31#结肠粘液癌【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学生讲课:消化道肿瘤,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讲课5. 课后小结实验十一肝脏疾病肝脏占位性分析【目的要求】1.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传染途径、发病机制2. 掌握肝硬变的的类型、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熟悉肝硬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 熟悉原发性肝癌的类型、病变特点、扩散规律。
了解其病因及临床病理联系【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急性重型肝炎 (2)亚急性重型肝炎(3)门脉性肝硬化 (4)坏死后性肝硬化(5)慢性脾淤血 (6)食道下段静脉曲张(7)原发性肝癌(巨块型) (8)原发性肝癌(多结节型)(9)原发性肝癌(弥漫型)2. 组织切片32#急性重型肝炎 33#亚急性重型肝炎34#门脉性肝硬化 35#肝细胞癌【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指导学生对肝脏占位性分析4. 课后小结实验十二整合式病例讨论:肝炎【目的要求】1.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2.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传染途径、发病机制【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肝炎病例讨论【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汇报2.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3. 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4. 用简单线条图配合文字说明归纳和总结病例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实验十三泌尿系统疾病血尿原因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快速进行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