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2f299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3.png)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及对策一、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滞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村生产力无法有效发挥。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修建道路、铺设电力线路、改善通讯网络等,提高农村的交通便利性和信息化水平。
二、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是另一个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长期以来,农村主要依靠传统农业产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无法实现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对策: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政府应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特色乡村等产业,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三、农村人力资源短缺农村人力资源短缺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村青年普遍流失,留守老人较多,农村劳动力不足,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
对策: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投入,提供教育资源,培养农村优秀人才。
同时,鼓励农村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回乡创业,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
四、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短板之一。
由于缺乏有效金融支持,农村企业和农民很难获得贷款支持,无法得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
对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和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倾斜,推动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并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五、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农业科技水平低下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对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建设。
同时,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六、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村环境污染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浅谈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7c8db6f25c52cc58bd6beb9.png)
加快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建设新跨越一、分析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1.观念落后,资金不足,缺少科学技术指导,大一点规模的养殖怕承担风险。
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
2.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自然居住条件差,信息不灵,自然资源缺乏,他们因受自然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3.产业连接不紧密。
现有的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主导产业链,农产品销路不畅。
4.客观原因方面,社会资源不足。
在农村有的群体收入低,纠其原因主要就是收入来源单一,并且这项收入很少。
这些人没有出去打工的机会。
因为缺少组织资源特别是人际关系来向提供这样的工作机会。
缺乏社会资源让他们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成为兼业劳动者从而增加收入的机会。
二、对策建议1.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如优质、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等。
建立扶贫培训基地,狠抓劳务输出培训,加大智力扶持力度,为外出务工和寻求就业门路创造条件,通过培训基地源源不断地将他们推荐到省内外企业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狠抓技术扶贫、劳务扶贫,使务工者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管理能力普遍增强,经济效益普遍增加。
2、实施产业扶贫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产业扶贫战略是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快捷、最稳定的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长远之策。
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要围绕县上确立的“五色”支柱产业,着重培育以葡萄、山茱萸、核桃、蔬菜为主的基地,以肉鸡、生猪等为主的畜牧产品基地,达到带动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的目的。
3.大力实施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加速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推广和转化,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
以实现金银花、魔芋、核桃、板栗、无公害蔬菜等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一体化为目标,依托科技,通过基地建设,展示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建设专用蔬菜、魔芋、腊肉等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及加工,提高产量和品质,创品牌效应。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通用6篇)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d490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9.png)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通用6篇)集体经济组织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组织。
集体经济的实质是合作经济,包括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篇1随着农村改革深入,农业生产现代化、机械化、经营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设施改善,使农业增效、农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步伐,这些急需提高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只有农村集体经济增强了,才能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认识不清,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强。
许多农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作用缺乏科学客观全面的认知,对发展集体经济持怀疑态度,认为提倡发展集体经济已不合时宜;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过度强调发展的困难,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挖掘不够,存在畏难情绪。
2.村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狭窄。
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僵化,观念守旧,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能力较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许多村干部把发展集体经济等同于“上项目、找贷款、办企业”,提及发展集体经济,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现有的土地、产业、资源等优势求发展。
3.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
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4.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8a2d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0.png)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但是我们也要面对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问题、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村技术和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人口流失、农村民主管理、农村资源保护、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政策缺失等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农村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流转困难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土地承包制度限制和农民对土地产权缺乏明确认知,致使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大规模农业经营难以实现。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同时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村缺乏健全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传统的中小型农贸市场面临经营困难,农产品流通环节中间环节过多,导致农民收入低下。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农村技术和教育农村技术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农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致使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加强农村技术和教育的对策是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农村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农村信贷制度不健全,对农民和农村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
六、农村人口流失农村人口不断流失给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大量年轻人离乡背井,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制约了农田的耕作和农村工业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人口流失地区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留住农村人口,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农村经济落后因素及对策
![农村经济落后因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7bbb93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c.png)
农村经济落后因素及对策农村经济落后是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缺乏持续的增长动力,同时也存在严重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农村经济落后因素较为复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农村经济落后的原因1. 地理环境因素农村地区之所以经济落后,部分原因在于地理条件较差,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受限。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 产业结构问题在农村地区,传统的农业产业仍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
对于大多数规模较小的农民而言,他们只能耕种自己的土地,但是土地资源有限,生产效率较低,致使农产品难以进入市场。
3. 教育和人才培养不足在农村地区,教育和人才培养不足也是农村经济落后的因素之一。
由于教育和人才缺失,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结构受到影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另外,缺乏科技和技术支持,使得农村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受到限制,难以提高生产效率。
4.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政府部门对于农村地区的投资不足,使得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难以支持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二、针对农村经济落后的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
政府可以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农业产业,扶持小农户,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的工业、服务业等多元化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突破贫困地区教育限制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出优先保障农村地区教育等政策。
此外,政府可以鼓励农村地区创新教育模式、探索特色鲜明教育,从而打破贫困地区教育限制,促进人才变革。
3. 改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地区建设道路、铁路、桥梁、水利、卫生等公共设施,助力农村地区发展。
此外,政府也应该做好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相关工作,改进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策扶持也是解决农村经济落后的有效途径。
浅谈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a0f2f9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b.png)
浅谈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及对策农村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还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的发展。
然而,在农村发展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我认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小农经营、农田分散、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次,农村发展受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制约。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交通不便、供水不足、电力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更多的公路、桥梁、水利设施等,改善农村的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
此外,农村发展受到农村人才流失的制约。
目前,农村地区的人口普遍流失,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或上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产业劳动力结构失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吸引力的提升,通过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和各项社会福利,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在农村发展。
最后,农村发展受到农民意识观念的制约。
农民对于现代化的观念接受度较低,对农业科技和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主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经济意识,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和发展动力。
综上所述,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有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人才流失和农民意识观念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吸引力的提升,以及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教育等。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进一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978da9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f.png)
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乡村振兴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社会进步和乡风文明的全面振兴。
然而,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经济方面1.资金短缺问题。
乡村经济起步阶段,资金缺乏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需要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层次的资金支持体系。
2.发展动力不足。
乡村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发展动力,农民创业热情不够高涨。
应加强培训、宣传,引导农民树立创业信心,创建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乡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二、社会方面1.人口外流问题。
乡村缺乏吸引力成为年轻人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通过提供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基础设施,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吸引年轻人回归。
2.农村劳动力质量低下。
现代农业对农民素质要求较高,但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现代化管理和技术操作能力。
应加强职业教育,提升农民技能,培养一支适应农村振兴需求的高素质劳动力队伍。
3.公共服务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相对不健全。
应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三、环境方面1.环境破坏问题。
过度的农业生产和不合理的农业管理方式导致了土壤、水源等环境资源的破坏。
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民采用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农村缺乏健全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垃圾乱倒乱放成为一大问题。
应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机制,鼓励农民分类投放垃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3.水资源短缺问题。
农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较低,缺水问题日益突出。
应建立水资源管理机制,促进农村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应用,合理利用水资源。
四、政策方面1.土地产权保护问题。
农村土地产权保护不到位,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担忧。
应健全土地产权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增强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信心。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00320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c.png)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一、资源匮乏农村地区常常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
地力贫瘠、干旱缺水以及能源供应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一些地方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技术水平不高农村地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
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村经济的需求,缺乏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的使用,限制了农村经济的提升和转型。
三、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村地区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产品销售和产品升值方式单一。
乡村产业链条短、利益链条弱,缺乏完善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有效的市场决策机制,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四、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创新型人才。
这限制了农村地区发展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能力,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五、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农村地区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农村经济投资力度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社会院落建设欠缺,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六、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性较大,农民子女普遍选择离乡就学或就业。
随着人才的流失,农村经济面临着缺乏人力资源的问题,这进一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农村金融服务滞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农民在融资和金融服务方面面临困难。
贷款难、贷款利率高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道路交通不便、电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化仓储设施和物流配送系统,也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价值。
九、农村保护政策不完善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受到一系列不完善的政策保护,缺乏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农户产权保护。
这导致了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十、文化传统束缚农村地区的陈旧的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创新和发展。
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因素及对策建议
![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因素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a17125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e.png)
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因素及对策建议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乡村振兴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因素,限制了其发展。
本文将分析乡村振兴的瓶颈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因素,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道路交通、水利设施、通讯网络等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对策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
加强政府主导和社会资本合作。
政府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二、农村产业结构落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落后,传统产业主导,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不足,无法满足农民增收的需求。
促进农产品深加工。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方式,加快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三、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缺乏各类人才,限制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人才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人才素质;可以通过引进各类人才来补充农村人才短板。
提高农村人才待遇。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提高农村人才的待遇和享受,吸引优秀人才留在农村。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较低,无法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健全农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和监督。
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ea6ad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4.png)
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及对策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难题。
本文将从土地问题、人才流失、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问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土地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农民的难题。
首先,农村土地面积有限,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十分紧张。
其次,土地流转难、流转成本高,很多农民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使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对策:政府应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培育发展集约型农业,强化拓荒造地工作,推动高效农业模式,增加农民土地收益。
同时,加大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降低流转成本,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出去,引导资金和农业技术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
二、人才流失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人才流失。
由于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选择去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对策:政府应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
鼓励大中专院校开设农业相关专业,并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学子回乡就业,推动农村人才的自主创业。
此外,通过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吸引优秀人才留在农村发展。
三、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由于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产品往往销售困难,价格低廉,农民收益有限。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的储藏、运输和销售网络建设。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组织等,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益。
四、贫困问题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
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加之交通不便、教育条件落后等问题,农村贫困人口较多。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制定更加具体、有效的扶贫措施。
注重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供贫困户的就业机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支持,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4bb61b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e.png)
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农村环境等多个方面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基础设施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支持,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农产品的流通。
解决对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同时,优化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二、产业发展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存在单一、低效的问题。
传统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的支撑,导致农民收入难以持续增长。
解决对策: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
通过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转变经营理念,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民收入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还表现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由于农业生产收益有限、土地权益不明确等原因,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解决对策: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同时,完善土地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激发其耕作热情。
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四、农村环境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等导致农村环境恶化,既影响农业生产,也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解决对策:强化农田土壤、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农村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农村养殖业的环境管理。
五、科技创新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不足是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导致农产品质量低下、生产效率低下。
解决对策: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农村发展受限原因
![农村发展受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421e5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f.png)
农村发展受限原因我国农村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制约因素,本文将针对在这些问题及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一、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一)农业基础薄弱,生态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发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数量型的增长道路使农业发展所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恶化,耕地的逐年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一、人地矛盾突出,水资源严重短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二、我国一直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生产能力不稳。
(二)农村经济建设投资高,收益低,缺少资金支持长期以来,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
一、比较利益偏低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在中国,农业是一种经济利益很低的产业。
农业的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率低,从而抑制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二、近几年来,虽然支农资金逐年增长,但是与城市相比,占比依然很低。
支农资金的投入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和流通加工领域的服务的发展,但是与城市相比,所占比重依然过小。
(三)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投入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健全、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上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作用。
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四)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人才流失严重我国农村许多地区的农民对子女文化教育极不重视,造成了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主要表现在: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
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大批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能力的人。
二、农民接受科技知识的能力欠缺。
在青壮年劳动力中,文化知识水平低,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差,很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转变和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28f2c82a26925c52dc5bf35.png)
目前,农业生产中不利因素众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仍然存在,农村市场仍有软肋,要想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其次是要加大非农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另外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土地制度,创新组织形式,推动农村市场的发展。
1.当前形势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1农业生产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首先,耕地不断减少,随着我国土地制度不断变化,承包灵活性不足,增加管理难度,纠纷在不断激化;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土地分配不够公平,引发人地矛盾。
其次,大量高素质劳动力流出现象严重,剩下的多是老人与妇人,专业技能不足,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再次,农资价格不断提高,导致成本增加,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的脚步。
第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较弱,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农村仍然爱用传统设备,很多都是老旧设备,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最后是技术水平相对较差,除了经费不足的问题,基层农业信息技术员少,影响农业技术推广速度。
同时推广的技术较差,一些农技人员多依赖感觉与经验进行推广,缺乏检验程序,矛盾日益突出。
1.2依然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一些工程仍然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约有20%的农民工在年尾无法及时收到工资,尤其是建筑业与制造业,影响农民工的积极性。
1.3农村市场无法规避软肋当前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相对较为缓慢,无法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而言,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步伐缓慢,双向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农民买卖难度较大,导致农村商品价位高,市场监管工作过于薄弱,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在农村市场有效发挥。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价格浮动较大,而且消费经济性较差。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近年来中央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加了农民增收难度,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另外,市场秩序规范性检查不够,市场上的伪劣产品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颇为突出,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404147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5.png)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却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流转难题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难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荒芜。
土地农用途地广泛分散,农民要想要集体经营、规模化生产,都会受到重重阻力。
土地流转市场不够完善,流转手续繁琐,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的利用效率。
对策一: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和扶持力度,加快土地流转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鼓励设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并提供相关的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打破流转壁垒。
对策二:法律保障土地流转权益。
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法律制度建设,确保农民流转土地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制度,降低流转手续的成本和门槛。
二、农业生产技术滞后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滞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产量不稳定,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现有的种植、养殖技术过时,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有限,导致农产品竞争力不足,农民收入较低。
对策一: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民使用现代化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对策二:鼓励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农业科研团队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制约因素。
由于缺乏流通渠道,农产品的销售难题一直困扰着农民。
由于部分农民缺乏相关的市场信息和经营管理知识,导致农产品销售成本偏高,利润较低。
对策一:构建农产品销售平台。
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构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销售渠道,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对策二:开展农产品电商平台。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f9679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b.png)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制度问题农村土地制度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封建时期遗留下来的土地集中和私有制问题,使得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同时,没有完善的土地流转和发展机制,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土地制度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首先,应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的土地产权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
其次,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合作社、股份合作等形式,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二、农产品销售困难农产品销售困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制约因素。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导致农民收入较低。
针对农产品销售困难,需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的便捷性。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拓宽销售渠道。
三、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农业科技水平低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落后的农业技术,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支持力度。
同时,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
四、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金融机构缺乏,农村资金周转不灵活,农民难以获得贷款支持,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农村分支机构,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
同时,要推行“农村信用社+银行”模式,建立起农村金融合作体系,促进农民的金融包容性和金融服务能力。
五、教育和人才问题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教育和人才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2e49d0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4.png)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经济发展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部分。
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对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农业生产问题1、农产品质量不高:由于农村普遍存在的技术水平及设备投资不足等原因,导致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供需不平衡。
策略:加强对技术和设备的投资,提高粮食及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加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产品品质。
2、农业生产不稳定:受天气、市场等因素影响较大,农业生产经常发生“雨打风吹光收”的情况,并且定植时间差异较大,生产效率较低。
策略:通过政策扶持、设备投资、土地利用等方式,优化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实现全年稳定生产,增强农业生产的抵御不利因素的能力。
二、农业基础设施及服务问题1、缺乏农村基础设施:目前农村缺乏接近市场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很难和城市相连。
策略: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实现“农村电视工程”、“农网工程”等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渠道。
2、缺乏服务体系:农村服务机构少,人口触达率低,服务质量差。
策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服务体系的投资,建立农业援助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益事业,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农村人口问题1、农村人口素质较差:由于教育、文化、医疗投资不足,农村人口普遍教育及文化水平较低,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
策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的投资,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增加就业机会。
2、农民转移不留意:部分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交通工具等原因,难以适应城市的生活习惯,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职业。
策略:政府应该建立农民转移就业的指引和培训程式,对农民进行职业适应,帮助他们顺利将城乡转移并且顺利融入新环境。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发展依旧存在良多的问题,政府、社会各界应优化政策、投入更多资金及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加以解决。
前提是政府为了农村人民基本生计所倡导的产业发展策略,为农民提供方便、便捷的服务,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才能推动农村经济迅速而稳步发展。
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dbc90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a.png)
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与对策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
一些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城市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本文将从土地流转、农产品产销、农村金融和人才流失等几个方面分析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流转的困境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土地证权不明确以及规模经营的难度等原因,土地流转存在诸多困境。
首先,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限制了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推进。
其次,土地流转市场的不规范化导致交易成本高。
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土地承包政策的改革力度,确保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另一方面,应建立土地流转市场监管机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
二、农产品产销的困境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农产品产销困境。
目前,我国农产品产供销体系不完善,产销对接不畅,导致农产品销售难、价格波动大等问题。
此外,由于农产品质量、包装和加工技术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政府可以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物流体系,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农民可以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农村金融的困境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健全是导致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又一个原因。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薄弱,农民贷款难、融资成本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金融服务机构对农村经济的了解不足,风险控制意识不强。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农村信贷额度,降低贷款利率。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加强与农村经济的对接,了解农民需求,提供更加合适的金融产品。
四、人才流失与农村经济发展人才流失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大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引人才的条件有限,许多农村高素质人才选择流向城市,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人才支持。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b27b77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1.png)
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是中国农村面临的一个长期而严峻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问题、农村产业结构、教育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问题土地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卖地,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丧失了农业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土地承包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农民往往无法合理流转土地,导致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因此,解决土地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对策:政府应加强对土地征收和土地承包制度的管理,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
此外,鼓励土地流转、拓宽土地使用渠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农民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土地合作社等方式参与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也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使得农村经济高度依赖农业,经济增长缓慢。
此外,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难以吸引投资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策:政府应引导农民逐步转变思想观念,提倡多元化种植和养殖,培育农村新型经济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村产业向高附加值、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教育问题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限制了农村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对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给农村学生。
此外,加强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的技术人才。
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缺乏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21f95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6.png)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我国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的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土地制度、资源约束、人口问题、市场不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更加健康发展。
一、土地制度我国的土地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不清晰、流转不畅等问题下,导致了土地资源的闲置状态。
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过于碎片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便利性,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大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管,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可以通过政策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资源约束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的问题,如水资源、土壤资源等。
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针对资源约束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以引进和培育绿色、高产、高效的农作物品种,推广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的利用效率。
三、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外流现象日益加剧,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
可以通过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留住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可以通过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引导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的产业发展,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
四、市场不完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市场不完善的问题。
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落后产业结构的影响,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价格波动较大,农产品销售收入不稳定。
为了解决市场不完善的问题,可以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的集中采购、仓储、运输和销售。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db8a5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b.png)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大多仍以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
许多农民依然依靠经验进行耕种,缺乏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这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弱。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些偏远农村地区道路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农产品运输困难,增加了成本。
水利设施老化,灌溉能力不足,影响农业生产。
电力供应不稳定,通信网络覆盖不全,阻碍了农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经济合作。
(三)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农村留守人口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
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农村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同时也导致农村消费市场萎缩,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
(四)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大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发展不足。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益有限。
此外,农村缺乏有效的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五)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金融机构对农村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普遍存在,缺乏资金支持,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新技术和发展新产业。
(六)农村教育和人才短缺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不高,导致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难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创新发展。
(七)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闲置和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农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
在新形势下,如何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
近些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
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
“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
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
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
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
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
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销售难。
再者,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见识窄,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也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植物饮料、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农业生产中的恶性循环。
(三)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大发展。
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
有的乡负债高达千万元,村集体负债上百万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
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
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农民上交税款更加有难度。
如此,集体没有经营收入,农民上交税款收不起来,欠债本利要归还,集体办事要开支,“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民群众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
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农村住户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6.66年,纯农业户的从业人员中还有17%为文盲。
青年农民的素质高一些,但仍然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而46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民,35%为文盲和半文盲。
这组数字与目前的农村从业人员文化教育程度基本相符。
具有较低文化素质的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市场意识不强,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不能正确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抓住市场竞争强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只是盲目跟从,盲目投资。
总之,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五)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解决“四难”,建设“四网”。
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在抓好通乡油路建设的同时,借助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彻底消灭断头路、泥巴路,实行桥涵闸配套,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道路硬化网络。
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好“人畜饮水”工程。
三是继续发展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规范村级医疗机构,解决农民小病不就医,大病难就医的问题。
四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网的覆盖面,开设农业信息专栏,延伸互联网信息到农村,设立村组信息中心户,采用高科技手段为农民搞好农业信息服务。
(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当前,以耕地为主的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如小麦、玉米、花生等的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价格处于同一水平层次,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对这类农产品的主攻方向是把质量搞上去,成本降下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从而挡住或减缓国外同类农产品的进口冲击。
(三)壮大集体经济,构筑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
只有集体经济实力强了,才
有能力兴办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素质,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大河满,小河平”就是这个道理。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选好路子,结合当地传统和自然优势,能农则农,能工则工,能商则商。
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这种农村集体经济最有效的实现形式,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切忌东施效颦,不切实际盲目立项。
(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干部服务经济的本领。
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要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行政命令转化为政策引导与协调,这是市场经济内在的客观要求。
各级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强化服务观念,努力提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服务经济的本领。
(五)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
一方面政府要努力加大农村科技教育投资,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经济意识,扎扎实实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服务,要为农民送项目、送资金、送技术,搞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