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论文答题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四~二○一五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编号MC12163502 课程
名称
积极心理学主讲教师
王晓钧/郭
田友/张玮
/李小青/g
高秋凤/彭
晓哲
评分
学号2014040293 姓名张智专业年级大一管理学院
题目:让积极心理学引导生活
期末考试内容:
根据18次课程主题内容自选题目。具体主题内容包括积极心理学、东西方积极文化心理、审美心理、幸福感与幸福观、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学习、积极职业发展、积极财富观、积极家庭关系、积极人际关系、积极恋爱关系、积极性关系、压力及管理、心身关系及积极改变方法。
让积极心理学引导生活
赛里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后,积极心理学受到世人的关注,可谓是心理学的前沿。积极心理学可谓开辟了一个新视角。在我看来,它有三个特点:内容充满正能量,研究正常生活,而非治疗心理疾病。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逻辑推论进行证明,不直接依靠直觉和例子。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指导生活。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三大层面:积极的情绪与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同时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三大心理健康观分别是积极观、幸福观、预防观。课程紧紧围绕这几方面展开,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
在生命的意义一章中,从文化角度,心理学角度,生命价值取向角度,讲解了生命的意义。
在文化角度中,运用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解释了几种先贤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生命意义的见仁见智解释大归结五点原因:人的认识发展进程所致,的追求目标取向所致,人的生命周期规律所致,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所致,人的现实社会境遇所致。同时介绍了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原罪说,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的价值取向。
在心理学角度,介绍了几种著名的心理学理论。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理论,根据年龄将人生分为七个阶段,分析各个阶段的基本矛盾和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分析各个需要之间的先后顺序和联系。
在生命价值取向角度中,介绍了生命意义的个人取向,社会取向,积极取向消极取向。分析了各个取向的特点,举出具体例证。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基本问题上给出指导。我们还了解了:追求财富的生命观,追求利己的生命观,追求虚无的生命观,追求宿命的生命观,追求积极的生命观,追求社会价值的生命观。正确道路的取向跃然纸上。
幸福观一章分为幸福的理解,幸福观,幸福感三个部分。
对幸福的理解告诉我们,幸福就在生活中,每个人身边都有幸福,只是还没有去发现。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各有不同,中西哲学家对“幸福说”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精神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个人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全体的快乐为幸福”的感觉。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幸福观。本节还讲解了幸福和幸福感的区别,告诉我们幸福带有客观性,幸福感带有主观性,幸福是他评的,幸福感是自评的,幸福不一定针对个人,还可以针对人生、人类,幸福感是个人体验,幸福是哲学范畴,幸福感是心理学范畴。
幸福观一节中介绍了东方三大幸福观和西方三大幸福观。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向内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向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处理好人际关系等,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崇尚返归自然,知足常乐,过质朴自在的田园生活。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佛教基本教义与其说是一种关于人生幸福根源和如何获得幸福的理论与方法,不如说是一种说明人生痛苦根源和如何摆脱痛苦的理论与方法。西方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主要源泉是感性而不是理性,认为人的幸福就在于人的感性生活,在于感性欲望的满足与快乐,而这些满足与快乐本身就是道德的。西方理性的幸福观认为单纯的感性生活不能获得幸福,而单纯的理性生活也不能得到幸福。因此,幸福的生活应该是一种混合的生活,是一种理性与感性、快乐与智慧混合的生活,是“蜜泉”加“清凉剂”的生活。基督教神学的幸福观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人要达到幸福的境界,不是对财富、名誉、权力和肉欲的享受,而是在宗教德行中,在对上帝的热爱和追求中。
幸福感一节中介绍了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介绍了Keyes构建的积极心理健康模型:积极情绪,积极心理,积极社会功能。还介绍了影响幸福感的心理
因素:乐观,希望,感恩,宽恕。赛里格曼的幸福生活五要素:积极情绪,沉浸和参与,人际关系,意义,成就。
在价值观与人生发展一章中介绍了什么是价值观,积极的价值观,和积极价值观的树立。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所持的总体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价值观是社会心理学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它是比态度更抽象、更一般的具有评价性、选择性、规范性的深层心理建构。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和选择性,多样性和主观性特点。罗克奇提出了人类社会的两类价值系统:终级性价值观,工具性价值观。杨中芳教授认为,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文化中的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被教导的一套价值,这套价值共存于文化成员之中。杨国枢教授提出中国人的社会取向分为四个维度:他人取向、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个人取向。陆洛教授提出中国人的个人取向分为四个维度:人格独立、坚定自主、偏好竞争、情境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的价值观结合上节理论,讲述了秦淮八艳的故事,分析了他们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价值观。
在如何树立积极价值观的问题上,不同心理学派给出了不同答案。精神分析的角度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提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遵从快乐原则的本我是非道德的,而遵从至善原则的超我则是社会价值经由父母、教师和社会教育渠道内化的结果。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从价值观的形成来看,弗洛伊德的价值理论是一种外因内化论。弗洛伊德认为: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幻想、退化、合理化、补偿、升华等各种形式。新行为主义的创立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有机体先做出被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马斯洛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需要种类不同,由它们引起的情绪、情感也有所不同。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体验。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强调人是进行信息加工的生命机体,人对外界的认知实际就是一种信息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因此认为,认知心理学就是要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的过程,提供信息加工的模型。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Mind)就是一整套信息处理的装置,这些装置是由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其目的是处理我们祖先在狩猎等生存过程中所遇到的适应问题。我们长着原始人的大脑,不断冒险对人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情绪一章中介绍了什么是积极情绪,为什么需要积极情绪,如何增强积极情绪。介绍了积极情绪的扩展效应实验,泰勒的获得积极情绪的方法,调整积极与消极的临界点: P/N,计算积极率的方法。让我们领略了心理实验、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测试的魅力。在人格一章中,讲了人格的心理气质和人格的倾向性,告诉了我们巴普洛夫的人格分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