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园林植物的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中的植物文化内涵
【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098Vol.200植物在园林中不仅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符号,传递着设计者的思想情感,寄托着园主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传统园林中植物常常被赋予人格化的特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文化内涵。
1 园林植物的象征含义植物文化是指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寄予特殊植物特别的思想和情感,且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通俗点来说,则是人们一方面把植物视作自己的生产生活资料加以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借助植物的生长习性、颜色、功能等特性与人的思想情感加以联系,借此表达祈福消灾、万事如意等美好愿望,使植物具有文化载体的功能。
中国的园林树木资源十分丰富,植物栽培、利用历史悠久,因此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也越加密切。
人们慢慢发现,除了观赏、食用药用的功能之外,植物还能作为载体反映出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
1.1 植物的形态美植物的形态多姿多彩,姿态万千,花、叶、茎、干各有各的风韵风姿。
有的以娇艳的花朵取胜,有的以苍劲的枝干引人注目。
牡丹色泽艳丽,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
牡丹品种花色众多,花大如碗,盛开时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描写的就是洛阳牡丹盛开时的盛景。
颐和园排云殿旁就曾有被称为“国花台”的牡丹台,花开时蔚为壮观。
避暑山庄和故宫中也有种植牡丹的专类园。
由此可见古今人们对牡丹可谓宠爱有加。
玉兰花开时淡雅素净,与牡丹恰恰相反。
玉兰花通常还来不及等到展叶吐绿,就已抢先在早春绽放。
花似玉香如兰,一朵朵仿佛羊脂白玉雕刻而成点缀在枝头。
文徵明在《玉兰》一诗中用“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来形容玉兰花开的样子。
虽然牡丹和玉兰开花时的景色截然不同,但都表达出玉堂富贵的美好寓意。
同样有此寓意的还有海棠。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之称。
浅谈园林植物文化意蕴的表达——以山东建筑大学校园为例
2021年第08期现代园艺浅谈园林植物文化意蕴的表达———以山东建筑大学校园为例程晓荷,展茂筝(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250101)摘要:植物配置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美而丰富的表达植物所饱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通过分析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体现的人格化、艺术化和象征化等各种艺术形式,挖掘园林植物的文化意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手法,具有较高的美学鉴赏意义和人文价值,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提供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支撑。
以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局部景观设计效果为例,分析园林植物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及文化意蕴的表达。
关键词:校园景观;园林植物;植物配置;文化意蕴校园景观是为师生提供休闲、学习、观赏的场所,山水骨架是园林规划的载体,植物是数量最多且面积最大的表达要素,合理而巧妙的植物配置可以提升校园景观丰富度,使校园富有生气。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除了注重植物的色彩、规格和组合搭配之外,更要彰显植物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赋予场地有意义的人文要素。
1园林植物的文化意蕴1.1人格化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植物拟人化的诗词常常出现,古人根据植物的自然属性赋予其人或事物的品性特征,从而抒情壮志。
常见如松柏,庄严古朴、不畏严寒,具有顽强、不朽的品格;竹子空心的特征象征谦卑,柔韧的品性;梅花傲雪绽放,象征坚韧、高洁的品质[1]。
而意境美是园林景观的又一崇高境界,意境美的营造虽无定法,但却有章可循。
有学者总结意境美的营造方式包括:一是托物言志,赋予植物以高尚的性情品质,将植物拟人化;二是借助人的五感系统,对植物的欣赏通感化,欣赏并理解景观饱含的深意;三是以植物为主题进行诗词书画、景点名称创作,该方法常与植物拟人化结合使用[2],可见植物的人格性与人文意蕴密不可分。
1.2文化性植物的文化性是指植物所具有的文化属性。
合理利用植物配置不同的园林景观,可以承载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传递历史文化的精神风采,引领师生的道德观、价值观。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品味高雅。
作为一门艺术,它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
而在物质载体上,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风格给人以形象感知,象征涵义给人以联想认识。
而本文着重讲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
一.情感藏体。
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花木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
比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
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亦用以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坚贞节操的人格: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
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颂它:“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竹是“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
“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此竹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
难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园林景点中如“竹径通幽”最为常用。
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处:梅更是广大中国人民喜爱的植物。
梅具有刚直、高洁、清逸,潇洒等品格。
陆游词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赞赏梅花不畏强暴的素质及虚心奉献的精神。
陆游词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卞,口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白爱,高洁清雅的情操。
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观,以梅命名的景点极多。
有梅花山、梅岭、梅岗、梅坞、香雪云蔚亭等:此外梅兰竹菊“四君子”。
兰被认为最雅。
“清香而色不艳”。
明一张羽诗中“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清一郑臀诗曰“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兰被认为绿叶幽茂,柔条独秀,无娇柔之态,无媚俗之意,香最纯正,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堪称清香淡稚。
菊花耐寒霜,晚秋独吐幽芳。
我国有数千菊花品种,目前除用于盆栽欣赏外,已发展成大立菊、悬崖菊、切花菊、地被菊,应用广泛。
陶渊明诗日“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风格的园林艺术,植被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人对植物的选择和植物景观的布局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与人文的审美追求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园林中常见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包括花卉、树木、草坪等。
其中花卉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繁华富贵、生命的美好和节日喜悦。
如梅花、兰花、菊花等被广泛种植,象征着坚贞不屈、高雅脱俗的精神境界。
中国人还喜欢种植吉祥寓意的花卉,如牡丹、石榴花等,寓意着富贵吉庆、繁荣昌盛。
古代园林中树木的选择也体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智慧的追求。
古人尤其喜爱枝繁叶茂、形态独特的大树,如古柏、垂柳等。
这些高大的树木在园林中起到绿荫遮蔽、景观衬托的作用,同时也寓意着家族繁荣昌盛、根基深厚的象征。
在园林的布局中,树木常常被安排在园林的重要位置,如清雅的松柏常与别具一格的亭台楼阁相结合,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凤凰鸣跃、莺歌燕舞的景象的向往和追求。
草坪在古代园林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象征着自然的平衡和秩序。
中国古人认为草坪是自然中最和谐的一部分,代表着天人合一、自然界的和平与美好。
在园林中经常能看到整齐修剪的草坪,它们给人一种亲近自然、舒心放松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对接纳人与自然、追求和谐共生的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还非常注重色彩和色彩的对比。
中国人追求色彩的和谐与互动,对植被色彩的选择格外讲究。
在园林的设计中常常会将红、黄、绿、白等色彩进行相互对比,以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和美感。
这种色彩的对比不仅仅是美学上的追求,也反映出中国人对于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传统文化中花草树木的内涵
由于历史的缘故,凡花木草木,都有着一定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寓意,而且往往又是通过谐音、借喻、比拟、象征、用典等手法来表达的。
艺术家们往往将这样的有特定内涵的植物运用于园林中,给园林艺术凭添了历史感和厚重感,并表达出某种愿望、追求、寄托、爱好、希望和向往。
葫芦:福禄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
葫芦的谐音“福禄”、“护禄”,其茎称为“蔓”,“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
“福禄”“万代”即是“福禄寿”,故它是吉祥的象征。
葫芦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表意家族人丁兴旺、世世荣昌。
葫芦寓意“创世”、“赐予”,是吉祥的象征,是驱妖除魔、辟邪镇宅的宝物,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一直存在着葫芦崇拜,有的认为葫芦是生殖的象征,有的认为“葫芦生人”,即人类起源于葫芦。
如彝、白、苗族等都有这样的神话流传,奉葫芦为民族的保护神。
有学者认为,盘古的盘字即葫芦,古义为开端。
所谓“盘古”意即从葫芦中开始人类的繁衍。
又据闻一多先生考证,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亦为葫芦。
因此,葫芦与人类孕育、生存息息相关。
“葫芦”作为园林建筑构件样式或图案,在园林的门洞、铺地、亭子及装饰图案上随处都可以看到。
葫芦的变体——“宝瓶”则更是司空见惯。
园林中门洞、花窗、铺地中的瓶状构图,或直接为葫芦形或由葫芦演化而来,亭顶也有不少为葫芦状,都有壶中仙境和上述多种吉祥涵义。
红叶:传情红叶是传情之物,据说在风雨飘摇的晚唐,某个深秋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
天色越来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颇怀莫名的伤感。
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他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园林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园林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十分注重园林设计,将园林摆在与文化艺术同等的地位上。
园林不仅仅是一个看似美好、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所,更是融合了自然、人文、哲学、思想等多种元素的艺术品。
园林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非常广泛与深邃,让人无穷思索。
一、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在园林艺术中,自然景观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园林设计师会通过搭配山水、木材、石头和植物等,给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园林艺术旨在创造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体验,所有元素的组合应该让游客感受到舒适、和谐与美。
园林艺术更加注重的是自然之美。
在园林中,自然景观的组合整合的艺术特色,使得人们在繁华都市的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园林设计师不仅仅考虑植物和自然景观的特点,更会结合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从而对园林构造、整合方式等进行从细节处的考虑。
园林艺术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还体现在视觉审美、空间审美和环境审美上。
从古到今,园林艺术一直是许多文人雅士们追求的理想场所。
长长的走廊、天然石桥、静谧的荷塘、仿古石亭以及四季花开的景观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同时,园林艺术也与空间审美紧密相连。
精心布局的水流、花草和建筑物,加上不同的构造,形成了精彩的空间。
二、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园林设计不仅仅代表着自然景观,也包含了人文、哲学、文化等方面的内涵。
园林内的各种雕塑、岩石、庭院、哪怕是其布局、设计、建筑风格等方面,都代表着每个时期史学、文学、哲学等方面的文化薪火。
园林艺术是一个时代的总汇和反映,它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精髓。
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对人文精神的体现上,典型的有苏州园林之类。
园林中的庭院、建筑、花草等多种元素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养生园林则是源于中医药理的理念,强调园林艺术中的花草、水流、石雕、建筑等,鼓励人们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自然,从中找到自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融合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反映着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与美的追求。
古代中国园林中种植的各类植物,如松、竹、梅等,都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体现着人们对品格高尚、坚贞不屈、清雅高洁的向往。
园林植物景观配置遵循着审美原则,追求自然、淡雅、寓意的美感。
在古典园林中,每一种植物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梅花的坚贞、竹的洒脱等,展现了植物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园林植物景观的精心布置也成为文人墨客表现情怀的重要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传承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融入了创新的元素,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园林植物景观具有重要地位,将植物景观与文化内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美学和精神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文化意蕴、种类、象征意义、审美原则、文化内涵、情怀表现、文化传承、创新、重要地位、统一性。
1. 引言1.1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园林植物在古代中国园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是园林景观的主要元素,更是文化符号和情感寄托。
通过对园林植物的种类和特点的研究,可以窥探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审美取向;园林植物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人们对生活、道德和精神追求的理解;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审美原则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理解;古典园林中常见植物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人们对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向往;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与文人墨客的情怀表现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2. 正文2.1 古代中国园林植物的种类和特点古代中国园林植物的种类和特点非常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古代中国园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包括松、竹、梅、柳、桃、牡丹等常见植物。
江南园林植物景观文化意蕴探究以拙政园为例
2、象征意义
植物景观的象征意义是江南园林的又一重要特点。在拙政园中,各种植物的配 置均有所象征。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清廉;松树,不畏严寒,象 征坚韧不拔;竹子,高雅谦虚,象征文人雅士。这些植物的象征意义与园主人 的身份、地位和思想相呼应,传达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3、意境深远
江南园林的植物景观不仅注重形态美,更注重意境美。在拙政园中,每个景点 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如“听雨轩”景区,以荷花池为中心,雨天时雨打荷叶的 声音别有一番韵味,寓意“听取蛙声一片”。这种以声音为媒介的景观设计, 使游客在听觉上也能感受到景色的魅力,深化了园林的文化内涵。
四、结论
通过对江南园林植物景观文化意蕴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内 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特点不仅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和启示,也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以拙政园为例,我 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江南园林的精髓和魅力,更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精深和源远流长。
参考内容
江南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苏州拙政园为代表的园 林建筑,集江南园林建筑之大成,以其独特的美学意蕴和艺术魅力,吸引了无 数游客的。本次演示将以拙政园为例,对江南园林建筑的美学意蕴进行深入探 讨。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4.1公顷,是一座集山水、建筑、花木于 一体的综合性园林。作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以其典雅、幽静、自然的 美学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文化内涵方面,拙政园充满了诗词、书画、音乐等文化的气息。园中的许多 景点都由文人雅士题名或题词,如“荷风四面亭”、“留听阁”等。这些诗词 和书画作品不仅美化了园中的环境,也反映了江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 园中还有古琴、茶道等传统艺术的表演活动,使游客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 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中国古典园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植物景观配置是体现文化意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作为园林的基础构成元素,不仅具备装饰、美化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承载了历史文化、民族习俗和哲学思想等多重文化意义。
本文将从植物种类、形态、布局、意象等方面,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
一、植物种类的文化意义中国古典园林中采用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除了美化景观外,还体现了不同文化内涵。
1.松柏:中国古代视松柏为千年老者、高贵者,代表坚定、刚毅、长寿和吉祥,是儒家思想和文化的象征。
在古典园林中,松柏树林被作为“暮色苍茫”的背景装点,极富诗画意境,使人抽离尘世,返璞归真。
2.枫树:枫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勇敢、自由、革新和生命之力。
在古典园林中,枫树常被植于寺院、庭院之内,因其枝繁叶茂、树姿优美,极具观赏价值,在秋季更带来了一片金黄与红色的色彩盛宴。
3.牡丹: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代表高贵、富贵、繁荣、和平和美满,是中国经典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寄托。
在古典园林中,牡丹一般被种植在古香古色的月季花园、荷花池塘和园林门楼两侧,为清新雅致的园林氛围营造出良好的芳香氛围。
植物的形态在古典园林中也有很多象征意义。
1.竹子:竹子是中国园林中会被大量使用的植物,被视为高尚、谦虚、精神气质的象征,还寓意专一、忠贞和坚强。
在古典园林中,竹子的形态多种多样,竹叶和竹枝的纹理亦非常艺术有趣,特别是随风摇曳的舒展姿态,给园林增添了一种流动、柔和的美感。
2.荷花:荷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花卉,代表神圣、高雅、洁净和节制,常常被作为传统文人书房的庭园装点。
在古典园林中,荷花广泛被认为是园林中的重要景观元素,一般被植在池塘或小溪之间,通过静态的姿态来体现深沉、雅致的美感。
1.夹道:夹道是指两旁树木或灌木良好搭配,形成道上景物,普遍应用于庭院和公共内部景观设计。
夹道在视觉效果与环境中起到极佳的平衡作用,同时还能够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意蕴,让人感受别样的自然与生态。
植物文化内涵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植物文化内涵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植物文化内涵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美感和精致的设计而闻名世界。
在这些园林中,植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更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崇尚。
植物不仅仅是植被,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文化内涵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植物的选择和布局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以自然造景为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植物的选择受到四季变化和地域特点的影响,展示了中国人对季节变迁和环境因素的敏感和理解。
例如,在南方园林中,常见的水池边或庭院中栽植着南方特有的荷花、草莓藤、芦苇等,既为观赏,又能营造出湖光山色的意境;而在北方园林中则更常见松柏、榆树、柳树等,以其坚韧不拔的特性展现了中国人对坚定和永恒的追求。
其次,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布局和形态呈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意涵。
中国人崇尚自然、和谐而柔美的审美观,这在园林的植物布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植物的位置、形状和数量都受到严格的规划和设计,力求在园林中塑造出美丽的景致。
例如,在一些园林中,会栽植多种不同高度的植物,通过层次的变化来制造出错落有致的美感。
同时,对植物的修剪和造型也注重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形态的追求。
修剪后的植物,形如山石或禽鸟,不仅美观,更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变化的精细观察和赋予生命以形式的能力。
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园艺疗养方面也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自古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描写,表达出中国人喜欢在自然环境中沉淀,寻找希望和宁静的愿望。
植物作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人们提供舒缓心灵、减轻压力的作用。
古典园林常常设置小桥流水、蜿蜒曲径和静谧的庭院,配以花草树木,给人们创造出闲适雅致的环境。
园林中的植物也常常被用于医疗、调养身心的目的。
栽种花草树木,人们可以闻其芬芳,观其繁盛,乐其美丽,以此达到舒缓身心的效果。
中国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中国园林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然之美、追寻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人表达情感、思考人生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园林景观强调自然美。
中国园林景观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了自然环境的美感。
园林中的山水结合、湖泊荡漾、绿树成荫等,都是对自然美的极致呈现。
同时,园林设计中的曲径通幽、疏影横斜等手法,也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
其次,中国园林景观强调人文精神。
中国园林景观中的建筑、雕塑、假山等都具有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园林中的建筑物如亭、榭、楼、阁等,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而园林中的雕塑和假山,则通过形态、材质和造型的巧妙运用,表达了人们对世间万象的理解和思考。
第三,中国园林景观强调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中国园林景观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中国园林景观通过景物、音乐、香气等多种手段,创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
这种意境往往与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使园林景观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物质存在,更是对人情世态的一种诗意呈现。
第四,中国园林景观强调空间的变化和秩序的整合。
中国园林景观注重通过不同景点之间的衔接和排列,创造出开合、曲直、叠放等多种空间变化。
遵循"虚静宜宽,实动宜缩"的设计原则,中国园林景观通过巧妙地把握空间和景点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和谐的整合。
第五,中国园林景观强调色彩的表现。
中国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花木等都具有丰富多样的色彩。
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色彩的植物和花木,园林景观表现出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韵律。
同时,园林景观中的建筑物、雕塑等也通过色彩的运用,丰富了整个景观的层次和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园林景观凭借着其独特的设计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对自然美、人文精神、意境营造、空间变化和色彩表现等方面的追求,中国园林景观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思考人生的重要方式,并且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远离纷扰的空间。
园林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
园林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
园林美学是园林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园林设计、景观构造、植物布局、空间利用等多个方面。
园林美学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1. 自然与人文融合,园林美学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在园林设计中,要求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韵味。
这种融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2. 意境营造,园林美学强调意境的营造。
通过布局景观、设置建筑、摆放植物等手法,营造出具有独特意境和情感表达的园林空间。
这种意境营造旨在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在园林中产生愉悦、宁静或者思索的情感体验。
3. 艺术表现,园林美学注重艺术表现。
园林设计师在创作园林时注重对形式、结构、色彩、质地等艺术元素的运用,追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立体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空间的雕塑和对自然的再创造,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4. 文化传承,园林美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美学
源远流长,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哲学思想,同时还吸收
了中国绘画、诗词、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因此具有深厚的
文化内涵。
园林中的建筑、雕刻、园林诗意等元素都承载着丰富的
历史文化信息,体现着特定时代和特定地域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园林美学的特点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对自然、艺术和
文化的高度融合,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园林美
学不仅是一种审美追求,更是对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浅谈中国植物文化
浅谈中国植物文化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自古以来就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古至今,植物不仅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中国植物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独特之处在于将植物与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哲学思想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在中国,植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傲岸的品格;兰、菊、竹、梅则被称为“四君子”,代表着君子的高尚情操。
这些象征意义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植物的喜爱和尊重,更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植物常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白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诗句,都体现了诗人对植物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表达。
中国植物文化还体现在园林艺术中。
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以植物为点缀,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美丽的意境。
园林中的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植物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国植物文化,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浅谈中国植物文化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自古以来就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古至今,植物不仅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中国植物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独特之处在于将植物与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哲学思想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在中国,植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傲岸的品格;兰、菊、竹、梅则被称为“四君子”,代表着君子的高尚情操。
这些象征意义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植物的喜爱和尊重,更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景观配置和植物选择呈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体现在它对自然的审美追求上。
中国古典园林倡导“山水之胜,意在追求自然之美”。
植物在园林景观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被布置得恰到好处,既能营造出山水画中常见的美景,又能体现出中国文人墨客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闲追求。
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柳树、荷花、牡丹等花卉植物,都能在园林中营造出静谧、优雅的氛围,体现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还体现在其对园林布局的精心设计上。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人、山、水、亭”的有机结合,注重整体的布局和氛围的营造。
植物在园林中所占据的位置和数量都经过深思熟虑的策划,既要创造出自然的景观,又要使整个园林有序、和谐。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都是以植物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配置,使其成为了一幅幅精美的园林画卷。
植物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既是美化环境,也是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和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还体现在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上。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和人文的结合,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布局,使园林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植物在园林中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是为了保护自然、尊重环境。
在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选择和种植都要考虑到环境的状况和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力求使植物在园林中获得最佳的生长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体现在其对自然美的追求、对园林布局的精心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和传承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上。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首先,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古典园林就是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再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
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如松、竹、梅、荷花等,都被视为志士君子的象征,寓意着坚贞不屈、清雅高洁的人格品质。
其次,古典园林的植物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中国人对生命的看法与西方文化不同,更加强调“道法自然”,注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往往表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无论是屹立不倒的古树,还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荷花,都承载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古典园林通过植物的运用,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奇妙。
另外,古典园林中的植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和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摆放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比如,古典园林常常种植松树,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长寿的意义;而竹子则寓意着正直高洁和坚韧不拔,常被用来表现君子的气质和人格;梅花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荷花则寓意着纯洁和宁静等等。
通过这些植物的运用,古典园林创造了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让人们沉浸在一种雅致和静谧的氛围中。
最后,古典园林中的植物还反映了中国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以四季景观的呈现方式,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呈现出季节之美和变幻之美。
春天的草木葱茏、夏季的绿树成荫、秋天的红叶满园、冬天的雪景皆以植物的生长和变化为基础。
这不仅让人们享受到四季交替的美景,更体现了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生命、文化和社会和谐的理解和追求。
这些植物不仅为园林增添了美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通过欣赏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更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古典园林中植物的文化涵义
《古典园林中植物的文化涵义》作者姓名:徐丹艺术设计学院14环艺3班完成时间:2016年6月9日论文摘要:花木是大自然的精华,是有生命属性的园林要素,是构建园林生态体系的重要内容。
论文从园林花木入手,展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采,旨在宣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关键字:花木、文化、园林造景目录:一、园林花木史话二、花木之诗情画意引言:在全球急切呼吁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时代,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深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学意义。
它是喧嚣城市里的一座寂静山林,是滚滚红尘中的一片清凉绿洲,是茹含着人类生存智慧、促进人们诗意地栖居地一种“绿色启示”。
人们徜徉在中国古典园林,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得以真正地呼吸清新,舒畅身心,感受和谐,洗涤胸襟……从而萌生超越物质羁绊,回归自然、回归文化的感悟。
正文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以花木相称。
花木体现了园林的生态特征,花木与水、石、建筑合称为园林的四大要素。
花木滋润园林:以生命之体装点园区,使景致勃发生机;以变换之色渲染四时,使景观呈季相之美;以自然之态慰藉人心,使人舒张情怀。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在两千多年的造园实践中,花木造景贯穿始终久盛不衰。
中国园林在花木造景上多有建树,并以独特的花木文化享誉世界。
一、园林花木史话花木是园林的基本要素,其发端可追溯到中国园林的萌芽时期。
商周的“囿”,大概是最早的园林。
“囿”者,四周围墙也,实为田猎之生态园。
“园”和“圃”是中国园林的又一滥觞,用于种植树木、菜蔬,是实用性的植物栽培园。
由此可见,古代的“囿”、“园”和“圃”都包含了园林的植物要素。
“庄周梦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不仅记载了中国最早的文人私家园林,而且说明园内种树自古有之。
秦汉时期,园林花木种植已具相当规模,不仅品种多,而且出现了专植园,称之为“苑”。
隋唐时期,花木种植在皇家园林中得以长足发展。
至宋代,选择花木开始讲究色泽、姿态,并关注植物季相的景观效应。
明代造园活动普遍,私家园林发展,在众多文人的参与下,出现了著述园林的专著,其中不乏花木造景的文字。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的内涵和继承发展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4 9 4 ( 0 1 1 -0 4 0 1 7 — 9 4 2 1 ) 20 4 — 2
1 引 言
在 漫 长 的植 物利 用 历 史过 程 中, 物 与人 类 生 植 活 的关 系 日趋紧 密 , 之与其 他文 化相 互影 响 、 互 加 相 融 合 , 生 出了 与植 物 相 关 的文 化 体 系 。原 始 先 民 衍
如宿迁市学府路在进行植物绿化时因高校具有浓郁的教育气氛和点颂扬教师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运用碧桃紫叶李等作为主要绿化树种以寓意桃李满天民俗与植物文化213我国的节日民俗很多人们在不同的节日借不同的植物表达特定的目的和愿望
21 年 1 月 O1 2
Ju ao Ge cne n e nl y or lf rnS e d c o g n e i c a T h o
物本 身 的文化 色彩 。
瘦, 无竹令 人俗 ”1( 1 。 _ 图 ) j
2 园林 植 物 的文 化 内涵
2 1 情 感 载 体 .
在 中 国传 统 园林 文化 中 , 木 是 人们 赋 予 丰 富 花
文化 信息 的载体 , 以及 托物 言志 时常使 用 到 的媒 介 。 比如 松 、 、 , 竹 梅 称之“ 岁寒 三友 ” 象征 在 风霜严寒 中 ,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现 代 园林 景 观 设 计 的珍 贵 资 源 。 阐述 了 中 国 古典 园林 植 物 的 文化 内 涵 , 探 讨 了现 代 也 并
园林 设 计 中植 物 文 化 的 继 承 和 发展 。 关 键 词 : 物 文化 ; 植 内涵 ; 继承
中图分类号 : TU9 6 1 8 .
明确 道 出园林植 物 的 比德 意 义 “ 至于 玩 芝 兰则 爱 德
小议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小议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在我国节日民俗中,都有借不同的植物来表达特定的目的和愿望。
如广东地区的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盘柑橘,称之为“大吉”,寓意春节伊始大吉大利;端午节要把竹叶、菖蒲叶、榕树叶、葛藤、艾草等绑成一束挂在门边,以驱邪除晦之用;在岭南地区的中秋节要买柚子拜月,柚象征亲人团圆,生活美满。
民间对于植物的传说更增添了植物的寓意,如桂花的传说,就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后来到了科举时代,又有了攀折月宫桂花,比喻应考得中。
由桃木制成的桃木剑象征着驱灾避邪,还有桃木制鬼的传说等。
许多植物因生态习性为人所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如棕榈,由于其生长缓慢,生命力也十分顽强,被视为生命力的象征,为生命长青之树;又如松树,耐阴、抗旱、四季常青,被喻为坚毅、长寿的象征;再如银杏,寿命相当长,象征健康长寿,其树结果多,又寓意人丁兴旺。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佛、道二教为中国植物文化的形成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使得某一植物成为某一文化理念的象征物[1]。
与宗教有关的植物也很多,如菩提树,佛教信徒把菩提树奉为圣树,源自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
其他与宗教有关的植物还有鸡蛋花、娑罗树、曼陀罗花、地涌金莲、曼珠沙华等。
中国文人思想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两宋,成熟于明清[2]。
岭南传统园林一般建于清朝,受文人思想的影响较大,除此之外,岭南园林还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
岭南传统园林有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其植物造景体通常体现诗情画意,表现了主人的思想境界。
岭南传统园林的园主人大多数都有过辞官隐居的经历,看透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即使胸怀大志,却郁郁不得志,唯有回归故里,建造私家园林,寄情于山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在参与自家私园的植物造景时,将个人情怀、理想寄托于植物花草中,使其与园林融为一体,体现出其深远的意境和伟大抱负。
岭南风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岭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等因素影响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
园林植物的文化意蕴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园林植物的文化意蕴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摘要:园林的四要素是地形或岩石、建筑、水系和植物。
其中植物是数量和面积最大的元素,也是唯一有生命的元素。
合理巧妙的配置植物可以大大增强园林景观的灵活性,使园林景观充满生机,古老而简单的传统元素得以传承,并充满青春活力。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除了正式的组合和搭配,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深刻的文化内涵,必须探索和利用,以便丰富园林植物文化内涵,提高景观在自然生态的科学发展观和审美意义的崇高境界。
关键词:园林植物;文化意蕴;景观设计一、文化意蕴的讨论 1、思想文化的展示园林景观文化是设计者将人的审美和自然景色相互融合的结果,因此园林景观也展现出设计者自由的文化认知。
通过分析对我国园林景观发展产生影响最深的主要是儒家和道家两种思想。
儒家思想由孔子建立,而道家思想则由庄子、老子为代表。
前者提倡仁义礼智信,其思想内容始终以人为中心,而后者则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两种思想的碰撞和结合下,形成了现有的古典园林设计景观。
当然,一些思想家还崇尚阴阳术数,风水学说,所以在园林景观的构建中也体现出了对于景观格局、阴阳、南北坐落等元素,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2、传统文化思想带来的影响 2.1四季时光变化,四季更迭在设计者眼中独具风味。
春季万物复苏、草木换新;夏季繁花尽开,枝繁叶茂;秋季金色尽染,果实丰硕;冬季银装素裹,梅香自来。
不同的季节交织着不同的风景。
2.2空间古典园林景观尽管在面积上受到限制无法像真正自然环境中一般广阔。
但是在这方寸之间设计者却能够打造出独特的特色。
设计者在有限的空间中发挥出了无限的想象,将植物、建筑、山水融合起来,让景色与建筑相互呼应,给人以观赏的美感,同时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让人们在观赏过程中获得不同的体验,从而对园林景观建立不同的理解。
二、园林植物的文化意蕴1、人格化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中,人们总是将植物予以人格化,并根据植物的自然属性而赋予人或其他事物的品行和性格特征,以寄托人们的思想情感,如竹、梅、松被叫做“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班级:1118552学生学号:111855218课程结课论文课程名称: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题目:浅析园林植物的传统文化内涵学生姓名:谢雄专业名称:城市规划指导教师:吴银玲2013年12月31日浅析园林植物的传统文化内涵摘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园林植物不仅是爱园人士观赏的对象,还成为人们表达感情、寄予情操的载体。
人们喜欢在某种植物身上赋予一定的寓意,其间有好恶,也有追求和梦想等。
本文将以园林植物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主线,浅析人们的情怀与园林植物的关系并探讨植物内涵与寓意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园林植物情感文化内涵表达寄托应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1 引言利用植物进行园林意境的创造就是设计者利用植物本身的自然美(姿、色、味等)通过艺术的构思队园林植物的形象的表达,体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人们在这种有“情”的环境中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深度联想,在与景的情感交流中得到心理的满足。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园林造景思想2、1 儒家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关心社会及个人的道德修养,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等级秩序。
儒家思想主要表现为:君臣民的礼制观与皇家园林中心和轴线思想一致,以及私家园林中诗情画意的表达。
中国古人崇尚“天人合一”、“仁爱”等观念,使人们对自认情有独钟,即有“园,所以种树也”之说。
2、2 道教的思想道教主张无为,应顺从自然,追求万物的和谐,沉醉于自然山水之中。
有“袖里乾坤,壶中日月。
凿池堆山,艺花植草均因地制宜,得景随行”之法。
2、3 佛教的思想佛教崇尚“善行”。
禅宗以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对一些花木,又处于宗教意义的偏爱,如菩提树、莲花等。
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修持方法上重视人的“悟性”。
2、4 民间风水说的思想风水说源于易学的阴阳学说,核心是强调整体环境模式。
对庭院园林等的周边环境重于建筑本身。
认为建筑的外部环境是一种封闭(四周为山),有开放(树木疏密有致)的园林化空间,而山林寺庙更是如此。
风水学说反对伐木,认为不吉利。
这是先人对生物链中环环相扣的感性认识。
其总则是为了舒适,借以保证建筑环境的清洁和宁静。
还有许多规定,如大门钱不种植大树(阻挡阳光、出入不便、找雷击)。
“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中梅枣,北种李杏”等,看似无稽之谈,实则多为植物生长的特性总结。
3 园林植物的传统文化内涵3、1 比拟联想,植物人格化在园林植物中,广泛被园林采用者首推松柏。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知后凋”《论语·子罕》;《荀子》中又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里很清楚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于君子的坚强性格。
与松、柏精神近似的有水中荷花。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更把荷花“比德”于君子“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正是君子洁身自好的品格的写照,是人们品格磨练的极好榜样。
另外“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梅花、“挺拔虚心有节”的竹子、“秀雅清新,暗香远播”的深谷幽兰等都是理想的比德植物。
在“以儒化民”的文化氛围中,文人们会根据各自的素养、水平,对植物做不同的欣赏,你可以欣赏它们的刚直美、高洁美,也可以领略它们的雅逸美、潇洒美,但总的都是在寻找植物的某些内在特性,赋予文化的内涵,构成赏景、赏花与文化相关联的特有传统的审美方式。
3、2 情感寄托,闲情逸致园主常根据自身之爱好,特别是那些官场失意,隐影于朝外的士大夫,总是选取适合于观赏、吟诵的植物,配置在园林中适当的位置,依照植物时序季相的变化,可以四时八节的邀约知心好友,欣赏吟咏。
例如,在中国文人的眼中,梅花也是一种具有“标格清逸”精神属性美的花木。
宋代范成大说它:“梅以韵胜,以格高”(《梅谱前序》;徐致中赞美它:“要知此花清绝处,端知醉面读《离骚》”;陈与义赞美道:“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殊”;洪璐赞美它:“性姿素朴,仪容古雅”。
正由于梅花具有雅逸美的精神属性,因此最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林逋的七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则可谓“梅以韵胜”的千古名句。
最为突出的是宋代张磁,他提了六条荣宠之道:“为烟尘不染;为铃索护持;为除地径净落瓣不溜;为王公旦夕留盼;为诗人阁笔评量;为妙妓淡妆雅歌。
”按此标准,赏梅就格外超尘了。
荷花,“可以嗅清香而折酲,可以玩芳华而自逸”,是颇具雅逸精神美的花木。
宋代于石《西湖荷花》一诗中,收月夜赏荷的意境美,写得如画如歌:“夜深人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水天倒浸碧琉璃,净质芳姿澹相顾;亭亭翠盖拥群仙,轻风微颤凌波步;酒晕潮红浅渥唇,肤如凝脂腰束素;一捻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娇泣露;湖光花气满衣襟,月落波寒浸香雾;恍然人在蕊珠宫,便欲移家临水住!”竹子,又是一种具有雅逸精神美的植物,素为中国古代文人看重。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中对竹子的雅逸美说到了极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将有竹与无竹提高到雅与俗之分,可以说是苏轼对竹子雅逸精神的最大挖掘,并为以后所有文人所公认。
3、3 古诗意境,和谐成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吾家满山种秋色,黄金为地香为国”(杨万里)表现的是荷花和菊花的色彩美;“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这是梅花的俯态美;“半粒能含万斛香,一枝解夺千姝丽”(杨基)这是展示桂花的香味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必欣然为乐”,南朝齐梁陶弘景特爱听松,这是松的音响美;“云破月来花弄影”这是植物的光影美。
古代人赏花追求自然天趣,更推崇物我两忘的赏花境界,如“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阳宫到浣花溪”(陆游《梅花》);“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
3、4 比兴内涵“比兴”是借花木形象含蓄地传达某种情趣、理趣,诸如“石榴有多子多福之意”;“紫荆象征兄弟和睦”;“竹报平安”;“玉棠富贵”;“前榉后朴”等,总之,这是中国传统赏花的一个突出特点:善用比兴,赋予花草树木以一定象征寓意,其内涵多是“福”、“禄”、“平安”、“富贵”、“如意”、“和谐美满”等吉祥的祝愿之意。
3、5 切合百姓,田园之美“寓善于美”的传统古典审美观,使得一些鲜果时蔬也成了古典园林中的一道美景,同时,采收时用以招待亲友或家人尝新,亲手劳作,共享时鲜,也不失一种田园情趣,其乐也融融。
《上林赋》中就提到了39种植物,诸如卢桔、黄甘、橙、枇杷、留落(石榴)、离支(荔枝)、蒲桃(葡萄)、隐夫(山樱桃)、杆(银杏)、胥邪(椰子)、燃(酸枣)、亭奈(棠梨)、枣、杨梅、樱桃等果树,这说明在上林苑中果树也是装点园景和采食鲜果的兼用造园材料。
拙政园中的嘉实亭是取梅实为主景的;而枇杷园更是选择具田园野趣的枇杷并筑富田园风光的梯田状树坛来表达田园生活的。
4 现代园林的文化特征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不应像古典园林拘泥于少数具有诗情画意、能够以景喻情的植物,而应更加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和乡土性的原则,以人为本,并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科设计的理论进行现代化景观设计。
4、1 形象模仿现代社会人们热爱自然,渴望自然,需要柔美的景观换届忙碌、紧张的生活工作压力,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常利用植物造景来模仿自然。
或通过植物色彩配置渲染热烈欢快的气氛;或通过花镜形势模仿自然风景中的林缘野生花卉自然散布的省长规律,创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植物景观;或利用五色草等植物通过立体花坛形式模仿动物、人物、城墙等图案来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
如用金叶女贞、红花檵木、小叶黄杨、矮生紫薇、海桐等构成吉祥如意、同心同结的图案,以体现“幸福快乐”、“一生平安”的主题。
4、2 隐喻思想(公园主题、市花、市树)在设计中根据立地环境通过植物配置表达思想感情。
在纪念性园林中,为表达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和敬仰,配置方式一般采用对称等规则式,如用苍劲古雅,遇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损,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的松柏在轴线两侧大量种植来营造陵园的庄严宏伟性;常绿的白兰寓意为万古长青,香味清郁的白兰花朵寓意丰功伟绩等。
有的则通过种植市花、市树展现当地的精神面貌,如武汉的市树是水杉,寓意建议刚强、吃苦耐劳。
市花是梅花,寓意为艰苦励志,最求卓越;孝感的市树是槐荫树,展现了董永“卖身葬父”的传情故事和孝感的孝文化理念;上海市的市花是白玉兰,象征开路先锋,奋发向上;香港的区花是紫荆花,其旗帜也是紫荆旗。
5 结语随着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提高,节约型园林的提出,植物的造景更加重要。
植物配置除了尊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外,还应加强植物造景意境的创造。
本文通过对传统观赏植物文化内涵的分析及其景观表现手法的探索,一方面有助于了解传统文化与古典园林的相互渗透和内在联系,了解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园林艺术的审美观。
另一方面,有助于从中得到些启示:就是在现代园林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整个园林的立意、构思、布局还是局部景观的表达,我们都应该结合当今文化思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科学发展动态、民族习俗以及欣赏者审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兼具品味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1]徐德嘉.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6)[2]丛慧颖.园林植物景观意境创造研究(J).黑龙江: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第二期:84-85[3]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重印)[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3[5]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6]吴隽宇等.2001.从中国传统文化观中国园林(J).中国园林(3):84-86[7]陈秀中.1992.试析楹联匾额在风景园林中的审美价值(J).中国园林(1):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