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三年级[X]班。

4. 授课内容:[章节名称,如“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5分钟)有趣开场。

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篮子小木棒。

一上来就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咱们来玩个小魔术。

”这可把同学们的好奇心都勾起来了,一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

老师从篮子里拿出3根小木棒,问同学们:“这是几根呀?”同学们齐声回答:“3根!”老师又拿出3根,再问:“现在呢?”同学们回答:“6根!”老师就这样一根一根地拿,每次都让同学们快速回答一共有多少根。

同学们回答得可带劲了,就像在玩一个超级有趣的游戏。

然后老师突然停住,说:“同学们,这样一根一根地加太麻烦了,如果我一下子拿出好多堆3根的小木棒,那可怎么快速算出总数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导入啊,就像一把小钩子,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注意力紧紧地钩住了。

# (二)新授知识(20分钟)1. 乘法概念的引出(8分钟)借助实例讲解。

老师把刚才的小木棒在黑板上摆了摆,摆成了3个一堆,一共摆了4堆。

然后说:“同学们,像这样有4个3根小木棒,咱们就可以用一种新的算式来表示,这个算式就是3×4。

”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这个乘法算式。

这时候有个小同学举手问:“老师,这个×是什么呀?”老师笑着回答:“这个×就像一个小魔法符号,它叫乘号。

当我们有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时候,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这样计算起来就会更快哦。

就像咱们刚才数小木棒,一根一根加是加法,现在3 + 3 + 3 + 3就可以写成3×4,是不是简单多啦?”同学们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老师又举了几个例子,像2个5相加就是2×5,3个4相加就是3×4等等,还让同学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同学们都写得可认真了。

三年级数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

三年级数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

三年级数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一、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二、授课时间:[具体时间]三、授课地点:[教室名称](一)教学过程。

1. 导入。

-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与加减法有关的场景图片,如超市购物的小票、家庭每月水电费账单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呢?”- 学生积极回答,提到了物品的价格、费用的增减等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新授。

-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三位数,如321和145,然后用小棒演示加法运算过程。

边演示边讲解:“我们先把整百数相加,3个百加1个百是4个百;再把整十数相加,2个十加4个十是6个十;最后把个位数相加,1加5等于6。

所以321 + 145 = 466。

”- 接着,教师让学生用计数器来演示这个加法过程,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加强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 在讲解减法时,教师同样以一个例子,如567 - 342,先从计数器上拨出567,然后演示减去342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从高位减起的计算顺序。

3. 练习巩固。

-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几道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如234+456、789 - 231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讲解,针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如数位没有对齐等问题。

4. 课堂小结。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强调了相同数位对齐、从高位算起的计算要点。

(二)教学优点。

1. 导入部分贴近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教学方法多样化,通过小棒演示、计数器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运算,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 练习设计有针对性,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在练习讲解过程中注重错误分析,有助于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1. 圆的认识(120字)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老师通过举例子、引入生活实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练习,巩固了圆的认识。

这节课让我对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分数的基本概念(150字)在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分数的基本概念。

她通过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了各种分数,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等,并教会了我们如何将分数转化为百分数和小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并且能够更灵活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小数与分数的关系(180字)这堂数学课上,我们讨论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老师通过举例子,教给我们如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以及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

她还强调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等价性,并给我们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小数和分数的理解,而且能够熟练地在两者之间进行转化。

4. 变量与代数式(160字)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变量和代数式的概念。

她解释了什么是变量,以及变量在数学中的作用。

她还教会了我们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代数式,并用代数式解决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变量和代数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独立地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5. 运算法则的应用(170字)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的应用。

老师通过举例子讲解了如何运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并给出了一些练习题,巩固了我们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提高了我的运算能力,能够更熟练地运用运算法则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6. 二次根式(140字)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老师介绍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并教会了我们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她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实际问题,让我们应用二次根式解决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二次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7. 坐标系和图形的认识(160字)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坐标系和图形的认识。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一、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本次听课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时间安排为60分钟。

听课的
老师是张老师,有20名学生参加。

1、课前组织
张老师提前安排,学生分为4组就坐,每组坐5人,分别以绿、红、黄、蓝四个颜色标记小组。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要做好笔记,集中注
意力。

2、课堂气氛
张老师开展了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用数学分析问题,学习
重点知识。

他的授课方式活跃有趣,大家积极思考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气氛活跃,学生很投入。

3、上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小数的学习,老师首先讲解了小数的概念,
然后用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举出例题让学生练习,学生通过讨论,
相互辅导,完成题目。

4、教学方法
张老师把讲解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趣味性图片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增加课堂的互动性,用例题来巩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老师用奖励,示范,让学生更有自信,兴致勃勃地参与学习。

5、教学效果
教学结束时,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掌握小数的知识点。

6、总结。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反思 (1)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反思 (1)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反思 (1)
校名:XX小学
班级: 三年级三班
任课教师:xx
上课时间:2020年9月15日
具体内容:数学课
【听课内容】
今天老师给学生详细讲解了加减法运算,重点讲解了两个数之和的计算,以及用数字
计算结果的表示方法,然后提出两个实际的问题,让学生用加减法的规律去求解。

老师讲
解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地强调了数学的概念,以及用数字表示的方式,注重知识的不
断建构,力求让学生深入了解每个概念的本真。

老师还详细讲解了算术运算,如如何从多个数之中准确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如
何计算多个数之和,并让学生在教室内实际进行练习。

期间,老师不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答案。

当学生觉得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老师及时给予提醒,及时引导学生
尝试性解答,让学生们学会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操作过程中老师也经常对学生的操作进行
指导,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计算术的技巧。

【反思】
本次听课,老师干脆明确,节奏把控的很好,老师讲解的内容也充分的突出重点,能
让学生们增强理解加减法的能力,很强的突出了实践性,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如此,每次提出的问题也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在鼓励学
生发表想法的同时,又把课堂环境调动起来。

整个听课过程,老师的讲练结合的完美,学生更加有效的接受知识,积极的参与了课
堂活动,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丰富的内容,同时也为以后数学课堂的上课提供了一种极好的
参考。

总之,本次听课充分体现了老师细心备课、教学精湛的风范,本次听课受益良多,也
反思出了自己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上应该有更多的实践。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时间:2023年5月12日课程主题:小学数学授课教师:张老师班级:三年级(1)班听课记录:1.课程开始张老师早早地进入了教室,开始了今天的数学课。

她先让学生们复习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减法运算,然后提出了本节课的主题——测量。

2.导入新课张老师拿出了几个不同大小的物品,问学生们这些物品的尺寸。

学生们纷纷给出了答案,张老师又问,大家是如何知道这些尺寸的。

学生们回答是通过测量得到的。

张老师赞扬了学生们,并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是——如何进行测量。

3.讲解知识点张老师详细讲解了测量的定义和单位,以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她还拿出了一把尺子,演示了如何用它来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4.学生互动张老师把学生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学生们用尺子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们积极参与,张老师不断地在各个小组之间指导,鼓励学生们大胆实践并互相帮助。

5.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讲述他们是如何进行测量的。

张老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指出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6.巩固练习张老师让学生们做一些练习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学生们很配合,积极投入到了练习中。

7.课程小结在课程的最后,张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小结,强调了测量的重要性和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对以后学习数学的作用。

她还鼓励学生们要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8.学生反馈课后,我与一些学生进行了交流,发现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得很好,对测量的概念和单位有了深入的认识。

学生们纷纷表示以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9.教师反思张老师在课后反思中写到: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测量的概念和单位,以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同时,她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效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年级:[X]年级。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记录。

# (一)导入部分(约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开始了这堂课。

故事是关于小猴子分桃子的,小猴子们不知道怎么平均分桃子,愁坏了。

这个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2. 然后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小猴子,要怎么平均分这些桃子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

# (二)新授部分(约25分钟)1. 教师拿出了一些小棒,开始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比如说,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老师一边分一边讲解:“我们要每份分得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哦。

”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用小棒分一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同学们都特别积极,教室里都是小棒摆弄的声音和同学们讨论的声音。

2. 在同学们分完小棒后,教师请了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分法。

有个同学分的时候有点小失误,把小棒分得不一样多,老师特别幽默地说:“小棒们可不同意这样分呢,它们都想公平对待,再试试看呀。

”这既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又不会让学生觉得很尴尬。

3. 接着,教师引出了除法算式。

在黑板上写着“12÷3 = 4”,并解释说:“这个÷就是除号,就像我们刚刚平均分小棒一样,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4根。

”然后让同学们多读几遍这个除法算式,还进行了开火车读算式的小游戏,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读得也很响亮。

4.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师又举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让同学们自己列出除法算式。

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快列出“15÷5 = 3”,但是有个小迷糊同学写成了“15÷3 = 5”,老师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你是不是把苹果和小朋友的数量弄混啦?再仔细想想哦。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篇1一、创设情境,揭题。

1、谈话。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植树的好季节。

(课件出示春天图,再出示同学们举着队旗走在山坡上去植树的情境图)大家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忙着去种树。

学校规定中高年级参加植树,他们各年级的种树任务都不一样,大家猜一猜:哪个年级的植树任务重些?为什么?生:应该是六年级的任务重些,因为他们大些。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分配给六年级同学的任务。

2、看图列式,口算。

课件出示六年级同学植树的任务:共要种树90棵,有3个班。

师:根据这图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师:你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口答,师板书:90÷3=30(棵)课件依次出现五、四、三年级的植树任务,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口头说算式再口算结果。

教师板书:81÷3=52÷2=42÷2=213、揭题。

师:大家口算90÷3、42÷2很快,像81÷3、52÷2这两题口算起来就有点难了,不太方便,以后碰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四位数除以一位数该怎么办?生1:可以用计数器。

生2:估算、生3:列竖式。

师:这些方法都行,要准确知道结果,可以用列竖式,也就是用笔算。

看来,我们有必要用笔算来解决。

这节课就来学习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师:52÷2=的竖式你认为该怎么写?请你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展示学生各种的竖式写法。

师:那么笔算52÷2=的竖式到底该怎么写?我们还是借助小棒分一分,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分小棒,汇报:你是怎么分的?请上台演示。

生1: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把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In this world, no one is easier to live than anyone, but some people are clamoring for the sky and some peopleare working silentl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讲课评比”观摩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

以下是一点点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为期一天的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市内各个学校5位教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参评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比如刘艳杰老师的《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小沈阳”引入教学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

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找规律》时,吕金颖老师利用超市、商店开业时门口悬挂的彩旗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规律,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数学教研听课笔记

数学教研听课笔记

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授课教师:张老师听课时间:2023年4月10日听课地点:三年级(2)班教室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一份或几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进行表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通过展示一张蛋糕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蛋糕的一半。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用一条线段表示”,有的说“用两个小蛋糕表示”。

张老师趁热打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

2. 新课讲授(1)分数的意义张老师首先讲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将一张纸剪成若干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数表示的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接着,张老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表示方法张老师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分数线上面的数字表示分母,下面的数字表示分子。

同时,张老师强调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正整数,且分子不能大于分母。

(3)分数的简化张老师讲解分数的简化方法,即约分。

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约分的原理,并学会进行约分。

3. 课堂练习张老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课堂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分数的意义、表示方法、简化方法等。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提高了课堂氛围。

5. 总结归纳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的意义、表示方法、简化方法等,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张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当,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关于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四篇】

关于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四篇】

关于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四篇】【热门资讯】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lù,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张尊敬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复读。

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60篇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60篇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60篇一、听课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三年级[X]班。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有3组气球,每组有12个气球的情境图,提问学生:“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们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呢?”- 学生回答:“有3组气球,每组12个。

”- 教师接着问:“那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 新授(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12 + 12+ 12 = 36,并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 然后教师提出:“除了用加法,我们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12×3,那12×3等于多少呢?我们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

”-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摆小棒,先摆1捆(10根)和2根表示12,一共摆3组。

- 引导学生观察小棒图,说:“我们先看单根的小棒,2×3 = 6根,再看整捆的小棒,10×3 = 30根,最后把它们加起来,30+6 = 36根。

”-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竖式计算的过程:12.× 3.-36.- 教师详细讲解竖式计算的步骤:先将3与12个位上的2相乘,二三相得六,写在个位下面;再用3与12十位上的1相乘,一三得三,写在十位下面。

3. 练习(1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道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练习题,如:23×2、31×3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 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课堂,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 练习完成后,教师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2分钟)-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 教师强调:“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用小棒来帮助理解,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要注意数位对齐。

”三、教学评价。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数学听课记录本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数学听课记录本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 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

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

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一、课程信息。

-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二、课程导入。

老师一上课就笑眯眯地问同学们:“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大家齐声喊:“喜欢!”老师接着说:“那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游乐园里找找数学的秘密!”这可把大家的兴趣一下子勾起来啦。

三、新授内容。

1. 老师展示了游乐园的门票价格:成人票 48 元,儿童票 36 元。

然后问:“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一起去游乐园,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钱呢?”这可难不倒聪明的小朋友们,大家纷纷举手回答。

- 有个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把 48 分成 40 和 8,36 分成 30 和 6,先算40 + 30 = 70,再算 8 + 6 = 14,最后 70 + 14 = 84 元。

”老师竖起大拇指夸他:“你真厉害,思路很清晰!”- 另一个小朋友也不甘示弱:“我是这样想的,48 接近 50,36 接近 40,50 + 40 = 90,多算了 2 + 4 = 6,所以 90 - 6 = 84 元。

”老师笑着点头:“你的方法很巧妙,会用估算来解决问题啦!”2. 老师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大家练习,小朋友们都做得可认真啦。

四、课堂练习。

老师在大屏幕上放出了一些练习题,有“25 + 38”“47 + 29”等等。

小朋友们在练习本上刷刷刷地写着,不一会儿就有好多同学做完了,争着把本子拿给老师看。

老师一边检查一边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还鼓励做错的同学别灰心,继续加油。

五、课堂总结。

快下课的时候,老师问大家:“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呀?”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老师笑着说:“对啦,大家回去要多练习哦,这样才能算得又快又准!”六、听课感受。

这节课老师教得生动有趣,小朋友们也学得积极主动。

老师通过游乐园的情境导入,让数学变得不再枯燥,而且很注重启发小朋友们的思维,鼓励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的设计也很有针对性,让小朋友们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班会课听课记录数学(3篇)

小学班会课听课记录数学(3篇)

第1篇一、班级概况本次班会课在我校一年级(1)班进行,共有学生30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

学生年龄在6-7岁之间,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二、班会课主题本次班会课的主题是“有趣的数学世界”,旨在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班会课流程1. 导入环节(1)班主任以“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为开场,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重要性。

(2)班主任简要介绍本次班会课的主题和目标。

2. 活动环节(1)数学游戏:通过“找规律”、“猜数字”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数学故事:讲述数学家、数学趣事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数学问题:提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手抄报:让学生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

3. 总结环节(1)班主任引导学生回顾本次班会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学的重要性。

(2)班主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四、班会课亮点1.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4.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班会课不足1. 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2. 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

3.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改进措施1.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3.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优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本次班会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课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课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课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年级:[X]年级。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有趣又吸睛)1. 开场方式。

老师一进教室就笑眯眯地问同学们:“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小盒子,你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呀?”同学们一下子就被这个神秘的小盒子吸引住了,七嘴八舌地猜起来,有说糖果的,有说小玩具的。

2. 导入与课题的联系。

老师等大家猜得差不多了,就打开盒子,拿出了一把小棒,说:“今天我们就用这些小棒来开启我们的数学之旅,学习[课题名称]哦。

”这小棒就像一把魔法钥匙,一下子就把大家带入到数学的世界里了。

# (二)新授知识(深入浅出)1. 知识讲解。

(1)老师拿着小棒开始讲解,比如说要教加法。

老师先拿起3根小棒,说:“同学们,这是3个小棒,代表数字3哦。

”然后又拿起2根小棒,“这是2根小棒,代表数字2呢。

”接着就把这两堆小棒放在一起,问大家:“那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呀?”同学们都大声回答:“5根!”老师就趁机在黑板上写下3 + 2 = 5,说:“对啦,这就是加法,把两个数合起来变成一个更大的数。

”(2)在讲解概念的时候,老师还特别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

比如说解释加数的时候,老师说:“就像我们刚刚的3和2呀,这两个数字就是加数,它们就像两个小伙伴,手拉手凑在一起就变成了5这个大家庭呢。

”2. 师生互动。

(1)老师提了好多问题呢,像“谁能再举一个加法的例子呀?”一个小男生举手说:“1 + 4 = 5。

”老师就给他一个大大的赞,说:“你可真是个数学小天才,那你能上来用小棒摆一摆这个式子吗?”小男生就雄赳赳气昂昂地上去摆小棒了,摆得又快又准。

(2)有个小女生不太明白,举手问老师:“老师,那如果是很多很多的小棒,数不过来怎么办呀?”老师笑着说:“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那我们就可以用数字来代表很多小棒啦,这就是数学的神奇之处。

”然后老师又详细地给小女生解释了一遍,小女生听了之后恍然大悟,眼睛里都闪着光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1
讲课教师
2
XXX
3
班别
4
三年级(1)班
5
记录者XXX
6
讲课题目
7
四边形
8
时间
9
2004-10-13
10
第二节课
11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2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13
题图(课本的图)
14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15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16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17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18
2、点明主题
19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20
都叫四边形。

21
(引出主题:四边形)
22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23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24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25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26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7
(2)、四边形的特点
28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29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30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31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2
(3)、举例进一步深化
33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34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35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36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37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38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39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40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41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点评:
42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43
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44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45
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6
47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48
受知识
49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50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51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52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53
学生答:①“长方形”或“正方形”
54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55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56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57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
58
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59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60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61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62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63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64
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65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66
五、板书:
67
四边形
68
四条直的边
69
四个角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70
71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72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3
74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75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76
77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78

79
评:
80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81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82
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83
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84
85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86
1、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87
2、从日常生活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88
商店的冰箱里有两种香芋冰淇淋,圆柱形冰淇淋每支3元,圆锥形的
89
冰淇淋每支0.8元,已知这两种冰淇淋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认为
90
买哪一种冰淇淋比较合算?。

91
3.导入:那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圆锥的
92
体积计算之后,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锥93
的体积)
94
(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
95
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96
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能发现什么?(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97
不对的给予指导。

98
2.量后交流发现,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

99
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圆柱体100
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会)
101
(三)、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02
1.谈话:下面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验证一下
103
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
104
2.学生分组做实验,师巡回指导。

105
3.交流汇报。

106
(1)你们小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107
(2)通过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
108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09
师相机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110
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
111
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112
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
113
体积的)
114
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115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116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117
=底面积×高×
118
用字母表示:=(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师板书,学生进行对照)
119
6.提问: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

120
7.练习(口答)
121
(1)一个圆柱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22
(2)一个圆锥体积是15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23
(四)、运用公式,拓展训练
124
1.教学“试一试”。

125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报答案,共同评议。

126
2.做“练一练”第1题。

127
(1)指定2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128
3.判断
129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
130
(2)圆柱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积大。

()
131
(3)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2立方厘米。

()
132
4.做“练一练”第2题。

133
提问:①谁能说一说做第2题的思路?
134
②计算圆锥体积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135
5.完成练习八第2题。

136
(1)学生尝试做题。

交流解答方法。

137
(2)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12÷3”可以直接得到答案?
138
(3)做实验加深理解。

139
6.考考你
140
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2厘米。

要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削去的木料体积141
是多少?
142
7.现在你能回答本课开始时那个问题了吗?
143
(五)、课堂总结
144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与心145
得?
146
(六)、布置作业
147
完成练习八第1、3题。

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