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合集下载

浅析文化差异下英汉习语的翻译

浅析文化差异下英汉习语的翻译
水 ) 不 自在 的 人 : T h e wa t e r t h a t b e a r s t h e b o a t i s t h e s a me t h a t
s w a l l o w s i t u p . 水 能 载舟 , 亦能覆舟 ; 而 中 国位 于 亚 洲 大 陆 , 离 不 开土 , 同时 自古 以 来 中 国是 以农 业 为 主 的 国 家 , 因此 习语 有 很 大 一部 分 习语 都 来 自农 谚 , 如拔 苗 助 长 、 瓜熟蒂落等。

二、 英 汉 习 语翻 译 的原 则 和 方 法 关 于 翻 译 的 原 则 和 标 准 ,古 今 中外 的 翻译 学 家 都 有 着 自 己 的标 准 。 严 复提 出 “ 信、 达、 雅” 的翻 译 原 则 和 标 准 、 傅雷提 出 “ 重 神 似不 重形 似 ” 、 张培基先生提出以“ 忠实 、 通顺 ” 作 为 翻 译 标 准 ,这 些 翻 译 理 论 都 相 互 补 充 , 只是 各 自强 调 的 内 容 不 一 样, 但是 , 都肯定了译文要忠实 、 精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下 面 几 种 翻 译 方 法 是 比较 常 见 的 。 1 . 直 译 法 东 西 方 人 们 对 感 情 、社 会 和 自然 界 的事 物 的 认 知 大 都 是 样 的, 因此 , 有 一 些 习语 , 他 们 的 直 观 意 义 不 仅 相 同或 相 似 , 而 且 所 蕴 含 的意 义 相 同 。 这时如果用直译 , 则 不 仅 保 留 了原 文 的字 面意思 、 象形意义和 内在意义 。 而 且 保 留 了原 文 的 形 式 。 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例如 , 汉语 中 的 “ 瑞雪兆丰年” 就 直 接 译 为 At i m e l y s n o wp r o m i s e s a g o o d h a r v e s t ; “ 严 于 律 己 ,宽 以 待 人” 直 译为b e s t i r c t w i t h o n e s e l f a n dl e n i e n t t o w a r d s o t h e s: r 英 语 中 的o l i v e b r a n c h 直译为“ 橄榄枝” ; a t o o t h or f a t o o t h译 为 “ 以 牙 还牙 ” 。 2 . 意 译 法 意 译 法 指 的 是 按 照 原 文 的意 思 翻译 但 是 可 以 不 拘 泥 于 原 文 的格 式 。 当 因 为文 化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而无 法 直 译 的 时 候 . 此 时 , 我们 就用意译法 。例如a s k e l e t o ni nt h e c u p b o a r d( 家丑 ) , p a s s t h e b u c k ( 推卸责任 ) , 打开天 窗说亮话 ( f r a n k l y s p e a k i n g ) , 毛 遂 自荐 ( t o v o l u n t e e r o n e ’ S s e r v i c e ) . T wo h e a d s a r e b e t t e r t h a n o n e . (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 例如 , t o v o l u n t e e r o n e ’ S s e r v i c e ( 毛 遂 自荐 ) ; A i f s h o u t o f w a t e r . ( 很 不 自在 ) ; Y o u c a n ’ t a c h i e v e t h e g o a l w i t h o u t a i r s k . ( 不 入 虎 穴 ,焉 得 虎 子 ) ; i n a f r a n t i c r u s h ( 手忙脚乱 ) ; un r t h e s o u r c e o f s u p p l y ( 涸泽而渔 ) ; t r u s t t o c h a n c e a n d s  ̄ o k e o f l u c k ( 守株待兔 ) ; k e e p o n e ’ S n o s e d o w n t o t h e g r i n d . s t o n e ( 埋头苦干 ) ; w h a t i s d o n e c a n n o t b e u n d o n e ( 覆水难收 ) 。

浅议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浅议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用及 直 译 加注 释 的 方法 等 。 例如 :B o d S h c e ta 1 a i t i k r h n w tr ( 浓 于水 ) ;E e yb a a is ba k ( 皆有 ae. 血 v r e n h s t lc . 人
[ 关键词 】习语 文化 差 异 习语 翻 译
[ 中图分类号]H 5 【 19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5 4 (0 0 7 16 1 9 59 2 {)0 ~0 —0 0 1
在 中英悠 久 的历史 、文化 宝库 中 ,拥 有 大量 的习语 。 习语是一种语 言在发展进程 中,经过 长期的社会实践所形成 的独 特、固定的短语或短句 。就广义而言 ,它包括 成语、谚 语、俚语、俗语 、格言和歇后语等 。习语 短小精悍 ,寓意深 刻,具有浓厚的 民族和地方色彩 ,蕴涵着 诸多文化信息 ,是 语言 中最富有 民族文化特色 的部 分。但由于中英不同的文化 背景 ,习语的表达含义和形式有相像之 处,也有貌合神离的
浅议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张岩 ( 北华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 院 吉林 吉林 12 1 ) 3 0 3
[ 摘要】习语是 民族语 言的精华 ,它承 载着一个 民族 浓郁 的文化特 色和丰 富的文化 信息,反映 出各个 民族不 同的语言 色彩 ,不同的历 史典故、地理环境 、宗教 信仰、风俗 习惯,有着极其丰 富的文化内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化差异
( )历史典故 。中英历史文化博大精深 ,历史典故成 一 为文化 中的瑰 宝,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及丰 富的历 史文 化信 息,最 能体现 历史文化的特点 。英汉两种语言 中,习语 多源 于 历 史故 事 、神 话 、 寓 言 与 民间 传 说 。这 些 习语 结 构 简 单 、 意义深远 ,往往 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 。例如 “ 卧 薪尝胆 ”源 自 《 记 ・ 王勾践世家》 ,用来形容刻苦 自励 史 越

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分析英汉习语翻译

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分析英汉习语翻译
第2 6卷 第 1期 21 00年 2月
忻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0URN OF AL XI HOU T ACHE UN VERST NZ E RS I IY
Vo . No. 126 1
F b 00 e .2 1
从 英 汉 语 言 文 化 差 异 分 析 英 汉 习语 翻 译
为王 , 北面为朝” 南尊北 卑的传统 , 们常把南 的方位置前 , , 人
如“ 从南到北 , 南来北往” 等等 , 而英美人理解 汉语 中的“ 南 从 到北 ” 则用 “r o ht suh 来表达 。在汉语 中 ,东风 ” f m nr ot” o t o “ 即 是“ 春天的风” 故有“ , 东风报春” 之说 , 而英 国地处 西半球 , 海
“ 金 如 土 ” 挥 。 1源自 精 神 文化 差异 .体 , 中包括知识 、 仰 、 其 信 艺术 、 法律 、 道德 、 风俗 以及作 为社
会成员 而获得 的任何其 他 的能力和 习惯。 一个 民族 的语 言 ” 与该 民族 的文化存在 着千 丝万缕 的联 系, 互为 渗透 , 相互 依
存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 使用过 程 中形 成 的独 特 的固定 的表
达方式 , 是语言文化的结晶 , 它概括 了人类文 化经验的精髓 。 英汉两种语言 中都有 许多脍 炙人 口的 习语 。它们不 仅 言简 意赅 , 而且妙趣 横生。然而 , 由于两 国的文化形形 色色 , 言 语 多种多样 , 在进行习语翻译 时 , 我们有 必要 了解 双方 的语 言 文化知识 , 而更好 的掌握习语翻译的原则方法 。 从
( 与亚 当一样老 ) 因为亚 当是最 早 的人 类 , 以这一 习语译 , 所 为“ 很久 以前的 ” 。源 自希腊 神话 的 A h l’ el 人联想 cie S e使 l h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习语的翻译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习语的翻译
关 键 词 :英 汉 习 语


I 五
川目
的 翻 译
4 06 ) 3 0 4
深受 各 自文 化传 统 的影 响 。 以英 语 为例 : 源 于 《 经 》 习 先 来 圣 的
语 有 :y o y tohfrtoh( 眼还 眼 , e efree, t o o t 以 o 以牙 还 牙 ) 语 出 希 ; 腊传 说 的 习 语 :r nh re 特 洛 伊 木 马喻 “  ̄a os ( r 内部 颠 覆 者 ” 。相 ) 比之 下 , 汉语 来 自历 史 故 事 的 习语 要 多 得 多 , 些 历 史 故 事 大 这 都记 载 于 我 国历 史文 献 中 。 如 : 司空 见 惯 ” 比喻 不 足 为奇 , 例 “ : 语 出 唐 . 《 事 诗 ・ 感 》 “ 故 知 新 ” 温 习 旧 课 , 以更 好 孟 本 情 ;温 : 可 地加 深 理 解 , 出 《 语 》 语 论 。 3社 会 和 自然 环 境 差 异 与 英 汉 习语 . 英 国是 岛 国 , 的 航海 业 一 直 颇 为 发 达 , 它 因此 英 语 中 就 有 大量 与 水 和 航海 有 关 的 习语 。例 如 :e po e S e do e w t k e n ’ h a vr a r e ( 力 图存 ) pa in ( 路顺 风 ) 奋 : l ns l g 一 i ai 。中 国是 以陆地 为 主 的 大 国, 自古 以来 , 国 人 以 农 业 为 主 , 以 习 语 中有 相 当一 部 分 中 所

“ 文生 义 ” 望
翻译
文 化 差 异 望 文 生 义

前言
“ 语是 语 言 词 汇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习 是语 言 的 民族 形 式 和 各种 修 辞 手 法 的 集 中表 现 ,是 语 言 中的 某些 部分 经 过 长 期 反 复使 用 后 自然沉 积 形 成 的形 式 固定 , 洁 明快 、 意深 刻 的 短 简 寓 语或 短 句 ” 胡 文 仲 , 0 0 。 文 所讨 论 的 习语 是 广 义 的 , 括 ( 20 ) 本 包 成浯 、 俗语 、 谚语 、 后 浯 、 歇 典故 等 。 对 于 英 汉 翻译 者来 说 英 汉 习 语 的对 译 是 一 项 挑 战 , 时 同 也是 增 进 自我 翻 译 修 养 和 英 汉 两 门语 言 素 养 的极 好 机 会 。 由 于 在 自然 与社 会 环 境 、 俗 习惯 、 史 文化 背 景 、 神 生 活 等 风 历 精 方 面 不’ , 同 中西 方 文 化 差 异 很 大 。 如 何 准 确 传 达 英 语 习 语 所 包 含 的 独 特 文 化 内涵 . 再 现 原 作 的 表 现 力 . 往 是 翻译 的 并 往 难点 。 二、 中西 文 化 差异 与 习语 表 达 形式 1风俗 和情 感 差 异 与 英 汉 习语 . 英 汉 民 族 习惯 的不 同 .造 成 两 者对 伺 一 事 物 所 赋 予 的 感 情 色 彩 或 意 义有 所 不 同 。 如 , 国 人 和西 方 人都 有养 狗 的 习 例 中 惯. 西方 人 对 狗有 好感 , 为 它 是 忠 实 可靠 的朋 友 。所 以在 英 认 语 中含 有 “ ” 习语 , 都 没 有坏 的含 义 .例 如 : c y o ( 狗 的 大 . l k g 幸 u d 运儿 ) “ ” 。 狗 在汉 民族 人 民 的心 目 中多 含 有 厌 恶 、 视 的感 情 鄙 色彩 , 关 狗 的 习语 大 都 含 贬 义 。如 :狐朋 狗友 ” 。 有 “ 等 2历 史和 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背 景 差异 与英 汉 习语 . 汉 民族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和 灿烂 的 文化 ,文 化 遗 产 极 为 丰 富, 西方 早 期 资 本 主 义也 有 过 辉 煌 的 文 明 史 。 因此 , 汉 习语 英 特 点 。 于 本 族 语言 的 优 点及 最 能 代 表 民族 的特 色 , 在 熟 悉 对 应 的基 础 上进 行 与 他 民族 语 言的 比较 ,合 理 运 用 本 民 族 语 言 的 特 色 , 能 与 他语 言和 谐 的 地 方 加 以 发 扬 , 对 于 其 主 要 冲 突 将 而 的因 素 , 可 选择 合 理 的 曲折 运 用 , 免 受 其 直 接 影 响 。 曲折 则 避 运 用 不 可理 解 为 错 误理 解 或 者 放 弃 3 对 他 文 化 的 学 习 和 了 解 。 由 于 本 语 言 的 学 习 环 境 和 . 社 会 影 响 . 们 在 实 际学 习 过 程 中 难 免 会 产 生 理 解 的 偏 差 , 人 而 这 种 偏 差 确 实 造 成 相 异 文 化 冲 突 的 重 要 因 素 。 此 , 否 因 能 完 全 理 解 相 异 文 化 的 特 点 和 价 值 . 是 能 否 可 以 解 决 冲 突 的 个 主导 环 节 。 于 他 语 言 的 学 习 , 教 价 值 观 念 的 接 受 及 对 宗 社 会 习俗 的 了 解 , 疑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对 于 可 以融 合 的 他 文 无 化 方 面 , 该 采 取 完 全 接 受 的方 式 , 对 于 相 异 方 面 , 取 应 而 采 辩证 接受方 式 , 为本 民族接受 的 , 取接 纳和灵 活运 用 , 能 采 对 于 不 能 接 受 , 者 无 法 调 和 的 , 可 采 用 曲 折 运 用 。 这 种 或 亦 曲 折 . 样 不 是 歪 曲 理 解 , 是 在 完 全 了 解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冲 同 而 突 转 移 或 者 文 化 代 替 ,即 以 本 民 族 的某 种 相 似 文 化 取 代 他 文 化 的 冲 突 成 分 , 对 于 这 种 相 似 文 化 的运 用 , 该是 双 方 而 应 均可接受 。 4冲 突转 移 或 文 化 代替 。 . 冲突 转 移 ( utrl ieso ) 将 c l a vrin 指 u d 由 于差 异 而 导致 的交 流 制 约 因 素 转 移 于 另一 种 双方 文 化 同 样 蕴 含 , 又不 冲突 的 有 利 因 素上 , 此 避 免 由 于相 异 文 化 产 生 却 以 的 直接 冲突 一 文 化所 蕴 含 的 相似 性 是 冲 突 转移 实 现 可 能 。 文 化代 替 (u u a rpa e e t是 指 将 冲 突 的 因素 因为 不 能 得 到 e h r lc m n ) le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与翻译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与翻译
维普资讯
南宁职 业技 术学 院学报
J u a f n igP ltc nc o r l n n oyeh i n o Na
2 0 年第 1 卷 第 3 06 1 期
2 0 Vo . 1 0 6 1 1 NO 3 .
o o o e o
英 习文 差 与译 汉语化异翻
霍晓静
( 江苏宿迁学院 外语系 , 江苏 宿迁 )
【 摘
要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仅要译 出原语习
语 的形象 、 喻义, 要译 出其 民族特色和地 域色彩。从语用 的角度 出发, 还 着重论述 了英汉 习语的翻译
语, 即习惯用语 , 是某种语言在使用过程
中形 成 的独特 的固定 的表 达方式 。 文所 本
不可分割。习语 中的文化因素则往往是翻译 中的
难点 。
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 包括成语 , 谚语 , 歇 后语 , 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 习语 。习语在语 言上具有精辟、 生动 、 优美 、 形象 、 通 俗、 寓意深刻等特点。由于地理 、 历史 、 宗教信仰 、 生
活 习俗 等方 面的差异 ,英汉 习语 承载 着不 同的 民族


英汉 习语互译与文化语境有关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可 以容纳文化的各个方面, 也可以反映文化 的任何内 容, 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约。正如 JrLt a u o n所 i m
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他们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
H i jg UO X a o— i n
( u inC l g,S qa 10 0 i gu hn ) S qa o ee u in2 0 0 ,J n s,C ia l a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doc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doc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张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

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差异摘要: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不同语言之间互译的增多,不同文化的差异、交流及相互影响也必然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文化差异的存在,对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即翻译的过程必将产生很大的影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这里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差异与翻译在此先举一例以作说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古代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因此汉语中有很多词和牛有关,而英国古时主要以马为耕作工具。

牛和马在两国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很清楚地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上体现出来。

例如汉语中说“吹牛”,翻译成英语就成了“talk horse”;汉语中的“牛饮”到了英语中就变成了“drink like a horse”。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生产方式的不同选择。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翻译的差异在此可见一斑。

二、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东方人和西方人思想方式有基本不同,我国人民注重综合,注重归纳,注重暗示。

而西方人注重分析、细微、曲折。

在哲学上,汉民族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交融”、“和谐”、“悟性”,对事物不讲究分析,重视个人分析,重视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而西方哲学则主张“人物分立”,重形式论证和逻辑推理。

例如:January 8, 1976 saw the death of Zhou Enlai,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P. R. C,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 member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 member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于1976年1月8日不幸逝世。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06外语系(3)班06050307 单彩敏1.引言习语又称熟语,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来说,做到彻底精确地理解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翻译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

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组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使语言学习者能加深了解这两种语言习语的文化异同,消除交流障碍和困难,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摘要习语又称熟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通常包括成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在此考察了英汉语言中心理与文化的同异现象。

关键词:英汉习语心理文化对比翻译2. 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2.1生活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伟大的壮举)。

大学英语教学中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大学英语教学中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口 杨 洁
河 南省平顶山学院
o h t r c i ih r lt r t r r f r e o i n e t e ie a u e o
j u n ls o r a im;s me o h m r o ft e ae
o tt n i g a d c m mo l s d i u sa d n n o n y u e n o rd i ie u al f . yl
al ays f nd t ow n t ac i t w i is r es n he
【 文献 标 识 码 l 【 章 编 号 】 0 966 (0 2O .0 10 A 文 1 0. 172 1)20 5 -2
语 言 是文 化 的 载 体 ,而 习 语 又 是 语 言 的 精 华 。 习语 一 般 指 那 些 常 用 在 一 起 , 具 有 特 定 形 式 的 词 组 ,其 蕴 含 的意 义 往 往 不 能从 词 组 中 单 个 词 的意 思推 测 而 得 。英 汉 习 语 的 特 点 是 :结 果 性 比较 稳 定 ,可 以 生 动 形 象 地将 深 刻 的道
r y r ft ee t ep s a e ht mao n i a s g . h r
5. T he 2 C at egor es i of
Rh t i e orc
Ther a e O e r S m a br nches ny a
大学英语教 学 中英 汉 习语
e ovn ioyo n u g Nia v lighs r ftl g ae( d, t i a s
E g n 19 ) u e e 3. A, 9
The a o Eng i h POe f m uS l s t M a t e Ar ol n e p t i h t th w n d o c u t t a J u n l m s a lt r t r n h r y o r a i i i a u e i u r , s e a w s he dl n s c a h nd ne a i e a t s t e g i e t e h ul e m o d d i t ud ;h y s o d b l e n o i f m a i n— i h,s c nc nd n or to rc uc i 一 种 深 厚 的 文 化 沉 淀 的 表 现 形 式 。每 一 个 习 语 中都 蕴 含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诅咒。
繁 衍 , 们 的 生活 离不 开 土地 。 比喻 花钱 浪费 , 人 大
手 大脚 , 语 是 s e dmo e k tr 而 汉 语 英 p n n yl ewae , i
收 稿 日期 : 0 6 0 — 5 2 0 —50 .
4 历 史 典故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中还 有 大量 由 、
法 外 , 要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增 加 注 释 、 用 汉 语 成 语 替代 法 等 。 还 使 关 键 词 : 汉 习 语 ; 化差 异 ; 英 文 翻译 ’
英 汉 两种 语 言历 史悠 久 , 含着 大量 的习 语 , 包
是“ 金如 土” 英 语 中有许 多关 于船 和水 的习语 , 挥 。
人 情 风俗 和 文 化 历 史 背 景 , 于 文 字 的这 种 意义 对
d g 你 是一 个 幸运 J ) 等 。形 容人 “ 得 厉 害 ” o( L等 病
用 s k a o ; W eh v o h o g h o i sad g “ a eg tt ru h ted g c

肺”“ 、 狗腿 子 ” , 管 近 些 年来 养 宠 物狗 的人 数 等 尽
大 大增 加 , 的“ 位 ” 狗 地 似乎有 所 改变 , 但狗 的贬义 形 象却 深深地 留在 汉语 言文 化 中。而在西 方英语

英 汉 习语 中所 反 映的 文化差 异
国家 , 狗被认 为是人 类 最忠 诚 的朋友. 。 英语 中有关 狗 的习语 除 了一 部分 因受 其他 语言 的影 响而含 有 贬 义外 , 部分都 没 有贬义 。在英语 习语 中, 大 常以
世 间 的 一 切 , 此 有 关 的 习 语 很 多 , “ 花献 与 如 借 佛” “ 、 闲时不烧 香 , 临时 抱佛脚 ” 。 等 在西 方许 多 国

浅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

浅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
易赚的钱 ) , b u R e r u p ( 养家糊 口) , b i g c h e e s e ( 大人物 ) 等 。而
们 的 生 活 以航 海 打 渔 为 主 , 在英 语 中则 有 许 多有 关 于 船 和 海
的习语。如“ i n d e e p w a t e r (  ̄ i A严重 困境1 ” 、 “ a l l a t s e a ( 不知所
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 , 它不是个人因素的产物 , 而是
社会 群 体 共 同 创造 的 。 它 受 到 一 个 民族 的 政 治 、 经济、 宗教 、 文 化、 艺 术 等方 面 的影 响 。 一 个 民族 的语 言作 为这 个 民族 的文 化
的 特殊 组 成 部 分 , 必 然 反 映 出该 民 族 的 风 俗 习惯 , 习语 更 是 与
关键 词 : 英语 习语 ; 文化差异 ; 英 语 习语 的 翻译 技 巧


引 言
2 .生 活 环 境 差 异

英 语 包 含 着 大量 的 习 语 , 它们形象生动 、 言简意赅 , 给人

生 活 环 境 的不 同 ,使 得 不 同 民族 在 对 同一 事 物 的 认识 上
种 美 的享受 , 也 蕴 涵 着 丰 富 的 文 化 内涵 , 具 有 鲜 明 的 民族 特
族 的 文化 特 色和 文 化信 息 。 不 同 民族 有 着 不 同 的 文化 。本 文 主要 从 环 境 、 风俗 、 宗教 、 历 史等 方 面 的文 化 差 异探 讨 其 对 英 语 习语 形 成 的 巨大 影 响 和 怎样 应 用 直译 、 意译 、 套用、 注释 等 方法 翻 译 英 语 习语 , 以达 到 更好 交 流 的 目的 。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技巧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技巧

习语是语 言 中的某 些部分经过 长期 反复使用后 自然沉积而成的形式固定、 简 洁 明快、 寓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 。英汉两
种语言历史悠 久 , 内容丰 富多彩 , 都拥有 大量习语。但 由于历史 、 地理 、 宗教、 价值 观念等文化 差异 , 在汉语和 英语 中, 形义
完全相 同的习语为数极少 。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1历史文化差异 .
关键词 : 英汉 习语 文化差异 翻译技巧 国人信仰的三大宗教 。 他们敬畏的神明是 孔圣人、 佛祖菩萨 、 天爷 、 老 阎王等 。 例如 , “ 时抱佛脚 ”“ 高一尺, 高一丈 ” 临 、道 魔 等 习语都蕴含着三 大宗教哲学 的深刻喻义 。 基督教是英美国家的主要 宗教信仰 , 督 基 教文化在英语中留下了浓 重的痕迹 。 据统 计, 英语 中来 自《 圣经》 的习语多达 7 0多 0 条 。例如 , ridnf i ( f bde ut 禁果) te a o r , l h st o te at 社会精英) 。 fh r e h( 等
语对 习语 中某 个成分进 行补充说 明 。例 如 , 三个臭皮 匠, 过一个诸 葛亮 ” 为 “ 胜 译
T r e c b l ̄ wi h i wi o i e h e o be t t er h t c mb n d s s r a s h g i n ema trmi d . u p s u eL a g t se n . Z h
s o l n i e f h u d e di h ms l t .

历 史文化是 指 由特定 的历史进程 和 社会遗产 的积淀所形成的文化。 由此所产 生的历史典 故包含着 极其 丰富 的历史文 化背景 内容 。中国人的典故多源 于《 红楼
4 增 词 法 . 由于 中西方表达方式的差异性, 时 有 为 了符 合 译 入 语 的 表 达 习 惯 , 以增 加 词 可

英汉习语翻译

英汉习语翻译
含的文化信息, 人们更多地采用直译而不是意 译, 但由于语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不同, 直译很可能会引起歧义和模糊。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上合适的注解才能传递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例 如a Don Juan (唐璜,意为风流浪子) , to 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 (运煤到纽卡索, 指多此一举, 纽卡索—— 英国一产煤中心) ,班门弄斧 (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axe before L 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东施效颦(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estroy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
同义习语借用法 两种语言中有些同义习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有相符合,它 们不人但相同的意思或隐义,面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翻 译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载了当地互相借用。比方说汉语中有一句 习语是“隔墙有耳“,英语中却有”walls have ears”,两句话字、义两合, 无懈可击。我们说“火上加油”,英国人则说”to add fuel to the flame”, ” 两者也完全一样。 例如: 1. I think, and I certainly hope, those stories are terribly exaggerated. Our intelligence says they are. Still, where there's smoke我觉得,我当然也希望,这些报道是夸大了。我们的情报人员说是这 样。不过,无风不起浪--
还原法 一些习语源于外语,翻译时可使之还原。例如“夹着尾巴”应写 成”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战争贩子”是英文”war-monger” 的中译;”蓝图”则是”blue-print”等上面提出的六种习衙翻译法是比较 常用的,如果能掌握好,已够一般的需要.在一些著作的翻译本中,往往还 看到作者利用注释来说明习语的意义,因为有些习语只能在历史背景和 典籍出处说明后才能充分表表明其意思,三言两语是无法表达的。

论英汉文化习俗差异下的习语翻译差异

论英汉文化习俗差异下的习语翻译差异

论英汉文化习俗差异下的习语翻译差异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所指习语是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习语形成于使用过程中,经过实践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它们有着固定的结构和浓厚的历史色彩。

习语同文学作品一样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世界上凡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大量的成语,汉、英两种语言即是如此。

由于汉、英两族在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及思想方法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反映在成语的形象、含义及用法上也大不相同。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困难。

只有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才能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清楚地表达意思。

一文化习俗的对比1.环境差异习语的形成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人们的生活以航海打渔为主;而汉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东部,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和,人们的生活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上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同一词汇的理解、联想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形容一个人非常奢侈浪费时,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因此有许多与山有关的成语,如“安如泰山”、“开门见山”、“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

而在英语中则有许多有关于船和海的习语,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习语。

而且,地域不同,各地自然景观亦各有特点,具体反映在语言上也有所不同。

2.传统习俗差异在英语和汉语习语中所反映的风俗习惯差异是多方面的。

“狗”在汉英两个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念是截然不同的。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几乎都带有贬义,如“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等。

而英美民族却把狗看成忠诚的伙伴,常用狗来比喻人。

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not have a dog's chance(毫无机会)”、“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

论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习语翻译

论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习语翻译

论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习语翻译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商业、文学还是科技领域,翻译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汉习语是两种语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然而,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由于文化差异,译者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本文将探讨论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习语翻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习语的定义和特点。

习语是一种固定化的语言形式,其意义和字面意思不一样,通常包含隐喻和比喻。

换句话说,习语不是直接的文字组合,而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英汉习语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大海捞针”和“looking for needle in a haystack”,两者都表示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两种语言中的习语也存在许多文化差异。

例如,“猫哭耗子”在汉语中表示水深火热的情况下仍然无动于衷,而在英语中,“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表示没有监管时人们会做坏事。

由于这种文化差异,进行英汉习语翻译需要考虑多个方面。

首先是语言差异。

英语习语通常是句子,而汉语习语则通常是四个字或者八个字的成语。

这些不同的长度和形式都需要考虑到翻译中。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语境和文化差异。

某些英语习语可能在中国文化中没有体现,或者需要用中国文化中的特定习语来翻译。

除了这些语言和文化差异,翻译者还需要考虑翻译目的。

是要保留源语习语的味道,还是为了跨文化交流而进行本地化?这些问题也需要看情况进行选择。

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我们不能只关注文字本身,还需要了解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自然地进行翻译。

作为翻译者,我们需要学习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结来说,英汉习语翻译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甚至文化素养的工作。

只有在充分了解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准确、自然和有效的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2532020年46期总第538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文/王 蕾典故,其中包含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

譬如在英语习语中,“cross the Rubicon”就来源于传统的罗马历史故事,与汉语习语中的“孤注一掷”比较类似,“hang by a thread”则来源于希腊故事,与“千钧一发”的含义接近。

从以上两个习语不难看出,这些英语习语结构是非常凝练的,简单的几个单词就能够表达出深刻的含义,因此在对这一类型英语习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含义进行理解和翻译。

例如,“cat's paw”的字面意义就是猫的爪子,但是在英语习语中具有比喻“被愚弄的人或者事物”的含义。

同样,汉语习语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中国的典籍、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例如比较常见的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习语都是从古典神话中产生的,而在英语习语中很难找到相同类型的习语,这也是汉语习语的主要特点之一。

3.宗教信仰。

文化现象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宗教是一种外在的文化表达现象。

在很多英汉习语中,宗教文化都对其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英语习语中很大一部分都与基督教具有比较强的联系。

(1)“in the right church,but in the wrong pew ”这句习语的释义为“进了正确的教堂,但是坐错了椅子”,用来比喻做人做事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细节方面具有缺失;(2)“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的释义为“天神会帮助那些帮助自我的人”,与汉语习语中的“自助者、天助之”非常类似,其中的天神正是基督教中的信仰形象。

而汉语习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国内佛教等宗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此也诞生了很多与佛教相关的习语,其中包括“借花献佛”(比喻借用他人的物品待客或送人)、“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平时不准备,事到临头才设法应付)等,足以看出佛教对汉语习语的影响。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

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 历史上航海业一度领先
世界, 因此 英语 中出现 了大 量 与航 海 有 关 的 习语 。
如 :ln sin 一 帆 风 顺 ) bten t ei a d p i al g( a i ,e e e dv w h l n
de e 进退 两难 ) A yp ri o ( epsa( , n otnas r 船在 暴 风 tm
本 民族 的语 言 中得到 了相应 的体现 , 特别 是在 习语
语 言 与文化 密不可 分 。语 言是 文化 的载体 , 可 以容纳 文化 的各 个方面 , 也可 以反 映文化 的任何 内 容, 同时它也 受到 文化 的制约 。习语 是语 言在长期 的使用过 程 中形 成 的 独特 的 固定 表 达 方 式 。狭 义
了英 汉 习语 所 反 映 的 民族 文 化 差 异 和 英 汉 习语 具 体 的 翻 译 原 则 和技 巧 。
关键 词 : 汉 习语 ; 英 文化 差异 ; 译 翻 中 图分 类 号 : 09 H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3 47 (060 — 1 1 3 07— 04 .0 ]4 0 6 —0 2
作者简介 : 赵宝山(99 ,男, 肃天祝人 , 17 一) 甘 西北第二 民族学院外语 系教师 。


引言
习语一 般 都具 有 非 常 浓厚 的 民族 色彩 。很 多 习语 表达 的 内涵 都 是 本 民族 生 活 和本 土人 非常 熟 悉 的事情 。语 言与 文 化 的发 展 与 一个 民族 的地 理 环境 息息相 关 。一 个 国家 的一 些地 理 特 征有 时在
维普资讯
第2 7卷第 4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美车哲学教授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两种。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

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all at sea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
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

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

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

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

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

如You are a luck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等等。

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

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3、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

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也有Go to hell这样的诅咒。

4、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

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

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meet one’s waterloo、Penelope’s web、a Pandora’s box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