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的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月相变化规律表

月相变化规律表
助记 月相
新月
上弦月 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的西
半边天,亮面朝西(太阳在西方)
上蛾眉月 上半月 上凸月
满月
下弦月 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
半边天,亮面朝东(太阳在东方)
下凸月 下半月
月相时间 上月29--初二 初三/初四 初七/初八 十一/十二 十五/十六 十九/二十 二三/二四
亮面方向
背面
亮面朝西(右边亮,向左弯)
正面
亮面朝东(左边亮,向右弯)
见月时间 彻夜不见
与太阳升 落比较
同升同落
上半夜可见 迟升后落
通宵可见 此升彼落
下半夜可见 早升先落
现象 半夜在中天 上半夜在西半边天,黄昏在中天 半夜在中天 下半夜在东半边天,清晨在中天
月相歌:初一不见,初二一线,初三初四蛾眉月,初七初八月正半,十五十六月团圆
弦月 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 东(太阳在东方)
下蛾眉月 二七/二八
边亮,向右弯) 夜可见
先落
边天,清晨在中 月团圆

描述月相的变化

描述月相的变化

描述月相的变化
月相是指月球的表面可见部分呈现不同形态的周期性变化。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同时地球和太阳也在不断运动,导致我们在不同的观测位置上看到不同程度的月球被太阳照亮。

月相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1. 新月:此时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地球上观测者看不到月亮的任何一部分。

新月阶段通常是一个月相周期的开始。

2. 上弦月:此时月亮的半球被太阳照亮,从地球上看,我们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半。

上弦月通常在新月后约7天左右出现。

3. 满月:此时月球恰好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相对最远的位置,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亮的全部表面被太阳照亮。

满月通常在上弦月后约14天左右出现。

4. 下弦月:此时月亮的另一半被太阳照亮,从地球上看我们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半。

下弦月通常在满月后约21天左右出现。

除了这些主要阶段,月球还会经历一些过渡期,如新月阶段前的初弦月以及满月后的末弦月。

在这些过渡期,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表面的光照面积随时间逐渐增加或减少。

总体上,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变
化,这种变化导致了月球表面的可见部分被太阳照亮的程度不同,进而呈现出不同形态的月相。

月相变化规律表

月相变化规律表

月相变化规律表
自古以来,月亮就是人类行事的重要参考。

古人以月相变化作为时间的表征,月相变换规律也能反映物种的活动情况,帮助农民科学开垦耕作。

月相变换的规律是每个月的中旬,月亮从新月变为满月,再从满月变为三日月,最后又回到新月,以此循环往复,以覆盖每月的一张潮汐周期图表。

从一个月到下一个月,月缺,亦即前九天,月亮直径缩小,从新月逐渐变大,至满月,15天,月相最大,到月缝,亦即后九天,月亮又缩小,变回新月,像一个无穷无尽的循环。

月相变换带来许多变化,满月会让海水拥涌,这种潮汐的变化对海洋动物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月相变换也是人们晚间活动的好帮手,新月期间,黑夜当道,活动受到影响,而满月期间,月光明灿烂,晚间出行更为方便。

因此,月相变换规律,不仅人们节约耕作时间,也是海洋动物行事的参照,更是人类生活尤其是活动等方面的重要标志。

牢记月相变换规律,让我们更好的利用月亮的赋予,提高生活效率。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

农历下半月月相规律
亮面在左边
由圆逐渐变缺
亮面朝东 下下下东东:
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 东半天空。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 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 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 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 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 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 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 小、方向也就不同。
月相的变化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
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上半月:
初二、三 弯月/娥眉月 初一 新月/朔
初七、八 上弦月
十三、四 十五、六 凸月 满月/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午月出, 子夜月落
正午后月 太阳落山 出,黎明 月出,子夜 前月落 正南天空 清晨月落
所以,上半月,选择傍晚观察月相。
下半月:
十五、六 满月/望 太阳落山 月出,子夜 正南天空 清晨月落
1、黑板模拟太阳光的方向; 用一半白一半黑的乒乓球模 拟月球;自己的头模拟地球。 2、手持乒乓球模拟月球运行, 转动时必须保证“月球”的亮 面始终对着“太阳”,转到相 应位置时记录看到的“月相” 。 3、完成后,比较组内同学所记录 的月相有没有显著的差异。
什么时候去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今天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去观察月相?
(建议清晨去观察记录)
记录哪些内容?
尽量准确地画下月相 农历的时间 观察时的具体时刻
公历 日期 9月 25日
农历 时间 八月 二十六
时刻
月相
时 分
特别提醒:注意安全,不要在有车辆来往的路上进行观察活动。 画月相注意上下和左右不要颠倒了。
如果发现某天没有看到月相,尝试将清晨观察改为黄昏观察(或相反)。
十八、九 凸月 黄昏后月 出,正午 前月落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一、月相变化的规律
1、新月阶段
月相变化的第一阶段是新月,在这个阶段,太阳、地球和月亮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在太阳和地球的背面,由于月亮的背面朝向地球,因此地球只能看到月亮的反面,从而导致月亮消失在地球的夜空中,这就是新月的情况。

2、上弦月阶段
紧接着新月,月相变化的第二阶段是上弦月。

在这个阶段,月亮开始、从新月到地球的正面显示,太阳、地球和月亮依然是一条直线,但月亮不是朝着地球,而是朝着太阳,于是地球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一小部分,显示出一个模糊的、不完整的半月,这就是上弦月的情况。

3、上弦月到满月
上弦月后,月亮开始逐渐地从模糊的半月变成完整的圆月,在这个阶段,月亮、地球和太阳仍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当月亮的正面显示给地球看的尽头,就是满月的情况。

4、下弦月
下弦月是满月之后的月相变化,太阳、地球和月亮仍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但月亮开始弯曲,朝着地球边远的方向,月亮开始从正面变回背面,显示出半月的情况,这就是下弦月的情况。

5、月亮消失
月亮到达下弦月之后,月亮接着开始从半月变成新月,当月亮的
背面完全朝向地球,就会导致月亮完全消失在夜空中,这个阶段就是新月,也就是月球变化的一个周期的结束。

二、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亮消失此时又回到新月,构成一个周期,也就是月球升起、升高、放大和消失的变化规律。

月相图与变化规律

月相图与变化规律

月相图及其规律
上(玄月)上(半夜)西(边出)西(月面向西),
下(玄月)下(半夜)东(边出)东(月面向东)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
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
-----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
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
日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
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
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注:这个全是北半球的月相变化情况,南半球月相变化以及南北两极月相变化都是不一样的。

月相变化记忆口诀

月相变化记忆口诀

月相变化记忆口诀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初一新月不可见是因为它藏在太阳和地球之间,难以看到。

初七初八为上弦月,在农历上半月的上半夜升起,位于天空的西边。

满月在农历十五十六时出现,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它们共同成为天空中的亮点。

二十二三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下半月的下半夜,在天空的东边升起。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一、月相的变化规律
1、新月: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月球是太阳和地球的中介,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此时看不到太阳,月球此时处于月球轨道中太阳照射面的反面,因此,人们观测地球表面的太阳照射面就只能看到一个黑暗的圆形月相。

2、上弦月:在月球轨道中,月球不断地旋转,当月球离开太阳-地球之间,地球看到的月相是一个半圆形的月相,这时,月亮叫做上弦月。

3、盈凸月:当月球运行到比太阳-地球尺寸更大一点的距离,地球看到的月相既是一个半圆也是一个圆,月球此时叫做盈凸月。

4、满月:当月球运行到比太阳-地球尺寸更大一点的距离,地球看到的月相既是一个半圆也是一个圆,月球此时叫做满月。

5、下弦月:当月球再次离开太阳-地球之间,月球又会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月相,这时的月相叫做下弦月。

6、朔月:当月球再次回到太阳-地球之间,地球看到的月相就又是一个黑暗的圆形月相,这时的月相叫做朔月。

二、月相变化的周期
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29.5天,称为“朔月”周期。

天文学家
利用朔月周期研究月球运行的轨道变化,确定月球绕地球一圈的时长,这个时长就是月亮的黄经周期,也叫做“朔月”周期。

- 1 -。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判断夜晚见月时间白天由于太阳光强烈,月相一般是看不见的,只有等到太阳下山之后才能看见月相,再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判断出夜晚见月时间。

1、新月是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在白天出现,所以彻夜不见;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从正午—黄昏由于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只有从黄昏—半夜才能看见,所以上弦月是上半夜可见;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出现时间全部在夜晚,所以满月是通宵可见;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从半夜—清晨可以看见,而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所以下弦月是下半夜可见。

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夜晚见月时间彻夜不见上半夜可见通宵可见下半夜可见判断夜晚月相出现的方位从地球上看,月相也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前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西半天,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及夜晚见月时间即可判断出月相出现的方位。

1、新月是彻夜不见,不存在月相存在方位;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前一半时间从正午—黄昏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后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半天,黄昏时正好在上中天;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前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满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满月出现在西半天,半夜时正好在上中天;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前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下弦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清晨时正好在上中天。

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出现方位/上半夜在西半天黄昏在上中天上半夜在东半天下半夜在西半天半夜在上中天下半夜在东半天清晨在上中天判断上弦月、下弦月亮面朝向由于月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月相亮面应该朝向太阳,太阳黄昏从西边落下,清晨从东边升起,上半夜时太阳在西边,下半夜时太阳在东边,只要根据月相出现时太阳所处的方位,就可以判断亮面朝向。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此时太阳在西边,所以上弦月亮面朝西;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此时太阳在东边,所以下弦月亮面朝东;3、新月夜晚看不见,不存在亮面朝向问题;4、满月在夜晚是一圆盘,也不存在亮面朝向问题。

月相变化规律表

月相变化规律表

上弦月 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的 西半边天,亮面朝西(太阳在西方) 上蛾眉月 上半月 上凸月
下弦月 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 半边天,亮面朝东(太阳在东方) 下凸月 下半月 下蛾眉月 十九/二十 二三/二四 二七/二八 亮面朝东(左边亮,向右弯) 下半夜可见
早升先落 下半夜在东半边天,清晨在中天
助记
月相 新月 满月 月相 上月29--初二 初三/初四 初七/初八 十一/十二 十五/十六 时间 亮面 背面 亮面朝西(右边亮,向左弯) 正面 方向 见月 彻夜不见 上半夜可见 通宵可见 时间 与太 阳升 同升同落 迟升后落 此升彼落 落比 较 现象 半夜在中天 上半夜在西半边天,黄昏在--初二 初三/初四 初七/初八 十一/十二 十五/十六 时间 亮面 背面 亮面朝西(右边亮,向左弯) 正面 方向 见月 彻夜不见 上半夜可见 通宵可见 时间 与太 阳升 同升同落 迟升后落 此升彼落 落比 较 现象 半夜在中天 上半夜在西半边天,黄昏在中天 半夜在中天
早升先落 下半夜在东半边天,清晨在中天
月相歌:初一不见,初二一线,初三初四蛾眉月,初七初八月正半,十五十六月团圆 上弦月 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的 西半边天,亮面朝西(太阳在西方) 上蛾眉月 上半月 上凸月 下弦月 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 半边天,亮面朝东(太阳在东方) 下凸月 下半月 下蛾眉月 十九/二十 二三/二四 二七/二八 亮面朝东(左边亮,向右弯) 下半夜可见
月相歌:初一不见,初二一线,初三初四蛾眉月,初七初八月正半,十五十六月团圆 上弦月 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的 西半边天,亮面朝西(太阳在西方) 上蛾眉月 上半月 上凸月 下弦月 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 半边天,亮面朝东(太阳在东方) 下凸月 下半月 下蛾眉月 十九/二十 二三/二四 二七/二八 亮面朝东(左边亮,向右弯) 下半夜可见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一、月相的变化夜晚,当我们抬头仰望天空,常常能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

这是因为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月相的变化规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

新月是月相变化的起点,此时月亮几乎看不见,只有一个细长的弯月。

接下来是上弦月,月亮呈现出半圆形,从地球上看到的是右半边亮。

满月时,月亮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圆形,此时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夜晚的天空最为明亮。

最后是下弦月,月亮呈现出与上弦月相反的半圆形,从地球上看到的是左半边亮。

二、月亮的升起和落下月亮的升起和落下时间也会随着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通常情况下,月亮在黄昏或黎明时分升起,而在夜晚或清晨时分落下。

月亮的升起和落下时间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在春季,月亮会比较早升起,而在秋季则会比较晚升起。

这是因为地球的轨道倾斜,导致阳光照射的角度也会有所变化,进而影响到月亮的升起和落下时间。

三、月亮的运行轨迹月亮并不是固定在天空中的,它也会像地球一样围绕太阳运行。

然而,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月亮会被地球吸引住,形成一个双星系统。

因此,月亮的运行轨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椭圆,而是一个复杂的曲线。

月亮的轨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有时,月亮的轨迹会接近地球,使得月亮在天空中看起来更大更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超级月亮”。

而有时,月亮的轨迹会远离地球,使得月亮在天空中看起来较小较暗。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包括月相的变化、月亮的升起和落下时间以及月亮的运行轨迹。

这些变化规律不仅是自然界的奇妙景观,也是我们观察和了解宇宙的重要窗口。

无论是在宁静的夜晚还是在浩瀚的星空下,月亮的变化都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和探索的机会。

月相和潮汐的规律

月相和潮汐的规律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3、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初一) 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满月(十五、十六)新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上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满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下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月相与农历: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月相名称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农历)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月出清晨正午黄昏(傍晚)半夜月落黄昏(傍晚)半夜清晨正午同太阳升落比较同升同落迟升后落此升彼落早生先落夜晚见月情况彻底不见半月,上半夜西天,西半边(右边)亮一轮明月,通宵可见半月,下半夜东天,东半边(左边)亮日地月三者位置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5、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6、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新月)(4)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满月)(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满月)(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相图与变化规律

月相图与变化规律

月相图及其规律
近-I面
上(玄月)上(半夜)西(边出)西(月面向西)下
(玄月)下(半夜)东(边出)东(月面向东)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
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
-----初七日左右):0度----90 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
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
日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
左右):180度—270 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残月(农历
二十四左右----月末):2
70 度-----360 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
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注:这个全是北半球的月相变化情况,南半球月相变化以及南北两极月相变化都是不一样的。

月亮变化的规律

月亮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农历上半月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其更替周期是29.53天,约为一个月。

顺序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的,这一天叫作“新月”或者“朔”,是农历的初一。

过了新月,随着月球的公转,在地球上可以看到一丝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天空西侧,弓背朝西,叫作“蛾眉月”,是农历初三、四。

到农历初七、八,可以看到半个月球,凸面朝西,叫作“上弦月”。

到农历初九至十四,能看到月球的大半部分,叫作“凸月”。

农历十五、十六、十七,能看到一轮圆月,叫作“满月”或者“望”。

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只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叫作“下弦月”。

再过几天,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牙,弓背朝东,叫作“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又从朔开始,周而复始。

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就是一个“朔望月”,约29.53天,农历一个月的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月相变化规律表

月相变化规律表

边天,清晨在中天
月团圆
十九/二十 二三/二四 亮面朝东(左边亮,向右弯) 下半夜可见 早升先落 下半夜在东半边天,清晨在中天

上半夜在西半边天,黄昏在中天 半夜在中天
月相歌:初一不见,初二一线,初三初四蛾眉月,初七初八月正半,十五十六月团圆
弦月
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 东(太阳在东方)
下蛾眉月 二七/二八
边亮,向右弯)
夜可见
先落
上弦月 助记 月相 新月 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的西 半边天,亮面朝西(太阳在西方) 上蛾眉月 上半月 上凸月 满月
下弦月 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 半边天,亮面朝东(太阳在东方) 下凸月 下半月
月相时间 上月29--初二 初三/初四 初七/初八 十一/十二 十五/十六 亮面方向 见月时间 与太阳升 落比较 现象 背面 彻夜不见 同升同落 半夜在中天 亮面朝西(右边亮,向左弯) 上半夜可见 迟升后落 正面 通宵可见 此升彼落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
亮面在右边 亮面朝西 上上上西西:
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 西半天空。
农历下半月月相规律
亮面在左边
由圆逐渐变缺
亮面朝东 下下下东东:
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 东半天空。
月相: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 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过程中形成的,月相是变化的, 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 面,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 左面。
农历初一 农历初三 农历初四 农历初五 农历初六 农历初七 农历初八 农历初十 农历十一
农历十三 农历十四 农历十五 农历十六 农历十七 农历十九 农历二十 农历二十一 农历二十二 农历二十三
农历二十四 农历二十五 农历二十六 农历二十七 农历二十八
月相: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 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凸月
上弦月 满月 凸月


娥眉月

娥眉月
上半月:
初二、三 弯月/娥眉月
初一 新月/朔
初七、八 上弦月
正午月出, 子夜月落
十三、四 凸月
正午后月 出,黎明 前月落
十五、六 满月/望
太阳落山 月出,子夜 正南天空 清晨月落
所以,上半月,选择傍晚观察月相。
下半月:
十五、六 满月/望
十八、九 凸月
太阳落山 月出,子夜 正南天空 清晨月落
黄昏后月 出,正午 前月落
二十二、三 下弦月
子夜月出 黎明高悬 正午月落
二十六、七 弯月/残月
子夜后月出 黄昏前月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十 朔
所以,下半月选择清晨观察月相。
农历上半月月相规律
由缺逐渐变圆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原因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原因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原因
月相是指月球在其绕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被太阳照射的不同部分而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和形状。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并同时围绕地球的轨道与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导致的。

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球背面被太阳直接照射,此时月球的正面对着地球,但由于其正面不被太阳照射,所以看不到月亮,这时是新月。

上弦月:当月球与太阳和地球呈直线,太阳照射月球的一半正面,月球的右半球被照亮,此时观察到的月相是上弦月。

满月:当月球与地球处于太阳的相反侧,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此时月球的正面被太阳直接照射,看到的是整个月球的正面,此时是满月。

下弦月:当月球与太阳和地球呈直线,太阳照射月球的一半正面,月球的左半球被照亮,此时观察到的月相是下弦月。

月相变化周期:一个月相周期约为29.5天,即满月到满月之间的时间,这段时间也称为一个朔望月。

月相变化的原因: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的照射角度导致月球的不同部分接收到不同程度的太阳光照。

月球表面没有自己发光的能力,而是反射太阳光,因此当太阳照射到月球的正面时,我们才能看到月亮。

而不同的照射角度和位置会导致我们看到的月亮呈
现出不同的形状和亮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

1概念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2产生原因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3月相识别3.1月相识别假设满月是一个圆形,那么无论月相如何变化,它的上下两个顶点的连线都一定是这个圆形的直径(月食的时候月相是不规则的)。

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 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

3.2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附:月相变化图(注:星空图上方位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3月相变化规律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
在教室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学生代表地球上的观 察者,老师举一个一半用锡箔纸包裹的皮球,代 表月球,沿圆移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 个月 。 注意:座位上的同学根据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月相 的变化。并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月相。
月相变化规律:
因为月球在围绕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地球也 在围绕着太阳进行着自转与公转。所以,地球上所看 到的月面大体上总是相同的半个月面 。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 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29.53天, 称为一个“朔望月”。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 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欢迎指 导月ຫໍສະໝຸດ 的变化规律姓名:雷绍忠 年级:六年级 科目:科学 教材版本:科教版
月亮、地球、太阳运动图
上弦月 凸月
初七、初八
蛾眉月 新月(朔)
满月(望)
十五、 北极 十六 初一
二十二、二十三
凸月
下弦月
蛾眉月
月相变化示意图
月相的变化依序是新月、眉月、上 弦月、盈凸月和满月的相位,然后 成为亏凸月、下弦月、残月和朔。 眉月和残月的位置是互换的,上弦 月和下弦月也被称为半月。
学习探究
1、圆圆的月亮出现在一个月当中的什么时候呢?
农历的十五日 2、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 月——满月 ——残月——下弦月—— 娥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 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通过观察实验及视频,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了解月相的规律,并绘制出农历的初一、 初七、初八、十五、二十二、二十三、三 十的月相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