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阅读材料:水圈与水循环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阅读材料:水圈与水循环

水圈与水循环【水圈的概念】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中、地表和地下,包括大气水、海水、陆地水(河、湖、沼泽、冰雪、土壤水和地下水),以及生物体内的生物水。

这些水不停地运动着和相互联系着,共同构成水圈。

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圈一般是指地球上被冰雪、液态水和水汽所占据而构成的壳层,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地表水是积聚在江河湖海里的液态水和分布在高山、高纬度地区的固态冰川;地下水保存在岩石和土壤中;大气水包括空气中的水蒸气、天上的云和到达地表以前的降水;生物水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水圈的上限可视为对流层顶,下限为深层地下水所及的深度。

在水圈中,水的大部分是以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地面上聚集在一起的,构成各种水体,如冰川、海洋、河流、湖泊、水库等等。

通常情况下,一个水体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其中的水、悬浮物、溶解物、底质和水生生物等。

此时我们也称其为水环境。

全球水的总储藏量约为13.9亿立方千米,其中97.42%是海水,只有2.58%是淡水,而淡水中的约77%是以极地冰帽和高山积雪和冰川形式存在的。

它们在各种存在形态之间和各水体之间不断地转化和循环,形成水的大循环和相对稳定的分配。

水圈和大气圈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保证,没有空气和水,地球上也就没有生命存在。

对人类来说,水是一项十分宝贵的资源。

因此,珍惜水资源和合利用水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

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推动下,水在水圈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停的运动着,构成全球范围的大循环,并把各种水体连接起来,使得各种水体能够长期存在。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是这个循环的主线,意义最重大。

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形成水汽,水汽随大气环流运动,一部分进入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转化为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到海洋,由此形成淡水的动态循环。

水圈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水圈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水圈水循环知识点总结1. 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和交换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等不同环境,是地球上水资源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

2. 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1)蒸发和蒸腾:太阳能的照射使得地表水和植被上的水分发生蒸发和蒸腾,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2)凝结和降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冷时会发生凝结,形成云和雨。

降水会使得水重新回到地表,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

(3)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部分降水会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河流等水系;另一部分会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3.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水循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温、大气环流、地表覆盖情况等。

(1)气温:气温直接影响蒸发和凝结的速率,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会影响水蒸气的输送和降水的分布,是影响水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

(3)地表覆盖:地表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壤类型等都会影响水的渗透和径流情况,进而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4. 水循环与生态系统水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而地球的生态系统也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1)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植被能够影响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蒸腾作用,从而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的比例。

(2)水循环对生物的影响:水的供给对生物生存至关重要,水循环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繁衍。

5.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也对水循环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工业生产、城市化和农业活动。

(1)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会导致大量的地面硬化和排水系统的建设,影响地表水的径流和地下水的渗漏。

(2)农业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农业用水的方式和量会影响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供给。

6. 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对维持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水循环,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总结,相信大家对于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重要性,以及我们自身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517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517

分类 水环境目标 依据
污染物
降解机制
自然水环境 耗氧有机物水 稀释容量
容量
环境容量

管理水环境 容 容量
有毒有机物水 自净容量 环境容量
可再生性
可分配性
可更新容量 可分配容量
不可更新容量 不可分配容量
重金属水环境 容量
第五章
第二节 水环境规划基础பைடு நூலகம்
(3)水环境容量分布调查分析 ①范围:不包括不允许排污的水域,以及开发利用价值不大的水域。 ②程序和方法:
扩展市场,开发未来,实现现在。2021年2月 13日星 期六上 午12时 44分22秒00:44:2221.2.13
做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情,让自 己专业 起来。2021年2月上午 12时44分21.2.1300:44Februar y 13, 2021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1年2月13日星期 六12时 44分22秒00:44:2213 February 2021
3、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水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 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所以随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同而 不同 。
假设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中,有m个发展方案由 n个具体指 标,可用下式表示第j 个水环境承载力的相对大小:
E j
m2 n
n
(Eij )2
i1
第五章
水污染控制单元作为可操作实体,既可体现输入响应关系 时间、空间与污染物类型的基本特征,又可以在单元内与单元 间建立量化的输入响应模型,反映出源与目标间、区域与区域 间的相互作用;优化决策方案可以在控制单元内得以实施;复 杂的系统问题可以分解为单元问题来处理,以使整个系统的问 题得到最终解决。

第5章 陆地水文

第5章 陆地水文

说明海洋是大气水分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3)海洋、陆地水平衡的调节为水汽输送和径流。
全球降水量与蒸发量的纬度变化
全球降水与蒸发的纬度变化(据R.MATHER)
第五章
第2节 河川径流
主要内容:
陆地水文
一、河流、水系和流域
√二、水情要素
√三、河川径流
√四、河流补给
五、河流分类
六、河流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W/m
H
过水断面上平均流速分布
H
结冰河面下过水断面上平均流速分布
第五章
(三)流量
陆地水文
概念: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量,叫做流量。 单位:m /s 计算式为:Q=Av; A为断面面积,v为平均流速。
3
第五章
(三)流量
流量和水位关系: 因为V=C(RI) = f1(H), A=f2(H), 那么,Q=f1(H)•f2(H)=F(H)
37000
12000 94000 57000 325000 488000 488000
8%
11% 89% 15% 85%
第五章
从上表可以看出:
陆地水文
(1)海陆降水量之和等于海陆蒸发量之和,全球水量平衡;
(2)海、陆水循环不平衡:
海洋蒸发量提供了海洋降水量的85%和陆地降水的89%,
陆地蒸发只提供陆地11%降水和15%海洋降水,
第五章
(一)区域水量平衡:
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陆地水文
dS I (t ) O(t ) dt 或:I O S 对于任意区域有: P R表 R地下 R表 R地下 E q) S (
在长期内ΔS趋于0
第五章
(二)全球水量平衡

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

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

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地球上大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着,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一。

而地球的水资源是通过水圈与水循环的机制得以维持与再生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的原理和重要性。

一、水圈的概述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区域之间循环的过程。

水圈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冰雪等形式的水,它们通过各种方式相互转化与交换。

水圈的存在和运行使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再利用,保持着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入渗和径流等环节。

1. 蒸发:太阳能使得水体表面的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从而进入大气中。

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后转变为水滴或冰晶,形成云层。

3.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不断增大,重力作用使其从云层中下降,形成雨、雪、露、霜等形式的降水。

4. 入渗:降水穿过地表进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5. 径流:未能入渗的降水在地表流动,形成河流、湖泊等水域。

这个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确保水资源的再生与再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水的循环过程受到地理、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三、水循环的重要性1. 生活和经济:水循环维持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也为人类提供了饮用水、灌溉水和工业用水等重要资源。

许多行业和经济活动依赖于充足的水资源。

水循环的健康运行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调节气候:水循环通过水蒸发和降水的过程,可以调节地球的温度和气候。

水蒸气在大气中吸收和释放热量,影响着气候系统的平衡。

降水也可以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3. 地质作用:水循环参与了地球的一系列地质过程,例如侵蚀、沉积和地壳变动等。

水的运动和化学作用对地表和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四、水循环的保护与应对措施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球的水循环,应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节水措施和科技创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水圈

水圈

三、水资源
1、目前技术条件可为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 河水、 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丰歉程度的衡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世界径流量最丰富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 、 东南亚 、 刚果盆地 ,成因是降水量远远 大于蒸发量;世界径流量严重缺乏地区:非洲 北 部、 南 部和 东北部 部、澳大利亚 中 西 部、 西 亚和 中 亚、北美洲 西南 部,成因是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 4、 3月22 :“世界水日” 5、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布。降水量丰富、水循环活跃地区水资源丰富。
6、中国水资源特点:总量 大 (世界第 六 位),人均占有量 少 (为世界人均量的 1/4 )。 7、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南方 多 ,北方 少 ,东部 多 、西部 少 ;成因是 锋面雨带在季风区的行径方向是自南向北、自沿海向内陆推进 。 8、中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 大 ;夏秋 多 ,冬春 少 ;成因是 锋面雨带夏半年在中国东部季风区由南向北推动 。 9、 北 方水资源年际变化大于 南 方。 10、缺水最严重: 海 河、 淮 河、 黄 河三大流域 11、解决北方缺少的水利设施:南水北调(长江济黄河) 12、上海属于 水质型缺水城市。(资源型)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工程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建造水库
8、在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吹拂下,造成北印度洋海区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9、洋流的意义: 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寒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涌升流形成秘鲁渔场。 洋流既加快净化,又扩大污染。 顺流而行则快,逆流而行则慢。
10、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太 平洋海水温度 异常升高 。
1、B C 2、甲 丁 ② ③ 4、秘鲁寒流 西风漂流 涌升流(补偿流)风海流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pdf 67页)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pdf 67页)
z 农业用水所占比例下降;而工业与城市生活的 发展用水量比例增加。
14
2.水资源消耗原因
– 公共用水(包括饮用水和卫生用水)、工业用水 和农业用水 量的增加
– 近40年来,全世界工业用水增加了7倍,而农业用 水量仅增加了2倍。在发达国家工业用水占40%以 上,而在发展中国家工业用水则不到10%。
– 在工业用水中,主要是能源部门的冷却用水量大 – 农业用水的耗水量主要是灌溉用水,自1950年以
– (3)用水浪费和盲目开采
16
(4)水体的污染
– 水体含义有二: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 下水、海洋的总称.
– 在环境学领域,水体—地表被水覆盖着的自然综合体, 包括水中的SS、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完整的生 态系统.
– 环境污染的研究中,区分“水”与“水体”的概念十分重要. – 研究水体污染主要研究水污染,同时也研究底质(底泥)
9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z 农业用水在全球用水中占的比例最大,约占73%;其中主要 是灌溉用水
– 水是生命存在之源
z 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必须保持江河湖泊一定的流量, 以满足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并利于冲刷泥沙、冲洗农田 盐分入海,保持水体自净能力和旅游等的需要
10
二、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 – 一类是从水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 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在另外 地点回归水源。 – 另一类是取用水能(水力发电)、发展水运、水产和水 上游乐,维持生态平衡等,不需要引走水量,但是需要 河流、湖泊、河口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和水质。
4
海洋 97.41%
2.59%
冰帽和冰河

《水圈与水循环》 讲义

《水圈与水循环》 讲义

《水圈与水循环》讲义一、水圈的概念水圈,简单来说,就是地球上各种形态水的总和。

它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大气中的水汽等等。

想象一下,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水球,水无处不在,这些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系统。

海洋是水圈中最庞大的部分,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

它不仅广阔无垠,而且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比如各种鱼类、矿产等。

河流就像大地的血脉,奔腾不息,将内陆的水输送到海洋。

湖泊则是相对安静的水域,有的湖泊面积巨大,有的则小巧玲珑。

地下水则隐藏在地下的岩层和土壤中,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重要的水源。

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它们就像巨大的固体水库,在特定条件下会慢慢融化,为河流提供水源。

而大气中的水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对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不断地运动、转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永不停息的舞蹈,让水在不同的形态和位置之间变换。

首先是蒸发。

在太阳的照射下,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面的水会变成水汽,升入大气中。

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向大气中释放水汽。

这些水汽随着大气的运动而流动。

然后是水汽输送。

大气中的水汽会在风的作用下被带到不同的地方。

有时候,水汽会被带到大陆上空,为陆地带来降水。

接下来是降水。

当水汽遇到冷空气或者遇到上升气流时,会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或冰晶,最终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会形成地表径流,顺着地势流入河流、湖泊,最终汇入海洋;另一部分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地下水也会在一定条件下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或者补给河流。

此外,还有一部分降水会被植物吸收,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再次回到大气中。

而冰川在气温升高时会融化,形成径流,也会参与到水循环中。

三、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

它连接了海洋和陆地,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能够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更新。

2.2水圈与水环境(第1课时:水圈的组成 海水性质及作用)课件2023-2024学年

2.2水圈与水环境(第1课时:水圈的组成 海水性质及作用)课件2023-2024学年

冬季冷却的海水由于密度增大而下沉形成的
垂直变化规律:
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变化趋势)
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000米以下的海水
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
(变化幅度)
4.推测丙海区冷中间层的形成原因。
1.温度
小结1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1.海水的温度
(1)分布规律:
空间 分布
4、 节约用水 、 保护水资源 已成为当务 之急。
二、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温度
盐度
密度
1.海水温度
(1)分布规律
合作探究一:读图完成课本36页活动题
1.沿180度经线做海水表层平均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剖面
图,描述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特征,并思考原因。
2.观察图2-2-3,30°N经过的太平洋东西岸温度相同
吗?为什么?
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特征: ①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原因: 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2.观察课本图2-2-3,30°N经过的太平洋东西岸温度相同吗? 为什么?
②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区温度高,寒
流流经的海区温度低
日本暖流流经, 温度较高
加利福尼亚寒流 流经,温度较低
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低于西岸
思考2:水圈的主体是哪种水体?
思考3:淡水的主体是哪种水体? 思考4:目前哪些水体可以被人类直接利用?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目前人类难以利用。
浅层地下淡水
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占全球水体的十万之七
全球水
液态淡水
人类可利用
[小结1]水圈的组成 1、地球水的主体—— 海洋水 ,
占96.538%; 2、陆地水的主体—— 冰川 , 3、人类直接利用的水体—— 河流水 、 浅层地下淡水 、 湖泊淡水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篇一:水圈和水循环教案】《水圈和水循环》教案吴国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组成、水体及水圈的特点;(2).认识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和意义;(3).掌握洋流的概念、形成、分布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图示熟悉各种水体的储量;(2).根据“水循环示意图”比较三种水循环的差异。

(3).联系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认识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4) .联系世界气候、渔场,分析洋流的地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加深水资源有限性的认识;(3).增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1、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2、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安排】 2-3课时【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2.读图分析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水是生命之源,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中也讲过: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因为地球有生命之源———水,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就是水圈。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一、水圈的组成1、水圈的概念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材料展示[材料] 课本材料“地球表面71%被水面所覆盖,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思考讨论: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但为什么许多地方缺水严重?读课本图2-3-2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的比重2、水圈的水体组成水圈是由各种水体组成的。

分析缺水的原因: (1)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储量小——自然原因(2)污染和浪费严重——人为原因实际上,陆地上冰川是淡水的主题,但不易利用,浅层的地下淡水、湖泊淡水、河水容易利用。

(转折导入)李白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吗?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概念(学生看书自学)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研究水圈和水循环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高一地理教案

研究水圈和水循环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高一地理教案

研究水圈和水循环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高一地理教案地球是一个水星球,水圈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圈层之一。

在地球的表面,水以不同形式存在,液态水、冰、水蒸气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存在。

研究水圈和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不言自明。

水圈作为地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圈层相互影响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依赖于水的生存和繁衍。

水循环是地球大气和海洋之间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敏感。

此外,研究水圈和水循环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为农业灌溉、水利工程、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的支撑和决策依据。

一、研究水圈的重要性1.作为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与其他圈层相互影响作用地球水圈包括复杂的水体结构和水体循环过程。

它既有地球表面的大洋、湖泊、江河等水体,又包括热带雨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蒸腾作用,形成的水蒸气在大气中形成云、雨、雪,从而形成水循环。

水圈在地球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与大气层、生物圈、地壳圈等圈层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水圈通过水循环过程,调节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影响着一系列生物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降水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影响着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2.依赖于水的生命有数不胜数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都依赖于水的存在。

全球范围内,水短缺和水资源污染已经成为了危及人类生存的重要问题。

水资源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还是维系生态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和动植物依赖于水的存在和循环,水的质量和数量对所有生命的生存和繁衍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水圈,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面对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研究水循环的重要性1.水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循环是地球大气和海洋之间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通过水蒸气的旋转产生能量,形成大气遥相关、热带降雨、飓风、洪水等天气现象,也是全球改变气候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圈知识点总结

水圈知识点总结

水圈知识点总结水圈是指地球表面上覆盖的水体及其相关的环境和资源。

水圈是地球圈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圈层,它不仅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同时也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人类活动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水圈的保护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水圈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水圈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水圈的概念和特点水圈是地球上被水覆盖的部分,它包括海洋、陆地上的湖泊和河流、以及地下水。

水圈是地球上最大的一部分,占地球表面积的大约71%,其中海洋占了97%。

水圈还包括大气中的水汽,这对地球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丰富:地球上的水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稀缺。

这就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2.水圈的循环:水圈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蓄积、流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循环,这种循环保证了地球上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复用和再生。

3.水圈的调节作用:水圈对地球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海洋中的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4.水圈的脆弱性: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水圈的生态平衡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如何保护水圈,成为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二部分: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但由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活动的不合理性,导致了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能源利用等。

然而,在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下,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2.水资源的管理原则:水资源的管理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既要满足当前的需求,也要保证未来的需求。

这就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水资源需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包括防止水资源污染、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推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水圈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水圈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水圈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地表、地下、大气中水分的分布和循环过程。

水圈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是地球上生物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

下面将从水资源、水的分布、水循环等方面来介绍水圈的基本知识点。

一、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湖泊和河流、冰雪和冻土以及大气中的水汽等。

其中,地表水占比最大,地下水资源丰富,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水资源。

二、水的分布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其中97.5%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

淡水中,99%是冰川和冻土中的淡水,只有1%位于地表和地下,供人类利用。

由于地球的自转、气候的差异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导致一些地区缺水问题严重。

三、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分在地球系统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

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透、蓄水、径流等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中,太阳能的热量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通过蒸发、蒸散和降水等过程,将水分从大气中转移到地表和地下,维持了地球上水的平衡。

四、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注重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发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源地,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五、全球水资源分布差异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北半球地表水资源更加丰富。

而赤道附近地区降水量大,是重要的水资源集中地。

此外,受气候和地形等影响,一些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水资源调剂。

六、水圈的意义与挑战水圈的存在和稳定运转,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圈的不平衡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研究,制定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政策措施,提高人们对水资源重要性和保护意识,共同应对水资源的挑战。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2.类型:
〈1〉 海陆间大循环 〈2〉 陆上内循环 〈3〉 海上内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
凝结
植 物 蒸 腾
凝结
水汽输送
凝结
降 水
蒸 发
降 水 蒸发
降 水
图中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有哪些环节?(填序号)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② ③
下渗 ④ 降水
地表径流 ⑥
① 蒸 发

归纳:水循环的过程
类型 海陆 间循 环
范围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的概念
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 按空间分布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水体 分类 按水体更新 静态水资源:冰川和深层地下水 循环周期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水体的存在形式:
冰川水 >地下水 > 湖泊水>大气水> 河水
目前全世界的陆地淡水资源仅占 其总水量的2.526%,其中70%以上 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 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 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 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 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0.26%。 当务之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影响最大.修建水库.跨流域调 水影响地表径流
2.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增加局部地区水汽, 3.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 4.破坏植被会导致地表径流变化加大,造成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 5.排放污水造成水污染,水资源短缺
补充: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 自然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时间分布不均 降水少,干旱 对策: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
5、读下图完成问题

水圈知识点梳理

水圈知识点梳理

水圈知识点梳理水圈是地球上所有水的总称,包括大洋、海湾、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也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以步骤思维的方式,对水圈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和阐述。

第一步:了解水圈的概念和组成水圈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和分布系统,包括水的各种形态和存储方式。

它由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组成。

水圈中的水分不断变化,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蓄水、渗透等过程进行循环。

第二步:探索水圈的重要性水圈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循环系统之一,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圈通过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供给人类饮用水和农业用水等方面,对地球上的各个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起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步:深入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水圈中的水分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蓄水和渗透等过程。

了解这些过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水圈系统的运行机制。

例如,蒸发是水从地表和植被表面变为水蒸气的过程,降水则是指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并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

第四步:认识水圈中的水资源和水文地质水圈不仅涉及水的循环,还涉及水资源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内容。

水资源是指可利用的水的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文地质研究则关注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运动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理解水资源和水文地质,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第五步:探索水圈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水圈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会影响水圈的运行方式,同时水圈也对气候变化起着调节作用。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进而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储量,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第六步:了解水环境与水污染水环境是指水体的质量和环境条件。

水圈中的水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工业排放、农业污染等。

水污染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保护水环境和防止水污染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第七步:研究水圈中的生物多样性水圈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其中包括大量的动植物和微生物。

水圈中的生物多样性对水圈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借助案例分析探讨水圈和水循环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高一地理教案

借助案例分析探讨水圈和水循环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高一地理教案

借助案例分析探讨水圈和水循环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高一地理教案。

水圈是指地球上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和大气中水分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雨、流入河流和海洋,然后再回到大气中完成循环。

水圈和水循环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对环境和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水圈对环境的影响1.水循环与气候变化水循环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对气候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全球水循环发生变化,从而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例如,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紧缺会导致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

2.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开采和污染,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发生了水危机。

人类需要通过水资源管理的方法,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淡水生态系统水圈是维持淡水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态系统中,水是肠道,是血管,是大气,是植物的纹理,是土壤的物质基础。

水循环的失衡会导致淡水生态系统的损坏,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二、水循环对经济的影响1.资源开发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依靠水资源来发展经济。

例如,水电站、大型水利工程、港口等都需要充足的水资源。

同时,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也成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2.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而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如何科学利用水资源,协调好生产和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生产制造在生产制造中,许多行业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如制药、纸浆、纺织、化工等行业。

同时,这些行业也面临着水污染、废水处理等问题,需要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管理之间寻求平衡点。

三、案例分析:三峡水库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三峡水库工程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三峡工程的建设旨在通过发电、防洪和改善水运条件等方式,推进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问题。

《水圈与水循环》 讲义

《水圈与水循环》 讲义

《水圈与水循环》讲义一、水圈的概念水圈,简单来说,就是地球上各种形态水的总和。

从我们熟悉的江河湖海,到深藏地下的地下水,再到大气中的水汽,甚至是生物体中的水分,都属于水圈的范畴。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水球,水以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其表面和内部。

海洋是水圈的主体,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其中蕴含着海量的水资源。

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等也是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圈的组成1、海洋水海洋是水圈中最庞大的部分,储存着约 97%的地球总水量。

海水不仅数量巨大,其成分也十分复杂,包含了各种矿物质和盐分。

海洋的温度、盐度和深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生态系统和物理化学过程。

2、陆地水(1)河流:是地表水流的重要通道,它们将降水和融雪形成的地表水汇集起来,流向海洋。

河流的流量和流速会随着季节和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湖泊:是相对静止的水体,有淡水湖和咸水湖之分。

湖泊在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地下水:存在于地下岩石和土壤的孔隙、裂隙中。

地下水可以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是人类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4)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是固体形式的水。

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冰川融化会对海平面和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3、大气水大气中的水汽虽然含量相对较少,但却是水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水汽通过蒸发和蒸腾作用从地表进入大气,又通过降水回到地面。

三、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空间位置移动的过程。

1、蒸发这是水循环的起始环节。

太阳辐射使海洋、陆地表面的水分受热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

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向大气中释放水分。

2、水汽输送大气中的水汽在风的作用下被输送到不同的地区。

水汽输送的距离和方向受到大气环流、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降水当水汽在大气中遇冷凝结,形成云,当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降水的形式落回地面。

水环境概念

水环境概念

水环境概念及其主要方面水环境是指由地球上水圈和与之相关的各种自然、人文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复杂系统。

这个系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地球上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基本条件。

水环境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共同维持着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环境的主要方面,包括水体保护、水质管理、水量调控、水生生物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水环境风险评估、水资源利用和域生态修复。

水体保护水体保护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防止和减轻人类活动对水体的污染和破坏,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

水体保护的目的是保障饮用水的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人类提供舒适、安全和健康的水环境。

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和改善水体的质量,使其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水质标准。

水质管理主要包括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控制和治理,以及对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监测和控制。

水量调控水量调控是指通过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手段,调节和控制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量,以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生态需求。

水量调控的目标是确保供水稳定、防洪安全、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

水生生物保护水生生物保护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保护和维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防止其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水生生物保护的目的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的水生生物资源。

水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是指通过各种手段,预防和控制人类活动对水体的污染,改善和提高水体的质量。

水污染防治的方法包括点源和面源污染控制、污水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齐心协力,贯彻“以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维护和提高土地的肥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土保持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等,强调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水环境风险评估水环境风险评估是指评估人类活动对水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减缓风险措施。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1. 径流总量(W),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 一过水断面的总水量,称为这个时段的径流总量。
2. 径流深度(Y),是把流域一年内的径流总量, 均匀地平铺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即径流总 量除以流域面积
3. 径流模数(M),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产出 的水量
4. 径流系数(a), 是一定时期内的径流深度与同 期内降水量的比值。
段直线长度的比值。 K L l
4. 水系按平面形态一般可分为树状、格子状(直 角注入)、平行状、放射状、环状、长方状和 扇状等
图5.7 水系的平面结构主要类型
• 水系的平面结构不同,便有不同的水情特征,例 如扇状水系,河流从谷口或三角洲顶点向外呈扇 状散开,当全流域发生暴雨时,各支流同时发生 洪水,在汇合点以下河段同时接纳全流域的暴雨 洪流,很容易发生洪水灾害。因此,编制水系流 域图时,必须反映水系的平面结构类型,保持河 网的相对密度;制图综合时,必须要考虑区域气 候、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等对水系平面形态的 影响。
2. 河流水情要素
水情要素是反映河流水文情势及其变化的因子。 主要包括水位、流量、流速,称为水情三要素, 是专题地图中表示河流水情动态的重要数量指标。 1)水位
水位是指河流在某一地点某一时刻的水面高程。 我国河流水位的绝对基面(起算高程)统一采用 青岛基面。另一种是测站基面,采用观测点最低 枯水位以下0.5~1m处作为起算点。为了反映水位变
1012m3 1338000
% 99.041
23400
1.6883 12870
0.9527
300 176.4 16.5 12.9 11.47
0.0216 0.0127 0.0012 0.0009 0.0008
85.4
0.006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3. 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绝大部分来自
太阳辐射能。海洋热能不仅驱动大部分的大洋环流,而 且还制约着海洋生物系统的运转速率。全球大洋表层年 平均水温为17.4℃,比全球陆地表面的年平均气温高 3.1℃。大洋表面年平均温度一般在-2℃到30℃之间, 从低纬到高纬总体逐渐降低,等温线的走向大致沿纬度 分布。但在大陆海岸附近,等温线可能呈现南北流向的 形式。
1.6883
300
0.0216
176.4
0.0127
咸水
1012m3
%
99.041
12870
0.9527
85.4
0.0063
16.5
0.0012
12.9
0.0009
11.47
0.0008
2.12
0.0002
1.12
0.0001
1385984.61 100
1350955.4 100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资料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1992
(一)海洋水的理化性质
1. 海水的盐度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图5.1 世界海洋平均盐度与蒸发量、降水量分布
• 全球海洋表面盐度以副热带海区最大,向赤道和 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小,南极海区小于34‰。最高 盐度值和最低盐度值多出现在大洋边缘的海域 中.如红海北部高达42.8‰。盐度较低的海域如 波罗的海的含盐度只有15‰,北部的波的尼亚湾 更低至3‰左右,称为淡化海。
第五章 水圈与水环境
➢ 水圈的组成 ➢ 水循环与水平衡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水环境遥感监测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水体种类
海洋水 冰川与永久积雪 地下水 永冻层中冰 湖泊水 土壤水 大气水 沼泽水 河流水 生物水 总计
表5.1 水圈的组成
总水量
1012m3
%
96.538
24064.1
1.7362
23400
2. 河网密度: D L F 3. 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
段直线长度的比值。 K L l
4. 水系按平面形态一般可分为树状、格子状(直 角注入)、平行状、放射状、环状、长方状和 扇状等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图5.7 水系的平面结构主要类型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二)海水运动与洋流
• 海水在海洋表面风力和密度差异、太阳和月球引 力等作用下,不停的运动,其运动形式主要有潮汐、 海浪、洋流等形式。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图5.4 世第五界章洋水圈流与水分环境布图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温和降水 两方面。据统计,由低纬向中、高纬度输送的热 量,有一半通过洋流输送,洋流性质和方向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由于洋流在各大洋 的分布不同,使高低纬地区大洋东西两岸气温差 异十分显著。一般来说,暖流流经的地区,气温 高,降水机会增多,寒流流经的地区,气温降低, 降水的机会减少。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 对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频繁发生,科学 家比较普遍的一种看法是人类对大气环境 的影响导致了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异常。目 前能够较好共识的思路是改变经济和社会 发展模式,减少排放。国际社会采取的主 要措施就是绿色经济,这是世界适应和减 缓气候变化的未来之路。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二. 陆地水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大气对流
(三)海气相互作用
赤道
赤道
温跃层
温跃层
图5.5 厄尔尼诺示意图(据中国科普博览网) 左图:正常状态下的赤道大气环流,西太平洋海温偏高,伴有较强上升运动。 右图:厄尔尼诺时的赤道大气环流,东太平洋海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东移。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 厄尔尼诺是全球气候信号里最强的。在20世纪60 年代,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厄尔尼诺是区域性问题, 它主要影响太平洋东部的南美沿海地区和太平洋 中部的澳大利亚沿海地区。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 后,通过气象卫星的观测发现,厄尔尼诺在世界 很多地方都出现。近年来通过对全球气候异常的 综合分析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的范围不单是 局部地区,而是遍及全球。影响的时间不只是夏 季,而是全年甚至更长。对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影 响的影响很大,会造成不同地区洪涝、干旱、酷 热、低温、热带气旋等灾害。
(一)河流
1. 水系与流域 流域面积、形状、流域高度、
流域坡度、流域的倾 斜方向、干流流向等 是流域的重要特征。 水系的特征一般包括河流长 度、河网密度、河流 的弯曲系数及其平面 结构等。
图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5.6 流域和水系
1. 河流长度是河源到河口的轴线长度,通常在大 比例尺地图上,可以通过统计曲线长度获取。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 出现一次。
• 一般认为,海水表层温度连续3个月(中国用6个 月)高出平均值0. 5℃以上,即可认为是一次厄 尔尼诺现象。当前气象学家普遍认为,厄尔尼诺 现象的发生对全球不少地区的气候灾害有预兆意 义,所以对它的监测已成为气候监测中一项重要 的内容。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图5.2 海洋表面海水第平五章均水圈温与水度环分境 布(NOAA数据)
4. 海水的密度与压力
通常在0℃时正常盐度的海水密度约为1.028g/cm3。 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盐度增加时密度增大,气压加 大时密度增大。海水的压力随水深的增加而加大,每 增加10m约增加1.05Pa。在1000m深处的海水压力 大约为107Pa。
第五章水圈与水环境
2. 海水的pH值
海水为弱碱性,天然海水的pH值介于7.9~8.4之间。 海水增温和光合作用增强可使表层海水CO2含量和H+ 浓度下降,导致pH值上升,反之则使pH值下降。海水 中pH值的大小控制着许多矿物的形成,例如方解石和 白云石形成于pH为7的弱碱性环境,高岭石则形成于 pH值小于6的酸性环境中。
淡水
1012m3
%
24064.1 1.530 300 91 16.5 12.9 11.47 பைடு நூலகம்.12 1.12 35029.21
68.6973 30.0606 0.8564 0.2598 0.0471 0.0368 0.0327 0.0032 0.0032 100
一. 海洋水
海洋是大气水的主要水源,因而是大气降水的源 泉,是地球的水库。此外,海洋蕴含着极其丰 富的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 源,是地球的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