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传热比赛-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热的传递方式;2.掌握热的传递方式的定义和特点;3.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热的传递方式的定义和特点;2.难点:热的传递方式的实验观测和记录。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了解热的传递方式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
请同学们集体讨论每种方式的定义和特点。
2. 实验观测和记录教师示范一组实验过程,同学们根据教师的指示,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可根据实验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的规律性和共性。
以下为一组示例实验:实验一:导热实验材料:钢勺、蜡烛、冰块。
实验过程:教师先用火烤热钢勺,然后将热钢勺放在冰块上,观察钢勺的变化和冰块的变化,看看哪一方能影响到另一方。
实验记录: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钢勺的温度变化、冰块的变化、时间等因素。
实验二:对流实验材料:水、胶带、小瓶子。
实验过程:将一小瓶子用胶带悬挂在水中,然后用喷壶将瓶子中的气体喷出,观察瓶子的变化。
实验记录:学生们观察瓶子中气体的变化、瓶子在水中的位置变化、瓶子中的气体在水中流动的变化。
实验三:辐射实验材料:手电筒、手、反光镜。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照到手上,观察手上的变化。
然后用反光镜反射手电筒发出的光线,观察光线发生的变化。
实验记录:学生们观察光的表现、照到手上光的热量和照到镜子上光的反射与影响。
3. 总结和归纳教师与同学们共同总结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及其规律,认识热的传递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讨论法;2.实验法;3.总结法。
五、反思与评价本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易于理解,但实验难点较多,需要教师有耐心引导和学生有观察记录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讨论和总结,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在评价方面,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以便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以及影响传热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热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传递的规律。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
2.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金属板、塑料板、玻璃板、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工具,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并进行数据分析。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传热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验证?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传热的因素。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60分钟。
注:以上教案根据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编写,仅供参考。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
教材简析:《传热竞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一册第14课的内容。
本活动“勺柄冷热变化”将帮助学生认识到热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位,从而对物体的传热有一定的了解。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3、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① 能够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② 能够设计实验来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③ 它可以预测实验现象。
④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⑤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 能够与其他学生一起探索热传导现象。
② 能够与其他学生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
科学知识目标能理解什么是热的传导。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STSE)目标可以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热传导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小学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因此,我选择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其过程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与预测3、制定计划4、观察、实验、操作或数据收集5。
思考与结论6。
表达与沟通3。
教学程序合理设计教学程序是落实教学、实现目标的关键,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及目标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2)实验探索、交流与总结(3)巩固应用,拓展评价(4)课外探索是我最好的选择下面我结合教学设计,做具体说明:(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科学来自问题,问题来自生活。
本环节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提出本节课所需要探究的问题。
1.首先,展示一个小勺子,让一些学生触摸把手,让他们在室温下感受把手的冷热感觉。
然后将勺子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触摸把手,感受把手的温度变化。
因此,问学生:为什么要把勺子放进热水里中,勺柄也会变热呢?2.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现有的科学知识进行猜测和大胆的预测。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了解传热的方式、认识热的传递实验方法,认识热的规律;2. 领域概念:热、传热方式、传导、传热的实验方法和规律;3. 过程与方法:观察、体验、实验操作、分析、比较和归纳;4. 态度价值观:认真对待实验、探究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1. 热的传递方式;2. 热传递的实验方法和规律;3. 传热比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冷热水混合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猜测热传递的方式;(2)回顾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提示,回顾传热方式和实验方法;(3)教学目标:介绍传热比赛的内容和目的,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实验操作(1)组织学生实验:向每组学生发放杯子、温度计和舀子,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在杯子中倒入热水和冰水,记录不同时间的水温;(2)指导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 认真分析(1)回顾实验过程:要求学生逐一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结果;(2)探讨规律:引导学生讨论热的传递规律,探索不同环境下的传热方式;(3)总结知识:归纳出热传递的方式和实验方法,回答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传热方式和传导,以及实验方法和规律。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加深了对热传递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了引导和监督,避免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
同时,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在科学思维方法上的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023年科学科《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2023年科学科《传热比赛》教学设计科学科《传热竞赛》教学设计1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试验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看法、价值观:1、发展对探究的深厚爱好。
2、意识到试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试验数据的精确性产生影响。
通过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来证明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和不同物体传导性能有差异。
即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试验为每组打算:塑料棒、木棒、钢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
老师演示用:酒精灯;蜡烛油、火柴棒;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
一、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热的传递现象随处可见,那不同的材料它传热的`速度是不是一样呢?谈谈你的想法。
二、哪个导热快:(1)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竞赛1、老师为大家供应试验材料:金属棒、木棒、塑料棒。
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传热竞赛的试验方案,比一比哪种试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
在试验前可以请为同学来预料一下那种材料的传热快,那种慢,下面请大家设计试验方案并且通过你们的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你们的预料是否正确。
(要强调试验时留意平安、分工合作、做好记录)2、小组探讨自己的试验方案3、分组试验,老师巡察指导。
4、汇报试验状况。
5、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
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
像试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实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塑料、木头等传热实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当学生有了对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初步相识后,再让他们联系生活回忆还知道有哪些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举例会加深学生对两个新概念的相识。
)(2)铜条、铝条与钢条的导热竞赛1、假如都是金属,它们传递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2、依据材料设计试验方法,自主探讨。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体验,学生能够:1.理解“热传递”这一概念,并能够分辨辐射、传导、对流三种形式的热传递;2.了解“传热比赛”这一实验活动的意义,认识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能够通过实验和研究,体验热传递的方式和影响因素;4.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辐射、传导、对流三种热传递方式;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难点:1.让学生发现热传递的不同方式,并从中总结规律和结论;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竞赛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
3.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烧杯、水杯、塑料袋、卡纸等;2.预先制定实验流程和竞赛规则;3.分组安排好学生。
4.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热传递的概念有所了解。
(2)出示一段话:“家里的电风扇是怎么把凉气吹出来的?火车经过时铁轨会变热,那到底是怎么回事?”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热传递的关系,引出今天的主题。
2.实验探究:(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了解热传递方式的不同。
(2)将学生分别安排到三个实验站,让他们了解辐射、传导和对流这三种方式的热传递。
每个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3)实验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和规律,并引导他们思考与生活中的实际细节有什么关系。
3.传热比赛:(1)根据教师事先制定的竞赛规则,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传热比赛。
(2)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计算温度升高的时间和高度等,确定获胜组。
(3)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组的结果不同,从中找出导致差异的因素,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4.结束环节:(1)通过学生的讲述和展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结果。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以及影响传热的因素。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热传递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
2.让学生了解影响传热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现象和过程。
2.影响传热的因素。
3.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热传递的现象。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瓶、热水、温度计、金属板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3.学习单:用于记录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热传递现象引入新课,如用热水袋温暖手心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是如何传递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实验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预测实验结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热传递的规律。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思考。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传热的因素,如温度差、物质的热导率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热传递的概念及三种方式。
2. 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1. 热传递三种方式的区分。
第一章:热传递的概念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感受热传递现象。
2. 讲解热传递的概念,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热传递的现象。
2.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讲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练习题:1. 请举例说明热传递的三个实例。
2. 热传递的三个方式分别是什么?请简述它们的区别。
第二章:实验设计与操作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传热实验。
2.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传热实验。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练习题:1. 你设计的传热实验是什么?请简述实验步骤。
2. 在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请解释原因。
教学内容:2. 讲解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
练习题:1. 请简述你的实验结果。
2. 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第四章:团队合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进行传热比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传热比赛。
2. 讨论传热比赛的注意事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练习题:1. 在传热比赛中,你学到了什么?2. 请简述传热比赛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内容: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2. 布置作业。
练习题: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绘制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示意图。
b. 写一篇关于热传递的应用的小短文。
第六章:热传递与材料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料传热性能的差异。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2.7 传热比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p 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养成教育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蜡烛、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水壶、实验记录单。
2.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铜丝、钢丝、铝丝。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在展示台上出示一个壶把和壶身是两种材料的水壶,倒进一些热水,请学生上来摸一下壶身。
师:手有什么感觉?(追问:水只装了一点,为什么水壶就热了?热是怎样传到水壶的上面的?)(再请同学摸水壶把)师:手有什么感觉?这是怎么回事?水壶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请大家观察壶身、壶把) 2.猜想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性能方面的不同?师:怎样知道哪种材料传热快,哪种材料传热慢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传热比赛吧!(板书课题)二、学生实验验证(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小勺儿、木头小勺儿、塑料小勺。
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实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
在实验前可以请一位同学来预测一下哪种材料的传热快哪种慢,下面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并且通过你们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谁来汇报一下?(生:把三把小勺放到烧杯里,倒入热水,用手摸,看哪只小勺最先变热。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热传递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
2. 实验探究热传递现象。
3. 传热比赛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实验探究热传递现象。
2. 教学难点:传热比赛的设计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热水、冷水、金属板、塑料板、玻璃板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比赛材料:各小组准备的传热装置。
一、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热传递现象。
2. 讲解:讲解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特点。
3. 互动:学生举例说明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探究热传递现象1. 布置实验: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热传递实验。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热传递现象。
3. 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热传递的快慢与材料的关系。
三、传热比赛的设计和实施1. 比赛规则:教师提出比赛要求和评分标准,学生分组设计传热装置。
2. 比赛准备:学生准备传热装置,进行调试和优化。
3. 比赛进行:各小组展示传热装置,并进行比赛,记录结果。
1. 结果展示:学生汇报比赛结果,分析传热装置的优缺点。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热传递知识。
2. 教师对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传热原理的深入探讨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实验和比赛,引导学生思考传热的原理。
2. 讲解传热公式:介绍传热的数学模型,如Q=mcΔT,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探究中知道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是不同的,初步理解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两个概念,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2.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交流。
3.初步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
【教学重难点】在探究中知道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是不同的能设计材料导热性的比较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
【教学准备】铁棒、铝棒、铜棒、塑料棒、玻璃棒、木棒、酒精灯、火柴、铁架台、杯子、热水、实验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前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热是从物体热的一段传输到冷的一端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热传导现象随处可见,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他们的传热本领是不是一样呢?结合生活经验谈想法:塑料传热慢,玻璃快,木头很慢,纸材料也慢,金属快等。
二、实验探究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五种材料,大家可以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按照热传导的性能,把这五种物体分类吗?有不同意见吗?学生分类;你们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传热快的一类,传热慢的一类。
大家分类是否正确,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
在一号烧杯中老师给大家放入了这五种材料,倒入热水自己感受一下不同材料的导热快慢。
小结:我们把像铜、铁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叫热的不良导体。
我们通过刚才得实验发现金属材料热传导速度都很快,那他们的热传导速度都一样快吗?不一样,怎么判断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比较谁的传热本领好。
2.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些实验材料。
出示实验材料:凡士林、蜡烛、蜡环、铁架台、火柴、酒精灯、铜、铝、铁。
出示要求:如何设计比赛?如何观察谁的热传导速度快?3.学生根据实验材料和材料特点,分组制定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并修改实验方案。
4.梳理方案:把金属条涂满蜡烛油,用酒精灯加热;把金属条涂满凡士林,用酒精灯加热;用蜡烛油固定火柴梗,用酒精灯加热;用凡士林固定火柴梗,用酒精灯加热;把蜡环挂在金属条上,用酒精灯加热。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总结,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传热性能的关系。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3. 数据分析与归纳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实验材料的选择与传热性能的关系。
2. 难点: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数据分析与归纳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石头、木头、金属等。
2. 实验器材:温度计、计时器、小桶、勺子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2.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4.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总结传热性能与材料的关系。
5.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课后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评估学生对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传热性能与材料关系的理解深度。
3. 通过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实验安全教育:1. 在实验前,强调实验安全规则,如小心使用热水和热器材,避免烫伤。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发生意外。
八、实验步骤详解:1. 准备实验材料和器材,确保每组都有足够的实验材料。
2. 向学生解释实验目的和步骤,确保学生明白实验的要求。
3.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包括测量温度、记录时间和观察传热情况。
4. 鼓励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假设。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热的概念和特性,掌握热的传递方式,了解热的应用。
2.通过“传热比赛”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常见物质传热。
3.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生们要能够掌握热的特点和热的传递方式。
三、教具准备
火柴棒、烧杯、砧板、保鲜膜、温度计、冰块、水、水壶、吸管、塑料杯、热
水袋等。
四、教学过程
1.热的物理概念
启发学生们关于热的概念,引导他们了解热的各种形态,例如热量、温度和热
传递等。
2.传热方式
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们模拟传热过程,帮助他们了解热的传递方式,例如传导、对流和辐射。
3.传热比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三项任务:用吸管完成水的传递,
用热水袋分别对两个烧杯加热水和冰块,用砧板和保鲜膜让火柴浮在水面上。
2.对每项任务,规定一定时间完成并测量掌握其平均温度变化值。
3.对比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温度变化值的大小,评出最佳小组。
4.学习反思
引导学生们对传热比赛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反思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教训。
五、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是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帮助学生们理解热传递方式、认识热现象、巩固课堂知识,并培养团队精神。
此外,在实践中,老师充当了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通过竞赛激励,激发学生有目的地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定义和特点。
2. 传热比赛的策划和实施。
教学难点:1.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2. 传热比赛的设计和评价。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热水、冷水、金属板、塑料板、灯泡、温度计等。
2. 传热比赛场地和计时器。
3. 笔记本和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传热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传热的认识和经验。
二、探究传热方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定义和特点。
2. 每组选择一种传热方式,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三、传热比赛策划(10分钟)1. 教师提出传热比赛的要求和规则。
2. 学生分组讨论,策划比赛方案,包括比赛场地、器材、评分标准等。
3. 各组汇报比赛策划方案,全班讨论并确定最终方案。
四、传热比赛实施(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比赛方案,进行传热比赛的实施。
2. 学生动手操作,记录比赛过程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传热比赛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比赛成果,分享经验和收获。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评分标准,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3. 教师总结评价,强调传热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传热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探究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
在比赛策划和实施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热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传热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热相关的应用。
六、传热原理深入探讨(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实物模型,详细讲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和过程。
小学科学19传热比赛(教案)
小学科学19传热比赛(教案)传热比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方式。
2.掌握传热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3.通过实践参与传热比赛,体验传热的过程和特性。
二、教学内容:1.传热的概念和方式的介绍2.导热的实际应用和例子3.对流的实际应用和例子4.辐射的实际应用和例子5.小学科学传热比赛的规则和安排三、教学重点:1.传热的基本概念和方式2.导热、对流和辐射的特点和区别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PPT2.传热实验器材和道具(如热导实验棒、水流观察器材、黑纸和镜子等)3.传热比赛的材料和设备(如保温杯、冷热水、热敷贴、风扇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你们是否注意到,我们身边的物体有时会变热或变冷?”“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等等。
2.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可使用PPT,介绍传热的基本概念和三种传热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解释每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和原理,并给予适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实验演示(15分钟):分别进行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实验演示。
例如,使用热导实验棒展示导热,观察水流的热对流现象,以及利用黑纸和镜子观察辐射的效果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深入理解每种传热方式。
4.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来让学生了解传热的应用。
例如,热水袋的使用、电暖器工作原理等。
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每种传热方式的存在和作用。
5.传热比赛介绍和安排(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小学科学传热比赛的规则和安排。
要求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传热实验材料和设备,参与比赛,并展示各种传热方式的实际应用。
6.组织比赛活动(4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传热比赛,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监督。
学生根据比赛规则,合作完成实验和展示各种传热方式。
7.总结和讨论(10分钟):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比赛结果,讨论各组的传热表现和方法。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课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热传递现象的存在,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温度、热量等概念,也对一些热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热传递的规律和原理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2.热传递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板、温度计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的变化,引出热传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热传递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热传递的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给予反馈。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课外实验,了解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温杯、空调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进行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热传递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热传递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传递的途径和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概念及方式。
2. 传热比赛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及数据记录。
三、教学重点1. 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
2. 传热比赛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难点1. 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2. 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金属罐、木块、塑料杯等。
2. 实验工具:温度计、秒表、记录表格等。
3. 教学课件和视频。
一、第一章:热传递的概念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热传递的现象。
2. 讲解:介绍热传递的定义、特点和方式。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热传递的理解。
二、第二章:热传递的方式1. 引入: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热传递的方式。
2. 讲解:介绍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热传递的实例。
三、第三章:传热比赛的规则1. 引入:讲解传热比赛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解:详细介绍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第四章:实验操作及数据记录1. 引入:讲解实验目的和意义。
2. 讲解: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五、第五章:数据分析及团队合作1. 引入:讲解实验数据的重要性。
2. 讲解:教授数据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六、第六章:实验拓展与应用1. 引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介绍热传递在科技、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热传递应用的理解。
七、第七章:传热比赛实践1. 引入:讲解传热比赛实践的意义和目的。
2. 讲解:详细介绍比赛实践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互动: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分析《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研究的是活动一。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这课与前面的《冷水和热水》及后面的《保温与散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完善上节课的内容,并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及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
通过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作为科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是重在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观察、实验等各种探究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对学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
在学法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行探究。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热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要突出实验教学。
因此,本课始终都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知和自我结构。
在探知的过程中,启迪出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完成探究获得新的'发现。
三、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
因此,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情感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思路1、教师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教师演示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做科学”中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和时空开放课堂内外有机结合。
2、沿着热传递的主线,设计各种各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加之教师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让学生亲历科学,以达到教学目标多维度,课堂教学高效能。
3、增加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选材、各尽所能、满足喜好、团结协作。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探究引导观察六、教学目标知识: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 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根底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根底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
因此,依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感情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方案,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拟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开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良对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拟实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2,师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理解新知〔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1.〔师出示一个小勺〕启发学生思考。
2.学生进行实验并总结〔二〕铜丝、铝丝与钢丝的导热比赛1.启发谈话。
2.学生进行实验并分享成果3.师小结〔三〕演示铜、钢、铝金属导热性能1.教师在演示台上出示实验装置,生观察。
2.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学生概括总结。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学反思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能力:能设计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
情感:能意识到热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2、学生猜测后摸摸。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
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我首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直观的感受把学生引入一种问题情境。
学生看到这种现象,迫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趁机提出: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吗?)
(二)猜想假设设计方案
1猜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评: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探究又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
我让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提出猜想,想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结果学生们想出了许多种实验方案,充分体现了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多样性,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这样,学生通过共同交流,互相补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三)实验操作观察汇报
1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提示注意安全1、怎样使用酒精灯2、点燃火柴(火柴点燃后放入回收槽。
)
2、实验操作
1分小组合作,2、注意分工
3、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实验报告单
4、汇报交流
学生填写完后,找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评:接着,根据方案,分共和作,实验验证,填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利用老师与学生进行比赛的形式,启发学生用三脚架、易拉罐等各种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热是否沿着物体传递,调动学生的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实验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还保证了实验操作的质量。
同学们成功设计并很好地完成了“火柴”这个实验,这时,教师将计就计,给予了学生特殊的肯定)
(四)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1分析:火柴为什么从一端依次掉下?
2、讨论: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3、总结实验结论
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4、播放课件:热传递。
(评:通过分析学生实验中,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整理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热是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到温度较低的部位。
为了提升结论我播放了一段热传递的视频。
)
5、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那些地方体现了物体传热这种性质?
(评: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热传导的事例,讨论汇报或查资料,使他们知道科学知识不仅可以通过实验能得到,还可以通过生活、查资料等来获得。
这样,把科学探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养成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和科学素养。
)
十、课后反思
1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
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大胆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验进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实验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怎样去设计观察实验活动及认识热的传导这两个主要教学任务。
我把这节课的设计为导入、基本活动、扩展活动三个部分,也是逐步推进的三个层次。
在我介绍了凡士林,并让他们观察了热在铁棒中的传递后,也就是解决了观察的方法之后,提出:观察铜棒的一端被加热时,铜棒的其他部分变热的情况,并作详细描述。
这是一个实际观察、描述层面的认识。
在这一层中,需要他们自己设计出实验去观察热在铜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做演示实验让孩子们观察,而是分步出示模型,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去猜测实验的结果,让他们亲历探究过程。
最后孩子们研究了热在铜棒中传递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一一热的传导的认识
2、重视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在学生汇报和展示实验方案和发现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
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课采用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汇报、展示。
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善待批评以及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分析、欣赏、分享、互助……
3、注意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
在教学中我会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当学生上台汇报、展示时,通过其他的同学的评价,同学们更明白对比实验的要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最后让每个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满足、快乐。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⑵ 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3)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4)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5)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科学知识目标:
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二、教学方法:运用自主探究法,按照:发现问题一一提出假设一一设计实验方案一一亲历验证过程一一总结实验结论一一发现新问题一一想再继续探究的过程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
1、材料与工具:小勺,杯子,热水;凡士林,火柴,豆子,酒精灯,支架等。
2、课外参与:(1)布置学生课前调查并亲身体验把铝勺或其他金属勺放入热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实验报告单。
(3)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和茶杯,让学生来摸摸勺把儿和空茶杯有什么感觉?学生猜测后摸一摸,并介绍感受。
2、对比实验:老师把小勺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儿再摸摸勺把儿和茶杯,说出有什么感觉?(注意安全提示)
3、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么变热的呢?
猜想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学生共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
(1)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设想一一设计实验方案
(2)阅读53页教材,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可以修改完善自己的方案。
(3)出示幻灯片补充学生方案的不足:观察这三幅图片(从中间加热,从一头加热,从杯底加热),然后猜想:每一幅图上的豆子可能有什么变化?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亲历实验验证过程
(1)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2)师出示实验目的和要求。
(3)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4)清点并了解认识所用的各种材料与工具。
3、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完成实验的探究活动。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汇报实验情况。
5、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进行传递的。
出示幻灯学生填空:热能沿着物体传递,热从()温物体传向()温物体, 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的部分传到温度()的部分。
这就叫做热传导<(三)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提高:
学生讨论并汇报: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物体传热这种性质。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谈谈你在这堂课中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在同一种物体中传递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那么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递速度是不是一样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进行传热比赛的探究。
(五)布置作业
1、参考课本54页的说明准备各种材料的小勺。
2、调查生活中的金属物品上为什么会有木头、塑料或橡胶?
都是哪些物品?都在什么部位有木头、塑料或橡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