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4个专项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维导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1840——1949)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特征:屈辱与反抗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陷入侵略与反抗1林则徐虎门销烟2左宗棠收复新疆反抗3邓世昌命捐黄海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1840——1919)学技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救亡图存近代化的探索学制度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开始: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国民革命时期1、黄埔军校(第一次合作)(1924-1927) 2、北伐战争1、南昌起义2、土地革命时期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937)3、井冈山会师(第一次分裂4、长征(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十年内战) 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193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1919——1949)3、抗日战争时期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1945)3、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1937)(第二次合作) ①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4 抗战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③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百团大战、重庆谈判:《双十协定》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3、揭开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4、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1945-1949)4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第二次分裂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三年内战) 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5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权垮台(1949 ---------至今)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1和2.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3.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5.国民革命运动
6.国共十年内战
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8.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9.民族资本主义和教育、科技、思想、艺术的成就
1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1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民族和外交工作、科技成就
15.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16.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17.两次世界大战
18.世界格局的演变
19.世界一体化进程
20.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结构框架
第三篇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结构框架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840-1919)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洋务运动的兴衰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辛亥革命的失败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国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近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代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史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纲要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从五四运动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民族根据地的建设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全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从新民主主主义向社会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主义过渡的开始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过渡的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1949-200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大跃进”及其纠正建设的成就,探索中的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探索的成果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改革开放与现代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框架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教育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理想信念的实现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重要条件思根本途径道科学内涵德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法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律基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内容社会主义思想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代精神的内涵和内容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核心:改革创新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的爱国者增强国防观念振兴中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和关系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目的的作用人生观教育人生态度的意义和端正人生态度反对三种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价值的含义评价人生价值的尺度和普遍标准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四个统一价值观教育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社会条件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实践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德的起源和本质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意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主要内容态度道德总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意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建设的关系道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内容重点:诚信道德建设恪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含义、特点个人品德功能和作用举措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举措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三大领域的道德规范基本要求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家庭美德恋爱中的道德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社会主义法律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自由平等观念法治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法律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法律修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三大法律制度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维导图模式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封建统治阶级;社会形态;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思想体系;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前的中国乾隆朝后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购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清王朝 2.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路的民不由强盛转向衰落断增加.地租剥削、賦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的中国和世界的主要表现: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暗,一片死寂;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鸦片战争西方资本制度的确立: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前的世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军事侵略②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1842,8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③勒索巨额赔款④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1894,11日军:旅顺大屠杀惨案;1900俄国: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惨案)1860英法联军-北京-放火烧“万园之园”)外国列强 2.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资本-帝国如何侵略 3.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主义对中国中国?4文化渗透: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第七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 动(上)
一 中国同盟 1
会的成立
2
二 革命论与 立宪论的激战
3 三 清政府预
备立宪的表示 及满汉的暗斗
4 四 立宪党的
活动及其结果
5
五 屡起屡仆 的革命军
第八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 动(下)
一 宣统嗣位与袁 世凯之被逐
二 皇族集权与立 宪运动的大失望
015 动与南北各军阀的混 战
第十二章 护法运动中
014 北洋军阀的分裂与西 南... 第十四章 中国国民党
016 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 路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书中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第 一个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 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最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 阀势力斗争的时代。通过对近一百年来政治事件的考察,《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梳理了中国人为寻求一种合适的 政治制度进行的各种实践:在政体选择上有立宪和共和之争、国体选择上联邦制还是单一体制、议会制还是总统 制?作者李剑农详细阐述了各个段落中国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特别是辛亥革命前的部分相当客观,并且 见解精到,言简意赅,从中可以得见李剑农卓越的信息提取和总结能力。《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是介绍仁人志士 为国家寻找合适的政治制度的历史总结。要了解近代史,不可不读。
三 革命运动的苦 境
四 铁道国有政策 的反响
第九章 清政府的颠覆与中华 民国的成立
一 武昌起义 1
与各省的响应
二 袁世凯的 2
起用与清廷的 逐步降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