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咏竹》练习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咏竹》练习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咏竹》练习
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竹
[明]朱元璋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陈氏园咏竹
[宋]黄庭坚
不问主人来看竹,小溪风物似家林。

春供馈妇①几番笋,夏与行人百亩阴。

直气虽冲云汉上,高材终恐斧斤寻。

截竿可举北溟②钓③,欲赠溪翁谁姓任。

[注]①馈妇:做饭的妇人。

②北溟:北海。

庄子《逍遥游》中有“北溟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的句子。

③钓:《庄子·外物》记载,任国公子做了大鱼钩和粗绳子,用五十头壮牛作饵,蹲在会稽山上,将钓钩甩到东海钓鱼。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诗的第一、二句描写积雪压枝之状,青枝低而不折,有一种顽强的意志,诗歌前两句描绘的画面属于冷色调。

B.朱诗意象清晰明朗,寓意醒拔,展露出诗人“一代天骄”的神韵,读来朗朗上口,近乎民歌风格。

C.黄诗首联写诗人没询问主人便去园子看竹,满园风光好像家乡,可见他和主人之间的交情深厚。

D.黄诗尾联运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诗人虽有大才却无人赏识、不得施展的愤慨之情。

2.这两首诗中竹的形象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4分)(2)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4分)5.请结合本文和《谏太宗十思疏》,概述奏疏的基本特点。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出自《红楼梦》的古诗,完成6~7题。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①,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①缟袂:白绢做成的衣服。

苏轼曾用“缟袂”喻花。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半卷”“半掩”表现了赏花人和白海棠有一定距离,为后续描写白海棠之美做铺垫。

B.第二句无理而妙,把冰碾碎作为花土,用玉盆做花盆,借这样的生长环境写出白海棠的特点。

C.颔联巧用拟人,别具神韵,“偷来”句写白海棠的色泽娇艳,“借得”句写白海棠的精神品格。

D.颈联用“月窟仙人”和“秋闺怨女”的形象来烘托白海棠,赋予白海棠以神秘和悲愁的色彩。

7.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作者”是林黛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体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选取任意两句带数字的诗句,如(2)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

(4分)5.选文中,范雎从哪几个方面进谏秦王?请简要概括。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一:《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 请简述这首诗的意境。

2. 诗中“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练习题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1.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练习题三:《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1.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练习题四:《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题:1. 这首诗的意象有哪些特点?2.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练习题五:《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题:1. 这首诗的题目“望岳”是什么意思?2. 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讲解:1. 《静夜思》:李白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的“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分别描绘了诗人仰望天空和低头沉思的动作,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2. 《登鹳雀楼》:王之涣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无限风光的向往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意着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3. 《春望》:这首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家的破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4. 《江雪》:柳宗元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寂静、空旷的世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描绘了一位渔翁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的画面,传达了诗人对孤独和超脱的向往。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 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 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高三总复习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溪居柳宗元②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

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

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

③榜(bdng):船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及答案

⾼中语⽂古诗阅读及答案1. 阅读下⾯这⾸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素梅王冕闲花野草⽃青红,⼀着冰霜扫地空。

惟有⽼梅标致别,岁寒时节⾃春风。

(1)这⾸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全诗进⾏简要分析。

(2)诗中描绘“闲花野草”的作⽤是什么?参考答案:(1)刻画了梅花凌寒绽放,风姿⾼雅的神采。

冰天雪地寒⽓纵横的时节,争红⽃绿的各⾊花草纷纷冻毙,惟有梅花从容⾃在,凌寒独放。

“惟有⽼梅标致别,岁寒时节⾃春风”,诗⼈既抒发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借物抒怀,赞美了君⼦品质。

(2)描绘闲花野草,主要是为了对⽐和衬托梅花的形象及精神风貌。

“闲花野草” 在寒冬到来之前,也曾“⽃青红”,然⽽“⼀着冰霜”即“扫地空” ,这与梅花的“岁寒时节⾃春风”形成鲜明对⽐,衬托出梅花“标致别”的⾼雅风姿,进⽽突出梅花的傲岸品质。

2. 阅读下⾯⼀⾸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春晚即事王安⽯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息,杖履或幽寻。

惟有北⼭鸟,经过遗好⾳。

(1)本诗题为“半⼭春晚即事” ,请简要概括“半⼭春晚” 的特点。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鸟,经过遗好⾳”的表现⼿法。

参考答案:(1)春花凋谢,树⽊清阴,⽓氛静谧。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声)。

诗歌头两联写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活⽚断写出了半⼭园主⼈安静悠闲的⽣活,在此宁谧的氛围⾥,突然传来清脆悦⽿之声,更衬托出诗歌境界之幽。

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从“唯有” “好⾳”可以看出,诗⼈对半⼭⽣活的喜爱之情。

3. 阅读下⾯⼀⾸宋词,完成1—2 题。

忆王孙春词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打梨花深闭门。

【王孙】王孙:本指贵族公⼦,此处指主⼈公的丈夫。

(1)、作者精⼼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作者精⼼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打梨花等四种意象。

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伤感的氛围。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00附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00附答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最新)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最新)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西溪无相院①张先②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③碍月生。

注]①西溪;在诗人的家乡浙江湖州。

一名苕水、苕溪。

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城西南,吴越钱氏建。

②张先:北宋诗人。

本诗是作者晚年赴陕任通判时所作。

③修芦:修长的芦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由近及远,从大处着眼,写出了湖水与秋空相接融为一体的景色,临溪人家仿佛平卧水面,呈现了一种安宁悠闲的景象。

B.颔联上句从细处人手,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侧写水清,第四句以船浆划动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宁静,视听结合,写景精妙。

C.颈联的“入郭僧”照应题目的“无相院”。

僧到城里去,加以“尘里”二字,说城市喧嚣,反衬无相寺的静寂清净。

D.尾联显出这首诗的奇巧之处:先突出西溪妙境及其原因,后又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余味悠然,令人产生美妙的想象。

2.张先善写“影”,人称“张三影”。

本诗也多处写“影”,请找出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答案】1.A2.①“浮萍破处见山影”明写浮萍散开后,水面上倒映出山的影子,突出水的清澈;②“过桥人似鉴中行”,以“鉴中行”暗写桥下清澈的水中倒映出的人影、桥影。

③“莫放修芦碍月生”,写秋雨之后,芦苇勃生,使人领略不到想象中的夜晚的深潭月影,暗写月影、芦影,余味悠然。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由近及远”错。

首联写西溪及附近的湖泊,经过一场秋雨,水位上涨,远近一片浑茫澄澈,与秋空相接;水边的人家,似乎浮在水上。

可见,首联不是由近及远,而是由远及近写景。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应回到诗中找出暗写“影”的句子,然后需结合诗句的内容解析分析。

(1)“浮萍破处见山影”,意思是一阵风吹开了水面的浮萍,现出了山的倒影。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 (含解析)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 (含解析)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甘州遍·秋风紧毛文锡秋风紧,平碛雕行低,阵云齐。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辇。

青家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臭。

风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平碛雁行低”中的“低”,与“野旷天低树”的“低”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词人听到号角、战鼓声四起,万端愁绪油然而生,尤其是报国无门之愁怨更为明显。

C.词人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真切生动地描写了边塞环境,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D.词的下片通过描写飞沙迷路、马蹄沾血,极力渲染了悲壮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2.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兴(其六)【明】刘基①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纵横满路傍。

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

雕戈画戟空文物,废井颓垣自雪霜。

漫说②汉庭思李牧,未闻郎暑遣冯唐③。

【注】①刘基,元末明初诗人,此时罢官闲居乡里,后辅佐朱元璋。

②漫说:别说,不要说。

③郎中署长冯唐向汉文帝说起赵国良将廉颇、李牧之贤,将被罢官的魏尚比作李牧。

文帝大喜,恢复了魏尚的官职。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狼”,天狼星,旧时以之喻贪残侵掠,本诗以“射天狼”比喻铲除残暴、平息战争。

B.“狐鸣”喻指民众反抗力量兴起,“凤”喻指稀世祥瑞,诗人反用此典,感慨世道混乱。

C.“雕戈”“画戟”为古代兵器,诗人借感慨古老的兵戈不能平定天下,直斥统治者腐朽。

D.诗歌前三联展现出一幅战乱不止太平无望的肃杀凄惨图景,表露对元朝腐朽统治的失望。

4.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借典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经典基础题一、古代诗歌阅读(2020·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①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①荒戍:荒废的防地营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及时节,荒凉的古垒边,黄叶飘零,强烈渲染了此时此刻远行友人的悲伤离愁。

B.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

”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

C.“江上几人在”句想象归客一个人归还将遇见哪些故人,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及对故交的情意。

D.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当此送别之际,设想他日重逢,开怀畅饮,更见惜别之情。

2.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021·清原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信。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

B.“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

4.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

(2020·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9分)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①夹明镜,双桥②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 ①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②双桥:指横跨溪水的凤凰桥和济川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晴朗秋天的傍晚,诗人登楼远眺,满目是如画的风景,放眼皆是万里的晴空。

B.诗人以“望”字领起了中间四句,选取典型意象,绘形绘色,勾勒出深秋的轮廓。

C.颔联将溪水比作明镜,双桥比作彩虹,写出了双桥倒映水中的画面,想象丰富奇妙。

D.诗人追忆着在北楼度过的时光,遥想着先贤诗人谢朓,可惜无人领会他登临的慨叹。

(2)律诗讲究起、承、转、合,请赏析本诗的“转”之妙。

(6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9分)寄沈鄱阳①王安石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②归时九月穷。

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麾岭月明中。

山川道路良多阻,风俗谣言苦未通。

惟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

[注] ①北宋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任江东提刑,巡按各地,工作结束后作此诗。

②《汉书·王尊传》载:琅玡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来阝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

及尊为刺史,至其阪……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了作者此次巡按的时间和工作的艰难,从夏到秋,至九月底才完成任务。

B.颔联详细介绍了一天劳累的行程,既写了水陆的转程,又道出一天行程耗时之长。

C.作者一路考察下来,听到了许多对各地官员的不实评价,独对沈鄱阳是一致好评。

D.这首诗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语言简洁明快,描写具体可感,直抒胸臆,意味深长。

(2)对王安石的诗作,前人向有擅说理,精修辞,善用典之评论。

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

(6分)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高中语文必修下 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解析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 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解析版)

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解析版)(2021·福建莆田市·莆田一中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①李之仪清溪咽。

霜风洗出山头月。

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

凌歊②望断音尘绝。

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①宋徽宗崇宁二年,词人因替范纯仁草遗表获罪,被贬太平州,这首词作于居太平期间。

②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避暑离宫。

1.下列对两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忆秦娥》一词的上片写景,清溪哽咽,霜风料峭、山月皎洁,白云飘浮,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秀淡远的景色。

B.《卜算子》一词借水寄情,全词假托女子之口,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

C.《忆秦娥》全词不加雕琢,感情含蓄隽永,韵味悠长,谪居远地,空怀盼想之念,感情幽怨哀婉,缠绵悱恻。

D.《卜算子》一词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决绝语,将女主人公缠绵而又深挚的感情表现得透人心骨,同时也使全词呈现出一股俊逸的风韵与优美的旋律。

★2.这两首词中的划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分析其效果【答案】1.C2.相同: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忆秦娥》借对清溪、霜风、山月的景物描写,表达了盼回帝京的心怀。

《卜算子》借对长江水的绵绵不绝的描述,抒发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不同:①《忆秦娥》采用了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咽”字写出了“清溪”湍流的状态;“洗”字,赋予了“霜风”以人的动作和意识,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山头月”的皎洁。

②《卜算子》:采用了比喻(比兴、直抒胸臆)手法,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相思离别之恨的沉重与绵长。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C.“不加雕琢”错误。

词的上片写到清溪、月、云,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最新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共50题

最新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共50题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共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杜工部:即杜甫。

因杜甫被授有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衔,因此人称杜工部。

这首诗是李商隐离开成都,在饯别宴席上所写。

这首诗是模仿杜诗风格,因而以“杜工部蜀中离席”为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先以问句表达无尽的慨叹,再转到“世路干戈”的背景上,自然引出下文的伤时感世之情。

B.诗人描写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交代西北边境多年动荡、战乱不断的局势,饱含作者的深忧。

C.第三联从时事转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

D.尾联紧扣“蜀中离席”的诗题,仍回到饯别,以“美酒”“卓文君”的美好生活衬托忧时情怀。

2.“沉郁”,指诗歌内容深广,情感深沉;“顿挫”,指表情达意起伏变化。

有人评价李商隐此诗模仿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请从“沉郁”“顿挫”两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沉郁:李商隐把时事引入传统离别诗歌之中,把个人的身世漂泊之感与时局的动荡不安结合起来,博大而深沉,深得杜诗“沉郁”之精髓。

②顿挫:诗歌从感慨别离到担忧时局,从眼前宴席联想到当垆的卓文君,跌宕起伏,参差错落,具有杜诗“顿挫”之美。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

B. “描写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的说法错误。

细读颔联可知:诗人并未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白描出来,而是从侧面含蓄地指出时局的纷乱,即使者久久未得回归,可见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局势非常不稳定;而边境处有大军驻扎,也足以想象局势的一触即发。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术语,分析诗歌风格及其具体表现的能力。

这首诗李商隐仿杜甫的“沉郁顿挫”的风格而写,首先就要搞懂“沉郁”和“顿挫”的具体含义。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试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试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名校模考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2024学年福建泉州高三一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塞上·高适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注] ①本诗作于唐开元.二十年(732年),诗人初次处边塞欲从军立功之时。

②转斗:连续作战。

④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一说指战国时赵将李牧,二人均抗击匈奴,使其不敢犯境。

④按节:持节。

⑤纵横谟:合纵连横之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总起全诗,前一句交代诗人行踪,后一句则凝练简洁地概括诗人的感想。

B、“亭堠列万里”与《燕歌行》“旌旆逶迤碣石间”类似,都以军中场景寫军队士气。

C、“常怀”两句对“纵横谟”未具体解说,但谈者仍可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抱负与自信。

D、尾句的“郁纡”既写关河迁回的眼前景,又写诗人愁闷的心中情,情景妙合无间,16、“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与“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都写到“李将军”,但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三期初学情调研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在异域历尽艰难困苦的苏武,骤然见到汉使者,表现出极为激动、复杂的感情。

高中语文202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画类)(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画类)(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题画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画像(节选)【宋】王安石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①。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②。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注】①不见收,不被朝廷重用。

②伊周,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名臣。

酬孝甫见赠【唐】元稹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借“青衫”指出杜甫官职低微,杜甫官职低微还要被他人呵斥,可见其处境困难。

B.“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两句写出了处于动荡年代的杜甫困顿的生活。

C.王诗的最后两句巧妙地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D.元诗写杜甫为人率直,说话直截了当;善于学习古人的智慧,不违背圣贤的准则做事。

2.两首诗歌都以杜甫为题材,却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对杜甫的仰慕之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②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③。

绦镟④光堪摘,轩楹⑤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所作。

②(sǒng):挺立。

③愁胡:发愁神态的胡人,胡人眼色深碧。

④绦镟(xuàn):绦,丝绳,用来系鹰;镟,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⑤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霜起”写画鹰的周身环境,肃杀之气扑面而来,画鹰的气势得到烘托。

B.颔联描写画鹰生动形象,“身”“侧目”写其神态,“思狡兔”写其心理。

C.颈联写绳环被摘下,画鹰凌空振翅,再现了画鹰栩栩如生、气势非凡的形象。

D.“何当”表明期望,“凡鸟”指平庸之鸟,“击”体现了作者对“凡鸟”的态度。

2.本诗句句写画鹰,但托物言志,“怀抱俱见”,请简要分析。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初夏行平水道中》练习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初夏行平水道中》练习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初夏行平水道中》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初夏行平水①道中
陆游
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

市桥压担莼②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

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

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

【注】①平水:陆游家乡浙江绍兴以东四十里,以产茶著称。

②莼: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抒发感慨,表现出诗人叹老嗟卑的悲愤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莼菜滑腻,豆荚鲜美,颔联二句颇能表现时令特点与江南水乡的地方特色。

C.傍水林中,声声莺语随着阵阵清风传来,颈联描绘的初夏之景让人心生愉悦之情。

D.全诗虽无“喜”“乐”等字眼,但诗人欣喜之情却溢出画面,令人读之心醉神怡。

2.诗中颈联“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高考命题规律2019年高考必备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命题角度1鉴赏形象8,5分8,5分15,6分15,6分命题角度2鉴赏语言8,5分8,5分15,6分15,6分命题角度3鉴赏艺术手法8,5分8,5分8,5分9,6分命题角度4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9,6分9,6分9,6分9,6分9,6分9,6分15,6分15,6分说明1.从选材上看,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

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

2.从题材上看,赠别诗、写景抒情诗、羁旅思乡诗等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

3.从考点上看,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形象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考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4.从题型上看,2017年为一道5选2的客观题,5分;一道主观题,6分。

2018年变为一道4选1的客观题,3分;一道主观题,6分。

命题角度1鉴赏形象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一、(2018全国Ⅱ·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D项,“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错。

诗的第五句中,“端溪石池”指端砚,五、六句的意思是在砚台中研好了浓墨,在烛光映射中挥毫。

这是诗人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

本诗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

诗人以贴切生动的比喻,奇特丰富的想象,把万里胡尘的战斗场面与纯熟精湛的草书艺术高度完美地结合起来。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酒”字,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复把”时情感已经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酒”如同进军的旗鼓,勇士气吞万里的声势在这里重现;第二个“酒”展现了凯旋庆功的场面,复饮反映了战争胜利、狼烟尽扫后的自豪。

二、(2017全国Ⅱ·14~1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苏辙在当时的名位很高,诗人引用唐代李揆的典故,用李揆指子由,是想借此告诫子由,出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

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可知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

用李揆的典故,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属曲解文意。

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理解偏颇。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题干要求回答“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苏轼兄弟手足情深,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

作答时,须先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一、(2018云南昆明摸底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赠李白①杜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注①天宝四载(745),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

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

②丹砂,即朱砂。

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

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杜甫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遗貌取神,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答案 A解析A项,“借代手法”错误,应是比喻手法,指人像飞蓬一样四处飘荡。

2.(鉴赏形象)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漫游漂泊者。

杜诗中以“尚飘蓬”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与诗中向往天姥山的梦中游兴、梦醒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

(2)寻道求仙者。

于“未就丹砂愧葛洪”,可见其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梦游仙境、访仙名山的形象相同。

(3)愤世嫉俗者。

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痛饮狂歌”“飞扬跋扈”佯狂状态中消磨志气、空空度日的愤世嫉俗者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世嫉俗的自我形象十分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首先确定本诗中李白的形象特征:首句“飘蓬”写出李白的羁旅漂泊,“未就丹砂愧葛洪”写出李白热心求道的一面,“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则写出了李白的激愤。

因为题干要求分析的是“相同之处”,所以我们只需要判断《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无符合这三点的即可。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漫游天姥山,结尾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同样是漂泊者的形象;梦中见神仙之境,也反映出李白寻仙问道的一面;而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句,则同样是愤世嫉俗之语。

二、(2018新疆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古剑篇郭震君不见昆吾①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②。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传说中的山名。

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

②“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

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华使焕寻剑,焕掘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的来历,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锻炼多年精工铸造而成。

它锃亮如雪寒光凛然,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叹奇绝。

B.本诗赞美古剑器形优雅质地精良:古剑像琉璃玉匣里的白莲,剑柄上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剑芒耀眼像青蛇游动,鞘上花纹如绿色龟鳞。

C.本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正逢天下太平无战争,庆幸被君子佩带以防身;不只游侠们十分珍爱,英雄豪杰亦格外钟情。

D.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不遇的感慨,吐露愤懑不平之气,表达渴望能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暗含讽劝当权者惜才用才之意。

项,“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错,错彩镂金是一种工艺。

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素质优异:以出自名山、良工铸造比喻自己历经磨砺,具备优良素质。

②风采卓越,品格优良:以优雅的形质比喻自己风华正茂,以为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显示自己侠义的品格。

③遭逢不幸,怀才不遇:以宝剑遭弃、尘埋比喻自己不为所用的不幸遭遇。

④怀抱理想,自信坚定:以宝剑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比喻自己的坚定和自信。

,首先概括特征,然后用诗歌中的人物的言行等作解释,注意根据宝剑的“出自名山、良工铸造”“优雅的形质”“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遭弃、尘埋”“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概括“经受磨砺,素质优异”“风采卓越,品格优良”“遭逢不幸,怀才不遇”“怀抱理想,自信坚定”的形象特征。

三、(2018广东汕头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画堂春张先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①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②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③归。

:雨后山色。

②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

③翠阴:指绿荷的阴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也有远景和动景,三、四句的描写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写出了景色的优美。

B.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

下阕转景入人,描写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

C.“人影鉴中移”,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

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现。

D.“小荷障面避斜晖”,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带来绿荷的阴凉。

项,“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错,“小荷障面避斜晖”指的是歌女用荷叶遮面以躲避斜晖,获得绿荷的阴凉。

2.(鉴赏形象)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阕描写歌女,尽现鲜明的形象。

请试着分析词中歌女的形象。

,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面挡阳光的聪慧、天真、可爱、美丽的歌女形象。

①“浅声”写出歌女轻柔婉转的歌声;②“杏红深色”写出歌女的衣着,杏红色的衣服在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显得格外深(显眼),也写出诗人印象之深;③“小荷障面”写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显得稚嫩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