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工业设计史第二部分 新技术与全球化:1945年以来的工业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 分新技术与全球化:1945年 以来的工业设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生产军事装备的 需要,许多新的技术在战争中很快得到应用,并对战 后重建时期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同时,不同学科的合作研究也在日益细化的基础上, 不断拓展到新的领域。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开始出现, 并得到了迅速地发展:1945 年理论生物学家L. V. 贝塔 朗菲(L. Von. Bertalanffy,1901—1972)发表了《关 于一般系统论》;
10
同时,工业化发展所引发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也日 益凸显:一方面,有计划地废止战略在不同产品设计 领域的推广,使得‚越多越好‛的新产品引发了对于 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思考;另一方面,对于样式 (风格)的过度追求,也使得高成本、高油耗的美国 汽车在同技术先进且实用经济的日本汽车的竞争中处 于不利地位。 1972 年,奥地利裔美国设计师兼教育家维克 多· 帕帕耐克(Victor Papanek,1927—1998)出版了 《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人类生态及社会变迁》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Human 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一书,在20 世纪70 年代的‚能源危 机‛发生后引起了设计界开始对设计服务的对象、目 的性和对资源的利用等问题的思考。 11
2
20 世纪50—60 年代,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 对设计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变化。而工业产品的跨 国贸易及交流,又推动了产品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例如,微电子技术的出现,使得设计师必须思考如何面 对这一前所未有的非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趋势, 并在先前主要对于物品形式与功能思考的基础上开始对 产品的语义与情感予以关注,即产品作为一种传播媒介 的功用在不断地得以提高。当然,随着另一些材料的生 产工艺不断提高,在战后也继续得以使用。
3
这一点从胶合板材料的出现和使用过程可以看出: 胶合板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已经由阿尔瓦· 阿 尔托(Alvar Aalto)和马瑟· 布鲁尔(Marcel Breuer) 等人用于家具的设计。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查尔斯· 伊姆斯(Charles Eames)夫妇和埃罗· 沙里宁 (Eero Saarinen,1910—1961)等设计师们,在为军队 项目的设计中也采用了新的胶合板技术,同时也逐渐 将其应用于普通家具的设计之中。战后随着胶合板技 术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师们则开始被这一材料的弯曲 和延展性所吸引。可以认为,胶合板等新材料的出现, 不但推动了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居室 的面貌和生活的观念。
7
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对于消费的研究在各西方工 业化国家已成为工业设计的主导环节。这既包括对消 费需求的研究,也包括了对消费者潜在的期望和文化 价值观的重视。而波普艺术(Pop Art)的流行,进一 步使大众消费文化与工业产品设计的趋势相结合。但 美国设计师德雷夫斯、罗维和依姆斯、德国设计师汉 斯· 古格洛特和迪特· 兰姆斯、意大利设计师吉奥· 庞蒂 和马塞洛· 尼佐利等人,仍能在设计中对产品的形式与 功用进行分析并贴切地予以表达。值得关注的是,在 欧洲,意大利、德国等国在重建时期的工业设计,部 分地得益于‚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2] 的资 金支持。但‚美国系统(American system)‛的工业 设计模式却并没有被欧洲各工业化国家所完全效仿, 而是在本国的传统下走出不同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8
4
大众消费出现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的美国, 并于20 世纪50—60 年代在其他工业化国家逐渐兴起。 50 年代‚富裕工人(affluent worker)‛的出现,创造 了一个诸如电视、家用电器和小轿车等批量生产的商 品消费市场。 总体而言,战后工业设计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如下 三个方面:① 新技术与新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制 造。新技术与材料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包豪斯式的 家用产品的设计范畴和(手)工艺制作的生产模式, 从而更进一步地迈向了新兴的设计领域,如电子产品 和公共交通设施的设计等。
1
1948 年,美国数学家诺伯特· 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出版了其著名的《控制论》 (Cybernetics)一书,论述了对通用控制科学的观点; 1948 年数学家香农(C. E. Shannon,1916—2001)在 其《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中,对信息论进行了最早 的论述。‚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相 继问世,加快了设计与多门学科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 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人工科学——设计科学。
6
பைடு நூலகம்
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通过产品的使用,在为人 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和忧虑。 所以,对于人、机和环境三者间关系的研究,成为工 业设计师们关注的一个要点。而对设计决策(管理) 及其所引发的伦理问题的质疑,也开始引起工业设计 界的关注和反思。④工业设计面向全球化。工业设计 的全球化是随着制造的全球化而实现的,不仅体现为 同一个制造商的跨国设计与制造,而且还包括为不同 国家和制造商们提供项目的设计服务。
9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使用CAD 软件进行设计时能 够反复地予以调整和修改,从而有效地达到设计者想 要的目的和效果。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将计 算机辅助设计(CAD)的结果转为有效的数据,并直 接决定了产品生产的操作过程及工艺路线。由此可见,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的结合,使得较高质量和精确度的产品可以 通过标准化的设备管理控制,来实现批量化的生产。
至20 世纪60—70 年代,随着一些战后重建国家开 始走向经济复苏,产品的国际竞争与市场的拓展使工业 设计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西方社会从以大工业生产为主 导的福特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转向基于服务性经 济的后工业社会。‚后工业主义(post industrialism)‛ 的兴起,对工业设计思想、方式和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这一时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 造(CAM)技术得到了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替代了设计师使用的传统绘图工具,也使设计图稿更加 便捷且质量更高。
5
②随着设计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20 世纪60 年 代设计技术、方法和文化影响等成为讨论和关注的要 点,设计学科逐步得到确立并很快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③战后大尺度、跨多学科且复杂程度高的综合性 设计项目,使得单一的设计师不再能够凭借传统的设 计模式独立地完成一项设计任务,于是设计团队共同 协作的模式开始出现。因而对设计方法与程序的讨论, 也日益成为设计理论研究的一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