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抗病营养研究进展
猪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Nearest gene
p value
Name
Distance (bp) F4ab
F4ac
SENP5
35104
6.47E-06 9.18E-06
TNK2
31111
3.25E-05 NS
TNK2
6127
7.01E-07 8.97E-07
TNK2
48
9.08E-07 8.14E-07
TNK2
within
– 个体的抗病性存在遗传差异 – 遗传力:低-中-高
单基因决定的疾病
– 大部分遗传缺陷,猪的应急敏感性(氟烷基因)
多基因决定的疾病
– 绝大部分传染性疾病的抗性都是多基因决定的, 并受环境的影响
抗病育种的基本方法
直接方法 - 根据动物的发病状态进行选择
方法
正常生产条件下 观察 对候选个体攻毒 对候选个体的同 胞或后裔攻毒 对克隆个体攻毒
猪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张勤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抗病育种的意义
疾病的危害性
影响生产效率
– 降低生产性能 – 降低遗传改良效率 – 降低产品质量 – 增加死亡率和淘汰率 – 增加兽医治疗成本 – 增加管理成本
影响生物安全
– 药物残留 – 人畜共患病
疾病控制策略
针对动物的措施
– 接种疫苗、淘汰发病个体、选择具有抗性的个 体
问题与展望
分子育种技术将成为抗病育种的主要手段
– 目前对动物抗病性的分子遗传基础的了解还很 有限
– 绝大多数与疾病相关的性状都是复杂性状,全 面揭示其分子遗传机理难度很大
–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系统生物学方法是目前抗 病性遗传基础研究的主要趋势
18、近五年我国猪营养研究进展
专题报告近五年我国猪营养研究进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蒋宗勇在养猪业,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即“养重于防,防重于治”。
只有养好猪,才能给猪场带来经济利益。
而在饲养过程中,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是养好猪的必要条件。
在养猪的各个环节,母猪、仔猪、育肥猪,其所需营养均·有所差异,因此要细化饲养管理。
母猪营养我国生猪生产规模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近些年,我国保持年上市生猪6.6亿头,母猪存栏量约为4800万头,但我国母猪生产性能远低于发达国家生产水平。
过去五年内,母猪营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猪场越来越多。
这些规模化猪场以饲养瘦肉型猪为主,瘦肉型母猪和传统母猪的营养需求有很大的差异。
母猪的营养水平及能量水平对妊娠母猪体况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体况对母猪繁殖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母猪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其繁殖性能。
在生产实际当中,规模化养猪场妊娠母猪采取限饲的手段,根据体况的胖或瘦来凋节其饲料用量,让其达到理想的体况。
郑爱荣等报道,妊娠35d以内按照维持需要的1.2倍饲喂母猪,其胚胎存活率最好,显著高于维持需要的2或0.6倍,所以这个阶段,控制营养水平非常重要。
徐盛玉等进一步证明饲喂过高或过低营养水平的日粮,引起母猪孕酮分泌过高或过低,降低胚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视黄醇等,降低胚胎成活率。
营养水平里面,最关键的就是能量水平。
实际生产中,妊娠母猪一般采用限饲的管理方法,能量水平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母猪繁殖性能。
周平等报道,按NRC推荐量给59.0kg后备母猪减少或增加叫12.5个百分点的饲粮能量水平,母猪发情率随能量水平增加而提高。
但若过度限饲,母猪妊娠期( 30d至分娩) 能量限饲( 80%NRC推荐水平)会抑制后代仔猪早期生长及肌纤维发育,降低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
此外,在生产实践中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在母猪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3%油脂粉,可显著提高仔猪初生重。
限饲也有一个弊端:在猪场中,每天早上都会听到妊娠母猪傲傲叫,因为每天给它们的饲料量非常有限,它们很饿。
营养抗病的新途径
猪营养抗病的途径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营养抗病的途径有:影响免疫系统发育与功能、影响肠道发育与健康、影响抗病基因的表达、影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缓解ROS的危害、缓解霉菌毒素的危害等六大途径。
(一)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疾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动物的营养状况影响着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机体的健康状况又影响着动物的营养需要模式。
“营养免疫学”的诞生与发展为解决动物生产中的疾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国内外关于猪的营养与免疫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两大部分:1 营养对免疫机能的影响(1)任何养分的严重缺乏,长期整体营养不良均损伤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免疫力;(2)对大部分养分,保证最佳免疫力的需要量高于生产性能的需要量;(3)养分种类不同对免疫机能的影响模式不同。
2 影响免疫反应的主要养分影响免疫反应的主要养分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1)蛋白质:在临床和试验方面,有关蛋白质营养与免疫的研究很广泛,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
蛋白质缺乏将会: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和淋巴器官发育;降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巨噬细胞的数量与活性。
(2)氨基酸:氨基酸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几种必需氨基酸和谷氨酰胺。
氨基酸影响免疫机能的机制:①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及类型、RNA合成和抗体形成过程;②氨基酸的药理作用;③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影响免疫功能;④氨基酸通过影响其它必需营养素的代谢间接影响免疫功能。
(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大多数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ω-3PUFA降低了动物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和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的产生,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ω-3PUFA对心血管疾病、自动免疫疾病或炎症的缓解作用。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免疫反应失控,从而产生过多的炎性细胞因子,对机体造成损伤。
ω-3和ω-6PUFA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猪病的中药综合治防研究进展
1002017年第6期畜牧科学饲养中药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一直以来都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现代中医药学诸多知识表明,中药不仅能够运用于防治人体疾病,而且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也收效良好。
近些年,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养殖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对猪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关于应用中药来综合防治猪病方面的研究更是取得相当的进展。
1、中药在猪病防治中的特点及优势现阶段应用于防治猪病的中药多是中草药,其主要为植物的叶、根、茎、皮等部位,营养成分较为丰富,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因而多数中药的功能也相对较多,如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等,且同一种中药也可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发挥多项作用。
对此,应用中药来进行猪病综合防治的优势主要在于:一是中药资源较为丰富且取材方便、易于使用,在猪病防治过程中能够迅速投入应用;二是中药成本较低,批量生产程序较为简单,不需要利用复杂、高精度的仪器设备等,因而在猪病药物防治市场中多数中药的价格远低于西药,有效减轻了养猪户的防治成本;三是中药毒性小、残留少,应用于猪病综合防治工作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生猪生长质量安全;四是中药绿色天然无抗药性,应用于猪病防治不影响猪肉质量,保障了食品安全。
2、中药在猪病综合防治的应用当前,中药在猪病综合防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猪传染性病进行免疫抑制猪养殖过程中,传染病的威胁始终存在,且是影响猪生长质量和养殖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旦爆发大规模猪传染病,会产生大量的病死猪,降低生猪的生长速率和成活概率,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为此,强化猪传染病的防治一直都是猪场养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猪传染病具有种类繁多、传播速度较快、致死率高的特点,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应对猪传染病问题的主要对策之一。
在猪传染病综合防治中,中药的正确使用,能够提升猪体免疫功能,对猪传染病起到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进而达到降低猪类传染病发率和致死率。
猪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猪抗病育种研究进展高产目标通常导致猪抵抗性降低。
同时猪场疾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猪的健康。
尽管预防接种发挥了重要的防治作用,但未能完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流行。
从长远来看,采用遗传学方法从遗传本质上提高猪对病原的抗性,开展抗病育种具有治本的功效。
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报道了不同鸡品种对马立克氏病敏感性存在差异,并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内对猪或其它畜禽抗病有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随着免疫学和生物制品学的发展,大部分传染病都通过预防接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抗病有种受到一定的冷落。
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抗病有种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使人们重新重视对抗病育种的研究。
1抗病力的遗传基础病原体在传染过程中,会遇到3道防御机制,即上皮防御机制、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和特异性防御机制。
当个体受到病原体侵染时,会调动这3方面的防御机制加以抵抗。
猪是否发病取决于侵染和防御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防御机能加强的猪便表现出自然抗病力。
抗病力按遗传基础的不同可分为特殊抗病力和一般抗病力。
特殊抗病力是指猪对某种特定疾病或病原体的抗性,这种抗性主要受一个主基因位点控制,也可程度不同地受其它位点(包括调控子)及环境因素影响。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特殊抗病力的内在机理在于宿主体内存在或缺少某种子分子或其变体,这种分子有以下作用:①决定异体识别及特异性异体反应在;②决定病原体的特殊附着力;③病原体进人体内后在体内增殖,决定能否导致宿主发病。
一般抗病力不限于抗某一种病原体,它受多基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病原体的抗原性差异对一般抗病力影响极小,甚至根本没有影响,这种抗病力体现了机体对疾病的整体防御功能。
如鸡的MHC与马立克病、球虫病及罗斯肉瘤等病的抗性和敏感性有关。
1.1MHC与抗病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lstocompatibllltycomplex,MHC)是与抗病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的一组基因群,编码细胞表面特异性蛋白,存在于所有较高等的动物中。
当前仔猪营养的主要研究进展
化 机能不 健全 而对饲 料 的要求特 别 高 如何 使仔
猪从 母 乳平 稳 过渡 到 干粉 料 . 足这一 生 长 阶段 满
应 当认 为是令 人满意 的
2 日粮 规 格
采 食 不 足 是 限 制 仔 猪 生 产 性 能 发 挥 的 主要 因素 . 够 的采食 量 可 以使仔 猪 获得 良好 的生 长 足
性 能 。断 奶 时 . 有 经过 逐渐 饲 喂实 现 平稳 过 渡 没
的仔猪 不 仅需 要识 别 特殊 的 E粮 . 需 要决 定 在 l 还 什 么 时候 吃 和吃 多少 同时 . 们还 必 须 自己区 它 分 饥饿 与 口渴 . 通 过不 同的器 具学 习 如何 满 足 要 这些需 要 这 些 问题加 上仔猪 的 消化系统 发育 不
畜禽养殖
— — —
钢辫广萄 00 2 1 年第4 期
— — — — — — — — —
当前 仔猪 营养 的 主 要研究 进展
李 凯年 编译
在 养 猪 生 产 中 , 猪 是 生 长 发 育 最 强 、 料 仔 饲 利 用率 最 高 、 开发 潜力 最 大 的一 个阶段 。合 理 的 营养是 保证 仔 猪正 常 生长 发育 、提高 生产 能 力 、 降低死 亡率 的关键 特别 是 在商 品生 产条 件 下 .
仔 猪在 生理 上 面 I 巨大 挑 战 , 其是 仔 猪 的消 临着 尤
完善 , 消化 能力有 限 , 限制 了仔 猪 的生长潜 力 断奶 后 食 欲 下 降 经 常 与 由于 E粮抗 原 引起 t
猪在营养与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
20 0 7年 第 1 1
猪 在 营 养 与 免 疫 方 面 的研 究 进 展
王 艳 丽 肖焕 星 ( 辽宁 沈阳农业 大 学畜牧 兽 医学 院 , 阳 l 0 6 ) 沈 1 1 1
摘要
关键词
营养 免疫是相辅相成的。营养素是促进动物生长 、 维持猪 体内正常免疫 功能 的重 要物质 ; 免疫 系
VC具有抗 应 激 和抗 感染 作 用 , 与机 体 免 疫 功
能密切相关 。赵君梅 ( 0 1 表明 日粮 中添加 VC能 泌 一免疫系统 网络 , 起动 物 一 系列 行为 上 和代 谢 20 ) 引
提高血浆球 蛋 白含 量和球 / 清蛋 白 比, 改善仔 猪免疫 上 的改变 , 而影 响动物 的生长和营养 需要量 。 从
提高体 液及细胞 免疫 功能[ 。 8 ] J胡萝 卜 } 素除作 为维 生 素 A 的 前体 物 外 , 还具 发育 , 巴细胞增 殖 、 细胞 上 I- 体 的增 加 、 导细 NK L2受 诱
胞 毒性 T细胞 的活力 。
2 免疫状况对猪营养代谢和营养需要 量 的 影 响
免 疫系统 受外 来抗 原 刺激 后 , 通过 神 经 一 内分
赖氨酸 水平低 到需要量 的 3 时 , 0 也未 能 抑制 对 绵 解 作用 。这些疾 病 的特 点 是免 疫 反应 失 控 , 而产 从 羊红细胞 ( R C) 多杀 巴氏杆菌 的抗体 反应 , 明 生 过多 的炎 性 细胞 因 子 , SB 及 说 对机 体 造成 损 伤 。同 时对 赖氨酸 对机体 的抗体合 成影 响很 小 。但 对母 猪的生 c 3和 ∞ 6 UF 的平衡 具有 重要意 义 。 t 厂 一P A
猪 ; 养; 营 免疫
猪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
猪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一、维生素A:维生素A主要对视沉、生殖、骨骼、皮肤和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
大量的试验表明,维生素A是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重要养分物质,高水平摄入维生素A促进免疫反应。
一方面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可促进嗜中性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调整淋巴组织和外周血液中T细胞分化亚群的数量;另一方面,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免疫球蛋白水平的降低,体液免疫功能的下降。
最近的研究证明,维生素A可能在基因的表达中起作用。
维生素A具有与类固醇激素相同的功能,其衍生物与细胞核内受体结合后,促进DNA的转录,调整新陈代谢与胚胎发育,维生素A还可调控分泌生长激素基因的活性,促进组织分化和动物生长。
NRC(1998)推荐猪维生素A的需要量为每行克日粮1300-4000U。
由于猪将饲料原料中类胡萝眩素前体物转化为维生素A的效率比家禽和大鼠低,日粮中的指肪、水分和亚硝酸盐均能增加维生素A的需要量,并考虑到维生素A的促生长、免疫和提高繁殖性能作用,生产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为标准的2-10倍。
二、维生素D: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提高血浆中钙、磷水平以保证骨骼的正常钙化。
此外,Reinhardt和Hustmyer(1987)证明维生素D3对免疫细胞有调整作用。
维生素D3能使前髓细胞分化成单核细胞,刺激单核细胞的增殖,并获得活性成为巨噬细胞。
还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3可改善猪肉品质。
其原理是通过提高骨骼肌中钙的含量而激活肌原纤维降解酶,提高了肌肉的嫩度。
Enright等(1989)的试验表明,给屠宰前10d的肥育猪饲喂高水平维生素D3显著提高了肉色和系水力。
70年月很多研究证明维生素D参与大鼠的繁殖和泌乳,在分娩前给母猪添加维生素D3是给仔猪补充维生素D3的有效方法,因维生素D3可通过胎盘转运。
Ruda等(1994)分别于母猪妊娠30d、泌乳21d肌注一定量的维生素D,可明显提高受胎率、窝产仔数和断奶成活率,夏季至冬季效果显著。
猪的疾病抗性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猪 的 疾 病 抗 性 与 抗 病 育 种 研 究 进 展
砘 启 顺 柳小春 马海 明( 南农 业大 学动 物科技 学院, 湖 长沙 4 0 2 ) 1 1 8
摘
要
本 文 分 别 介 绍 了猪 的 单 基 因 和 多基 目 控 制 的 疾 病 敏 感 性 或 抗 性 , 以及 时 免 疫 反 应 遗 传 控 制 的研 究 进 展 , 此 基 础 上 探 讨 了抗 痛 育 种 的 可 能 逢 径 。 在
分 别 为 1 . 、16和 4 。 69l . 7 猪的 侏 儒 症 或 软 骨 发 育 不 全 有 多 种 类 型 , hr. To n sn等 ( 00 在 猪 的 C i a 基 因 上 检 测 到 一 个 自然 发 e 20 ) ot l
生的显性 突变 , 该突变使 x胶 原 的羟基末 端改变 了一
个 氪基 酸 , 致 腔 原 分 子 不 能 形 成三 重螺 旋 , 表 型 结 导 其 果 是 长骨 生长 盘 功 能 异 常 , 致 矮 小 症 及 干 骨 骺 软 骨 导 发 育异 常 , 种 异 常 与人 的 Sh d 骨 骺 软 骨 发 育 异 这 emi 干 常 (MC 一 致 . S D) 因此 可 作 为人 S D的 动 物 模 型 MC Ha n等 (0 0 在丹 麦 猪 一 个 突 变 家 系 中 发 现 L s a 20 ) —g l o 一内酯 氧 化 酶 基 因 ( 0) 全 缺 失 可 造 uo —Y n G 完 成 维 生 素 c缺 乏 症 , 基 因位 于 l 该 4号 染 色 体 . 哺 乳 是 动 物 肝 脏 中 台 成 L —A c 末 期 必 需 的 一 种 催 化 酶 sA 分 子 检 测 发 现 . 生 素 c缺 乏 症 动物 的 G L 基 因的 维 UO cN D A上 缺 乏 外 显 子 Ⅷ , 且 内 吉 子 Ⅶ 缺 少 32 p 内 而 8b . 含 子 Ⅷ缺 少 前 1 2个 b 。 8 口 引 起 仔 猪 泻痢 等 疾 病 的 大 肠 杆 苗有 多 种类 型 , 其 中 E. c “ K8 有 三 种 变 异 体 ( 8 a , 8 a 0 8 K 8 b K 8e
猪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等发现并命名。根 据干扰 素的基因序列
和 受 体 的 特 异 性 可 将 其分 为 I 型、 I I 型 和 Ⅲ型 ,其 中 I型 主 要 包 含 I F N—a、
二聚 体 。 I F N —y 主 要 由 N K细 胞 、T细
胞 、B细胞和 巨噬细胞等产生 ,而被糖 皮质激 素 和环 细胞毒 素 A等 抑制 。
当前猪 抗病 育种 面临 的 问题 提 出 了相应 的解 决 措 施 , 以期 为猪 的抗 病 育 种 工 作 起 到 一定 的参 考 作 用 。
关 键 词 :猪 :抗 病育 种 :候 选 基 因 中 图分 类号 :S 8 1 3. 2 , ¥ 8 2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3 — 4 6 4 5 ( 2 O l 3 ) 0 5 — 0 0 3 6 — 0 3
普 及 和 高 瘦 肉 率 猪 的 育 种 观 念 ,使 得猪 的 总 体 体 质 和 抗 病 力 急 剧 下 降 ,尤 其 是
一
些传染疾病 更是反复在 猪群 中发生 ,
病毒作用 并不是直 接杀伤或 抑制病毒 , 而 主 要 是通 过 细 胞 表 面 受体 作 用使 细 胞
给 养 猪 业 带 来 了 巨大 的 经 济 损 失 , 同时
此 外 ,猪 养 殖 过 程 中大 量 用 药 不 仅 增 加
1 抗病 性状候 选 基因 的研 究进展
1 . 1 干 扰 素 基 因
产生抗病毒蛋白,与此同时还 对 自然杀
伤 细胞 ( N K细胞 ) 、 巨 噬 细 胞 和 T淋 巴细 胞 的 活 力 起 到 增 强 作 用 。
干扰素 (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 I F N) 是 一
仔猪营养最新进展(1)
仔猪营养最新进展(1)
仔猪在整个猪生产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发育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益和猪肉品质。
对于仔猪的营养研究已经不止是单纯的给予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供应,并逐渐转向更深层次的调控。
一、包埋矿物质
矿物质是动物体内的必需元素,是合成生物体内各种酶和激素的构成成分,同时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免疫力和抗病力有着紧密的联系。
常规的矿物质常常以无机形式提供,但是由于其吸收率低,容易被粪便排泄,从而影响其生物利用率。
因此,采用包埋方式提高矿物质在消化道中的生物利用率是当前矿物质营养领域的研究前沿。
二、益生菌
随着对于肠道营养的掌握程度不断深入,发现猪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有益菌群,不仅能够调节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也能够对机体免疫系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益生菌在提高仔猪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饲料利用率等方面都具有潜力。
三、天然草本植物
天然草本植物富含生物活性成分,能够调节因植酸等因素而导致的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同时化腐为神,提升机体免疫力,这些特性使其成为绿色环保的代表。
对于仔猪群体而言,天然草本植物可以被作为饲喂的一种手段而得到推广应用。
总之,仔猪营养最新进展不仅仅是基础的能量和蛋白质,而已经在更
多层次上展开,为仔猪的健康和猪肉品质保驾护航。
盼望在未来的营养研究中能够有更多切实可行的营养方案被提出,真正的帮助提升畜禽生产效益。
猪抗病营养研究进展PPT课件
蛋白质生物学效价 69.29Aa±2.99 54.27 Ab±2.01 51.90 Ab±13.02
钙表观消化率
71.67 a±3.34 65.66 ab±2.02
61.74 b±8.54
磷表观消化率
2007.11.20
69.86A a±6.74 56.92 BCbc±2.38
.
49.31 Cc±4.35
378.88 Aa±31.40 346.83 BCb±21.25 139.25 Bb±29.82 173.12 Aa±49.99
330.00 Cb±20.27 175.59 Aa±43.03
霉菌毒素的抗营养效应
镰刀菌毒素 仔猪 污染饲粮
生产性能↓ 养分消化率↓ 肠粘膜结构损伤
体外 DON ZEN
原代分离 猪小肠细胞
2007.11.20
25 .
100
95
细 90
胞 85
增
80 75
殖 70
率 65
,
60 55
% 50
45
40
0
※
※
12
DON单 DON均
10 .
抗病营养
2007.11.20
营养
增强动物对 疾病的抵抗力
减少或消除疾病
11 .
特
异
抗
病
抗
力
病
力
一
般
抗
病
力
2007.11.20
• 对某种特定疾病或病原体的抗性 • 受一个特定主基因位点或单基因控制 • 内在机制往往是在宿主体内存在或缺 乏某种分子或其受体
• 非特异性抗性 • 受多基因及环境的综合影响 • 具体体现在机体对疾病的防御机
猪的疾病抗性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猪的疾病抗性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施启顺 柳小春 马海明(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410128) 摘 要 本文分别介绍了猪的单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的疾病敏感性或抗性,以及对免疫反应遗传控制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抗病育种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猪 疾病抗性 抗病育种 家畜的疾病是畜牧生产的大敌,由于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畜牧业产值的12%~15%。
因此,做好疾病预防是发展畜牧生产的前提。
从宏观上讲,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遗传与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遗传有关。
从狭义上讲,遗传病是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中遗传物质发生了结构或功能上的改变所引起的疾病,包括两大部分:染色体病与基因病,后者又可分为单基因病与多基因病两类。
本文介绍有关猪的基因病的疾病抗性与抗病育种进展情况。
基因病的遗传控制单基因控制的疾病敏感性与抗性猪应激综合征(PSS)是众所周知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由Ⅰ型兰尼定受体基因(R YRI)控制,该基因物理定位于SSC6q111~112,又称钙离子释放通道基因(CRC)或氟烷敏感基因(Hal n),隐性纯合子(H al n H al n)发病。
分子检测发现是cDNA第1843碱基由C突变成T,从而使编码的氨基酸由Arg615改变成Cys615,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所致。
由补体(防御素)组分C3沉积引起的膜增生性肾小管肾炎,是引起仔猪早期死亡的防御素蛋白因子H 缺乏症的主要病因。
这种病在约克夏猪群中是一种外显率完全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Jansen等,1995)。
用酶联免疫测定(E L ISA)血浆中H因子浓度可区分纯合子患者及占群体1315%杂合子携带者(H ogasen等, 1997),从而可从猪群中清除疾病携带者。
皮特兰的遗传性肌无力和腿肌震颤(“C ampus综合征”)和心肌肥大症在台湾的杜洛克、长白、约克夏猪群中的出现频率分别为5126%、22198%和5156% (H u ang等,1996),显然有遗传基础,但其遗传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猪抗病性能研究的一些动向
h o g s O ]J A n i m S c i , 1 9 9 8 , 7 6 ( 9 ) : 2 2 2 1 — 2 2 3 4 .
在疫病 防控压力 日益严 峻的形势下 ,猪 的抗病育种研究 已成 为当前国内外学者高度关 注的领域 ,并取 得一系列重要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德 国学 者 H u t t 经数代的选育 ,培育 出抵 抗 猪丹 毒 的 品系 。Ma l l a r d 等将约 克 夏猪 经过 多代 选择 ,
【 2 1 施 启顺. 猪 肠毒性大肠杆 菌( E T E C ) 病抗 病育种研 究卟 国外畜 牧科技 , 1 9 9 9 ( 4 ) : 5 1 — 5 3 .
f 3 1 Hi c k s C, S c h i n c k e l A P , F o r r e s t J C, e t a 1 . B i a s e s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育多个湖北 白猪新 品系基础 上 ,通过剔 除氟烷敏感基 因 ,成
功育 成了湖北 白猪 的抗应激 新品系 。通过抗 病品种 ( 系 )的
p r o d u c i t o n [ J ]Ar mi d a l e , 1 9 9 8 : 1 -8 .
[ 5 ]施启 顺.畜禽抗病 育种研 究进展 【 刀 中国畜牧杂 志, 1 9 9 5 ( 6 ) :
Ai t —A】 i T,W i l s 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 A D, W e s t c o t t D G, e t 1.I a n n a t e i mm u n e r e -
猪抗病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N R A MP 1基 因 是 一个 基 因家 族 ,酵母 中包 括 S MF 1 , S M F 2 , S M F 3三种类型 ,哺乳动物 中有 N R A M P 1 和N R A MP 2 两种 。目前 了解最多 的是 N R A MP 1 基 因。 N R A MP 1主要表达 于 巨噬细胞 。 此基 因能控制一些细胞 内病原微 生物 的易感性 和抗 性 ,如 伤寒沙 门 氏菌 ( S . T y p h i m u r i u m, I t y) 、利什 曼菌 ( L e i s h ma n i a , I s h ) 等 ( G r o s P e t a 1 . 1 9 8 1 ) 。已经证明细胞 内很多病 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取决于金属离子传输 的获取 , 而N R A M P 1
1 MHC 的 结构 与 功 能
主要组 织相 容性 复合 体 ( 简称 M HC ) , 是S n e l l 等( 1 9 5 6 )
在研 究 小 鼠 的移 植 排 斥 反 应 时 发 现 的 , MH C编 码 3 类基因,
I F N 一0 【 、 I F N —B都 能够增强细胞通过对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两种生物型 ( 细胞病变 型和非 细 胞病变 型) 的研究 , 发现细胞凋亡也是干扰素依赖性的。
3 N R A MP 1 基 因
第 一种为 I 类 基因属于多态性 、 第二种 为 Ⅱ类基 因次 于多态
性 变化 、 第三种为 Ⅲ类基 因。 以上基 因需要 附着在染色体 中 , 并形成 非常紧密的连锁单倍型 , 呈现显性遗传属 性。较高等
通过一系列实验显示 : 应用 I F N 2 C可 以切实处理繁殖与
解决 问题 。传染 病 的出现及传播 或是各种 病毒抗原 的漂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抗病营养研究进展陈代文毛湘冰余冰何军吴德张克英郑萍虞洁(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教育部动物抗病营养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摘要:抗病营养是研究营养与健康关系的交叉领域,以揭示动物健康的营养调控规律与机制,建立营养抗病原理和技术,提高动物对应激和疾病的抵抗力。
抗病营养研究内容包括营养与免疫、营养与肠道健康、营养与抗病基因、营养与应激、营养与疾病、营养与抗营养因子6个方面。
本文在构建抗病营养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基础上,综述了四川农业大学近几年在猪抗病营养方面的研究进展。
结果显示,适宜的营养素、营养源和营养水平及其组合可以明显增强猪的抗病力,提高健康水平。
关键词:营养;抗病;猪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猪的健康水平是影响养猪生产水平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猪健康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近几年来,我国养猪业一直面临疫病的威胁和困扰,不但使其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而且因防病治病大量使用药物导致猪肉安全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猪健康问题必须依靠综合措施,在继续加强和规范猪病防治的疫苗和药物管理的同时,寻求新思路、研究和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十分重要和必要。
抗病营养理念和技术则属此范畴。
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研究表明,营养是决定健康的关键因素。
四川农业大学于2005年提出“抗病营养”(disease-resistant nutrition)的概念,这是一个研究动物营养与健康之间关系的新兴交叉领域。
通过研究,揭示动物健康的营养调控规律与机制,建立营养抗病原理和技术,进而提高动物对应激和疾病抵抗力,确保动物健康,减少疾病,降低用药,取消药物饲料添加剂,最终实现畜产品的安全高效生产。
1 抗病营养概念与研究内容营养物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既影响动物生产潜力和效率,也决定了动物健康状况。
关于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
早期的研究至少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研究内容集中在营养缺乏和过量中毒的危害方面,逐步认识营养与健康的表观关系。
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动物营养学开始探索营养与免疫的关系,并逐步拓展到应激—免疫—营养的互作方面。
但直至今天,尽管有不少文章和著作发表[尤其是Adams[1]在2001年提出了动物营养与免疫系统、胃肠道、非感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全方位营养对畜禽养殖的重要性],但该领域的研究很不系统和深入。
从广度上看,营养不仅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而影响健康,而且可以通过调节动物抗病基因的表达、调控肠道微生态环境、影响特异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干预霉菌毒素和自由基对健康的危害等多种途径影响动物健康,但其定性定量作用规律尚未建立;从深度上看,营养可调节动物内分泌、生长相关因子、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及代谢产物而影响动物健康,但其分子机制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尚不清楚。
同时,由于营养素在动物体内代谢具有交互作用,这不仅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也影响营养素在动物机体中抗病效应的发挥。
因此,营养与健康问题仍然是一个科学难题,传统的营养与免疫的研究不能涵盖全部范畴。
研究并揭示营养对动物健康的影响规律及其机制是动物科学的重大理论课题。
开展这一难题和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生命的本质,而且可为动物健康养殖和高效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四川农业大学在深入分析和总结相关学科发展并结合自身多年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于2005年提出“抗病营养”的概念,用此术语来统领营养与健康关系研究领域,同时也显示营养对健康的特殊作用和营养学朝着保健和抗病方向分支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目前,营养抗病的理念逐渐得到广大学者和行业的认可,抗病营养理论和技术体系的雏形已经凸显。
抗病营养学是动物营养学与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交叉领域,其目的是要回答动物吃什么、吃多少和怎么吃才能确保动物最大抗病力。
抗病营养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见图1,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与免疫。
本方向重点研究营养对免疫系统发育和免疫功能发挥的影响,建立提高动物一般免疫力的营养原理和技术。
2)营养与肠道健康。
本方向重点研究营养对肠道发育、功能和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确保肠道健康的营养原理和技术。
3)营养与抗病基因。
本方向重点研究营养与抗病基因表达的互作规律,探索抗病的表观遗传规律,建立抗病遗传的营养调控原理和技术。
4)营养与应激。
本方向重点研究各类应激对营养代谢和需要的影响,建立抗应激营养原理和技术。
5)营养与疾病。
本方向重点研究营养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建立提高特异疾病抵抗力的营养原理和技术。
6)营养与抗营养因子。
本方向重点研究抗营养因子(重点是霉菌毒素)对免疫应答和营养代谢的影响,建立缓解其危害的营养原理和技术。
图1 抗病营养研究内容及目标Fig.1 The content and aim of disease-resistant nutrition开展并完成上述研究,需要营养学家、生化学家、生理学家、免疫学家、病理学家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将传统营养学和医学手段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以及组学技术等先进技术与方法相结合,需要长期坚持和稳定投入,方能取得进展和突破。
其中,最难的难点当属科学合理的研究模型的建立,包括建模方法、评价标识、模型可靠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等。
2 猪抗病营养研究进展四川农业大学近几年在猪抗病营养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涉及内容包括:营养与猪的免疫调控;营养与肠道微生态环境及健康的关系;猪抗病力差异的分子机制及抗病基因表达的营养调控;氧化应激及抗氧化营养;营养与病原微生物关系;霉菌毒素及其防霉抗霉营养措施。
主要进展介绍如下。
2.1 抗病营养研究模型成功构建抗病营养研究模型是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
本团队探索了猪活体和细胞层面的免疫应激模型、氧化应激模型、病原微生物诱导的疾病模型、霉菌毒素攻击模型,构建了适合一定条件的研究模型[2-11]。
但由于每种模型均涉及由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参与的复杂的生理病理反应,要选择最佳应激源、确定适宜引入方式和剂量、筛选敏感监测标识、明确应激持续时间都十分困难,有待深入研究。
2.2 营养与非特异性免疫本团队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等养分和植物提取物、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等非营养性物质与仔猪和母猪一般免疫力(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淋巴细胞数量、T细胞亚群组成、免疫球蛋白浓度、细胞因子浓度和基因表达量等为评价标识,提出了正常状况下保证猪最佳免疫力的养分需要量。
以仔猪为对象,研究了饲粮蛋白质水平和氧化锌添加量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弄清了锌与蛋白质水平互作影响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确定了仔猪饲粮适宜的氧化锌与蛋白质水平[12-13]。
以生长猪为对象,探讨了部分氨基酸和维生素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及机制。
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和苏氨酸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提高猪的生长性能[9]。
以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和断奶仔猪为对象,研究了营养水平、硒源和硒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效应,确定了母猪和仔猪获得最佳免疫保护效应的硒源和硒水平及母猪获得最佳繁殖性能的营养水平[14-16]。
妊娠鼠模型研究发现,适度提高维生素A、维生素E和色氨酸的供给量可改善体液免疫功能,提高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Th1/Th2免疫平衡,从而给胚胎发育提供免疫保护,提高胚胎存活率[17-19]。
此外,本团队的研究还发现,在母猪和仔猪饲粮中添加寡糖、植物提取物和微生态制剂等也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免疫力[14,20-21]。
通过研究,初步构建了营养调控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途径和机制,见图2。
图2 营养调控猪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途径与机制Fig.2 The way and mechanism of nutrients regulating non-specific immunity in swine2.3 营养与肠道健康有学者应用猪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了饲粮及断奶应激对仔猪小肠发育的分子机制,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哺乳仔猪肠道发育过程的分子基础,以及不同蛋白质源饲粮对断奶仔猪肠道发育影响的分子差异[22]。
同时发现,初生后3日龄和断奶(21日龄)后3 d是仔猪肠道发育的关键转折点,蛋白质源不同影响肠道发育[22-23](图3)。
图3 仔猪肠道发育全基因表达谱及营养调控关键时间节点与营养要点Fig.3 The whole-profile gene expression in the gut of piglets,and the key timepoint of nutrients that were regulated by nutrition 宫内发育迟缓(IUGR)显著影响仔猪肠道发育和健康,肠道形态结构、肠细胞代谢能力、抗氧化能力、线粒体功能等均存在明显缺陷,改变营养模式可能缓解IUGR的缺陷;与肠外营养比,采用全肠营养更有利于肠道健康,降低坏死性肠炎(NEC)发生率;初生仔猪饲喂初乳较配方乳更能促进仔猪消化道发育,增强消化酶的活性,阻止微生物黏附,降低NEC发生率[24]。
营养源不同对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也不同[25-28]。
用21日龄断奶仔猪进行的系列研究发现,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来源不同,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形态结构、消化酶活性、大肠菌群结构、微生物代谢产物均存在显著差异。
酪蛋白优于大豆蛋白,玉米蛋白最差,添加氨基酸平衡氨基酸模式后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差异;豌豆淀粉优于玉米或小麦淀粉,木薯淀粉最差;椰子油优于玉米油或鱼油,棕榈油最差。
同时发现,就肠道健康而言,纯合饲粮不如自然配合饲粮。
营养源差异的机制与宿主内分泌、微生物结构和代谢产物有关,营养源、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决定了肠道健康(图4)。
图4 营养源对猪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Fig.4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nutrient sources on gut health of swine 合理使用低聚糖、活菌制剂、酸化剂、酶制剂、丁酸钠、高剂量铜均可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保障肠道健康,而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可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20-21,29-32]。
饲料形态(颗粒或粉料)或状态(固体或液体)影响仔猪肠道健康[33]。
在机制方面,初步探索了营养因素对肠道形态结构、分泌功能、免疫功能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构建了肠道保健营养原理[13,20-22,29-31,34-35](图5)。
图5 动物肠道保健营养原理Fig.5 The nutritional mechanism of health protection in animal gut2.4 营养与抗病基因对藏猪、梅山猪和杜长大(DL Y)猪的比较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LR)、β-防御素(pBD)、维甲酸诱导基因(RIG-1)、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等抗病基因的表达量具有显著的品种差异和组织特异性[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