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案-第4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大学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ppt课件
2024/1/26
12
03
驻波形成条件及其性质分析
Chapter
2024/1/26
13
驻波产生条件及特点描述
产生条件
两列沿相反方向传播、振幅相同、频 率相同的波叠加。
特点描述
波形不传播,能量在波节和波腹之间 来回传递,形成稳定的振动形态。
2024/1/26
14
驻波能量分布规律探讨
能量分布
驻波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腹处,波节处能量为零。
2024/1/26
16
04
多普勒效应原理及应用举例
Chapter
2024/1/26
17
多普勒效应定义及公式推导
2024/1/26
定义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 称为多普勒效应。
公式推导
设波源发射频率为f0,波速为v,观察者与波源相对运动速度为vr,则观察者接收到的 频率为f=(v±vr)/v×f0,其中“+”号表示观察者向波源靠近,“-”号表示观察者远离
Chapter
2024/1/26
25
非线性振动概念引入和分类
非线性振动定义
描述系统振动特性不满足叠加原理的振动现象。
分类
根据振动性质可分为自治、非自治、周期激励和 随机激励等类型。
与线性振动的区别
线性振动满足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振动则不满足 。
2024/1/26
26Biblioteka 混沌理论基本概念阐述混沌定义
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 机性现象。
受迫振动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振动。
共振现象
当外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物体的振幅达到最大的现象。
大学物理——第4章-振动和波
合成初相 与计时起始时刻有关.
v A 2
ω
v A
2
O
x2
1
v A 1
x1
xx
分振动初相差2 1与计时起始时刻无关,但它对合成振幅 是相长还是相消合成起决定作用.
20
讨 论
2 A = A2 + A2 + 2A A2 cos(2 1) 1 1
F = kx
3
l0
k
m
A
F = kx = ma
k 令ω = m
2
A x = Acos(ωt +)
o
x
积分常数,根据初始条件确定
a = ω2 x
dx = ω2 x dt 2
2
dx υ = = Aω sin( ωt +) dt
dx 2 a = 2 = Aω cos(ωt +) dt
4
2
x = Acos(ωt +)
15
π
例 4-3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振子 A 和 B,并排的放在光滑 的水平面上,测得它们的周期都是 2s ,现将两个物体从平衡 位置向右拉开 5cm,然后先释放 A 振子,经过 0.5s 后,再释 放 B 振子,如图所示,如以 B 释放的瞬时作为时间的起点, (1)分别写出两个物体的振动方程; (2)它们的相位差是多少?分别画出它们的 x—t 图.
5cm
O
x
16
解: (1)振动方程←初始条件
x0 = 0.05m, υ0 = 0 , T = 2s
2π ω= = π rad/s T
2 υ0 2 A = x0 + 2 = 0.05m ω υ0 对B振子: tan B = = 0 B = 0 x0ω
机械波的产生(教案)
D、机械波的产生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一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周期运动》的第D节内容,《D机械波的产生》是在学习了《C机械振动》之后,对振动的群体性现象进行的更为深入的探究。
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属于周期性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的诸多领域。
本节课的内容重在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波的产生条件和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为下节课《E 机械波的描述》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高二电学中的电磁波等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的知识有:运动学相关知识、动力学相关知识、机械振动、周期运动等。
从生活中的有关机械波的例子入手,本节课逐步引导学生构建起有关机械波的理性认识,建立有关“机械波”、“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的特点”等概念。
以教师的演示实验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机械波的形成条件、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分析得到有关机械波的相关知识。
本设计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机械波的理性认识,通过对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析与研究,知道机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自觉联系生活,有意识地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本节课属于基础性课程范畴,计划安排1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高一普通班的学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并认识了质点振动的特点和规律,但对于机械波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对日常生活现象观察的感性层面,并未形成理性层面的、较为系统的认知网络,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机械波的成因以及动态传播过程特征,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抽象思维、推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能绘制横波在不同时刻的波形图。
(3)知道横波。
(4)理解机械波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波动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提炼物理现象的特点,体会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024版公开课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机械振动、波和波动[1]
2024/1/29
13
03
波动现象与波动方程
2024/1/29
14
波动现象产生原因及传播方式
产生原因
波动现象是由振源产生的振动经过介质传播而形成的。振源的 振动使得周围的介质粒子产生周期性的振动,并将振动能量向 四周传播开去。
2024/1/29
传播方式
波动现象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横波和纵波两种。横波中,介质粒 子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而纵波中,介质粒子的振 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2024/1/29
12
振幅、频率和相位概念
03
振幅
振幅是简谐振动中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 大距离,它反映了振动的强弱程度。
频率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物体完成振动的次数, 它反映了振动的快慢程度。在国际单位制 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相位
相位是描述简谐振动状态的物理量,它反 映了物体在振动周期中所处的位置。相位 差则反映了两个同频率振动的相对位置关 系。
15
波动方程推导与理解
推导过程
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数学模型,可以 通过对介质粒子的振动进行受力分析,结合 牛顿第二定律和振动方程推导得出。具体推 导过程涉及复杂的数学运算和物理概念,这 里不再赘述。
理解方法
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振幅、频 率、波长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方程 的解析,可以深入理解波的传播特性,如传 播速度、传播方向、波的叠加等。
公开课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 机械振动、波和波动
2024/1/29
1
目录
• 机械振动基本概念与分类 • 简谐振动及其性质 • 波动现象与波动方程 • 介质中机械波传播特性
2024/1/29
大学物理教案机械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机械波的定义、形成条件、传播特点。
- 掌握机械波的分类、波速、波长、频率等基本概念。
- 理解机械波的干涉、衍射现象,并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 机械波的定义、形成条件、传播特点。
2. 机械波的分类、波速、波长、频率等基本概念。
3. 机械波的干涉、衍射现象。
教学难点: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原理。
2. 干涉和衍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机械波演示器、波源、示波器、光栅、单缝、双缝等。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波现象,如水波、声波等,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特点。
2. 提问:什么是机械波?机械波有哪些特点?二、讲授新课1. 机械波的定义、形成条件、传播特点:- 机械波是指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
- 形成条件:机械振动和介质。
- 传播特点:沿介质传播,具有波动性、传播性、反射性、折射性等。
2. 机械波的分类、波速、波长、频率等基本概念:- 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
- 波速: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 频率:单位时间内波通过某一点的次数。
3. 机械波的干涉、衍射现象:- 干涉:两列或多列相干波相遇时,产生的加强或减弱现象。
- 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孔径时,发生偏离直线路径传播的现象。
三、实验演示1. 机械波演示器演示机械波的传播过程。
2. 通过示波器观察波源产生的机械波。
3. 光栅、单缝、双缝等实验演示干涉和衍射现象。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问:如何应用机械波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机械波
第2讲机械波目标要求 1.知道机械波的形成条件及特点.2.掌握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会分析波的图像.3.知道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掌握干涉、衍射的条件.考点一机械波与波的图像1.机械波(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①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②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2)传播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②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③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因此,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相同.④波源经过一个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2.波的图像(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3)图像(如图)3.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2)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3)频率f: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4)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v=λT=λf.1.在机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 × ) 2.通过波的图像可以找出任一质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 ) 3.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起振方向都相同.( √ ) 4.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是振幅的4倍.( × ) 5.波速表示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快慢.( × )1.波的周期性(1)质点振动nT (n =1,2,3,…)时,波形不变.(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nλ(n =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同;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2n +1)λ2(n =0,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反.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 “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时质点向下振动,“下坡”时质点向上振动“同侧”法波形图上某点表示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箭头在图线同侧“微平移”法 将波形沿传播方向进行微小的平移,再由对应同一x 坐标的两波形曲线上的点来判断质点振动方向考向1 波的形成及传播例1 (2022·北京卷·6)在如图所示的xOy 坐标系中,一条弹性绳沿x 轴放置,图中小黑点代表绳上的质点,相邻质点的间距为a .t =0时,x =0处的质点P 0开始沿y 轴做周期为T 、振幅为A 的简谐运动.t =34T 时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0时,质点P 0沿y 轴负方向运动B .t =34T 时,质点P 4的速度最大C .t =34T 时,质点P 3和P 5相位相同D .该列绳波的波速为8aT答案 D解析 由t =34T 时的波形图可知,波刚好传到质点P 6,根据“上下坡”法,可知此时质点P 6沿y 轴正方向运动,故波源起振的方向也沿y 轴正方向,则t =0时,质点P 0沿y 轴正方向运动,故A 错误;由题图可知,在t =34T 时,质点P 4处于正的最大位移处,故速度为零,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在t =34T 时,质点P 3沿y 轴负方向运动,质点P 5沿y 轴正方向运动,故两个质点的相位不相同,故C 错误;由题图可知λ4=2a ,解得λ=8a ,故该列绳波的波速为v=λT =8aT ,故D 正确.考向2 波的图像例2 (多选)(2023·浙江省泰顺中学月考)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在t =0时刻和t =1 s 时刻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已知x =0处的质点在0~1 s 内运动的路程为3.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B .波源振动周期为87 sC .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11 m/sD .t =1 s 时,x =6 m 处的质点沿y 轴正方向运动 答案 AC解析 x =0处的质点在0~1 s 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5 cm ,可知34T <1 s <T ,则波传播的距离为34λ<d <λ,结合波形图可知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 轴负方向,A 正确;t =1 s 时刻x =0处的质点位移大小为0.5 cm ,即A 2,再经过112T 回到平衡位置,可得1112T =1 s ,解得T =1211 s ,由题图可知λ=12 m ,则波速为v =λT =121211 m/s =11 m/s ,B 错误,C 正确;由“同侧法”可知t =1 s 时,x =6 m 处的质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D 错误.例3 (多选)(2022·浙江6月选考·16)位于x =0.25 m 的波源P 从t =0时刻开始振动,形成的简谐横波沿x 轴正负方向传播,在t =2.0 s 时波源停止振动,t =2.1 s 时的部分波形如图所示,其中质点a 的平衡位置x a =1.75 m ,质点b 的平衡位置x b =-0.5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沿x 轴正负方向传播的波发生干涉B .t =0.42 s 时,波源的位移为正C .t =2.25 s 时,质点a 沿y 轴负方向振动D .在0到2 s 内,质点b 运动总路程是2.55 m 答案 BD解析 波沿x 轴正负方向传播,向相反方向传播的波不会相遇,不会发生干涉,故A 错误;由题图可知,波的波长λ=1 m ,由题意可知0.1 s 内波传播四分之一波长,可得T4=0.1 s ,解得T =0.4 s ,根据同侧法可知波源的振动方向向上,在t =0.42 s ,即T <t <5T4时,波源会向上振动,位移为正,故B 正确;波的波速v =λT =2.5 m/s ,波源停止振动后到质点a 停止振动的时间为t 1=1.75-0.252.5s =0.6 s>0.25 s ,即质点a 还在继续振动,从t =2.1 s 到t =2.25 s ,经过时间为t 2=0.15 s ,即T 4<t 2<T2,结合题图可知质点a 位移为正且沿y 轴正方向振动,故C 错误;波传到b 点所需的时间为t 3=0.752.5 s =0.3 s ,在0到 2 s 内,质点b 振动的时间为t 4=2 s-0.3 s =1.7 s =174T ,质点b 在此时间段内运动总路程s =17A =17×0.15 m =2.55 m ,故D 正确.考点二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应用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的比较比较项目 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研究对象 一个质点波传播方向上的所有质点 研究内容 某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时刻所有质点在空间分布的规律图像横坐标 表示时间 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物理意义某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振动方向的判断(看下一时刻的位移)(上下坡法)Δt 后的图形随时间推移,图像延伸,但已有形状不变随时间推移,图像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原有波形做周期性变化联系 (1)纵坐标均表示质点的位移(2)纵坐标的最大值均表示振幅(3)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例4 (多选)(2023·浙江杭州市一模)一列简谐横波在t =0.8 s 时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P 是介质中的质点,图乙是质点P 的振动图像.已知该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10 m/s ,则( )A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B .再经过0.9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C .t =0时刻质点P 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5 3 cmD .质点P 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 =7 m 答案 AD解析 由乙图可知0.8 s 时P 点振动方向向下,根据上下坡法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A 正确; 经过1个周期,质点经过的路程s 1=4A ,经过0.5个周期,经过的路程s 2=2A 以上规律质点在任何位置开始运动都适用; 经过14个周期,经过的路程s 3=A经过34周期,经过的路程s 4=3A以上规律质点只有在特殊位置(平衡位置、最大位移处)开始运动才适用,t =0.9 s =34T ,此时质点P 未处于特殊位置,故s P ≠30 cm ,B 错误; 由图乙可知,0时刻质点P 位于平衡位置,C 错误; 根据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y =A sin 2πT t =10sin 5π3t (cm)当x =0时,y =5 cm ,则t =0.1 s即x =0处的质点从平衡位置到5 cm 处经历的时间为0.1 s 故P 点振动形式传播到x =0处的时间t =0.8 s -0.1 s =0.7 s x P =v t =7 m ,故D 正确.例5 (2022·辽宁卷·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关于质点P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时刻速度沿y 轴正方向B .该时刻加速度沿y 轴正方向C .此后14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AD .此后12周期内沿x 轴正方向迁移为12λ答案 A解析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由“同侧法”可知,该时刻质点P 的速度沿y 轴正方向,加速度沿y 轴负方向,选项A 正确,B 错误;在该时刻质点P 不在特殊位置,则在14周期内的路程不一定等于A ,选项C 错误;质点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随波迁移,选项D 错误.考点三 波传播的周期性与多解性问题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 (1)周期性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 与周期T 的关系不明确. 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 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例6 (多选)(2023·浙江北斗星盟联考)一列简谐波沿x 轴方向传播,t 1=0时刻和t 2=0.1 s 时刻的图像分别为图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已知波速v 满足500 m/s ≤v ≤1 000 m/s.由图判断简谐波的频率可能是( )A .12.5 HzB .27.5 HzC .17.5 HzD .22.5 Hz答案 ACD解析 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Δt =t 2-t 1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Δx =(40n +10) m(n =0,1,2,3,…),波速为v =ΔxΔt =(400n +100)m/s ,已知500 m/s ≤v ≤1 000 m/s ,即500≤400n +100≤1 000,解得1≤n ≤2.25,n 为整数,所以n 等于1或2,频率为f =v λ=400n +10040 Hz ,当n =1时,f 1=12.5 Hz ,当n =2时,f 2=22.5 Hz ;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在Δt =t 2-t 1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Δx =(40n +30) m(n =0,1,2,3,…),波速为v =ΔxΔt =(400n +300)m/s ,已知500 m/s ≤v ≤1 000 m/s ,即500≤400n +300≤1 000,解得0.5≤n ≤1.75,n 为整数,所以n 等于1,频率为f =v λ=400n +30040Hz =17.5 Hz ,A 、C 、D 正确,B 错误.例7 (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图(a)是t =0时刻的波形图,图(b)和图(c)分别是x 轴上某两处质点的振动图像.由此可知,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A.13 mB.23 m C .1 m D.43 m 答案 BD解析 由题图(a)知,波长λ=2 m ,在t =0时刻,题图(b)中的质点在波峰位置,题图(c)中的质点在y =-0.05 m 处,且振动方向向下(设为B 位置,其坐标为x =116m).若题图(b)中质点在题图(c)中质点的左侧,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Δx =nλ+(116-12)m(n=0,1,2,…)当n =0时,Δx =43 m ;当n =1时,Δx =103 m ,…若题图(b)中质点在题图(c)中质点的右侧,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Δx ′=nλ+(52-116)m(n =0,1,2,…)当n =0时,Δx ′=23 m ;当n =1时,Δx ′=83 m ,……综上所述,选项B 、D 正确.考点四 波的干涉、衍射 多普勒效应1.波的叠加在波的叠加中,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2.波的干涉现象中加强点、减弱点的判断方法(1)公式法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2n+1)λ2(n=0,1,2,…),则振动减弱.②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r=(2n+1)λ2(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nλ(n=0,1,2,…),则振动减弱.(2)图像法在某时刻波的干涉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形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连线,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两种线互相间隔,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3.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分析(1)接收频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加,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1.两列波在介质中相遇,一定产生干涉现象.(×)2.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加强区的质点振幅变大,质点一直处于位移最大处.(×) 3.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4.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真实频率没有发生变化.(√)例8(2023·浙江1月选考·6)主动降噪耳机能收集周围环境中的噪声信号,并产生相应的抵消声波,某一噪声信号传到耳膜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取得最好降噪效果的抵消声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A.振幅为2AB.频率为100 HzC .波长应为1.7 m 的奇数倍D .在耳膜中产生的振动与图中所示的振动同相 答案 B解析 主动降噪耳机是根据波的干涉,抵消声波与噪声的振幅、频率相同,相位相反,叠加后才能相互抵消来实现降噪,故抵消声波的振幅为A ,A 错误;抵消声波与噪声的频率相同,有f =1T =100 Hz ,B 正确;抵消声波与噪声的波速、频率相同,则波长也相同,为λ=v T =340×0.01 m =3.4 m ,C 错误;抵消声波在耳膜中产生的振动与图中所示的振动反相,D 错误. 例9 (多选)(2023·浙江绍兴市检测)在水槽中,波源是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细杆周期性地击打水面,形成两列水面波,这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的重叠区域会形成如图甲所示的稳定干涉图样.如图乙所示,振动片做周期为T 的简谐运动,两细杆同步周期性地击打水面上的A 、B 两点,以线段AB 为直径在水面上画一个半圆,半径OC 与AB 垂直.圆周上除C 点外还有其他振幅最大的点,D 点为距C 点最近的振幅最大的点.已知半圆的直径为d ,∠DBA =37°,sin 37°=0.6,cos 37°=0.8,则( )A .水波的波长为d 5B .水波的传播速度2d5TC .AB 圆周上共有10个振动减弱点D .若减小振动片振动的周期,C 点可能为振幅最小的点 答案 AC解析 依题意,DB 与AD 的长度差为波长,由几何知识可得DB =d cos 37°=45d ,AD =d sin 37°=35d ,解得λ=d 5,故A 正确;水波的传播速度为v =λT =d5T ,故B 错误;在AB 连线上取一点P ,设它的振动是减弱的,令P A =x ,则PB =d -x ,P 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P A -PB =2x -d =dn10(n =±1,±3,…),在0<x <d 的范围内,n 取值为n =±1,±3,±5,±7,±9,说明在AB 之间连线上有10个振动减弱点,必然有10个振动减弱区,根据波的干涉图样画出10条振动减弱线,和AB 半圆的交点共有10个,故C 正确;若减小振动片振动的周期,C 点与两波源的距离相等,即C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零,仍为振幅最大的点,故D错误.课时精练1.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 000 Hz 的声波,波长很短,广泛应用于生活与生产实践.关于超声波及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速度大于次声波的速度B.超声波的频率越高,衍射本领越强C.高速公路上的测速仪发出超声波波长大于所接收波的波长,说明此时车正在靠近测速仪D.“彩超”检查身体时,超声波迎着血液流动方向发射,仪器接收到的反射回来的波的频率低于其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答案 C解析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速度与次声波的速度一样,A错误;超声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越不容易发生衍射,B错误;高速公路上的测速仪发出超声波波长大于所接收波的波长,说明发出的超声波的频率小于所接收波的频率,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到的频率变高,说明此时车正在靠近测速仪,C正确;用超声波测血液流速,超声波迎着血液流动方向发射,血液流速越快,仪器接收到的反射回来的波的频率越高,D错误.2.A、B为同一波源发出的两列波,某时刻在不同介质、相同距离上的波形如图所示,则两列波的波速大小之比v A∶v B是()A.1∶3 B.1∶2 C.2∶1 D.3∶1答案 C解析由题图读出两列波的波长之比λA∶λB=2∶1,同一波源发出的两列波频率f相同,则由波速公式v=λf得到,两列波的波速大小之比v A∶v B=λA∶λB=2∶1,故选项C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蟾蜍在池塘边平静的水面上鸣叫,形成了水波.已知水波的传播速度与水的深度成正相关,蟾蜍的鸣叫频率f=1 451 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波从浅水区传入深水区,频率变大B .在深水区,水波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C .池塘水面上的落叶会被水波推向岸边D .若水波两个相邻波峰间距离为0.5 cm ,则此处水波的波速约为7.3 m/s答案 BD解析 蟾蜍声带的振动产生了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和在池塘中传播的水波,无论是声波还是水波,它们都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所以其频率都应该等于声带的振动频率,故A 错误;由已知水波的传播速度与水的深度成正相关,可知水波的波长与水深有关,深水区的波长大,所以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B 正确;池塘水面上的落叶只会上下振动,不会随波向前运动,故C 错误;蟾蜍的鸣叫频率f =1 451 Hz ,且水波波长λ=0.5 cm =0.005 m ,则波速v =λf =0.005×1 451 m/s ≈7.3 m/s ,故D 正确.4.(2022·辽宁卷·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关于质点P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时刻速度沿y 轴正方向B .该时刻加速度沿y 轴正方向C .此后14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A D .此后12周期内沿x 轴正方向迁移为12λ 答案 A解析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由“同侧法”可知,该时刻质点P 的速度沿y 轴正方向,加速度沿y 轴负方向,选项A 正确,B 错误;在该时刻质点P 不在特殊位置,则在14周期内的路程不一定等于A ,选项C 错误;质点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随波迁移,选项D 错误.5.(多选)(2022·浙江1月选考·15)两列振幅相等、波长均为λ、周期均为T 的简谐横波沿同一绳子相向传播,若两列波均由一次全振动产生,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两列波相距λ,则( )A .t =T 4时,波形如图甲所示B .t =T 2时,波形如图乙所示C .t =3T 4时,波形如图丙所示 D .t =T 时,波形如图丁所示答案 BD解析 根据波长和波速的关系式v =λT ,则t =T 4时,两列波各自向前传播的距离为x =v t =λ4,故两列波的波前还未相遇,故A 错误;t =T 2时,两列波各自向前传播的距离为x =v t =λ2,故两列波的波前刚好相遇,故B 正确;t =3T 4时,两列波各自向前传播的距离为x =v t =3λ4,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可知,在两列波之间λ4~3λ4的区域为两列波叠加区域,振动加强,λ2处为波谷与波谷相遇,则质点的位移大小为2A (A 为单列波的振幅),故C 错误;t =T 时,两列波各自向前传播的距离为x =v t =λ,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叠加,位移为零,故D 正确.6.两辆汽车甲与乙,在t =0时刻,分别距十字路O 处的距离为x 甲和x 乙.两车分别以速率v 甲和v 乙沿水平的、相互正交的公路匀速前进,如图所示.汽车甲持续地以固定的频率f 0鸣笛,则在任意时刻t 汽车乙的司机所检测到的笛声频率将如何变化(已知声速为u ,且有u >v 甲、u >v 乙)( )A .当两车均向O 运动(在到达O 之前)时,汽车乙的司机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B.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汽车乙的司机接收到的频率可能等于波源发出的频率C.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汽车乙的司机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D.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汽车乙的司机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答案 C解析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汽车乙的司机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汽车乙的司机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故A、B、D错误,C正确.7.(多选)(2023·浙南名校联盟一模)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如图所示,实线为t1=2 s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2=8 s时的波形图.以下关于平衡位置在O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正确的是()答案AC解析若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1=2 s时O点振动方向向上,则传播时间满足Δt=t2-t1=34T+nT,解得T=4Δt3+4n =243+4ns(n=0,1,2,3,…)当n=0时,T=8 s,则t=0时刻O点处于负的最大位移处,故A正确,B错误;若机械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满足Δt=t2-t1=14T+nT,解得T=4Δt1+4n=241+4ns(n=0,1,2,3,…)当n=0时,T=24 s,在t2=8 s=13T时,O点处于波谷,则t=0时刻,O在平衡位置上方位移为正值,故C 正确,D 错误.8.(多选)(2023·温州市一模)如图所示,在均匀介质中,坐标系xOy 位于水平面内.O 点处的波源从t =0时刻开始沿垂直于xOy 水平面的z 轴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为z =2sin 5πt ( cm),产生的机械波在xOy 平面内传播.实线圆、虚线圆分别表示t 0时刻相邻的波峰和波谷,且此时刻平面内只有一圈波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为5 m/sB .t 0=0.5 sC .t =1.45 s 时,B 处质点的速度方向为z 轴正方向D .t =0.8 s 至t =1.6 s 时间内,C 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16 cm答案 AB解析 由题意可得,相邻的波峰和波谷距离为1 m ,故波长为λ=2 m .T =2πω=2π5π s =0.4 s ,故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为v =λT =2 m 0.4 s=5 m/s ,故A 正确; 由图像可知,OD 距离2 m 为一个完整的波长,t 0时刻,O 、D 均在波峰,且平面内只有一个完整的波形,则O 点此时第二次出现波峰,可知t 0=T +T 4=0.5 s ,故B 正确; 由A 、B 选项中的计算结果可知机械波传播到B 点需要t B =45s =0.8 s 则t =1.45 s 时,B 点已经振动了n 个周期,则n =t -t B T =1.45 s -0.8 s 0.4 s =158机械波上的所有点都在模仿O 点的振动情况,振动图像如图所示,58T 的位置在z 轴的负半轴,且速度方向沿z 轴负方向.故C 错误;根据勾股定理可知,OC =(4 m )2+(3 m )2=5 m ,则传播到C 点的时间为t C =5 m 5 m/s=1 s则t =0.8 s 至t =1.6 s 时间内,C 处质点振动了n ′个周期,n ′=t -t C T =1.6 s -1.0 s 0.4 s =112, 则C 点处质点运动的路程s =n ′·4A =32×4×2 cm =12 cm ,故D 错误. 9.(多选)(2020·浙江7月选考·15)如图所示,x 轴上-2 m 、12 m 处有两个振动周期均为4 s 、振幅均为1 cm 的相同的波源S 1、S 2,t =0时刻同时开始竖直向下振动,产生波长均为4 m 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P 、M 、Q 分别是x 轴上2 m 、5 m 和8.5 m 的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0 s 时P 、M 、Q 三点均已振动B .8.0 s 后M 点的位移始终是2 cmC .10.0 s 后P 点的位移始终是0D .10.5 s 时Q 点的振动方向竖直向下答案 CD解析 由v =λT得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 m/s ,且S 1P =4 m ,S 1M =7 m ,S 1Q =10.5 m ,S 2P =10 m ,S 2M =7 m ,S 2Q =3.5 m .M 点开始振动时间t =S 1M v =S 2M v =7 s ,故A 错误;S 1M -S 2M =0,故M 点是振动加强点,振幅A =2A 0=2 cm ,但位移并不是始终为2 cm ,如t =9 s 时,M 点的位移为0,故B 错误;S 2P -S 1P =6 m =112λ,故P 点为振动减弱点,位移始终为0,故C 正确;t =10.5 s 时,由于S 1Q =10.5 m ,故S 1形成的波刚好传到Q 点,即10.5 s 时Q 点由S 1引起的振动为竖直向下,由S 2Q =3.5 m,10.5 s 时,S 2波使Q 点振动了10.5 s -3.51 s =7 s =134T 的时间,即此时Q 点在S 2波的波峰,则Q 点实际振动方向竖直向下,故D 正确.10.(多选)(2023·浙江绍兴市模拟)位于x =0处的波源O 在介质中产生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如图所示,当t =0时刻恰好传到x =12 m 位置,P 、Q 分别是x =4 m 、x =6 m 位置处的两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源O 的起振方向为沿y 轴负方向B .P 、Q 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始终相同C .t =0开始,当P 第一次处于x 轴上方4 cm 处时,Q 处于x 轴下方4 cm 处D .t =0开始,当波刚传到x =14 m 位置时,P 、Q 经过的路程分别为16 cm 和32 cm 答案 ACD解析 由题图可知,此时刻x =12 m 处的质点开始振动,根据“上坡向下”振动规律,该质点此时刻向y 轴负方向振动,所以波源O 的起振方向为沿y 轴负方向,A 正确;由题图知波长是变化的,P 、Q 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有时等于一个波长是同相点,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有时等于半个波长是反相点,位移方向相反,B 错误;t =0时,P 点向y 轴负方向振动,对应的波长为λ1=4 m ,设波速为v ,则振动周期为T 1=λ1v =4v ,P 点的振动方程为y =-8sin 2πT 1t (cm),当P 第一次处于x 轴上方4 cm 处时,则有y P =-8sin 2πT 1t 1(cm)=4 cm ,解得t 1=712T 1,t =0时,Q 点向y 轴负方向振动,对应的波长为λ2=2 m ,则振动周期为T 2=λ2v =2v =T 12,当t 1=712T 1时,Q 点已经完成了一次周期为T 2=T 12的振动,回到原来位置,接下来以周期为T 1振动,则有y Q =-8sin 2πT 1(t 1-T 12)(cm)=-4 cm ,C 正确;t =0开始,当波刚传到x =14 m 位置时,可知传播时间为Δt =Δx v =2v ,又Δt =2v =T 12=T 2,可知P 点振动了半个周期,Q 点振动了一个周期,因此P 点的路程为s P =2A =16 cm ,Q 点的路程为s Q =4A =32 cm ,D 正确.11.(2023·浙江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模拟)一根长20 m 的软绳拉直后放置在光滑水平地板上,以绳中点为坐标原点,以绳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为x 轴建立图示坐标系.两人在绳端P 、Q 沿y 轴方向不断有节奏地抖动,形成两列振幅分别为10 cm 、20 cm 的相向传播的机械波.已知P 点形成的波的传播速度为4 m/s.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两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反B.两列波无法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C.t=2 s时,在PQ之间(不含PQ两点)绳上一共有2个质点的位移为-25 cmD.叠加稳定后,x=3 m处的质点振幅小于x=4 m处质点的振幅答案 C解析由题图可知,P、Q两波源的起振方向都向下,选项A错误;波速由介质决定,故两列波的波速相同,由题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相同,由v=λf可知,两列波频率相等,又因为相位差一定,所以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选项B错误;两列波的周期T=λv=1 s,t=2 s 后,波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PQ之间(不含PQ两点)绳上一共有2个质点的位移为-25 cm,选项C正确;叠加稳定后,波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叠加稳定后,x=3 m处的质点振幅大于x=4 m处质点的振幅,选项D错误.12.(多选)(202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模拟)如图甲所示,在同一介质中,波源分别为S1与S2的频率相同的两列机械波在t=0时刻同时起振,波源为S1的机械波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波源为S2的机械波在t=0.25 s时波的图像如图丙所示.P为介质中的一点,P点距离波源S1与S2的距离分别是PS1=7 m,PS2=9 m,则()A.质点P的位移不可能为0B.t=1.25 s时,质点P处于波谷C.质点P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D.波源为S2的机械波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答案BC解析结合波源S2在t=0.25 s时波的图像即题图丙可知,此时刚开始振动的质点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质点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因此波源为S2的机械波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D错误;根据波源S1的振动图像即题图乙可知,波源S1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同一介质中波速相同,又因为PS1<PS2,由此可知波源S1的机械波最先传到P点,因此质点P的起振方向与波源S1的起振方向相同,沿y轴正方向,C正确;在同一介质中,频率相同的两=10 m/s,列机械波,波速相同,波长相等,由题图可知λ=2.0 m,T=0.2 s,则波速为v=λTP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Δx=PS2-PS1=2 m,即P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且两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因此,P点为振动加强点,质点P的位移可以为0,A错误;S1和S2振动传到P的时间分别为t1=PS1v=0.7 s,t2=PS2v=0.9 s,由此可知,在t=1.25 s时,波源S1在t′=1.25 s-t1=0.55 s时的振动情况传到P点,此时波源S1位于波谷;波源S2在t″=1.25 s-t2=0.35 s时的振动情况传到P点,此时波源S2位于波谷,在t=1.25 s时P处为两列波的波谷叠加,质点P处于波谷,B正确.13.(多选)如图所示,一列振幅为10 cm的简谐横波,其传播方向上有两个质点P和Q,两者的平衡位置相距3 m.某时刻两质点均在平衡位置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波谷,再经过0.3 s,Q第一次到达波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长可能为2 mB.周期可能为0.24 sC.波速可能为15 m/s。
机械振动 机械波教案第四课时
由①②两式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为.
1.本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来
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否符合要求,
振动是圆锥摆还是同一竖直平面
内的振动,以及测量哪段长度作
为摆长等.
2.本实验的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单摆周 期)的测量上.因此,要注意测准时间(周期) ,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最好采用 倒数计时计数的方法,不能多记或漏记振动次 数.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后取 平均值. 3.本实验中长度(摆线长、摆球的直径)的
5.数据处理 方法一:将测得的几次的周期T和摆长l代入公式g= 中算出重力
加速度g的值,再算出g的平均值,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方法二:图象法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可得l= T2,因此以摆长l为纵轴,
以T2为横轴做出l-T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7-4-
2,求出斜率 k,即可求出g值.g=4π 2k,k= .
6.分析与比较:将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比 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二、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而不易伸长的 线,比如用单根尼龙丝、丝线等,长度 一般不应短于1 m,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 的金属球,直径最好不超过2 cm.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 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
⑤减 弱 ④加强
,使某些区域振动
,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减弱的区域 ⑥间隔出现 .
4.波的衍射 (1)定义:波
⑦绕过
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 . ⑧更小或相差不多 (3)衍射现象始终存在,只有明显、不明显的区别. 干涉和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 干涉和衍射现象.反之,能发生干涉、衍射现象的一定 是波.
简明大学物理第二版 复件 4-6 平面简谐波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x t 3 2
4-6 平面简谐波
第四章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此方程说明了每个质点振动的 周期性,即波动的时间周期性. 据此可以作出该质点的y-t振动 曲线 。
y
O
A
x x0
t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6 平面简谐波
相位差和波程差
第四章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x 波函数 y A cos t u
在同一时刻,距离原点O分别为x1和x2的两质点的相位分别为:
当Δt=T/4时,整个波形应沿传播方向平移λ/4的距离. 于是可容易地作出t=T/4时的波形曲线,如图中的虚线所示.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6 平面简谐波
第四章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由图中的两条曲线可得到坐标x=λ/4的质点在t=0、T/4时 的y值,按照这样的思路,只要平移波形曲线,就可以得到在 不同时刻质点更多的y值.于是就可以作出这个质点的振动曲线, 如图所示.
I P S wu 1 2
A u
2 2
I A 2 I
2
在SI中,能流密度的单位是瓦每平方米,符号为W·m-2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6 平面简谐波
3 波的振幅
第四章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在波动过程中,如果各处传波质点的振动状况不随时间改变, 并且振动能量也不为介质吸收,那么单位时间内通过不同波面的 总能量就相等,这是能量守恒定律要求的. 对平面波,可任取两个面积为S1、S2的波面,相应的强度 分别为I1,I2. 由于S1=S2 ,且根据能量守恒,在单位时间有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第三课时 机械波和波的图象 一.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特点 1、机械波的产生 ⑴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⑵产生的条件:①有波源,②有介质.
振动
振动
经过时间Δt
1
9
1
9
2、机械波的分类
⑴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 波.有波峰和波谷.
⑵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 上的波.有密部和疏部.
2、共振 ⑴共振:做受迫振动的物体,驱动力 的频率与它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 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这就是共振现 象.共振曲线如图所示.
⑵共振的应用和防止 ①应用共振:使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直至等于振动系统 的固有频率.如:共振筛、核磁共振仪. ②防止共振:使驱动力的频率远离振动系统的固有频 率,如:火车车厢避震系统、军队或火车过桥.
(或v=s/t 相当于“振动”在介质中匀速运动). ⑶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也是所有质点的 振动频率. ⑷三者关系:v=λf,f 和v决定λ.
注意:机械波的波速只与介质有关,而频率则由波源决定.注 意波速与质点振动速度不是同一概念.
二、波的图象 以介质中各质点的位置坐标
为横坐标,某时刻各质点相对于 平衡位置的位移为纵坐标画出的 图象叫做波的图象.
⑶每经过T/2,振动质点都会到达关于平衡位置对称 的位置.
3、质点运动的路程 ⑴一个周期T内路程:s=4A
⑵1/2周期内路程:s=2A ①s=A(在平衡位置和最大位移处 两点间运动)
⑶1/4周期内路程: ②s>A(从平衡位置的一侧运动到 另一侧)
③s<A(在靠近最大位移处的往复 运动)
四.简谐运动的图象 1、横、纵坐标表示:横坐标为时间轴,纵坐标为某时 刻质点的位移. 2、意义:表示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形状:正弦或余弦图线.
第4章习题解答
第四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4.1什么是简谐振动?分别从运动学和动力学两方面作出解释。
并说明下列运动是不是简谐振动;(1)小球在地面上做完全弹性的上下跳动;(2)小球在半径很大的光滑凹球面底部做小幅度的摆动; (3)曲柄连杆机构使活塞做往复运动。
4.2 若弹簧振子中弹簧本身的质量不可忽略,其振动周期是增加还是减小? 这相当于增加了系统的惯性,振动周期将增加。
4.3 将单摆拉到与竖直方向成ϕ角后,放手任其摆动,则ϕ是否就是其初相位?为什么?单摆的角速度是否是谐振动的圆频率?4.4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质点作简谐振动时,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最远点需要1/4周期,因此走过该段距离的一半需时1/8周期。
”4.5两个相同的弹簧挂着质量不同的物体,当它们以相同的振幅做简谐运动时,问振动的能量是否相同?4.6什么是波动?振动与波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7试判断下列几种关于波长的说法是否正确. (1)在波传播方向上相邻两个位移相同点的距离; (2)在波传播方向上相邻两个运动速度相同点的距离; (3)在波传播方向上相邻两个振动相位相同点的距离。
4.8当波从一种媒质透入另一种媒质时,下面那些量会改变,哪些量不会改变:波长、频率、波速、振幅。
4.9有人认为频率不同、振动方向不同、相位差不恒定的两列波不能叠加,所以它们不是相干波,这种看法对不对?说明理由。
4.10 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两个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在空间叠加时,干涉加强的点的合振幅为原来的两倍,能量为原来的四倍,这是否违背能量守恒定律?4.11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7.0100cos(6ππ+=t x cm 。
某时刻它在23=x cm 处,且向X 轴负向运动,它要重新回到该位置至少需要经历的时间为( ) A 、s 1001 B 、s 2003 C 、s 501 D 、 s 503答案:(B)4.12 一个单摆,如果摆球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四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减为原来的一半,则单摆( )A 、频率不变,振幅不变;B 、频率不变,振幅改变;C 、频率改变,振幅不变;D 、频率改变,振幅改变; B4.13 以频率ν作简谐振动的系统,其动能和势能随时间变化的频率为( ) A 、2/ν B 、ν C 、ν2 D 、ν4 答案:(C)4.14 劲度系数为m N /100的轻弹簧和质量为10g 的小球组成的弹簧振子,第一次将小球拉离平衡位置4cm ,由静止释放任其运动;第二次将小球拉离平衡位置2cm 并给以2cm/s 的初速度任其振动。
《主题二 第四节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教学设计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震动和机械波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 掌握简谐震动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
3. 了解波的传播规律,包括波的叠加、干涉、衍射等现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简谐震动和波的传播规律。
2. 教学难点:波的叠加、干涉、衍射等现象的实验操作和诠释。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
2. 准备实验器械,包括水波发生器、激光笔等。
3.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并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4. 安排实验时间,确保器械充足且安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回顾初中物理中的震动和波动相关知识,用生动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提出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什么是机械震动?什么是机械波?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有哪些基本特征?(二)新课讲授1. 机械震动:通过实验展示弹簧振子的震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机械震动的定义和特征。
再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震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机械波:通过水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机械波的定义和特征。
再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三)互动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机械震动引起的?哪些现象是机械波形成的?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证据。
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四)小结1. 总结机械震动和机械波的基本观点和特征。
2. 强调机械震动和机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观察、思考,发现更多的物理现象。
(五)作业安置1. 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一些有关机械震动和机械波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分享给全班同砚。
2. 思考:在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波动理论来诠释的?请举例说明。
(六)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四章-机械振动
x(m)
t
A
曲线2曲线1
-A
t
t
t2
t1
1
2
当:t t2 t1 0, 2 1 0
振动2比振动1超前
t(s)
§4.1 简谐振动
例1.如图的谐振动x-t 曲线,试求其谐振方程
解:由图知
x(m)
A 2m T 2s 2
可得: 2 T O
振动表达式为
1
2t (s)
x Acos( t )
dt 2 l
谐振方程为:
设 2 2T
ml
x Acos(t )
§4.2 简谐振动的实例分析
(5)U形管中液体无粘滞振荡
x x
l
为管内液体密度,
l为液体在管内的长度。
动力学方程为:
l
d2 dt
x
2
2gx
0
谐振方程为:
2 2g
l
x Acos(t )
§4.2 简谐振动的实例分析
(6)LC谐振电路
P sin m dv
dt
v l
P
sin 1 3 (小角度时)
6
g 0
l
令 2 g
l
2 0
结论: 小角度摆动时,单摆的运动是谐振动.
周期和角频率为:T 2 l
g
g
l
§4.2 简谐振动的实例分析
(2) 复摆(物理摆)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
设 角沿逆时针方向为正
mghsin JZ
10
即: Asin( ) 0 sin( ) 0
6
2
x
1
cos(
t 2 )(m)
10 6 3
§4.1 简谐振动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08-机械振动机械波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08-机械振动机械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翰林汇翰林汇翰林汇翰林汇课题:机械振动机械波类型:复习课第1课简谐振动、振动图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2.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3.掌握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加速度、速度随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变化的规律(定性)4.理解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利用图像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会将振动图像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并学会在图象上分析与位移x有关的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弹簧振子,研究弹簧振子在理想条件下的振动。
二、教具:激光笔,平面镜,PPT,展台气垫弹簧振子知识简析一、机械振动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做的往复运动.振动的特点:①存在某一中心位置;②往复运动,这是判断物体运动是否是机械振动的条件.产生振动的条件:①振动物体受到回复力作用;②阻尼足够小;2、回复力:振动物体所受到的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合外力.①回复力时刻指向平衡位置;②回复力是按效果命名的, 可由任意性质的力提供.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一个力的分力; ③合外力:指振动方向上的合外力,而不一定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④在平衡位置处:回复力为零,而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一定为零.如单摆运动,当小球在最低点处,回复力为零,而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3、平衡位置:是振动物体受回复力等于零的位置;也是振动停止后,振动物体所在位置;平衡位置通常在振动轨迹的中点。
大学物理(工科) 4—1 简谐运动、旋转矢量简谐运动的合成
2
tan1( v0 ) 注意: 确定 的象限 x0
二、简谐运动的描述
x Acos(t )
1.解析法(由振动表达式)
A, T, , x, v, a
2.曲线法(由振动曲线)
x
x Acos(t )
A
►确定振幅A;
o
►确定周期T,ω;
►确定φ
-A
T
t
•根据图像判断速度的正负用斜率 •利用初始条件确定几个φ,再利用速度正负判断保留φ
3、掌握描述简谐波的各物理量及各量间的关系;
4、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 运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 理解波函 数的物理意义. 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 度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
变速直线运动
过 的
变加速直线运动
运
动 形
平抛运动
式
抛体运动
例4.2: 已知一简谐振动的曲线如图所示,写出振动方程。
x (cm)5
6
2
3
p
O 1
t(s)
解: 已知振动方程表达式为:x Acos(t ),v Asin(t )
► 定振幅: A=0.06m
►定初相
x0 0.06cos 0.03
cos 0.5
利用斜率判断0时刻速度方向 0 0
晶格点阵
§4—1 简谐运动、旋转矢量、简谐运动的能量
一、简谐运动动力学 1.模型
2.定义 ►受力:F=-kx
►动力学微分方程:
d2 dt
x
2
2
x
0
令 2 k
m
►运动方程: x(t)=Acos( t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的时刻)。
反映 t=0 时刻的振动状态(x0、v0)。
x0 Acos0
v0 Asin0 x
m
A
0=0
o
A
X0 = A
o x
-A x
t T
0 = /2
m
A
o X0 = 0
m
-A
o
X0 = -A
o x
-A x
A
o x
-A
t T
0 = Tt
4、振幅和初位相由初始条件决定
由
x0 Acos0
v0 Asin 0
A A12 A22 2 A1A2 cos2 1 ,
tan A1 sin 1 A2 sin 2 。 A1 cos1 A2 cos2
3. 两种特殊情况
(1)若两分振动同相 2 1 2k ,则 A A1 A2 , 两分振动相互加强, 如 A1=
A2 ,则 A = 2A1
(2)若两分振动反相,2 1 2k 1 , 则 A | A1 A2 | ,两分振动相互减弱,
波动是振动的传播过程。 机械波----机械振动的传播 波动 电磁波----电磁场的传播 粒子波----与微观粒子对应的波动 虽然各种波的本质不同,但都具有一些相似的规律。
一、 弹簧振子的振动 m
o X0 = 0
§4.1
m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二、谐振动方程 f=-kx
a f k x
x
mm
令 k 2 则有 m
教学内容
备注
1
大学物理学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教案
第 4 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前言 1. 振动是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 2. 振动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机械振动:位移 x 随 t 变化;电磁振动;微观振动 广义振动:任一物理量(如位移、电流等)在某一数值附近反复变化。 3. 振动分类
振动
受迫
自由
阻尼 无阻尼
自由非谐 自由谐动
其中: At 2Acos2 1 t ,随t缓变。 2 1 。随t快变。 这样,合振
2
2
动可看作振幅缓变的简谐振动。
拍 (beat)── 合振动的强弱 A2(t)随t变化的现象。 拍频:单位时间内强弱变化的次数.
b | 2 1 | 或 b | 2 1 |
b 即为 A2(t) 或 |A(t)|的变化频率。
如 A1=A2,则 A=0, (以上 k =0,1,2,……)。
三. 同方向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分振动:设 x1 Acos1t , x2 Acos2t
7
大学物理学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教案
合振动:
x x1 x2
合振动不是简谐振动。当 21 时 , 2- 12+1 ,
x 可写作
x Atcost
kA2
2、 势能
Ek
1 2
kx2
1 2
kA2
cos2 t
Ep 随 t 变:
Ep
,
max
Ep
,
min
Ep
与动能情况相同。
平均
3、 机械能
E
Ek
Ep
1 2
kA2 。
简谐振动系统机械能守恒,能量没有输入,也无损耗。各时刻的机械能均等于起始能量
6
大学物理学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教案
E0 (t=0 时输入的能量)。
得
A
x02
v02
2
0
arctg ( v0 x0
)
4
大学物理学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教案
三、旋转矢量法 (1) 矢量长度 = A
以为角速度绕o点逆时针旋转 t=0 时矢量与x轴夹角为
(2)矢量端点在 X 轴上的投影做简谐振动 x Acos(t 0 )
A t=t
t=0
相差
如果有两个谐振动
t+0
A 0
o
频率: 单位时间内,波动向前推进的距离内所包含的完整波的数目,或单位时间内通过
波线上某点的完整波的数目,用 表示。 1 。
T
3、 波速: 单位时间内一定振动状态或位相沿波线传播的距离。用 u 表示。
uT u 。
波速决定于介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
固体中横波与纵波的波速分别为 u G (横波), u
个谐振动,它们任意时刻的位相差 是一个恒量,
10 20 。
§4.3 简谐振动的能量
一、简谐振动系统的能量特点
以水平弹簧振子为例 1、 动能
Ek
1 2
mv2
1 kA2 sin2 2
t
Ek 随 t 变:
Ek
1 kA2 max 2
,
Ek min 0
Ek
平均
1 T
t T t
Ek dt
1 4
E
(1/2)kA2
Ep
Ek
A
o
-A
x
二. 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1、分振动 一物体同时参与两个谐振动
t T
x1 A1 cost 1
x2 A2 cost 2
2、合振动
x x1 x2
2 1 A2
x2 x1 x
A
A1
x Acost
由右边的矢量图可求得: 合振动是简谐振动,其频率仍为,其振幅和位相分别是
惯量为 I。t 时刻 的角位置为θ,向右为正。则当角位移为θ时,受到重力矩
M mghsin
当在角位移很小( 5 )情况下, sin M mghsin mgh
∴
I
d 2 dt2
mgh
d 2 dt2
mgh I
令2 mgh I
d 2 2 dt 2
即复摆在摆角很小( 5 )情况下,可近似为简谐振动。
t2 t1 (t2 t1)
由此可见,一个谐振动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经历的时间为
t
t2
t1
T 2
当 2k ( k =0,1,2,…),两振动步调相同,称同相。
当 2k 1 ( k =0,1,2,…),两振动步调相反,称反相。
三、位相超前和落后 若 2 1 0 ,则 x2 比 x1 较早达到正最大,称 x2 比 x1 超前(或 x1 比 x2 落后)。
o
A
x
X0 = A
m
o
-A
x
X0 = -A
a
d2x dt2
2 x
即 d2x 2x 0 dt 2
其解为
x t Acos t 0
三 单摆
如图所示,m 受合外力沿轨道切线方向分力 ft mg sin ,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与 角的
方向相反。当 5 时 ft mg sin mg 有
2
大学物理学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教案
授课章节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第 4 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1. 理解描述简谐振动的三个重要参量:振幅、周期(频率、圆 频率)、相位(初相位),能熟练确定这三个参量,特别是相位和初 相位。
2. 掌握描述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法; 3. 理解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运动学特征、能量特征; 4. 掌握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了解拍振动; 5.理解波动方程及其多种表达式。 (1) 确切理解描述波动的三个重要参量:波长、周期(频率)、 波速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地确定这些量; (2) 掌握由波动方程求位于某位置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或某时刻 的波动方程的方法,并能熟练地求出同一波线上两点间的相位差, 或同一位置处质点不同时刻的振动相位差; (3) 掌握如何写出波源不在坐标原点时的波动方程的方法; (4) 掌握由已知时刻的波形曲线写出波动方程,或写出(画出) 某位置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振动曲线)的方法。 6. 理解波动能量的特点,理解平均能量密度、平均能流密度的概 念及相关的计算; 7. 理解波动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及相长、相消干涉的条 件。 1. 正确运用动力学方法求系统固有角频率; 2. 正确确定振动相位,从而写出振动方程; 3. 能应用旋转矢量讨论有关问题; 4. 正确地由振动方程写出波动方程,能将给定的波动方程与波动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教案
mat
ml
ml d 2 dt 2
mg
即
d 2 g 0
dt2 l
令 2 g l
d 2 2 0 dt2
所以,在角位移很小( 5 )情况下,单摆的振动才是近似的简谐振动。
g ,T 2 l , 1 g 。
l
g
2 l
四、复摆 设刚体的质量为 m,重心在 c 点,重心到轴的距离为 h,刚体对通过 o 点的转轴的转动
x
x
x = A cos(t + 0)
二、位
x1 A1 cos(t 1) ,
那么它们的位相差为
x2 A2 cos(t 2) ,
t 2 t 1 2 1.
可见,对两同频率的谐振动其位相差等于初相差。
以上讨论的是两个振动在同一时刻的位相之差。同样地,同一振动在 t1 ,t2 两个不同时
刻的位相差为
在波向 x 轴正向传播时 p 点的振动比 o 点的振动在时间上落后 Δ t x ,所以,p 处质点 u
任意时刻 t 离开自己平衡位置的位移等于原点在( t t )时刻的位移,即
y(x,t) y0 (t t) 。
所以,沿 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为
y
Acos 。
y0 A cos( t 0 ) ,
9
大学物理学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教案
式中 A 是振幅, 是圆频率,0 是 o 点处质点振动的初位相, y0 就是 o 点处质点任意时刻
t 离开其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振动沿波线传播到坐标为 x 的 p 点时,p 处质点将以 y u
o
p
x
x
相同的振幅和频率重复 o 点质点的振动,但振动从 o 点传到 p 点须经历 t x 的时间,即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