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发展心理学中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进展
同伴关系研究综述
论文: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上传: 叶子玲更新时间:2012-6-5 9:42:00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之一,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幼儿期是幼儿同伴关系开始发展的时期,此时期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儿童的社会能力、认知能力、情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对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和幼儿的自身因素等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就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点教育建议。
关键词幼儿;同伴关系;社会化;影响因素AbstractThe partnership is not only the content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but also a very important way to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It's early childhood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cognitive, emotional, healthy self-concept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focuses on family factors, teachers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hildren's own factors influence the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artnership factors were discussed, an d based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puts forward four education Suggestions.KeywordsChild;Partnership;Socialization;Factors引言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与儿童观的发展紧密相连。
依恋角度论文儿童同伴关系论文
依恋角度论文儿童同伴关系论文摘要: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办公室,一方面,积极为不安全依恋的学生提供改变的条件;另一方面,对不安全依恋的学生有一定的敏感度,尽早进行鉴别和有针对性的干预,并对他们的表现和改变持宽容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
一、概念的界定依恋:一般意义上的依恋指的是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发展心理学中的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
依恋形式:即个体以何种形式为载体来建立与他人的依恋关系。
依恋对象:指的是与个体建立依恋关系的对象。
依恋类型:主要包括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
依恋质量:指的是依恋关系的亲密性、稳定性和促进性。
儿童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二、依恋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的影响(一)依恋形式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的影响母爱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养育为中心,这为儿童同伴关系的建立打下了情感的基础。
在母子互动中,母亲通过喂养、爱抚等方式传达母爱,儿童则以微笑、哭泣、反抗等形式来表达对母亲的依恋,母子依恋的这些表现形式在儿童间的交往中得到体现,如同伴间的安慰、拥抱等。
在父子依恋中,游戏是其依恋关系建立的主要载体,父爱在游戏过程中得以表达,对子女的认识能力、智力、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而这又对儿童的同伴接纳、社会知觉等产生影响。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的领导方式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
以群体生活为背景的同学交往,使得儿童在从父母那里习得的交往经验有机会作用于现实的人际交往。
同学间通过互诉学习压力和情感烦恼,其同伴关系也得到发展而趋向成熟,形成友谊。
(二)依恋对象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的影响儿童在亲子依恋中,首先从父母那里习得性别刻板印象认识,如女孩和母亲玩布娃娃,男孩跟父亲玩格斗游戏等,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对孩子在同伴选择和同伴交往中得以明显的体现;其次从父母那里习得性别具备的气质认识,如女孩学习母亲的温柔,男孩学习父亲的阳刚;再次,在父子依恋中,男孩明显比女孩受到的影响大一些,男孩与朋友关系的发展强烈地受到父亲的影响;最后,幼儿期父母的养育态度对儿童的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如溺爱型母亲和教育意识太强的母亲,其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都不强。
同伴关系的发展
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的发展一、同伴关系的概念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
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1]。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2]。
美国学者哈吐普(hartup,1989)考察了儿童成长过程中与他人形成的人际关系,并将儿童同伴关系分为两种: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3]。
垂直关系是指比儿童拥有更多知识和权力的父母或教师等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
比如,成人局与主动地位对孩子提出要求,发出指令。
其性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即成人是总控制的,儿童是服从的。
这种功能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其他方面的保护。
水平关系是指儿童和与他具有相同社会权力的同伴之间的关系。
在儿童游戏的过程中,一个扮演爸爸,一个扮演妈妈;一个做饭,一个工作。
可以商量玩的内容和玩的时间,也可以交换角色。
在这种水平的交往关系中,幼儿技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并且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的不同就在于活动的控制者的不同。
垂直游戏中,成人是“权威”,儿童是“服从”的一方;在水平关系中更倾向于“平等”的关系,儿童有更大的自主权,相比垂直关系,水平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为强烈、持久。
二、同伴关系的功能(一)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同伴交往为幼儿自我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对照标准。
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是儿童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 是从他人评价逐步过渡到自我评价的过程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1]。
同伴即可以提供幼儿有关自我的信息,又可以作为儿童与他人比较的对象。
幼儿在于其他儿童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和地位。
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确定自己相对于同龄伙伴角色和地位,并在平等的环境中认识到领导者与追随者的角色,这样可以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从而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同伴关系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心理学同伴关系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同龄人之间的互动和交往。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同伴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儿童在社交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以及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对儿童的社交技能、情感认知和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伴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儿童早期的亲子关系、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同伴互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友谊和群体互动等。
这些阶段对儿童的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同伴关系中,儿童学会了分享、合作、竞争、解决冲突和建立友谊等技能。
他们也在同伴关系中建立了自我认同和自尊,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儿童学会了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培养了同情心和友善的品质。
同伴关系还可以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提高儿童的幸福感和自尊心,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然而,不良的同伴关系,比如欺凌和排斥,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
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
对儿童的社交能力、情感认知和心理健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和促进儿童的良好同伴关系发展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特点
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特点
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往的建立:儿童在早期的同伴交往中,主要是基于身体接触、微笑和动作等
表面上的交互。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建立起更复杂的社交关系。
2.情感表达与理解:儿童逐渐发展出更丰富的情感表达,同时也开始理解并回应
他人的情感。
他们通过表情、动作和语言来传达情感,并依据不同的情境来调整自己的情感反应。
3.合作与竞争: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开始出现合作和竞争的行为。
他们可能会为了
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或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展开竞争。
4.友谊的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对友谊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选择特
定的朋友并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
友谊对于儿童的支持、鼓励和认同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社会技能的提高: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儿童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社会技能,如分
享、轮流、协商等。
这些技能对于他们在日后的社会生活至关重要。
6.性别角色的认识:儿童在同伴关系中开始意识到性别角色的差异,他们对于男
性和女性在行为、兴趣和角色上的期望逐渐明确。
7.同伴群体的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形成自己的同伴群体,他们在群体
中分享共同的兴趣和经验,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分工。
总之,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儿童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促进其全面成长。
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3]。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儿童间特别是同龄人间的人际关系[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幼儿教育目标由智育中心向注意幼儿全面发展转变就,各国越来越重视发展幼儿的同伴关系,并将其作为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有关幼儿同伴关系的研究证明幼儿期是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我国幼儿同伴关系存在的问题加大了我们深入了解幼儿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的紧迫性。
一、关于幼儿同伴关系的主要理论及影响因素的重要作用(一)幼儿同伴关系的主要理论同伴关系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儿童心理学家对同伴关系系统深入的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5]。
较早引起关注的是关于儿童同龄群及游伴问题[6]。
主要强调儿童在同伴中生活才能健康成长,指出儿童在和伙伴们相处中,逐渐懂得了友谊、谦让、互助、合作和竞争,并从1/ 20中开始获得成功的社交经验和失败的社交教训。
之后,有人明确提出了儿童同伴关系的概念并系统地论述了儿童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的影响。
在关注儿童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之后,国内着重介绍了一下国外比较有影响的理论。
主要有:由美国早起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首属群体理论[7],他认为首属群体是个人直接生活在其中,与群体成员有充分的直接交往和亲密人际关系的群体,首属群体是社会影响的最直接来源,对于个人的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由美国社会学家哈鲁提出的两种不同性质人际关系理论。
运动心理学领域同伴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基于2009-2010年3种运动心理学核心期刊上的文献分析
自尊是心理弹性 的保护性 因素之一 , 自尊是指个人对 自我价
值 和 自我 能 力 的情 感 体 验 ( 田录 梅 , 李双 , 2 0 0 5 ) , 是 个 体 基 于 自我
2 、 存在 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 根据对三 种运动心理 科学期刊 近两年 以来上面 所刊 登的论
评 价而产 生的对 自我价值 的一种 总体感受 ( 蔡建红 , 2 0 0 1 ) 。 以往 文 进 行 整 理 分 析 , 我们可 以发现一些 不足的地方 , 我 总 结 有 以 下 的研究 结果说 明同伴关系对 自尊水平 有一 定的预测作 用 ( 赖 建 几 点 。 维、 郑钢 、 2 O 0 8 ) , 同伴 间的冲突 自私行 为对 自尊 良性发 展起 阻碍
同时, 并对 其 做 了 认 真 的 研 究 与 分 析 。 1 、 结 果 与分 析 1 . 1 、 自尊 的角 度 上 来看 , 个 体 在 兴 趣 爱 好 和 身 体 发 展 上 自我 表 露程 度越 高
则孤独感 水平 也就越低 , 还有 与同性 朋友的 自我表露越 高相对应
的个 体 孤 独 感 水 平 也就 越 低 。
关键词 : 运动心里 学 青 少年儿童 同伴 关系 期刊 有大量 的研 究表 明, 青少年 儿童 之间的 同伴关 系对于其未来 的发展有着显著性 的影响。 不 同的同伴关系会表现 出不同的性格
1 . 3 、 自我 表 露
大班幼儿游戏活动中同伴合作策略的研究
大班幼儿游戏活动中同伴合作策略的研究一、本文概述《大班幼儿游戏活动中同伴合作策略的研究》是一篇探讨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同伴合作策略的学术论文。
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大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如何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及这些合作策略如何影响他们的游戏体验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本文首先界定了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大班幼儿”“游戏活动”和“同伴合作策略”,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相关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同伴合作策略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
研究内容包括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行为类型、合作策略的使用情况、合作策略的影响因素以及合作策略对游戏体验和社交技能的影响等方面。
本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建议,以期为大班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同伴合作策略,为提升幼儿的游戏体验和社交技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深入探究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同伴合作的策略。
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观察法:本研究通过自然观察的方式,对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同伴合作行为进行实地观察。
观察的内容包括幼儿在游戏中的互动方式、合作策略的运用以及合作效果等。
观察过程中,研究者会详细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后续分析。
访谈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同伴合作的策略,本研究还采用了访谈法。
研究者会随机选取部分幼儿进行个别访谈,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合作体验、合作策略的运用情况以及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等。
同时,研究者还会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问卷调查法:为了扩大研究样本并获取更全面的数据,本研究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探讨
直 以来 , 同伴 关 系 都 是 儿 童 社 会 化 领 域 的 重 要 研 究 对 象 , 每 一 是 323友 谊 质 量 问 卷 -. 位儿童青少年都无法回避 的话题 , 对儿童 青少年 的社会化和健康成 采用 《 友谊质 量问卷》 Fi dhpQ a t Q et n a e ( r n si uly u son i )的简 e i i r 长 具 有重 要 的作 用 。 同伴 关 系 的 状 况 对儿 童 青 少 年 的 心理 适 应产 生 表 , l 共 8个项 目, 量表 有 4 原 0个项 目 。 重 要 影 响 。 独 是 一种 消 极 的、 漫性 的心 理状 态 , 童 长 期 处于 此 孤 弥 儿 33施 测程 序 由 经过 培 训 的班 主任 老 师做 主 试 ,采 用 团体 施 . 状态会导致适应不 良。 在孤独感领域的研 究中研究对象年龄跨度 不 测的 方式进行 。施测 时以班 级为单位 , 由主试讲 明要 求, 解释指导 平衡 , 针对老年人 的研究比较多 , 对青少年和儿童的研 究比较少, 本 语 , 必要时给予个人指导 以确保被试 正确理解 问卷。 研 究 的 目的就 在 于研 究 儿 童 同伴 关 系 与 孤 独 感 问 的 相 关 关 系 , 终 最 34 数 据 的处 理 与 分 析 利 用 ssl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处理 。 . ps 5 1 为缓解儿童的心理 适应 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 增加在孤独感研究领域 4 研 究 结 果 中对 儿 童 的 探 索和 研 究 。 41儿 童 孤 独 感 的整 体 分 布 儿 童 孤 独 感 问卷 每 个 项 目按 照 五 . 2 研 究设 计 级计 分 , 从完 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 , 分数从 1 5分 , — 这样 1 6个题 目 同伴 关 系作 为 同龄 人 之 间 或 心理 发 展 水 平 相 当 的 个 体 间 在 交 最 高 分 为 8 0分 , 低 分 为 1 最 6分 , 数 越 高 表 明 儿 童 的 孤 独 感 越 强 分 往 过 程 中 建 立和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种 人 际 关 系 , 可 以 分 为 四个 水 平 : 个 烈 。 本 次 调 查 结 果见 表 2和 图 1 。 体 特 征 水 平 、 际 交 互水 平 、 向 关 系水 平 和 群体 水平 。 人 双 表 2 孤独感得分的描述统计结果 本研究选择 了同伴 关系水 平中的双 向关 系水 平和个体特征水 平 作 为 考察 同伴 关 系 的 指 标 。 友谊 质 量 处于 双 向关 系水 平 , 映 的 反 是 个 体 与 个 体 间 的情 感 联 系 ; 交 自我 知 觉 处 于 个 体 水 平 , 对 自 社 是 己社 交状 况 的主 观 评 价 。 孤独 感 分数 3 研 究 过 程 31被 试 在 湖 北 省 枣 阳市 第 一 实验 小 学 的 四 、 、 年 级 的各 . 五 六 平行班级 中分别随机选取 一个班级 , 在每 个班级 中按照 同学成绩 的 上、 下水平 , 中、 在各水平中随机选取 1 , 1人 即每个班级抽取 3 3人 , 每 个年 级 选 取 一 个班 级 , 9 。 放 问卷 9 共 9人 发 9份 , 测 后得 到有 效 施 问卷 9 份 。其 中 四年 级 3 7 3人 , 五年 级 3 人 , 年 级 3 人 ; 生 4 3 六 1 男 8
关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综述【精选】
儿童同伴关系一、概念的界定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ships)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到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此同伴关系日益受到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家的重视。
二、我国关于同伴关系的研究儿童同伴关系日益受到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家的重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发展心理学家对同伴关系系统深入地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此给予了关注。
该研究的兴起一方面受国外相关研究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独生子女群体的出现,使得对同伴关系的研究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研究人员首先对国外有关儿童交往研究的介绍,然后在了解和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儿童的同伴交往进行本土研究。
这一时期,儿童同伴关系和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既大量散见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当中,也有对儿童的交往及能力进行教育干预的研究。
从目前我国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研究状况来看,主要侧重于对儿童现实交往问题的探讨,教育对策的思考及交往技能和良好交往行为的培养。
自1970年以来,我国对同伴关系的研究逐渐系统和深入,使人们对同伴关系的认识不断丰富。
(一)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意义: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儿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它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其主要意义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同伴关系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二是同伴关系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映的机会;三是同伴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四是同伴关系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内容及影响因素
浅析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内容及影响因素摘要:同伴关系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的网状结构。
同伴关系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本文先讨论了同伴关系的基本内容,接着又从儿童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及归因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希望能对同伴关系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字:同伴关系同伴接纳影响因素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1]。
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适应价值。
70年代中期以来,系统深入的同伴关系研究已经出现,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同伴关系的基本内容研究:1、同伴关系的意义:同伴关系在儿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它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2]。
其主要意义有四个方面:一是同伴关系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二是同伴关系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映的机会;三是同伴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心渠道和参照框架;四是同伴关系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3]。
同伴关系还起着行为强化、榜样学习和社会比较的作用[4]。
2、同伴关系的类型:儿童的同伴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网络结构。
国内学者认为同伴关系包括同伴接纳和友谊。
同伴接纳是指儿童在同伴群体中被喜欢和接纳的程度。
通过观察法和社会测量技术可以确定儿童同伴接纳水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儿童分为五种类型[7]:⑴受欢迎儿童,是指在同伴中获得的积极提名多,消极提名少;被多数同伴喜欢的儿童。
⑵被拒绝儿童,是不被大多数同伴喜欢的儿童。
小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
小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引言幼儿时期是孩子社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的小班环境中,同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小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幼儿在同伴中的位置和影响力,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更科学的幼儿教育指导。
一、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同伴关系是指幼儿在固定环境中与同龄伙伴之间形成的亲密关系。
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和认知发展。
在同伴关系中,幼儿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习社交技能,培养合作能力,建立自我认同。
同伴关系也是幼儿建立情感联系和友谊的重要途径,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基础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社会关系及其结构的方法,通过分析个体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系统中的关键成员和关系模式。
在研究幼儿同伴关系时,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幼儿之间的关系网络和关系模式,发现潜在的影响因素和关键节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幼儿教育实践。
三、小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1. 数据收集我们需要收集小班幼儿的社会网络数据,包括每个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交流频率、亲近程度等信息。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访谈等方法,获取幼儿之间的关系数据。
2. 关系网络构建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构建小班幼儿的同伴关系网络。
通过将每个幼儿视为网络中的节点,将幼儿之间的关系视为网络中的边,可以构建出小班幼儿的同伴关系网络图。
3. 关键节点分析在构建好同伴关系网络后,可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分析。
通过计算每个幼儿的中心度指标,可以找到网络中的核心成员和关键影响者。
可以分析不同幼儿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关系模式,找出影响同伴关系的关键因素。
4. 关系模式识别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可以揭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的不同模式。
某些幼儿可能处于核心位置,与其他幼儿有着更多的联系;某些幼儿可能处于边缘位置,与其他幼儿的联系相对较少。
探究儿童同伴关系
探究儿童同伴关系儿童的同伴关系研究摘要:儿童同伴关系是现阶段儿童心理发展关注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探讨儿童同伴关系理论的研究基础着手,阐述了国内外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儿童同伴关系的基本理论;同伴关系的主要类型;评定方法;如何培养儿童形成完善的同伴关系;同伴交往的意义。
关键字:儿童;同伴关系前言儿童在成长发展的社会化的过程中,遵循着两条路线:一是与父母亲的互动关系,即亲子关系;二是与年龄相仿的儿童之间的交往关系,即同伴关系。
在儿童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主要的生活空间在家里面,亲子关系是儿童成长发展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
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同伴关系逐渐成为儿童交往的主要方面;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母亲外出工作,儿童较早地开始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同伴交往中。
同伴关系与亲子关系存在很大的不同,它在儿童成长发展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独特而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探究儿童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儿童同伴关系理论的研究基础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个体发展包括从受精卵开始到个体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
研究者普遍认为,个体早期发展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最为重要。
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哈里?斯塔克?沙利文曾根据人际关系的特点将个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前青春期、青春初期、青春后期。
[1]只有经过这六个阶段,个体才能发展成为真正的成人。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际关系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儿童在同伴交往基础上形成的同伴关系,对其成熟发展极为重要。
儿童的同伴交往话动一直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注的热点之一,关于它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
(一)国内外儿童同伴关系理论的发展同伴关系及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重要主题,国外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开展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对同伴关系系统深入地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幼儿同伴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幼儿同伴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摘要]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标志。
幼儿期是同伴关系开始发展的时期,此时期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儿童日后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在儿童社会化及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研究幼儿心理理论,并且通过对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等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协同家庭和幼儿园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教会幼儿同伴交往的技巧和策略,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同伴关系;同伴交往;社会性;交往技能一、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它是同伴交往的结果;同时,既成的同伴关系又对同伴交往的强度、交往行为的内容、方式和性质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同伴交往和同伴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同伴交往是同伴关系的动态展示,同伴关系是同伴交往的静态表征。
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同伴之间年龄相近,兴趣一致,支配权平等,有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幼儿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心理感受积极而愉悦,对幼儿来说,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
这种同伴关系主要在幼儿同伴交往中体现,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成为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前提,它能为幼儿掌握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
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
研究工具和数据采集方法
总结词
研究工具要具有信度和效度,数据采集方法要可靠且科 学
详细描述
在选取研究工具时,要注重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 指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无论何时、如何进行测量 ,结果都应该相同或者非常接近。效度是指工具的有效 性和准确性,即工具能够准确地测量所需要研究的心理 特质或行为。在数据采集方面,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观 察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 科学性和可重复性。
03
同伴交往关系概述
同伴交往关系的概念
同伴交往是指幼儿与同龄人之间建立的一种互动关系,这 种关系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同伴交往关系通常是通过共同的游戏、学习等活动建立起 来的。
同伴交往关系的重要性
01
同伴交往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自我意识 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02
同伴交往可以为幼儿提供学习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的机会,
幼儿心理理论是一种元认知能力,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 适应社会环境,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1 2 3
前习俗水平
幼儿在这个阶段主要关注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结 果,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关注 。
习俗水平
幼儿开始关注他人的动机和意图,能够理解他 人的心理状态,但仍然缺乏对他人情感和感受 的理解。
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幼儿可以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需求 ,如何解决冲突,以及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这些经验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研究意义
深化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理解
研究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期的心理 发展规律,进一步揭示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 特征。
社会性发展心理学研究之同伴关系研究的进展!
9
•在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友谊的成因是不同的
幼儿:地理位置(如邻居)、有共同的兴趣和喜爱的活动、拥有有趣的玩具。 小学二三年级:朋友还基本上是住得近的、有好玩的玩具、喜欢和自己一起
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的同伴。
小学四五年级:共同的价值观和准则,有共同的活动和所有物,互相帮助、
合作、支持,彼此不打架。
Back
1.3 同伴关系的类型
• 同伴关系主要可分为两种: (详见社会性DP P
378-379)
①友谊 友谊是两个个体之间形成的一种互相作用的,较为持 久稳定的双向关系,而非简单的喜爱或依恋关系。友谊以信任 为基础,以亲密性支持为情感特征。 ②同伴群体关系 同伴群体关系不像友谊那样是一对一的关 系,而是儿童之间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行为准 则,有相同的兴趣,经常共同参加某些活动的群体关系。同伴 群体通常存在一定的等级性质的关系和结构,各个成员在群体 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友谊的成因 VS 同伴群体的形成)
虽然,同伴对婴儿来说是一种有趣的、可以为其带来快乐 的社会对象,但是,对这一时期的婴儿来说,最为重
要的社会关系还是依恋,即与父母建立的情感联 结,尤其重要的是母子关系。同时,依恋关系对于同
伴关系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婴儿与同伴最初的互动方 式,是在与母亲早期所建立的互动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同时,婴儿与母亲的依恋质量也是影响他们与同伴互 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安全依恋的儿童,在与同伴互动的过 程中,更容易表现出自如和大胆,即他们可以将成人作为 一个安全的基地,这个基地牢固了,幼儿的行为自然就会 更加随心所欲。
• 1岁左右:同伴相互作用中出现了较多的交流行为,如微笑、 打手势、模仿等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行为。1岁以后,同 伴间互相协调的互动行为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其中最主要 的形式是在游戏中的模仿行为。 • 2岁左右,幼儿开始用言语来影响和谈论同伴的行为。
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
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心理理论,即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与推理能力,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伴交往,则是幼儿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对幼儿的情感、认知和社会技能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与同伴交往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期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幼儿心理理论的概念及其发展阶段进行梳理,明确心理理论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通过对同伴交往的内涵、类型及其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揭示同伴交往在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心理理论水平对同伴交往质量的影响,以及同伴交往对心理理论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文还将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差异,以期为全球范围内的幼儿教育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将对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议题。
心理理论,即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与推理能力,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伴交往,作为幼儿期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对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理论的发展、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关于心理理论的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例如,Wellman和Liu(2004)提出的心理理论发展的四阶段模型,从感知运动阶段到符号功能阶段,再到表征思维阶段,最后达到反思元认知阶段。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幼儿逐渐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包括信念、愿望、情绪等,并据此进行预测和解释行为。
同伴交往对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同伴互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幼儿同伴互动研究的文献综述教艺院学前133班张萍钰摘要:幼儿社会性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启蒙阶段的老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帮助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降低自我中心意识。
教会幼儿与同伴交往,对其以后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伴交往活动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活动与幼儿的自我表露程度和方式互为影响。
本文着重从同伴交往活动中,不同时期特点、影响因素、教师建议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幼儿同伴互动关系时期特点策略一、问题的提出幼儿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同伴,幼儿通过与同伴的游戏和社会性活动,为其社会技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同时,同伴互动又是发展心理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
幼儿间同伴互动关系不易察觉性,教师往往在日常教学中只重视课程和美德教育,而忽视了对幼儿互动关系的正确引导,殊不知,幼儿互动有许多价值和功能,但如何较好的引导幼儿进行互动,学者们探讨的不多,这也是幼儿同伴互动研究的薄弱所在。
从促进幼儿同伴交往,丰富幼儿同伴交往的形式来说,加强对幼儿同伴互动的关注是有必要的,同时已有的对同伴互动的探讨可以为我们研究如何更好引导幼儿同伴互动提供借鉴。
二、幼儿同伴间互动的价值1、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激励儿童的探索欲望。
良好的人际互动在同伴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个体之间紧密联系,各自的目标存在着积极的相关性,他们能够认识到只有实现集体的目标自己的目标才最终得以实现。
因此,幼儿在互动交往中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合作氛围,会消弱幼儿与同伴在集体活动中面对复杂任务的心理障碍,互相鼓励会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增强理解力和表达能力,提高社会交往技能。
社会文化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语言直接促进了其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语言不仅使儿童表达看法和提出问题变为可能,也为儿童向周围人学习提供了机会。
同伴互动交往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协商、探讨的机会,幼儿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心理学对早期儿童发展的研究和建议
心理学对早期儿童发展的研究和建议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对早期儿童发展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
早期儿童的发展对他们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关怀,以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理学对早期儿童发展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早期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成果1.感觉和运动:早期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与环境进行互动,发展肌肉和神经系统。
建议: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为婴儿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让他们通过触摸、抓握和爬行等方式与环境互动。
2.语言和沟通:早期儿童在6个月至2岁之间开始语言的发展,通过模仿和理解来学习语言。
建议:在与孩子交流时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通过描述和指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同时鼓励他们模仿和表达。
3.记忆和学习:早期儿童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不断发展,开始建立认知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提供有趣且有挑战性的游戏和玩具,促进他们的记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4.理解和推理:早期儿童逐渐学会理解和推理,并开始形成抽象思维能力。
建议:通过故事、问题和情景让孩子思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早期儿童情感发展的研究成果1.情感表达:早期儿童开始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同时学会认知他人的情感。
建议:耐心倾听孩子的情感表达,鼓励他们用语言或肢体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情绪调控:早期儿童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寻求情绪支持。
建议:提供宽容和理解的环境,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积极的社交互动来调节情绪。
3.自我意识和社会认同:早期儿童开始逐渐认识自我,并与他人建立联系,形成社会认同感。
建议:鼓励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提供正面的社交经验和角色模型,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社会认同感。
三、早期儿童社交发展的研究成果1.亲密关系的建立:早期儿童开始发展父母和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并逐渐建立与同伴的互动。
建议:提供稳定、温暖和关爱的亲密关系,为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奠定基础。
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2-4918(2002)03.0091.095中圈分类号:B8441文献标识码:A国#FJL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万晶晶‘周宗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武汉430079)摘要:介绍了近十年来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主要领域厦有关成果。
一方面经典研究进一步深入,包括探明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行为因素,对同伴关系类型的拓展厦同件关系时儿童发展与适应的贡献。
另一方面新的研究开始重视以往的关系经验对儿童适应的预测作用.双厦儿童同伴关系在情感、性别和文化上的差异。
这些新进展有望使谊领域研究在生物一心理一社鲁的理论框架下获得更大的整合。
关键词:儿童;同伴关系;原因模型;伴随模型国M-JL童同伴关系领域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二战期间研究被迫中断。
60、70年代来自灵长类动物的实验研究和人类的相关研究证实了一个假设:同伴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童年期的同伴关系交往技能会影响个体的长期适应。
在此背景下,新一轮同伴关系的研究于60年代复苏,70、80年代迅速崛起。
一系列相关研究和实验调查都支持“儿童的社会行为影响关系模式”这一假设。
同时,研究开始深入探讨儿童发展过程中同伴关系的本质和意义,将同伴关系分为同伴接纳和友谊,并探讨两类同伴关系各自的特点。
到80年代末,区分关系模型和界定同伴关系意义的研究进展为检验“同伴关系影响儿童发展”这一假设提供了新的依据。
关于这些进展,我国有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述评“。
3‘。
90年代以来,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一步扩展,一方面过去一些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伴随着一些新的概念和观点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
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人手,对90年代以来美国儿童早期与中期的同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1经典的研究领域1.1儿童行为在建构和维持同伴关系上的作用90年代,研究者继续调查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因素。
研究扩展到更广泛的的领域,包括行为因素(如行为技能或行为缺陷)、关系类型(如同伴接纳、友谊)以及关系阶段(如关系的形成或维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发展心理学中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进
展
一、前言
一般来说儿童的成长路线有两条: 一种是亲子关系,就是和父母之间的相处状态,另一种是同伴关系,就是和同年龄的小朋友间的相处状态。
孩子刚出生那会,家庭是其主要的生活空间,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原因。
但随着生长和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活动范围慢慢一点点的扩展到家庭之外,儿童和他们小伙伴们之间的关系就开始成为儿童接触外面世界的主要方面; 特别是现在,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孩子的父母亲都出去工作,孩子就开始大多数时间都是与自己的小伙伴相处。
同伴关系并不等同于亲子关系。
这两者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所以同伴关系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所以,探究同伴关系就对小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同伴关系理论的研究基础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同样的年龄段一起互相协作的活动,或者主要是指对个人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人际关系。
个体的发育涵概了个体整个的生命过程,也就是从受精卵开始发展最后到个体死亡的过程。
大部分研究人员指出,个体的早期发展对个体整个的生命发展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科学家沙利文已经根据人际关系的特点把个体的人格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
前青春期、青春初期、青春后期。
经过这六个阶段,个人才可以成长成真正的成年人。
而在个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对儿童来说,人际关系有很特殊作用。
因此,儿童与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 国内外儿童同伴关系理论的发展
儿童同伴关系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开始出现,这使得同伴关系的研究显的更为重要并已成为多学科之间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20 世纪80 年代初至90 年代中期,研究人员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儿童之间的同伴关系的研究. 从我国对孩子的同伴交往研究的现状,我们主要集中讨论孩子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关键因素。
(二) 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理论的发展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没有意识到,儿童和成人有不同的想法,因此,就忽略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直到十九世纪,才逐步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从二十世纪的三十到四十年代,研究人员检查了婴儿的互动,社会参与和群体动力。
探讨了社会发展对同伴关系的作用。
这是一种伙伴关系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是在对等关系中,让孩子获得更广泛的认知。
孩子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但是,为了平等关系的建立,可能会导致谈判或协商的出现。
这种平等和互惠的概念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孩子意识到,通过与同龄人的合作,可以产生积极的互动因素。
友谊是对等的社会支持关系,是孩子们可以共同获益的一件事。
帕顿从孩子的社会互动将儿童的游戏分为五类: 游戏的观众,独自游戏,平行游戏,一般的游戏,合作游戏。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研究人员停止了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研究。
冷战时期,研究者主要关注儿童的学习和智力。
然而,在1970 《儿童心理手册》的发表是一个转折点,它提醒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缺乏对儿童的同伴关系的研究数据。
在受欢迎的儿童中,女孩比男孩多。
一般的女孩看起来文静,爱干净,比较注意自己的外表,行为更听话,更遵守规则; 男孩们的体力更好,但不注重外观,行为更淘气,不遵守规则。
研究表明人们会在孩子的生活中开始对男女生有不同的要求,给他们不同的性别角色认同。
例如女孩是干净的,不冲动,乖。
男孩是勇敢的、有责任感的。
甚至允许鼓励进行激烈的活动。
不同的环境、教育要求形成了男孩与女孩们不同的性格、行为特征,从而形成各自的特点。
三、同伴交往的意义
同伴关系是一种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在孩子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儿童的人格和社会性游戏发展不能取代一个成人的作用,它是有利于健康发展的文化和个性的孩子的认知和社会价值和社交能力。
其意义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儿童同伴关系可以满足爱和尊重的需要; 第二,儿童的情感支持也主要来自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以满足社会需要的儿童的能力的重要的社会背景,社会支持和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