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科学五上第19课《地震》word教案
【精品】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9地震_》教案_(1)
![【精品】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9地震_》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3da4adb16294dd88d0d26bd4.png)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19. 地震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的危害。
能描述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危害的感受。
能通过搜集资料,弄清发生地震时应采取的措施。
能边演示边说明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伤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能通过交流发现自己在演习时,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
能说出地震会引起哪些灾害。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对了解世界上什么地方发生地震的事情感兴趣。
愿意了解科学家预防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录像、课件分组实验材料:一块书本大小的硬纸板,托盘积木、饮料盒或罐等。
课前准备的有关避震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有的却让人无法抗拒,甚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
请认真观看以下片断,想想片子中都播放了什么?播放地震情景的录像片断。
师问:是什么灾难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地震)地震如同风、云、雨、雪和雷电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有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录像出示地震发生时情景,地震临时鸡飞狗跳的场面,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的惨状,以及那震耳欲聋的响声,使人心悸。
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地震的恐怖,了解到地震临时强大破坏力,对地震有直观的感受。
】二、了解地震的危害1.模拟体验一:用硬纸板或薄木片做体验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地面的断裂。
方法:双手分别握住纸板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觉。
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模拟体验二:用托盘和书本做的模拟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
方法:A:将托盘放在两摞书上(用书代表地壳的板块),在托盘中用积木、饮料盒或罐等材料精心搭建校园或住宅(包括楼房、池塘、电线杆)模型B:快速移动托盘下的两摞书,观察模型的变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9地震,|冀教版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9地震,|冀教版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bc049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d.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9地震地震是一种天然的自然现象,但当地震来临时,它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如何认识地震的特点和其带来的危害,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课程以地震为话题,主要是通过对地震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以及地震应对的基本技能。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震的基本概念,能够口头描述地震的特点和带来的危害;2.理解地震的成因、分类、测定方法,并能够从亲身经历中来感受地震的威力;3.学习一些基本的防震减灾知识和地震应对技能,如在地震时如何迅速地躲避危险,并作好自救,以及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处理方法。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对地震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识别、防范和应对地震的能力,增强防震减灾意识;2.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地震应对态度,包括不害怕、有勇气,也不麻痹大意、自以为已经知晓应对措施。
二、教学过程1.活动一:观察图像(1)显示一张大量摇晃的住宅楼、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起伏不定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并描述这张图片里面在发生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和由谁造成的。
(2)完成后请课堂学生、以及通过课前家庭组网的学生,上传自己所在城市地震发生的过程,以及自己在地震中的所见所感。
形成一份学生的个人报告,内容共享至全班同学。
(3)教师通过一些主题活动或实践,如组织地震应急演习等,培养学生在地震来临时能够保持清醒和勇敢的态度,掌握基本的防震减灾知识和地震应对技能。
2.活动二:探究地震(1)通过PPT演示、图片等形式,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分类、测定方法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机理和特征。
(2)采用实践和情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震,如在教室中放置震动装置,让学生观察稳定瓶里沙的的行动等现象,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地震现象的机理。
(3)配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地震的危害,如包括建筑物的破坏、土地变形、山体滑坡等等,并介绍地震防震减灾的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安装防震支撑构件等方式,以利于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9地震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9地震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f33a52fe4733687f21aa0f.png)
19.地震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 .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现教育,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重点、难点及教学具准备:重点: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
教学具准备:1、课件2 、实验材料:每组一条毛巾,一根长约 30 厘米、直径 1 至 1 . 5 厘米的木棍教学过程:( 一 ) 教学引入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地层,也一定都了解一些地震发生时的情景,你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 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预防伤害吗 ?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 二 ) 学习新课1 .引导学生推断地震的成因谈话:研究地震首先要研究地震的成因。
同学们知道地震时,大地会剧烈地震动,这说明地下也有很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是怎么产生的呢 ? 让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小实验。
讲解:第一个实验这样来做: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实验、观察。
谈话:谁把实验结果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讨论:经过挤压的毛巾,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
地下岩层很像毛巾.也是一层层的,假如地下岩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你推断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汇报。
讲解:第二个实验这样来做: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 ? 手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验。
提问:谁能把实验结果和感觉说一说 ?学生汇报。
讨论:用力折木棍,会将木棍折断,木棍折断时.会出“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振感。
地下的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时,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 ? 如果岩层会被挤压断会带来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汇报。
2 .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成因讲解: ( 出示地震成因示意图 )我们知道地壳中的岩层是沉积而成的,最初的时候都比较平的,一层层重叠在一起。
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会变呢 ? 主要是由于地壳内部压力的作用。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震》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296f7614791711cc79179e.png)
第19课《地震》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地震》是冀教版小学科学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本单元的研究主题是“地表剧烈变化”。
地震属于地表剧烈变化的一种,是地球内部的岩石受到强大的力的作用时,产生断裂、错位,一时间出现的地动山摇现象。
本课引导学生关心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这种自然灾害,自主合作探究地震的成因,了解地震的危害,掌握避震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了解地震给。
(二)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
(三)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搜集和交流信息,激发学生。
设计意图:三个教学目标旨在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达到此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地震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难点:地震的危害及避震。
设计意图: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教会学生学习。
五、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设计意图: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课件展示图片。
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你想了解些什么《明确:学生交流感受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感受地震是最为严重的的自然灾害之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探究新知1、实验名称:树枝折断的实验实验准备:自备树枝'(1)说一说树枝为什么折断明确:树枝承受不住压力就会断裂。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断裂震动响声)(2)思考: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明确:地震承受不住压力就会释放能量;岩层发生断裂;板块之间不断的碰撞、挤压,就会发生断裂。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震冀人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震冀人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4f1d92f18583d0496459f9.png)
19地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通过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
能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弄清发生地震时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演示说明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伤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了解科学家预防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地震的危害以及如何避震。
教学难点: 能通过模拟实验说出地震的危害。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学领航谈论关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资料,地震如同风、云、雨、雪和雷电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观看关于地震的视频,说说视频中看到的情形,谈谈地震的危害,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地震?看到地震时的情形,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活动2【导入】合作探究了解地震的危害1.模拟体验一:用薄木片做模拟实验体验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地面的断裂。
方法:双手分别握住纸板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觉。
2.模拟体验二:用文具盒和书本模拟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
方法:将文具盒放在两摞书上(用书代表地壳的板块),在文具盒上用积木精心搭建校园或住宅(包括楼房、池塘、电线杆)模型,快速移动文具盒下的两摞书,观察模型的变化。
3.怎样用模拟实验的结果来说明地震的危害?说说自己做模拟实验的感受。
活动3【活动】交流指导1、了解候风地动仪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在线,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贡献。
2、交流课前收集有关地震征兆的谚语。
3、如何避震?(1)遇到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样自救?(2)小组结合课前准备的有关避震的资料进行汇报。
(3)情景再现,模拟避震演习。
请学生点评演习过程中的行为是否恰当?进一步加深对科学避震的认识。
活动4【作业】作业1、请你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观看有关地震的图片,把你的体会记录下来: 我最深的感受是: 地震的危害有: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地震,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
地震教案
![地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030a4fe45c3b3567ec8b77.png)
《地震》教案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北洼学区东孙楼小学崔艳林教学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最近几年地震频发,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学生也很关注,另外学生熟悉网络知识,会进行简单的上网操作,能在百度上搜索出地震的内容,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并自主学习。
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地表变化单元中第19课的内容,在了解地表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地震知识。
2、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掌握地震相关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并在学习中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地震。
(2)能通过实验了解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会有哪些危害。
2、探究目标:(1)能用模拟实验预测到地震时可能出现的现象。
(2)能描述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受。
3、情感目标:(1)能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2)愿意把自己对地震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难点:地震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合作探究实验法。
教学准备:1、不同粗细的木棍两种、泡沫板、毛巾等。
2、多媒体课件与互联网。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播放录像片/u69/v_NjA2MDI4NDI.html(2分38秒)谈话: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什么是地震吗?关于地震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讲解什么是地震。
(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地震的欲望。
)(二)学习新课1 、引导学生猜想引起地震的原因。
谈话:研究地震首先要研究引起地震的原因。
同学们知道地震时,大地会剧烈地震动,这说明地下也有很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是怎么产生的呢?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思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假设,对地震的形成进行猜想。
)2、教师小结学生的猜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地壳运动起来的?播放教学录像。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9地震-教学设计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9地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59310758f5f61fb6366671.png)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19. 地震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
能描述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受。
能通过搜集资料,弄清发生地震时应采取的措施。
能边演示边说明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伤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能通过交流发现自己在演习时,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
能说出地震会引起哪些灾害。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对了解世界上什么地方发生地震的事情感兴趣。
愿意了解科学家预防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录像、课件分组实验材料:一块书本大小的硬纸板,托盘积木、饮料盒或罐等。
课前准备的有关避震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有的却让人无法抗拒,甚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
请认真观看以下片断,想想片子中都播放了什么?播放地震情景的录像片断。
师问:是什么灾难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地震)地震如同风、云、雨、雪和雷电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有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录像出示地震发生时情景,地震来临时鸡飞狗跳的场面,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的惨状,以及那震耳欲聋的响声,使人心悸。
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地震的恐怖,了解到地震来临时强大破坏力,对地震有直观的感受。
】二、了解地震的危害1.模拟体验一:用硬纸板或薄木片做体验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地面的断裂。
方法:双手分别握住纸板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觉。
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模拟体验二:用托盘和书本做的模拟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
方法:A:将托盘放在两摞书上(用书代表地壳的板块),在托盘中用积木、饮料盒或罐等材料精心搭建校园或住宅(包括楼房、池塘、电线杆)模型B:快速移动托盘下的两摞书,观察模型的变化。
冀人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地震
![冀人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地震](https://img.taocdn.com/s3/m/7ee846154b35eefdc8d3336c.png)
地震【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
2.能通过搜集资料,弄清发生地震时应采取的措施。
3.能边演示边说明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伤害。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
2.能通过交流发现自己在演习时,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3.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
2.能说出地震会引起哪些灾害。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对了解世界上什么地方发生地震的事情感兴趣。
2.愿意了解科学家预防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学重难点】认识地震的危害,会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受到地震的伤害。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有的却让人无法抗拒,甚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
请认真观看以下片断,想想影片中都播放了什么?播放地震情景的录像。
2.是什么灾难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地震。
地震如同风、云、雨、雪和雷电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有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录像出示地震发生时情景,地震来临时鸡飞狗跳的场面,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的惨状,以及那震耳欲聋的响声,使人心悸。
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地震的恐怖,了解到地震来临时的强大破坏力,对地震有直观的感受。
(二)了解地震危害:1.模拟体验一:用硬纸板或薄木片做体验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地面的断裂。
方法:双手分别握住纸板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觉。
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模拟体验二:用托盘和书本做的模拟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
方法:(1)将托盘放在两摞书上(用书代表地壳的板块),在托盘中用积木、饮料盒或罐等材料精心搭建校园或住宅(包括楼房、池塘、电线杆等)模型。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9 地震|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9 地震|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c4e6a9bb4cf7ec4bfed060.png)
地震【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先用图片资料展示了地震时的现象,在学生对地震获得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安排了活动“感受震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做一个模拟实验和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知道地震的成因。
再用指南车信箱提供强烈地震造成的毁灭性破坏的事例,揭示震前预报及地震时懂得如何避震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地震的研究进程,告诉了学生地震时的一些自我保护方法。
在拓展部分介绍了建筑物防震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
但学生对地震的成因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对地震自救的知识比较匮乏,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切入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能借助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断地震的成因。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2.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
3.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地震现象。
2.初步了解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断地震的成因。
【教学准备】地震发生时的录像资料、筷子、白纸。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播放一段地震时的录像资料。
2.提问:地震时有哪些现象?3.学生发表看法。
4.过渡: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感受一下吧。
(二)活动:感受震动1.交待实验方法:让两个同学为一组,做两次模拟实验:一次是两个同学朝相反的方向拉一张纸,直到纸断裂;另一次是两个同学各拉筷子的一头,弯曲筷子直到折断。
2.学生实验。
3.推理分析: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纸被什么方向的力量拉断?当纸断裂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筷子在什么情形下被折断了?当筷子折断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能将实验和地震联系起来吗?纸和筷子相当于什么?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到的震动能让你想到什么?4.学生阅读教材的岩层运动示意图,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地震现象。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地质运动变化第19课地震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地质运动变化第19课地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629a0e5f0e7cd184253688.png)
《地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说出地震的概念。
②举例说出地震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
③说出地震前的危害和征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能通过动手操作,初步体验震动的感觉。
②能够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制作模型并分享感受。
③能通过观看地震纪录片和收集资料来了解地震的危害,并利用填写表格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观看感想。
④能通过避震演习的实践活动加深对地震的认识,加强应急自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养成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②愿意将本组活动与其他组分享,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地震的危害2.举例说出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教学难点:1.说出地震的危害2.举例说出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三、教学准备黑板、课件、课本、地震视频、薄木板或硬纸板、积木、饮料盒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唐山造成了这样的灾难吗?生:地震。
师:没错,就是地震,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地震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感受震动师:地震是目前人类社会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
那么地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样的危害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震动吧!请同学们拿出硬纸板或薄木板,,双手分别握住纸板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一下断裂时有什么感受呢?学生折断纸板,交流感受。
生1:我感受到了手在震动。
生2:我的手麻了。
生3:我听到了断裂的声音。
师:同学们都感觉到了震动,地震的时候会有更大的震动,给人类带来危害。
我们用模拟实验来看看地震的危害吧。
2、模拟地震师:将托盘放在两摞书上(用书代表地壳的板块),在托盘中用积木,饮料盒或罐等材料精心搭建校园或住宅模型。
快速移动托盘下的两摞书,观察模型的变化。
同学们运用桌子上的道具,小组合作模拟地震,现在开始。
(小组合作,教师从旁指导)师:大家做完模拟实验的感受是什么呢?生1:我们用很长时间精心搭建的模型在瞬间倒塌,真可惜!生2:把书抽出来破坏力大。
地震教学设计
![地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e69b79a417866fb84a8edd.png)
《地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震》是冀教版小学科学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本单元的研究主题是“地表剧烈变化”。
地震属于地表剧烈变化的一种,是地球内部的岩石受到强大的力的作用时,产生断裂、错位,一时间出现的地动山摇现象。
本课引导学生关心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这种自然灾害,自主合作探究地震的成因,了解地震的危害,掌握避震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地震的有关问题,合理推测地震并利用模拟实验探究地震的形成。
2、知道地震的危害,了解地震的前兆和目前对地震的预报情况以及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
3、从地震的情景中感受地震巨大的破坏力,并激发学生探究地震的热情。
一些基本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
2、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科学知识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
2、能说出地震会引起那些灾害。
3、弄清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的措施。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2、大毛巾。
3、薄木片每人六片。
4、正方体盒子或课本或积木。
学生准备:在互联网上搜集的有关地震的文字资料。
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资料搜集法。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谁知道雅安在今年4月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的大事?(雅安大地震)师: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公里。
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
雅安地震牵动着咱们每个人的心,老师这里有一段地震来临时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要求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看一看地震中的人或其他物体有什么反应,你有什么感受。
课件展示:雅安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
雅安是一座山水相间的城市,一座碧茶飘香的城市,更是一座因大熊猫而名扬四海的城市。
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2006年,以雅安为主要核心区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雅安是世界茶文化、茶栽培的发源地,是全世界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区;雅安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野生桂花林也是国内最佳红叶观赏区之一。
《地震》教学设计.pdf
![《地震》教学设计.pdf](https://img.taocdn.com/s3/m/28ad86b2a216147916112836.png)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地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的危害,知道地震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搜集和交流信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难点:地震的成因重点:地震的危害及避震三、、教法、学法教法: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媒体展示法,把全班学生按4-5人一组,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开展活动,进行探究。
1、自主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不但“学会科学”而“会学科学”能力。
2、媒体展示法: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媒体资源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激发情感,缩小学生与不常见的自然现象的差距。
学法:本节课的学法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自主参与法、观察法、归纳法,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四、教学用具地震视频木板或木棍积木五、教学过程一、录像激趣,引入目标1、课堂开始播放“地震灾情”和“抗震救灾场景”,刺激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对地震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兴趣,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如何抗震自救。
学生看了以后肯定会有许多感受和想法或者问题预设:1、心里难受,伤心,哭了。
2、很悲惨,没有地震该多好3、为什么有地震?4、解放军叔叔真勇敢!,,每位学生被深情感动(可以说段视频是心灵的呼唤,是爱的奉献,这更是作为我们科学教师应有的责任——让每一个孩子懂得从小“科学”面对灾难的到来,,)2、启发提问(1)关于地震,你想了解些什么?(2)追问:你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会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查资料、做模拟实验等。
《地震》教学设计
![《地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f37a0c52ea551810a687ea.png)
《地震》教学设计【教材理解】《地震》内容选自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
它是在第18课《地表探秘》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表剧烈的变化”。
本课时教学内容有“了解地震危害”、“地震前的征兆”和“避震演习”三项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身演习避震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创设地震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对地震更加了解,掌握一些避震、自救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设计理念】我的总体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根本思路,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对地震研究的兴趣,应准备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素材,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平等对话式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总结,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情简介】五年级学生对学《科学》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目前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
因此,非常有利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养成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但受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限制,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善于引导、精心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
2.能描述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受。
3.能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地震知识,弄清发生地震时应采取的措施。
4.能边演示边说明发生地震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伤害。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
2.能通过交流发现自己在演习时,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3.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
2.能说出地震会引起哪些灾害。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对了解世界上什么地方发生地震的事情感兴趣。
地震教学设计教案【可编辑】
![地震教学设计教案【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9e9a886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2.png)
《19、地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时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地球构造及火山的形成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搜集处理信息资料认识地震危害,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的预测和自救。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
2.了解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3.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
2.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4.使学生知道地震自救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用知识守护自己的生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对地震的成因进行推理、想象。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有关地震的文字资料。
2.干木棍(每人一根)。
教师准备:地震的视频资料、课件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看过这样的画面吗?(播放地震现象视频)你看到了了什么?生:大地震。
(板书课题:19、地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本课的中心问题)师:关于地震,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1.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2.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师: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提的问题也很有价值。
这节课我们就依次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危害1.从身体上感受震动:折筷子。
要求:学生双手分别握紧筷子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受。
2.从心理上体会地震的危害:搭积木模型。
(看教材71页的要求完成)说说自己做模拟实验的感受。
3.地震成因(出示课件)教师补充: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大家想,一个木棍在断裂时都会引起我们手的震动,几千米厚的岩石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震动,释放出的能量该是何等的巨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
19. 《地震》
邯郸市丛台区展览路小学郭晓钰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
能描述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受。
能通过搜集资料,弄清发生地震时应采取的措施。
能边演示边说明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伤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
能通过交流发现自己在演习时,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
能说出地震会引起哪些灾害。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对了解世界上什么地方发生地震的事情感兴趣。
愿意了解科学家预防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
录像、课件
分组实验材料:一块书本大小的硬纸板,托盘积木、饮料盒或罐等。
课前准备的有关避震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常常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灾难。
请认真观看以下片断,想想片子中都播放了什么?
播放地震情景的录像片断。
师问:是什么自然灾害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地震)
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大地震发生时能在几分钟内使城市变成废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有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录像出示地震发生时情景,地震来临时鸡飞狗跳的场面,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的惨状,
以及那震耳欲聋的响声,使人心悸。
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地震的恐怖,了解到地震来临时强大破坏力,对地震有直观的感受。
】
二、了解地震的危害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分为六个大的板块和十几个小的板块组成,并且这些板块都是在不停运动着的,它们会相互碰撞、挤压。
那么现在我们就先来动手模拟一下当板块碰撞或挤压直至出现断裂的时候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1.实践活动一:用硬纸板或薄木片做体验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地面的断裂。
方法:双手分别握住纸板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觉。
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总结:手会有震动的感觉。
说明板块碰撞或挤压出现断裂并发生震动是地震形成的原因。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板块的碰撞或挤压出现断裂时会产生震动的感觉,现在请同学们通过手上的工具来设计一个模拟地震发生的实验,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实验讨论究竟什么是地震,地震有哪些危害?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并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3.实践活动二:模拟实验:用托盘和书本做的模拟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
方法:1、将托盘放在两摞书上(用书代表地壳的板块),在托盘中用积木、饮料盒或罐等材料精心搭建校园或住宅(包括楼房、池塘、电线杆)模型
2、快速移动托盘下的两摞书,观察模型的变化。
4.怎样用模拟实验的结果来说明地震的危害?说说自己做模拟实验的感受。
总结:我们用很长时间搭成的模型,会在瞬间倒塌。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我设计了在观看录像后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了两个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一,让学生在实验中,静静体味薄木片断裂时两只手阵痛的感觉和断裂瞬间的响声,把它想象成地城发生时剧烈的振响。
通过模拟实验二,让学生观察模型瞬间倒塌的现象,使学生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拾建的模型在瞬间倒塌,学生必然会受到心灵的冲击,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验地震灾害发生时,人类的生活设施在地震中破坏的情况,人们的恐惧与无奈心情,感受地震灾害的无情,及时启发学生用模拟实验的结果来说明地震造成的严重危害。
】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地震?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地震危害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看有关地震的纪录片,再次直观感受地震的情景和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加深学生对地震危害的认识。
5.观看08年四川5.12大地震后灾区的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感受到了地震的一些情景和危害,20XX年我国四川的5.12大地震相信很多同学也知道了,现在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次大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要求看完后要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和地震的危害写下来。
观看大地震录像。
完成课本第72页的表格,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地震的危害。
我最深的感受是:
地震的危害有:
1.
2.
3.
三、了解候风地动仪
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独自阅读科学在线,让学生了解到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了预报地震方面的研究。
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预报地震的仪器。
激发学生对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四、积极预防,学会保护采取措施
1、提出问题
(1)遇到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样自救?
(2)小组结合课前准备的有关避震的资料进行讨论。
(3)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老师进行总结。
2、出示课件,教育学生当地震来临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学会以下几点地震时的自救常识。
①在平房,抱头迅速向室外跑,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②在楼房,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空间,承重墙根、墙角等易形成三角空间处,勿使用电梯等。
③在街上。
抱头迅速跑到空旷地蹲下,避开高楼、立交桥、高压线。
④在郊外,避开山脚、陡崖,防止滚石、滑坡、山崩等。
⑤驾车行驶时,迅速避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尽快选拔空旷处停车。
⑥震后不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