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件格式
《XX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件格式1)题名(居中,一般不超过20字)。
2)作者(居中;多作者且分属不同单位的,用“1、2、…"做角注;如确需标注通信作者,则在其右上角标注“*”,并在首页地脚处注明“通信作者”,并给出作者XX及)。
XX3)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XX编码(居中;作者单位应给出二级单位,非省会城市应加注省、XX名)。
XX4)中文摘要(“摘要”2字左顶格(以下凡未说明排法的项目均左顶格);一般采用报道性摘要,采用报道/指示性摘要时至少包括目的和结论,以200字左右为宜)。
XX5)中文关键词(5~8个)。
6)英文题名(所有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7)作者汉语拼音姓名(姓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间不加“—”)。
8)作者单位英译(作者单位的英译应给出准确的XX方译法,请作者查阅本单位XX网或XX方文件)。
XX9) (与中文摘要对应)。
10) (与中文关键词对应)。
11)引言不需标章号,引言内容不宜过长,介绍性内容应简练为宜。
12)“1章标题”(章、节标题应简明、精练、准确,一般不超过15字).XX13)“1.1节标题"(节标题与正文间空1个字距接排;如正文为有序号的列项说明,宜另行起排;如1。
1节下还须分节,则为“1.1.1 节标题”;一般不再设第4层次的节).14)“1)标题。
”(第1层次列项说明(如有);另行排时空2字起排;有标题时题末加句号后与正文接排).XX15) “①标题。
"(第2层次列项说明(如有);一般接排)。
XX16) “表1表题"“图1图题”(居中排;标目、栏目中的量和单位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图注、表注均以“1)、2)、…”作注号,图注置于图与图题之间,表注置于表下方,注末加句号)。
17)致谢(如有,致谢对象标注于文末,不标“致谢”2字)。
XX18)“XX”(XX应充分、恰当地引用文献,研究XX的文献数量一般不少于15条/篇;严格按7714—2021著录;西文和汉语拼音字母书写的著者,其姓全大写,名字按规则缩写,大写,省略“.”;XX、XX集和会议录中析出的文章,作为阅读型文献引用时标注文章起始页,作为引文文献引用时标注引用信息所在页).特别申明:1)本刊严格执行现行有效的相关XX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撰文时务请正确使用量和单位、规范汉字、科技名词术语、标点符号、XX、数字、外文字符等。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第一篇: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撰写格式规范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第十一届创意大赛自然科学类论文撰写格式规范为了本次竞赛的评价依据规范性,做到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统一和规范,现规定格式如下:一、论文应由9个部分组成,装订封皮,装订顺序依次为:(1)封面(中文)(2)题名页(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目录(6)图标清单及主要符号表(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7)主体部分(8)参考文献(9)附录二、论文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论文一律由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并打印在标准A4纸(210×297mm,70g)幅面白纸上,采用单面印刷。
1、字体和字号论文题目:按具体规定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节标题:四号黑体居左条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正文:小四号宋体页码:五号宋体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2、行距章、节、条三级标题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即前后各空0.5行)。
正文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无空行(即空0行)。
3、页眉页眉内容为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第十一届创意大赛学生参赛作品。
页眉都用小五号宋体字,页眉标注从论文主体部分开始(绪论或第一章)。
4、页码论文页码从“主体部分(绪论、正文、结论)”开始,直至“参考文献、附录”结束,用五号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
封面、题名页不编入页码。
摘要、目录、图标清单、主要符号表用五号小罗马数字编连续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
5、图、表及其附注图和表应安排在正文中第1次提及该图、表的文字的下方。
当图或表不能安排在该页时,应安排在该页的下一页。
5.1 图图题应明确简短,用五号宋体加粗,数字和字母为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图的编号与图题之间应空半角2格。
图的编号与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
图内文字为5号宋体,数字和字母为5号Times New Roman体。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注明(如无量刚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自然杂志投稿参考文献格式
自然杂志投稿参考文献格式自然杂志是一本具有权威性的科学期刊,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因此投稿时需要遵守其投稿要求和参考文献格式。
下面将介绍自然杂志投稿参考文献格式。
一、参考文献格式1. 期刊论文[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 期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例如:[1] Baoqi D, Chong L, Ching-yao L. Optical limiting in cubic transition metal oxide nanocrystal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998, 73(10): 1331-1333.2. 书籍[序号] 作者. 书名(版次)[M].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例如:[1] Gao Xingjian. Soul Mountain (2nd Edition)[M].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96.3. 论文集[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 编者. 论文集名[C], 会议地点,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例如:[1] Hu J H. Application of multi-directional search algorithm in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C].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Baoding, China: IEEE Press, 2009: 1390-1395.4.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论文题目[D]. 学位论文所在地: 学位授予单位, 出版年.例如:[1] Li G. Research on the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from Coal[J]. Doctoral Dissertation,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3.二、参考文献排版1. 参考文献格式应遵循自然杂志的要求,采用上标排版方式。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格式)就是对(论文写作)这一交流工具的一种标准化设置与要求,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要求,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论文的三个必要性质逻辑性、创新性、学术性二、如何进行研究1、第一次实验得出一个结论,熟悉操作环境2、前三次实验找到研究的最佳环境3、后三次实验仔细研究,找出出现最多的实验结果4、将实验结果与资料记载中的对比。
若与资料记载不符,去观察自己的实验条件是否与其不同;若条件相同而结果不同,则需要对别人的结果和自己的结果进行质疑5、通过质疑,得出一个结论★注意事项:1、实验结果没有那么复杂;2、实验结果是可重复的;3、为了目的(实验结果)可以不择手段,如参考资料reference、导师指导,要用逻辑思维logic。
三、如何选择论文类型1、论文类型:第一类论文:纯原创第二类论文:以别人的内容为躯干,加以整合,有自己的创意第三类论文:演绎性的论文。
别人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结论。
第四类论文:在两个不同的东西上各做一次实验。
2、选题策略:一般来说,写论文尽量写第二类和第三类,而第四类论文意义不大。
四、关键词1、Novelty:新奇,发现问题2、Confirm:证实,求证自己的发现或者别人的结论3、Prove:证明,更加深入地研究论述4、Indicate:表明,对现象的表明,可以是对表面的叙述5、Conclude:总结,draw a decision,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环境下在恰到好处的地方做一个结论6、Overcome: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克服困难7、Sell:写的东西要注意How to sell yourself,注意逻辑性logic 和学术性academic五、论文中的要点INTRODUCTION1、由大到小big-small2、突出问题address3、课题目的purpose, aim4、简要结论conclusion在现象中突出问题,突出研究的目的,做出简要的结论。
C刊《自然资源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C刊《自然资源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自然资源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CSSCI和CSCD双收录期刊。
该刊以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等领域研究的主要成果为任务, 在“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 [中文期刊在线wWW.5qIKaN。
COm]积极开展有关学科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学术讨论, 促进自然资源学科研究的繁荣, 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曾于去年8月投稿一篇,外审、返修历经两个多月,后顺利录用,现将审稿过程分享,以供大家参考。
我于8月13日投稿,并于当日进入评审阶段,第一个外审专家评审意见是“修改后可发表”;9月4日进入第二位专家的评审阶段,评审意见也是“修改后发表”。
通过电话联系,编辑部才于10月16日通知修改,由于意见较少,修改较为容易,当天即上传修改稿。
接下来是终审阶段,相关流程却并未在投稿系统显现,可能是编辑有点小懒的缘故(呵呵)。
11月份左右,学生打电话咨询,编辑老师说文章已经录用了,但系统状态却并未更新。
12月20日,在我的要求下,杂志社发给我了一份录用通知。
2013年6月8日,收到编辑部邮件,让我调整格式。
2013年7月12日,收到论文校对通知,拟刊登于第8期。
总体而言,该刊由于采用的是串审制度,外审速度相对较慢。
另外,刊出周期较长,从投稿到刊出通常要一年以上。
我曾查阅了该刊近期已发表的一些论文,发现部分论文刊出周期甚至超过一年半,仅有极少数论文刊出周期少于1年。
如果急着毕业的话,[中文期刊在线wWW.5qIKaN。
COm]该刊不是很好的选择。
自然地理学报格式要求
《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每篇论文请勿超13页(每个页码约为38字×39行,字体5宋,包括页下地脚、图、表、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等),下列各项须齐全。
1 题名20字内。
2 作者姓名、单位例:李志刚1,陈向东1,王平2,张玉顺3(1.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2.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0;3.广东省地震研究所,广州510070)3 中文摘要:300字内(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有实际数据等支撑,忌指示性)。
4 中文关键词:不少于4个(第1个:该文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第2个: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第3个: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或所用方法的名称;第4个:前3个关键词中未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在文题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各词间用“;”分隔)。
5 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类。
6 文献标志码: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志码。
7 篇首页地脚下按序排收稿日期:例:1998-06-09;修订日期1998-12-20基金项目: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370561);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2011BAC09B07)。
[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9370561; National Key Technologies R & D Program of China, No.2011BAC09B07 ](第一)作者简介:100字内,按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等顺序列出。
nature文章提交格式
nature文章提交格式提交Nature文章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要求。
以下是一般的Nature文章提交格式的要点:1. 标题,文章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研究的主题,通常不超过15个词。
避免使用不必要的缩写和专有名词。
2. 作者信息,在标题下方,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和机构。
每个作者的姓名应包括名字和姓氏,中间用逗号隔开。
作者的机构应以上标的形式标注在作者名字后面,表示不同作者所属的机构。
3. 摘要,摘要是文章的概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
摘要应简洁明了,通常不超过200个字。
避免使用缩写词和专有名词。
4. 引言,引言部分应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的目的,并回顾相关的先前研究。
5. 方法,详细描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实验设计,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够重现实验。
提供足够的细节,包括实验材料、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6. 结果,结果部分应以清晰、逻辑的方式呈现实验结果。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图片来展示数据。
同时,对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解释。
7. 讨论,讨论部分用于解释实验结果,并将其与先前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探讨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8. 结论,在结论部分,简明扼要地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意义。
避免重复摘要中的内容,可以提出进一步的建议或展望。
9. 引用文献,在文章末尾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按照一定的引用格式规范进行排版。
另外,Nature还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和规定,如字数限制、图表要求等,具体要求可以在Nature官方网站或投稿指南中找到。
在提交文章之前,务必仔细阅读相关的指南,并按照要求进行格式调整和编辑。
学报稿件格式要求
学报稿件格式要求英文及化学符号等尽量统一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中文字体请参照下列格式,稿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题目:二号黑体,居中,加粗。
段前0.5行,段后1行。
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作者姓名:小四号仿宋,居中,逗号隔开。
摘要: 300字左右,五号宋体加粗,英文符号Times New Roman字体,1.5倍行距。
关键词:3~5个,五号宋体加粗,以分号“;”隔开。
正文内容:五号宋体,行距固定值 16磅。
关键词与正文之间、正文与参考文献之间空一行。
小标题和“参考文献”:五号黑体加粗。
2级小标题不加粗。
主要参考文献尽量不超过15篇。
中文小五号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字体,左起顶格。
为便于排版,防止格式变化,请尽量不要自动编号。
图要放在正文相应位置上。
图中坐标,要求用符号注明坐标所表示的量(斜体),单位(正体)。
图注靠近放在图下部。
图下写明对应的图号和中文图题。
表格尽量采用3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表号和表题(中文说明)放在表上。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用符号),若单位相同可统一写在表头或表顶线上右侧。
若有表注,写在表底线下左侧。
表格和图相关文字:小五号宋体。
投稿模板(字体另设):××××××××××××的研究作者1,作者2,作者3摘要:××××××××××××。
(300~400字,尽量不超过500字。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正文:××××××××××××。
(尽量不超过5000字。
)参考文献[1] ×××,×××,等.×××.×××[J],1956,5(27):137-146。
自然资源学报投稿经验
自然资源学报投稿经验
非常感谢您对投稿经验的兴趣。
以下是本人在自然资源学报投稿
的一些经验和注意事项:
1. 根据自然资源学报的要求,投稿须为未发表过的原创研究成果,且未同时投稿其他期刊。
2. 投稿前需认真阅读自然资源学报官网上的《投稿须知》,仔
细了解期刊的稿件要求、审稿流程、编辑要求等信息。
3. 在投稿时,需要填写详细的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引言、实验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等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过程中,要确保文中不出现任何网址、超链接和电话等相关信息。
4. 在撰写论文时,要特别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论
文的语言要规范、易懂,表述要清晰、准确。
同时,需要根据自然资
源学报的格式要求,编写格式规范、结构严谨的论文。
5. 投稿前需仔细检查论文中的表格、图形、公式等内容的格式
和准确性。
需要保证论文图表准确无误、公式正确规范、数据真实可靠。
总之,自然资源学报作为一本高质量的期刊,投稿时必须严格按
照要求,认真撰写,尽可能做到完美,才能有机会顺利通过编辑和专
家的审稿。
论文格式范文学报(自然科学版)排版格式模版V2.0.
版,2005,35(2:131-135.
[3]Sun Wan-chen, Liu Zhong-chang, Liu Xun-jun, et al. Effects of fuel parameter on combustion and HC emissions at sudden loading operation of small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J].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2005,35(2:131-135.
1试验方法和试验方案(四号宋体,加黑
1.1试验方法(五号宋体
渗金属试验在自制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炉中进行,源极材料为Hastelloy C—2000合金,尺寸为130 mm×50 mm×4 mm,工件材料为20钢,尺寸为80 mm×25 mm×3 mm。采用脉冲放电模式:源极采用直流电源,工件采用脉冲电源。源极材料Hastelloy C—2000的质量分数:w Ni=59%,w Mo=16%,w Cr=23%, w Cu=1.6%,w C<0.01%。(五号宋体
表2预测渗层表面的成分
编号质量分数w /%
Ni Cr Mo Cu 5 49.881 14.695 11.365 1.605预测值51.734 16.962 11.211 1.661 12 50.514 16.691 14.071 0.912预测值51.171 17.509 13.048 0.415 16 50.290 19.164 6.480 1.308预测值50.826 18.104 7.8130 1.333 17 57.168 19.655 14.732 1.353预测值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版投稿格式
(1. 作者单位标准全称,省 市 邮政编码; 2. 作者单位标准全称,省 市 邮政编码;
3. …….) 作者单位规范: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 不同单位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单位之 间以“;”分隔.
例如: (1. 山东理工大学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2. 胜利油田 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东营 257061)
收稿日期:yyyy-mm-dd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
文章正文内容(参见附录 3 正文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前言规范:不加标题,直接介绍研究背景和进展.
1 第一段落标题
内容略. 1.1 第一小节标题 内容略. 1.1.1 标题 内容略. 1)标题 内容略. 1.2 第二小节标题 内容略.
12 参考文献中的作者超过 1 人时只写 参考“论文投稿式样”中对参考文献格式的要求 了一个作者姓名
13 图和表的单位书写有错误 14 先见到图表,文中再提到 15 文章页数太多
参考“论文投稿式样”中对图表的要求 图表插入到正文中提及该图表的段落后 每篇文章一般为 4 页左右,请不要超出太多
4
附录 1 论文摘要的编写实例
高介孔分子筛水热稳定性的三中最有效的途径.
2 文后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
[1]连续出版物(期刊): 作者.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2]专著或译著(书): 作者. 书名[M]. 译者. 版本项.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3]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作者. 析出文献题名[M]//专著作者. 专著题名. 版本项. 出版地: 出版 者, 出版年: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4]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作者. 析出文献题名[C]//论文集责任者. 论文集题名. 版本项. 出版 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5]学位论文: 作者.题名[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年. [6]专利: 所有者. 专利名: 专利国别, 专利号[P]. 发布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7]技术标准: 责任者.标准代号及名称[S].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8]技术报告: 作者.题名 [R]. 报告代码及编号, 出版地: 出版者, 年份. [9]报纸文章: 作者. 题名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 [10]电子文献: 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 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
《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共11条)每篇论文请勿超12页(每个页码为38字×39行,字体5宋,包括页下地脚、图、表、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等),下列各项须齐全。
1 题名20字内。
2 作者姓名、单位例:李志刚1,陈向东1,王平2,张玉顺3(1.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2.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0;3.广东省地震研究所,广州510070)3 中文摘要:300字内(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有实际数据等支撑,忌指示性)。
4 中文关键词:不少于4个(第1个:该文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第2个: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第3个: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或所用方法的名称;第4个:前3个关键词中未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在文题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各词间用“;”分隔)。
5 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类。
6 文献标志码: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志码。
7 篇首页地脚下按序排收稿日期:例:1998-06-09;修订日期1998-12-20基金项目: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370561);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5-004-05-06)。
(第一)作者简介:100字内,按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等顺序列出。
例:李永遂(1956- ),男,河南武陡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遥感技术应用和自然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自然资源学报》投稿须知(官方认证)
《自然资源学报》投稿须知(官方认证)刊名:自然资源学报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主办: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0-3037CN:11-1912N邮发代号:82-322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自然资源学报创刊时间:198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自然资源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 月刊),1986 年创刊。
本刊以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等领域研究的主要成果为任务, 在“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方针指导下, 积极开展有关学科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学术讨论, 促进自然资源学科研究的繁荣, 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荣获过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中国地理学会优秀地理期刊奖;2003 年以来7 次荣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根据《2010 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 核心版)》的统计报告,本刊的影响因子1.616 ,被引频次2926 ,为环境科学技术类期刊第 2 名和第 4 名;在全国1946 种期刊的综合评价中得76.2 分,排第67 名;按最新公布《2010 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统计结果,本刊的影响因子为 3.009 ,总被引频次7757 ,为资源科学类第1 名。
《自然资源学报》主要报道范围包括(1)自然资源学科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2)自然资源考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经验及研究成果;(3)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4)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5)各种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数量与质量方面的评价;(6)自然资源研究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及其研究成果;(7)综述和简要报道国内外自然资源研究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包括自然资源研究中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8)其他与自然资源研究领域有关的信息,包括学会、各地分会和学报的通讯等。
自然学报文章排版格式实例
收稿日期:2013-07-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74372)作者简介:薛庆忠(1968-),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型碳材料㊂E-mail:xueqingzhong@㊂ 文章编号:1673⁃5005(2013)05⁃0196⁃05 doi:10.3969/j.issn.1673⁃5005.2013.05.029纳米碳/薛庆忠,褚良永,雷 (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摘要:以多壁碳纳米管及多层石墨烯作为添加剂与聚偏二氟乙烯基体复合,制备介电性能优异的纳米碳/合材料㊂通过SEM,TEM,AFM,XPS,FT⁃IR 等手段对添加剂的结构㊁成分及其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进行了表征㊂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羧基及酯基修饰后,提高其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明显提高㊂对多层石墨烯进行强碱水热处理后,多层石墨烯表面羟基含量增加,多层石墨烯/聚偏二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导电阈值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大大增强,表现出比碳纳米管掺杂的复合材料更加优异的介电性能㊂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多层石墨烯;化学修饰;介电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TQ 028 文献标志码:ANano carbon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with high dielectric propertiesXUE Qing⁃zhong,CHU Liang⁃yong,LEI Tuo(College of Science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80,China )Abstract :Polymer based composites with high dielectric properties were fabricated with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MWNTs)and few layer graphene nanosheets (FLGs)acting as conductive ing methods such as SEM,TEM,AFM,XPS,FT⁃IR,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and their dispersion in the polymer matrix were measured and characterized.After carboxylic and ester functionalization,the composites show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di⁃electric constant due to improvement of the dispersion of MWNTs in the polymer matrix.After one⁃step alkaline⁃mediated hy⁃drothermal treatment,hydroxyl content increas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FLGs.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of FLGs /polymer composites increases accordingly and the composites show better dielectric properties than 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Key words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few layer graphene nanosheets;chemical modification;dielectric composites 聚合物基高介电复合材料与传统的介电材料(如陶瓷)相比,具有机械性能好㊁密度低㊁成本低㊁易加工等特点,在电气工程㊁微电子及微机电㊁生物工程等多种领域具有广泛应用[1⁃3]㊂因此,其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㊂但聚合物材料的介电常数通常较小,如何提高其介电常数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4]㊂目前,在工程实际中主要通过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其他组分提高其介电常数,如陶瓷㊁半导体㊁金属及碳材料等[5⁃8]㊂其中,碳材料因其密度小㊁添加量低㊁界面结合性好等优点而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9⁃10]㊂根据导电阈值理论,当导电添加剂的体积分数在阈值附近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会大大增加[11]㊂碳纳米管(MWNTs )及石墨烯(FLGs)等纳米碳材料与传统的碳材料如炭黑等相比,具有导电阈值低㊁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因此成为最有前途的聚合物介电复合材料添加剂[12⁃16]㊂然而,纳米碳材料极易发生团聚,难以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分散,对纳米碳材料进行化学修饰可以有效防止自身团聚,同时提高其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结合能力[17⁃19]㊂笔者选择多壁碳纳米管和多层石墨烯两种纳米碳材料为导电添加剂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复合,研究纳米碳材料的化学修饰对复合2013年 第37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7 No.5 第5期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Oct.2013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制备得到高介电性能的复合材料㊂1 实 验1.1 试剂和仪器实验所用的试剂包括多壁碳纳米管㊁多层石墨烯㊁十二烷基苯磺酸钠㊁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㊁三氯甲烷㊁溴代十六烷㊁无水乙醇㊁氢氧化钠㊁浓硫酸㊁浓硝酸㊁稀盐酸,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蒸馏水㊂实验所用仪器主要包括KQ⁃100DE数控超声波清洗器㊁FA1004B电子天平㊁水热反应釜㊁101⁃00B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㊁FW⁃4A台式粉末压片机㊁SX2⁃4⁃13B箱式电阻炉㊂1.2 实验方法1.2.1 多壁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配制100mL浓硫酸和浓硝酸体积比为3∶1的混酸溶液,放入1g未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后,在超声波清洗器中将上述混合物超声分散6h,使用聚偏二氟乙烯滤膜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直至溶液的pH值为5~7,在55℃真空条件下干燥8h,得到羧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㊂将获得的羧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放入氢氧化钠溶液(0.01mol/L,100mL)中超声分散15min㊂将2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2mL溴代十六烷加入到混合液中,在80℃下机械搅拌8h得到黑色固体㊂加入三氯甲烷溶解后,除去不溶物,加入过量乙醇,黑色固体溶解出来,用乙醇清洗多次后,干燥过滤得到酯基修饰的碳纳米管㊂1.2.2 多层石墨烯的化学修饰配置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60mL,加入2g 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将0.2g多层石墨烯加入到上述溶液中,超声分散1h后得到石墨烯均匀分散的混合物㊂将得到的混合液倒入100mL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密封后在180℃下反应2h,反应结束后空冷至室温㊂使用聚偏二氟乙烯滤膜对反应液过滤,并用去离子水进行清洗至滤液的pH值为7~9,得到羟基修饰的多层石墨烯材料㊂1.2.3 纳米碳/聚偏二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分别将一定量的未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羧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和酯荃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㊁未修饰的多层石墨烯㊁羟基修饰的多层石墨烯在20 mL无水乙醇中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分散3h,之后加入一定量的聚偏二氟乙烯粉末,超声分散2h,得到混合均匀的悬浊液㊂将悬浊液倒入表面皿中,在温度为70℃的烘干箱中烘干㊂将干燥后得到的混合物研磨为细微粉末,用粉末压片机压成薄片,在200℃下热处理3h,将样品表面抛光,制成直径为15mm㊁厚度为2mm的样品,最后在样品抛光面涂覆导电银胶进行电学性能测试㊂1.3 分析仪器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㊁投射电子显微镜(TEM)㊁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材料的结构及形貌㊂使用HP4194A网络矢量分析仪及TH2828精密数字电桥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样品在常温下频率范围为20Hz~1 MHz内的电容㊁介电损耗及阻抗㊂2 实验结果2.1 XPS分析图1所示为修饰前后碳纳米管以及多层石墨烯材料的XPS全谱图和氧元素1s精细谱图㊂可以看出,以上材料中均含有碳元素(285eV)和氧元素(555eV)㊂其中,未处理的碳纳米管及多层石墨烯材料的氧元素可能来源于其制备过程㊂由图1(b)氧元素1s精细谱图可以看出,羧基修饰碳纳米管所占面积最大,其次为酯基修饰碳纳米管和未处理的碳纳米管;由图1(d)可以看出,强碱水热处理后的多层石墨烯所占面积大于未处理的多层石墨烯㊂这说明化学处理后,碳纳米管及多层石墨烯材料氧含量增加(表1)㊂2.2 FT⁃IR分析图2为修饰前后多壁碳纳米管以及多层石墨烯材料的红外光谱图㊂如图2(a)所示,羧基及酯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在1735cm-1及1575cm-1处出现吸收峰(羰基特征峰),说明羰基被修饰到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㊂酯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在2906 cm-1处(烷基链特征峰)及1196cm-1处(酯基特征峰)出现吸收峰,说明酯基被修饰到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㊂如图2(b)所示,处理后的多壁碳纳米管在1622cm-1处(C-O特征峰)及3540cm-1处(羟基特征峰)出现吸收峰,说明处理后羟基被修饰到多层石墨烯的表面㊂㊃791㊃第37卷 第5期 薛庆忠,等:纳米碳/聚偏二氟乙烯高介电复合材料图1 修饰前后碳纳米管以及多层石墨烯材料的XPS 全谱图和氧元素1s 精细谱图Fig.1 XPS full spectroscopy ,narrow scan spectroscopy of O 1s of MWNTs and FLG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表1 修饰前后多壁碳纳米管及多层石墨烯中各元素的含量Table 1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and oxygen in MWNTsand FLG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材料元素种类峰位置原子数目百分比/%未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C1s O1s 28555598.771.23羧基修饰多壁碳纳米管C1s O1s 28555591.018.99酯基修饰多壁碳纳米管C1s O1s 28555593.316.69未处理的多层石墨烯C1s O1s 28555598.881.12羟基修饰多层石墨烯C1s O1s28555598.41.602.3 TEM 及SEM 表征如图3(a),(c),(e)所示,化学修饰并没有破坏碳纳米管自身的结构,不会影响复合材料力学㊁热学㊁电学性能的增强㊂如图3(b),(d),(f)所示,MWNTs 均匀分散到聚合物基体中,其中,未处理的MWNTs 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明显,经过化学修饰后的MWNTs 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两相界面变模糊,说明其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提高㊂如图3(g),(h)所示,未处理的FLGs 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性较差,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团聚现象(图3(g)标红处),而羟基处理的FLGs 与基体界面结合作用明显增强,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明显改善㊂图2 修饰前后多壁碳纳米管及多层石墨烯材料的红外光谱图Fig.2 FT⁃IR spectroscopy of pristine and modified MWNTs and FLGs㊃891㊃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0月图3 修饰前后MWNTs的TEM图㊁MWNTs/PVDF复合材料SEM图及FLGs/PVDF复合材料SEM图Fig.3 TEM images of MWNTs,SEM images of MWNTs/PVDF composites and SEM imagesof MWNTs/PVDF composite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2.4 电学性能测试对于导电组分添加的聚合物复合材料而言,其介电常数的增加依赖于均匀分散的导电组分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的大量的微小电容器,因此导电组分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结合作用至关重要㊂如图4(a)所示,三种MWNTs/PVDF复合材料表现出不同的介电性能,原因在于化学修饰可增强MWNTs与PVDF基体的结合力,从而提高其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㊂其中,羧基修饰的MWNTs/PVDF复合材料在导电阈值附近表现出最佳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为1200,介电损耗为1,1kHz),说明羧基修饰的MWNTs与PVDF基体的结合力最强,这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得到的实验数据相一致[20]㊂图4 修饰前后电学性能测试结果对比Fig.4 Comparison of electric test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如图4(b)所示,羟基修饰明显提高了FLGs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FLGs/PVDF复合材料的导电阈值(体积分数)由2.6%增加至3.2%㊂在羟基修饰FLGs体积分数为3.2%时,复合材料介电常数㊃991㊃第37卷 第5期 薛庆忠,等:纳米碳/聚偏二氟乙烯高介电复合材料为4500(介电损耗2.8,1kHz)㊂对比MWNTs与FLGs填充的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发现,FLGs/PVDF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阈值,原因在于FLGs具有极大的高径比相邻的FLGs 之间易搭接形成导电网络;在阈值附近,FLGs/PVDF 具有更大的介电常数,原因在由片状的FLGs构成的微电容器,比二维管状的MWNTs构成的微电容器具有更大的电容值,可以储存更多的电荷㊂3摇结束语利用强酸氧化的方法制备了羧基修饰的MWNTs,以羧基修饰的MWNTs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制备了酯基修饰的MWNTs㊂利用强碱水热法制备了羟基修饰的FLGs,通过XPS㊁FT⁃IR表征证明了化学修饰MWNTs及FLGs的成功制备㊂将化学修饰MWNTs及FLGs与PVDF复合,由TEM㊁SEM分析发现,化学修饰后的MWNTs及FLGs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提高,得到了具有高介电性能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㊂参考文献:[1] ZHANG Q M,LI H F,POH M,et al.An all⁃organiccomposite actuator material with a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J].Nature,2002,419(19):284⁃288.[2] NABER C G,TANASE C,BLOM P W M,et al.High⁃performance solution⁃processed polymer ferroelectr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J].Nat Mater,2005,4(1):243⁃248.[3] WU J,NAN CW,LIN Y,et al.Giant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observed in Li and Ti doped NiO[J].Phys RevLett,2002,89(21):217601⁃1⁃4.[4] ARBATTI M,SHAN X,CHENG Z.Ceramic⁃polymercomposites with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J].Adv Ma⁃ter,2007,19(10):1369⁃1372.[5] BAI Y,CHENG Z Y,BHARTI V,et al.High⁃dielec⁃tric⁃constant ceramic⁃powder polymer composites[J].Appl Phys Lett,2000,76(25):3804⁃3806. [6] DANG Z M,SHEN Y,NAN C W.Dielectric behavior ofthree⁃phase percolative Ni⁃BaTiO3/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mposites[J].Appl Phys Lett,2002,81(4):4814⁃4818.[7] NAN C W,XIE D,ZHANG Y H,et al.Dielectric be⁃havior and dependence of percolation threshold on theconductivity of fillers in polymer⁃semiconductor compos⁃ites[J].Appl Phys Lett,2004,85(1):97⁃99. [8] SHEN Y,LIN Y,LI M,et al.High dielectric perform⁃ance of polymer composite films induced by a percolatinginterparticle barrier layer[J].Adv Mater,2007,19(10):1418⁃1422.[9] DANG Z M,WANG L,YIN Y,et al.Giant dielectricpermittivities in functionalized carbon⁃nanotube/electro⁃active⁃polymer nanocomposites[J].Adv Mater,2007,19(6):852⁃857.[10] ZHANG S H,ZHANG N Y,HUA C,et al.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poly(vinylidene fluoride⁃trifluoroethylene⁃chlo⁃rofluoro⁃ehtylene)composites[J].Adv Mater,2005,17(15):1897⁃1905.[12] BERGMAN D J,IMRY Y.Critical behavior of the com⁃plex dielectric constant near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ofa heterogeneous material[J].Phys Rev Lett,1977,39(19):1222⁃1225.[13] LI Q,XUE Q,HAO L,et rge dielectric constantof the chemically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poly⁃mer composites[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68(10):2290⁃2296.[14] SUN L L,LI B,ZHAO Y,et al.Structure⁃induced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low loss of CNF/PVDFcomposites with heterogeneous CNF distribution[J].Nanotechnology,2010,21(30):305702⁃8. [15] ROMASANTA L J,HERNÁNDEZ M,LÓPEZ⁃MAN⁃CHADO M A,et al.Functionalised graphene sheets aseffective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fillers[J].NanoscaleRes Lett,2011,6(1):508⁃514.[16] ZHAN Y,YANG J,ZHOU Y,et al.Nitrile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for poly(arylene ether nitrile)nanocom⁃posite films with enhanced dielectric permittivity[J].Material Letters,2012,78(1):88⁃91. [17] TANG H,EHLERT G J,LIN Y,et al.Highly efficientsynthesis of graphene nanocomposites[J].Nano Lett,2012,12(1):84⁃90.[18] WU C,HUANG X,WANG G,et al.Hyperbranched⁃polymer functionalization of graphene sheets for en⁃hanced mechanical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polyure⁃thane composites[J].J Mater Chem,2012,22:7010⁃7019.[19] LEE C G,WEI X D,KYSAR J W,et al.Measurementof the elastic properties and intrinsic strength of mono⁃layer graphene[J].Science,2008,321(5887):385⁃388.[20] XIE J,XUE Q,CHENG H,et al.Different factors̍effect on the SWNT⁃fluorocarbon resin interaction:aMD simulation study[J].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2010,49(1):148⁃157.(编辑 修荣荣)㊃002㊃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0月。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作者投稿须知
2012年为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居住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的供应差异都显著缩小,且2012年之后变化小。
从集中度看,总体上我国城市供地集中度低,属于竞争型。
《中国国土资源年鉴》的城市用地供应方式中还有租赁和其他,但是租赁只有少量城市存在,其他方式几乎没有。
此外,该年鉴还提供了商业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类型,但由于不少城市数据缺少或者某年没有供应该类型用地,因此难以定量计算差异和集中度。
参考文献:[1]王丰龙,刘云刚.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财政收入增长的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地理学报,2013,68(12):1595-1606.[2]鲍丽萍,王景冈.中国大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动因浅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8):68-72.[3]吴得文,毛汉英,张小雷,等.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J].地理学报,2011,66(8):1111-1121.[4]张利,雷军,李雪梅,等.1997-2007年中国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5):607-614.[5]王良健,李辉,石川.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5,70(11):1788-1799.[6]李箐,胡碧霞,匡兵,等.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度及其动态演进特征[J].经济地理,2017,37(8):162-167.[7]冯健.杭州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化[J].地理学报,2003,58(3):343-353.[8]曾忠平,卢新海.武汉城市用地结构演变模式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3):44-48.[9]匡文慧,张树文,张养贞,等.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7):176-179.[10]匡兵,卢新海,周敏,等.武汉城市群城市用地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机理[J].经济地理,2016,36(5):71-78.[11]许芸鹭,雷国平.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用地结构的时空演变分析[J].经济地理,2018,38(1):69-77.[12]张洁.东京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及其对中国大城市的启示[J].经济地理,2004,24(6):812-815.表1我国城市供地集中度单位:(%)供地方式供地类型供地总量划拨出让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19.6013.9516.5411.6411.1517.5013.6912.2922.9420.2325.0314.9714.7324.4217.7514.1417.0914.3414.4113.4112.5012.5513.1412.5017.6715.7314.8813.6613.4413.2915.3113.7924.1614.5714.2713.2414.4512.0512.8116.93[13]李晓玲,修春亮,ШендрикАлександрВладимирович,等.圣彼得堡土地利用格局现状特征及形成机制[J].地理科学,2017,37(9):1382-1391.[14]方创琳,李广东,张蔷.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态势与调控[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3):363-376.[15]鲁春阳,文枫,杨庆媛,等.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5):600-607.[16]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维数[J].地理研究,2001,20(2):146-152.[17]张新长,张文江.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的驱动力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1):117-120.[18]高金龙,陈雯.转型期中国城市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及其机理———基于长三角51个样本城市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4):540-551.[19]鲁春阳,文枫,杨庆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2,32(8):936-943.作者简介:郭尚玉,东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编者按根据本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全的决定,《规范》修订工作小组对原规范作了修订,提出了修订稿,经在京常务理事会讨论,现予公布,征求广大会员的意见.修订的原则是:1)在1993年版本的基础上作适当修订,内容和框架不作大的变动,2)以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为依据.参照有关的国际标准,删除国家标准未作明确要求的某些条款,3)结合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实际,体现自己的特色.《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全书包括以下4个部分:1)序言:2)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3)附录A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标准;4)附录B 量和单位.这里只刊出第2部分,即《规范》本身.请广大会员及会外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来函请寄给高鲁山(100081)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为了加强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下称学报)的管理,进一步推动学报编排规范化,提高学报质量,促进学术交流,在1993年制定并开始试行的《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新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法规和国际标准、结合学报编辑实践,特制定本规范。
1 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学报的基本项目、结构和编排格式、适用于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也可供其他科技期刊参考。
2 引用标准与法规GB/T1.1—93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 788—87 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GB/T 7408—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 3100—3102—93 量和单位GB/T 3179—92 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 3259—92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ISO 8—1997 文献工作——期刊的编排格式GB 3860—1995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GB 6448—86 文摘编写规则。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学报的主体部分)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学报的主体部分)
佚名
【期刊名称】《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36)1
【摘要】表1)表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
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2)表应精心设计,为使表的结构简洁,建议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3)项目栏中各栏标注应齐全。
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应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
4)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5)表中内容相同的相邻栏或上下栏,应重复示出或以通栏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
代替。
【总页数】2页(P58-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学报的主体部分)
2.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
学报编排规范(学报的主体部分)3.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学报的主体部分)4.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学报的主体部分)5.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学报的主体部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共11条)
每篇论文请勿超12页(每个页码为38字×39行,字体5宋,包括页下地脚、图、表、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等),下列各项须齐全。
1 题名20字内。
2 作者姓名、单位例:
李志刚1,陈向东1,王平2,张玉顺3
(1.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2.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0;
3.广东省地震研究所,广州510070)
3 中文摘要:300字内(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有实际数据等支撑,忌指示性)。
4 中文关键词:不少于4个(第1个:该文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第2个: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第3个: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或所用方法的名称;第4个:前3个关键词中未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在文题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各词间用“;”分隔)。
5 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类。
6 文献标志码:如下: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志码。
7 篇首页地脚下按序排
收稿日期:例:1998-06-09;修订日期1998-12-20
基金项目: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370561);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5-004-05-06)。
(第一)作者简介:100字内,按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等顺序列出。
例:
李永遂(1956- ),男,河南武陡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遥感技术应用和自然环境变化及其影
响。
E-mail: ysli@
8 正文一级、二级、三级标题分别为1、⒈1、⒈⒈ 1 ,编号左起顶格,后空一字。
9 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顺序用方括号上角标标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 陈先德.黄河水文[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2] 刘昌明,于沪宁. SPAC界面水热传输与生态过程的水分耗散[C]//刘昌明,于沪宁.土壤—作物—大气系统水分运动实验研究.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1-17.
[3] 王西琴.关中地区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D]. 西安: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000.
[4] Heicher D W. Instream flow needs: Biological literature review[R]. Susquehanna River Basin Commission Publication, 1993:37.
b.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
[5] 方创琳,黄金川.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4):423-429.
[6] 于静洁,任鸿遵.华北地区粮食生产与水供应情势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4):360-365.
c.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d.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
[8]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e.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例:
[9]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f.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
[10]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b/wml.Txt
/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11]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g.档案
[序号] 主要责任者(任选).文献题名:原件日期[B].收藏地(任选):收藏单位(收藏编号):起止页码(任选).
h.古籍(1911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堪、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任选).
注:(1)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
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2)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GB 3469 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 例: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10 英文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Abstract(在中文摘要基础上,适当加大信息量,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应有实际数据等支撑,有1个印刷页;若与中文摘要不同,请另附相应中文稿): Key words:(顺序同中文关键词,各词间以“;”分隔)例:
Rethinking of Concept of Structural Design Against Natural
Hazard Based on Damage-Reduction Mode
LI Zhi-gang1, CHEN Xiang-dong1, W ANG Ping2, ZHANG Yu-shun3
(1.State Key Lab. of Sturct. Anal. Ind. Equip., Dalian Univ. of Technol., Dalian 116024, China;
2.Inst. of Eng. Mech. Of State Earthq. Bureau, Harbin 150080, China;
3.Inst. of Earthq. of Guangdong Prov., Guangzhou 51007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design against natural hazard is reviewed briefly. The structural de-sign based on damage-reduction is studi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mage-reduction mode and structural control is discussed. Examples show that the method herein is rational and helpful to structural design against natural hazard……
Key words: asismatic desig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structural reliability/damage-reduction mode; structural control
11图件要求
所有图件请提供文件(建议采用.BMP、.TIF、.CRD等格式),要求分辨率在600 dpi以上。
插图注记一般采用六号或小六号字,标注格式应符合《学报》出版要求。
图尺寸纵向宽或横向高应小于版面宽度(约14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