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大纲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大纲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大纲《教学系统设计》复习大纲1.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相关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并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教学系统设计有什么不同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最初是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开始的,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教材、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作产品来进行设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这个层次的设计范围多指课堂教学,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习者,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里所指的系统特指比较大、比较综合、比较复杂的教学系统,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评价和修改。

3.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当代学习理论分为两大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在教学中采用小步子呈现教学信息,当学习者出现正确反应时应及时予以强化。

行为主义学派重视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外显行为与强化的思想,以及尊重学习者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策略。

认知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个体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学应该按照信息的心理加工顺序准备教学活动。

4.建构主义的主要内容建构主义所持的知识观是主观主义的,即人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主观建构(1)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变量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递策略。

(2)细化理论:早提出者是瑞格卢斯,它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该理论的基础是认知学习理论,如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学说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以下为陶江伟一、概念题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编写学习目标ABCD模式:为了便于记忆,研究者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u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到达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到达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4、媒体内容:是指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产生有效刺激的符号成分。

具体包括:画面资料、画面组合序列、教师的活动、语言的运用、刺激的强度等内容。

5、随即进入教学策略: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6、认知结构:奥苏贝尔的定义,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广义〕何克抗的定义,指个体关于特殊只是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侠义〕7、学习需要分析:它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支架式教学策略:来源于“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9、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课程代码262290)一、名词解释1、系统方法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3、认知发展4、学习风格5、学习需要分析6、教学策略7、支架式教学策略8、最邻近发展区9、抛锚式教学策略10、研究性学习11、“先行组织者”12、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二、简答题1、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论。

2、简述梅格卢斯的细化理论。

3、简述克内克的学习风格研究中对学习者的情况分析,举例说明。

4、简述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步骤。

5、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

6、简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

7、简述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原则。

8、简要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9、试述教学设计的定义,并简述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0、简要叙述网络教学评价的过程。

11、应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12、简述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

13、简述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14、简述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步骤。

15、简要说明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

17、简述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

18、简述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的步骤。

19、请简述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并说明其基本教学过程。

20、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以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过程为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模式。

2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为什么以学习理论的发展作为依据,是怎么划分的?22、简述维果斯基的 "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并用它解释自主学习中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23、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24、简述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含义及其区别。

三、论述题1、试述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策略与设计内容。

2、试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总结网络课程/课件脚本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流程。

4、列举某一“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说明其特点及其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

5、结合你的实践经验,试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知识点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知识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1、小学生的注意特点(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基本占据主导地位。

(2)注意的范围较小。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2、小学生知觉的突出特点:随年龄增长,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逐渐增强。

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知觉具有无意性强、精确性较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在学习中分心,容易混淆形近字;到了高年级时,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均会大幅提高。

3、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无意识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有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识记的无意性强,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他们知识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意义识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机械识记的比例比则越来越小,逐渐从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发展。

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高年级开始,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依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质变”期,亦称“关键年龄”(四年级,约为10到11岁)。

(3)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5、小学生想象的主要特点是: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

二、小学生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1、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

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

3、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加。

三、小学生意志过程的特点1、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

2、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

3、不善于反复思考和计划。

中学生心理特点:1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总结复习第一篇: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总结复习教学系统设计总结关于人物:加涅(美国心理学家)核心思想:“为学习设计教学”;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提出信息加工分析法;九段教学策略;学习的层次的分类;任务分析技术。

奥苏贝尔:提出包容(Subsumption)和同化(Assimilation)理论以及“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提出掌握学习。

梅瑞尔:“目标—内容”二维模型瑞格鲁斯:细化理论;巴班斯基: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育科学博士、院士。

最优化教学理论。

基本标准:效果与质量;时间。

维果茨基:肯普:ID1——“肯普模型”皮亚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模式;认识结构论---认识是主体在转变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

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平衡。

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适应推动认识的发展。

杜威:实用主义大师,美国现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最有影响的教育家。

在教育理论方面,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方法应根据“从做中学”的原理,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1900 年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

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

桑代克:心理学大师,1912 年就已经设想过相当于现代的程序学习的控制学习过程的方法.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率/重复率/效果率。

猫笼实验米勒:任务分析法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

教学技术第一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术。

认为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形式。

布鲁纳: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认知发现说赞可夫:发展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克拉夫基:范例教学理论。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1.概述: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实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结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

(乌美娜,1995)2.特征: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系统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

教学系统设计必须关注教学中的任务或问题,是一个完成任务或问题解决的过程。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

环境和条件,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刺激-反应-强化”理论4. 程序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分为具有联系的小步子,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及时的反馈和强化因人而宜自定步调,学生尽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降低错误率5. 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原则1)规定目标:将教学期望明确表示为学生所能显现的行为,—可观测的反应;2)经常检查: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复习和修正,保证能够适当地形成预期的行为;3)小步子和低错误率:将学习材料设计成一系列小单元,使单元间的难度变化比较小,达到较低的错误率;4)自定步调: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速度;5)显式反应与即时反馈:课程中通常包含频繁的交互活动,尽多地要求学生作出明显反应;当学生作出反应时应立即给予反馈;6. 认知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懂得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得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发生联系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的知识元认知策略:关于如何“学会学习”的高级认知策略,包括检查、督察、规划、预测等认知活动。

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活动。

肯普模式以教为主(行为)史密斯雷根以教为主(认知)需要是当前结果和期望结果之间的差距。

考夫曼(Kaufman R);需要是人们对“应该是什么”这个概念的信息里体验。

教学系统设计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以下为陶江伟一、概念题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编写学习目标ABCD模式:为了便于记忆,研究者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u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4、媒体内容:是指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产生有效刺激的符号成分。

具体包括:画面资料、画面组合序列、教师的活动、语言的运用、刺激的强度等内容。

5、随即进入教学策略: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6、认知结构:奥苏贝尔的定义,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广义)何克抗的定义,指个体关于特殊只是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侠义)7、学习需要分析:它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支架式教学策略:来源于“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9、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教学设计知识点整理

教学设计知识点整理

教学设计知识点整理●第一节概述●1.教学设计及其类型●1.1 教学设计的含义【社会学生,要素系统性谋划,导教促学】【n】2010年、2011年、2012年●①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特点,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媒体、程序、环境以及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谋划,形成教学计划和方案的导教、促学过程。

●②主要特征:一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导教和促学;二是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进行系统性谋划的过程;三是教学设计的结果是形成教和学的计划和方案。

●1.2 教学设计的类型【宏观微观,长中短】【了解】●(1)从涉及的范围看,教学设计可分为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①宏观设计着眼于教学的总体规划,制订教学体系的远景蓝图,解决教学的宏观方法学问题。

其主要内容包括制订教学计划、制订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编选教材、制订教学成效的考核办法四个方面。

●②微观设计则是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对教材单元教学所进行的预先筹划。

●(2)从时间上看,教学设计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教学设计●①长期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所制订的年度和学期教学计划。

●②中期设计是指教师把年度和学期教学计划分摊到不同的教学阶段或教学单元的计划。

●③短期设计则指教师为进一步分解落实长期、中期计划所制订的每周、每日乃至每节授课的课时计划。

●2.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式●2.1教学设计的原则【系统最优,可接受多样化】【简答】●(1)系统性原则●①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有序地按层级结构排列,相互制约。

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②教师要妥善安排各教学环节,把自己的教学规划为具有一定逻辑顺序的行为系列,从而减少教学时间的误用和资源的浪费。

●(2)最优化原则●①教师应考虑如何系统地安排教学环节和程序,即从分析和设置教学目标开始,到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及媒体,到对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和评价,这些步骤必须相互承接和呼应。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一、概念题(共28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2、系统方法:3、认知结构:4、学习需要:5、认知发展:6、学习需要分析目的:7、认知策略:8、教学媒体作用:9、媒体内容:10、生成型教学策略:11、替代型教学策略:12、先行组织者:13、掌握学习教学策略:14、学习策略:15、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16、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17、支架式教学策略:18、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19、认知工具: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21、信息化学习环境及特征:22、有意义学习:23、“整合协调”策略:24、发现学习的特点:25、引导性材料:26、绩效技术:27、学习绩效:28、教学绩效:二、填空题(共51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2、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

4、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 、、、和)。

5、ID 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三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三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

6、教学系统包含了(、、和)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系统的()结构。

7、ID1的代表性模式应推肯普模式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需着重解决(),要适当安排()。

8、在ID1中学习者特征分析仅仅考虑学习者的()和();而在ID2中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学习者的()与()。

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和( )的综合。

10、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包括(),(),()。

11、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和(),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教学系统是现代学校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高效的教育管理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教学系统设计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教学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要求我们充分了解教育机构和学生的需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学生管理和学习资源等方面。

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为教学系统设计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架构设计教学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核心。

它决定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模块以及相应的交互方式。

架构设计需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业和考试管理、学生成绩跟踪等。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设计、模块化设计等方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三、用户界面设计一个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对教学系统的成功至关重要。

用户界面应该简洁美观,布局合理,并提供易于操作的功能入口和操作流程。

根据教学系统的特点,可以采用图形化界面、菜单导航等方式来设计用户界面,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四、数据库设计教学系统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包括教师和学生信息、课程资料、作业和考试成绩等。

因此,数据库的设计是教学系统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数据库的设计要考虑到数据的结构化和关联性,以及对数据的快速访问和查询的支持。

五、安全性设计教学系统中涉及到敏感的教育信息和个人隐私,因此安全性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安全性设计包括用户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方面。

通过合适的安全措施,可以确保教学系统的数据和用户信息不受到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的侵害。

六、系统测试与优化设计完成后,需要对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优化。

系统测试应覆盖各个功能模块,包括对输入输出的测试、性能测试、用户体验测试等。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并解决系统中的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七、持续改进和更新设计完成并上线后,教学系统的工作并没有结束。

根据用户反馈和实际使用情况,我们需要不断对系统进行改进和更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汇总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汇总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汇总一、教学系统设计的概述教学系统的设计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需求,通过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构建一个灵活、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环境。

教学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不同层面的要素,包括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立等。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 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系统的设计应该明确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2. 灵活性和可适应性:教学系统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调整和个性化定制。

3. 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系统的设计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料和互动机制。

4. 反馈和评估机制:教学系统应该建立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5. 资源共享和合作性:教学系统设计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三、教学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1. 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系统设计需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进行编排,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2. 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教学系统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3. 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系统设计需要设计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任务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互动和交流机制:教学系统应该提供多种互动和交流方式,包括在线讨论、实时问答、学习社区等,以促进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5. 评估和反馈机制:教学系统设计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包括在线测验、作业评定、个性化反馈等,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教学系统设计需要依赖信息技术和相应的平台支持,因此需要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稳定的平台建设。

2. 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教学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一、概念题(共28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2、系统方法:3、认知结构:4、学习需要:5、认知发展:6、学习需要分析目的:7、认知策略:8、教学媒体作用:9、媒体内容:10、生成型教学策略:11、替代型教学策略:12、先行组织者:13、掌握学习教学策略:14、学习策略:15、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16、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17、支架式教学策略:18、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19、认知工具: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21、信息化学习环境及特征:22、有意义学习:23、“整合协调”策略:24、发现学习的特点:25、引导性材料:26、绩效技术:27、学习绩效:28、教学绩效:二、填空题(共51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2、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

4、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 、、、和)。

5、ID 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三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三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

6、教学系统包含了(、、和)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系统的()结构。

7、ID1的代表性模式应推肯普模式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需着重解决(),要适当安排()。

8、在ID1中学习者特征分析仅仅考虑学习者的()和();而在ID2中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学习者的()与()。

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和( )的综合。

10、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包括(),(),()。

11、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和(),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性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新性(1)设计活动是一种理论的应用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2)高度抽象的理论和具有丰富情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距离,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理论不可能预见所有的问题,实现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会需要创新性地运用理论,甚至对理论进行改造、扩充、重构,以适应原有理论未能预见的新情况和新问题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和灵活性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行业培训、远程教育、教学软件和教学材料开发等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传播理论简述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1.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型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2.传播理论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动态的相互联系,并告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传播过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总复习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总复习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总复习命题点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含义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对教什么(课程、内容)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的策划设计过程。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最主要工作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进行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实施方案,通称“教案”。

命题点二教学设计的原则(一)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系统理论。

其中,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的“内核”,系统理论构成教学设计的“形式”。

不管从理论还是现实来看,教学设计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学设计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手段、评价等各种因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协调各种因素,发挥它们的整体效应。

(二)目标性原则这是指教学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

布鲁姆等人认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类。

可见,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目标的单一性,建立包括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思维目标、情意目标在内的立体化的教学目标群。

当然,有些目标是无法通过某一堂课的教学就达到的。

(三)程序性原则这是指教学设计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流程,将教学内容进行巧妙构思,组织成一系列的逻辑环节或层次序列。

一方面,教学层次的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另一方面,教学层次的展开应与思维及问题解决过程基本一致,做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

(四)反馈性原则教学设计既要以了解和研究学生为基础,又要根据教学目标分类细目,设计课堂提问、板书、演示及形成性目标测试练习,以通过测试进行教学效果反馈。

(五)具体性原则教学设计过程也许有一定的模式,需要按一定的流程进行,但教学设计的实际工作并不一定会按既定的流程进行。

因为,教学总是根据特定的对象,由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环境、过程中实施的,因此,每一次的教学设计都是特定的,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具体的。

教学系统设计原理(整本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原理(整本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原理(第二版)1. 教学系统设计在教育技术学中的作用美国学者伊利(Donald P. Ely)在谈及教育技术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时,曾经言及教育技术学发展的三条历史线索,其中之一即为教学系统方法。

正是由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系统方法的引入,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才开始了历史转折,一批心理学家才为教育技术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系统化设计教学,并逐渐把教学系统设计发展成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核心。

2. 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第一节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假设教学设计专家罗伯特·加涅(Robert M. Gagné)在其著作《教学设计原理》一书的开始讨论了教学设计的若干基本假设,这些基本假设成为教学系统设计立论的前提,并且已经为人们广泛认可。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包含两层意义:(1)通过创设教与学的系统,帮助学生大限度地获取社会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

(2)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而其关键在于认知策略的掌握。

帮助学习者获取知识是教学系统设计的直接目的,而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则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最终指向。

二、系统设计的教学能够极大地影响学习者的个体发展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与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两方面。

学习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学习的目的。

教学系统设计通过帮助学习者的学习来促进学习者的个体发展。

三、教学设计有许多阶段,而阶段有即时的,也有长期的对应于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阶段,产生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

一般来说,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四、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系统观要求以系统论的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系统观指出,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

它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准备状态,力求所设计的教学从最恰当、有利的位置起步。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一、填空题2.传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3.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4.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

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系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5.巴纳西强调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提出了宏观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加涅教学设计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条件7.__梅瑞尔__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做了如下的阐释:“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cience-baed-technology)。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__学习经验__和__学习环境_。

8.教学设计是运用_系统方法__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__教学目标__,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__评价__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__修改__的过程10.1900年__杜威__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12.20世纪90年代,__建构主义学习理论__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的作用。

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13.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属于以__产品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4.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等属于以__系统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5.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属于以__课堂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6.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__特定功能__的有机整体。

17.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3个维度对学生的投入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原理知识点

教学设计原理知识点

教学设计原理知识点教学设计原理是指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它涵盖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几个教学设计原理的重要知识点。

1. 教学设计原理的定义教学设计原理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按照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规范要求,有意识地组织教学资源,设计一系列活动和策略的过程。

2.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适应性原则: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环境为基础,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2)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应该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各个环节之间要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

(3)灵活性原则:教学设计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调整和变化。

(4)实践性原则:教学设计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性,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评价性原则: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改进。

3. 教学设计的步骤(1)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它关乎到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方向。

(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进行逻辑和有机的组织,形成教学的脉络。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中。

(4)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教学手段是指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设备和材料等,它们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评价的进行: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过程的一种客观反映,通过评价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效果。

4. 教学设计原理的应用(1)个性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探究式教学设计: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系统设计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概念教学系统设计学习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基本方法教学系统设计基本概念知识点结构图教学系统设计发展历史第一代教学设计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第二代教学设计加涅的认知主义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第三代教学设计建构主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阶段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阶段主导主体教学设计阶段何克抗提出教学系统设计发展历史知识点结构图1学习如何发生
教学系统设计基本概念知识点结构图
教学系统设计概念
教学
系统
基本方法设计教来自学要 行为主义 素
结 构
功 能
整 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产 品 设 计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学习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历史知识点结构图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历史
第一代教学设计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
第二代教学设计 加涅的认知主义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三代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阶段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阶段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阶段 何克抗提出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概述知识点结构图
1、学习如何发生? 2、影响学习的因素? 3、记忆的作用? 4、迁移如何发生? 5、某种学习类型用 何种理论最佳说明? *6、该理论的什么假 设和原理对教学设计 来说特别相关? 7、为了促进学习应 如何安排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1、小学生的注意特点(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基本占据主导地位。

(2)注意的范围较小。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2、小学生知觉的突出特点:随年龄增长,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逐渐增强。

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知觉具有无意性强、精确性较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在学习中分心,容易混淆形近字;到了高年级时,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均会大幅提高。

3、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无意识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有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识记的无意性强,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他们知识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意义识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机械识记的比例比则越来越小,逐渐从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发展。

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高年级开始,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依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质变”期,亦称“关键年龄”(四年级,约为10到11岁)。

(3)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5、小学生想象的主要特点是: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

二、小学生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1、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

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

3、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加。

三、小学生意志过程的特点1、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

2、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

3、不善于反复思考和计划。

中学生心理特点:1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

2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

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

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

在行为举止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

3自主性高中生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

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

4进取性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他们对未来满怀希望,乐于开拓。

5闭锁性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

他们非希望有单独的空间,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

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

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对“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秘密。

6社会性` 高中生对现实生活的很多规范都很感兴趣,对新事物既敏捷又易接受。

热心参与社会活动,乐于对社会事物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校生活中,自治、自理、自立的要求强烈。

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1.处在18-22 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达到了人生中的最佳时期。

不仅观察到事物的表面,而且能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2.记忆力方面,识记范围大幅度扩大,逐步从少年时期的机械记忆转向意义记忆,能够按材料的顺序和主次整理使之系统化,便于记忆。

3.大学生智力发展中最大的特点是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活跃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优点。

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合理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现象罗列和教科书、教师所提供的现成答案,不轻信名人,不轻信书本,不轻信宣传,喜欢独立思考,寻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自己的想法,也常常反复论证,并能对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4.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总是喜欢标新立异,提出新的见解和设想。

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ABCD目标陈述法是由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目标陈述技术。

ABCD法包括在以下四个因素:A—听众(Audience):指目标所指向的对象B—行为(Behavior):指表明学习的具体行为C—条件(Conditions):指行为出现的条件D—水平(Degree):指可接受的行为水平。

例如,这样陈述的一个目标是“每一个学生都将能够对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给出的10个项目中的8个下定义。

”在这个目标中,A(听众)指“每一个学生”,B(行为)指“能够下定义”,C(条件)指“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D(水平)指“10个项目中的8个。

用ABCD法陈述教学目标时,这四个因素的前后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这四个因素要同时具备。

ABCD法的后三个因素与1962年马杰的行为目标三要素是一致的,不过它增加并强调了行为者(听众)这一因素,从而使得教学目标的陈述更加完整。

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①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②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③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④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⑤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结等;⑥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而在编写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则可以选用下面这些动词:①注意: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等;②反应: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称赞、表现、帮助等;③价值判断: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区别、解释、评价等;④组织:讨论、组织、判断、确定、选择、比较、定义、权衡、系统阐述、决定等;⑤价值体系个性化: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解决、要求、抵制等。

编写行为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前面讲过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结合学科内容分成不同类别的学习目标,然后从上面提供的动词中选择出合适的行为动词,最后再把学科内容作为动宾结构中的宾语。

学习者主要特征(因素分析法)1)起点水平2)认知结构3)学习态度4)学习动机5)学习风格1.起点水平分析:测验必须了解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我们称之为起点水平或起点能力。

2.认知结构分析:概念图学习者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由学生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

3.学习态度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态度问卷量表。

此外,观察、访谈等方法也可用于学习态度分析。

4.学习动机分析:(Keller的ARCS模型)教学设计者应从注意力、关联性、自信心和满足感等四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学习风格分析:可以依据Curry(1983)提出的“洋葱模型”,从教学偏好、信息处理方式、认知个性风格、场依存/场独立等方面进行分析。

调查问卷等。

这些分析都有些理论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分析呢?(中学生的一般特征)1)认知发展方面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占优势,很大程度上是经验型。

初二明显表现出突变、飞跃和两级分化,高二初步完成转变。

思维有系统性、结构性、预计性及个性色彩,创造性思维有所发展。

约13-14岁是初中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

2)情感方面中学生的个人独立意识更为明显。

感情丰富、爱幻想、富激情、易冲动,意志行为逐渐增多,抗诱惑能力日益增强,同一性、勤奋感是其情感发展的主要方面。

情感世界仍处于易动摇和变化的状态。

在高中阶段,独立性和自主性则成为情感发展的主要方面。

[教案评价标准]一、教学目标设计二、教学方法设计三、教学程序设计四、教材处理设计五、师生活动设计六、板书设计七、教案创新与个性特点八、书写要求教学系统设计:(乌美娜94定义)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系统设计经历了萌芽时期(1920s)、理论初创(60年代)、纵深发展阶段。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起着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科学、传播与信息理论、管理与工程理论等多种学科的作用),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如何学;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关注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找解决方法的方法),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方法,规定性较强;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目的是创设优化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

(设计的本质:决策、问题求解、创造)系统方法:根据系统的观点,从整体出发,辩证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功能与目标的关系,找到即使系统最优,有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

系统分析的特点:1、以整体为目标。

2、以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为重点。

3、以令人满意为准则。

教学内系统四要素 1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媒体、材料 3教学环境 4人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设计是操纵和规划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程序。

3.教学系统设计是以多种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性学科。

4.教学系统设计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协作活动。

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领域:(高文)1作为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2基于泛技术观的教学设计3作为系统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

研究方法:“形成性研究”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级: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分析法(共时性角度、历时性角度)、教育传播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主要是“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行为设计理论、教学规划设计理论、教学结构设计理论、教学实施设计理论、教学评价设计理论等。

1、加涅,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1)学习条件论: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学习过程: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预期系统)2)教学事件论: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刺激对先前知识的回忆、呈现学习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习表现、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与迁移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a、言语信息(判断学生能否获得信息主要是看他们能否把获得的信息表述出来)b、智慧技能(辨别技能、形成概念、高级规则的获得)c、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d、动作技能e、态度4)“九—五矩阵”论(九个教学事件与五种学习类型的匹配关系)5)加涅提出了目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