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农业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这样说 并不是从农业直接为财政收入提供的数据来分析,而是基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来认识
的,因为农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它不仅可以提供粮食和生活副食品,保证 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要,而且还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农 业基础越雄厚,轻工业就会得到越快发展;而轻工业的发展不,资金积累水平的提高,为重 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重工业的发展有可使国民经济的各部门获得先进的技术装备,这一 循环链条中,农业起着重要的基础环节作用。
X4 1794 2002.5 2181.5 2426.1 2899.2 3801.4 4374 5115 6534.6 7074.2 7250.3 8245.7 9704.8 12462.1 16264.7 20620
X5 445.26 397.9 331.3 347.1 318.9 443.65 471.4 420.9 508.7 469.91 384.74 554.72 513.33 488.29 550.43 546.88
X2 1922.6 2180.6 2483.3 2750 3214.1 3619.5 4013 4675.7 5865.3 6534.7 7662.1 8157 9084.7 10995.5 15750.5 20340.9
X3 286.93 282.3 345.33 419.51 517.15 675.1 808.07 954.65 1131.65 1282.98 1345.01 1564.33 2174.44 3253.5 4653.32 5793.75
年份
财政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建筑业总产 社会消费品 受灾面积 人口数目
零售总额
(亿元)
(亿元)
(亿元) 值(亿元) (亿元) (十万公顷) (百万人)
obs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影响最大,其系数估计值为 1 左右,这说明财政 收入增长率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率之间呈 1 对 1 的关系,财政收入超收与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高度相关; (2)财政支出增长率和 GDP 增长率的系数 估计值分别为 0.9 和 0.6 左右,这说明基于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财政(税收)收 入计划具有刚性,通常计划本身安排就比 GDP 增长速度要高,实际执行时又会 超额完成,所以财政支出具有很高的收入弹性,甚至超过 GDP 的收入弹性很多; (3)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变化率的系数估计值为 0.18 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额增长率的影响最差,其系数估计值为 0.06 左右,这说明消费的收入弹性较高, 而投资的收入弹性较低; (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 长率的系数估计值分别为 0.15 和 0.40 左右,这说明居民收入越高,消费能力越 强,同时意味着其工作积极性越高,创造出的财富越多,这些因素都能带来财政 收入的更快和持续增长。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μ
解释变量有 6 个,β 0 为常数项,μ 为随机误差项,描述变量外的因素对模型的干扰。
数据的来源与分析
1. 样本数据的来源: (1)财政收入 1980、1985、1989—2002 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282 页;2003 年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269 页。 (2)工业总产值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460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414 页。 (3)农业总产值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416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335 页。 (4)建筑业总产值 1980、1985、1989、1990、1992—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527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 计年鉴》(2000 年)第 469 页。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80—1989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627 页; 1993—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618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 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594 页。
第三,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看,他们也都与财政收入密切相关,如商业部门的收入也是 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商业活动虽然一般不创造价值,但它在实现其职能过程中,参与 商品价值的分配,因此商业活动的经济效益如何、盈利大小都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多少。建 筑业、服务业、旅游业等部门,这些部门在经济运行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的运 行状况如何必然影响经济总体的状况,进而使财政收入的来源发生变化。因此,协调好国民 经济各部门的关系,广辟财源,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Y 1159.93 1175.79 1212.33 1366.95 1642.86 2004.82 2122.01 2199.35 2357.24 2664.9 2937.1 3149.48 3483.37 4348.95 5218.1 6242.2
X1 5154 5400 5811 6460 7617 9716 11194 13813 18225 22017 23924 26625 34599 48402 70176 91894
(6)受灾面积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445 页; 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 第 389 页(由于单位问题将数据扩大十倍)。 (7)年底人口数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97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89 页。 (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 第 331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 (1998 年)第 317 页。并将数据化成以 1980 年为基期的定基指数。 (9)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1980—1997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302 页; 1998、1999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 年)第 290 页。并将数据化成以 1980 年为 基期的定基指数。 (1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331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317 页。并将数据化成以 1980 年为基期的定基指数。 2. 数据的调整: (1)由于年鉴中的货币形式数据均以当年价格计算。因此,统计模型中的财政收入、建筑 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均运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加以调整;而工业总产值及农业总产 值分别运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加以调整。 (2)关于物价指数的选取,由于在查找资料时数据有限,不能运用理想的物价指数来调整, 因此只能运用最接近指数来调整。但是,这样做对模型的影响不会很大,从而保证参数的估 计不会失真。样本数据如下表:
7407.99 8651.14 9875.95 11444.08 13395.23 16386.04 18903.64 21715.25
99595 113733 119048 126111 85673.66 95448.98 110776.5 142Leabharlann Baidu71.2
22353.7 23788.4 24541.9 24519.1 24915.8 26179.6 27390.8 29691.8
8282.25 9126.48 10061.99 11152.86 12497.6 15361.56 18527.18 23083.87
24774.1 27298.9 29152.5 31134.7 34152.6 37595.2 42027.1 45842
458.21 469.89 521.55 534.29 471.19 501.45 499.81 545.06
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本模型是研究二十多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与主要影响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1.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被解释变量为粮食产量,解释变量为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 值、建筑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受灾面积、年底人口数目。选择依据主要是财政收 入的部门结构。 2.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我们将解释变量的数学形式确定为:
理论背景
我们从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来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看,财 政收入又表现为来自各经济部门的收入。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就是在财政收入中,由来自国 民经济各部门的收入所占的不同比例来表现财政收入来源的结构,它体现国民经济各部门与 财政收入的关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部门。 其中工业和农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最大。
第二, 工业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部门。就我国的工业和农业相比,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劳动生产率要远远高于农业,积累 水平也要高的多。因此,在财政收入中来自工业部门的收入占绝大比重,工业部门完成上缴 任务多少,对保证财政收入起决定作用。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要有计划的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狠抓工业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以求财源的日益茂盛。
《计量经济学》报告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
金管 0202 穆兰
前言
本篇报告我们主要是要来研究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之所以研究这一问题, 是因为,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 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 杠杆。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 平衡,包括总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两个层次的内容。财政收入的杠杆既可通过增收和 减收来发挥总量调控作用,也可通过对不同财政资金缴纳者的财政负担大小的调整,来发挥 结构调整的作用。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 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 在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因此,在税收体制及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 随着经济繁荣而增加,随着经济衰退而下降。
X6 987.05 1000.72 1015.9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1093 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1198.5 1267.43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1211.21 1223.89 1276.27 1236.26 1284.53 1247.61 1257.86 1292.27
为了与以往数据可比,我们对以货币量计量的数据做了调整,调整结果如下:
财政收入 工业总产 农业总产 建筑业总产 社会消费品 商品零售 工业品出 农产品收
的,因为农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它不仅可以提供粮食和生活副食品,保证 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要,而且还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农 业基础越雄厚,轻工业就会得到越快发展;而轻工业的发展不,资金积累水平的提高,为重 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重工业的发展有可使国民经济的各部门获得先进的技术装备,这一 循环链条中,农业起着重要的基础环节作用。
X4 1794 2002.5 2181.5 2426.1 2899.2 3801.4 4374 5115 6534.6 7074.2 7250.3 8245.7 9704.8 12462.1 16264.7 20620
X5 445.26 397.9 331.3 347.1 318.9 443.65 471.4 420.9 508.7 469.91 384.74 554.72 513.33 488.29 550.43 546.88
X2 1922.6 2180.6 2483.3 2750 3214.1 3619.5 4013 4675.7 5865.3 6534.7 7662.1 8157 9084.7 10995.5 15750.5 20340.9
X3 286.93 282.3 345.33 419.51 517.15 675.1 808.07 954.65 1131.65 1282.98 1345.01 1564.33 2174.44 3253.5 4653.32 5793.75
年份
财政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建筑业总产 社会消费品 受灾面积 人口数目
零售总额
(亿元)
(亿元)
(亿元) 值(亿元) (亿元) (十万公顷) (百万人)
obs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影响最大,其系数估计值为 1 左右,这说明财政 收入增长率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率之间呈 1 对 1 的关系,财政收入超收与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高度相关; (2)财政支出增长率和 GDP 增长率的系数 估计值分别为 0.9 和 0.6 左右,这说明基于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财政(税收)收 入计划具有刚性,通常计划本身安排就比 GDP 增长速度要高,实际执行时又会 超额完成,所以财政支出具有很高的收入弹性,甚至超过 GDP 的收入弹性很多; (3)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变化率的系数估计值为 0.18 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额增长率的影响最差,其系数估计值为 0.06 左右,这说明消费的收入弹性较高, 而投资的收入弹性较低; (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 长率的系数估计值分别为 0.15 和 0.40 左右,这说明居民收入越高,消费能力越 强,同时意味着其工作积极性越高,创造出的财富越多,这些因素都能带来财政 收入的更快和持续增长。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μ
解释变量有 6 个,β 0 为常数项,μ 为随机误差项,描述变量外的因素对模型的干扰。
数据的来源与分析
1. 样本数据的来源: (1)财政收入 1980、1985、1989—2002 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282 页;2003 年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269 页。 (2)工业总产值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460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414 页。 (3)农业总产值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416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335 页。 (4)建筑业总产值 1980、1985、1989、1990、1992—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527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 计年鉴》(2000 年)第 469 页。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80—1989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627 页; 1993—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618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 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594 页。
第三,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看,他们也都与财政收入密切相关,如商业部门的收入也是 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商业活动虽然一般不创造价值,但它在实现其职能过程中,参与 商品价值的分配,因此商业活动的经济效益如何、盈利大小都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多少。建 筑业、服务业、旅游业等部门,这些部门在经济运行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的运 行状况如何必然影响经济总体的状况,进而使财政收入的来源发生变化。因此,协调好国民 经济各部门的关系,广辟财源,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Y 1159.93 1175.79 1212.33 1366.95 1642.86 2004.82 2122.01 2199.35 2357.24 2664.9 2937.1 3149.48 3483.37 4348.95 5218.1 6242.2
X1 5154 5400 5811 6460 7617 9716 11194 13813 18225 22017 23924 26625 34599 48402 70176 91894
(6)受灾面积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445 页; 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 第 389 页(由于单位问题将数据扩大十倍)。 (7)年底人口数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97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89 页。 (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 第 331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 (1998 年)第 317 页。并将数据化成以 1980 年为基期的定基指数。 (9)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1980—1997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302 页; 1998、1999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 年)第 290 页。并将数据化成以 1980 年为 基期的定基指数。 (1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331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317 页。并将数据化成以 1980 年为基期的定基指数。 2. 数据的调整: (1)由于年鉴中的货币形式数据均以当年价格计算。因此,统计模型中的财政收入、建筑 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均运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加以调整;而工业总产值及农业总产 值分别运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加以调整。 (2)关于物价指数的选取,由于在查找资料时数据有限,不能运用理想的物价指数来调整, 因此只能运用最接近指数来调整。但是,这样做对模型的影响不会很大,从而保证参数的估 计不会失真。样本数据如下表:
7407.99 8651.14 9875.95 11444.08 13395.23 16386.04 18903.64 21715.25
99595 113733 119048 126111 85673.66 95448.98 110776.5 142Leabharlann Baidu71.2
22353.7 23788.4 24541.9 24519.1 24915.8 26179.6 27390.8 29691.8
8282.25 9126.48 10061.99 11152.86 12497.6 15361.56 18527.18 23083.87
24774.1 27298.9 29152.5 31134.7 34152.6 37595.2 42027.1 45842
458.21 469.89 521.55 534.29 471.19 501.45 499.81 545.06
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本模型是研究二十多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与主要影响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1.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被解释变量为粮食产量,解释变量为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 值、建筑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受灾面积、年底人口数目。选择依据主要是财政收 入的部门结构。 2.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我们将解释变量的数学形式确定为:
理论背景
我们从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来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看,财 政收入又表现为来自各经济部门的收入。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就是在财政收入中,由来自国 民经济各部门的收入所占的不同比例来表现财政收入来源的结构,它体现国民经济各部门与 财政收入的关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部门。 其中工业和农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最大。
第二, 工业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部门。就我国的工业和农业相比,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劳动生产率要远远高于农业,积累 水平也要高的多。因此,在财政收入中来自工业部门的收入占绝大比重,工业部门完成上缴 任务多少,对保证财政收入起决定作用。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要有计划的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狠抓工业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以求财源的日益茂盛。
《计量经济学》报告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
金管 0202 穆兰
前言
本篇报告我们主要是要来研究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之所以研究这一问题, 是因为,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 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 杠杆。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 平衡,包括总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两个层次的内容。财政收入的杠杆既可通过增收和 减收来发挥总量调控作用,也可通过对不同财政资金缴纳者的财政负担大小的调整,来发挥 结构调整的作用。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 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 在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因此,在税收体制及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 随着经济繁荣而增加,随着经济衰退而下降。
X6 987.05 1000.72 1015.9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1093 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1198.5 1267.43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1211.21 1223.89 1276.27 1236.26 1284.53 1247.61 1257.86 1292.27
为了与以往数据可比,我们对以货币量计量的数据做了调整,调整结果如下:
财政收入 工业总产 农业总产 建筑业总产 社会消费品 商品零售 工业品出 农产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