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不知道现代汉语里的日本外来语

合集下载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语 也 再 次 通 过 大量 日本 书 籍 的 翻 译进 入 中 国 :二 为 现 今 随 着 网
期 , 其 是 近 现 代 以来 , 本 文 化 也 给 中 国带 来 了 一 定 的 冲击 。 尤 l E
单 从 语 言 文 字 上 看 , 然 汉 字 对 日本 的语 音 、 字 、 汇 等 产 生 虽 文 词
的 引 入 也产 生 了积 极 的 推 动 作 用 。 与之 相 比 ,时 至 今 日的 日语 “ 来语 ” 外 引入 和 推 广 则 更 倾 向 于体 现 日本 大 众 文 化 对 中 国 的 影
直 以来 , 于 日语 “ 来 语 ” 现 代汉 语 的关 系 , 外 不 少 关 外 与 中
著 名 学 者 都 提 出 了相 关 的看 法 。以下 就 先 行 研 究 , 一 概 括 。 做 实
删 V 7. N . o口 19 o4
读 与 写 杂 志
Re d nd W rt rodial a a iePe i c
浅 谈现代 汉语 中的 日语“ 来 语 ’ 外 ’
黄 跃 瑜
( 东 金 融 学 院 外 语 系 广 东 广州 5 0 2 ) 广 1 5 1
藤 惠 秀 在 《 国 人 留 学 日本史 》 中 中综 合 整 理 传 播 到 中 国 的 日本 词 汇 ,并 分 析 其 融 汇 到 中 国语 文 的 过 程 以 及对 中 国 的现 代 化 所 作 出 的贡 献 。 其 在 《 日本 文 化 给 中 国 的 影 响 》 一 章 “ 日本 到 中 第 由 国 ” 便 提 到 由 于 大 量 翻 译 日本 著 作 , 成 言 语 文 章 的 日本 化 . 中 造 并 认 为 梁 启 超 对 日语 新 词 的 引入 起 到关 键 性 作 用 。 晓 秋 在 《 王 近

杂谈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杂谈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杂谈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随着中日交流的日益频繁,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前身是日语的外来语(又称帕来语)。

且广泛流行起来。

有些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有些则引用在了歌词和商品等众多领域。

一、「人気」→“人气”「人気」的日文解释是「その会社で好ましいものとして受け入れられること。

狭义では、その芸人の出演が娯楽・享受の対象として世人から求められる度合いを差す。

」例:人気が出る人気がある中文的“人气”解释和日语大同小异,指人或事物受欢迎的程度。

例:由于该影片获奖,扮演女主角的演员人气急升。

二、「写真」→“写真”「写真」的日文意思是照片。

但中文中则指明星艺人等的个人特写照片集。

例:F4写真集青春写真艺术照三、「料理」→“料理”汉语直接把日语词汇借过来,指菜肴。

例:日本料理、中华料理、韩国料理四、「理念」→“理念”「理念」——何を最高のものとするかについての、その人(面で)の根本的な考え方。

例:文化国家の理念を挙げる汉语“理念”即为思想;观念。

例:经营理念文化理念五、「売场」→“卖场”都指比较大的出售商品的场所。

例:バーゲン売场例:仓储式卖场六、「物语」→“物语”新明解国语词典解释为:语り伝えられて来た话。

例:『源氏物语』『竹取物语』汉语用作为故事的意思。

例:婚姻物语咖啡物语大银河物语(游戏中多直接引用)七、「超」→“超”「超」接头词,表示程度。

如:超かっこいい超やさしい汉语中主要用于宣传口径的前缀,有夸大其词之嫌。

显其贵、表现其竞争力。

例:网通买亚环电信超低价布局海外。

八、「准」→“准”接头词,本式,正式,最终的なものに次ぐ。

例:准会员准决胜汉语也表示离正式还有一步之遥的意思。

汉语的例子:准妈妈准儿媳九、「新干线」→“新干线”日语中原指高速化的铁路路线。

汉语引用为快速前卫的象征。

例:影视新干线日语新干线十、「物流」→“物流”日语中解释为:商品その他の品物を生产地などから消费地などまでに运ぶための包装,荷役,保管,运送の仕事。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探究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探究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探究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探究依照传统观点,日本文化源于古代中国,日语与汉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提及文化影响,人们往往会想到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却忽略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在不同时期,尤其是近现代以来,日本文化也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单从语言文字上看,虽然汉字对日本的语音、文字、词汇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近现代日语词汇大量流入中国,日语也给中国的语言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关于日语"外来语";的先行研究在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中,常有两种语言相互借用的现象。

例如日语很多词汇都源于中国古代汉语,并沿用至今。

相反,汉语亦有大量从日语中引入的词汇,一般被称作日语借词或日语"外来语";。

一直以来,关于日语"外来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中外不少著名学者都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以下就先行研究,做一概括。

实藤惠秀在《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中综合整理传播到中国的日本词汇,并分析其融汇到中国语文的过程以及对中国的现代化所作出的贡献。

其在《日本文化给中国的影响》第一章"由日本到中国";中便提到由于大量翻译日本著作,造成言语文章的日本化,并认为梁启超对日语新词的引入起到关键性作用。

王晓秋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第十二章"译书架桥近代中日互译书及其影响";一章中也提及"吸收日语新词汇";,认为日语新词汇很大程度是通过留学日本的学生翻译的书籍和创办的报纸等途径被引入中国的。

何华珍在其所著《日本汉字和汉字词研究》一书中专门从汉字词对比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

二、日语"外来语";引入的历史及特点从上述先行研究进一步总结可发现日语"外来语";的传入,大致可分为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清末,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急需向外谋求新出路,而由于时间的紧迫和地理、文化相近等因素,使得中国出现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热,希望通过日本学习西方的先进社会文化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两个时期特别引人注目。

一个是唐代,一个是近代。

唐朝时,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直至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有了自己的文字,学会了书写。

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日本人心目中的“真名”)之变体。

到了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

别的方面姑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而言,日本反倒成了汉语的输出国。

东瀛“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也大量“倒流”回中文里,成为国人日常用语的重要来源与组成部分。

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汇,叫做日语“外来语”。

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等,有70%竞是从日本输入的。

这些都是日本人用汉字对西方相应词语的对译,原封不动地输入中国后,便在汉语里落地生根。

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的概念、词汇等,竟大都是日本这个昔日的“学生”捣鼓出来的。

平心而论,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张不开嘴。

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诸如此类的词汇相继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它们迅速取代了当时颇为权威的“严译”(严复所译)术语。

在这些涵盖各类学科的新词汇中,有的是日本“自造”的,有的则是旧瓶装新酒,赋予原有汉字以全新的内涵。

中国乐得坐享其成,就顺手牵羊地拿过来借用,省得自己再去冥思苦想地翻译了。

这无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促进了其全方位的裂变,为中国现代化运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上世纪初叶从日本“返销”回来的日语“外来语”,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

此外还有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食堂、公社、写真、空港、给力等,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一千多年前,先是汉字和汉语词汇潮水般地涌入日本,造就了东瀛倭国的书面语言。

一千多年后,日本大量地使用汉字和汉语词汇去翻译相应的西方名词和术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企划 、 运营、 消费 、 物流、 职场 、 推进 、 高利贷 、 经 济学 、
经济 恐慌 等
( 三) 文 艺类
译西 文 的“ l i t e r a t u r e ” 时, 只取 了其部 分含 义 。
( 三 )日本 人模 仿汉 字 的 造 字方 法 创 造 的 、 随后 传人 到 中 国的汉 字 词 汇 。面 对 西 文 概 念 , 在 现 有 汉
翻译 、 引进 日本书籍 , 从社会科学到 自然科学 , 包 括 政治、 经济 、 哲学、 宗教 、 法律、 历史 、 地理 、 医学 、 军
事、 文学 、 艺术 等 多 个 领 域 , 许 多 日语 词 涌 入 国 门 , “ 社会 、 革命 、 经济、 哲学 、 感情” 等词 汇 , 都 是 这 时进 人 的 。而 经过 一 百 年 左 右 的 沉 淀 , 这 些 词 成 为 了 汉
二、 常用 日语外 来语
据研 究 表 明 , 近 代 以来 , 日语 词 大规 模 涌人 中 国
的情 况共 出现 过三 次 。
第一 次 是 清 朝末 期 到 民 国初 期 。 甲午 战争 后 ,
中 国沦人 半殖 民地 , 中国人感 受 到 了亡 国 的危 机 , 一 些爱 国 志士 开始 了 救 国 之道 的探 索 。而 此 时 , 日本 刚刚 经历 了明治 维 新 , 这使 日本 走 上 了资 本 主 义 道
布在各个领域。


日语 词 大量 涌 入 中国 的三次 潮流
也随之悄然落户 , 成为新时尚的体现。最具代表性
的便 是宫 崎骏 的动 漫作 品 , 在 青少 年心 目中 , 动 漫便 是 日本 的代名 词 , 很 多 中 国年 轻 人 也 因此 对 日语 产

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里的外来语的比较

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里的外来语的比较
一 一
合 ,也 有 很 多 英 语 本 身 难 理 解 .用 片 假 名 书写 的 外 来语 就 更
难。 总而言之, 现 代 汉语 里 的外 来 语 , 从 汉 字 就 能读 取 意 思 , 但 是, 现代 日语 里 的外 来 语 全 部是 音译 来 的 词 语 , 都 用 片假 名表 记, 所 以 从 文 字上 读 取 不 了词 语 的 意 思 。
4 . 现 代 汉 语 和 现 代 日语 里 的 外 来语 的词 类 种 类 的 比较
现代 汉 语 里 的 外来 语 基 本上 被 作 为 名 词 使 用 。 例 如 : “ 打 火机 , 电视 , 机器人 , 资本主义” 等词 , 像“ 浪漫 , 摩登 ” 这 些 词 语 作 为形 容 词 来 用 的外 来 语 的 数 量是 非 常 少 的 , 而 作 为 动词 使 用 的外 来 语 是 没有 的 。与 此 相 对 。 现 代 日语 里 作 为 名词 使 用 的外
6 . 结 语
译外语 , 全 部 用 片假 名 表 记外 来 语 。严 格地 说 , 现 代 日语 里 的 “ 汉语 ” 是 外 来 语 的 一 部 分 。 日语 里 的 “ 汉语 ” 是 从 古 代 汉 语 借 来的音译借用语 , 已经 完 全 融 入 1 3 语 中。因此 , 为 了和 现 代 日 语 里 从 欧 美 吸 收 来 的 外 来 语 相 区别 ,命 名 了一 个 特 别 的不 一
—置 篓 : 一
现 代 汉 语 和 现 代 日语 里 的 外 来 语 的 比 较
张 亚 文
( 西 安 外 事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陕西 西 安
摘 要 :日语 是 以 古 代 中国 的 文 字 为基 础 而形 成 的 语 言 . 可 以说 汉语 和 日语 最 显 著 的共 同点 是 双 方都 使 用 汉 字 。但 是 . 从 另一 个 角度 看 , 日语 作 为 独 立 的 语 言 , 和 汉 语 相 比 有 很 多不 同的地 方 。现代 汉语 和现 代 日语 里都 有外 来语 , 本 文对现 代 汉语 和现 代 日语 里 的外 来语 的特 点进行 考 察 , 并 比较 分析 关键词 : 外 来语 表 记 方 式 音 译 意译 1 . 外 来 语 的定 义 外 来语 就是 从 外 国或 其 他 民 族 吸 收 来 的 语 言 。外 来 语 有 时 被称 为 “ 借用语” , 汉语 里有 时还 被 称 为 “ 外来 词 ” 。 2 . 现 代 汉 语 和 现 代 日语 里 外 来语 的表 记 方 式 和 借 用 方 式 2 . 1 现 代 汉 语 里 的 外 来语 的表 记 方式 现 代 汉 语 里 的外 来 语 是把 外 来 语 翻译 成 汉语 。用 汉 字 来 表 记。 翻 译 的 方 法有 两种 , 一 种 是音 译 法 , 另 一 种 是意 译 法 。 基 于这 两 种 方 法 , 可 以做 如下 分 类 : 2 . 1 . 1 音 译 式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中,汉语吸收了大量来自其他语种的外来词。

其中,日语作为汉语近邻,对汉语的影响早已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并探讨其在汉语中的运用和影响。

日语外来语是指在日语中使用的源于其他语言的词汇,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汉语。

由于汉语和日语在发音和词汇上的相似性,许多日语外来词经过稍加改变就被汉语所吸收和运用。

这些日语外来词在词义和语用上都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式。

首先,让我们看看一些在汉语中常见的日语外来词。

比如,“寿司”、“便当”、“滑稽”等词汇在汉语中已经流行多年,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词汇的使用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的历史。

“寿司”和“便当”这两个词是日本人民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随着日本料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它们也逐渐进入了中国的餐饮行业。

而“滑稽”这个词原本在汉语中是指某种行为或表情让人觉得好笑,但在日语中则表示一种搞笑的方式,一种演员的表演风格。

经过了数十年的使用,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汉语中形容搞笑或可笑的一种常用词汇。

另外,汉语中的一些日语外来词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质。

比如,“柔道”、“空手道”这两个日语外来词在中国的武术领域中非常常见。

它们最初是作为学习日本武术的专业术语而被引入中文中的,同时也引入了中国的武术界。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日两国的武术发展也得到了互相借鉴和促进。

除了词汇的借用,汉语中一些短语和表达方式也受到了日语的影响。

比如,一些出现在日本动漫和影视作品中的台词和情感表达方式也被汉语使用者广泛借用和模仿。

当你听到一个人用“我是高富帅”来形容自己时,这就是受到了日语中“帅哥”一词的影响,它原本在汉语中是指容貌英俊的男性的,而在日语中则是单纯指美男子。

虽然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并成为了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要注意其使用的场合和要素。

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

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

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指汉语由日语引入的借词,是中日之间语言交流的一部分。

汉语从日本借用辞汇发生在近代,主要以汉字为媒介。

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概说中国与日本在东汉以来即产生有记载的联系。

隋唐时期交流达到高峰。

整个古代,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播可以认为是单向的,即由中国传入日本。

汉语中找不到由日本传入的辞汇(外来语主要只有从印度传入的佛教用语)。

中国在19世纪中叶(西元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不少有识之士也开始先后主张洋务运动与西学东渐,开始学习并翻译西方语言的书籍。

由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成功学习西方的技术与制度,并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一方面自行翻译西方词语,另一方面也开始向日本学习,借鉴日本已经翻译成汉语的西语。

由于日本西化较中国早,相当多西语词汇首先经日本学者翻译成汉语,然后透过中日的文化交流流传到中国。

由于同是建立在汉语的基础上,日制汉语和中国自己翻译的汉语词汇在经过相汇为“回归词”。

来源于“宛字”的词“宛字”,日语“当て字/宛て字”。

日语传统上多用汉字,有时非汉语词也利用汉字的读音(音读与训读皆可能用到)以汉字纪录,如“滅茶苦茶(めちゃくちゃ)”。

这种做法最初是在假名未出现的时代使用(如万叶假名),但假名出现后仍然常用。

这种做法类似于六书的假借,但为区别于中国的假借,本文称之为“宛字”。

来源于和语宛字的词此类较少,常见的用例如“寿司(すし)”(本字是“鮨”,“寿司”是宛字)。

来源于外来语宛字的词由于明治时期翻译西洋词(主要是专有名词)时学术词汇使用汉字词表达还是主流,所以频繁使用宛字翻译。

如クラブ“倶乐部”、ロマン“浪漫”、ガス“瓦斯”、コンクリート“混凝土”、カタログ“型录”、リンパ“淋巴” 等,都被汉语借用。

此类词汇虽然看起来像是汉语词,但实质上是对西语的音译,故对日语来说,只些词不属于和制汉语,而是外来语。

和语词以汉字写法引入绝大部分的和语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是以汉字写法而非读音直接引入汉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一、唐代的日本学中国与近代的中国学日本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

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

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

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

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

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先生学生与学生先生从时序上说,中国接触西方文化远比日本早。

早在7世纪的时候,就有基督教僧侣来中国传教。

此后,13世纪的马可·波罗,16世纪的利玛窦,是广为人知的西方文化在古代的使者。

在利玛窦的时候,西方汉译的工作已开始。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这是人所共知的。

1870年,新教传教士莫里逊来到中国。

他把《新约》译成汉语,全版《新约》于1814年出版。

更重要的是,他还编了一本汉英词典,词典第一卷于1817年印行,整部词典四开本,共六卷,4595页,于1823年出齐。

1898年秋,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梁启超,潜入日本军舰大岛号,亡命东瀛。

这个时候,大量的西方名词、术语已进入日语中,被称作“政治小说”的《佳人之奇遇》和《经国美谈》中,自然也不乏这类译语。

他很轻易地就把诸如民主、科学、政治、经济、自由、法律、哲学、美学一类词汇介绍给了中国读者。

梁启超向国内译介日本政治小说的同时,也就开始了雷颐先生《“黄金十年”》一文中所说的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黄金十年”,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日本学习的热潮。

已被译成日文的西方著作,也在这时期被转译成汉语,甚至日本的中级教科书都被翻译过来,用作教材。

这也就意味着,日语“外来语”被引进中国,是在一种不得已的情形下开始的。

现代汉语里有多少源自日本?

现代汉语里有多少源自日本?

现代汉语里有多少源自日本?2006年,香港观塘区,商业借贷公司的宣传海报旁,一位男子匆匆而过。

“有得倾”在粤语里是“可以共同斟酌,或可以讨价还价”的意思;“倾掂佢”则是“将其谈妥”。

(图/张海儿)一百年间的现代汉语里,有关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词汇,几乎全是英源词和日源词包打天下,离开这些词汇,中国人不会变哑巴,但是稍为复杂的思想和信息将无法表达。

文/段宇宏罗马皇帝派大使来中国,向孔夫子下跪,请赐予文字,孔夫子正吃饭呢,一心不能二用,随手用筷子夹了几根豆芽放在大使帽子里,大使把豆芽带回罗马,就有了如今流行120多个国家的拉丁字母。

这当然不是真的。

孔夫子去逝后几百年才有罗马帝国,这是周有光老先生在他的《语文闲谈》中讲的一个沙文主义者们编造的笑话,意在讽刺文化上的无知自大。

每种文明都是在开放和交融中才能不断向前,创造出新的成就,语言自不例外,当今世界的主流语言找不到一个是“纯洁”的,倒是有大量已经消亡或濒临灭绝的语言相对比较“纯正”。

处于强势地位的文化向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输入词汇时,抽象词汇所占比重很大。

中国人使用的主流语文——汉语几千年来不断吸纳外来词汇增强了自己的生命力,丰富了表达能力。

跟汉族有过密切交流的异族文化都给汉语带来过外来词,从外部看,有英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希腊语等语种。

在内部,有蒙语、藏语、维吾尔语、满语等语种。

只要有交流,必然就有外来词的输入,因为新事物需要新词汇才能对应表述,这个过程不受文化高下的影响,但这种交流还有另一个重要特征:处于强势地位的文化向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输入词汇时,抽象词汇所占比重很大。

古代从西域和漠北、西南等民族引入的外来词,主要是向古汉语提供地名、人名、物名、官名为主的词汇。

要说到古汉语外来词的“战斗机”,还数“佛源外来词”,是指通过佛教传华输入古汉语的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词汇,这个引进过程从汉朝持续到唐朝,有数百年时间,是汉语第一次大规模引入外来词。

汉语中究竟有多少日语外来词

汉语中究竟有多少日语外来词

汉语中究竟有多少日语外来词,——再驳所谓“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之谬论汉语中究竟有多少日语外来词,这是许多网友纠结的问题。

这并不是像日本人所说的因为“中国人自卑”,而是日本人自卑。

他们拿不出什么来说事,只能纠缠于汉语中的所谓“日语外来词”。

加之一些中国人,特别是一些学者或公众人物,推波助澜,一次次污蔑中国人民“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了”。

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搞不清汉语中有多少日语外来词,张嘴胡说八道。

对此,有网友曾经作了个生动的比喻:“别人借给某人1000元钱,该人还了10元钱,还说离开了这10元钱,别人没法活了。

”确实是这样,日本人还拼命证明这“10元钱”是他挣来的,不是中国人借给他的,所以离开了那“10元钱”,就没法活了。

但是,“离开了那‘10元钱’”和“别人就没法活了”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日本人这样的心态,用我们上海话说,就是“穷瘪三没钱还惯派头(装阔),1,”,是自卑的表现。

日本人没知识没头脑,难道咱们那些学者或公众人物,甚至教授,也同样没知识没头脑,可他们还自诩“有文化”、“有知识”、“有头脑”,道貌岸然、喋喋不休地“教育”别人。

常言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汉语中的所谓“日语外来词”问题,本来应该是个很平常的事,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据1984年出版《汉语外来语词典》收录注明源于日语的外来词共878个,不足收录的汉语外来语的8.8%;,2,而汉字汉词在日本被广泛采用,“从《说文解字》的九千三百文,到《康熙字典》的四万九千多字,几乎全部行用于日本。

近年诸桥辙次博士作《大汉和辞典》共四万九千多字,五十二万余语汇。

新村出作《新苑》附日本国字表,就是日本人自造、中国没有的汉字,通共才一百三十四字,占日本所用汉字的百分之零点二”。

,3,这里的反差是十分巨大的。

可不知为什么,1998年南京大学中文系的王彬彬教授,在《上海文学》第8期上发表了题为“隔在中西之间的日本——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的文章,轻率的断言:“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

不得不说——现代汉语中的日本外来语

不得不说——现代汉语中的日本外来语

K:看护妇、看守、科目、科学、可决、客观、客体、课程、肯定、空间、坑木、会计、扩散
L:浪人、劳动、劳动者、
劳动组合、劳作、累减、类型、冷藏、冷藏车、冷战、理论、理念、理事、理想、理性、理智、力学、立场、立宪、例会、量子、了解、列车、淋巴、临床、领海、、领空、领土、流感、流体、流行病、流行性感冒、伦理学、论理学、论坛、论战、落选
T:塌塌米、台、台车、太阳灯、探海灯、探险、探照灯、特长、特务、誊写版、体操、体育、天鹅绒、天主、条件、铁血、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同情、统计、投机、投影、投资、图案、图书、唯心论、唯物论、卫生、味之素理、物理学、物语、物质、悟性
如果把这些常用汉字词汇都去掉的话,汉语还剩下什么?引进这些词汇之前的汉语该是什么样子呢?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非密切,由此可见,清朝没落的原因也用不着到别的地方找了!
M:码、麦酒、脉动、漫笔、漫画、漫谈、盲从、媒质、美感、美化、美术、免许、民法、民主、敏感、明确、明细表、命题、母体、母校、目标、目的
N:内服、内阁、内幕、内勤、内容、内在、能动、能力、能率、农作物、暖流
O:偶然、
P:派遣、判决、陪审、陪审员、配电盘、配给、批评、平假名、平面、评价、坪
下面再来说说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近代,在对西方科技和文化学习的速度方面日本比中国快,再加上中国以前的书面语都是文言文,因此很多中日两国没有、从欧美引进的生活用品或事物的叫法是日本首先把这些事物的英文名称翻译成汉字(实际上是日文),于是中国便从日文中借用、拿来了这些翻译语。下面我列出一些来
B:白夜、百日咳、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必要、编制、变压器、辩护士
Y:压延、雅乐、演出、演说、演习、演绎、演奏、燕尾服、羊羹、阳极、业务、液体、医学、遗传、义务、议决、议会、议员、议院、艺术、异物、意匠、意识、意义、意译、阴极、音程、银行、银幕、引渡、印鉴、印象营养、影象、优生学、游离、游弋、右翼、语源学、预备役、预后、预算、元帅、元素、园艺、原动力、原理、愿意、原则、原子、原罪、原作、远足、运动、运动场、运转手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王彬彬一、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

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

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

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

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

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

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相区别。

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

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

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想到这一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麻。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

就在我写这篇谈论日语‚外来语‛的文章时,也必须大量使用日语‚外来语‛,否则就根本无法成文。

这个问题近几年也不时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

例如,雷颐先生在介绍美国学者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的《‚黄金十年‛》一文中,便写道: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

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

现代汉语中的来自日本的词汇

现代汉语中的来自日本的词汇

现代汉语中的来自日本的词汇现代汉语中的来自日本的词汇2010-11-28 19:30据语言学家研究统计,现代汉语中的科学名词70%来自日本,其中如"科学"、"民主"、"哲学"、"物理"、"教育"、"社会",还有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先进"、"文化"、"代表",等等,均不例外。

这些词汇都是明治时代日本学者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时用汉字组装而成的,后来由留日学生舶回中国。

如今,它们早已化作我们的思维血肉,一旦从记忆中枢消除,我们恐怕就会"失语"。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取缔、取消、引渡、手续、.的(如:积极的、消极的、具体的、抽象的)、宗旨、目的、权力、义务、当事者、强制执行、第三者、场合、打消、动员令、代价、亲属、继承、债权人、债务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损害赔偿、法人、重婚罪、经济、卫生、文凭、盲从、同化、干部、代表、压力、排外、野蛮、公敌、发起、旨趣、.族、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写真、.科(如:财务科)、.党(如:)、.主义(如:)、物理、化学.等等等等日本的文字则由于不断地借用中国和西方文明而呈现大杂烩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日语真是一种奇特的语言。

日本大城市公寓楼里的门牌上的文字既有汉字又有假名,还有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实在是奇怪的组合。

但日本人对此早已司空见惯,认为那都是他们的文字。

实际上,直至日本人在八九世纪创造假名前,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日语中的外来词日语中的外来语主要来自汉语、英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语言。

来自汉语的外来语占了日语外来词的绝大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来语示例:1. 来自汉语的外来语:茶(ちゃ)、海(うみ)、山(やま)、川(かわ)、電話(でんわ)、お金(おかね)等等。

2. 来自英语的外来语:コンピュータ(计算机)、アイスクリーム(冰淇淋)、テーブル(桌子)、トラック(卡车)等等。

3. 来自葡萄牙语的外来语:バナナ(香蕉)、オレンジ(橙子)、ポテト(土豆)等等。

1. 三种书写系统:日语使用三种不同的书写系统,即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

平假名主要用于表示日语的助词、词尾、动词变化等。

片假名主要用于表示外来词、音译等。

汉字则主要用于表示名词、成语、词组等。

这三种书写系统的使用使得日语具有很高的表现力和灵活性。

2. 敬语系统:日语有非常丰富的敬语系统,用于表示不同的社会关系和场合。

敬语分为尊敬语、谦让语和丁寧语。

在与长辈、上级、客户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交流时需要使用尊敬语。

而在与朋友、亲人等平等地位的人交流中可以使用谦和语或丁寧语。

3. 语法结构:日语的语法结构相对较为简单,没有严格的主谓宾结构。

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中可以相互替换使用,这种语言结构使得日语的表达更为灵活多样。

4. 动词变化:日语的动词变化非常复杂,包括肯定形式、否定形式、过去形式、现在进行时等。

动词的变化形式与句子的主语、宾语等相关,是日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特点。

5. 社会文化影响:日语的发展离不开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

日本的全盛时期,与中国的交流非常多,许多汉字被引入日语中。

近代以来,日本与欧美各国的交流增加,许多英语单词被引入日语中。

这种社会文化影响使得日语成为独特的语言。

日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来自汉语、英语、葡萄牙语等语言,这些外来词的使用丰富了日语的词汇。

日语的语言文化特点包括三种书写系统、丰富的敬语系统、简单的语法结构、复杂的动词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等。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汉语中,有许多词汇其实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这些外来语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们的语言体系,丰富了汉语的表达。

说起日语外来语,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一些与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相关的词汇。

比如“经济”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但其最初是从日语引入的。

还有“社会”“科学”“民主”等词汇,也是通过日语的传播而被我们所接纳和运用。

在科技领域,像“电话”“电机”“电池”等词汇,也是从日语转借而来。

这些词汇的引入,反映了当时日本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文化方面,“漫画”“茶道”“料理”等词,让我们能够更精准地描述和交流与日本文化相关的内容。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日语词汇进入汉语呢?这与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中国大量知识分子赴日留学,他们在学习日本先进知识和文化的同时,也将许多日语词汇带回了中国。

当时的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在了前面,在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有了许多新的概念和词汇。

这些词汇通过留学生的传播,逐渐在汉语中扎根。

另外,日语在吸收西方词汇时,采用了汉字来进行表意,这也为这些词汇传入中国提供了便利。

例如,“俱乐部”(日语:クラブ),就是从英语“club”音译过来,然后被引入汉语。

这些日语外来语的融入,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们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更便捷地表达各种概念和思想。

同时,也促进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然而,对于日语外来语的引入,也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过多地使用外来语可能会影响汉语的纯洁性和独特性。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外来语的引入也是语言交流和融合的一种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并不会特意去留意哪些是日语外来语,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之中,为我们的交流和表达增添了色彩。

比如“人气”这个词,在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受欢迎的程度时,使用起来非常形象和贴切。

【常识】现代汉语从日本引入的词汇整理

【常识】现代汉语从日本引入的词汇整理

【常识】现代汉语从日本引入的词汇整理从清末开始,中国从明治维新引入大量的日本造汉语词汇。

保守估计现代汉语词汇中大约有不少于3000个词汇来自日语。

大概可以分作一下几类:1,日本用汉字去西洋语发音而形成的词汇,如俱乐部,浪漫等;2,源自纯粹日语的现代汉语外来词,及日语原有的汉字组合,但是在中国汉语里本没有这样组合的,如服务,方针,解决,申请,想象等;3,日本以汉字为素材,来表达西洋语词的意义,如立场,场合,手续,取消,取缔,引渡等;4,日本借用中国古汉语固有词汇,来翻译西洋的词语,如经济,宪法,共和,法律,封建,社会等;5,中国开始使用单却在以后未能广泛流行,后经日本采用,并与西洋学术一道作为新名词逆输入到中国,如权利,文法等。

中国语言学家和文字学家都一致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意译词汇,大多数不是中国人自己创译的,而是采用拿来主义,把日本人的原译直接拿过来用。

日语新词对汉语影响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文史哲经法艺数理化天地生医农,书面用词和口头用语,几乎无科不由,无处不在。

如科学文化几乎全面采用日本新的词汇。

在法律方面,明治时期日本的法律术语,原样不动地被引入中国语言。

而社会科学方面,差不多中国所有文本上使用的基本语汇都是来自日本,在现代哲学方面,中国人完全依靠日本输出的词语。

根据中国方面学者的统计:在哲学,社会科学(含政治,经济,法学,外交,文学,历史等)方面,列出的有社会,政党,政策,政府等105个词;在自然科学,医学,艺术方面,列出了自然,物质,宗教,代数,物理,化学,生物等55个词汇;在日常生活用语方面,列出了直接,间接,古典,现代,表情等47个词汇。

此外今日中国人所广泛使用的现代汉语的大量复合词中:凡是以学结尾的词汇,如:财政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凡是以化结尾的词汇,如:特殊化,现代化,科学化;凡是以式结尾的词汇,如:速成式,问答式,简易式;凡是以炎结尾的病症词汇,如:关节炎,气管炎,脑炎,胃炎等;凡是以性结尾的复合词,如:可能性,现实性,必然性等;凡是以界结尾的复合词,如:文学界,思想界,艺术界等;凡是以感结尾的复合词,如:美感,好感,恶感等;凡是以点结尾的复合词,如:观点,要点,焦点等;凡是以观结尾的复合词,如:悲观,乐观,人生观等;凡是论结尾的复合词,如:一元论,宿命论,无神论等;凡是以法结尾的复合词,如:辩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以及凡是以方法,作用,问题,时代,社会,主义,阶级等次为结尾的复合词,例如:心理作用,土地问题,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农民阶级,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说不知道现代汉语里的日本外来语
在明治维新以前的古代,一直是日本向中国学东西。

明治维新以后、尤其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后,几乎一直都是中国向日本学习。

比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量学习、引进日本的技术与经济管理、经济制度上长处;比如清朝末年与民国初期中国人的赴日留学热,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成为同盟会的主要成员来源、成为中国反封建反民族压迫事业(即反清革命)的中流砥柱。

客观上日本也为中国培养了大量进行现代化事业的人才(在历史学上从五四运动发生的1919年到全国解放的1949年属于中国的“现代
”时期、解放后的历史时期称作“当代
”),当然这些在日本留过学的中国人在解放后的建设事业中也作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象鲁迅、李大钊、陈独秀、蒋介石等重要的历史人物,在他们人生的黄金时代(即青年时期)都在日本读中专、大专和本科。

第一篇中文版的《共産党宣言》就是李大钊把日本人翻译得到的日文版共産党宣言再翻译成中文而得到的。

鲁迅所翻译的东欧和南欧国家的文学作品也都是鲁迅把东南欧文学作品的日文版翻译成中文而得到的,而且鲁迅有众多的日本友人、日本同志(比如和他志同道合的内山完造)。

下面再来说说另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近代,在对西方科技和文化学习的速度方面日
本比中国快,再加上中国以前的书面语都是文言文,因此很多中日两国没有、从欧美引进的生活用品或事物的叫法是日本首先把这些事物的英文名称翻译成汉字(实际上是日文),于是中国便从日文中借用、拿来了这些翻译语。

下面我列出一些来B:白夜、百日咳、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必要、编制、变压器、辩护士标本、标高、表决、表象、病虫害、舶来品、博士、博物、不动产、不景气C:财阀、采光、参观、参看、参照、策动、插话、茶道、长波、常备兵、常识、场合、场所、衬衣、成分、成员、承认、乘客、乘务员、宠儿、抽象、出版、出版物、出超、出发点出口、出庭、初夜权、处女地、处女作、储藏、储蓄、触媒、传染病、创作、催眠、催眠术、错觉D:大本营、大局、大气、代表、代言人、代议士、贷方、单纯、单利、单位、单行本、但书、蛋白质、导火线、德育、登记、登载、等外、低调、低能、低能儿、低压、敌视、抵抗、地上水、地下水、地质、动态、动议、动员独裁、独占、读本、短波E:二重奏F:发明、法律、法人、法庭、法则、番号、反对、反感、反射、反响、反应、泛神论、泛心论、范畴、方案、方程式、方程、方针、放射、分解、分配、分析、分子、风琴、封建、封锁、否定、否决、否认、服务、服用、辐射、复式、复员、复制、副食、副官、副手G:改编、改订、概括、概略、概
念、概算、感性、干部、干事、干线、纲领、高潮、高利贷、高炉、高射炮、高周波、歌剧、工业、攻守同盟、公报、公立、公民、公判、公仆、公认公诉、公营、公债、共産主义、共和、共鸣、古柯、固定、固体、故障、关系、观测、观点、观度、观念观照、光年、光线、广场、广告、广义、归纳、规范、规则、国际、国教、国库、国立、国税、国体、过渡H:海拔、寒带、寒流、航空母舰、和服、黑死病、弧光、化石、化学、化妆品、画廊、环境、幻灯、幻想曲、回收、会谈、会社、会谈、混凝土、活跃、火成岩J:机关、机关枪、机械、积极、基地、基调、基督、基督教、基质、基准、集团、集中、计划、记号、记录、技师、加农炮、假定、假分数、假名假想敌、尖兵、尖端、坚持、检波器、简单见习、间接、间歇泉、间歇热、建筑、鉴定、讲师、讲坛、讲习、讲演、讲座、交感神经、交换、交通、交响乐、脚本、脚光、教科书、教授、教养、教育学、酵素、阶级、接吻、节约、结核、解放、解剖、介入、借方、金额、金刚石、金婚式、金牌、金融、金丝雀、紧张、进度、进化、进化论、进展、经费、经济经济恐慌、经济学、经验、精神、景气、警察、警官、净化、静脉、竞技、就任、拘留、巨匠、巨头、巨星、具体、俱乐部、剧场、决算、绝对、觉书、军部、军国主义、军籍、军需品K:看护妇、看守、科目、科学、可决、客观、客体、课程、肯定、空间、坑木、会计、
扩散L:浪人、劳动、劳动者、劳动组合、劳作、累减、类型、冷藏、冷藏车、冷战、理论、理念、理事、理想、理性、理智、力学、立场、立宪、例会、量子、了解、列车、淋巴、临床、领海、、领空、领土、流感、流体、流行病、流行性感冒、伦理学、论理学、论坛、论战、落选M:码、麦酒、脉动、漫笔、漫画、漫谈、盲从、媒质、美感、美化、美术、免许、民法、民主、敏感、明确、明细表、命题、母体、母校、目标、目的N:内服、内阁、内幕、内勤、内容、内在、能动、能力、能率、农作物、暖流O:偶然、P:派遣、判决、陪审、陪审员、配电盘、配给、批评、平假名、平面、评价、坪Q:旗手、骑士、企业、气分、气密、气体、气质、气船、气笛、牵引车、铅笔、前提、前卫、前线、强制、侵犯、侵略、勤务、清教徒、清算、情报、驱逐舰、取缔、取消、权威、权限、权益、权利R:人格人力车、人权、人文主义、人选、日程、溶体、肉弹、入场券、入超、入口S:商法、商业、上水道、少将、少尉、社会、社会学、社会主義、社交、社团、身分、神经、神经过敏、神经衰弱、审美、审判、审问、升华、生产、生产关系、生产力、生理学、生命线、生态学、剩余价值、失效、时计、时间、时事、时效、实感、实绩、实权、实业、使徒、世纪、世界观、市场、市长、事态、事务员、手工业、手榴弹、手续、受难、输出、输入、
水成岩、水密、水素、水准、私法、私立、思潮、思想、死角、所得税、所有权、索引T:塌塌米、台、台车、太阳灯、探海灯、探险、探照灯、特长、特务、誊写版、体操、体育、天鹅绒、天主、条件、铁血、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同情、统计、投机、投影、投资、图案、图书馆、退化、退役W:瓦、瓦斯、外分泌、外勤、外在、唯心论、唯物论、卫生、味之素、胃溃疡、尉官、温床、温度、温室、文化、文库、文明、文学、无产阶级、无产者、舞台、物理、物理学、物语、物质、悟性X:喜剧、系列、系数、系统、细胞、下水道、纤维、现金、现实、现象、现役、宪兵、宪法、相对、想象、象征、消防、消费、消化、消火拴、消极、小夜曲、小型、校训、效果、协定、协会、心理学、新闻记者、信号、信托、信用、猩红热、刑法、形而上学、性能、序幕、宣传、宣战、选举、旋盘、学府、学会、学历、学士、学位、血色素、血栓、血吸虫、训话、训令、讯问Y:压延、雅乐、演出、演说、演习、演绎、演奏、燕尾服、羊羹、阳极、业务、液体、医学、遗传、义务、议决、议会、议员、议院、艺术、异物、意匠、意识、意义、意译、阴极、音程、银行、银幕、引渡、印鉴、印象营养、影象、优生学、游离、游弋、右翼、语源学、预备役、预后、预算、元帅、元素、园艺、原动力、原理、愿意、原则、原子、原罪、原作、远足、运动、运动场、运转手Z:杂志、展览会、
战线、哲学、真空管、阵容、政策、政党、支部、支配、支线、知识、直观、直接、直径、直觉、直流、止扬、纸型、指标、指导、指数、制版、制裁、制限、制御器、制约、质量、中将、终点、仲裁、仲裁人、重点、重工业、株式会社、烛光、主笔、主动、主观、主人公、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转炉、资本、资本家、资料、紫外线、自律、自然淘汰、自由、自治领、宗教、综合、总动员、總理、总领事、组成、组阁、组合、组织、最惠国、左翼、作品、作物、作者、座谈、坐药如果把这些常用汉字词汇都去掉的话,汉语还剩下什么?引进这些词汇之前的汉语该是什么样子呢?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非密切,由此可见,清朝没落的原因也用不着到别的地方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