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花瓷》歌词中的修辞艺术

合集下载

解读《青花瓷》的修辞

解读《青花瓷》的修辞

解读《青花瓷》的修辞摘要:这是周杰伦的一首中国风歌曲,收录在《我很忙》专辑里。

优美的词,是这首歌的灵魂。

词作者方文山将词写得出神入化,极其细腻。

每一个用字,都可以分离出来,形成一幅极具意境的图画。

诗一般的歌词运用了众多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辞格,我们可以在不同的辞格之中领略到这首歌的不同风采。

关键字:修辞手法意境等词语的锤炼正文: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语言中,同一思想内容可以选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而这些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又各有其特点和效果。

通过解读《青花瓷》的修辞,来了解具体的修辞方法是怎么样表达思想内容,其又有哪些特点和效果。

《青花瓷》是一首中国风歌曲,其修辞手法的运用惟妙惟肖,下面,就歌词的具体内容为例,解读《青花瓷》的修辞。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比喻)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比拟)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第一句中没有出现主语,却用“勾勒”一次描绘出了“我”的动作,手握毛笔,小心翼翼的在素胚上勾勒出一朵朵美丽的青花,我们仿佛看到了笔锋由浓转淡的美妙情景,拖得墨迹的尾巴,轻轻的描画。

简单的一句话却向我们描画了一幅极付意境的图画。

第二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瓶身勾勒的牡丹”是“喻体”,“你初妆”是本体,简单的比喻将女子的妆容描绘出来,“我”在瓶身勾勒的不是牡丹,而是女子的妆容,更是对女子的思念。

同一思想内容可有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采用哪种表达方式、什么样的语句最好,往往受制于特定的语言。

这里的比喻运用的恰到好处,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出了理想的效果。

第三句,冉冉檀香透过窗被“我”闻到,于是我仿佛明白了檀香的心事一般,于是,一股思念从心里穿透身体而出,放下笔,心不知道飘向哪里。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比拟)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比喻)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比拟)正如“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一般,仕女将韵味私藏,将釉色渲染的仕女拟人化,没有那么多的繁华,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将嫣然一笑比喻成一朵花含苞待放,我们放佛可以看见女子如花般的笑容,不矫揉造作,一如山水画的恬淡。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在2008年的央视春晚中,一首具有浓郁中国古典韵味的歌曲《青花瓷》,以其温婉的歌词和清丽的旋律为人们所熟知。

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以青花瓷为意象,描绘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歌曲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歌词、旋律、配器及演唱方法与中国古典元素的完美融合。

《青花瓷》的成功为中国流行乐坛做出了一个榜样,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并非水火不相容。

笔者希望当今的中国音乐人可以借鉴《青花瓷》这一成功的范例,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发展更为多元的流行音乐文化。

本文将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歌曲进行解析,以探求其成功的原因。

歌词是歌曲描绘情节、抒发情感的主体。

词作者方文山以极具中国古典特色的辞藻与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之俨然成为一幅水墨丹青画。

修辞手法的多样性,是这首歌词的一大特点。

譬喻、转化、转品、类迭、夸饰、摹写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歌词的艺术表现力,还提升了其文化品味和艺术内涵,使静态的歌词动态化,艺术形象跃然纸上。

譬如,“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的三个“惹”字,就使用了类迭的修辞手法。

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彷佛有了生气,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将南小镇惹了你”,更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浅析青花瓷的艺术特色论文

浅析青花瓷的艺术特色论文

浅析青花瓷的艺术特色论文一、韵味不同:各有偏重两篇作品都散发着较强的中国古典韵味,但细细比较,仍有差异:《青花瓷》犹如古代仕女,含蓄唯美《听陈蕾士之琴筝》恰似沙场征将,浩大潇洒。

这是因为两首作品本来就各有所偏重。

1、在诗歌对象上《青花瓷》整篇的对象虽是青花瓷,但却是虚写。

意象自始至终也只有一个:青花瓷。

在歌词中,青花瓷成了一个桥梁、一个媒介、一个隐喻。

它象征着恋人,也象征着爱情,它使作者睹物思人。

它只是一面镜子,照见的确是作者满心爱恋。

而《听陈蕾士之琴筝》的对象是实打实的琴筝声,它并没有虚化,是诗歌的中心。

2、在语言运用及形式上《青花瓷》多词句小笺,整体氛围是委婉含蓄、细腻隽美的。

因为是歌词,他更注重回环往复,再加上本身韵脚押韵、使节奏感更为突出。

在歌词中,意象多番组合,作者所采用色调也既符合歌词意境,如开始的“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搁一半”,从一开始便注定是幽婉的曲调。

青色,就是深深的蓝色,属于冷色调,让人感觉冰冷空灵,在这里被比喻做思想的色彩化“素胚”中的“素”字,写出了爱人的清新淡雅、一尘不染,符合江南女子的温婉,而“浓转淡”便是动态的颜色,令人如闻其画。

而《听陈蕾士之琴筝》则多用比喻、拟人、画面绚丽多彩,铺陈多,所选意象多明朗壮阔,随着琴声的舒缓急重而随之变化,更好地切合了琴筝声的表现力。

二、写法类似:艺术特色简析1、语言的陌生化处理《青花瓷》和《听陈蕾士之琴筝》和在语言运用上的确令人心折,其中对语言的陌生化处理是其重要一环。

所谓语言的陌生化,也可说成是语言的张力,就是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

一般是指通过对语言进行变形、扭曲、拉长、压缩以及颠倒等多种艺术处理,从而使得我们对语言产生的麻醉效力中解脱了出来。

表现形式通常有通感、词性活用、打破语序等。

就如陆正兰在《歌词学》中说:“意象被多次重复的使用后,就会老化,死亡,变成平板词汇,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意象,因此文学家不懈地努力要把意象激活。

青花瓷 介绍

青花瓷 介绍

青花瓷介绍
《青花瓷》是一首由中国歌手周杰伦演唱的流行歌曲,收录于他的专辑《我很忙》中,发行于2007年。

这首歌曲的作词为方文山,作曲为周杰伦。

以下是《青花瓷》的一些特点和歌曲内容的介绍:
1.曲风和风格:这首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流行、摇滚和古典元素。

周杰伦的独特的嗓音和创新的音乐编排使得这首歌在音乐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2.歌词内容:歌曲的歌词表达了一段凄美而深沉的爱情故事。

歌中通过青花瓷这一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象征意义的元素,来描绘爱情的美好与坚贞。

歌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对爱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MV设计:歌曲的音乐视频也十分精致,以中国古代宫廷为背景,呈现出具有浓厚中国风的画面。

MV中的场景和服饰设计都充满了古典的艺术感,与歌曲的主题相得益彰。

4.受欢迎程度:这首歌曲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可,成为周杰伦音乐代表作之一。

它在亚洲乐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音乐榜单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还成为周杰伦的代表作之一。

5.文化内涵:《青花瓷》以中国传统的青花瓷为象征,将其融入到歌曲中,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歌曲通过对青花瓷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总体而言,周杰伦的《青花瓷》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歌词,成功地结合了现代流行音乐和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一。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在2008年的央视春晚中,一首具有浓郁中国古典韵味的歌曲《青花瓷》,以其温婉的歌词和清丽的旋律为人们所熟知。

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以青花瓷为意象,描绘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歌曲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歌词、旋律、配器及演唱方法与中国古典元素的完美融合。

本文将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歌曲进行解析,以探求其成功的原因。

歌词是歌曲描绘情节、抒发情感的主体。

词作者方文山以极具中国古典特色的辞藻与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之俨然成为一幅水墨丹青画。

修辞手法的多样性,是这首歌词的一大特点。

譬喻、转化、转品、类迭、夸饰、摹写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歌词的艺术表现力,还提升了其文化品味和艺术内涵,使静态的歌词动态化,艺术形象跃然纸上。

譬如,“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的三个“惹”字,就使用了类迭的修辞手法。

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彷佛有了生气,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将南小镇惹了你”,更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文白相间是这首歌词的另一个特点。

当下有很多歌曲以古代诗词为歌词,配以现代风格的旋律,以期达到古今合璧的效果,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而这首歌词以文白相间的写作手法,在其自身就做到了古今合璧,进而使其与旋律配合时全然没有生硬晦涩之感。

歌曲采用了五声音阶调式,使整首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旋律多采用中国民族调式中常见的三音组,使其呈现出中国音乐所特有的儒雅、古朴、朦胧的意境。

主歌部分先以迂回下行的五声音阶陈述乐思,并以此奠定了歌曲的整体基调。

配合着极具古典韵味的歌词,使主歌部分充盈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卷气。

歌曲在副歌部分进入高潮,虽然运用了主歌部分的下行动机,但对其进行变化后在情绪上已和主歌完全不同,宫调式的那种大气磅礴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副歌的上行小二度移调,成为全曲的最高潮部分,并最终在宫音上结束全曲。

浅析周杰伦歌词的审美意象

浅析周杰伦歌词的审美意象

浅析周杰伦歌词的审美意象周杰伦,是华语乐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在成为歌手之前,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词作曲家。

周杰伦的歌词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象而备受瞩目。

他的歌词中常常出现大量的比喻,暗喻和象征,让人们领略到了不同层次的审美享受。

在这里,我们将对周杰伦歌词中的审美意象做一番浅析。

周杰伦的歌词中常常出现的审美意象之一是自然界的景物。

在他的歌词中,常常出现蓝天白云,流水飞瀑,青山绿水等大自然的景色。

在《青花瓷》这首歌中,他用“翠绿的池塘”“白色的莲花”“红尘之外”等词语来描述一幅幽雅的山水画卷,使人仿佛置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这些自然景物所呈现出的美,给人们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使人们在疲惫时可以找到一丝慰藉。

周杰伦的歌词中常常出现的审美意象是古代文化和历史中的元素。

在他的歌词中,常常出现诸如古典建筑,古代人物,古代诗词等元素。

在《叶惠美》这首歌中,他用“汉服的女子”“长亭外”“足迹”等词语来勾勒出一幅古代意境,使人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

这些古代元素所带来的审美意象,使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让人们对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周杰伦的歌词中常常出现的审美意象是现代都市的景象。

在他的歌词中,常常出现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等现代都市的景象。

在《菊花台》这首歌中,他用“月亮代表我的心”“楼下的咖啡馆”“斑驳的阴影”等词语来描绘出了一个现代都市的夜景,使人们感受到了现代都市的繁华和热闹。

这些现代都市的景象所带来的审美意象,给人们一种新颖,时尚的感觉,使人们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多姿多彩。

周杰伦的歌词中常常出现的审美意象丰富多彩,涵盖了自然界的景物,古代文化和历史中的元素,现代都市的景象,民族风情的元素等。

这些审美意象所展现出的美,给人们带来了清新,舒适,时尚,独特的感觉,使人们感受到了不同层次的审美享受。

正是这些审美意象的丰富多彩,使得周杰伦的歌词备受瞩目,成为了华语乐坛的一颗明星。

浅析歌曲《青花瓷》的创作及演唱的民族元素

浅析歌曲《青花瓷》的创作及演唱的民族元素

Creative theory创作理论浅析歌曲《青花瓷》的创作及演唱的民族元素刘 双 吴音子(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摘要】流行歌曲《青花瓷》是在2007年11月2日歌手周杰伦刊行的《我很忙》专辑中广受传唱的作品。

这是他自己作曲,好朋友方文山作词完美结合的佳作。

歌词以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古代瓷器“青花瓷”为题材,用简洁、古朴、温婉的词语描述了这一传世艺术品的神韵特点。

本文从《青花瓷》歌曲的歌词、旋律调式、演唱技巧与民族配器的使用等方面分析了该曲的创作及演唱的民族元素。

【关键词】青花瓷;民族化元素;歌词【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序言本文主要论述歌曲《青花瓷》的创作及演唱的民族元素,以古代瓷器青花瓷为主题,曲调温婉清新,运用了古诗词及大量的修辞,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它是一种具有中西文化融合的音乐形式。

唤醒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更加注重中国本土文化,从歌曲中分析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的大胆创新,具有带动流行音乐风潮的影响力。

一直以来,流行音乐和当代音乐都与中国民间音乐有着相互排斥的关系。

这首歌曲创作了一种新的流行风格,中国民族元素的加入与渗透,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使其风格多样化,正是值得拿来分析的流行音乐之一。

从演唱视频以及相关文献,到收集资料,本文从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旋律、唱腔以及民族配器来分析。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由瓷器青花瓷而来,歌词运用了大量的古诗词,旋律调式采用传统五声调式,流行唱法与中国戏曲唱腔的结合创新,西洋乐器与中国民族乐器的共同演奏演绎了对《青花瓷》中的民族元素的诠释。

一、创作背景“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首以中国传统工艺品青花瓷为主题创作的音乐,曲调优柔委婉,清新脱俗,品读词意好像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代中国,为这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而陶醉,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歌是在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加上中国风的风格创作出来的,中国流行音乐模仿西方欧美音乐长期处于失去自我内在的蕴意,而这首中国风的青花瓷引起了中国流行音乐届的共鸣,广大听者陶醉其间,在青花瓷的文化底蕴中轻易地唤醒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强烈的认同感,恍惚间,人们发现了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伟大。

[精品论文]浅谈周杰伦青花瓷的创作特征和演唱技巧

[精品论文]浅谈周杰伦青花瓷的创作特征和演唱技巧
关键词:周杰伦;《青花瓷》;中国风;歌唱技巧
Abstract
Jay Chou, as the " creative singer" in pop music, is called " the most important musician in pop music". his Chinese style song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p music. Jay Chou dare to break through the innovation in music creation, no longer stick to the traditional music form, "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creation concept also makes Chinese style songs have its unique flavor and form his unique music style. "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s Jay Chou and Vincent Fang in 2007 hand in hand to create a masterpiece, song profound implication, not only shows the high artistic connotation, and promote and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singing skills of the song to interpret Jay Chou's perfe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ng.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在2008年的央视春晚中,一首具有浓郁中国古典韵味的歌曲《青花瓷》,以其温婉的歌词和清丽的旋律为人们所熟知。

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以青花瓷为意象,描绘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歌曲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歌词、旋律、配器及演唱方法与中国古典元素的完美融合。

《青花瓷》的成功为中国流行乐坛做出了一个榜样,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并非水火不相容。

笔者希望当今的中国音乐人可以借鉴《青花瓷》这一成功的范例,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发展更为多元的流行音乐文化。

本文将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歌曲进行解析,以探求其成功的原因。

歌词是歌曲描绘情节、抒发情感的主体。

词作者方文山以极具中国古典特色的辞藻与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之俨然成为一幅水墨丹青画。

修辞手法的多样性,是这首歌词的一大特点。

譬喻、转化、转品、类迭、夸饰、摹写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歌词的艺术表现力,还提升了其文化品味和艺术内涵,使静态的歌词动态化,艺术形象跃然纸上。

譬如,“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的三个“惹”字,就使用了类迭的修辞手法。

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彷佛有了生气,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将南小镇惹了你”,更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青花瓷》词曲赏析

《青花瓷》词曲赏析

《青花瓷》词曲赏析“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古朴,略带江南戏曲韵味。

我一边为素胚上色,一边思念一个曾经邂逅的如青花瓷一般秀丽的江南女子。

冉冉檀香中,心中微酸,再也画不下去,纵是丹青圣手,瓶上的牡丹终究是不如伊人含苞待放的笑容,不知玉人生在何方,不免心自忧伤。

开首直叙,词藻并不华丽,但婉转细腻的描写已然奠定了全篇清韵雅致的基调。

“天清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在陶瓷的制作里,雨过天青是非常难制的颜色。

所谓烟雨天出天青色,瓷器在炉中烧制,出炉的一瞬须是烟雨天,且对上在釉上的色、炉温要求很高。

所以雨过天青的瓷器传世量很少。

烟雨对于天青色来说,是它生命力的一部分,一如你之于我。

以此做比,优雅而深情。

“天青色等烟雨”不但诗话了语言,而且串联“而我在等你”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的可贵。

再加上动人优美的旋律,令人如闻天籁。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依然秉承一边勾勒青花一边展开思绪的写法,而伏笔一词更是对以后的结局作了暗示。

我是否与曾经邂逅的女子还有缘再见一面呢。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同样的旋律再次吟咏,一个“晕”堪称绝妙,缓缓扩散即是晕,动态感极强。

所谓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朦胧的月光下,结局真的被打开了?朝思暮想的伊人看到了吗?答案不言而喻。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我继续临摹瓶身画,在完成后即将落款时又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心上人。

方文山解读《青花瓷》的修辞

方文山解读《青花瓷》的修辞

方文山解读《青花瓷》的修辞导读: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譬喻)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譬喻)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佈)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类迭)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的修辞关系)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摹写)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上下两行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类迭修辞)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譬喻:“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为“喻体”,“犹如”为“喻词”,“绣花针落地”为“喻体”。

若从譬喻“运用想象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说明或形容抽象之物”这个原则来看,想象力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那段“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细腻,因而被小心呵护着,唯恐一碰就破,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是那么轻盈细微,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

而“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句也都是譬喻法的完全体现。

类迭:类迭不仅能使语调和谐,还可强化词句所透露的意思。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连三个“惹”字就属此用法。

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仿佛有了生气,芭蕉不再只是认命般让骤雨淋泄其身,而门环也不再被动等待铜绿染身,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整个画面更是活了起来。

一些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手法

一些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手法

一些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手法0920304116 汉语0911 黄驷楠我一直很喜欢听一些中国风的抒情歌曲。

总觉得与那些语词直白的流行歌曲相比,中国风的歌词即使不懂它是什么意思,甚至原本就没有什么意思,只是词句的堆叠,迎合押韵的需要,那也有一种别样的感伤和韵味在里面。

所以这次就举几首比较有名的中国风歌曲来分析歌词。

1“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周杰伦《青花瓷》用比喻手法将美人比作传世的青花瓷。

写出美人内敛、清秀而高雅的气质。

正如青花瓷那般,简单的蓝白两色,第一眼并不能让人惊艳,但自有一种脱俗的气质让人难忘。

单纯之美,本就是很有格调的。

歌词中提到的美人或许是现实中的佳人,或许只是一幅美人图,“传世”二字一下子加深了时空的深邃感,让青花之美,美人之美变成永恒。

2“落款中署名悔,你伤过谁,不忍看宣纸内,晕开的泪”——周杰伦《花恋蝶》用比喻手法将宣纸上晕开的墨汁比喻成泪。

形象而贴切。

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悲伤仿佛就像这墨晕那般,眼泪滴落,点染徽墨,一片片,散开了,斑驳着。

3“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周杰伦《东风破》用比拟手法离愁与漂泊本都是无形的东西。

歌词中用“盏”和“愁”两个量词将具体的东西具体化了,让人对离愁和漂泊有了更为生动形象的认识。

冷月残星,一盏孤灯,羁旅漂泊,一壶苦酒,愁肠百转。

4“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周杰伦《东风破》“瘦”字用得好。

瘦的哪里是回忆和思念,是回忆与思念的人。

让人联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杯中酒仍暖,陌上花已开,伊人知归否?5“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周杰伦《东风破》“剥落”本指的是墙纸一类的东西,此处用墙纸的剥落代指时间的久远,让人更形象地感受到岁月的流逝。

“剥落”与“染色”两个动词的运用让句子有了一种动态的美感,感伤的气氛也逐渐蔓延开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竹马青梅,终成追忆。

浅析《青花瓷》歌词中的修辞艺术

浅析《青花瓷》歌词中的修辞艺术
浅析《青花瓷》歌词中的修辞艺术
学院: 专业: 姓名:张 月学号:
摘 要:本文选取了台湾著名词人方文山创作的歌词作品《青花瓷》,主要从音律、结构、意义及辞格等方面对其歌词进行解读,从而把握其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所展现出来的修辞效果和语言魅力,体悟词作者歌词作品中独具特色的古典文化情怀和含蓄蕴藉的语言艺术。
此外,《青花瓷》中有的歌词则是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产物,如果只做单纯分析就不能揭示歌词蕴含的深刻意义。如“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一句,就综合运用了起兴、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格。以芭蕉和门环发端,引出歌曲要表达的重点“我在江南惹了你”,起兴的运用营造了浓郁的气氛,使人对歌词咏唱中那一份对女子的等待和迷恋身同感受。三个独立句各运用了拟人手法,而统观整个句子,则是对偶格,使歌词显得整齐匀称而又形象生动,可增强感染人的力量。并且这三个短句还构成了一组以谓语为相似结构的排比句,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了词意的感染力,给人一种密集紧凑、一气呵成的感觉,强化了“惹”的意象。
1.比喻
比喻又称“譬喻”或“打比方”,是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段。比喻根据类似的联想和对事物关系的新认识,来选取另外的事物描绘本事物的内在特征。从形式上说,构成比喻需要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比喻历来是修辞手法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以生动形象见长。流行歌曲中比喻手法的运用,能够鲜明地彰显歌者内心的一腔柔情,给人留以想象的无限空间。
歌词的韵脚和谐形成了一种音乐美。押韵“又称压韵、叶韵,是按照音律要求,在韵文中某些句子的结尾纺织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韵字,这些韵字在句末出现的叫韵脚。”④押韵的作品,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能唱能诵,便于记忆,利于流传。统观《青花瓷》,第一段歌词中的“妆”、“藏”、“放”、“方”等音节都有后鼻音韵母[ang],押的是洪亮级的江阳韵;而第二段歌词的“里”、“逸”、“笔”、“你”等音节的韵母部分都是元音[i],押的是细微级的一七韵。 同类韵母有规律的重复,犹如整首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贯穿其中,使歌曲念起来和谐悦耳,有余音绕梁、回环复沓之美,从而达到上下句之间珠联璧合的修辞审美效果。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在2008年的央视春晚中,一首具有浓郁中国古典韵味的歌曲《青花瓷》,以其温婉的歌词和清丽的旋律为人们所熟知。

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以青花瓷为意象,描绘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歌曲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歌词、旋律、配器及演唱方法与中国古典元素的完美融合。

本文将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歌曲进行解析,以探求其成功的原因。

歌词是歌曲描绘情节、抒发情感的主体。

词作者方文山以极具中国古典特色的辞藻与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之俨然成为一幅水墨丹青画。

修辞手法的多样性,是这首歌词的一大特点。

譬喻、转化、转品、类迭、夸饰、摹写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歌词的艺术表现力,还提升了其文化品味和艺术内涵,使静态的歌词动态化,艺术形象跃然纸上。

譬如,“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的三个“惹”字,就使用了类迭的修辞手法。

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彷佛有了生气,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将南小镇惹了你”,更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文白相间是这首歌词的另一个特点。

当下有很多歌曲以古代诗词为歌词,配以现代风格的旋律,以期达到古今合璧的效果,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而这首歌词以文白相间的写作手法,在其自身就做到了古今合璧,进而使其与旋律配合时全然没有生硬晦涩之感。

歌曲采用了五声音阶调式,使整首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旋律多采用中国民族调式中常见的三音组,使其呈现出中国音乐所特有的儒雅、古朴、朦胧的意境。

主歌部分先以迂回下行的五声音阶陈述乐思,并以此奠定了歌曲的整体基调。

配合着极具古典韵味的歌词,使主歌部分充盈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卷气。

歌曲在副歌部分进入高潮,虽然运用了主歌部分的下行动机,但对其进行变化后在情绪上已和主歌完全不同,宫调式的那种大气磅礴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副歌的上行小二度移调,成为全曲的最高潮部分,并最终在宫音上结束全曲。

周杰伦新歌《青花瓷》赏析

周杰伦新歌《青花瓷》赏析


• • • • •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赏析:月亮升起,照亮了江面,波光荡漾中,我仿佛 看见你俏然而立,眉目含笑,如传世的青花瓷卓然不群。
“月色被打捞起”,用“动”来描绘“静”,将月色 从水中打捞起来,极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水面,水 上映着月亮的影子。“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 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描述了“我”粼粼波光中仿佛看见了 佳人的笑容。“晕”字可理解为波光荡漾。
总体鉴赏
• 在《青花瓷》里我听到了《东风破》 里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般淡淡的哀愁, 听到了《发如雪》里前尘后世轮回 不息般轻轻的喟叹,也听到了《千 里之外》天各一方生死难忘的一生 等待,甚至听到了《爱在西元前》 里风化千年而精魂不死的爱的誓 言……心中五味陈杂,漫天的思念 翻滚如潮,而耳旁却依然只是轻轻 淡淡的吟唱而已,云淡风清。
• • •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我去不了的地方
赏析:青花瓷器上釉色渲染的仕女图,形未 现而韵十足,让我想起你的嫣然一笑,如同含苞 待放的花。而如今你却不知飘向何方。 • “韵味被私藏”,私藏二字应是说的是国画 的写意手法,不在形,而在神韵,与随后的“嫣 然”二字相呼应。
• • • • • • • •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赏析:碗底绘着白底青花的锦鲤,我在临摹宋体时 却惦记着你,你悄然地离去,成为我心中永久的秘密。帘 外的芭蕉上起了骤雨敲打的声音,铜质的门环上现出了淡 淡的绿色锈迹。那次我从江南小镇路过时偶然邂逅了你, 在我的注视中,你在泼墨山水一样的风景里渐渐远去。 • “落款时却惦记著你”写出来“我”不能专心做事 的心态,总是不由地想起“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 的秘密”隐喻了“我”想要了解“你”却又不可得的心理。 “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骤雨是偶然的,打在帘外芭 蕉上却是必然的,三个“惹”字,描绘了“我”偶然的邂 逅“你”,却必然难以忘怀“你”的情形。当然,这一句 也生动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的情景。

《歌词欣赏青花瓷》课件

《歌词欣赏青花瓷》课件
影响力
这首歌曲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情的歌词,成为了华语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作,对 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荣誉
这首歌曲获得了多个音乐奖项,包括金曲奖和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等,成为了周 杰伦的代表作之一。
02 歌词解析
CHAPTER
主题思想
总结词
表达对爱情的执着与赞美
详细描述
这首歌词通过描绘青花瓷的美丽与珍贵,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和执着,强调了爱 情的美好与永恒。
《歌词欣赏青花瓷》PPT课件
• 歌曲简介 • 歌词解析 • 音乐欣赏 • 青花瓷文化 • 总结与感悟
目录
CONTENTS
01 歌曲简介
CHAPTER
歌曲背景
创作背景
《青花瓷》的创作背景源于方文山对 青花瓷的喜爱,他认为青花瓷的神秘 与美丽完全符合他对歌曲的想象,因 此决定以此为主题创作一首歌曲。
歌曲影响
这首歌曲在发布后迅速走红,成为 了周杰伦的代表作之一,也引发了 大众对青花瓷的关注和喜爱。
对歌词的感悟
诗意表达
歌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等,将青花瓷的特点 和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
美的享受。
文化内涵
歌词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元 素,如古筝、琵琶等乐器、传统 绘画技法等,展现了深厚的文化
02
03
青花瓷的起源
起源于唐代,是中国古代 瓷器的重要代表之一。
青花瓷的发展
经过宋、元、明、清等朝 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 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青花瓷的传播
不仅在国内流传广泛,还 远销海外,成为了中外文 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青花瓷的特点
色彩特点
以蓝色为主色调,白中泛 青,色彩清新雅致。

青花瓷歌曲赏析

青花瓷歌曲赏析

在配器方面,为了呼应歌曲的整体风格,较多的采用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在引子部分,使用了响板、琵琶、笛子等音色,明确了歌曲的民族风格。在主歌部分,并没有使用过多的乐器伴奏,其目的在于突显旋律本身的那种古朴、淡雅的性格。在副歌部分,伴奏声部的音色增多,烘托了歌曲在情绪上的变化。在间奏中,民族乐器的音色再次成为亮点,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最后的尾声,伴奏声部突出运用了琵琶、响板这两种音色,做了收束性陈述,使人意犹未尽。
《青花瓷》的成功为中国流行乐坛做出了一个榜样,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并非水火不容。笔者希望当今的中国音乐人可以借鉴《青花瓷》这一成功的范例,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发展更为多元的流行音乐文化。
歌词是歌曲描绘情节、抒发情感的主体。词作者方文山以极具中国古典特色的辞藻与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之俨然成为一幅水墨丹青画。修辞手法的多样性,是这首歌词的一大特点。譬喻、转化、转品、类迭、夸饰、摹写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歌词的艺术表现力,还提升了其文化品味和艺术内涵,使静态的歌词动态化,艺术形象跃然纸上。譬如,“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的三个“惹”字,就使用了类迭的修辞手法。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彷佛有了生气,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将南小镇惹了你”,更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文白相间是这首歌词的另一个特点。当下有很多歌曲以古代诗词为歌词,配以现代风格的旋律,以期达到古今合璧的效果,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而这首歌词以文白相间的写作手法,在其自身就做到了古今合璧,进而使其与旋律配合时全然没有生硬晦涩之感。
歌曲采用了五声音阶调式,使整首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旋律多采用中国民族调式中常见的三音组,使其呈现出中国音乐所特有的儒雅、古朴、朦胧的意境。主歌部分先以迂回下行的五声音阶陈述乐思,并以此奠定了歌曲的整体基调。配合着极具古典韵味的歌词,使主歌部分充盈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卷气。歌曲在副歌部分进入高潮,虽然运用了主歌部分的下行动机,但对其进行变化后在情绪上已和主歌完全不同,宫调式的那种大气磅礴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副歌的上行小二度移调,成为全曲的最高潮部分,并最终在宫音上结束全曲。

浅析周杰伦歌词的审美意象

浅析周杰伦歌词的审美意象

浅析周杰伦歌词的审美意象
周杰伦是中国流行乐坛的代表性歌手之一,他的歌词常常给人一种深邃而又独特的审美意象。

在他的歌词中,常常运用了丰富的比喻、隐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意念具象化,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周杰伦歌词的审美意象。

周杰伦的歌词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东风破》中,他将自己比喻为一只孤独的狼,形容自己是一个在寒冷的世界中奔跑的孤独者,这种形象给人一种寂寞和无奈的感觉。

在《七里香》中,他将自己比作一只迷路的孩子,形容自己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这种形象给人一种迷茫和无助的感觉。

这些人物形象虽然都是虚构的,但却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

周杰伦的歌词中常常使用了具象的描写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晴天》中,他用“蓝天白云”来形容心情的美好,让人感受到明朗和轻快的氛围。

在《搁浅》中,他用“断崖边缘”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危机和悬而未决的氛围。

这些具象的描写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周杰伦的歌词中还常常运用了寓言和象征手法,给人以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

在《稻香》中,他通过描绘一幅乡村田园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简单和纯粹,表达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青花瓷》中,他通过描绘一幅中国传统文化的画卷,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独特,表达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珍视。

这些寓言和象征的手法使得歌词更加具有哲思性和思想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歌词中的意境美
修辞中由语辞的“言外之意”所引发的情趣被称为意趣,它是“富有表现力的亚辞格的言语现象”,“是与辞格‘同工’的一支‘异曲’”。⑥意趣,即辞的意味,它不像辞格那样具有明显模式化的特点,“而是依附在词语的本义、基本义和转义之上所引发的情趣,这种情趣耐人寻味,有深厚的魅力,能给人以美感”。⑦词作者大多运用写意趣手法,来显示歌词中无限的意境美。
3.转品
“说话上把某一类品词移转作别一类的品词来用的,名叫转品”。⑨歌词创作中通过转化某一个词原来的词性,可以使词意变得繁复而深远。如“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名词转化为动词后,句子顿时有了动态感,进而与前一句中的“书写”相呼应,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也呼之欲出;又如“你的美一缕飘散”的“一缕”则是数量词转化成副词,句中“美丽”被拟物化,成了能飘荡在空中的一缕雾岚,前往到一处故事主角无法到达的地方,使人与物之间的界限在此模糊暧昧,词意却也变得朦胧而深邃。再如“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等句也是转品格的形象运用。
1.比喻
比喻又称“譬喻”或“打比方”,是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段。比喻根据类似的联想和对事物关系的新认识,来选取另外的事物描绘本事物的内在特征。从形式上说,构成比喻需要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比喻历来是修辞手法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以生动形象见长。流行歌曲中比喻手法的运用,能够鲜明地彰显歌者内心的一腔柔情,给人留以想象的无限空间。
本文将从方文山的歌词作品《青花瓷》入手,探讨其音律、结构、意义及辞格等方面的语言现象,进而把握歌词中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所展现出来的修辞效果,从而体味方文山歌词作品中独具特色的古典文化情怀和含蓄蕴藉的语言艺术。
一、歌词中的音律美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把“利用语言文字的声音以增饰语辞的情趣所形成的现象”称为“辞的音调”,③有学者将其归为“音趣”。而歌词中的音乐感主要来自于平仄相间的四声字韵和铿锵有力的语词锤炼,歌词因音律协调而琅琅上口,从而形成回味无穷的韵趣。
小 结
透过对《青花瓷》歌词的修辞分析,可以发现,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大都表现出浓郁的古典情怀,散发着传统诗词特有的含蓄蕴藉的雅韵雅趣。我们以现代人的心态来重新阐释这些通过使用现代白话文、运用积极修辞手段创作的歌词意象,感悟其中深厚的音律美、结构美、意境美及辞格美,可以使传统的空灵含蓄的古典文化在我们这个新的时代取得新的生命力,彰显自己无穷的语言风情。
附:
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此外,《青花瓷》中有的歌词则是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产物,如果只做单纯分析就不能揭示歌词蕴含的深刻意义。如“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一句,就综合运用了起兴、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格。以芭蕉和门环发端,引出歌曲要表达的重点“我在江南惹了你”,起兴的运用营造了浓郁的气氛,使人对歌词咏唱中那一份对女子的等待和迷恋身同感受。三个独立句各运用了拟人手法,而统观整个句子,则是对偶格,使歌词显得整齐匀称而又形象生动,可增强感染人的力量。并且这三个短句还构成了一组以谓语为相似结构的排比句,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了词意的感染力,给人一种密集紧凑、一气呵成的感觉,强化了“惹”的意象。
总而言之,相比传统方式平铺直叙的歌曲创作,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流行歌曲,从以文字符号为单一意义载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被赋予了积极修辞效果,强化了歌词的画面感和文字的趣味性,使歌曲的诗意和情思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寄意于尺幅之中,寓情于片言之外”的艺术境界。“歌曲修辞”使歌曲不仅有凄美的故事、华美的画面,还有优美的词句和意境,既有美得外在形式,也有美得内涵。修辞化了的歌词能更全面地展现演唱者丰富多彩的个性审美追求,彰显社会文化的多元化风采,更容易打动听者,从而达到记忆传唱的艺术效果。
方文山的代表作《青花瓷》一经传唱,更是将“中国风”演绎到了巅峰之至。这首歌词主要是以宋代稀贵的艺术品“青花瓷”为总体意象而铺展开去,词风清婉淡雅又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说是“当代人唱给古典美人的恋歌,也可以说是当代人追寻古典的爱情”。①细细品读其中的歌词,可以发现词作者有意或无意中运用了许多积极修辞手段,从而使歌词琅琅上口而富有旋律美,并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②方文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采用多种修辞方法使歌词愈加形象生动地传情达意,婉转细腻而又韵味别生,从而达到了非常理想的修辞效果。
二、歌词中的结构美
修辞中有种意趣为组合趣,即把原本互不相干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连缀成文,形成一种和谐的情趣。由于流行文化环境特有的包容性和自由性,歌词创作具有极强的随意性,故意把毫不相干的词语组合成一种“超常搭配”,虽然不符合语法规范或超出了语义逻辑的常规,但却显示出一种独特的结构美感,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青花瓷》中就存在着许多超常搭配的语言现象,如“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韵味被收藏”等,都是“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通过丰富的联想有机结合起来,使客观物象富含情感和流动感”。⑤
2.夸张
故意超出客观事物或行为动作等在范围、数量、程度方面的逻辑范畴的极限,从而表达出强烈的喜悦、悲伤、惊愕等情感的辞格叫做夸张。根据对事实的违反情态,夸张分为扩大、缩小、超前三类。歌曲创作中多以扩大夸张为主,故意言过其实地对客观的事物现象强调渲染,不仅能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而且可以给人以新鲜生动的印象,甚至能达到一种悠远深长的情趣。如“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仿佛是隔了千万里,如此无穷无尽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中的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晓,象征守密者即青花瓷在窑中历经千年锻烧而细腻坚毅的精神。
4.移觉
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将属于某一感官的感觉转移到另一感官上,凭借感官上的相同之处,启发读者去联想和体味意境,也称为通感。”⑩歌词创作中运用移觉手法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譬如《青花瓷》中“而那一缕飘散的美”、“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两句分别把内心感觉转移到视觉和触觉上,运用移觉手法开拓了情思,情趣与理趣交相辉映,给人使歌词语言和画面意境都赋予了无限美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歌词的音乐美还在于音节的和谐组合,主要体现在词语选取中双声和叠韵的语音形式。双声叠韵和上古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的关系,双声即同声母的字,叠韵即同韵部的字。在歌词中运用属于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很常见,它的长处在于韵律婉转,体现出汉字组合的丰富性和音乐性。如《青花瓷》中的“烟雨”、“结局”等,属于双声;“渲染”、“嫣然”、“秘密”、“细腻”等,属于叠韵。此外,叠音是双声叠韵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汉语中用以增强语言音乐美和形象性的常用手法。歌词叠音除了彰显鲜明的音律美之外,还透出几分和谐悦耳的意味,如《青花瓷》中的“冉冉檀香”、“炊烟袅袅”等意象,用叠音词把所描绘檀香和炊烟摹拟得惟妙惟肖,给人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收到了反复咏唱的修辞目的。
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句为例,“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为本体,“绣花针落地”为喻体。从比喻运用想象力以具象之物形容抽象之物的原则来看,词作者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彼此轻盈细微又略带危险的微妙关系。再如“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等句也都是比喻辞格的完全体现。方文山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比作古朴典雅的江南女子,使整篇《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泼墨山水画,水云朦胧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的袂裙带纷飞。
歌词的结构美还体现在倒装手法的运用,即利用颠倒习用词语的次序使句子成分发生位移,形成引人注目的序换趣。“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使用倒装手法后句子意义未发生改变,意境上却有了迥然不同的效果。歌词少了些平铺直叙的寡淡,多了层让人联想的空间,并且位移还使句子的重点更为突出,同时兼顾了末字的押韵。再如“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等,也是充分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在创作思路上别出心裁,赋予了抑扬顿挫的雅韵雅趣,使歌词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无限情趣。
浅析《青花瓷》歌词中的修辞艺术
学院: 专业: 姓名:张 月学号:
摘 要:本文选取了台湾著名词人方文山创作的歌词作品《青花瓷》,主要从音律、结构、意义及辞格等方面对其歌词进行解读,从而把握其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所展现出来的修辞效果和语言魅力,体悟词作者歌词作品中独具特色的古典文化情怀和含蓄蕴藉的语言艺术。
四、歌词中的辞格美
修辞格简称辞格,是在言语表达过程中,长期逐渐形成的在表达效果上具有生动性、在组合手段上具有变异性、在形式或意义上具有规律性的修辞方式或修辞模式。方文山在《青花瓷》的歌词创作过程中使用了比喻、夸张、转品及移觉等大量的修辞格,使歌词呈现出婉转细腻、清新流畅的艺术特色,让听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歌词的韵脚和谐形成了一种音乐美。押韵“又称压韵、叶韵,是按照音律要求,在韵文中某些句子的结尾纺织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韵字,这些韵字在句末出现的叫韵脚。”④押韵的作品,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能唱能诵,便于记忆,利于流传。统观《青花瓷》,第一段歌词中的“妆”、“藏”、“放”、“方”等音节都有后鼻音韵母[ang],押的是洪亮级的江阳韵;而第二段歌词的“里”、“逸”、“笔”、“你”等音节的韵母部分都是元音[i],押的是细微级的一七韵。 同类韵母有规律的重复,犹如整首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贯穿其中,使歌曲念起来和谐悦耳,有余音绕梁、回环复沓之美,从而达到上下句之间珠联璧合的修辞审美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