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政治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二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点和基本任务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5.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原则和运行机制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基本特征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和运行机制3.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合理结合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发展5. 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2. 四个自信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主要特点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完善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传播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2. 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3.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4. 生态文明建设的坚持和推进途径5. 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渊源和主要成就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2. 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和方法4. 非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渠道和方式5.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向1. 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2.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要求3. 遵循教育规律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做法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改革与发展5. 教育事业的现实问题和发展对策八、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 党的党风建设问题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2.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涵和基本要求3.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4. 坚定理想信念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5.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发展和完善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 大国外交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3. 深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目标4. 坚持自主和不干涉的原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5. 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和发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特点和优势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4. 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和完善以上是高二政治必背的知识点的大致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时事政治知识点汇总

高二时事政治知识点汇总一、政治体制与国家治理1. 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概念: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活动的基本规则。
它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方式、政治参与的途径和形式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
治理能力则是指国家运用这些制度和机制进行有效治理的能力。
现代化要求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和治理能力的效率性。
二、宪法与法律基础1.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等。
2. 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 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是指一切国家行为都必须依法进行,法律是治国的基本方式。
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实施,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三、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2. 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 社会进步的方向:社会进步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1. 当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当前国际关系呈现出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特点。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日益加深,同时也存在竞争和矛盾。
2. 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二时事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二时事政治知识点归纳一、政治体制与国家治理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 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 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和战略目标,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措施。
3. 法治中国建设- 理解法治中国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 掌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 掌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中国经济新常态- 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和挑战。
- 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3. 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 了解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 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措施。
三、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
- 掌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 掌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3. 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 认识文化自信的内涵和重要性。
- 理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和措施。
四、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1. 生态文明理念- 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 掌握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 环境保护与治理- 了解中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 掌握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3. 可持续发展战略- 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意义和中国实践。
- 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和行动。
五、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1. 当代国际形势- 了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等国际形势的特点。
政治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政治是高中重要的文科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高二政治是在高一政治基础上深入学习和理解,有着更加具体和深入的内容,下面将对高二政治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理论基础1. 中国共产党的党的性质、宗旨和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它的宗旨是为全体人民谋幸福,它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一项重要理论,强调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 民族、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强调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政治制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特色制度,它通过各党派之间的协商和合作,促进政治稳定和发展。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它是人民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形式,实行统一的选举制度。
三、国家治理1. 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权的最大限度的集中统一的核心。
2. 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推进依法治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 反腐败斗争反腐败斗争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等。
2. 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涉及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高中政治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知识归纳(一)经济学部分(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作用、棒子作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鞭子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淘汰作用、分化作用)。
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5)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我国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7)国家的宏观调控: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且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其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8)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是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等;途径主要有两条(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9)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经营的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
2024年高二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1. 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维方法2.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 社会形态理论和阶级斗争的规律4. 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5.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主义发展构想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和理论创新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基本纲领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发展战略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基本要求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发展进程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巩固发展的根本保证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概述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最终目标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3.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组织原则和作风建设4.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核心领导力量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四、中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概述1.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优势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作用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作用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6. 中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组织体系7. 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特点和作用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发展道路概述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经验和理论创新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任务3. 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巩固4. 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5. 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发展协调6. 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7. 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8. 民生改善和人民福祉提升六、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概述1. 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 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关系3.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4.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5. 国家政治文化的内涵和特征6.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七、国家安全概述1. 国家安全的内涵、要求和保障2. 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发展3. 国家安全理念和战略需要的转变4. 国家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5. 国家安全教育和公民责任以上为____年高二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大致涵盖了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政治是一门关于国家和社会政治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国家政权的来源、性质、组织、功能和发展规律。
政治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国家政治体系和政治运行机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思辨与判断能力。
以下是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国家与革命国家:国家是一个社会政治组织的总称,它具有独立的领土、人民和主权。
国家的主要特征包括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国际地位等。
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国家的起源有几种理论,如力量理论、契约理论、神权理论等。
国家的发展有几种形式,如封建国家、城市国家、现代国家等。
国家的职能与作用: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包括治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推动社会发展等。
政权的性质:政权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内的权力机关。
政权的性质有专政性质和阶级性质两个方面,一般分为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
第二单元现代化和现代政治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是指国家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变革,主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科技进步等。
现代化的动力: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包括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制度体系、市场经济等。
现代化与现代政治的关系:现代化与现代政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现代化对政治发展提出了要求,而现代政治也为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单元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的内涵与形式:民主是指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利,民主的形式有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两种。
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和发展:西方民主政治起源于古希腊雅典城邦,经历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和美国的宪政共和制度的发展。
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单元基本权利与人权保障个人权利与公民权利:个人权利是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享有的权利,公民权利是具有国籍身份的公民享有的权利。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优选9篇)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第1篇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⑴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⑵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⑶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⑷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⑴调节生产⑵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高中政治知识总结第2篇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⑴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⑵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4、消费类型:⑴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⑵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⑶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6、xxx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xxx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第3篇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高二政治知识点最新归纳梳理5篇分享

高二政治知识点最新归纳梳理5篇分享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1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重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重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重点)(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2024年高二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年高二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国家政权机构及其职能1. 国家政权的性质和要求- 国家政权是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它是各个社会阶级之间相互对立和斗争的产物。
- 国家政权必须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维护人民的利益,实现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的有机统一。
2.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特点-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机构、政府机构、党政机构和人民团体等。
- 国家政权的基本特点包括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行政机关的内外严格分离等。
3. 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能- 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等。
- 国家机关的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审判和检察等。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和实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国家宪法和法律制度1. 国家宪法的性质和作用- 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权机构和各级政府机关运行的总章程。
- 国家宪法的作用包括界定国家政权机构的性质、权力和责任,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2. 国家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国家法律制度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军事法规等。
- 国家法律制度的特点包括依法治国、宪法至上、法无禁止即可行、民法典编纂和立法科学化等。
3.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 党的建设是党的领导集体的建设,党的领导集体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
三、国家决策制定和实施1. 国家决策的主体和原则- 国家决策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党的领导机关以及人民群众的代表机关等。
- 国家决策的原则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民主集中制等。
2. 国家经济发展的决策与实施- 国家经济发展的决策与实施包括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宏观调控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等。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____年的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政治学概论1. 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国家、政权、政府、政治制度、政治理论等。
2. 政治学的分类:政治学可以分为理论政治学和实证政治学。
理论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的本质、原理和规律,实证政治学研究现实政治现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3.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政权、国家、政府、政治制度、政治意识、政治行为等。
第二章国家与国家制度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国家是一个由一定的人口、领土和政权组成的具有主权的社会政治组织。
国家的主要特征包括领土完整、主权、人民、政权。
2. 国家的来源和发展:国家的来源有社会契约说、宗教说、革命说等不同的观点。
国家的发展经历了部落国家、奴隶社会国家、封建社会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等不同的阶段。
3. 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国家的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调节社会冲突、推动社会发展等。
国家的作用包括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民福祉等。
4. 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等。
第三章政治权力的性质和结构1. 政治权力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政治权力是国家实施国家政策、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和权益。
政治权力具有普遍性、集中性、专断性和可转让性等特征。
2.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形式:政治权力的来源有合法性和实力两个方面。
政治权力的形式包括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两种。
3. 政治权力的结构:政治权力的结构包括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三个层面。
这三个层面通过制衡和互制机制来控制和平衡政治权力。
第四章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1. 政治制度的定义和特征:政治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政治原则和制度规范,组织和管理国家事务的一套政治机构和政治法律的整体。
2. 政治体制的定义和分类: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组织形式和结构。
2024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2.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世界主义的比较1. 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2. 马克思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区别3. 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区别4.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的比较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1. chin你海澜博士主义经济基础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3.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主要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精神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领导核心地位3.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党性修养2.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1.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1.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2.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教育和党员队伍建设3. 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第四章: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和作用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任务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和工作原则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任务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工作原则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和代表的权责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础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和制度4. 广泛的社会主义协商制度1. 广泛的社会主义协商制度的基本特点2. 广泛的社会主义协商制度的组织和实践第五章:政党制度的模式和发展趋势1. 政党制度的模式和基本职能1. 政党制度的模式和性质2. 政党制度的基本职能和作用2. 发达国家的政党制度1. 英国和美国的政党制度2. 德国和日本的政党制度3. 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制度1. 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制度的特点和局限2. 发展中国家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第六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和根本原则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式和形式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式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阶段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方式和途径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 法治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原则1. 法治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原则2. 法治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构成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特点3. 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和推进1. 党对法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2. 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和推进方式4. 人权的现代观念和中国特色人权理念1. 人权的现代观念和普世价值2. 中国特色的人权理念和实践第八章:国际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宗旨和基本原则1.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宗旨和基本原则2.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和现状2.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1.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联系和合作2. 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与贡献总结:本学期的政治知识点主要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政党制度的模式和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及国际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方面的知识。
高二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最新4篇

高二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最新4篇高二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篇一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三、公司的经营1、企业:①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地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高中政治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二必背知识点一、政治生活的主要领域1. 政治权利与义务-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表达政治意愿的自由- 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 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 政治制度- 国家的政体和国体- 政治体制的类型- 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政治组织- 政党制度- 政治团体和利益集团- 政府机构和行政体系二、政治活动的基本原则1. 法治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法律的权威和公正2. 民主原则-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民主参与3. 平等原则- 政治权利的平等- 机会的平等- 反对歧视三、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1. 选举- 选举制度的类型- 选举程序和规则- 选举的意义和作用2. 公共决策- 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社会听证和民意调查- 公共参与的渠道和方法3. 社会运动- 社会运动的形式和特点 - 社会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 社会运动的组织和实施四、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 政治文化- 政治价值观- 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形态 - 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变迁2.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政治社会化的意义和作用五、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1. 政治发展-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深化- 政治文明的进步2. 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的条件和因素- 政治冲突的解决与调解- 政治秩序的维护六、国际政治与全球治理1. 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 国际政治的基本原则- 国际政治的主要问题和挑战2. 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机制和机构- 全球问题的合作与应对- 全球治理的挑战和前景以上是高中政治必修二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发展批判性思维,并为将来的政治参与打下基础。
在复习时,学生应该结合实际案例和历史背景,深入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学生也应该关注时事政治,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五篇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1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对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要做到物质和精神都富有.5.文化与经济.政治1)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构成并影响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保证,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②转变政府职能.③培育市场主体.④实施〝人才兴文〞战略.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华文化品牌.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2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错误倾向】反对否认内因决定作用和忽视外因影响的错误.【方法论运用】(1)在个人的成长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正确地对待机遇,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就是不断经过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达到新的质变,这种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的.【方法论】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①坚持适度的原则;②要重视量的积累;③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错误倾向】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蛮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贻误时机.【方法论运用】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基本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准备走曲折的路.反对看不到事物发展曲折性的盲目乐观和遇到困难就悲观失望的错误.【方法论运用】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前途充满信心,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唯物辨证法发展观的内容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③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⑤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3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GN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2.由我国农业现状决定:(1)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3.由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发展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快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2.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1.含义:粗放向集约转变2.核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1)靠政策(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b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3)靠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入(4)靠产业化经营::a措施: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b目标:把农业生产改造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大生产c重要性: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5)靠产业结构调整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4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的含义: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政治权利与自由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3.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二)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1)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3)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4)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三.政治生活:自觉参与(一)政治生活中的信念:崇尚民主和法制.(二)政治生活主要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机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最根本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5一.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1.交通运输.邮电信息.科技信息.金融信贷.科技开发.培养人才2.第一产业(农业)(1)含义: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2)地位和作用:(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基础作用.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3)我国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我国_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不仅解决吃饭问题,还提供大量的副食品.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重要市场,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3.第二产业(工业)(1)含义: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2)地位和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①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以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作用最为重要.②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③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4.第三产业(服务业)(1)含义: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行各业的总称.(2)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意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①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③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1.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产业结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的变化的.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一大批高新技术崛起,并在各部门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引起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2)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3)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三.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1.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措施: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措施:用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工业的内部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措施: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积极发展国际服务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2.产业结构对劳动就业的影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大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3.劳动就业的良好机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劳动者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劳动者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3)政府的就业政策,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四.劳动者的择业.就业和创业1.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性(1)劳动就业是人们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手段和方式,是人民获得物质成品和精神产品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途径.(2)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3)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人们前途和职业生涯的重要问题.(4)就业是个人进入社会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新起点,职业选择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正确选择职业将成为个人一生的顺利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2.就业的含义.方式(1)含义: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男_--60,女_—55)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2)方式:固定工.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3.劳动者要正确解决择业问题(1)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2)既要考虑经济待遇,又要有精神追求;(3)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4.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提高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五.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2)取得劳动报酬(3)休息休假(4)获得劳动保护(5)接受职业培训(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8)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2.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1)完成劳动任务——最基本的义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5)遵守职业道德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六.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用工制度.签订合同的目的:在于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合同形式确定下来.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2)依法处理劳动争议①含义:在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常常会因为劳动权利和义务问题产生矛盾引起争议.②方式: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高二政治知识点最新归纳五篇。
新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新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高中政治课程通常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总结:1. 经济生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 经济制度: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 经济结构:分析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 宏观调控: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和政策。
2. 政治生活:- 国家制度: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 政治参与:认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理解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 法治国家: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学习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知识。
3. 文化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 文化多样性:认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不同文化。
- 文化创新: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推动文化创新。
4. 社会生活:- 社会公平正义: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学习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社会保障: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 社会治理:学习社会治理的模式和方法,理解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5.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理念: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措施,学习如何参与环境保护。
- 绿色发展:认识绿色发展的意义,学习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6.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国际形势:分析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外交政策:了解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原则。
- 国际合作:学习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理解多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7. 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规范:学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规范。
- 公民道德建设:理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提升个人道德素质。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发展: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高二政治必背必考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背必考知识点高二政治必背必考知识点1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3、.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发展问题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建立国际新秩序1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内容:1)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5)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辨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1)、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最新高二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5篇精选

最新高二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5篇精选
最新高二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5篇精选
高二政治在整个高中政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高二又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知识点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基本特征、本质和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核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依据)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③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一单元理论依据:(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文化与综合国。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一)1.文化对人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也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们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3)文化对人们影响的特点: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所受到的影响,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2.优秀文化与人的成长关系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4.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和不同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5.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1)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与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当前经济全球化基本上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主要是由它们制定的,这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不平等竞争的极大压力.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显得更加重要.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二)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高二上学期政治会考知识点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_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要保护文化遗产.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三)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GN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2.由我国农业现状决定:(1)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3.由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发展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快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2.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1.含义:粗放向集约转变2.核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1)靠政策(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b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3)靠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入(4)靠产业化经营::a措施: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b目标:把农业生产改造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大生产c重要性: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5)靠产业结构调整希望就这样长大作文8_字小树是慢慢长高的;小花是慢慢绽开的;太阳是慢慢升起的;夜晚是慢慢降临的;我是慢慢长大战胜挫折记叙文8_字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成长的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挫折是人高二数学重点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相信有很多同学到了高中会认为数学是理科,所以没必要死记硬背.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高中化学是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二的同学们很不友好,小编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二政治知识点整理归纳
【篇一】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重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重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重点)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篇二】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
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