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7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3a455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2.png)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7篇教学背景:在教学中,教学每一单元之前,就应当明确告知学生这单元的`总主体、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要求。
本单元要。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观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育喜爱艺术的情操;学习绽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艺术的魅力。
2、让学生知道本组课文学习内容和要求。
3、告知学生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地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通过ppt的演示和MP3的播放让学生知道第八单元学习的内容、要求,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两个人物及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1、说明总题:艺术的魅力;2、课程内容总结:《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3、明确目标:A、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观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育喜爱艺术的情操。
B、学习绽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C、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课程内容(第八单元总述、伯牙绝弦):1、第八单元总述及《伯牙绝弦(xián)》的简介;2、介绍俞伯牙;3、介绍钟子期教学总结伯牙绝弦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留意停顿就能读好。
可以用“/”画出停顿。
我想假如你们理解了内容,会读得更好。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育学习文言文兴趣。
2、借助解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悟、情景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借助解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设计:古文化如灿烂的珍宝,熠熠闪光。
瞧,这颗颗珍宝,你能将它收入囊中吗?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1)海内存知己,(2)桃花潭水深千尺,(3)又送王孙去,(4)有朋自远方来,(5)士为者死。
请任选一句填空。
相机提问:第(2)句是谁?第(4)句出自哪里?一、提醒课题,质疑“绝弦”1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发生在2023多年前春秋时候的一个文言文故事,出示课题:《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122e4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7.png)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1.交流学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四、品味知音之情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
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感情朗读。
4、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学生读。
5、你理解伯牙的心声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句。
板书:25.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知音)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26 月光曲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18bc0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b.png)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伯牙绝弦》教案 15篇
![《伯牙绝弦》教案 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ac10c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2.png)
《伯牙绝弦》教案15篇《伯牙绝弦》教案15篇《伯牙绝弦》教案1【教材解读】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如何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
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
【重难点】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音乐《高山流水》、课外拓展。
2、学生准备: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情趣同学们,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今天,让我们继续走入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伯牙绝弦”故事,相信,他会带给你历久弥新启迪。
伯牙绝弦教案(备课)
![伯牙绝弦教案(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fd66c2a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e.png)
伯牙绝弦教案(备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伯牙绝弦”的成语含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伯牙绝弦》的故事,理解成语“绝弦”的含义。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感受友谊的可贵。
1.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4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成语“伯牙绝弦”的由来和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伯牙绝弦》的故事,并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分析故事中的友谊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第二章:词汇学习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伯牙绝弦》故事中的重点词汇。
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列出《伯牙绝弦》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包括成语、古代文化词汇等。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熟练掌握这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采用词汇卡片法,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重点词汇。
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2.4 教学步骤向学生展示《伯牙绝弦》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卡片。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学习和掌握这些词汇。
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文言文翻译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翻译技巧。
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故事中的文言文句子。
3.2 教学内容选取《伯牙绝弦》故事中的几个关键文言文句子进行翻译。
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方法和技巧,准确理解句子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采用翻译练习法,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翻译经验。
3.4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伯牙绝弦》故事中的文言文句子。
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句子的翻译练习。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翻译经验和成果。
第四章: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伯牙绝弦》故事背后的文化背景。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7fa3e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2.png)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说课稿《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说课稿篇1【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⑵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艺术的美好。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说教法,学法】1、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二、初读感知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初解绝弦四、再解绝弦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词句,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绝弦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7f27f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2.png)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
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榜样。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放录音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5.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三、读懂课文,领会文境1.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课件示)(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 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意。
4. 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重点指导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课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善鼓”、“善听”中的“善”解释为“擅长、善于”;两个“善哉”中的“善”解释为“太好、太妙”。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概括呢?这时,你是怎样赞叹呢?(3)分角色表演: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cd82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e.png)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伯牙绝弦的背景和故事。
2.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
2. 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 学生听讲并提问,互动交流。
第二章: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1. 分析伯牙绝弦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2.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伯牙绝弦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友情重要性的思考。
第三章:拓展教学目标:1. 扩展学生对伯牙绝弦故事的了解。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与伯牙绝弦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
2. 欣赏伯牙绝弦的音乐作品。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与伯牙绝弦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学生欣赏伯牙绝弦的音乐作品,并进行艺术创作。
第四章: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制作传统弦乐器。
2. 学生创作自己的弦乐作品。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制作传统弦乐器。
2. 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弦乐作品,并进行展示。
第五章:总结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伯牙绝弦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学生总结伯牙绝弦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教学活动:1. 学生总结伯牙绝弦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第六章:文化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哲学。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伯牙绝弦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2. 探讨伯牙绝弦故事在世界文化中的相似故事和哲学思想。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ddf37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3.png)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
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准备】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
《伯牙绝弦》教案(最新4篇)
![《伯牙绝弦》教案(最新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ab491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4.png)
《伯牙绝弦》教案(最新4篇)《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2、能力目标培养和作能力3、情感目标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知音难求。
2、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所写出的题目(板书课题)知音故事我们曾经耳闻过。
今天我们学习它的经典原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注意字词,又不懂得地方可通过查字典或问老师解决。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对其中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
3、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本文时所应有的感情4、指明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
三、分析课文1、疏通文意,理解字词。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绝:断绝。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4、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四、作业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并写下来。
《伯牙绝弦》教案篇二一、吟咏古诗,揭题导入1、出示有关友谊的诗句,生齐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揭题导入:读完诗句,你一定被诗中浓浓的情谊所打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友谊有关的古文《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db69d8b14e852458fb5710.png)
《伯牙绝弦》教案【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同学们,我国古代曾有这样的千古佳句流传至今:“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已没,世上无知音。
”你们知道这些佳句是歌颂什么的吗?(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
)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伯牙绝铉》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弦”的读音。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二、初解“绝弦”(引导自学“闯关一”)(一)(出示“导学方案”的“闯关一”)现在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完成“闯关一”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约1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交流(约5分钟)(三)小组汇报1.(出示“闯关一1”)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昨天的预习情况,谁来读读课文?(及时引导学生正音,约两名学生读)2.同学们读得不错,要想读出古文的韵味,还得注意断句的停顿。
现在听老师读读好吗?(师范读)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同学们有信心读出古文的韵味吗?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4.我们来齐读一遍课文。
(生齐读)5.读得古色古香,韵味无穷!(或:有点古文的韵味了,相信学完课文后会读得更好。
)6.(出示“闯关一2”)你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读懂课文的每一句话吗?你读懂哪句,就说说哪句的意思,谁来说说?7.学生汇报,翻译正确的表扬,翻译不正确的引导学生及时纠正。
8.现在同位之间再将全文意思说一次。
9.(出示“闯关一3”)刚才阅读了两份阅读材料,谁来汇报第三道填空题?(学生汇报完,教师出示答案)好,我们齐读一遍。
10.小结: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真强!从今天的自学,可见同学们确实是很有思想的,希望下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得更出色!现在我们再把课文读一遍。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6f402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f.png)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伯牙绝弦》教案篇一课文导入: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大家手中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生1:读课文。
师评: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读得这么好,把掌声送给她。
谁还想读?生2:读课文。
师评:真好,我最喜欢她读的三个地方。
第一个地方是峨峨,第二个必得之第三个是终身不复鼓掌声送给她。
一起再读课文,注意感受节奏。
生:一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我们放慢节奏再读一遍。
生:再读课文。
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生: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师:真会读书。
能够说出字表达的意思。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生: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生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生: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生1:啊!生2: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生1:真棒啊!生2:了不起!生3:真厉害!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其他同学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师:这位同学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对你说善哉。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3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caccf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f.png)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等方式学习课文,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继续运用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特殊的语言现象,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比较等方式学习课文,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继续运用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特殊的语言现象,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高山流水》音乐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单元导读,了解单元目标(1)、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3)、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的表达方法(4)、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艺术2、感受音乐魅力,揭题导入:(1)教师播放名曲《高山流水》,感受音乐魅力,引出演奏者(板书:伯牙绝弦)(2)人物了解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被尊称为“琴仙”。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3)解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绝弦:绝,断绝。
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3、出示学习文言文方法,学生自学学习文言文的方法:A读准字音,读顺句子B借助注释,一句一句读,想一想每一句的意思C读懂整篇课文的意思,并借助课外搜集的资料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D不理解的地方与同学共同探讨交流或请教老师E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课文背诵下来4、交流自学情况,学习课文A朗读课文,注意停顿(1)自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指导难读的句子(3)划分朗读节奏B翻译课文合作学习,出示要求请同学来翻译课文,先把句子朗读一遍,然后解释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翻译整个句子(1)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注释:绝:断绝。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e3ad0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5.png)
《伯牙绝弦》教案《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篇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较为生动、较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较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
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准备】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
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b2c92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b.png)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教材简介】这一课是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
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步: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谈话交流:同学们,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一说?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语言魅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
3、解题质疑:(1)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
(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2)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3)质疑: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教学设计的主线要简明。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套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套](https://img.taocdn.com/s3/m/58a1f7b7bcd126fff7050bc6.png)
伯牙绝弦一、揭题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两千多年前的故事,《伯牙绝弦》。
二、整体读文1、自由读,把课文读通,第一次读古文有什么感觉2、教师范读,让学生一句一句跟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3、再练读,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4、指名读,教师随机点评5、再读,读出古文的韵味三、品味文情几遍读下来,我们一定知道,文章写了两个人,他们是伯牙、钟子期(板书)1、出示第1句,读读这一句,说说你对他们有什么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相机解决“善”、“鼓”的意思,让学生明白学习古文的一种方法就是借助注释理解2、你从课文哪些句子看出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①划出相关句子。
投影出示课文第2、3句②读读这两句,你如何体会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③相机指导这两句的朗读④解决“善哉”(你还能从哪个词感受到)齐读⑤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叹?⑥伯牙是当时有名的乐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哪些场景?⑦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作为子期,会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教师可适当提示相应词语。
3、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得懂,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投影出示)①你对这句读懂了什么?解决“念”“志”。
②你觉得这句话朗读的重点应该放在哪个字上?让学生读读这句。
③再引导学生跟读前面两句。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④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的懂,这才是知音。
四、感受知音相遇之喜1、投影出示故事背景: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
虽然听者众多,他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懂得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他却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77432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4.png)
《伯牙绝弦》教案《伯牙绝弦》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伯牙绝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伯牙绝弦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片段;这首古筝曲是不是动人心弦?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有一个传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解题质疑:⑴ 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
(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⑵ 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
)⑶ 质疑: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师: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已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回想一下,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一句话的意思;读懂整篇课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词句和同学讨论,或问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伯牙,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全文
3,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的兴趣
.重难点:
难点: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全文
难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的兴趣
教学准备:古筝曲<<高山流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关于这首乐曲的
创作,有一个传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课文。
2、出示课题:伯牙绝弦(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课文
读通顺。
2、教师纠正读音和节奏,请学生读课文
三、认知贯通
1、再读课文,找出不懂得地方交流体会
2、文章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两个“善”字的意思一样吗?
3、课文中那些语句体现出了子期是伯牙的知
音?
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1)这两句话中的“善”是什么意思
(2)指出“善哉”、“兮”语气词的作用
(3)老师用“善哉”评价,加深学生对善
哉的理解
(4)请同学翻译这句话
4、出示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理解“之”代表什么?请同学翻译,如果你是伯牙,你想对钟子期说什么(学生交
流后回答)
5 、理解“知音”的含义。
伯牙善弹,子期善听。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他们之间心灵相通,这就是知音。
6、学生集体读最后一句,感受“绝弦”的意思
从这句中我们可以知道伯牙为谁绝弦?问什
么要绝弦?如果你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点
什么
7、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背诵
(1)、指名朗读课文(配乐读),评读
(2)、背诵全文
8、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诗名句
五、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钟子期
善鼓琴善听
所念必得之
知音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