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与移动能力的训练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重心左右转移训练
单腿站立训练中常见的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错误的代偿模式: 患者身体向支撑侧倾斜,体重几乎全部转移到支撑侧。此
时,非支撑侧下肢通过其重量调整身体的平衡,达到平衡 后,该下肢固定在空中的某一位置,不能随意移动。这种 运动被称为反向负荷模式,是导致异常步态的重要原因之 一。 这种模式可以正常的控制使头,颈,躯干保持在中线上, 体重以骨盆为中心向侧方移动,利用支撑侧髋关节为主控制 身体的重心,非支撑侧下肢可以在空间不受限制地移动。是 正常步行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成为步行前必须达到的治疗目标 之一。
通过对迈步时身体重心前后移动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体重移动到位于前方的下肢后 再将体重返回到后方下肢,这样一个身体重心前后移动的过程,需要支撑侧的膝关节 抗重力,并能够利用伸肌群的反向控制,使膝关节大致保持在伸展位。同时,髋关节 的屈曲,伸展,踝关节的趾屈,背屈以及髋关节的屈曲,外展肌群和伸展,外展肌群 的反向控制,都是完成正常步态时身体重心前后移动的基本条件。 (一)动作分析 1 身体重心位于前方的下肢时,骨盆向支撑侧下肢移动。 2 髋关节周围如果能够充分固定,移动就能够从骨盆开始。 3 支撑侧下肢膝关节大致维持在伸展位。 4 伴随着体重向前方移动,膝关节伸肌群的反向控制活动因抗重力的需要而被诱发, 髋关节向伸展方向,踝关节向背屈方向运动。 5 体重充分地移动到前方下肢后,后方的下肢伸展,足跟抬起,此时下肢放松,足跟 向内侧旋转。支撑侧髋关节的外展肌群和屈曲肌群出现反向控制模式活动。
(三)注意事项 1 防止出现从头部,躯干上部开始运动和躯干向支撑侧下肢倾斜。 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髋外展肌群肌力不足(或控制能力低下),反向 控制模式不充分所致。 2 防止体重向前方移动时躯干前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前 方下肢髋关节伸展,内收,踝关节背屈的活动度低下和膝伸肌群的肌 力不足(或控制能力低下)所致。 3 防止体重向后方移动时躯干后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后 方下肢髋关节伸肌群的肌力不足(或控制能力低下)所致。
步行训练
一 共性问题及其训练要点
(一)躯干前倾
在行走支撑末期(站立相末期),不仅仅是将下肢向前摆动,而且必须使身体重心 向前方移动。而向前摆动的下肢要求髋关节有充分的伸展,踝关节背屈,重心移动到 前足部,然后利用足前部用力蹬地动作,使足跟抬起,身体向前方移动加速。这个动 作可以使在后方的下肢离地的一瞬间,克服由于下肢重量构成的重心向前移动的制动 力,也就是抑制反向负荷作用,使下肢向前移动。 在上述移动动作中,身体移动方向和足蹬离地面的力量是推进身体向前移动并使 其平稳无制动行进的重要环节。患侧下肢在支撑末期时头和躯干上部首先移动或下肢 于支撑末期蹬离动作不充分都是引起躯干前倾的主要原因。这种异常的运动模式破坏 了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关系,与正常的步行相比,需要较多肌肉活动的参与,因此在步 行训练中应注意矫正。
(二)注意事项 注意矫正姿势,不得出现脊柱侧弯等代偿性动作 防止髋关节屈曲 防止膝关节出现过伸展(膝反张),或有意识的过度屈曲 防止疲劳。可在患者后面放置椅子,经常重复坐位到站立位的体位变化,达 到熟练掌握站立姿势的正确控制,减少能量消耗。 5 在重心保持中线位置,双足并拢训练完成的基础上,练习双足分开站立 1 2 3 4
6 当体重向后方下肢移动时,后方下肢膝伸展的同时,骨盆向外侧,后方移动,髋关节 向屈曲,踝关节向趾屈方向运动。在充分支撑体重时,前方下肢的踝关节向趾屈方向 运动,当超过趾屈活动范围时足尖抬起。 7 前方下肢放松,完全用后方支撑时,后方下肢的髋关节外展肌群和伸肌群的反向控制 模式活动得到提高。 (二)训练要点 1 体重向外前方,外后方交替移动,一侧下肢支撑全身体体重。 2 身体前后移动时,以骨盆作为开始运动的部位,股性标志点为大转子。 3 前方下肢的大转子在体重向前移动时,向前,外侧方向呈直线移动。体重向后移动时, 向后方向呈直线移动到开始的位置。 4 确保髋,膝,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很容易出现反向负荷的代偿 动作。 5 髋关节,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在反向控制活动中应具有支撑体重的肌肉或控制能力。
步行与移动能力的训练
站立训练
Baidu Nhomakorabea一负重训练
如果患者较长时间卧床,缺乏站立位的感觉,应在步行训练前,首先练习平行杠 内双腿负重。在平行杠的一端放两个体重计,另一端放置矫形镜,患者在治疗师 的保护下,站在体重计上,利用对面的镜子,矫正站立姿势。治疗师观察双侧体 重计的计数,指示患者调整到对称位置。并让患者体会,记忆控制正常姿势的感 觉。 (一)训练要点 1 双侧全足底着地 2 保持正确的头,颈,躯干及骨盆的对线关系 3 髋关节伸展 4 膝关节屈曲8°~15° 5 双足并拢,身体重心保持在中线位置
另一种是反向控制模式:
(一)反向控制模式动作分析
1 从骨盆开始运动,伴随着骨盆向侧方移动,支撑侧躯干伸张,同侧髋关节外展肌
群充分收缩。非支撑侧下肢放松,抬起时躯干几乎不引起运动。 2 支撑侧体重负荷不充分时,另一侧不能抬起 3 通过骨盆的移动量,使平衡活动作用于髋关节外展肌群。如果移动量过大,达到 运动终末时,骨盆的固定作用是依靠肌腱完成的。如果移动量小,为了对抗重力 产生的旋转,需要外展肌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
2 3 4
5
(三)注意事项
1 骨盆的移动量不要过大,否则骨盆的固定是肌腱作用,而不是肌肉的控制。
2 一侧下肢负荷时头部和躯干上部向支撑侧方向侧屈说明运动不是从骨盆开始的, 是错误的反向负荷。 3 运动开始的部位是骨盆,运动的标志点为大转子。 4 骨盆移动时,标志点描记的运动轨迹应是直线。
三 重心前后移动训练
(二)训练要点
1 骨盆稍微向将要成为支撑侧的方向移动(设为左侧),另一侧下肢(右侧)仍维
持负荷状态。训练左侧躯干伸张,右侧短缩,右侧下肢的负荷随着骨盆的牵拉逐 渐减少。 骨盆被支撑侧(左侧)髋关节外展肌群和另一侧躯干的侧屈肌群牵拉,将骨盆固 定,防止出现向下方的倾斜与旋转。 非支撑侧(右侧)下肢抬起,并可以在空间自由活动,也就是说可以将抬起的下 维持在随意运动的状态下。 治疗师要选择适当的移动量,使具有不同控制能力的患者,通过适应骨盆移动量 的变化,达到提高控制能力的效果。 在判断支撑腿(左侧)能否充分支撑体重时,首先要求患者在头和躯干维持现有 姿势不动的情况下,慢慢将右腿抬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