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书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书评

最近几天读了两本有关教育学的书,一本是波兰教育家家雅努什·科扎克的《尊重儿童权利》,另一本是《陶行知教育箴言》是从陶行知先生的著作中选出的一些比较精炼的句子,虽然跟原作相比有所损失但也能窥得其中一二。

这两本书都不厚,只有薄薄的几页但毕竟都是两位教育学大家的心学之作可谓是字字珠玑值得让人反复品读。

雅努什·科扎克原名亨利·哥特施密特,医生,教育家,作家,社会活动家。犹太儿童孤儿院院长,“我们的家”波兰儿童孤儿院创建人之一。他投身于诸多社会及教育机构,参与研讨会及高等院校讲座,是知名的演说家。本书其实就是对这位老博士讲座的记录。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轻视—不信任,反感,尊重权利和保持童真是孩子的权利。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论证、要求—儿童有权受到尊重。

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每个儿童都是开心的,他们无需为自己的生活忧虑,为自己的将来操心。他们在阳光下跑着,跳着,笑着。我们都觉的这一切理所应当,儿童不就是简单快乐的吗?可是我们已经离童年太远了,已经看不到当初为何欢笑,也已经忘记了当时的心酸和痛苦,忘记了那些阳光下的阴影了。我们总是忽略当年自己也渴求的儿童权利,忽略当年的我们如今的他们总是被忽略被误解。

“儿童没有力量,只能仰仗于成人的施舍,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

属于他的。既然坐享其成,孩子就必须听话,就得懂得讨人喜欢;他尽可以去央求去哄骗,唯独不准蛮横要求。孩子和成人的这种关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富翁和情妇。”作者的这段话道出了儿童远低于成人的地位,同时也道出了原因。常说儿童是自由自在的,这自由又何尝不是成人有条件的施舍。成人在施舍时又加上种种条件,不准他们弄坏,遮断,弄脏。他们必须接受,必须知足。由此观之儿童的处境其实并没有那么美好,一切不过是我们空虚的想象和充满偏见的观察。

儿童涉世未深,我们觉得他们什么也不懂,于是便自作主张的给他们包办了一切。“小孩能懂什么?”成人总是以这样的理由搪塞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想必他已经忘了,当时的自己是怎样因父母的错误决定而默默流泪。作者对此说道“我们总觉得孩子来日方长,却忽略了他一样有过去、脑海中的故事、回忆、也曾无数次独自面对最重大的选择。他和我们一样铭记和忘记,同我们一样重视和不屑,逻辑性的思考,而当他有所不知时——同样会感到迷惘。他也会谨慎地在信任与怀疑之间做出选择。”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提出应该让成人理解和尊重的儿童的权利。这些权利在儿童权利日益完善的今天依然显示出他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重视。

陶行知先生是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的一生都是在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奋斗,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而斗争。他对教育的思考以及实践要比他同时代的人走得更深更远。以前总是听说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思想上颇有建树但并未真正领略过先生的思想,在看过之后愈发佩

服其认识之深刻,想法之前卫,在如今看来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让我感到有些诧异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的直白易懂,就像一个有经验的长者在与你谈话,没有枯燥的说理和拗口的术语。真正的道理不就应该这样吗?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陶先生对民国时期教育的弊端有着很深刻的认识,这些弊端有些现在依然存在,甚至有时会产生这样的一种错觉,好像他是专门穿越过来说这些话的。比如说关于幼稚园的教育,“现在的国内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可谓是一针见血,这不仅是当时民国也是现如今大多幼稚园的通病。现在的好一点的幼儿园学费动辄上万,而且家长们也对西方所谓先进的教育方法趋之若鹜,可陶行知先生却清醒的指出外国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国人,我们也可以因地制宜的通过省钱的方法办出真正适合国情的教育。

陶先生在儿童教育的方面特别重视对儿童的理解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比如说“爱的教育容易捧容易哄。溺爱是有害的,把小孩拉住使他们不能向前跑。小孩所需要的不是爱而是理解。”“我们要懂得儿童,这是父母先生顶大的责任。”教育儿童的教师素质他这样说道“小孩是长进的很快,教师必须不断地长进,才能教小孩。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可见唯有不断进步的教师才能教好在不断进步中的儿童。

虽然这两位教育家在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但对于儿童教育的问题都不约而同的提出要对儿童进行理解。观察他们的言行,设身处地的揣摩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呵护他们,引导他们,激

发他们创造的能力,而不是伤害他们,奴役他们,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而扼杀他们生命的能量。确实,理解很难,就算是在同龄人之间也很难存在真正的理解,萨特曾说过“他人即地狱。”可见人与人之间真正相互理解的困难。但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尽自己的力量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分析其动机,找到深层次的原因。毕竟教育一事,小则关乎个人成败,大则关乎国家兴亡,只有尽心尽力才能办出好的教育。

这两位大家的著作虽薄,但其中却凝结了丰富的教育学思想,看过一遍也不过是水过地皮湿,不能真正学到什么东西,在将来的日子里我还将继续阅读这两本书,希望能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