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目的规范检验科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报告过程。
2范围适用于各专业组进行定量项目不确定度评定。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根据检验项目识别,提出和组织不确定度评定,并根据各检验项目确定评定要求和方法,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审核和验证。
3.2各专业组:实施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编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工作程序4.1技术负责人组织各相关专业组就下述情况识别和决定有关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具体要求:4.1.1当检验不需得到数字结果(如仅需做通过或不通过、正或负或其他定性的估计),则不要求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但专业组应对检验结果的可变性有正确的理解和解释;4.1.2对于某些公认的检验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时,专业组只要遵守该方法和报告结果的方式,即被认为符合要求,可以不编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4.1.3由于某些检验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定,这时应通过分析列出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并做出合理评定;4.1.4除上述三种情况,均应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分门别类的制定并实施评定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和程序;4.1.5测量不确定度的严密程度取决于检验方法的要求、服务对象提出的要求和进行合格评定时规定的报告的宽窄;4.1.6当不确定度与检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服务对象有要求,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验报告上应给出有关不确定度程序的信息。
4.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必要条件a)使用经确认的分析方法;b)使用规定的室内质量控制程序;c)参加能力验证项目;d)建立测量结果的溯源性。
4.3确定不确定度评定的项目各专业组组长在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确定哪些检验项目需要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一般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a)服务对象要求;b)不确定度与检验结果有效性或应用相关;c)如该项目检验方法存在一个窄限,要依据它作出满足某些规范的决定时。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 目的定量评定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可靠,满足客户要求。
2 适用范围用于检测不确定度来源的管理及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3 职责3.1技术负责人组织检测室有关人员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审核批准。
3.2 检测室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具体实施。
4 工作程序4.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应用范围4.1.1 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或客户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有要求时,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当检测方法中有规定时和发证机关有要求时。
4.1.2 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影响因素的不同,确定采用不同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评定出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4.1.3 在检测报告中加入不确定度信息时,其数值大小可以用绝对方式也可以用相对方式给出。
4.1.4 检测室在采用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发生变更时,应对相关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4.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则4.2.1 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被测量的定义、环境、人员、设备、使用参数、方法等多种因素。
4.2.2 评定时,可不考虑被检样品预计的长期性能。
4.2.3 各个不确定度分量按一定方式合成得到合成不确定度,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信息,即数值大小、分布特征、自由度(自由度在一定情形时可忽略)。
4.2.4 合成时应注意各分量遵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原则,对于某些影响确实很小的分量可以忽略不计。
4.2.5 有些检测方法不能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的评定,可通过分析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度分量,并做出合理的评定。
4.3审核批准技术负责人对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进行审核4.4 检测报告不确定度的给出原则4.3.1 根据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决定给出测量不确度报告的信息量。
4.3.2 如果检测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并规定了计算结果的表达形式,则检测室只要遵守该检测方法和报告的要求即可认为符合规定。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3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目的为合理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客观正确的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需提供数字结果的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2检测人员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具体实施。
3.3档案管理员负责测量不确定度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
4.程序4.1定义4.1.1测量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4.1.2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4.1.3 测量不确定度A类评定(A类评定):对在规定测量条件下测得的量值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4.1.4测量不确定度B类评定(B类评定):用不同于测量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的评定。
4.1.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在一个测量模型中各输入量的一个大于1的数字因子的乘积。
(该因子取决于测量模型中输出量的概率分布类型和所选取的包含因子)。
4.2分类A类标准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B类标准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U 、Up)4.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要求4.3.1应有能力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4.3.2对于某些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时,只要遵守该方法和报告结果的方式,即被认为符合要求,可以不编写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
4.3.3由于某些检测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定,这时应通过分析列出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并作出合理评定,但要确保测量结果报告形式不会造成客户对所给测量不确定度的误解。
4.3.4当检测结果不是用数值表示或者不是建立在数值基础上(如合格/不合格,阴性/阳性,或基于视觉等的定性检测),则不要求对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对公司在体系中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控制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使之符合预期的不确定度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进行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策划或实施测量过程,及在使用测量结果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有关人员在选用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时也可参照本程序。
3.0定义3.1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3.2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3.3 A类标准不确定度: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不确定度。
3.4 B类标准不确定度: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4.0职责4.1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实施的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4.2质检部负责监督、考核各单位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
5.0工作流程5.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5.1.1过程识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的输入是国家法规、规范、统计数据、测量设备的证书(或报告)、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条件、测量人员素质等;输出是测量不确定度报告;其活动是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合成及扩展不确定度计算。
5.1.2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计量确认过程、关键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在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应不断完善。
5.1.3各部门应记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
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记录时,可对类似形式的测量设备给予一个通用的陈述,并同时对每个独立的测量过程所特有的变化给出说明。
5.1.4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应在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确认有效前完成。
5.1.5根据测量过程的重要程度的不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定。
对于使用要求较低的测量设备,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采用简化方法进行评定。
5.1.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执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有效版本。
5.1.6.1确定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从五个方面来分析:➢试验人员的因素;➢测量仪器的因素;➢环境条件的因素;➢试验方法的因素;➢被测量本身的因素。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不确定度评定在原理上很简单。
为了获取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估计值所要进行的工作,简要地说,包括下列步骤:
1.第一步规定被测量
清楚地写明需要测量什么,包括被测量和被测量所依赖输入量(例如被测数量、常数、校准标准值等)的关系。
只要可能,还应该包括对已知系统影响量的修正。
该技术规定资料应在有关的标准操作程序或其他方法描述中给出(即给出测量依据)。
2.第二步识别不确定度的来源
列出不确定度的可能来源的数学模型。
包括第一步所规定的关系式中所含参数的不确定度来源,但是也可以有其他的来源。
还应包括那些由化学假设所产生的不确定度来源。
不确定度来源应借助于使用结构图(又称鱼骨图)可能有助于因果关系的分析。
3.第三步不确定度分量的量化
测量或估计与所识别的每一个潜在的不确定度来源相关的不确定度分量的大小。
通常可能评估或确定与大量独立来源有关的不确定度的单个分量。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考虑数据是否足以反映所有的不确定度来源,计划其他的试验和研究来保证所有的不确定度来源都得到充分的考虑。
4.第四步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在第三步中得到的信息,是合成不确定度的一些量化分量,它们可能与单个来源有关,也可能与几个不确定度来源的共同影响有关。
这些
分量必须以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根据有关规则进行合成,以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应使用适当的包含因子来给出开展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评定步骤图。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步骤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步骤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资料名称资料名称为:XXXXX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其中“XXXXX ”表示被测量对象的名称仪器的名称或参数的名称;如:被测量对象为普通压力表,测量方式为检定,则资料名称为:普通压力表检定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又如,被测量对象为光谱分析仪,测量方式为校准,则资料名称为:光谱分析仪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再如,被测量对象为XXX 工件内尺寸,测量方式为直接测量,则资料名称为:XXX 工件内尺寸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二、评定步骤1.测量方法与测量数学模型 测量方法当测量是按照相关的规程、规范或标准进行时,测量方法的描述为:依据XXX 规程、规范或标准的规定进行测量;当测量无直接相关的规程、规范或标准作依据,即按相应的测量操作进行测量时,测量方法的描述应简述操作的方法; 测量数学模型1.2.1直接测量数学模型当被测对象的量值即是测量仪器的读数的情况直接绝对测量,测量数学模型为:x y = y 表示被测量值,x 表示测量仪器的读数当被测对象的是求取测量误差的情况直接相对测量,测量数学模型为:s x x e -= e 表示示值误差,x 表示被检定或校准的设备的读数,s x 表示检定或校准所用的测量标准设备的读数;一般检定或校准所用的测量标准设备的读数应在不改变的情况下进行比较测量 1.2.2间接测量数学模型当测量是按照相关的规程、规范或标准进行时,应原式引入规程、规范或标准上给出的被测量的计算公式;当测量无直接相关的规程、规范或标准作依据时,应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如:长方形的面积 b a A ⨯= ; 电流强度 RU i =2.最佳测量值最佳测量值即是将各输入分量的平均值带入测量数学模型后计算并修约得到的结果; 如测量数学模型:),,,(21N x x x f y = 先计算得到各个输入分量的平均值,?=i x带入测量数学模型后计算得到: ?),,,(21==N x x x f y3.方差及灵敏系数方差依据测量数学模型写出方差3.1.1当各输入量之间相互独立即不相关的情况,对任意的测量数学模型,方差形式均为:)()()(222i iC x u x f y u ∑∂∂=)(y u C 表示被测量y 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特别地,当测量数学模型形如N pN ppx x Cx y 2121=时,方差可写成相对合成式:2.2.)]([)(i rel i i rel C x u p y u ∑=3.1.2当各输入量之间相互不独立即不相关的情况,对任意的测量数学模型,方差包含协方差形式为: ),(2)()()(222j i ji i iC x x u x fx f x ux fy u ∂∂∂∂+∂∂=∑∑∑其中:协方差)()(),(),(j i j i j i x u x u x x r x x u = 式中),(j i x x r 为输入量i x 和j x 之间的相关系数,其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 ; 灵敏系数灵敏系数即各偏导数i x f ∂∂ ,一些资料中用字母)(i x C 表示 ,即)(i x C =ix f ∂∂ 应经计算得到具体的结果; 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i x u 计算 标准不确定度)(1x u 评定应认为11)(x x f = 为一个简单的直接测量进行评定,主要评定: 测量重复性随即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 ns x u =)(11 或 ms x u =)(11测量仪器不准系统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 kax u =)(12 该分量合成得到:)()()(122121x u x u x u i +=标准不确定度)(2x u 评定 ┉┉ 仿效)(1x u 的评定,可得到各)(i x u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y u C将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及其灵敏系数代入方差式,取其正方根即可计算得到; 7.扩展不确定度)(y U一般按简易法进行扩展,)()(y u k y U C ⋅= 2=k注1:扩展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不能多于2位,应与测量结果末位对齐;保留1位或2位有效数字时后面的数字除零外应均要进位;注2: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有效数字应多余2位进行保留; 8.结果报告 按绝对量报告报告方式1 )(y U y Y ±= 2=k 或 )(U y Y = 2=k报告方式2 ?=Y ?)(=y U 2=k 按相对量报告报告方式1 )](1[y U y Y rel ±= 2=k 报告方式2 ?=Y ?)(=y U rel 2=k。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评估测量不确定度,可以说明检验检测结果的水平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为提高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全部检验检测工作。
3职责技术负责人负责评估的执行,各检测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实施。
4工作程序4.1仪器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
公司仪器设备的校准或检定,均要求校准或检定的单位或部门,在校准或检定报告中给出其测量不确定度或精确度。
4.2标准不确定度的A 类评定对x i 独立测量n 次得x i 1,x i 2,…… x i n则x i 的最佳值x i =∑=nk ik x n 11得x i 的标准不确定度u(x i )=()∑=--nk I ik x x n n 1)(114.3标准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4.3.1已知展伸不确定度u(x i )和包含因子k 则其标准不确定度 u (x i )= u (x i )/ k 4.3.2未知展伸不确定度首先估计x i 的变化半范围a 然后计算标准不确定度a) 若x i 属正态分布,则u(x i )=a /kiki 为置信因子,当取置信水准为0.95或0.997时,ki 应为2或3。
b) 若x i 属均匀分布,则u xi = a /3 4.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4.1关于不确定度传播系数测量结果y 为各分量测量结果的函数y=f(x 1x 2……x n ) 则 i x y ∂=∂ 为其传播系数4.4.2影响测量结果y 的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 i u i =i x f ∂∂/u(x i )4.4.3当各分量不相关时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 u c (y)=∑2iu4.4.4当各分量相关时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a)所有分量完全正相关时 u c (y)=∑i ub)部分分量为完全成相关时 u c (y)=∑2iu+ 相关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4.5展伸不确定度4.5.1当无自由度时,取定包含因子k 当置信水准为0.95或0.997时, k=2或3。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完整步骤1技术规定描述试验方法、步骤、要求、所用仪器设备等,给出结果计算公式(或建立数学模型)2 不确定度来源的确定和分析确定主要不确定度的来源,了解其对被测量及其不确定度的影响,画出因果图(鱼刺图)。
测量的许多环节都可能有重复性影响,可考虑将这些重复性合并成一个总试验的分量,并且利用方法确认的数值将其量化。
影响量2 影响量1被测量影响量1的重复性影响量2的重复性重复性(rep)影响量33不确定度分量的定量(评定)3.1 写出不确定度传播律3.2 对各不确定度分量分别采用A类或B类评定,有时可以直接利用方法确认的结果(如总的重复性rep)。
3.3 编制测量数据和不确定度分量表说明:在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rep x x x f y )(321、、中,rep 代表试验的总重复性 ,∆代表试验偏差。
rep 的数学期望应为1(即无限多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应为理想值),但rep 的标准不确定度(总重复性标准偏差——表征试验的精密度)却不为零。
∆是用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进行试验得到的,是用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复现的量值减去测量平均值。
3.4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按不确定度传播律公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对于复杂的运算过程可以利用“电子表格”的形式。
5 计算扩展不确定度6 重新评估显著性不确定度分量 6.1 画出各不确定度分量的统计直方图rep x 1 x 2 x 3y0 0.05 0.1 0.15 0.206.2 对比各分量的大小,对相对大的分量进行充分研究,找出减少影响该量的因素加以解决。
线性回归的不确定度问题线性回归的不确定度问题1 基本概念两个变量Y与X相关,并可能接近线性相关,希望找出这种相关关系:Y=aX+b这是可能的,但只能是近似的而且不会是唯一的,用最小二乘法可以找到最佳线性相关关系。
具体方法如下:通过重复性或复现性试验,可以得到变量的一系列观测值,将这些观测值列表如下:j=1,2,…m ;i=1,2..nm y4y2y 1yx 1 x 2 x 3 x nx散点图用这一系列输入值与观测值,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回归出一条最佳直线:x b a yˆˆˆ+= yˆ——y 的估计值(最佳) aˆ——a 的估计值(最佳) bˆ——b 的估计值(最佳) 理论上可以证明,这条直线通过散点图的几何重心(x ˆ.y ˆ)。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定量评定,测量结果只有具有不确定度说明时,才是完整和有意义的。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客户要求时对检测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职责检验室负责不确定度的评定。
4.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4.1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被测量y与输入量%、是…%的关系上-(%、x...x)β由%、是…尤的最佳值%、&…%而得出Y的最佳值即测量结果为:y=f(xnX2…x)4.2列不确定度式由测量公司有可能的不确定度来源,按不确定度传播得到不确定度式。
4.3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方法用对被测量重复观测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的实验标准偏差就是A类标准不确定度。
如对被测量%在同一条件下进行n次独立重复观XVi l⅞测,观测值为XLg2,…n)由下式得样本的算术平均值X尤为被测量的估计值即测量结果。
%的实验标准偏差S(X)即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u3°r∑(jc∕∕-jc,y-S(Xp=4.4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4.4.1当被测量片的估计值乂不是由重复观测得到时,则标准不确定度〃(如可用对%的有关信息或资料来评定。
这些信息资源包括:a)以前测量的数据;b)生产厂的技术说明书;c)检定证书及其他提供数据的文件;d)引用的手册。
4.4.2B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办法一般根据经验或有关信息和资料,分析被测量可能区间(-a,a),并假定被测量值的概率分布,由要求置信水平(包含概率)估计包含因子h测量不确定度〃(均)为O=f式中,a为半区间的宽度。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评定5.1如果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包含若干个不确定度分量时,可用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得到合成不确定度分量时,可用不确定度的分量的合成得到的标准不确43)=VL i定度为各单个标准不确定度〃(必)的方和根值。
1.2当各分量相关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O=J♦+相关项分量V1=11.3当各分量完全正相关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0为以.3)=∑LL iZ=I6.扩展不确定度6.1扩展不确定度用〃表示,〃由合成不确定度乘包含因子A得到。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 目的为了正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确保本实验室有能力对定量检测结果评定测量不确定度以及使检测结果能够处于合理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各类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职责3.1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评定相关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审核评定报告;3.2 检测人员根据检测项目特点、客户要求,负责进行相关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4 工作程序和要求4.1 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时机4.1.1 新检测项目方法确认时;4.1.2 客户要求提供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时;4.1.3 当检测结果位于标准判别值的边缘,即测量的不确定度影响到该测量值的符合性时;4.1.4 当检测方法中有此要求时;4.1.5 需要证明本实验室检测工作能力时。
4.1.6应对定量类检测项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4.2 应用测量不确定度的规定4.2.1 对于有些检测,由于受客观条件或样品不可能做多次重复测量时,则不考虑重复性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贡献。
4.2.2 如测量不确定度A类评定分量对总的不确定度起决定性作用,就不再寻求B类评定分量。
4.2.3 当检测不要求得到数字结果,则不要求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4.2.4 如检测项目包括采样和样品前处理,则评定时应考虑由此引起的不确定度来源。
4.2.5 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严密程度取决于检测方法的要求、客户的要求和作合格评定时规定极限有宽窄。
4.2.6 当测量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客户的要求有关,或不确定度影响到对标准、规范的符合性时,结果报告应给出有关不确定度信息。
4.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4.3.1找出不确定度产生的原因,建立数学模型。
Y=f (X 1 X 2……Xn )其中Y被测量(输出量) X 影响量(输入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包括所用的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方法和设备、环境条件、被测物品的性能和状态以及操作人员等。
4.3.2给出每个影响量X i 的灵敏系数C iC i =ix 4.3.3计算每个影响X i 的标准不确定度μ(Xi )和自由度V i 对于标准不确定度μ(Xi )的评定有两种类型:一是A 类评定、一是B 类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目的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确保检验检测报告结果的准确性,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管理。
3定义3.1测量不确定度: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3.2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3.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在一个测量模型中各输入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获得的输出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
3.4扩展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一个大于1的数字因子的乘积。
4职责4.1计量室提供本中心不确定度评定的相关信息。
4.2检测室负责对检验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4.3项目室负责本程序在本室的实施。
5 工作流程图本页此处无正文6程序要点6.1由测量所得的赋予被测量的值称为测量结果。
6.2测量结果仅仅是被测量的近似估计,完整的测量结果应当附有定量的不确定度说明。
6.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在实践中,测量不确定度可能来源于以下10个方面:a.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b.实现被测量的定义的复现不理想;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足,或对环境条件的测不完善;e.模拟仪器的人员读数偏移;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最大允许误差、灵敏度、鉴别力、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即导致仪器的不确定度;G.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提供的标准值的不确定度;h.引用的常数或其他参数的不准确;i.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中的近似和假设;j.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
6.4很多情况下,被测量Y不能直接测得,而是由N个其他量X1,X2,…,X N通过广义的函数关系f确定Y=f(X1,X2,…,X N)式(28-1)测量结果,即输出估计值y由输入估计值x1,x2,…,x n代入上式得到,即:y=f(x1,x2,…,x n)式(28-2)该表达式为广义的函数关系,其描述了一个测量过程,它应包含对测量过程有明显贡献的所有的量(包含环境、人员、设备、方法等多种因素)。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 工作目的为了正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使检测/鉴定结果能够处于合理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确保检测/鉴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站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
3. 工作职责3.1 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
3.2 各技术主任负责审核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3.2 检测/鉴定人员负责不确定度的评定。
4. 工作程序4.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依据4.1.1 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应按照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27411《检测实验室中常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表示》、GB/Z22553《利用重复性、再现性和正确度的估计值评估测量不确定度的指南》、CNAS-GL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进行。
4.1.2 当检测/鉴定规范中有明确的评定方法时,可直接引用其评定方法。
4.2 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4.2.1客户有要求、方法有要求或与测量结果应用有关时给出测量不确定度。
4.2.2 给出的不确定度必须给出扩展因子k值,最多保存2位有效数字。
4.2.3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测/鉴定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4.3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流程4.3.1 依据采用的检测/鉴定方法,建立测量过程数学模型。
4.3.2 依据建立的测量过程数学模型,确定不确定度传播率及灵敏度系数。
4.3.3 根据建立的数据模型和对检测/鉴定过程方法的分析,从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人员、测量方法、取样代表性、参考物质、被测量等方面考虑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出有哪些不确定度分量,确定不确定度分量的性质(A类或B类)。
来源分析、分类层次应明晰。
归类应正确,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4.3.4 根据确定的不确定度分量,确定并计算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数值大小、分布特征和自由度。
4.3.5 标准不确定度的合成。
按照不确定度传播率及灵敏度系数,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根据不确定度分量评定的自由度,计算标准不确定度自由度的合成。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步骤1.明确被测量,尽可能用方框图说明测量方法2.建立数学模型(或称测量模型)在实际测量中,被测量Y(输出量)不能直接得到。
而是由N个其他量(输入量)通过函数关系来确定,即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所有的测量值均应是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即对所有测量结果中系统效应的影响均应进行修正),Y和X的最佳估计值为和,这时,由此,的不确定度是的不确定度来源。
关于数学模型的几点说明:①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
如果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模型,如一个随温度t变化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V,在温度时的电阻为,电阻器的温度系数为,则电阻器的损耗功率(输出量)为超出此范围的均能出厂。
比较容易理解,被测量以均匀分布落在内。
②数字式仪表分辨力是此类仪表示值不确定度的组成之一。
输入仪器的信号在某个给定区间内变动时,示值不会发生变化。
如指示装置的分辨力为(一般称为步进量),产生某一指示值的激励源的值在∽区间内可以是任意的,且概率相等。
因此,可以考虑为一个宽的矩形分布,半宽度。
标准不确定度。
B类评定中的自由度a. B类不确定度分量的自由度与所估计的标准不确定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有关。
其关系式为。
根据经验,按所依据的信息来源来判断可信度0 (100%)10% (90%) 5016% (84%) 2025% (75%) 842% (58%) 476% (24%) 2b. 在什么情况下可估计为校准证书上给出了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或,该仪器稳定性很好或校准时间不长,保存条件较理想,其值不会有明显变化;按仪器最大允许误差或级别所评出的标准不确定度;按仪器等别的不确定度档次界限所作出的评定;按仪器的引用误差或其相应级别作出的评定。
在实际工作中,B类不确定度分量常根据区间的信息来评定,通常选择被测量落在区间以外的概率极小,这时可认为的自由度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此式称为不确定度传递率,式中,是输入量,是偏导数,称为灵敏系数,分别是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是的相关系数,设= ,= 是与的协方差。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相对扩展 不确定度
Ure1(k=2)
Ure2(k=3)
Ure195 Ure199
图 1 测量不确定度分类
标 题: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文件编号: 22-2016
第3页 第3版
建立数学模型 确定被测量 Y 与输入量 X1,X…XN 关系
求最佳值 由 Xi 最佳值 xi 得 Y 最佳值 y
列不确定度式 分析由测量所有可能不确定度来源 按不确定度传播律列不确定度式
K
xik
/ ni
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u(xi ) s(xi ) s(xik ) /
ni
ni
1 (ni
1)
(
k
xik
xi )2
(2)B 类确定度评定 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度度,称为不确定度的 B 类评定。 获得 B 类标准不确定度信息来源有: a. 倍数 如 xj 取自仪器使用说明书、校准证书、手册和其它来源,且给出的不确定度 U(xj)为标准 偏差的 kj 倍,则标准不确定度 u ( xj ) = U(xj)/kj。 b. 正态分布 如给出不确定度 U ( xj )对应的置信水平 p 为 0.95,0.99,0.997 时 k=1.96,2.58,3, 即可得标准不确定度: u ( xj ) = U(xj)/kj。 c. 均匀分布 当 Xi 在[xj-a,xj +a]区间内,各处出现的机会相等,而在区间外不出现,则 xj 服从均匀
(1) x = *** U = *** v = *** P = ***
(2) x U
v = *** P = ***
4.7 不确定度报告
4.7.1 要给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多到可以复现。
ISO10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目的通过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保证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每个测量过程的测量设备的配备满足预期使用要求;保证所有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以及分析不确定度的量化影响,并进行管理。
3.相关文件3.1 《测量管理手册》第7.3.1节测量不确定度3.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3.3 测量过程控制程序3.4 量值溯源控制程序4.职责4.1质检部计量管理组、设备技术部负责测量不确定度基本知识和评定方法的培训,指导和监督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4.2质检部计量管理组负责对计量检定、校准过程不确定度的评定。
4.3质检部负责对质量检验、化验测量过程和关键参数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4.4设备技术部、炼钢分厂、轧钢分厂负责对生产工艺中重要检测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5.工作程序5.1确定评定对象5.1.1计量检定、校准的测量不确定度:由计量管理组项目负责人计算,其测量总不确定度必须满足《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要求。
5.1.2对关键质控点的测量过程测量不确定度由设备技术部、炼钢分厂、轧钢分厂指定技术人员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5.1.3质量检验关键参数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由质检部按照产品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5.2判断影响因素测量设备、检测人员、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溯源标准等。
5.3评定方法、步骤(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的规定进行)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课程对象】企业从事检测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及产品检验人员;计量管理人员;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主管计量、节能工作的领导;ISO10012质量体系和实验室评审的注册审核员和内审员。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概述◆ ISO10012发展的背景◆ ISO10012与 ISO9000 和 ISO17025的关系◆ 计量、测量、认证、认可、测量不确定度、合格评定等的基本概念◆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讲解第二部 ISO10012测量体系建立与实施◆ 详解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的设计、确认、监控的要求;◆ 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 ISO10012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文件的编写;◆ 计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制方法案例◆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准备、实施、和改进第三部 ISO10012测量体系认证◆ 测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和管理评审;◆ 审核项目策划与准备◆ 执行审核技巧和报告◆ 模拟练习、检讨与学员交流◆ ISO10012认证方案◆ 考试 >>> 考试合格者颁发“ISO10012内部审核员培训合格证书”5.3.1概述说明被测量的测量依据、测量标准、测量对象、测量条件、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必要时)其他事项说明,如评定结果的使用等。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 目的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的评定,确保报告结果准确性。
2 范围对测量不确定度管理的全过程。
3 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写测量不确定度作业指导书,并组织《检验结果不确定度报告》的评定。
3.2科主任负责批准《检验结果不确定度报告》。
4 工作流程4.1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1)取样的代表性不够,样本不能完全代表被测量的性能和状态。
(2)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3)采用的检验方法不理想。
(4)检验过程受环境的影响或对环境条件的控制不完善。
(5)对仪器读数存在的人为偏移。
(6)检验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别力不够。
(7)检验中所用标准物质、试剂、消耗材料的值不准。
(8)引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他参量不准。
(9)操作人员方面的影响。
4.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4.2.1检验人员根据随机取出的测量样本中所获得的信息,来推断关于总体性质时,应采用A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用符号u表示,其评定流程如下:A对X i,1独立观测得X i,1 ,X i,2,┄┄ X i,n对xi 的测量结果4.2.2检验部门根据经验、资料或其他信息来评估时,应采用B 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用符号u B 表示,B 类不确定度评定的信息来源有以下六项(1)以前的观测数据;(2)对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的了解和经验; (3)生产部门提供的技术说明文件;(4)校准证书或其他文件提供的数据,准确度的等级或级别,包括目前暂在使用的极限差等;(5)手册或某些资料给出的参考数据及其不确定度;(6)规定实验方法的国家标准或类似技术文件中给出的重复性限r 或复现性限R 。
用这类方法得到的估计法U 2(K i )可称为B 类方差。
其评定流程如下:()∑+++==n i i i kk i i x x x nx n X ,2,1,, (1)14.2.3当检验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求得的情形下,应采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用符号u C 表示,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估计值y 分散性。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1. 明确被测量,尽可能用方框图说明测量方法 2.建立数学模型(或称测量模型)在实际测量中,被测量Y (输出量)不能直接得到。
而是由N 个其他量NX X X ,,21 (输入量)通过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N X X X f Y ,,,21 =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所有的测量值均应是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即对所有测量结果中系统效应的影响均应进行修正),Y 和X的最佳估计值为y 和x,这时,()n x x x f y ,,,21 =由此,i x 的不确定度是y的不确定度来源。
关于数学模型的几点说明:① 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
如果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模型,如一个随温度t 变化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V ,在温度t 时的电阻为R ,电阻器的温度系数为α,则电阻器的损耗功率(输出量)为()()[]00201,,,t t R Vt R V f P -+==αα如采用端电压V 和流经电阻的电流I 来获得P ,则()VI I V f P ==,② 数学模型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依据。
模型中应包含能影响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的全部输入量,即必须包含那些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但对不确定度有不可忽略影响的输入量,也就是说,数学模型或者说测量模型可能和计算公式不一致,例如,对电阻器的P 的准确度要求很高,则除了考虑上述公式中的输入量外,还需考虑公式中没有包含的输入量。
公式中被忽略的输入量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可以忽略时,数学模型才和计算公式相同。
③ 数学模型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
如X 本身还取决于其他量,甚至包括具有系统效应的修正值,从而导致一个很复杂的函数关系式,以至于f不能明确表示出来。
有时,模型也可以简单到Y=X ,如用一卡尺测量工件的尺寸,则工件的尺寸Y 就等于卡尺的示值X 。
又如,在评定电子电压表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时,将被检表接到标准电压源上,标准电压源输出为V ,被检表的示值V ,示值偏移为d ,则数学模型为0V V d -=④ 在理论上,数学模型可以由测量原理导出,如上述可以用已知的物理公式求得,但实际上,却不一定都能做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对检验方法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和报告,进一步提高评价检验结果的可信程度,以满足客户与认可准则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中心开展的标准或非标准方法的检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 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2技术负责人负责不确定度的评定的培训,以确保其在实验室检测活动中的运用水平; 3.3 检测员负责协助提供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检测数据; 4 控制程序4.1 测量不确定评定检验项目的选择4.1.1可能的情况下,实验室应对所有被测量进行不确定来源分析和评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4.1.2技术负责人确定进行测量不确定评定的检验项目,确定进行评定的原则如下:a)当检验项目仅为定性分析时,不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b)对于公认的检验方法,检验项目已给出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及其来源时,可以不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c)除上述两种情况,各检验领域中关键、典型和重要的检验项目,均应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d)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对给定条件下的所有重要不确定度分量,均应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加以考虑。
e)当顾客对检验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提出要求时,应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f)在微生物检测领域,某些情况下,一些检测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估,这时至少应通过分析方法,考虑它们对于检测结果的重要性,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分量,并作出合理的评估。
有时在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的基础上估算不确定度也是合适的。
4.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本程序拟规定两种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一种是GUM 法,另一种是top-down 评定方法。
Ⅰ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GUM 法 4.2.1 列出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用GUM 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一般流程见下图1。
图1 用GUM 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一般流程4.2.1.1分析检验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a)定义误差:被测量的量的定义不完整;被测量定义的复现不理想;b)取样: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当内部或外部取样是规定程序的组成部分时,例如不同样品间的随机变化以及取样程序存在的潜在偏差等影响因素构成了影响最终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c) 存储条件:当测试样品在测试前要储存一段时间,则储存条件可能影响结果。
存储时间以及存储条件因此也被认为是不确定来源;d) 仪器的影响: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的局限性(如最大允许误差、分辨力、灵敏度、稳定性、噪音水平等影响,以及自动分析仪器的滞后影响和仪器检定/校准中的不确定度);e) 试剂纯度: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提供的标准值的不准确;即使母材料已经化验过,因为化验过程中存在着某些不确定度,其滴定溶液浓度将不可能准确知道;某些纯度物质关于“不低于规定值”的描述将会使纯度水平的假设带入一个不确定度分量;f)方法引入:假定的化学反应定量关系可能有必要考虑偏离所预期的化学反应定量关系,或反应的不完全或副反应;复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够理想等;g)环境条件: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够,或对环境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如容量玻璃仪器可能在与校准温度不同的环境下使用。
总的温度影响应加以修正,但液体和玻璃仪器的不确定度应加以考虑;h)样品的影响:复杂基体的被分析物的回收率或仪器的响应可能受基体成分的影响,被分析物的物种会使这一影响变得更复杂;当使用“加料样品”用来估计回收率时,样品中的被分析物的回收率可能与加料样品的回收率不同,因而引进了需要加以考虑的不确定度;i)方法误差:包括在检验方法和程序中某些近似和假设,某些不恰当的校准模式选择,以及数据计算中的修约影响;j)空白修正:空白修正的值和适宜性都会有不确定度。
在痕量分析中尤为重要。
k)操作人员的影响:可能总是将仪表或刻度的读数读高或低。
可能对方法做出稍微不同的解释。
l)随机影响:检验过程中的随机影响等,如在相同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
4.2.1.2在确定这些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时,还要考虑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
4.2.1.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必须根据实际测量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在分析时,除了定义的不确定度外,可从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人员、测量方法等方面全面考虑,特别要注意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的不确定度来源应尽量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4.2.1.4修正仅仅是对系统误差的补偿,修正值是具有不确定度的。
在评定已修正的被测量的估计值的测量不确定度时,要考虑修正引入的不确定度。
只有当修正值的不确定度较小,且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贡献可忽略不计的情况下,才可不予考虑。
4.2.1.5测量中的失误或突发因素不属于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应剔除测得值中的离群值(异常值)。
离群值的剔除应通过对数据的适当检验后进行。
注: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可见GB/T 4883-2008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4.2.2 建立满足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数学模型。
4.2.2.1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在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建立满足测量所要求准确度的数学模型,即被测量y 和所有影响量x i 之间的函数关系:()N x x x f y ,,⋯=21 (1)其中,f 为测量函数,影响量x i 也称为输入量,被测量y 也称为输出量。
4.2.2.2对建立数学模型的要求不要把测量原理公式简单地当作评定不确定度的公式,数学模型应该能满足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的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a)数学模型应能包含影响测量结果的全部输入量; b)不遗漏任何能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 c)不重复计算任何一项不确定度分量;d)在可能情况下应选择合适的输入量。
在某些情况下,可因此使原来相关的输入量成为不相关,而避免复杂的相关系数或协方差的计算。
4.2.2.3测量模型中输入量可以是:a)由当前直接测得的量。
这些量值及其不确定度可以由单次测量、重复观测或根据经验估计得到,并可包含对测量仪器读数的修正值和对诸如环境温度、大气压力、湿度等影响量的修正值。
b)由外部来源引入的量。
如已校准的计量标准或有证标准物质的量,以及由手册查得的参考数据等。
4.2.2.4在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时,测量模型中的每个输入量的不确定度均是输出量的不确定度的来源。
4.2.3 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4.2.3.1测量不确定度一般有若干分量组成,每个分量用基概率分布的标准偏差估计值表征,称标准不确定度。
用标准不确定度表示的各分量用u i 表示。
根据对X i 的一系列测得值x i 得到实验室标准偏差的方法为A 类评定。
根据有关信息估计的先验概率分布得到标准偏差估计值的方法称为B 类评定。
4.2.3.2在识别不确定度来源后,对不确定度各个分量作一个预估是必要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重点应放在识别并评定那些重要的、占支配地位的分量上。
4.2.4 标准不确定度的A 类评定 4.2.4.1 A 类评定的方法对被测量进行独立重复观测,通过所得到的一系列测得值,用统计方法获得实验标准偏差s(x),当用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估计值时,被测量估计值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按公式(2)计算:()nx s x s x u u A ===)()( (2) 标准不确定度的A 类评定的一般流程如下图2。
图2 标准不确定度的A 类评定流程图4.2.4.2 贝塞尔公式法重复性条件下,对输入量x i 作n 次独立重复测量,得到测量结果为 x i (i = 1,2,3,...,n ),则有算术平均值:nxx ni i∑==1(3)单次测量x i 的实验标准偏差为:1)(12)(-=∑-=n i s ni i x x x (4)估计值x 的标准不确定度为:()()nsn n i x s x u x ini i A x x =-==∑-=1)()(12)( (5)注:实验标准差也可由其他方法得到(参见JJF1059.1-2012)。
4.2.4.3 预评估重复性如果测量系统稳定,实时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i x u 则可以由预先评估时所作的n 次测量结果得到。
如实时提供给顾客的是单次测量的测得值,其标准不确定度可以用上述)()(x s x u u A==的值,如实时提供给顾客的是m (例如m = 3)次测得值的平均值,其相应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mS x i )( ,(一般m ≤n )。
4.2.4.4 A 类评定方法通常比用其它评定方法所得到的不确定度更为客观,并具有统计学的严格性,但要求有充分的重复次数,一般要求在6次以上。
此外,这一测量程序中的的重复测量所得的测得值,应相互独立。
4.2.4.5 A 类评定时应尽可能考虑随机效应的来源,使其反映到测得值中去。
注: 如:(1)若被测量是一批材料的某一特性,A 类评定时应该在这批材料中抽取足够多的样品进行测量,以便把不同样品间可能存在的随机差异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反映出来;(2)若测量仪器的调零是测量程序的一部分,获得A 类评定的数据时应注意每次测量要重新调零,以便计入每次调零的随机变化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4.2.5 标准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4.2.5.1 B 类评定的方法是根据有关的信息或经验,判断被测量的可能值区间[a x -,a x +],假设被测量值的概率分布,根据概率分布p 和要求的概率k 确定,则B 类标准不确定度u B 可由公式(6)得到:ka u B = (6)式中:a —被测量可能值区间的半宽度;标准不确定度B 类评定的一般流程见图3。
图3 标准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流程图4.2.5.2 区间半宽度a 一般根据以下信息确定:a)以前测量的数据;b)对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的了解和经验;c)生产厂提供的技术说明书;d)检定/校准证书或其他文件提供的数据;e)手册或某些资料给出的参考数据;f)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或测试标准中给出的数据;g)其他有用的信息。
4.2.5.3 k的确定方法a)已知扩展不确定度是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若干倍时,该倍数就是包含因子k。
b)假设为正态分布时,根据要求的概率查表1得到k。
表1 正态分布情况下概率p与置信因子k间的关系c)假设为非正态分布时,根据概率分布查表2得到k。
表2 常用非正态分布的置信因子k与B类标准不确定度xu4.2.5.4概率分布按以下不同情况假设:a)被测量受许多随机影响量的影响,当它们各自的效应同等量级时,不论各影响量的概率分布是什么形式,被测量的随机变化近似正态分布。
b)如果有证书或报告给出的不确定度是具有包含概率为0.95、0.99的扩展不确定度Up(即给出U95、U99),此时除非另有说明,可按正态分布来评定。
c)当利用有关信息或经验估计出被测量可能值区间的上限和下限,其值在区间外的可能几乎为零时,若被测量值落在该区间内的任意值处的可能性相同,,则可假设为均匀分布(或称矩形分布、等概率分布);若被测量值落在该区间中心的可能性最大,则假设为三角分布;若被测量值落在该区间中心的可能性最小,而落在该区间上限和下限的可能性最大,则可假设为反正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