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复习:单元质量检测(二) 商鞅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二)商鞅变法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战国策·秦策三》中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反映出()

①商鞅变法采取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④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3.商鞅认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因而他在秦国变法,只许秦民盲目服从,所谓习非成是。为防止秦民“智多”,商鞅采取的措施是()

A.加强贵族的力量B.改变社会习俗

C.“燔诗书而明法令”D.实行二十等爵制

4.“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5.商鞅变法法令中规定“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下列对该政策评价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②有利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控制④明清时期该政策阻碍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6.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秦国之所以能够开创历史新局面,原因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A.经济文化比东方六国繁荣

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作战方式先进

C.置身诸侯纷争之外专注于发展国力

D.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制度变革卓有成效

7.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治理。这体现了()

A.分封制的瓦解B.宗法制的衰落

C.适应小农经济发展D.井田制的终结

8.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

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

材料二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越国大臣)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结合所学,在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的B位置填上商鞅变法与材料一内容相似的措施,据此指出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关系并填在C处。(8分)

(2)概括材料一、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7分)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贵族)制度遭到了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恩格斯的评价?(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5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东西方文明的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的形成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

11.社会转型期的改革往往影响深远。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认识与见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①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②1898年章太炎时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认为:(秦统一)“非嬴政之能,乃商鞅变法之功”,秦行商鞅法,坚持“法治不变”,“奋六世之余烈,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中。”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实施商鞅变法的必要性。(9分)

(2)你赞同上述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初期,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变法。与其他国家相比,楚国旧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他们把持许多重要职位,而且盘根错节,动弹不得。吴起对楚悼王说:“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吴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规定封君“三世而收爵禄”。即贵族只要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俸禄、世袭特权。第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吴起提出“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枝官”,精简机构。

司马迁说吴起“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摘编自孙立群《吴起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吴起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和改革目的。(8分)

(2)根据材料,分析吴起改革的重心并简评之。(7分)

答案

1.选A材料中“初税亩”是一种赋税制度,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B 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表述错误,土地国有制是在瓦解而不是完善或完全消失。

2.选B本题可用排除法。④说法错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使秦国力量增强,用武力击败其他诸侯,完成统一。

3.选C商鞅变法打击了贵族的力量,A项说法错误;改变社会习俗与使民盲从无关,B项错误;实行二十等爵制削弱了贵族的特权,使民奋进,D项错误;变法中采取的“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使民盲从,故选C项。

4.选C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中社会习俗的变革,材料中措施有利于户口的增加、人口增殖,便于征收更多的户口税。

5.选D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农民努力耕织,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故①正确;军功爵制有利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故②与材料无关,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控制,故③正确;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经济发展,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6.选D秦在七国当中本来是较为落后的国家,A项与史实不符。长期与戎狄为伍,有利于秦国形成强悍民俗,从而提高军队战斗力,但单凭军事优势并不能确保秦国脱颖而出,排除B项。秦国“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成功化解六国力量和扩展自身势力,C项与史实不符。秦国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宗法传统势力较弱,这样内政改革阻力较小,商鞅变法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六国,“富国强兵”的法家政策在秦国实现得最为彻底,最终秦国得以开创历史新局面。由此可见,各国对旧制度变革的程度与其发展有很大关系。

7.选B材料中的“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县制”反映了爵位继承由血缘世袭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