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推拿治疗ppt课件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推拿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219b6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0.png)
明、清时期,医家们对引起中风的原因 有又新的提法,如王肯堂提出饮食习惯 和营养与本病的关系,指出“久食膏梁 厚味、肥甘之品,或饮食不节,损伤脾 胃
源流
而病中风”。王清任指出:“中风,偏 身麻木、半身不遂,是气虚血瘀所致”。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杂风状第一》 中指出:“偏枯者、半身不遂也”。明、 戴思慕《论治要诀、中风》有:“中风 之征,或见口眼歪斜、舌强言蹇,或手 足瘫痪、半身不遂”的描述。
中风的危害
国家卫生部疾病监测资料显示,中风的 死亡率已经跃居我国死亡原因之首,成 为我国城市居民的第一杀手。2001年我 国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中风占全部死 亡原因20%,即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 于中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随着人 口老龄化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我国的 中风发病率将继续上生。中风发病前往
(一)、中经络(邪在经络)
1、经络空虚、风邪入中 (1)、表现:半身手足麻木、肌肤不仁、
语言蹇涩、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甚则 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痠痛,舌苔 薄白,脉浮弦。
(2)、病机分析:因正气不足,致经脉
辨证
空虚;又因卫气不固,风邪乘虚而入, 留注经脉,阻闭气血,造成经脉不通、 肌肤失养,故见肌肤麻木不仁,语言蹇 涩、口眼歪斜;邪留肢节,则肢体麻木、 关节痠痛;舌苔薄白,脉浮弦为邪在表 之症。
脑溢血和脑血栓。本病的发病率、病残 率、病死率均较高,是直接危害人们生
命安全和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四大疾 病指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肿瘤。
怎样预防和治疗
积极治疗中风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 惯。
中风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 脂、肥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脑血 管功能损害,当损害到一顶程度时,在诱 发因素的促使下而发病。
源流
而病中风”。王清任指出:“中风,偏 身麻木、半身不遂,是气虚血瘀所致”。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杂风状第一》 中指出:“偏枯者、半身不遂也”。明、 戴思慕《论治要诀、中风》有:“中风 之征,或见口眼歪斜、舌强言蹇,或手 足瘫痪、半身不遂”的描述。
中风的危害
国家卫生部疾病监测资料显示,中风的 死亡率已经跃居我国死亡原因之首,成 为我国城市居民的第一杀手。2001年我 国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中风占全部死 亡原因20%,即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 于中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随着人 口老龄化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我国的 中风发病率将继续上生。中风发病前往
(一)、中经络(邪在经络)
1、经络空虚、风邪入中 (1)、表现:半身手足麻木、肌肤不仁、
语言蹇涩、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甚则 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痠痛,舌苔 薄白,脉浮弦。
(2)、病机分析:因正气不足,致经脉
辨证
空虚;又因卫气不固,风邪乘虚而入, 留注经脉,阻闭气血,造成经脉不通、 肌肤失养,故见肌肤麻木不仁,语言蹇 涩、口眼歪斜;邪留肢节,则肢体麻木、 关节痠痛;舌苔薄白,脉浮弦为邪在表 之症。
脑溢血和脑血栓。本病的发病率、病残 率、病死率均较高,是直接危害人们生
命安全和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四大疾 病指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肿瘤。
怎样预防和治疗
积极治疗中风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 惯。
中风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 脂、肥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脑血 管功能损害,当损害到一顶程度时,在诱 发因素的促使下而发病。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PPT课件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6911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4.png)
针灸康复治疗应持续进行,以巩固疗 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程分期
根据中风的病程分期,选择合适的针 灸治疗方法,如急性期以醒脑开窍为 主,恢复期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 主。
注意事项
适应症选择
针灸康复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中 风患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应症。
配合其他治疗
针灸康复治疗可配合其他治疗方 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以提高疗效。
治疗效果
经过4个月的治疗,患者左侧肢体肌 力逐渐恢复,可以独立行走,语言 功能也有很大改善,能够进行简单 的交流。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张先生,48岁,因脑梗导致右侧肢体偏瘫,伴有吞咽障碍。经过急性期治疗,病情 稳定后开始针灸康复治疗。
治疗方案
采用头针、体针和耳针治疗。头针刺激头皮感觉区,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体针刺激上肢、 下肢的穴位,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耳针刺激耳部穴位,改善吞咽功能。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 ppt课件
• 中风概述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原理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方法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注意事项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案例分享
目录
Part
01
中风概述
中风的定义
定义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 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
治疗效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可以独立行走,吞咽功能也有很大改善 ,能够正常进食。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严格消毒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消毒,预 防感染。
观察病情变化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
预防措施
STEP 02
《中风的针灸治疗》课件
![《中风的针灸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042b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8.png)
选择品质好的艾绒,制作成大小合适 的艾炷或艾条。
艾灸的步骤
艾灸的注意事项
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对于感觉障碍的 患者要特别小心,同时注意室内通风 ,防止艾烟对呼吸道产生刺激。
将艾绒点燃,放置在选定的穴位上, 进行温和的灸烤。
针灸治疗中风的穴位选择
头面部穴位
百会、太阳、风池等, 主治中风引起的头痛、
眩晕等症状。
02
中风患者通常会出现经络不通、 气血不畅的情况,针灸治疗通过 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 流通,从而改善中风症状。
脏腑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脏腑之间相互关联 、相互制约,针灸治疗中风时,需要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调理脏腑功能, 以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改 善患者体内环境,促进身体康复。
中风的影响与后果
致残率高
中风后多数患者会遗留不 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言语 不清等后遗症,严重影响 生活质量。
死亡率高
中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尤其在急性期, 死亡率较高。
复发率高
中风后再次复发的风险较 高,需要长期控制危险因 素以降低复发风险。
02
针灸治疗中风的理论依据
经络理论
01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 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语言训练
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训 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训练
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提高其 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 穿衣、进食、洗漱等,使其逐渐恢复 正常生活。
THANKS
感谢观看
03
针灸治疗中风的实践方法
针刺方法
针刺前的准备
艾灸的步骤
艾灸的注意事项
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对于感觉障碍的 患者要特别小心,同时注意室内通风 ,防止艾烟对呼吸道产生刺激。
将艾绒点燃,放置在选定的穴位上, 进行温和的灸烤。
针灸治疗中风的穴位选择
头面部穴位
百会、太阳、风池等, 主治中风引起的头痛、
眩晕等症状。
02
中风患者通常会出现经络不通、 气血不畅的情况,针灸治疗通过 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 流通,从而改善中风症状。
脏腑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脏腑之间相互关联 、相互制约,针灸治疗中风时,需要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调理脏腑功能, 以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改 善患者体内环境,促进身体康复。
中风的影响与后果
致残率高
中风后多数患者会遗留不 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言语 不清等后遗症,严重影响 生活质量。
死亡率高
中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尤其在急性期, 死亡率较高。
复发率高
中风后再次复发的风险较 高,需要长期控制危险因 素以降低复发风险。
02
针灸治疗中风的理论依据
经络理论
01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 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语言训练
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训 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训练
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提高其 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 穿衣、进食、洗漱等,使其逐渐恢复 正常生活。
THANKS
感谢观看
03
针灸治疗中风的实践方法
针刺方法
针刺前的准备
中风的针灸及中药治疗ppt
![中风的针灸及中药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edc41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e.png)
质量。
常用中药材及其功效
补气药
如人参、黄芪等,具有补气养血、 恢复元气的作用,用于治疗气虚型 中风。
活血化瘀药
如丹参、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 通经活络的作用,用于治疗瘀血型 中风。
清热化痰药
如黄连、浙贝母等,具有清热解毒 、化痰开窍的作用,用于治疗痰热 型中风。
平肝息风药
如天麻、钩藤等,具有平肝息风、 舒筋止痉的作用,用于治疗肝风型 中风。
结论总结
针灸和中药治疗在中风康复过 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改善患 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
力。
针灸治疗可刺激大脑皮层,促 进脑组织重塑,中药治疗可改 善血液循环和神经保护,两者
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中风二级预防对于减少复发和 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针灸和中药在预防方面也具有
一定作用。
研究不足与展望
避免过量饮食,以免引起 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的 异常。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 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改 善消化和排泄。
运动康复护理
被动运动
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如 关节活动、按摩等,以缓 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
主动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 如坐、站、行走等,有助 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平衡感 。
中风分类
根据症状和体征表现,中风可分为完全性中风和不完全性中 风。
中风的临床表现
完全性中风
突然出现昏迷、偏瘫、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不完全性中风
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口齿不清、视力模糊等症状,病情较轻者仍可生 活自理。
中风的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患者出现突发性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风的针灸及中药治疗
常用中药材及其功效
补气药
如人参、黄芪等,具有补气养血、 恢复元气的作用,用于治疗气虚型 中风。
活血化瘀药
如丹参、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 通经活络的作用,用于治疗瘀血型 中风。
清热化痰药
如黄连、浙贝母等,具有清热解毒 、化痰开窍的作用,用于治疗痰热 型中风。
平肝息风药
如天麻、钩藤等,具有平肝息风、 舒筋止痉的作用,用于治疗肝风型 中风。
结论总结
针灸和中药治疗在中风康复过 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改善患 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
力。
针灸治疗可刺激大脑皮层,促 进脑组织重塑,中药治疗可改 善血液循环和神经保护,两者
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中风二级预防对于减少复发和 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针灸和中药在预防方面也具有
一定作用。
研究不足与展望
避免过量饮食,以免引起 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的 异常。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 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改 善消化和排泄。
运动康复护理
被动运动
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如 关节活动、按摩等,以缓 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
主动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 如坐、站、行走等,有助 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平衡感 。
中风分类
根据症状和体征表现,中风可分为完全性中风和不完全性中 风。
中风的临床表现
完全性中风
突然出现昏迷、偏瘫、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不完全性中风
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口齿不清、视力模糊等症状,病情较轻者仍可生 活自理。
中风的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患者出现突发性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风的针灸及中药治疗
《中风针灸治疗》课件
![《中风针灸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241d8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6.png)
针灸治疗的理论依据
经络理论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 经络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阴阳五行理论
针灸治疗遵循阴阳平衡和五行相 生的原则,通过调和阴阳五行来
治疗疾病。
脏腑理论
针灸治疗与中医脏腑理论密切相 关,强调调理脏腑功能,以改善
疾病症状。
针灸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显著、 操作简便等特点。对于一些慢性病和 疑难杂症,针灸治疗效果较好。
02
03
04
定期记录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定 期记录血压、血糖等指标。
调整生活方式
帮助患者调整作息时间,保证 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科学饮食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 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他们 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
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ERA
中风的定义
01
02
03
定义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 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 破裂导致脑组织损伤。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吸烟、酗酒等是 中风的高危因素。
发病机制
中风发生时,脑部血管阻 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 或出血,进而引发一系列 神经功能障碍。
中风的分类与症状
分类
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
针灸治疗的中风疗程与注意事项
疗程安排
一般来说,中风针灸治疗需要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具体疗程应根据病情而定。建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耐心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同时,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对 治疗的影响。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针灸治疗后, 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引起身体不适。如有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中风的针灸及中药治疗PPT课件
![中风的针灸及中药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1c08cda300a6c30d229f40.png)
②合并肺感染:可用千金苇茎汤加味。
③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用三七粉冲服、 白及煎服。
④大便不通:大承气汤口服或灌肠。 ⑤尿路感染:八正散。
咽反射存在,软腭反射消失。 取穴:百会 风池 风府 金津 玉液(放血) 完骨 通里 照海 痰证:丰隆 肾虚:复溜
针刺阳经起痿法
用于急性期软瘫。 治法:行气活血,通经起痿。 主穴:风池、上星、肩髃、臂臑、手三里、
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髀关、 风市、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申脉。
(2)中药治疗
①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制剂可贯穿于脑梗塞 治疗的整个过程,在此基础上可辨证加 药等。
中药:应用活血化瘀类的中药静脉注射 剂,如川芎注射液、化瘀通脉注射液、 等。对于神志昏迷的病人,可用清开灵 注射液或口服安宫牛黄丸。对于2-3日 无大便者应用大承气汤灌肠。
针刺:针灸治疗脑梗塞,要在急性期开 始,针灸越早效果会越好,但应注意对 于大面积梗塞、脑干梗塞的患者,或者 血压过高的患者,应慎重。
急性期一般指发病至两周内。一般患 者两周内病情基本稳定下来,当然这不是 绝对的,还要根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的个体情况。
脑梗塞的3-6小时,是治疗的宝贵时 期,要增分夺秒,增加脑血流,改善脑 循环。在此阶段,要抓住时间采用溶栓 法,尽可能抢救半暗带的可逆的脑细胞, 减少梗塞面积。实践证明,此时溶栓对 脑梗塞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认为 脑梗塞后6小时以上,一般不再考虑溶栓 疗法。
方法:西药为主,应用降纤酶或华法令进行 溶栓、抗凝。一般在溶栓后应及时查纤维蛋 白原,如果过高可考虑再溶一次。对于70岁 以上的患者要慎重用溶栓法,对于有出血倾 向的患者要禁用。
常规应用甘露醇治疗脑水肿、支持疗法,调 理血压(但不可把血压降得过低,以免影响 脑灌注压,一般收缩压在150mmHg以内,舒 张 压 在 9 5 mmHg 以 内 不 考 虑 降 血 压 , 当 然 要 适当参考患者平素的血压情况)。
③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用三七粉冲服、 白及煎服。
④大便不通:大承气汤口服或灌肠。 ⑤尿路感染:八正散。
咽反射存在,软腭反射消失。 取穴:百会 风池 风府 金津 玉液(放血) 完骨 通里 照海 痰证:丰隆 肾虚:复溜
针刺阳经起痿法
用于急性期软瘫。 治法:行气活血,通经起痿。 主穴:风池、上星、肩髃、臂臑、手三里、
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髀关、 风市、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申脉。
(2)中药治疗
①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制剂可贯穿于脑梗塞 治疗的整个过程,在此基础上可辨证加 药等。
中药:应用活血化瘀类的中药静脉注射 剂,如川芎注射液、化瘀通脉注射液、 等。对于神志昏迷的病人,可用清开灵 注射液或口服安宫牛黄丸。对于2-3日 无大便者应用大承气汤灌肠。
针刺:针灸治疗脑梗塞,要在急性期开 始,针灸越早效果会越好,但应注意对 于大面积梗塞、脑干梗塞的患者,或者 血压过高的患者,应慎重。
急性期一般指发病至两周内。一般患 者两周内病情基本稳定下来,当然这不是 绝对的,还要根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的个体情况。
脑梗塞的3-6小时,是治疗的宝贵时 期,要增分夺秒,增加脑血流,改善脑 循环。在此阶段,要抓住时间采用溶栓 法,尽可能抢救半暗带的可逆的脑细胞, 减少梗塞面积。实践证明,此时溶栓对 脑梗塞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认为 脑梗塞后6小时以上,一般不再考虑溶栓 疗法。
方法:西药为主,应用降纤酶或华法令进行 溶栓、抗凝。一般在溶栓后应及时查纤维蛋 白原,如果过高可考虑再溶一次。对于70岁 以上的患者要慎重用溶栓法,对于有出血倾 向的患者要禁用。
常规应用甘露醇治疗脑水肿、支持疗法,调 理血压(但不可把血压降得过低,以免影响 脑灌注压,一般收缩压在150mmHg以内,舒 张 压 在 9 5 mmHg 以 内 不 考 虑 降 血 压 , 当 然 要 适当参考患者平素的血压情况)。
针灸学课件针灸治疗27中风
![针灸学课件针灸治疗27中风](https://img.taocdn.com/s3/m/ed8b749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1.png)
患者自评
让患者参与疗效评估,了解他们的主观感受 和满意度。
04
中风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促进肢体功 能的恢复,包括肌肉力量、关节活动 度和协调性的训练。
语言功能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
针对中风后认知障碍的患者,通过针 灸刺激相关穴位,改善认知功能,包 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判断 力。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 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帮助患理支持与疏导
心理辅导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如焦虑、 抑郁等,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和
心理疏导。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康复动力。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他 人交流互动,减轻孤独感,提高生 活质量。
施针技巧
运用合适的针刺技巧, 如深刺、浅刺、留针等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疗程安排
制定合理的针灸治疗方 案,包括治疗频率、疗 程等,确保治疗的连续
性和有效性。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考虑
注意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 等因素,避免因针灸造成不必
要的损伤。
防止感染
严格遵守消毒规范,防止施针 部位感染。
误区二
针灸可以立即治愈中风。针灸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疗程 ,不能期望短时间内完全治愈中风。同时,患者还需要配 合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等综合手段。
教训
针灸治疗中风需要专业医生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病 情加重。同时,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针灸治疗的原理和 方法,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THANK YOU
针对中风后语言障碍的患者,通过针 灸刺激相关穴位,改善语言功能,包 括口语表达、听力理解和书写能力。
让患者参与疗效评估,了解他们的主观感受 和满意度。
04
中风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促进肢体功 能的恢复,包括肌肉力量、关节活动 度和协调性的训练。
语言功能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
针对中风后认知障碍的患者,通过针 灸刺激相关穴位,改善认知功能,包 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判断 力。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 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帮助患理支持与疏导
心理辅导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如焦虑、 抑郁等,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和
心理疏导。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康复动力。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他 人交流互动,减轻孤独感,提高生 活质量。
施针技巧
运用合适的针刺技巧, 如深刺、浅刺、留针等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疗程安排
制定合理的针灸治疗方 案,包括治疗频率、疗 程等,确保治疗的连续
性和有效性。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考虑
注意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 等因素,避免因针灸造成不必
要的损伤。
防止感染
严格遵守消毒规范,防止施针 部位感染。
误区二
针灸可以立即治愈中风。针灸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疗程 ,不能期望短时间内完全治愈中风。同时,患者还需要配 合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等综合手段。
教训
针灸治疗中风需要专业医生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病 情加重。同时,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针灸治疗的原理和 方法,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THANK YOU
针对中风后语言障碍的患者,通过针 灸刺激相关穴位,改善语言功能,包 括口语表达、听力理解和书写能力。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PPT课件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0cffb9af1ffc4fff47ac02.png)
风池 天柱 颈夹脊
7
不会坐 强腰背
斜方肌,背阔肌, 腰大肌,髂腰 肌
华佗夹脊 膀胱经第一侧线 膀胱经第二侧线
8
强腰背
华佗夹脊 膀胱经第一侧线 膀胱经第二侧线
9
正常行走
腰力 大腿力 小腿力 踝 足趾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痿症 强化大腿
治痿独取阳明
股四头肌:股中肌,股直 肌,股内侧肌,股外侧 肌。
中风的针灸康复治疗
1
中医病因 风 痰 瘀 虚
2
西医诊断
脑出血 脑梗塞
3
4
康复过程
与婴儿的发育过程是相同的 颈肌 腰背肌 大腿肌 平衡性 抬头 坐 站立 行走 稳定行走
5
颈软 强颈项
头颈:斜方肌,头
最长肌,头半棘肌, 头夹肌
风池 天柱 颈夹脊
6
颈软 强颈项
头颈:斜方肌,
头最长肌,头半棘 肌,头夹肌
三角肌
22
抬臂
肩井 肩中俞 肩外俞 天宗 秉风 附分 肩贞
23
伸臂 阳缓而阴急
阴经部 天府 侠白 尺泽 曲泽
24
伸臂 阳缓而阴急
三焦经 消泺 臑会 阳明经 肘髎
25
手指挛急
合谷 透 后溪 相对捻转
26
手指背伸
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 肌。
带脉的主要功能:约束诸经。
《难经 二十八难》:带脉为病, 腹软,腰溶溶如坐水中。
《素问 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 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
31
经验总结
倾听病人,相信病人主诉。
模仿病人的运动模式,发现问题。
合理指导病患康复训练
时时刻刻动脑筋,不断更正自己的观点和方 法。
7
不会坐 强腰背
斜方肌,背阔肌, 腰大肌,髂腰 肌
华佗夹脊 膀胱经第一侧线 膀胱经第二侧线
8
强腰背
华佗夹脊 膀胱经第一侧线 膀胱经第二侧线
9
正常行走
腰力 大腿力 小腿力 踝 足趾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痿症 强化大腿
治痿独取阳明
股四头肌:股中肌,股直 肌,股内侧肌,股外侧 肌。
中风的针灸康复治疗
1
中医病因 风 痰 瘀 虚
2
西医诊断
脑出血 脑梗塞
3
4
康复过程
与婴儿的发育过程是相同的 颈肌 腰背肌 大腿肌 平衡性 抬头 坐 站立 行走 稳定行走
5
颈软 强颈项
头颈:斜方肌,头
最长肌,头半棘肌, 头夹肌
风池 天柱 颈夹脊
6
颈软 强颈项
头颈:斜方肌,
头最长肌,头半棘 肌,头夹肌
三角肌
22
抬臂
肩井 肩中俞 肩外俞 天宗 秉风 附分 肩贞
23
伸臂 阳缓而阴急
阴经部 天府 侠白 尺泽 曲泽
24
伸臂 阳缓而阴急
三焦经 消泺 臑会 阳明经 肘髎
25
手指挛急
合谷 透 后溪 相对捻转
26
手指背伸
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 肌。
带脉的主要功能:约束诸经。
《难经 二十八难》:带脉为病, 腹软,腰溶溶如坐水中。
《素问 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 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
31
经验总结
倾听病人,相信病人主诉。
模仿病人的运动模式,发现问题。
合理指导病患康复训练
时时刻刻动脑筋,不断更正自己的观点和方 法。
《中风针灸治疗》PPT课件
![《中风针灸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66ad3a0740be1e650e9aa5.png)
❖ 尺泽:直刺,提插泻法,以患者前臂抽动3次为度。 ❖ 委中:仰卧抬腿取穴,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
3次为度。 ❖ 合谷:刺向三间,提插泻法,患侧食指伸直为度。
中风后运动障碍恢复过程
恢复时间与过程: ❖ 脑损伤后的恢复差异很大; ❖ 与损伤性质(缺血、出血、外伤)、
程度、部位及年龄等有关。
中风后运动障碍恢复过程
第5周~3 个月,以 分离运动 为主,能 完成较难 的功能活 动,痉挛 明显减轻
阶段5
共同运动 消失,痉 挛基本消 失,协调 运动大致 正常。
阶段6
中风后运动障碍恢复过程
❖ Brunnstrom阶段理论:符合中风偏瘫患者自然 病理演变过程及恢复规律。
❖ 早期弛缓阶段:康复治疗应以尽力提高肌张力以 缩短软瘫期,尽早进入痉挛阶段为原则。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章薇
1
中风病的概述
2
中风病的诊断要点
3
中风病的辩证要点
4
中风病的恢复机制
5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6
中风病的辩证调护
概述
❖ 中风是一种急性疾病,它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清或口 角喎斜为主要表现。
该症相当於现代医学之脑 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 膜下腔出血等。
❖ 肩髃:向手臂方向透刺1.5~2.0寸。 ❖ 曲池:直刺1.0~1.5寸。 ❖ 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 ❖ 环跳:直刺3.0~4.0寸。 ❖ 阳陵泉、足三里:直刺1.0~1.5寸。 ❖ 昆仑:直刺0.8~1.0寸。 ❖ 廉泉:向舌根方向刺0.5~1.0寸。 ❖ 通里:直刺0.5~0.8寸。
概述
❖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 生风、火、痰、瘀,导致脑 脉痹阻或血溢脉外所致。
3次为度。 ❖ 合谷:刺向三间,提插泻法,患侧食指伸直为度。
中风后运动障碍恢复过程
恢复时间与过程: ❖ 脑损伤后的恢复差异很大; ❖ 与损伤性质(缺血、出血、外伤)、
程度、部位及年龄等有关。
中风后运动障碍恢复过程
第5周~3 个月,以 分离运动 为主,能 完成较难 的功能活 动,痉挛 明显减轻
阶段5
共同运动 消失,痉 挛基本消 失,协调 运动大致 正常。
阶段6
中风后运动障碍恢复过程
❖ Brunnstrom阶段理论:符合中风偏瘫患者自然 病理演变过程及恢复规律。
❖ 早期弛缓阶段:康复治疗应以尽力提高肌张力以 缩短软瘫期,尽早进入痉挛阶段为原则。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章薇
1
中风病的概述
2
中风病的诊断要点
3
中风病的辩证要点
4
中风病的恢复机制
5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6
中风病的辩证调护
概述
❖ 中风是一种急性疾病,它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清或口 角喎斜为主要表现。
该症相当於现代医学之脑 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 膜下腔出血等。
❖ 肩髃:向手臂方向透刺1.5~2.0寸。 ❖ 曲池:直刺1.0~1.5寸。 ❖ 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 ❖ 环跳:直刺3.0~4.0寸。 ❖ 阳陵泉、足三里:直刺1.0~1.5寸。 ❖ 昆仑:直刺0.8~1.0寸。 ❖ 廉泉:向舌根方向刺0.5~1.0寸。 ❖ 通里:直刺0.5~0.8寸。
概述
❖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 生风、火、痰、瘀,导致脑 脉痹阻或血溢脉外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血海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 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 处 作用:月经不调,经闭,崩漏;湿疹, 瘾疹,丹毒
ppt课件
三阴交
位置:在内踝窝点上3寸。 作用: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月
经不调,失眠,神经性皮炎。
ppt课件
太冲
位置:在足背,足第一二跖骨结合 部前凹陷中 作用: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痛 嗌干,耳鸣;疝气,月经不调,遗尿; 小儿惊风,癫痫,胁痛,下肢痿痹
位置:位于前臂背面挠侧,曲池 下2寸。 作用:手臂麻疼,屈伸不利,腹 胀。
ppt课件
外关
位置:尺骨与挠骨之间,腕背横 纹上2寸。 作用:五官疾病,手臂屈伸不利, 手颤。
ppt课件
内关
位置: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五官疾病,手臂屈伸不利, 手颤。晕车
ppt课件
ppt课件
肩髃
位置: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 臂平举肩部前方的凹陷 作用: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瘾疹
ppt课件
曲池
位置: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 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作用: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 痛,头痛,眩晕,癫狂;上肢不遂,手 臂肿痛,瘰疬;瘾疹;月经不调,腹痛 吐泻
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三里
ppt课件
人中
位置: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作用: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 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 之一;②癔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等 神志病证;③鼻塞、鼻衄、面肿、口歪、 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④闪 挫腰痛。
ppt课件
颊车
位置: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 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 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作用: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 炎,下颌关节炎。
百会
位置: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交点处。 作用:头痛,眩晕。健忘,耳鸣 鼻塞。
ppt课件
太阳
位置:在颞部,眉梢与目外肌之 中点,外开1寸凹陷处。 作用:偏头痛,目赤,牙痛。
ppt课件
风池
位置:在枕骨之下,斜方肌上端 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
作用:头痛眩晕,颈项强痛, 感冒中风。
ppt课件
阳陵泉
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 凹陷中 作用: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 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 黄疸;小儿惊风
ppt课件
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侧,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犊鼻穴下3寸。 作用:腹胀呕吐,胃痛,消化不 良。
ppt课件
丰隆
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 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 作用:健脾化痰。用治咳嗽,痰多, 哮喘;头痛,眩晕,癫狂;下肢痿痹
中风的针灸取穴
ppt课件
一、中风的概述
1.西医脑卒中 出血性、缺血性
2.中医分类 中经络、中脏腑
ppt课件
二、中风的用穴规律
ppt课件
经络概述
➢足三阳:足少阳经、足阳明经、 足少阳经 ➢足三阴: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足太阳经 ➢手三阳:手阳明经、手少阳经、 手太阳经 ➢手三阴:手太阴经、手厥阴经、 手少阴经 ➢任脉、督脉 ppt课件
ppt课件
太溪
位置: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头痛目眩,耳聋,耳鸣,咽喉 肿痛,齿痛,失眠;咳喘,咯血;月经 不调,遗精,阳萎,小便频数,腰脊痛, 内踝肿痛
ppt课件
谢谢聆听!
ppt课件
ppt课件
地仓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水平 交界处 作用:眼睑瞤动,口角歪斜,流涎
ppt课件
迎香
位置: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0.5 寸,鼻唇沟中。 作用:鼻塞,鼻炎,口眼歪斜。
ppt课件
下关
位置:在面部耳前方,颧弓下缘 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 口有孔,开口即闭。 作用:口感齿痛,耳聋,牙关开 合不利。
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 掌骨桡侧中点 作用:用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 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 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经闭,滞产,腹 痛,便秘;上肢疼痛,不遂
ppt课件
风市
位置: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 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 作用: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股 外侧皮神经痛、腰病及脚气的治 疗和保健
ppt课件
用穴规律
• 局部取穴 • 循经取穴 • 对症取穴 • 特定穴位
ppt课件
三、中风的常用穴位
ppt课件
中风的常用穴位
头部:百会、太阳、风池、人中、 颊车、地仓、下关、迎香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 外关、内关 下肢: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丰 隆、血海、三阴交、太冲、太溪
ppt课件
血海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 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 处 作用:月经不调,经闭,崩漏;湿疹, 瘾疹,丹毒
ppt课件
三阴交
位置:在内踝窝点上3寸。 作用: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月
经不调,失眠,神经性皮炎。
ppt课件
太冲
位置:在足背,足第一二跖骨结合 部前凹陷中 作用: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痛 嗌干,耳鸣;疝气,月经不调,遗尿; 小儿惊风,癫痫,胁痛,下肢痿痹
位置:位于前臂背面挠侧,曲池 下2寸。 作用:手臂麻疼,屈伸不利,腹 胀。
ppt课件
外关
位置:尺骨与挠骨之间,腕背横 纹上2寸。 作用:五官疾病,手臂屈伸不利, 手颤。
ppt课件
内关
位置: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五官疾病,手臂屈伸不利, 手颤。晕车
ppt课件
ppt课件
肩髃
位置: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 臂平举肩部前方的凹陷 作用: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瘾疹
ppt课件
曲池
位置: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 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作用: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 痛,头痛,眩晕,癫狂;上肢不遂,手 臂肿痛,瘰疬;瘾疹;月经不调,腹痛 吐泻
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三里
ppt课件
人中
位置: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作用: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 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 之一;②癔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等 神志病证;③鼻塞、鼻衄、面肿、口歪、 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④闪 挫腰痛。
ppt课件
颊车
位置: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 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 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作用: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 炎,下颌关节炎。
百会
位置: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交点处。 作用:头痛,眩晕。健忘,耳鸣 鼻塞。
ppt课件
太阳
位置:在颞部,眉梢与目外肌之 中点,外开1寸凹陷处。 作用:偏头痛,目赤,牙痛。
ppt课件
风池
位置:在枕骨之下,斜方肌上端 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
作用:头痛眩晕,颈项强痛, 感冒中风。
ppt课件
阳陵泉
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 凹陷中 作用: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 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 黄疸;小儿惊风
ppt课件
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侧,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犊鼻穴下3寸。 作用:腹胀呕吐,胃痛,消化不 良。
ppt课件
丰隆
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 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 作用:健脾化痰。用治咳嗽,痰多, 哮喘;头痛,眩晕,癫狂;下肢痿痹
中风的针灸取穴
ppt课件
一、中风的概述
1.西医脑卒中 出血性、缺血性
2.中医分类 中经络、中脏腑
ppt课件
二、中风的用穴规律
ppt课件
经络概述
➢足三阳:足少阳经、足阳明经、 足少阳经 ➢足三阴: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足太阳经 ➢手三阳:手阳明经、手少阳经、 手太阳经 ➢手三阴:手太阴经、手厥阴经、 手少阴经 ➢任脉、督脉 ppt课件
ppt课件
太溪
位置: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头痛目眩,耳聋,耳鸣,咽喉 肿痛,齿痛,失眠;咳喘,咯血;月经 不调,遗精,阳萎,小便频数,腰脊痛, 内踝肿痛
ppt课件
谢谢聆听!
ppt课件
ppt课件
地仓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水平 交界处 作用:眼睑瞤动,口角歪斜,流涎
ppt课件
迎香
位置: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0.5 寸,鼻唇沟中。 作用:鼻塞,鼻炎,口眼歪斜。
ppt课件
下关
位置:在面部耳前方,颧弓下缘 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 口有孔,开口即闭。 作用:口感齿痛,耳聋,牙关开 合不利。
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 掌骨桡侧中点 作用:用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 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 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经闭,滞产,腹 痛,便秘;上肢疼痛,不遂
ppt课件
风市
位置: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 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 作用: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股 外侧皮神经痛、腰病及脚气的治 疗和保健
ppt课件
用穴规律
• 局部取穴 • 循经取穴 • 对症取穴 • 特定穴位
ppt课件
三、中风的常用穴位
ppt课件
中风的常用穴位
头部:百会、太阳、风池、人中、 颊车、地仓、下关、迎香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 外关、内关 下肢: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丰 隆、血海、三阴交、太冲、太溪
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