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79703e3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c.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用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2、经纬网的作用:地图制图、导航、气象预报、地理信息系统等。
3、经纬网的重要性: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球的基础。
4、经纬网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经纬网的精度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例如GPS系统。
5、经纬网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地球这个球体,不能用于其他星球或天体。
6、经纬网的未来: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发展,经纬网的应用也将不断扩展和升级。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经纬网的基本概念。
地球是一个略扁的不规则球体,经麦哲伦的环球旅行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地球的大小可以用平均半径、赤道长和表面积来衡量。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组成,可以用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经纬网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球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和升级。
意义: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反映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
第三节经纬网与经纬度一、经纬网的定义:以经线和纬线为基础,构成的网格状结构。
二、经纬度的定义: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其位置。
三、经线和纬线的特点:1、经线:自北极点向南极点延伸,长度相等,相互平行,垂直于赤道。
2、纬线:以赤道为基准,自西向东,长度逐渐缩短,相互相交,垂直于经线。
四、经纬度的表示方法:以度、分、秒为单位,如北京的经度为116°23′28″E,纬度为39°54′26″N。
第四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二、昼夜更替的条件: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三、地球自转的特点:周期大约是24小时,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四、地方时的定义: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叫做地方时,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向东分为东十二区,向西分为西十二区,日界线以经度180°为界。
五、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围绕太阳转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了四季的季节变化,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
初中地理地理重点图汇总
![初中地理地理重点图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991eb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d.png)
自然带分布图
总结词
展示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带分布情况, 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自然带,以及它们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分布特征。
详细描述
自然带是指地球上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 影响,形成的具有相似植被、土壤和动物群 落的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展示了地球上不同 地区的自然带分布情况,包括森林、草原、 沙漠等自然带。这些自然带在不同气候条件 下的分布特征,有助于理解地理环境对生物 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和
中国气候分布图
总结词
标明中国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包括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
详细描述
中国气候分布图展示了中国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包括温带 、亚热带、热带等。通过这张地图,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 气候特点,进而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对农业、工业、人口分 布等方面的影响。
中国主要城市分布图
要点一
总结词
标明中国各个主要城市的位置,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等 。
世界交通线路图
总结词
详细描述世界交通线路图,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和 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布局和连接情况。
详细描述
世界交通线路图是初中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幅图示,它 展示了全球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的布局和连接情况。通 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交通方式和交通网络的布局特点 以及交通发展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这 幅地图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全球化的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 ,以及交通运输在国际贸易和旅游中的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国主要城市分布图展示了中国各个主要城市的位置,包 括直辖市、省会城市等。通过这张地图,学生可以了解到 中国的城市分布情况,进而理解城市化对经济发展、人口 流动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这张地图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空 间位置的重要工具之一。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结构图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8ae2392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5.png)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结构图
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有机结合,是对地球表层
及其上的人类活动进行系统地研究的科学。
在初中地理教育中,
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自
然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结构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地理知识。
一、自然地理学部分
1.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
①地球的内部结构
②地壳构造与板块运动
③地震与火山
2.地球的大气
①大气层的结构
②天气和气候
③自然灾害
3.水资源及其利用
①水的循环
②用水与节水
③水污染防治
4.生命体与环境
①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
②自然环境的保护与资源利用
二、人文地理学部分
1.地理位置及人类活动的分布
①地缘位置
②人口分布
③城市与乡村
2.基本经济活动
①农业
②工业
③服务业
3.文化地理
①地方文化
②民族文化
③世界文化
4.交通和通讯
①陆上交通
②水上交通
③空中交通
④信息通讯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结构图的内容,其中自然地理学部分和人文地理学部分相辅相成,形成了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希望该结构图对学生们的学习和考试有所帮助。
同时,我们也提醒大
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全部地理知识点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全部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887a744b73f242326c5f54.png)
二、陆地和海洋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三、天气与气候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四、居民与聚落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五、发展与合作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六、亚洲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七、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八、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九、西半球的国家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十、极地地区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十一、从世界看中国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十二、中国自然环境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十三、中国的自然资源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十四、中国的经济发展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十五、中国的地理差异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十六、北方地区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十七、南方地区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十八、西北地区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十九、青藏地区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二十、中国在世界中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dfd55d8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04.png)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第1页:地理学简介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地理学的分支和学科领域第2页: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和组成第3页: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地图的符号和注记第4页:地球的气候气候的定义和分类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第5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的邻国和海域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第6页: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和高原主要平原和盆地第7页: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8页:中国的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河流的源头和流向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9页:中国的湖泊中国的主要湖泊湖泊的形成和特点湖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0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1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农业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种植区域农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2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工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3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交通枢纽和线路交通运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4页: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城市的特点和发展城市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中国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挑战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6页:中国的旅游中国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目的地和景点旅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7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特点主要文化传统和习俗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8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概述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9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构成主要民族的特点和分布民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0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角色主要国际组织和关系国际关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1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特点主要经济部门和产业经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2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主要教育阶段和学校类型教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3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科技发展主要科技领域和成就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4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体育发展主要体育项目和成就体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5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艺术特点主要艺术形式和作品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6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宗教和教派宗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7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主要社会问题和挑战社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8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主要挑战和机遇未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页: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第2页: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3页:中国的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形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第4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第5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第6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第7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第8页: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第9页: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10页: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第11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第12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第13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第14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第15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第16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第17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第18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第19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第20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第21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第22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第23页: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管理的挑战第24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未来展望第2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挑战第26页: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发展的挑战第27页: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的挑战第28页: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应用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应用的重要性科技应用的挑战中心主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主要分支: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3. 中国的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5. 农业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6. 工业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7. 交通运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8.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9. 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11. 文化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12. 历史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13. 民族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14. 国际关系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15. 经济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16. 教育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17. 科技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18. 体育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19. 艺术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20. 宗教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21. 社会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22. 未来展望发展前景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每个主要分支下,您可以继续添加子分支,以涵盖更多的细节和相关信息。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42819486647d27284b7351be.png)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扫清全部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图1:地球和地球仪图2:地球的运动图3:地图的阅读图4:地形图的判读二、陆地和海洋图5:和大洋图6:海陆的变迁三、天气与气候图7: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图8: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四、居民与聚落图9:人口与人种图10:世界的语言和五、发展与合作六、亚洲图11:亚洲的位置和围七、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图12: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日本图13: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印度图14: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俄罗斯八、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图15: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图16: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欧洲西部图17: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图18: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九、西半球的国家图19: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巴西十、极地地区图20:极地地区十一、从世界看中国图21:中国疆域十二、中国自然环境图22:地形和地势图23:中国的气候图2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图24:中国的自然灾害十三、中国的自然资源图24: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十四、中国的经济发展图25: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图26: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图27: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十五、中国的地理差异图28:中国的地理差异十六、北方地区图29:中国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图30:中国的北方地区——“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十七、南方地区图31:中国的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图32:中国的南方地区——“明珠”和澳门图33:中国的南方地区——祖国的神圣领土_省十八、西北地区图34:中国的西北地区——干旱的宝地_塔里木盆地十九、青藏地区图35:中国的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二十、中国在世界中图36:中国在世界中。
初一地理(人教版)思维导图
![初一地理(人教版)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ce18370628ea81c759f5786a.png)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晨昏线时区时差国际日期变更线四季节气地球五带回归线极圈线黄赤交角rt «f n llll vff to -n .∙.∙∙■w K■m-flW I・T r Tr T CE因A>l i ⅛ E H 恻«l l ⅞a I l ∙ E κD ^D -V W 9!e嚼0f ⅞QEtm8⅛ OoL≡⅛地形图中等高华线人山民峰共和、国山水脊、准山零谷点、陡崖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大洲和大洋七大洲的分界线、面积人口数量半岛岛屿四大洋的分界线面积海海陆变迁沧海桑田落斯山脉脉马拉雅山脉大陆漂移说天气空气质量指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百叶箱内部结构百叶箱观测时间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柯本- 11 -綵ffi 平翌口V眦到⅜-⅜岬喇⅞⅜-√w if ⅜f *≡j ∙∙γ⅞m ■ ⅛-s *+5 .--.⅛*w x βs ⅛^AJ3Y LΠ⅛∙-B - Ħ4⅞--L ∙…"..I ∙--∖b ⅛r ^^」⅜⅛⅜⅛E⅛ 卅 l ⅜^7∑ħ∑⅛,τ^⅞w匚√fc l u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3 -聚落意大利威尼斯- 14 -发展与合作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 15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图解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图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ad407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2.png)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考点1. 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仪的点和线:地轴:地球自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地球上的最南点赤道: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垂直于纬线的线4、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形状特征纬线是一个闭合圆圈经线是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指示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数量关系无数条;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无数条;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长度分布赤道向两极缩为一点、每一条纬线长度不相等(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纬度数划分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增大到90°北纬N:北半球0°---90°N南纬S:南半球0°---90°S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增到180°东经E:东半球20°W—0°--160°E西经W:西半球20°W—180°--160°E经纬度变化规律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分界线确定南北纬分界线: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东西经分界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经线圈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纬度划分低纬度(南北纬0°-30°)、中纬度(南北纬30°-60°)、高纬度(南北纬60°-90°)考点2.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类自转: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公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1天1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季节变化,形成五带昼夜长短变化2、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时间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天文学现象北极圈以北极昼,南极圈以南极夜南极圈以南极昼,北极圈以北极夜半球热量相等北半球多,南半球少相等南半球多,北半球少南北半球季节状况3、4、5月份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秋季6、7、8月份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9、10、11月份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的春季12、1、2月份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3、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分界线纬度范围特点A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 —23.5°S 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阳光热量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中考复习资料~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55张高清大图辅助记忆
![中考复习资料~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55张高清大图辅助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673959c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9.png)
中考复习资料~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55张高清大图辅助记忆
思维导图是很好的学习辅助工具,下面是应用到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点的案例。
通过聚焦某一知识点,发散思维拓展相关知识框架,帮助孩子梳理记忆思路。
理科老师分享这份55张初中地理思维导图(文末含电子档获取方法)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① 地球与地球仪
② 地球的运动
③ 地图的认知
④ 地形图认知
⑤ 七大洲四大洋
⑥ 海陆的变迁
⑦ 天气
⑧ 气温
⑨ 降水
⑩ 世界的气候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初中地理地理重点图汇总
![初中地理地理重点图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e2d9f6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c.png)
初中地理地理重点图汇总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椭球形的天体,它的赤道直径约为12,756公里,而极直径约为12,714公里。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只占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
二、地球的经纬度经纬度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是用来描述地球表面位置的。
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纬度是以赤道为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三、世界时区时区是用来表示世界各地的时间差异。
地球被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代表一个小时的差异。
世界的主要城市都位于不同的时区,因此了解时区的概念对于理解世界时间的差异非常重要。
四、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用来将地球表面的经纬度转换到平面地图上的方法。
常见的地图投影有等角等面积和等方位投影。
不同的投影方法在地图上会产生不同的变形,因此选择合适的投影方法对于地图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五、气候类型和分布气候类型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是指长期天气状况的平均模式。
地球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对于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六、世界地形图世界地形图是展示地球表面地形起伏的地图。
它包括高山、峡谷、平原、河流等地形特征。
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和地貌特征。
七、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是展示世界各地人口密度的地图。
它反映了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城市化的发展。
八、世界贸易路线图世界贸易路线图是展示世界各地贸易路线的地图。
它反映了商品和服务的全球贸易网络。
通过观察世界贸易路线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全球经济的相互。
九、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是地理学中重要的议题。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而环境保护则是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0张初中地理知识思维导图(贝壳初中课堂)
![20张初中地理知识思维导图(贝壳初中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fe04d33c3b3567ec102d8aab.png)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贝壳初中课堂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贝壳初中课堂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贝壳初中课堂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贝壳初中课堂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贝壳初中课堂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贝壳初中课堂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贝壳初中课堂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贝壳初中课堂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贝壳初中课堂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贝壳初中课堂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贝壳初中课堂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贝壳初中课堂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搜索公众号 “初中一站通” 获取更多学习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导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8e45c3f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c.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导图
地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将我们和周围的
环境联系在一起。
在七年级的地理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地球,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天然和人工地形的特点,以及它们对我们的生
活产生的影响。
下面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点导图。
第一部分:地球及其表面特征
1. 太阳系和地球的结构
1.1 太阳系中的行星、恒星、彗星、流星等的概念和特征
1.2 地球的形状、大小、地壳概念、地球的内部结构
1.3 大气层的组成、地球运动、时间和气候
2. 地球上的水资源
2.1 世界、亚洲和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
2.2 水循环和水污染等问
3. 地球上的岩石和土壤资源
3.1 矿石、岩石和土壤等的概念和特征
3.2 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景观
第二部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1. 自然灾害
1.1 地震、火山、台风、洪水等与人类生存的关系1.2 自然灾害防御及预警工作
2. 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2.1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征
2.2 珍贵资源的储量分布,如石油和天然气
2.3 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3. 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
3.1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的概念和影响
3.2 森林和草地退化、荒漠化及其防治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点导图,我们学习时可以根据这个导图来进行学习和复习,为我们未来的实践打好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图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图](https://img.taocdn.com/s3/m/6ab5c03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c.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图
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的学科,我们将在七年级学习地理下册的知识点图。
知识点图是一种常用的学习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较为完整地了解、记忆并运用所学知识。
下面是本册地理的知识点图: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是“扁球体”(俗称“地球球”),它表现在二维的地图上为圆形或椭圆形,体现在三维的球体上为中间略扁、两极略鼓的球形。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以自己的轴线(地轴线)为中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周。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以太阳为中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
三、地球的四季
地球的四季是因为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而产生的;地球公转
的轨道是倾斜的,这就导致了不同季节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温度和
昼夜时长不同。
四、地球的经纬度
地球的经度是由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向西测量的度数。
地
球的纬度是由地球赤道为基准,向南向北测量的度数。
五、地球的板块构造和地震
地球的板块构造分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在板块的交界处会
发生地震。
六、自然资源的分布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来源。
它们
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等,不可再生资源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七、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包括:土地开发、水土流失、污染、气候变化等。
通过本册地理的知识点图,我们能够更系统地认识地球的形态、运动规律、气候现象、自然资源分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复习这些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章节教学内容七年级导言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地理的意义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第三节地图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面积大小及分布特点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及原因;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著名山系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的含义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气温的变化规律;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及其主要形式;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变化规律;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数量及增长趋势;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其主要分布地区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六种主要语言及其主要使用地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地区分布特点;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范围;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在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人文环境特点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火山地震及成因;日本经济发展特点及主要条件;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特点第二节东南亚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区农业生产与热带气候的关系;东南亚主要农作物与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第三节印度印度人口问题;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印度的粮食问题;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第四节俄罗斯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及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输出情况;中东水资源状况;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第二节欧洲西部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欧盟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经济发展的特征;欧洲西部优越的自然环境对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繁荣的旅游业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人种;单一商品经济形成原因及后果;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节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位置、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及其形成原因;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分布的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特点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美国领土构成;美国种族民族构成;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及对美国现代经济的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第二节巴西巴西的民族融合状况;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巴西的城市化问题第十章极地地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及差异;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八年级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我国的位置和疆域特点,及位置的优越性;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我国主要山脉和重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点;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名称、分布、作物熟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四类干湿地区的名称、分布、植被;我国气候两大特征;冬、夏季风的特点;各种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黄河的基本概况;长江的基本概况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自然环境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自然资源的定义及主要类型;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第二节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作用和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利弊;我国土地资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第三节水资源世界水资源的有限性、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现代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业的地位及包括的部门;农业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和在工业生产中起的作用;我国农业分布上的地区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及措施;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对策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区、工业城市的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国地理区域的类型;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范围;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原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差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及其成因;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北京的位置、面积及自然环境特征;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城市建设成就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及经济特点;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的促进作用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和人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我国西部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西气东输工程及其重要性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状况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后果;黄土高原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气候特点;长江沿江地带内的地理差异;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本区内人口、城市和工业部门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地区差异;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及对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区际联系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长江各段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加强区域联系的必要性;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基本国情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知识框架:章节主要内容中国的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区域划分种类、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形、气候、植被、耕作制度、交通、民居、工业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分界、地形、气候、植被、农牧业、自然特征、河流认识省级区域北京地位、位置、气候、都市建设香港和澳门位置、制度、经济、比较台湾省位置、自然地理、资源、经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位、位置、地形、气候、农业、资源、能源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地位、位置、经济西双版纳位置、地形、气候、旅游资源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地位、自然状况、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措施长江沿江地带位置、自然条件、纽带和辐射作用、生态环境走向世界的中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中求发展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地理区域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图5.1 p2)2、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的温度带可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而温带有可进一步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活动p3)3、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的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图5.4 p4)4、通过第5页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与下列因素的联系:(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高山气候区;(2)气温和降水;(3)地形。
5、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影响程度,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