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专题

【方法指导】

“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和任务。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这主要针对图表型主观题、或者材料内容比较抽象、离学生实际有点远的主观题而言的。这些题目的设问大多为“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政治现象或道理”、“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政治信息如何理解或看待这一现象或问题”等。这样的题目或者因看不透材料而表述不准确,或者是只留在表面性的陈述上,不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描述或阐述事物而失分。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深入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实质性问题,不能仅仅进行简单的总结性、归类性、表面性表述,更要运用教材理论进行表述。

2.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历史的观点和方法

在考察事物的特征时,加入时间的因素,即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及意义等。所谓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2)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现象描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要学会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现象,更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对于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阐述和评论,不仅局限在某一模块的角度,还要注重政治学科中几个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种知识的综合,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扩展,培养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这主要指向辨析类、评价类、认识类等类型的主观题,有时也涉及影响类、图表类主观题。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确定问题的起点: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第二,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第三,排除解决问题的障碍: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以及由起点到终点之间的必要步骤。

【经典例题】

【例题】(2015年天津卷)近期,“创客空间”、“梦想小镇”、“创业咖啡馆”等创业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社会热词。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补充说明: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偏高,技术对外依存度仍高于50%。

补充说明: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材料三国务院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该文件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27条意见,并明确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有关创业扶持和优惠政策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给予倾斜。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近期国民经济状况。

(2)结合材料,运用就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阐述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的意义。【答案】

(1)经济总量不断增加,GDP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质量不高,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略有上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创业意味着创业者自身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创业既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又能够获得生活来源,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全面发展。鉴于当前国民经济形势,高校毕业生创新,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解析】本题第一问,是图表类题目,只要遵循图表类信息的做题原则,对图表信息逐一解读,然后进行语言的概括总结,不难得出答案,但要注意不能遗漏信息,图表所给信息包括小注信息都是有效信息,不能忽略;本题第二问,两块知识都非常明确,可以把本题设问分解为两个问题,就业的意义和创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明确上述分解后,在根据教材理论,组织意义类的语言即可。

(1)本题属于经济生活图表信息题目,此类题目基本做题准则,纵向看变化,横向看差距,同时要十分注意小注信息,防止信息遗漏。遵循上述原则,观察图表一,不难得出,2010-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GDP增长率逐年下降;同时关注图表一小注信息,我国劳动密集型比重大,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说明我国经济的质量不高;观察图表二,不难得出,2010-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略有上升,同时关注图表二小注信息,我国没有实现城镇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标内,说明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就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题目类型意义类,问题指

向阐述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的意义。综合知识限定、题目类型和问题指向,第一部分,就业的知识阐述创业的意义,就等价于就业的意义,即既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又能够获得生活来源,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全面发展,关于这一点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学生运用难度不是很大;第二部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则侧重于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可以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机构优化等方面进行表述,注意语言组织要运用意义类的形式,即“有利于”。

【难度】较难

【热点模拟】

1.(2015年高考安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答案】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目盲从、理性消费。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解析】体现类的解答题,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体现类”题的设问方式通常为“分析XX体现的XX道理、”“分析XX是怎样体现XX道理的”、“分析XX是如何做到XX(理论化)要求的”的标志性字眼。“体现类”题对考生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

【难度】较难

2.(2015年四川卷)“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解读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答案】中国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比重较低;中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且总量大。

【解析】本题属于经济生活图表类信息题,解读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需要从两个基本层面进行思考,即遵循纵向看变化,横向看差距的原则。遵循上述原则,统一主体在不同年份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