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培养对历史的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增强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图片、文物等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立人格。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和社会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历史,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夏商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纷争、秦统一六国等。
社会发展规律及其表现,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
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体系。
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规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个人观点和态度的形成和表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实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等。
结合图片、地图、文物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举例、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交流和探讨。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精选5篇)当设计完成一个教案的同时,在备课教师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授课方案。
撰写出来的教案也只是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骨架结构,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__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思路]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走进历史与社会1.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
介绍本学期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 我们的国家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介绍各省区的特色。
1.3 我们的社会讲解中国的社会制度,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发展2.1 古代文明的传承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介绍夏、商、周等历史时期的特点。
分析古代文明传承的方式,如礼仪、文字、艺术等。
2.2 古代文明的发展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经济的发展,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
分析古代文明发展的原因,如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等。
2.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讲解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分析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如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等。
第三章:近代历史的变革3.1 近代历史的背景讲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
分析近代历史变革的原因,如外来侵略、内部矛盾等。
3.2 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介绍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历史事件。
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的变革、思想的解放等。
3.3 近代历史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近代历史变革的启示,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第四章:现代中国的建设与发展4.1 现代中国的建设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成果。
分析现代中国建设的原因,如政策引导、人民努力等。
4.2 现代中国的发展讲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中国的发展问题,如环境保护、贫富差距等。
4.3 现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介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
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等。
七年级 (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走进历史与社会1.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社会现象,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发展的历程1.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1.4 作业第二章:中国古代史2.1 课程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古代文明的重要发展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文明的理解。
2.4 作业学生绘制一幅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轴,标注重要事件。
第三章:中国近代史3.1 课程导入通过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思考。
3.2 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近代社会的变革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视频资料,讲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近代社会的生活场景。
3.4 作业第四章:中国现代史4.1 课程导入通过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现代史的发展。
4.2 教学内容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现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现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4.4 作业学生制作一份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调查报告。
第五章:社会与我5.1 课程导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个人在社会中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引导讨论,讲解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
5.4 作业第六章:生活中的法律6.1 课程导入通过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思考。
6.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6.4 作业学生制作一份关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海报。
第七章:经济与社会7.1 课程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与社会的关系。
(2)掌握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3)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和处理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历史与社会导论第1课历史与社会的研究对象第2课历史与社会的研究方法第二单元:中国的历史与社会第3课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第4课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第5课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历史与社会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2)掌握中国历史与社会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历史与社会研究方法的运用。
(2)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单元共需8课时。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作业布置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期末考试:结合学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成果。
六、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发展第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0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第11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七、第六单元:中国与世界第12课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第13课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列强的侵略第14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关系第15课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八、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发展第16课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第17课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课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第19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九、第八单元:历史文化与社会传承第20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影响第21课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第22课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第23课社会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十、教学总结与反思第24课教学总结与反思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过程。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理、历史、文化等基本知识;(2)学会分析历史与社会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3)提高阅读、写作、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2)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2)培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操;(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国家第1课我们的祖国1.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2)认识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3)掌握我国历史发展脉络,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
2. 教学内容(1)我国地理位置、面积、人口;(2)我国民族分布及特点;(3)我国历史发展脉络。
第2课我们的家园1.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理分区及特点;(2)认识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多样;(3)掌握我国气候类型及特点。
2. 教学内容(1)我国地理分区及特点;(2)我国自然资源;(3)我国气候类型及特点。
第二单元:我们的社会第3课我们的家族1.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家庭、家族的基本结构;(2)认识家族文化在我国历史、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培养关爱家人、家族成员的情感。
2. 教学内容(1)我国家庭、家族的基本结构;(2)家族文化;(3)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爱。
第4课我们的朋友1.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民间风俗、习惯;(2)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3)培养尊重、包容、友善的品质。
2. 教学内容(1)我国民间风俗、习惯;(2)传统文化的现代影响;(3)尊重、包容、友善的品质。
第三单元:我们的历史第5课我们的祖先1.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人物及其事迹;(2)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奋斗精神;(3)培养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初中历史与社会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作用。
2. 掌握丝绸之路在古代文化、经济和交流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丝绸之路的形成原因。
2. 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和起讫地点。
3. 理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图片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主题,让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主要内容。
2. 讲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起讫地点。
3. 讲解丝绸之路在古代文化、经济和交流方面的作用。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
1. 讨论丝绸之路在文化、经济和交流中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各国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四、总结归纳(5分钟)
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书籍等方式,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也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2)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3)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研究历史事件;(2)学会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使命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祖国第1课:祖国的位置与范围第2课: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第二单元:古代社会第3课: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第4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2)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3)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和分析问题能力。
2. 教学难点:(1)古代社会的制度变迁;(2)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与影响;(3)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的历史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期末考试评价:全面评估学生在学期末的历史学习成绩。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下册2. 辅助教材:历史故事书籍、历史地图、历史纪录片等3. 网络资源:历史网站、在线课程、历史论坛等4. 实物资源:文物模型、历史图片、手工制作材料等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我们的祖国(2周)第1课:祖国的位置与范围(1周)第2课: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1周)第二单元:古代社会(4周)第3课: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1周)第4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1周)八、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教师对历史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历史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1灿烂的青铜文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重点和难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1、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2、自学探究式学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四、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2、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
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3、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设置二个动脑筋题:(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历史与社会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人类社会的形成1. 人类社会的产生2. 人类社会的进步3. 农业文明的兴起第二章:国家的产生与演变1. 国家的产生2. 国家的演变3. 国家的类型第三章:阶级与阶级斗争1. 阶级的产生与划分2. 阶级斗争的作用3. 阶级社会的演变第四章: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 社会发展的阶段2. 社会发展的动力3. 社会发展的趋势第五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1. 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2.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道路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历史事实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4.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感受历史与社会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
4.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小组讨论、参观考察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与社会》2. 参考书目: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的材料。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1. 中华民族的起源2.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3. 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与成就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与成就第八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与路径3.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第九章:中国的经济制度与经济改革1. 中国的经济制度演变2.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意义3.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挑战第十章: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 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2. 国家治理的理念与实践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第一章: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人类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掌握人类的特征。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进化、人类的特征。
1.2 早期的文明学习目标:了解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掌握其特点和发展。
教学内容: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历史与社会2.1 夏商周时期学习目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其重要事件和社会制度。
教学内容:夏商周的更迭、夏商周的社会制度、夏商周的文化艺术。
2.2 春秋战国时期学习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其重要事件和社会变革。
教学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与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艺术。
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3.1 秦汉时期学习目标: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其重要事件和社会制度。
教学内容:秦朝的统一与崩溃、汉朝的兴起与衰落、秦汉时期的文化艺术。
3.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学习目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其重要事件和社会变革。
教学内容:三国时期的战争与政治、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第四章:国家的统一与分裂4.1 隋唐时期学习目标: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其重要事件和社会制度。
教学内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唐朝的繁荣与衰落、隋唐时期的文化艺术。
4.2 宋元时期学习目标: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其重要事件和社会变革。
教学内容:宋朝的建立与灭亡、元朝的统一与灭亡、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
第五章: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5.1 明清时期学习目标: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其重要事件和社会变革。
教学内容:明朝的建立与灭亡、清朝的兴起与衰落、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
5.2 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学习目标:了解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掌握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第六章:现代中国的建设与发展6.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学习目标: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就。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3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3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也许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装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消遣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熟悉和改良现代社会生活的力量。
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熟悉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制造性地改良物质文化生活的力量。
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熟悉,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四项内容,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包括消遣活动和节庆活动两项内容。
从教材表达绽开的程度来看,服饰和瓦子可以视为重点内容。
同时,服饰问题涉及到国内各民族间在文化上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响;瓦子属城市商业富强的问题,也可以视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忆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进展和商业进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阐释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民的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使学生熟悉到宋朝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进步根底。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衣: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
观赏《清明上河图》等宋代的插图,描述画面中人物的服饰,或者通过不同的服饰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
留意三个问题:第一,宋朝服饰特点的历史变化,从王朝初年的简朴到王朝末年的浪费,一方面说明了社会经济的进展,另一方面也说明白统治阶级的日渐腐朽。
其次,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影响,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
”这是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使学生熟悉到,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作用。
第三,在宋朝消失的缠足陋俗,说明当时统治阶级价值观念的腐朽和妇女地位的低下,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熟悉这些历史现象。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范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1【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第一章:人类文明的开端1.1 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掌握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1.2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文明的曙光1.3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人类进化过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包括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人类文明的曙光,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发展2.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掌握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古印度文明的兴起古中国的文明成就2.3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的文明发展过程和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形成3.1 学习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掌握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封建社会的形成背景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3.3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欧洲封建社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背景和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四章: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崛起4.1 学习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过程,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特点。
4.2 教学内容: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特点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3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五章:现代社会的发展5.1 学习目标: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掌握现代社会的主要特点。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起源,认识史前文明的重要发展阶段,如原始社会、夏商周时期等。
2. 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史前文明1.1 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1.2 原始社会的宗教信仰与艺术2. 第二课:夏商周时期2.1 夏朝的建立与衰落2.2 商朝的兴衰与甲骨文2.3 周朝的礼乐制度与诸侯争霸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素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历史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成绩:通过对学生的单元测试成绩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进行同学间的互评,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六、教学内容3. 第四课:春秋战国时期3.1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3.2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成就4. 第五课:秦朝的统一与灭亡4.1 秦朝的统一六国4.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4.3 秦朝的灭亡与楚汉争霸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对每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详细讲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历史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场景,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辩论赛: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表达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和立场。
1. 历史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与课程相关的历史书籍,丰富知识储备。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历史的起源,掌握夏商周时期的基本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学会尊重不同民族和文化,培养团结、和谐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历史的起源1. 第一课: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掌握夏商周时期的基本史实。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 第二课:夏商西周的社会变革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教学重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掌握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
3.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网站信息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等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第四课:秦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重点: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掌握秦始皇的主要功绩和暴政。
第四单元:分裂与融合1. 第五课:汉朝的兴衰教学重点:了解汉朝的建立、发展和衰亡,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
2. 第六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教学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第一课时《我的家在哪里》缙云二中陈建红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教学目标1、掌握地图“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三要素。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社区的工具——地图社区的概念教学难点:认识社区的工具――地图三.预设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说一说你的家在哪里,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围的环境?学生分组活动,互相交流自家周围的环境。
各组派一名代表,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围的环境。
[新课教学]学生根据课本P6第一自然段回答。
提问:不同的社区所处的位置很不一样。
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对你们家所在社区的位置和环境一目了然呢?学生提出画平面图的想法。
转承:画平面图是常用的办法,我们来看这样两幅社区平面图。
展示:课本图1-1和图1-2。
提问: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这两幅图画的是同一地区吗?它们有什么不同?(2)试着向同学描述图中景物的相对位置,看同学能否明白?(3)怎样修改一下,才能使这两幅图趋于一致?有的学生看出这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地区,但图中方向表示不一,而且图例不同;有的学生从图1-1看出杜鹃家在王朋家的左侧偏下,从图1-2看出杜鹃家在王朋家的右侧偏下,由此认为这样的地图让人看不明白;有的学生认为要给两幅图加上明确的方向标志,使用相同的图例标志,两幅图就趋于一致了。
小结:看来画简单的平面图也要注意许多问题。
展示:课本图1-3提问:如果对照这一、社区的含义幅图,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发言,集思广益得出因为这幅地图有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所以很容易看懂。
二、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板书)1、方向提问:除了我们刚才讲的指向标指示方向外,根据我们以前了解,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通过所见过的地图,进行总结。
归纳:指向标、经纬网、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课堂举例练习2、比例尺提问: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除了刚才大家看见的线段式外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学生可根据所见过的地图进行归纳总结,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阅读卡”进行回答。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范文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民族分布及历史文化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历史与社会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民族分布及历史文化特点。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教学难点】1.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
3.相关历史与社会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基本国情,如地理位置、民族分布等。
二、新课讲解1.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包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海岸线长度等。
2.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包括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比、少数民族分布特点等。
3.讲解我国的历史文化特点,包括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传统节日等。
(1)我国历史文化特点的具体表现:古代文明: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民族风情:各民族独特的服饰、建筑、风俗等。
(2)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对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传承了优秀文化。
对外:促进了文化交流,展示了我国文化的魅力。
4.讲解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1)差异性:各民族在语言、服饰、饮食、建筑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2)共同性: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三、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差异性和共同性。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请学生绘制一张我国民族分布图,并标注各民族的特色。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
七上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上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2. 了解古代各大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 掌握古代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世界地图上的分布。
4. 能够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了解古代文明古国的社会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等古代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 古代文明古国在世界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及分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利用课堂时间讲解古代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重点介绍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等古代文明古国。
3. 练习和讨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古代文明古国在世界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及分布,并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练习。
4. 教学活动: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古国的社会发展历程,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影响,鼓励学生多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进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博物馆等方式,继续了解古代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
2. 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扩大对古代文明古国的了解,并结合现代社会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资源:1. 图书资料:《古代文明古国简史》等相关历史书籍。
2. 视频资料:介绍古代文明的视频资源。
3. 图片资料:古代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文化遗迹等图片资源。
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可以发现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能够深入了解古代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教案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
目标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比例尺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一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地图
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各类地图、乡土教材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1―11A和1―11B两幅地图,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提问: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小?
提问:如果想了解福州与台湾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大致距离,应该选择哪幅地图?
提问:如果要坐火车游览台湾,应选择哪幅地图?
总结:由此可见,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而反映区域范围越小的地图,图上内容越丰富。
二、巧用地图
如果张京要坐火车从北京到杭州旅游,他该选择哪种地图来确定线路?
1、交通图
提问:他应该如何安排线路?可以有哪些不同线路?
展示:《中国铁路干线图》
提问:根据你们确定的线路,沿途会经过哪些城市?
展示《杭州交通图》
展示:等高线图。
叙述: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起伏越平缓。
教
学
过
程
提问:当我们拿一张《张家界风景旅游区地图》,该如何安排两天的行程?
1、请在图上找到入口处?你准备从哪个门进?从哪个门出?
2、请在图上找到住宿的宾馆,你准备晚上哪个宾馆住宿?
3、根据上述选择,确定第一天和第二天所要游览景点的范围。
4、根据你所确定的范围,再合理安排具体的旅游景点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图和历史变迁图及其运用。
布置作业
练习册1----7题
板书设计
一、选择合适地图
二、巧用地图
教学后记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一、教学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生活体会社区功能。
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利用比例尺测量实地距离。
二、教材分析:重点----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难点----利用比例尺测量实地距离;教具----地图、地球仪。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教师在课前布置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
课上首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各自的调查结果。
然后,教师在引出社区的概念。
讲授新课――
(一)从社区看我家
1、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经验,可先提出“怎样让朋友了解自己家的位置和环境?”的问题,然后再以此问题过度到地图知识的教学上来。
2、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1―1图,和1--2找出它们的差异。
各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差异找的最多。
例如,两图的方向不同、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有异、图幅有大有小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
可以让一组扮演杜鹏,一组扮演王鹏,分别描述这两张地图,看其他同学能
否听明白。
教师可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度到“怎样修改,才能使别人容易读懂?”的问题。
3、地图三要素和阅读卡的教学
老师带领学生读1―3,并与前面两图加以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哪幅图反映的事物更清晰明确,分析图1―3对图1―1和1―2在哪些方面做了改进。
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三要素的理解和认识。
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4、图例的教学
为使学生迅速准确地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可在教学中将形状相似或相近的符号进行分类,如首都、省级别行政中心和一般城市为一组;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和地区为一组等等,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试着找出它们的主要区别,加以识记。
(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功能先提问学生“我们人人都生活在社区里,但可能不自觉或很少留意。
那么,现在大家就想想看,我们能在社区里做什么?”启发学生回想日常生活,如社区提供的各种家政服务、为居民创造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等等,居民可以在社区内锻炼身体、购物、交友、共商大计以完善社区建设等,然后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同学们说的这些都反映了社区功能。
社区有哪些功能呢?我们一起看书上这四张图片。
” 在学生学习讨论后,全班互相介绍自己家所在社区的情况。
视教学时间和学生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关注自己生活的区域,留意身边的事物,拓展思考:1、你还知道社区有哪些功能?
2、我们还可以为改善社区做什么?
2、自我测评 (1)、目的是看学生能否将所学的地图知识运用到绘制平面图上来,同时还能看出学生是否善于观察身边事物。
给出各个景物之间的实地距离和平面图的比例。
只要方向正确、比例尺适当、图例清晰,就能达到教学目标。
(2)、根据各人爱好、特长和条件,不拘方式的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要学生创作的内容能够反映社区环境和生活,不论何种形式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板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
(一)从社区看我家一、认识平面图
二、地图的三要素
三、认识图例
(二)在社区中生活
一、社区的功能
二、自我测评
布置作业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教学
目标
识别一些常见类型的社区。
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理解区域差异联系的必要性。
能正确观察和阅读图表,形成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知道社区的类型和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难点
正确观察和阅读图表,形成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的那力。
教具
社区图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区的环境和功能等内容,社区有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按照不同的功能,社区还可分为不同类型,那么,社区大致有哪些类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正文
1、社区的类型
功能社区
自然社区
行政社区
类型
围绕人的不同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
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
举例
大学区、工业区
村落、城镇
乡、镇、县、市
教
学
过
程
2、社区的差异
让学生仔细观察1―3和1―9,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社区商品调查
让学生到社区中进行实地调查
让学生调查社区之间的调查
布置作业
联习册1―8题
板书设计
一、社区类型
二、社区差异
三、社区商品调查
四、社区的交流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