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0a0cc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5.png)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针对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种专业方案。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
以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电子电路设计、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
二、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学、信号与系统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等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多个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物联网技术等方向的选修课程。
4.实践能力培养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授课,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2.实验实习通过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四、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设置多个实验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等,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通过毕业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实验报告、项目实践成果等。
六、学科发展方向综上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基础理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环节等,并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科研创新等方式,培养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5e5b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5.png)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1.专业概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多学科交叉领域专业。
它研究和应用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能力。
2.专业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基础;(2)培养学生具备电子信息系统的实际开发和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与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专业课程设置(1)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2)通信技术基础:包括通信系统原理、通信信号处理、调制与解调技术、电磁波传播与天线等;(3)计算机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编程语言与算法设计等;(4)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等;(5)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电子实验、通信实验、计算机实验、实践教学等。
4.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通过电子实验、通信实验、计算机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课程设计:通过开展课程设计活动,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3)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掌握实际工作技能;(4)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5.职业发展与就业方向(1)研发工程师: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工作;(2)系统工程师:负责电子信息系统的集成与调试工作;(3)维护工程师:负责电子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4)项目经理:负责电子信息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5)销售工程师:负责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
总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方向)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方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baf27304a1b0717fd5dde1.png)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方向)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宽厚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光电子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初步受到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光电子技术与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科技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1)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良好的人文社科基础;2)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系统地掌握光电子技术和光电信息技术领域必需的、较宽的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实验理论、计算机辅助计算与设计理论;具备科技创新和工程应用的基本知识;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与专业有关的外文书刊和文献资料;4)较深入地了解其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修完185学分。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自学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听说读写等外语应用能力等)、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等)及交流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热爱祖国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素质、工程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光电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光电子技术与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及管理工作。
1.专业技术知识具有从事光电子技术相关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应用知识以及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光电子技术与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及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eeeed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0.png)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0714T一、培养目旳与基本规格1.培养目旳本专业面向通信、电子测量仪器、电子计算机、电子专用设备、电子元器件、广播电视和视听设备等行业, 针对电子信息有关领域旳产品开发设计、设备生产与维护应用、技术管理等岗位, 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具有从事本专业旳工程技术工作所需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掌握电子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 具有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场工程师)。
2.基本规格(1)知识规定①基础知识: 具有较扎实旳工科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 很好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扎实旳计算机基础知识;很好地掌握一门外语知识,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旳基本知识。
②关键知识: 掌握电路与电子技术、信号系统与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电磁场等方面旳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有关旳工程基础知识。
③有关知识: 具有与本专业有关旳职业和行业旳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方面旳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具有经济和企业管理等基本知识;理解专业常用旳技术规范和原则。
(2)能力规定①基础能力: 较强旳中文体现、交流沟通能力, 具有一定旳外语阅读与交流能力;具有一定旳科技文献检索能力, 具有较强旳计算机应用能力。
②关键能力: 具有较强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分析和处理工程技术实际问题旳能力;具有一定旳软件编程能力和硬件应用能力;具有纯熟使用常用电子仪器设备旳能力。
③有关能力: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 以及在团体中发挥作用旳能力;具有不停探索, 与时俱进, 适应目前社会发展旳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对外交流能力, 能进行有效旳工程技术沟通、合作与竞争旳能力。
(3)素质规定①基础素质: 具有良好旳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品行和职业道德;具有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团结友爱、乐于奉献旳人文情怀, 较强旳法制观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c5cee2bceb19e8b8f6ba7d.png)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方向、授予学位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80714T)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掌握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坚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产品的设计、应用、开发、研究等工作,能够服务于水利、电力等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子电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电子信息方面的基本工程训练,在集成电路设计和信息检测方面有一定专长,具备较好的应用实践和技术研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2.掌握全面的电子电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3.系统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熟悉现代FPGA应用开发技术和现代DSP技术;4. 掌握电子信息领域宽广的信息检测与处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5. 获得较好的应用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6. 熟练掌握英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探索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8.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四、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数字图像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等。
六、主要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工程训练、电路系统课程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高频电路课程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79313983d049649a665820.png)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2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务实作风,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务实作风”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科技开发、产品设计或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接受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要求(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3)了解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现代电子器件技术。
2、能力要求(1)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2)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5)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和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能力,以及从事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发和管理的能力;(6)具备运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挖掘新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和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善于自我设计、自我推销,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够及时掌握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具有自主择业的能力。
3、素质要求(1)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具有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4)具有浓厚的专业兴趣、明确的专业理想以及专业科学的思维。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3a98aa59eef8c75ebfb315.png)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融合型专业,涵盖电子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主干学科,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号处理、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以传感技术为隐含线,以泛网络智能电子信息系统为主线条,培养学生泛网络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包括芯片、传感器及系统、嵌入式软件等方面综合设计开发能力。
本专业适用于泛网络时代对智能电子信息设备在集成电路设计、系统电路设计、传感器集成、嵌入式软件及安全等方面技术开发的专门人才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突出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硬件电路系统设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安全技术,着力培养学生在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综合设计方面的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较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及创新应用初步训练,具有从事智能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泛网络时代智能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与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内能够达成如下12个方面预期的能力: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中复杂问题,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功能协议设计、系统效能分析等;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包括:问题凝练、系统建模、关键信号和噪声分析,以获得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的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子信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部件(芯片/板卡)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研究:能够基于电子信息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中科学与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中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中科学与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和复杂科学与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工程化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沟通:能够就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0473f0561252d381eb6e8d.png)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团队协作,厚基础、宽口径、精术业、通工程,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身心健康,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成为复杂环境电波传播、电磁兼容和信息感知、测量、控制与处理等领域的“专业学术型”创新人才,能够在物理学及其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通过3-5年实际工作的锻炼,期望达到如下目标:(1)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水准和敬业精神,有意愿和能力服务国家和社会;(2)能够独立承担复杂环境电波传播、信息感知等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和测试等工作;(3)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成为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和业务骨干;(4)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作为初级领导或者重要成员有效地发挥作用;(5)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更新电子信息方面的核心知识和能力,部分毕业生通过研究生教育能够开展横跨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
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及相关电子信息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在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加以利用。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和信息感知、测量、控制与处理等复杂科学和技术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针对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和信息感知、测量、控制与处理等领域中的基础科学、复杂系统、工程应用的设计、分析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创新研究:具有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创新设计和实施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领域实验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实现学术研究能力提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092aa7551810a6f5248650.png)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具备基本理论、形成系统知识和一定实验技能,能够从事电子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采集与处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应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努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嵌入式微机系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接受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具备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2.掌握一定的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互联技术;3.掌握电子技术与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等;4.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前沿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5.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6.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7.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综述的基本方法。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符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位条件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学制:4年;毕业总学分:155;课内总学时:2540必修课:109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0学分,占总学分32.2%;专业必修课:59学分,占总学分38.1%。
选修课:46学分,其中专业限选课:20学分,占总学分12.9%;专业任选课:16学分,占总学分10.3%公共选修课:10学分,占总学分6.5%。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95b481b9f3f90f76c61bec.png)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3、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4、熟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5、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信号与线性系统、通信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四、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电子技术认识实习、计算机程序课程设计、电路电路CAD设计、电子技术课程综合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电子装配实习、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
五、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六、作为第二专业辅修的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信号与线性系统、通信原理。
七、专业教学任务实施方案1、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2、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表3)3、专业课程课外教学进程表(见附表4)4、课程学期进程表(见附表5)八、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要求附表1 课程结构分类与毕业学分统计表附表2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附表3 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附表4 专业课程课外教学进程表附表5 课程学期进程表。
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专业培育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专业培育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2642f9866fb84ae55c8d47.png)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育方案一、培育目标及模式培育目标:培育德、智、体、美全面进展,具有扎实的数理、运算机及外语基础,具有电于信息的大体理论、大体知识和大体技术,具有较奸的科学素养尺必然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迸步和社会雷求转变的高级技术型人材。
培育模式:本专业依照教、理、电基础扎实、技术熟练、具有知识创新的素质与能力、能够运用理论、大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型” 人材。
二、大体要求本专业依照4年制迸行课程设直及学分分派。
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使学生通过学习李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于信息专业知识,具有必然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
学位:理学学士。
四、专业方向与业务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的大体理论和技术,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恩维的训练,学生可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大体能力。
专业方向: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业务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该专业领域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学握数学、物理学与电于信息科学的大体知识、大体理论和大体技术;2.李握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方面的大体理论及应用技术;3.具有将物理信息、电于信息、运算机、单片机等相结合的综台设计和开发应用能力;4.具有解决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中相关问题的能力;5.了解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方面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黒新进展状态和相关产业迸展状况;6.掌握中外文资料査询、具有必然的产品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五、骨干课程设量数值计算方式、数学物理方程、微波技术墓础、计算物理、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微波仿真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長于力学、微波遥感基础、天线原理、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微波器件与电路、地波传播、天线CAD.光学传感与测長、射频识别技术、电波传播概论、智能天线槪论、光纤与光通信、信息光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路原理
081230212 微机原理 72 学时 4 学分
内容提要:本课程以 Intel 80X86/Pentium 微处理器为背景,全面介绍了计算机基础、
微处理器结构及系统、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和中
断技术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达到具有微机系统软、硬件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的
大学英语(1) 大学英语(2) 大学英语(3) 大学英语(4)
3 74 74 5 90 90 4 72 72 4 72 72
081100002 大学 IT
3 72 72
Visual Basic 程序设
081100004
3 72 72
计
081500001 大学体育(1)
1 26 26
4+1 4+1 4 4 4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是利用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等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主要
讲述经典物理学、近代物理学。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方法及科学研
究能力。为专业后继课程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081230207 工程数学 108 学时
初步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先修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081230213 电子设计自动化 72 学时
3 学分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讲授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的基本知识、常用的 EDA 工具的使用方
按要求选定
√ √
√√ √
合计
169 2989
22 28 33 24 19 19 12 7
六、课程简介
081230201、081230203 高等数学 198 学时 11 学分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讲授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向
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通
4
2
081500002 大学体育(2)
1 36 36
2
081500003 大学体育(3)
1 36 36
2
081500004 大学体育(4)
1 36 36
2
小计 共 15 门次(9 门) 42 820 820
9 12 13 11
081230201 高等数学(1)
5 90 90
6
081230202 程序设计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081230208 模拟电路
108 学时
5 学分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讲授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特性及主要参数;放大
电路的基本概念、性能指标及分析方法;集成运算放大器、负反馈放大电路、正弦波、非正
弦波信号产生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电路、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
结构和共用体、位运算和文件操作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的基本概念
和基本程序设计方法;深入了解 C 语言的基本元素;熟练使用 C 语言程序开发环境;具备使
用 C 语言进行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081230204 电路原理 108 学时
5 学分
内容提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集成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电流、电压变量的分
3.5 72 54 18
5 3 3 3 4
081230324 多媒体通信技术
2.5 54 36 18
3
卫星与有线电视技
081230325
3.5 72 54 18
术
电子测量与智能仪
081230326
2.5 54 36 18
表
081230327 光纤通信
3 54 54
4 3
3
081230328 虚拟仪器及其应用 3 72 36 36
析方法;大规模电路分析概要;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电容元件及电感元件;一阶电路;交
流动态电路;阻抗和导纳;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三相电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
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
的电路知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081230205—081230206 大学物理 144 学时 7 学分
过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清晰、思考缜密的特质,训练其全面考虑科学系统
的头脑,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抽象、量化能力,即基本的数学建模能力。
081230202 程序设计 105 学时
5 学分
内容提要:本课程以学习 C 语言程序设计为主。讲解内容包括 C 语言概述、C 语言数据
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及相关语句、数组、函数、指针、
3.5 72 54 18
4
课(选 081230313 自然科学史
2 36 36
2
修) 081230314 计算机控制技术
3.5 72 54 18
4
081230315 宽带通信网
3 54 54
3
081230316 信息系统安全
2.5 54 36 18
3
081230317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 2.5 72 18 54
100
学分数
42 8 66 36 17 169
所占比例 (%) 24.85 4.73 39.05 21.30 10.06 100
五、教学计划总表
课
课
程
程
类
编
别
号
课
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
程 名 称
分总讲实 数学课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081700001
3 54 54
3
律基础
08170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36
3
081230302 电视原理
3.5 72 54 18
4
081230303 电子电路 CAD 技术 4 90 54 36
5
081230304 高频电路
3.5 72 54 18
4
081230305 微机接口技术
3.5 72 54 18
4
081230306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4 90 54 36
5
081230307 专业英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问题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能力,在
实践中强化创新意识。
先修课程:大学 IT、程序设计
081230210 数字电路 72 学时 3.5 学分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讲授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常用组合逻辑
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分析设计方法;数字脉冲波形产生
4
081230329 科技专题讲座
2 36 36
2
小计 至少选修
学校通识课 (选修)
自选
082000001 军事教育 实 践 083000001 劳动
环 083123001 毕业论文(设计) 节
083123002 专业实习
36 650 8 144 2 3周 1 2周 6 8 8周
11 11 12 7
3 72 36 36
4
081230214 数字信号处理
3.5 72 54 18
4
081230215 计算机网络技术
3.5 72 54 18
4
081230216 通信原理
3.5 72 54 18
4
小计 共 16 门次(14 门) 66 1375 1096 279 13 16 20 13 8 8
081230301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2.5 45 45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081700003
3 54 54
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081700004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6 90 90
体系概论
3 5
081700005 形势与政策
2 36 36
2
学校 通识
课 (必 修)
081600001 081600002 081600003 081600004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2
8
8
2
2
1
1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160
四、课程结构
学时、学分及 比例
课程类型
学校通识课
必修 选修
专业课
必修 选修
实践环节
必修
合计
学时数 820 144 1375 650
2989
所占比例 (%) 27.43 4.82 46.00 21.75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掌握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具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的作风。
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 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具有电子信息系统、产品、设 备等硬件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又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模拟仿真、自动 测试和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 的法律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 写、译的基础,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 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
6 学分
内容提要:工程数学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内容为:行列式、矩
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次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内容为: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