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检测考试
2025届日照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检测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日照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检测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8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两弹一星”关键科学问题、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多复变函数论突破、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等重大基础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先后实施“863计划” “攀登计划” “973计划”,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
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作出战略部署,要切实落实到位。
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
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
加强基础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
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
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遴选评估,充分尊重科学家意见,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
2024-2025学年鹤壁市语文高三(上)第一次综合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鹤壁市高三语文(上)第一次综合检测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2024.0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
如从此时到彼时、从此地到彼地之间隔着一个长度,人们就把这种时间、空间相隔的长度叫做距离。
“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这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
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
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从它那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刘长卿),“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樊)。
在这些诗人的眼中,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
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
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
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挨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抱怨中__________其实生活永远是公平的,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如果说有,就该抱怨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棱角分明,遇事宁折不弯,还自以为是一种__________,却往往碰得头破血流。
后来渐渐明白,真正的处世之道当足__________A.蹉跎执拗外圆内方B.蹉跎执著外圆内方C.徘徊执著外柔内刚D.徘徊执拗外柔内刚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知名民校横空出世,受益的将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有迫切需求的家长们,还有部份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
B.研究人员发现: 1300 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减轻,大约 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彻底恢复正常。
C.2022 最热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首播时,凭借 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
D.浮现突发情况时,应急车道被占用,会导致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3.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3 分)A.绕过假山草坪,范大昌奔向两幢平行建造的新楼,楼房在夜里呈现出银灰色,静静地盘踞在雾气沼沼的地平线上。
B.每条山岭都是那末的温和,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都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C.灯笼草不在乎生存环境的优劣,不在乎花朵的大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它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各儿闹去了。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清晨,登上山顶遥望骆马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充满灵气,那样富于魅力。
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答案
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1.C(A.“实际两种文学作品不能分清”错,原文“高雅与通俗之间的界线并非绝对化而是充满了弹性”是就一个较长时间段来说的,并非一个时期具体作品难以区分,并且不是所有两种文学都充满弹性。
B.“雅俗错位的文学作品就会复归本位”错,雅俗各归其位必须经由较长的历史过程来完成,但经过较长的时间,雅俗错位的文学作品不会必然一定复位。
D.“高雅文学对通俗文学不应批评、抵抗”错)2. D(A.“《红楼梦》等作品创作之时作者就有意加入高雅韵味”属于主观臆断。
B.“作者赋予的意义在雅俗变易的价值转换中起不到作用”错,作者创作的作品内质如何直接决定能否雅俗变易。
C.条件关系错)3.A(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追求语言的高雅而忽视了读者的感受,要注意文学创作语言的通俗性,与雅俗变易无关)4.材料一重点论述雅俗转化的条件和原因(2分),材料二重点论述当前雅俗文学对立的情况和高雅文学的责任、使命(2分)。
5.①作品内容要含有高雅的内质,能涵养民众的精神和性格;②要主动汲纳高雅文学的优点,使作品变得细腻、雅致;③要保持创作初心,警惕资本、市场的裹挟。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赋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C(A“如书中记载的一样客观”错;B“对大自然的敬畏”错;D“都烘托出所咏对象的衰败”错)7.A(“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错)8.①写植被在墙上栖身生长,就是写墙在岁月的风吹雨淋中由新变旧变老的过程;②写墙上的植被繁多丰富,就是写墙的生机,就是凸显墙虽老却仍然生命勃发的精神。
(4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①描写美: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墙及附着其上的植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墙由新变旧的过程,写出了老墙虽坍塌老化但富有生机的特点;②意境美:作者描写老墙时,将坍塌的砖瓦、残存的棱线、高耸的楼角等,配以蓝天、白云、孤雁、夕阳、风等,动静结合,营造出苍凉雄浑的意境;③哲理美:文章借老墙表达了对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也表达了人当如墙,虽经历岁月风雨,但依然蓬勃奋发的哲思。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
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
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头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
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
说美人是美的,也犹如说她是高是矮是肥是瘦一样,她的高矮肥瘦是她从娘胎带来的,她的美也是如此,和你看者无关。
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
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
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
但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
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
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
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
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是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
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是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
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
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样。
2023—2024学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乃含蓄之美。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特性中有这样的特征,说话委婉,强调含忍,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
而现代的审美观念,是外露的、张扬的、包装的。
曲解的广告、张扬的建筑、直露的喊话等等,使我感到现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多么不合时宜,我似乎在说一个古老的梦幻、那个曾经存在过的审美事实。
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
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
在中国美学的谱系中,曲线具有和西方不同的意韵。
曲线所关心的是那悠远的纵深、那层层推进的妙处,那深藏于有形之象背后的有意味的世界。
当然,隐不等于晦,必须要处理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讳莫如深,欣赏者一头雾水,便如坠五里云中。
我们说,隐而不露,藏而不显。
隐是为了更好的露,藏是为了更好的显。
关键要有味,要启迪人想象的空间。
宛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
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风荷响,其韵传出遥远。
影的舞动、味的轻扬和婉曲的小径、澹荡的清池,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它的境界是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的。
曲是中国园林的至上原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造园就是造曲的艺术。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记北京城东有曲水园,园中的漏云透月轩、掩山楼、宜雨亭、住秋阁,都在曲,含蓄蕴藉,一个唤起你更多想象的引子。
园林的曲景在云墙和回廊的设置上体现最为充分,如拙政园的回廊,婉曲回转,极尽优柔。
中国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这是以“永”字的八笔来说明中国书法运笔的方法。
在我理解,永字八法透露出中国美学的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外表平静如无风的水面,但在其深处暗藏机锋。
书道之妙在于藏,这是中国含蓄的美学传统所决定的,在书法中叫做蓄势。
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一(语文)
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使社会呈现出个体化趋势,而个体化趋势下青年的社会心态也将随之转变。
在现代社会中,标准化的价值观不复存在,生活方式没有孰优孰劣,每个人经历的都是试验性的生活,生活方式的个人化与价值观的独立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边界意识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意识而被强调,指出个人边界不容侵犯。
当前青年群体对社交边界感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意识和隐私意识的体现,是青年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表达。
社交边界感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新需求。
具体来看,此种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个人的边界。
拥有清晰的个人边界能使人学会评价人际关系,规避掉繁杂人际关系中的迷茫与压力,以及其对个人生活意志的主宰。
二是不侵犯他人的边界。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坚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做到尊重他人的社交边界,才是社会互动中被崇尚的礼貌社交。
在高度倦怠的现代社会中,边界感成为现代青年自我保护与自我储能的方式。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最早对社交中的边界予以重视,通过对现代社会的分析,他将社会生活中的社交距离视为自我与他人“内在关联”的心理距离,这其实是一种“内心的屏障”,起到屏保作用。
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频繁的社会流动让现代人每天要不断地与人接触,面对社交过载,如果没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屏保效应”,人们终将会困于烦乱的社会交往中而感到精疲力竭,因此,边界感还为疲惫的年轻人提供了在内卷化社会中喘息的机会。
(摘编自王昕迪、胡鹏辉(边界感:现代社会青年社交需求及其建构》) 材料二:2023年,“饭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等名词层出不穷。
“搭子社交”以共同兴趣或需求为基础,秉持着严格的分寸感,满足青年们浅尝辄止的轻社交需求,成为更适应当代社会青年的社交方式。
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
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
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文现象。
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
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汉代有一种星图叫“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
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
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
”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
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
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
他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
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却启发人们认识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
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
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摩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
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
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
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
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
2025届南宁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南宁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
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
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
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 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
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
种子喜欢干燥低温的贮藏环境。
大量实践数据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种子的含水量每降低1%或储藏温度每降低5℃,种子的储藏寿命可延长一倍。
实际操作中,种子会被放置在空气相对湿度为15%的干燥间进行脱水,这样做是为了让种子的含水量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
如果种子的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过多的水分就可能成了种子的“心腹之患”,在低温下形成大冰晶,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种子失去活性。
保存种子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重新使用,原本处于休眠期的种子正常萌发。
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
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萌发率在75%以上即视为合格。
接下来,每隔5-10年,就要从冷库中取出一部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监测种子的活力情况。
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
但实际上,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
比如一种叫白楸的植物,它的种子冷藏后便不能萌发。
这类种子被冻僵了,需要给它“泡热水澡”,才能够苏醒过来。
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
(摘编自谭治刚、蔡杰《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材料二: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座富有河套文化特色又充满新兴产业朝气的建筑引人注目——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
2025届泰安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泰安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9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社会具备实现“美好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可能性,是由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历史发展规律所规定,遵循各尽所能、按实分配原则的劳动者有序自由联合的高级社会形态,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涵盖了物质与精神等维度的关于美好生活的爱高样态,一方面,物质具有第一性。
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社会历史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程度,人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受到社会条件制约。
健全完备的社会模式和社会机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必要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则从根本上满足了人多层次、多维度的需求,为人实现全面的发展、追寻“美好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是身体和精神,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发展的人。
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会进一步对科技文化艺术等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需要进行实践探索,在这一过程中,“美好生活”不断被创造、不断具象化,人自身的发展也得以实现。
(严文波、李寅熊中国社会科学网《深刻认识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三重逻辑》)材料二: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开展,随着数字技术、基因编辑、自主驾驶、脑机接口等颠覆性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似乎即将进入崭新的“智能时代”。
对此,许多人欢欢就舞,也有不少人隐忧、感到茫然。
有的人甚至感到恐惧。
特别是智能机器人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家务活动、医疗服务等活动的逐步替代,一些人更是忧心忡忡。
据研究,由于长期的技术进步、劳动分工等因素,人类过去需要90%的人工作才能满足所有人的衣食住等基本需求,目前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只需要10%的人工作就是以解决问题了。
2025届陕西省高三语文上学期模拟检测考试卷(一)附答案解析
2025届陕西省高三语文上学期模拟检测考试卷(一)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檀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一路。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二十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白。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2024.11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和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南宋学者郑友贤在其《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中指出:“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以奇正相生为变。
”《孙子兵法》全书从战略运筹、战争预测(《计篇》)起步,经战争准备(《作战篇》)、运用选择方略(《谋攻篇》)、发展实力(《形篇》)、创造有利作战态势(《势篇》)、灵活用兵、争夺先机、因敌变化而取胜(《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到解决具体的“处军相敌”(《行军篇》)、利用战术地形(《地形篇》)、掌握兵要地理(《九地篇》)、实施特殊战法(《火攻篇》)、搜集情报、以资决策(《用间篇》) 等具体的战术问题,始于“知彼知己”,又终于“知彼知己”,恰好规划了一个完整的程序,其篇次结构序列设计,侧重于按用兵制胜的要领与方法加以逻辑展开。
曾有人这么认为,“十三篇结构缜密,次序井然,固有不能增减一字,不能颠倒一篇者”,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思想体系。
阅读《孙子兵法》,须坚持回归经典文本的整体性原则。
如许多人推崇《孙子兵法》讲谋略,甚至认为《孙子兵法》与将“瞒天过海”“趁火打劫”“顺手牵羊”之类阴谋诡计奉为圭果的《三十六计》是同类,这显然是一种偏颇的识见。
《孙子兵法》当然讲谋略,提倡“上兵伐谋”,但《孙子兵法》更注重实力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战胜对手,前提是做强、做大自己。
其后裔孙膑的“田忌赛马”故事,其实最能说明这层关系,以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下驷对上驷,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赢了比赛。
这说明,谋略有用,当双方实力相近状况下,谋略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但如果三驷皆为下驷,那么,不管怎样运筹,比赛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零比三。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4.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5.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6.一、现代文阅读(35分)7.(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韩愈创作古文,追求“文以明道”“文道并重”。
韩愈对“文”的意义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其《答陈生师锡书》云:“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
”在《答李图南秀才书》中说:“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
”“文”在韩愈看来,表达了古文作者的主体自觉,展现了精神修养的丰富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韩愈所创造的古文传统,不是单纯的文章传统,而是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传统。
宋代以下,士人代代诵习以韩文为代表的古文,深切体会儒家伦理作为绝对信念和内在责任的意义,在古文的化育下,成为彼此同道相应的精神共同体。
这个“同道共同体”立足于对绝对信念的信仰、对内在责任的承当,其同道情怀无需依赖亲情的联结和礼法的牵系。
韩愈《师说》对此有最好的表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这既是表达韩愈所理解的师生关系,也是其所建构的“同道共同体”的真实写照。
这个“同道共同体”在千年时间里,一直是士人的理想追求,为新儒学奠定了最广大的社会基础。
对中国文化的鲜明自觉,是这个“同道共同体”的核心。
涵育“同道中国”是韩愈古文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关注“乡土中国”且终生都在思考,中国如何从“乡土”走向世界。
这一思索,与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同心同意。
韩愈古文所涵育的“同道中国”的精神传统,正是传统中国走出“乡土”社会的伏笔,亦是构建新型社会关系的努力,认识这一努力的意义,才能发现近代以来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其实并不完全是从“乡土”、从“家”起步,曾经伴随古文的传习而影响千年的“同道中国”理想,为这个征程做了准备。
高三语文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检测试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模样(mó)疲惫(bâi)濒临绝境(bīn)并行不悖(bâi)B.麻痹(bì)包庇(bì)情意缱绻(juǎn)步履蹒跚(pán)C.畸形(jī)屏息(píng)破绽百出(zhàn)伺机报复(sì)D.贮藏(zhù)鞭笞(chī)瞠目结舌(chēng)情不自禁(jī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发轫舶来品浮想联篇盛名之下,其实难副B.防犯独角戏幡然悔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C.安装百叶窗皇天后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D.凑合明信片突如奇来二人同心,其力断金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见春花而喜年少,见秋霜而叹白头,见旷野而遥想塞外,见小溪而梦回江南,中国的诗人多是因“物”而缘情的。
B.古人对于竹子,有的喜欢,如郑板桥诗中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的不喜欢,如杜甫诗中说“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C.秋日的田野真是五彩缤纷:稻谷的金黄,枫叶的火红,桂花的雪白,竹林的深绿……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丰满的和谐。
D.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上级既然下达了这项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勉励为之。
B.“价值”最初是在商品交换中演绎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C.李书记指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机关要做表率,上行下效,形成风气。
D.曾几何时,他自己去做了一个小小的官儿回来,而他又劝我去学法律了。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分偏重于理性教育,过多地注入了成人的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B.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2025届济南市高三语文(上)10月检测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5届济南市高三语文(上)10月检测考试卷(试题150分,时间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花是春天的象征,花的盛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然而,日渐发展的城市,与纯真的大自然有了一层淡淡隔膜。
都城内的诗人,未必能第一时间感知春天降临,反倒要经由卖花者的活动来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
陈师道《和谢公定雨行逄卖花》云:“逄花驻马尚多情,天不违人旋作晴。
不使近诗增纸价,得知春入凤凰城。
”春天来到都城的讯息,是经由被卖的花朵传递到诗人那里的。
对于都城之内的诗人而言,卖花不只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还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
以卖花书写春日风物,成为城市尤其是都城诗人的常见手法。
“京师巷陌新晴后,卖得风流更一般”(林逋《杏花》),“三月名园草色青,梦回犹听卖花声”(赵葵《柳花》),“海棠阴浅日黄昏……卖花声过忽开门”(吕夏卿《春阴》),等等,这样的诗句实在不胜枚举。
卖花给人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上的独特美感。
《东京梦华录》的“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就是真实写照。
叫卖是宋代城市发展起来的特色。
自北宋开封时就已如此,南宋亦仿照北宋。
叫卖声甚至演化为专门的技艺。
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称:“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
”卖花声的存在,从听觉上也给予文人一种新鲜的刺激。
这类卖花声通常来自流动性的商贩。
正所谓“帝城只卖担头枝”,都城内流动性的卖花者极多。
这类花贩所卖之花,多为朵花、把花,不会是大型盆栽和花窠。
轻巧的货品,让卖花人可以轻松穿越街巷,以叫卖声招揽客人。
声音具有穿透性,就算隔着高墙,也能由户外传播到室内。
街巷的错落,又增加了卖花声的幽深感,卖花声的响起与远去,都牵动着居室内的听者。
这让深处居室之内的文人获得了一种新的感受外界的方式,不必看到花担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只凭耳中传来的叫卖声,就能感知时令的变化和城市节奏的展开。
广东省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检测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广东省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检测考试卷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4.现代文阅读(35分)5.(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历朝历代无不强调以农立国,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组织、推动。
跟前代相比,宋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宋代农学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
唐代农书不到30部,包括唐代在内的前此历代农书总计也只有70余种。
有宋一代农书,总计九大类255种。
这一数量不仅雄视前代,与后代相比亦不逊色:是元代农书的5.9倍,与明、清农书大体相若。
此外,宋代农学的成就还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涌现出多个“世界第一”,如第一部水稻专著《禾谱》、第一部柑橘分类学专著《橘录》、第一部食用菌专著《菌谱》、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等。
更为重要的是,宋以前所论主要是北方旱地农业技术,宋代则首次对当时高度成熟的南方水田农业技术体系进行了论述。
因此,到了宋代,传统农学始可称全面总结、反映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
作为宋代代表性著作,陈勇的《农书》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如其所叙述的水稻栽培技术,包括育秧技术、大田管理技术两大类别,以及种、管、收三大环节,复杂的技术程序及精耕细作程度已臻古代社会之极,故直到明清而不能易。
所叙土壤改良方法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工程改良、生物改良、耕作改良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把施肥以改良土壤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
书中对火粪、沤粪、堆粪、草粪四类肥料的制法和用途详加论述,把传统肥料科学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语文检测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炖马靴(节选)迟子建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
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连着两发子弹打过来。
父亲丢下树杈,使对方以为他中弹了。
当敌手走了十多米准备察看战果时,父亲扣动扳机,可是手冻得麻木了,子弹打飞了。
对峙了近半个小时,敌手背后传来凄厉的狼嚎,危机使敌手终于起身了。
父亲一直全神贯注盯着敌手,就在敌手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
父亲很镇定,撤退时没忘了将中弹的秋衣拿上。
父亲说自己太走运了,后来才知道最后一枪,击中了敌手的左肩,而那人开的最后两枪,都成了献给夜的小礼花。
雪越下越大,敌手无路可走,紧追父亲。
父亲手握钢刀,做好了决战准备。
可是敌手踩着父亲趟出的脚印,趔趔趄趄靠近他时,一头栽倒在雪地上,父亲先缴了他的枪。
敌手挣扎了最后一程,死了。
父亲在灌木丛划拉了一抱干枯的树枝,生起火来。
父亲说作为火头军,他总是背着一口铁锅;靠近胸口的地方,还缝了两个布袋,一个装盐,一个盛火柴。
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蝴蝶!父亲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可没有可煮食的东西。
父亲突然有了救命的发现:敌手穿着的马靴,是长靴。
马靴被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他将剩下的牛皮捞出来分别揣进裤兜。
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的,可是狼逼得他必须走,因为它们窸窸窣窣地冲出灌木丛,朝向篝火了。
父亲借着残余的篝火,望见了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呈一条直线,前面的狼高大威猛,后面的狼矮小瘦削。
前狼挣扎着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的尾巴,试图阻止它的步伐。
父亲认出了后狼就是瞎眼狼。
父亲“嗨一嗨一”地叫了两声,这是以往瞎眼狼尾随支队,他抛给它食物时,惯常的招呼声。
瞎眼狼显然熟悉父亲的呼唤,它更加用力地往回拽前狼,最终前狼让步了,被拖回灌木丛。
父亲长舒一口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
父亲说得逆风而行才能到密营。
走了一两里路后,风竟然没了,他等于丧失了唯一的路标。
此时,他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那两条狼!瞎眼狼仍叼着前狼的尾巴。
前狼见着父亲,目光柔和多了。
瞎眼狼低低叫着,安慰着陷入绝境的父亲。
父亲仔细打量前狼,发现它是条年轻的公狼,它对瞎眼狼不敢违命,原来是瞎眼狼的儿子啊!父亲说瞎眼狼所叼着的尾巴,是它生命的脐带,也是一道藏在心底的光啊。
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
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熟的马靴皮,和山洞的骨头,渡过难关。
而那些骨头,是瞎眼狼备下的。
而小狼很卖力地想帮他们解决伙食,其间它发现一只雪兔,可它跳跃着要扑的时候,瞎眼狼松开它的尾巴过慢,扑了个空。
母子狼最终带着他,靠近了一个村庄。
父亲说闻到炊烟的气息后,瞎眼狼松开嘴,用两只前瓜激动地刨着地,在雪地打了几个滚,然后起身抖了抖毛,沾在它身上的雪粉飞溅出来,飞进父亲的眼睛,与他的泪水相逢。
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弹孔还在,边缘处的烧灼痕迹清晰可见,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
每到小年的时候,他都要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
所以我落下了一个毛病,每年腊月二十三,我也给我的儿子,讲炖马靴的故事。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让隐蔽的敌人出来,父亲不顾严寒,脱下秋衣用树杈挑起来,还大声咳嗽,这表现了父亲的机智与勇敢。
B. 父亲撤退时不忘拿走中弹的秋衣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则在结构上为文章后文写秋衣的去向埋下了伏笔。
C. 标题“炖马靴”简洁醒目,既吸引了读者,又贯穿全文内容,是小说的线索,“炖马靴”体现了父亲的革命精神。
D. 小说以“我”的口吻主要叙述了父亲与敌人战斗、瞎眼狼和小狼带父亲走出困境的故事,情节简单,但扣人心弦。
8. 小说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这篇小说在“残酷的战争中体现了一丝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
【答案】7. C 8. ①结尾描写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及交代其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的下落,既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感,也与上文形成照应。
②父亲每年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说明了它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
烘托了人物彤象。
③“我”照例对儿子讲这个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传承,从而深化了主旨。
9. ①狼与战争一样,本来是残酷的,但小说中的瞎眼狼却因为父亲往常的关爱而给予回报,不仅咬住小狼的尾巴,不让其伤害父亲,还救了陷于困境中的父亲,并带父亲走出困境,呈现人与狼之间的和谐,体现了温馨。
②父亲被敌人追击后又被狼追随,形势十分危急,但小说中父亲的镇定从容让人心安,父亲对狼满怀关爱让人温暖。
在残酷的战争中彰显了人性与尊严,体现了温馨。
③生死之间,环境恶劣,天气寒冷,但小说对雪花、篝火等的描绘充满了诗意美,呈现温馨的画面。
【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贯穿全文内容,是小说的线索”分析错误,前面写父亲与敌人的周旋与战斗,跟“炖马靴”并无直接关系。
故选C。
【8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
题干要求分析最后一段有何作用,可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结尾的作用,在掌握结尾的一般作用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作答。
本文结尾是对结局等后续事件的一个交代,可以从艺术效果、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进行作答。
结尾主要描写了两件事,一是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还在,被陈列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交代这个事件,可以使作者叙述的故事更具有真实感,也与上文所叙述的故事形成照应;二是父亲每年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我也给我的儿子讲炖马靴的故事。
父亲每年都要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可见这个故事对他很重要,烘托了父亲不忘革命传统的精神;我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才每年也给儿子讲这个故事,表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传承精神,有深化主旨的作用。
【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内涵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
但一定要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贴近文本,尊重文本。
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
此题要求探究战争中的温馨,即战争题材中表现出来的温情的一面。
找出作品中残酷战争之外的人、景、物等进行分析即可。
如文章中的“父亲”“狼”“雪花”“篝火”等等,概括出这些内容所蕴含的温情,如作品中的狼对父亲的感恩之情,父亲对狼的关怀之情,雪花、篝火的诗意美等。
具体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来分析,不可随意臆造。
【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④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悦,字众喜,京兆蓝田人也。
少有气干,为州里所称。
太祖初定关、院,悦率募乡里从军,屡有战功。
大统四年,东魏将候景攻围洛阳,太祖赴援。
悦又率乡里千余人,从军至洛阳。
将战之夕,悦馨其行资,市牛维战士。
及战,悦所部尽力,斩获居多。
十三年,候景据河南来附,仍请兵为援。
太祖先遣韦法保帅众助之。
悦言于太祖曰:“候景之于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位居上将,职重台司,论其分义,有同鱼水。
今欢始死,景便离贰,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
今若益之以势,援之以兵,恐朝廷贻笑将来也。
”太祖纳之,乃遣赵士宪追法保,而景寻叛。
十四年,率所部兵从杨忠征随郡、安陆,并平之。
时悬兵深入,悦支度路程,勒其部伍,节减粮食。
及至竟陵,诸军多有匮乏,悦出原米六百石分给之。
太祖闻而嘉焉。
又从达奚武征梁汉。
军出,武令悦说其城主杨贤。
悦乃贻之书曰:“梁主内亏刑政,外阙藩篱。
匹夫攘袂,举国倾覆。
非直下民离心,抑亦上玄所弃。
我相公膺千龄之运,创三分之业。
兵车所指,云除雾廓。
君兵粮既寡,救援路绝。
欲守,则城池无萦带之险;欲战,则士卒有土崩之势。
以此求安,未见其可。
事有变通,今其则也。
”贤于是遂降。
悦白武云:“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
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若蜀兵更至,攻之实难。
”武然之,令悦率轻骑七百,径趣白马。
悦先示其祸福,其将梁深遂以城降。
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
保定元年,卒于位。
(选自《周书·王悦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B. 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C. 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D. 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本名之外另取的通常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联的称呼。
B. 太祖,帝王谥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C. 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也可以指御史台主管某事的机构或官员。
D. 兵车,又称战车,是载兵的车辆,用于陆上战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悦年轻有为,屡立战功。
王悦年少时就有气量才干,被同乡人称道;率领乡里人跟随太祖的军队,多次立下战功;转战洛阳,用尽随身财物买牛款待战士,激励战士奋勇杀敌。
B. 王悦颇有眼光,识人精准。
侯景投靠朝廷,请求派军队作为援助,太祖应允,王悦进言,分析侯景和高欢的关系,认为不宜援助候景,太祖采纳建议,之后侯景果然反叛,印证了王悦的判断。
C. 王悦节减粮食,援助友军。
王悦率领军队跟随杨忠征讨随郡、安陆,他孤军深入,走错了路,命令部属减少粮食开支。
到了竟陵,将节约下来的六百石米分给缺少粮食的各路军队。
D. 王悦洞察形势,劝降有方。
王悦出征梁汉,奉命劝降城主杨贤,王悦剖析形势,指出杨贤面临绝境,说服杨贤归降;率领轻骑兵奔赴白马,陈述利害关系,说服白马守将梁深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