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分析化学复习资料公式

合集下载

(整理)分析化学复习资料公式.

(整理)分析化学复习资料公式.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1)Q 检验法:设有n 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x 1,x 2,…,x n-1,x n ,其中x 1或x n 可能为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其Q 的定义为 具体检验步骤是:1) 将各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2)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3)计算离群值与相邻值之差; 4) 计算Q 值;5)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到Q 表值;6)若Q >Q 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2)G 检验法: 1)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测定平均值;2)计算离群值与平均值 之差的绝对值 3)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标准偏差S4)计算G 值。

5)若G > G α,n ,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2)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nx-x d n1i i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100%xd⨯=r d (4)标准偏差1)(12--=∑=n x x S ni i(5)相对标准偏差(RSD, 又称变异系数CV )%100⨯=xS RSD (必考相关大题)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偶然误差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式: 为了计算和使用方便,作变量代换(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我们以x 为中心,在一定置信度下,估计μ值所在的范围)(x tS x ±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四、显著性检验(一) F 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用于判断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偶然误差是否显著不同。

(用来做什么?考点)检验步骤:计算两组数据方差的比值F , x x 222)(21)(σμπσ--==x e x f y σμ-=x u 令2221)(u e x f y -==⇒πσ2221)( u e u y -==πφ即n tSx tS x x ±=±=μ)(212221S S S S F >=minmax X -X X X Q 相邻离群-=S XX G -=离群查单侧临界临界值21,,f f F α比较判断: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别,S 1与S 2相当。

(完整)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推荐文档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误差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2)绝对平均偏差:△=(│△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3.42, S =0.40,(备择假设(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

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 S^2=∑(X-X平均)^2/(n-1) 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大^2和S小^2 F=S大^2/S小^2 由表中f大和f小(f为自由度n-1),查得F表, 然后计算的F值与查表得到的F表值比较,如果 F < F表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表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7)可疑问值的取舍: G检验法 G=S xx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主要化学公式(1)物质的量浓度c B=n B/V B(2)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n B=m B/M B(3)滴定剂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的计算c A V A=a/tc T V Tc T V T=t/a(1000m A/M A)(4)滴定度与滴定剂浓度之间的关系T T/A=a/tc T M A/1000(5)待测组分质量分数的计算ωA =(T T/A V T )/S*100%=*100%ScTVTMA ta1000/第4章 酸碱滴定法(1)共轭酸碱对Ka 与Kb 间的关系:KaKb=Kw(2)酸碱型体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c )和分布系数(δa)之间的关系(3)一元强酸溶液的pH 的计算 [H +]=精确式24w2K c c ++ pH=-lg c 近似式(4)一元弱酸溶液pH 的计算 [H +]= 精wa ]HA [K K +确式(5-11)(关于[H +]的一元三次方程)其中 [HA]=c [H +]/([H +]+K a )·若[A -]>20[OH -](即cK a >20K w ),可以忽略因水解离产生的H +PBE 简化为 [H +]≈[A -]∴ [H +]=a a])H [(]HA [K c K +-=(5-12)·若不但cK a >20K w ,而且c /K a >400(即c >20[A -]或c >20[H +]),也就是弱酸的解离度[A -]/c <0.05,就可以忽略因解离对弱酸浓度的影响,于是[HA]≈c∴ [H +]=acK 最简式·若cK a >20K w ,c /K a <400,由式(5-12)可得 [H +]=近似式24a2a a cK K K ++-(1)·若cK a <20K w ,C/K a >400(适用于酸极弱、且浓度极小的情况,此时[HA]≈c ),由式(5-11)可得 [H +]=wa K cK +近似式(2)(5)多元酸溶液pH 的计算最简式][H A][H 1a 2cK c =∴≈+(6)两性物质(NaHA )溶液pH 的计算最简式][H 21a a K K =+(7)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最简式:[H+]=ca/cb*Ka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1)酸效应系数:==)(H Y α][][][][][][][62'Y Y H Y H HY Y Y Y ++++= ==1/Yδ在副反应中分布分数与互为倒数Y δ)(H Y α⑴==)(H Y α621621211456][][][a a a a a a a a a K K K K K K H K K H K H ++++++++==1+++4556][][][2a a a a K H K K H K H +++++6534][a a a K K K H +6534][a a a K K K H ++6534][a a a K K K H +(2)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Y(N )== 因为[NY]==K NY [N][Y])(N Y α][][][Y NY Y +故:==1+ K NY [N])(N Y α(3)EDTA 与H+及N 同时发生副反应的总的副反应系数αY ,==+Y α)(H Y α1)(-N Y α(4)被测金属离子M 的副反应系数αM :][][][][][][][2')(M ML ML ML M M M n L M ++++==== α= 1+n nL L L ][][][221βββ+++ 若有P 个络合物与金属发生副反应,则:=++…+-(n-1))(N Y α)(1N Y α)(2NY α)(n N Y α化学计量点pM’的计算pM’=1/2[p cM(sp)+lgK ’MY ](7)金属离子指示剂颜色转变点(变色点)pM t 值的计算pM t =lgK MIn -lgαIn(H)(8)滴定终点误差%1001010',''⨯-==∆-∆MYSP M pM pM t K C E (9)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可行性判据:6lg ',≥MYsp M KC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Nernst 方程式)Red ()Ox (lg0.059)Ox/Red ()Ox/Red (θa a n E E +=(2)以浓度替代活度,且考虑到副反应的影响,则电对在25C 时的条件电位lg059.0/OR RO n E Eαγαγθθ+=(3)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K’(25C 时)059.0)n'E ' (E K' Lg 21︒-︒=(4)氧化还原滴定化学计量点时的电位值φsp212211sp n n 'E n 'E n E +︒+︒=(5)氧化还原滴定突跃范围计算式φ2‘+0.59*3/n 2(V)—φ1‘+0.59*3/n 1(V)(6)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的电位范围φ‘±0.059/n(V)第7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滴定法主要计算公式(1)沉淀溶解积 pKsp=pAg+pX (2)化学计量点 pAg=pX+1/2pKsp (3)质量分数计算ω=(CV*M/1000)/m s *100%(4)1:1型的MA 沉淀溶解度的计算S=='Ksp KspaMaA(4)化学因数(或称换算因数)Fm’=mF (m 为称量形式的质量,m’为被测成分的质量)(6)被测成分的质量分数ωω=mF/me*100%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及永停分析法主要计算公式(1)电池电动势: E 电池=φ(+)-φ(-)(2)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 pH x =PH s +(E x -E s )/0.059(25C)(3)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φφ=K±2.303RT/F*lg ai = K’±2.303RT/F*lg ci K’=K±2.303RT/nF*lg(f i /a i )Ex-Es=±2.303RT/nF*(lg cx -lg cs )(6)标准加入法计算待测溶液的离子浓度XS E S X S S X V V V V C C ⋅⋅+=⇒∆10)(nFRT S 303.2)1()2(=-式,且令式(7)直接电位法测量误差的计算式△c/c=nF/RT*△E≈39n△E第9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主要计算公式(1)光的波动性用波长λ,波数σ和频率υ作为表征λ是在波的传播路线上具有相同振动相位的相邻两点之间的线性距离,常用nm 作为单位。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误差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2)绝对平均偏差:△=(│△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置信度——可靠程度*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s:为标准偏差n:为测定次数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5)单个样本的t检验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t统计量:自由度:v=n - 1适用条件:(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 难产儿出生体重n=35, =, S =,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H0:μ = μ0(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H1:(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2.计算检验统计量,v=n-1=35-1=343.查相应界值表,确定P值,下结论查附表1, / = ,t < / ,P >,按α=水准,不拒绝H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

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S^2=∑(X-X平均)^2/(n-1)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大^2和S小^2F=S 大^2/S 小^2由表中f 大和f 小(f 为自由度n-1),查得F 表, 然后计算的F 值与查表得到的F 表值比较,如果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7)可疑问值的取舍: G 检验法 G=Sxx -第4章 酸碱滴定法(1)共轭酸碱对Ka 与Kb 间的关系:KaKb=Kw(2)酸碱型体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c )和分布系数(δa )之间的关系(3)一元强酸溶液的pH 的计算 [H +]=24w2K c c ++ 精确式pH=-lg c 近似式 (4)一元弱酸溶液pH 的计算 [H +]=wa ]HA [K K + 精确式(5-11)(关于[H +]的一元三次方程)其中 [HA]=c [H +]/([H +]+K a )·若[A -]>20[OH -](即cK a >20K w ),可以忽略因水解离产生的H +PBE 简化为 [H +]≈[A -]∴ [H +]=a a])H [(]HA [K c K +-= (5-12)·若不但cK a >20K w ,而且c /K a >400(即c >20[A -]或c >20[H +]),也就是弱酸的解离度[A -]/c <,就可以忽略因解离对弱酸浓度的影响,于是[HA]≈c∴ [H +]=acK最简式·若cK a >20K w ,c /K a <400,由式(5-12)可得[H +]=24a2a a cK K K ++- 近似式(1)·若cK a <20K w ,C/K a >400(适用于酸极弱、且浓度极小的情况,此时[HA]≈c ),由式(5-11)可得 [H +]=wa K cK +近似式(2)(5)多元酸溶液pH 的计算最简式 ][H A][H 1a 2cK c =∴≈+(6)两性物质(NaHA )溶液pH 的计算最简式][H 21a a K K =+(7)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 最简式:[H+]=ca/cb*Ka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1)酸效应系数:)(H Y α==][][][][][][][62'Y Y H Y H HY Y Y Y ++++= ==1/Y δ在副反应中分布分数Y δ与)(H Y α互为倒数⑴)(H Y α==621621211456][][][a a a a a a a a a K K K K K K H K K H K H ++++++++==1+4556][][][2a a a a K H K K H K H ++++++6534][aa a K K K H ++6534][a a a K K K H ++6534][a a a K K K H +(2)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Y (N ))(N Y α==][][][Y NY Y + 因为[NY]==K NY [N][Y] 故:)(N Y α==1+ K NY [N](3)EDTA 与H+及N 同时发生副反应的总的副反应系数αY ,Y α==)(H Y α+1)(-N Y α(4)被测金属离子M 的副反应系数αM :][][][][][][][2')(M ML ML ML M M M n L M ++++==== α= 1+n nL L L ][][][221βββ+++ 若有P 个络合物与金属发生副反应,则:)(N Y α=)(1N Y α+)(2NY α+…+)(n N Y α-(n-1)化学计量点pM ’的计算 pM ’=1/2[p cM(sp)+lgK’MY](7)金属离子指示剂颜色转变点(变色点)pM t 值的计算 pM t =lgK MIn -lg αIn(H) (8)滴定终点误差%1001010',''⨯-==∆-∆MYSP M pM pM t K C E(9)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可行性判据:6lg ',≥MYsp M KC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Nernst 方程式)Red ()Ox (lg0.059)Ox /Red ()Ox /Red (θa a n E E +=(2)以浓度替代活度,且考虑到副反应的影响,则电对在25C 时的条件电位lg059.0/OR RO n E Eαγαγθθ+=(3)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K ’(25C 时)059.0)n'E ' (E K' Lg 21︒-︒=(4)氧化还原滴定化学计量点时的电位值φsp212211sp n n 'E n 'E n E +︒+︒=(5)氧化还原滴定突跃范围计算式φ2‘+*3/n2(V)—φ1‘+*3/n1(V)(6)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的电位范围φ‘±n(V)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滴定法主要计算公式(1)沉淀溶解积 pKsp=pAg+pX(2)化学计量点 pAg=pX+1/2pKsp(3)质量分数计算ω=(CV*M/1000)/m s*100%(4)1:1型的MA沉淀溶解度的计算S='Ksp=KspaMaA(4)化学因数(或称换算因数)Fm’=mF (m为称量形式的质量,m’为被测成分的质量)(6)被测成分的质量分数ωω=mF/me*100%第八章电位分析法及永停分析法主要计算公式(1)电池电动势: E电池=φ(+)-φ(-)(2)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pH x=PH s+(E x-E s)/(25C)(3)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φ φ=K ±F*lg ai = K ’±F*lg ci K ’=K ±nF*lg(f i /a i )Ex-Es=±nF*(lg cx -lg cs )(6)标准加入法计算待测溶液的离子浓度XSE S X SS X V V V V C C ⋅⋅+=⇒∆10)(nFRTS 303.2)1()2(=-式,且令式(7)直接电位法测量误差的计算式 △c/c=nF/RT*△E ≈39n △E第9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 主要计算公式(1)光的波动性用波长λ,波数σ和频率υ作为表征 λ是在波的传播路线上具有相同振动相位的相邻两点之间的线性距离,常用nm 作为单位。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五版公式总结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五版公式总结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五版公式总结
(1)化学平衡原理:nA+mB ⇌ cC+ dD,其中A、B、C、D均为化学物质,n、m、c、d均为物质的物质的物质的物质的物质数,可用下列形式表示:
aA+ bB ⇌ cC+ dD
其中a/n =A/气体的压力,b/m =B/气体的压力,c/c =C/气体的压力,d/d =D/气体的压力,即每份物质在气体中的摩尔分数相等。

(2)气体分压公式:如果将1mol气体混合物充入在一定的容积里,那么混合物的各组份的压力分别等于它的摩尔分数乘以总压力,其表达式为:
pi=nj/nT*P
其中pi为混合气体中某一组份的压力,nj为该组件的摩尔分数,nT为混合物总摩尔数,P 为混合物的总压强。

(3)活度指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不同组份气体等比混合时产生饱和分压,此时任一组份的活度指数为它在混合物中的压强与它在金刚石瓶中的压强之比,即:
yi=p/p°
其中yi 是绝对活度指数,p、p°分别分别是混合气体和金刚石瓶中某一组份的压强。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误差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2)绝对平均偏差:△=(│△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置信度——可靠程度*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s:为标准偏差n:为测定次数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t统计量:自由度:v=n - 1适用条件:(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 难产儿出生体重n=35, =3.42, S =0.40,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0=3.3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H0:μ = μ0(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H1:(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v=n-1=35-1=343.查相应界值表,确定P值,下结论查附表1,t0.05 / 2.34= 2.032,t< t0.05 / 2.34,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

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S^2=∑(X-X平均)^2/(n-1)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 大^2和S 小^2 F=S 大^2/S 小^2由表中f 大和f 小(f 为自由度n-1),查得F 表, 然后计算的F 值与查表得到的F 表值比较,如果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7)可疑问值的取舍: G 检验法 G=Sxx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主要化学公式 (1)物质的量浓度 c B =n B /V B(2)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n B =m B /M B(3)滴定剂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的计算 c A V A =a/tc T V T c T V T =t/a(1000m A /M A )(4)滴定度与滴定剂浓度之间的关系 T T/A =a/tc T M A/1000(5)待测组分质量分数的计算ωA =(T T/A V T )/S*100%=ScTVTMA ta1000/*100%第4章 酸碱滴定法(1)共轭酸碱对Ka 与Kb 间的关系:KaKb=Kw(2)酸碱型体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c )和分布系数(δa )之间的关系(3)一元强酸溶液的pH 的计算 [H +]=24w2K c c ++ 精确式pH=-lg c 近似式 (4)一元弱酸溶液pH 的计算 [H +]=wa ]HA [K K + 精确式(5-11)(关于[H +]的一元三次方程)其中 [HA]=c [H +]/([H +]+K a )·若[A -]>20[OH -](即cK a >20K w ),可以忽略因水解离产生的H +PBE 简化为 [H +]≈[A -]∴ [H +]=a a])H [(]HA [K c K +-= (5-12)·若不但cK a >20K w ,而且c /K a >400(即c >20[A -]或c>20[H +]),也就是弱酸的解离度[A -]/c <0.05,就可以忽略因解离对弱酸浓度的影响,于是[HA]≈c∴ [H +]=acK最简式·若cK a >20K w ,c /K a <400,由式(5-12)可得[H +]=24a2a a cK K K ++- 近似式(1)·若cK a <20K w ,C/K a >400(适用于酸极弱、且浓度极小的情况,此时[HA]≈c ),由式(5-11)可得 [H +]=wa K cK +近似式(2)(5)多元酸溶液pH 的计算最简式 ][H A][H 1a 2cK c =∴≈+(6)两性物质(NaHA )溶液pH 的计算最简式][H 21a a K K =+(7)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 最简式:[H+]=ca/cb*Ka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1)酸效应系数:)(H Y α==][][][][][][][62'Y Y H Y H HY Y Y Y ++++= ==1/Y δ在副反应中分布分数Y δ与)(H Y α互为倒数⑴)(H Y α==621621211456][][][a a a a a a a a a K K K K K K H K K H K H ++++++++==1+4556][][][2a a a a K H K K H K H ++++++6534][aa a K K K H ++6534][a a a K K K H ++6534][a a a K K K H +(2)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Y (N ))(N Y α==][][][Y NY Y + 因为[NY]==K NY [N][Y] 故:)(N Y α==1+ K NY [N](3)EDTA 与H+及N 同时发生副反应的总的副反应系数αY ,Y α==)(H Y α+1)(-N Y α(4)被测金属离子M 的副反应系数αM :][][][][][][][2')(M ML ML ML M M M n L M ++++==== α= 1+n nL L L ][][][221βββ+++ 若有P 个络合物与金属发生副反应,则:)(N Y α=)(1N Y α+)(2NY α+…+)(n N Y α-(n-1)化学计量点pM ’的计算 pM ’=1/2[p cM(sp)+lgK’MY](7)金属离子指示剂颜色转变点(变色点)pM t 值的计算 pM t =lgK MIn -lg αIn(H) (8)滴定终点误差%1001010',''⨯-==∆-∆MYSP M pM pM t K C E(9)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可行性判据:6lg ',≥MYsp M KC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Nernst 方程式)Red ()Ox (lg0.059)Ox /Red ()Ox /Red (θa a n E E +=(2)以浓度替代活度,且考虑到副反应的影响,则电对在25C 时的条件电位lg059.0/OR RO n E Eαγαγθθ+=(3)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K ’(25C 时)059.0)n'E ' (E K' Lg 21︒-︒=(4)氧化还原滴定化学计量点时的电位值φsp212211sp n n 'E n 'E n E +︒+︒=(5)氧化还原滴定突跃范围计算式 φ2‘+0.59*3/n 2(V)—φ1‘+0.59*3/n 1(V) (6)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的电位范围 φ‘±0.059/n(V)第7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滴定法 主要计算公式(1)沉淀溶解积 pKsp=pAg+pX (2)化学计量点 pAg=pX+1/2pKsp (3)质量分数计算 ω=(CV*M/1000)/m s *100%(4)1:1型的MA 沉淀溶解度的计算 S='Ksp =KspaMaA(4)化学因数(或称换算因数)Fm ’=mF (m 为称量形式的质量,m ’为被测成分的质量) (6)被测成分的质量分数ω ω=mF/me*100%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及永停分析法 主要计算公式(1)电池电动势: E 电池=φ(+)-φ(-) (2)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 pH x =PH s +(E x -E s )/0.059(25C) (3)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φφ=K ±2.303RT/F*lg ai = K ’±2.303RT/F*lg ci K ’=K ±2.303RT/nF*lg(f i /a i )Ex-Es=±2.303RT/nF*(lg cx -lg cs ) (6)标准加入法计算待测溶液的离子浓度XSE S X SS X V V V V C C ⋅⋅+=⇒∆10)(nFRTS 303.2)1()2(=-式,且令式(7)直接电位法测量误差的计算式△c/c=nF/RT*△E ≈39n △E第9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主要计算公式(1)光的波动性用波长λ,波数σ和频率υ作为表征 λ是在波的传播路线上具有相同振动相位的相邻两点之间的线性距离,常用nm 作为单位。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它的核心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

在分析化学中,有许多重要的计算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验和分析过程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析化学计算公式的汇总。

1. 相对分子质量(Molecular Weight):相对分子质量是一种衡量物质质量的单位,也称为相对分子量或分子量。

它可以通过计算各个组成原子的原子质量的总和来确定。

相对分子质量(M)=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A)的总和2. 摩尔浓度(Molar Concentration):摩尔浓度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它通常用于描述溶液的浓度。

摩尔浓度(C)=溶质摩尔量(n)/溶液体积(V)3. 检测极限(Detection Limit):检测极限是用于评估分析方法灵敏度的指标,它表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对所测分析物的最小浓度。

检测极限(DL)=3倍标准偏差(SD)/斜率(S)4.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ity):线性相关系数是用于衡量分析方法的线性程度的指标。

它通常用于评估分析方法的合适性和准确性。

线性相关系数(r)= ∑[(xi- x均值)(yi-y均值)]/√(∑(xi- x均值)^2 *∑(yi-y均值)^2)5.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相对标准偏差是用于衡量实验测量结果的精密度和可靠性的指标。

它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相对标准偏差(RSD)=(标准偏差/平均值)*100%6. 扩展不确定度(Expanded Uncertainty):扩展不确定度是用于表示测量结果不确定性的指标,它通常用于定义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范围。

扩展不确定度(U)=标准不确定度(u)*校正因子(k)除了以上例举的公式外,分析化学中还有许多其他常见的计算公式,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的电荷平衡、络合反应中的配位数计算等等。

这些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适用于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如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等。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 1 )误差 绝对误差 δ =x- μ 相对误差 =δ / μ *100% (2) 绝对平均偏差: △ =(│△ 1│ +│△ 2│ +,,+ │△ n│) 对误差; △ 1 、 △ 2、 ,, △ ( 3 )标准偏差 /n (△为平均绝 。
n 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 v=n-1=35-1=34 3. 查相应界值表,确定 查附表 1, t 0.05 / 2.34 按 α =0.05 水准,不拒绝 (6)F 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 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P 值,下结论
= 2.032, t < t 0.05 / 2.34,P >0.05 ,
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H
第 11 章 荧光分析法
( 1 )荧光效率 φ t =发射荧光的光子数 / 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 ( 2 )荧光强度 F 与荧光物质浓度 F=2.3 c 的关系( Ecl<0.05 )
K
' I0
Ecl
(3) 比例法: ( Fs-F 0) /(F x-F 0 )=c s /c Cx=(F x-F 0)/(F
i j
Ex-Es= ± 2.303RT/nF*(lg
cx
-lg
cs
)
(6) 标准加入法计算待测溶液的离子浓度
CX
( 2) 式
C SVS (V X VS ) 10
E S
VX
(1)式,且令 S
2.303RT nF
( 7 )直接电位法测量误差的计算式
△ c/c=nF/RT* △ E≈ 39n△ E
第 9 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 主要计算公式 ( 1 )光的波动性用波长 λ,波数 ζ和频率 υ 作为表征 λ是

分析化学公式和计算知识讲解

分析化学公式和计算知识讲解

<<<<<<精品资料》》》》》1、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值µ的差值,δ=x -µ(2)、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100%⨯=μδ%2、精密度:指对同一样品多次平行测量所得结果相互吻合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1)、绝对偏差:d=x i -x(x i 表示单次测量值,x 表示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平均偏差:d =n d d d d n ++++......321=nx x ni i ∑=-1(2)、相对偏差:xd ×100%相对平均偏差:xd ×100%3、标准偏差:样本标准偏差S=1)(21--∑=n x xni i相对标准偏差(RSD)%=xs×100%例: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表示),5次结果分别为:67.48%,67.37%,67.47%,67.43%和67.40%。

计算:⑴平均偏差⑵相对平均偏差⑶标准偏差⑷相对标准偏差⑸极差 解:套以上公式4、平均值的精密度: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表示ns s x x=平均值的置信区间:nts x ±=μ 5、异常值的取舍:Q 检验:Q=最小最大紧邻可疑x x x x --G 检验:sx x Gq -=6、t 检验和F 检验⑴题目提供的数据与具体数值μ(权威数据)比较,t 检验:t=n sx μ-,如计算出来的值小于查表值,说明无显著性差异。

⑵题目提供两组数据比较,问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F 检验+t 检验:F 检验:判断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F=2221s s (1s 是大方差,2s 是小方差,即1s 〉2s ),计算值小于,说明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就有。

两组数据F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后,进行两个样本平均 值的比较:212121n n n n s x x tR+∙-=,)1()1()1()1(21222121-+--+-=n n n s n s s R ,如果计算出来值小于查表值,表示两测量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9
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10
四种滴定方式的适用条件和相应特点
11
四种滴定方式的应用示例
12
1.用2×10-2mol.L-1EDTA滴定2×10-2mol.L1Fe3+溶液,若要求△pM’=±0.2,Et=0.1%, 计算适宜的酸度范围。
解:(1)最高酸度 )
lg α Y ( H ) = lg k FeY − 8 = 25.1 − 8 = 17.1
对Zn2+: α Y ( Cd ) = 1 + k CdY [Cd ] = 1 + 1016.46 × 10 −3.81 = 1012.65
pH = 6.0时,α Y ( H ) = 10 4.65
α Y = α Y ( H ) + α Y ( Cd ) − 1 = 10 4.65 + 1012.65 − 1 ≈ 1012.65
查表
(此时k 'MY 最大) pH
8
[ 最低酸度: 最低酸度: OH ] =OH ) n ] CM
pH
' 最佳酸度: 最佳酸度: pM sp = pM 'ep = lg k 'MIn 对应的pH
lg k 'MY = lg k MY − lg α Y ( N )
α Y ( N ) = 1 + k NY [ N]
sp Al
故不能选择滴定Zn 故不能选择滴定 2+
1 (2).C = = 0.27mol.L−1 37 × 100 × 10 −3 AlF63− : lg β1 − lg β 6 : 6.13,11.15,15.00,17.75,19.37,19.84.
sp F−
据C sp− 及β i 可初步判断AlF52− 为主要形式。 F

分析化学需记忆的公式

分析化学需记忆的公式

c c Red2
Ox1
θ' 1
θ' 2
0.059 1
lg
K'
0.35V
n1=1,n2=2 2Ox1 Red2 2 Red1 Ox2
K'
c Ox 2 cRed2
cRed1 cOx1
2
109
1'
' 2
0.059 lg K' 2
0.27V
n1=2,n2=2 Ox1 Red2 Red1 Ox2
共轭酸碱体系(HA-A-)
H
ca cb
Ka
pH
pK
a
lg
cb ca
酸(碱)滴定可行性条件
Et
10 pH 10 pH c sp K t 1 2
Et:终点误差 pH=pHsp-pHep Kt:滴定反应常数 csp:终点时反应物浓度
Et 0.1% pH 0.3
Kaca 108 Kbcb 108
例:某有色溶液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时,选用1.0 cm吸收池,测 得T=8.0%。已知=1.1104,若用示差法测定上述溶液,应选 择多大浓度的溶液作参比才能使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解:
A As Ar
0.434 cr
Ar l
As A l
cr
lg 8.0% 0.434 1.1104 1.0
6.0105 mol L1源自Flg H ELE K 2.303RT pH F
E K 0.059pH25C
常数K´包括: 外参比电极电位 内参比电极电位 不对称电位
液接电位
pH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
Es
K'
RT F pH s
Ex

分析化学公式

分析化学公式

基本计算ﻫ(1)绝对误差:δ=x-μﻫ(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δ/μ)×100%或相对误差=(δ/x)×100% (3)绝对偏差:d= x i-ﻫ(4)平均偏差:(5)相对平均偏差:ﻫ(6)标准偏差:或(7)相对标准偏差:(8)样本均值与标准值比较的t 检验:(9)两组数据均值比较的t检验:(10)两组数据方差比较的F检验:(S1>S2)ﻫ(11)可疑数据取舍的Q检验:ﻫ(12)可疑数据取舍的G检验:3.基本计算ﻫ(1)滴定分析的化学计量关系:tT+ bB =cC+ dD,nT/nB=t/bﻫ(2)标准溶液配制:cT= mT/( VT×MT)ﻫ(3)标准溶液的标定:ﻫ(两种溶液)(B为固体基准物质)ﻫ(4)被测物质质量:(5)有关滴定度计算:T T/B=mB/VT(与物质量浓度的关系)(6)林邦误差公式:ﻫpX为滴定过程中发生变化的与浓度相关的参数,如pH或pM;ΔpX为终点pXep与计量点pX sp之差即ΔpX=pXep–pX sp;Kt为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即滴定常数;ﻫc与计量点时滴定产物的总浓度csp有关。

3.基本计算(1)[H+]的计算:一元强酸(碱):若c a(b)≥20[OH-],用最简式:[H+]=ca;[OH-]=c b。

一元弱酸(碱):若cK a(b)≥20K w,c/Ka(b)≥500,用最简式,。

多元弱酸(碱):若只考虑第一级离解,按一元弱酸(碱)处理:c a Ka1(b1)≥20K w,c/Ka1(b1)≥500,用最简式:;。

ﻫ酸式盐:若cK a2≥20Kw,c≥20Ka1,用最简式:。

ﻫ弱酸弱碱盐:若cKa'≥20K w,c≥20K a,用最简式:。

缓冲溶液:若ca>20[OH-]、cb>20[H+],用最简式:(2)终点误差: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误差公式:ﻫﻫ强酸滴定强碱的滴定误差公式:ﻫ一元弱酸的滴定误差公式:ﻫ一元弱碱的滴定误差公式:(3)冰醋酸为溶剂的标准溶液的浓度校正:3.基本计算(1)条件稳定常数:lgKMY'=lgKMY-lgαM-lgαY+ lgαMY(2)滴定曲线上的pM':ﻫﻫ(3)化学计量点的pM':pM'=0.5×(pCMSP+lgKMY')(4)终点时的pM'(即指示剂的颜色转变点,以pMt表示):pMt = lgKMIn-lgαIn(H)ﻫ(5)Ringbom误差公式:。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一)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一)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一)引言概述: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成分和性质的学科,其中计算在分析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分析化学中的主要计算公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对分析化学中的五个重要的计算公式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涵盖了常见的浓度、摩尔质量、配位化学、催化反应等方面。

正文:1. 浓度计算公式1.1 质量浓度计算公式1.1.1 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质量浓度 = 质量 / 体积,其中质量浓度的单位可以是g/L,mg/mL等。

1.1.2 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浓度。

1.2 摩尔浓度计算公式1.2.1 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摩尔浓度 = 物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体积,其中摩尔浓度的单位可以是mol/L。

1.2.2 通过测量物质的摩尔数和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

1.3 百分数体积计算公式1.3.1 百分数体积的计算公式为百分数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体积× 100%。

1.3.2 通过测量溶质的体积和溶液的总体积,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百分数体积。

1.4 体积分数计算公式1.4.1 体积分数的计算公式为体积分数 =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总体积。

1.4.2 通过测量溶质的体积和溶液的总体积,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分数。

1.5 摩尔分数计算公式1.5.1 摩尔分数的计算公式为摩尔分数 = 溶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总摩尔数。

1.5.2 通过测量溶质的摩尔数和溶液的总摩尔数,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

2. 摩尔质量计算公式2.1 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为摩尔质量 = 质量 / 物质的摩尔数,其中摩尔质量的单位可以是g/mol。

2.2 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数,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摩尔质量。

3. 配位化学计算公式3.1 配位数计算公式3.1.1 配位数是指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个数,配位数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配位体的性质和配位子的排列情况进行确定。

化学公式大全总结

化学公式大全总结

化学公式大全总结化学公式是化学中用来描述物质性质、反应过程和物质关系的各种公式和表达式。

这里列举一些重要的化学公式,不过请注意,这只是一小部分,完整的化学公式和表达方式可能非常复杂且广泛。

一、基础概念1. 阿伏伽德罗常数:×10^23 mol^-12. 质量百分比浓度:w = m / V × 100%3. 溶解度:m(溶质) / m(溶剂) = s / 100g二、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方程:rate = k[C]^m[D]^n2. 反应速率常数:k = (rate) / [C]^m[D]^n3. 反应级数:m + n三、酸碱反应1. 酸碱质子理论:H+ + OH- → H2O2. 酸碱中和常数:Kw = [H+][OH-]3. 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1×10^-14 at 25℃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半反应:氧化剂 + e- → 氧化产物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氧化剂 + 还原剂→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3. 法拉第常数:96487 C/mol五、配位反应1. 配位平衡常数:Kf = [complex]/[free ligand][free metal]2. 配位数:表示一个配体与一个中心原子的结合方式六、热化学1. 热化学方程式:ΔH = H(产物) - H(反应物)2. 盖斯定律:ΔH = ΔH1 + ΔH2 + ... + ΔHn3. 卡诺循环效率:η = (T2 - T1) / (T2 + T1)七、化学平衡1. 平衡常数表达式:Kc = [C]^p[D]^q / [A]^m[B]^n2. 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3. 亨利定律:p = kC八、电化学1. 电极电势:E = E0 + RT/nF lnQ2. 原电池电动势:E = E(正极) - E(负极)3. 能斯特方程:E = E0 + (/n)logQ九、光谱学1. 波长与能量关系:E = hc/λ2. 摩尔吸光系数:ε = A / (LC)3. 朗伯-比尔定律:A = εbc十、有机化学1. 马氏规则:H在支链,卤素在末端2. 霍夫曼规则:季铵盐消除得到取代基最多的烯烃3. 克里斯滕森-普雷洛格规则:不对称烯烃加氢时,氢原子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

引言概述:
正文内容:
1.比例关系的计算公式
1.1质量比计算公式:质量比=m1/m2,其中m1和m2分别表示两种物质的质量。

1.2体积比计算公式:体积比=V1/V2,其中V1和V2分别表示两种物质的体积。

1.3摩尔比计算公式:摩尔比=n1/n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物质的物质的摩尔数。

2.平均值的计算公式
2.1算术平均值计算公式:平均值=(x1+x2++xn)/n,其中xi表示第i个数据点,n表示数据的个数。

2.2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加权平均值
=(w1x1+w2x2++wnxn)/(w1+w2++wn),其中wi表示第i个数据点的权重。

3.浓度的计算公式
3.1质量浓度计算公式:质量浓度=质量/体积,其中质量和体积分别表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3.2摩尔浓度计算公式:摩尔浓度=物质的摩尔数/体积,其中物质的摩尔数和体积分别表示物质的摩尔数和体积。

4.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4.1平均反应速率计算公式:反应速率=ΔC/Δt,其中ΔC表示物质浓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4.2初始反应速率计算公式:初始反应速率=ΔC/Δt,其中ΔC 表示初始时间内的物质浓度的变化量,Δt表示初始时间的变化量。

5.等效分析的计算公式
5.1等效质量计算公式:等效质量=1000/容量滴定体积,其中容量滴定体积表示溶液的滴定体积。

5.2等效浓度计算公式:等效浓度=等效质量/溶液的体积,其中等效质量和溶液的体积分别表示等效质量和溶液的体积。

总结:。

分析化学公式复习

分析化学公式复习

一,色谱分析法1.t t t R R 0'-= ():调整保留时间:死时间,:保留时间,t t t R R '02. VV V RR 0'-= ():调整保留体积:死体积,:保留体积,V V V R R '3. VV t t rR R RR ""''1,21212===α ():选择因子α4.100=Ix[z +(㏒-t R x ")(㏒t R Z ")()/(㏒-+t R z ")1(㏒t R Z")] (:保留指数Ix)5.wh wh A 2121605.1⨯≈⨯⨯=():半峰宽:峰高,:对称峰面积,w h A 216.σ∙=354.221w ():标准偏差:半峰宽,σw 217. σ4=w ():标准偏差:峰宽,σw8.CC msK =():分配系数:组分在流动相浓度,:组分在固定相浓度,KCC ms9.VC V C nn k sss s ms ==(:分配比(保留因子)k)10.()系分配系数和分配比的关VV Kkms ∙=11.()⎪⎪⎪⎭⎫⎝⎛==∙++VV K t k t t m s R 1100 (基本保留方程,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时间m即死时间t 0)12.tt tt tk R R"-==()据色谱图求出分配比式推出,此式可直接根由1113.KK kk 1212==α ()分配比的关系选择因子与分配系数,14.()ww t t R R R 2112-2+=():两峰底宽之和:峰间距,:分离度,ww ttR R R 2112-+15.kkN R222114+∙-∙=αα (R :分离度,N :柱效因子亦理论塔板数,α:选择因子,k :分配比,下标2为相邻组分中的后一组分)16. ⎪⎪⎭⎫⎝⎛+⎪⎭⎫⎝⎛-∙∙=k k R N221116222αα (R :分离度,N :柱效因子亦理论塔板数,α:选择因子,k :分配比,下标2为相邻组分中的后一组分)17.⎪⎭⎫ ⎝⎛-=11622ααR N eff (R :分离度,α:选择因子,Neff:有效塔板数)18.=NHL ():理论踏板高度:色谱柱长,:理论塔板数,HLN19.⎪⎪⎭⎫⎝⎛⎪⎪⎭⎫⎝⎛⨯=⨯=w t w t N RR 221654.521 (:半峰宽:峰宽,:保留时间,:理论塔板数,w w tN R21)20.⎪⎪⎭⎫⎝⎛⎪⎪⎭⎫⎝⎛∙=∙=w t w t NRR eff'21'221654.5 ():峰宽:半峰宽,:调整保留时间,:有效塔板数,wwtNReff21'21.NL H effeff=():色谱柱长:有效塔板数,:有效塔板高度,LNH effeff22.N k k N eff∙=⎪⎭⎫⎝⎛+12(理论塔板数与有效塔板数,分配比的关系)23.H k k H eff∙=⎪⎭⎫⎝⎛+12(理论塔板高度与有效塔板高度,分配比的关系)24.u CuB AH++=(H:塔板高度,u :流动相平均线速度,A :涡流扩散项,uB :纵向扩散项,uC :传质项)25.d A p λ2=DBmγ2=()()Dk kd Dk d k C CCsfmps m+++=+=18101.0222222π26.=Hd pλ2+uDmγ2+()()u Dk kd Dk d k sfmp∙+++18101.0222222π(由22与23合并而来)27.()TTRI K Sbfcsc-∙-∙=λλλ3(S:TCD 灵敏度,I :桥电流,R :热敏元件电阻,λλs c -:载气与试样气体热导系数差,T T b f -:热敏元件与池体温差)28.D w Q m 605.121min = (Q min :质量型检测器最小检出量,w 1:半峰宽,Dm:单位时间内载气进入检测器中该组分的质量)29.VQ C minmin=(Q min :质量型检测器最小检出量,C min :最小检测浓度,V:进样体积)30.Am A m fffiss isii==' (f i ':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i:被测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f s:标准物的绝对校正因子)31.⨯=m m w i i 100%=A A A A ni+++ 21⨯100% (归一化法,A :峰面积)32.10021⨯+++=hhhh w nii % (狭窄的色谱峰,峰面积可用峰高代替)33.100⨯=m m w i i %=100''⨯∙mmfA fA sss i i % (内标法,m s :内标物质量,m:试样质量,若内标物与标准物相同,则fs'=1)34.w AA w s si i ∙= (标准曲线法,w i :被测组分含量,w s :标准物质含量,A :峰面积)二,光化学分析法1.MT VVDD∙∙=∆⨯-10162.77(V D∆:热变宽即多普勒变宽)2.S 1%=A V ρ0044.0(pg ),g pg 10112-= (ρ:质量浓度--lmg1-∙,V :进样体积--L μ,A :吸光度,S 1%:待测元素含量)3.KKK iff∑+=φ(φ:荧光量子产率,Kf:发射荧光的光子数,KKif∑+:吸收激发光的光数)4.⎪⎪⎪⎩⎪⎪⎪⎨⎧→→→→****的电子跃迁饱和烃类化合物分子中含共轭双键含杂原子不饱和基团含杂原子饱和基团 σσπππσn n5.bc K A∙∙=(A :吸光度,K :吸光系数,c :待测物浓度,b :比色皿厚度)6.ACD xCσ3∙=(DC:火焰原子法检出限,σ:空白值的标准偏差,A :浓度为C x 的溶液的吸光度的平均值)7.AV C AmD xxm σσ33∙∙=∙=(Dm:石墨炉原子法检出限,σ:空白值的标准偏差,A :浓度为Cx的溶液的吸光度的平均值)三,电化学分析法1.anKEEE 外液膜内膜外膜lg 0592.0-±==(K :常数,n :离子电荷数,a :离子活度;被测离子为阳离子时取+,被测离子为阴离子时取—)2.PH Ka KE HH0592.0lg 0592.0-=+=+(25℃时玻璃电极膜电位) 3.a KE F ISEF --=lg 0592.0 (25℃时以氟离子单晶膜作电极时的电极电位)4.()++±=KKa nKE Z ZB ABpot BA A,膜lg 0592.0 (A:待测离子,B :干扰离子,KpotBA ,:电位选择性系数,表示B 离子对A 离子的干扰程度,Z Z BA:A 的电荷与B 的电荷比值)5.100⨯∙=aaKB Bpot BA Z ZBA,相对误差% (K potBA ,:电位选择系数,不是常数!) 6.0592.0E E PHPHsxsx-+=(PHx:待测液PH,,PHs:标准缓冲液的PH ,E x :待测液电动势,E s :标准缓冲液电动势)7.C nKE iilg 0592.0±=电池(E 电池:电池电动势,K :常数,n i :i 物质转移电子数,C i :i 物质浓度)8.a nKE lg 0592.0±=电池(离子选择电极作负极,参比电极作正极,n :转移电子数,阴离子取+,阳离子取-)9.VC V C V C V C S Esx x x s s x x ++∙∆=lg(S:斜率,Cx:待测液浓度,Cs:标准液浓度,Vx:待测液体积,Vs:标准液体积)10.VV C CVV V C Cxs ssxs s C C V V xs s x =−−−−−−−−−→−+=∆∆倍大比倍,大比10010011.110-=∆∆sE x C C (由9和10推出)12.C C ∆%E n ∆≈4% (n :离子所带电荷数,CC ∆%:相对误差,E ∆:测量误差--mV)13.VV E E VE1212--=∆∆ (一阶微商法)14.VV E V E V E ∆⎪⎪⎭⎫ ⎝⎛∆∆⎪⎪⎭⎫ ⎝⎛∆∆∆∆=1222- (二阶微商法)15.C nFRTEEmln +=θ(C m:溶液本体浓度)16:i i i r l d -= (i d :极限扩散电流,i l :极限值,i r :残余电流) 17.iR E E U SCE de +=-外 (U 外:外加电压,Ede:滴汞电极的电位,E SCE :饱和甘汞电极的电位,i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R :电解线路的总电阻)18.τ613221607m nD K=(K:尤考维奇常数,n :电子转移数,D :扩散系数--s cm 12-⋅,m :汞流速度--s mg 1-⋅,τ:汞滴落周期S )19.c m nD i d τ613221607= (i d :极限扩散电流--A μ,n :电子转移数,D :扩散系数--s cm 12-⋅,m :汞流速度--smg 1-⋅,τ:汞滴落周期S ,c :被测物浓度Lmmol1-⋅)20.P K m 1=(汞流速度m与汞柱压力P 成正比)21.P K 2=τ(汞滴落时间τ与汞柱压力P 成反比)22.P KK m 216123216132⋅⎪⎭⎫ ⎝⎛=τ (由20和21推出)23.ChhCKChKC h ssx xx xss ∙=⇒⎪⎭⎪⎬⎫==(h s :标准溶液的波高,h x :待测试样的波高)24.()()hH V H C h C V C VVC V CV KH KChxxssxs xs s x xx--=⇒⎪⎭⎪⎬⎫++∙==(h :试样波高,H :加入标液后波高)25.极谱波方程:ii in EEdde--=lg 059.021 (可逆还原波) +=EE de21ii in d-lg 059.0 (可你氧化波)()()i i ii n E Ed d acde---=lg 059.021 (可你综合波)26.nEE pc5.2821-=(K mv 298,)(可逆还原波与经典极谱波中半波电位间的关系)=EpanE5.2821+(nE 5.2821-)(可逆氧化波与经典极谱波中半波电位间的关系)27.Ac v D n i p 21212351069.2⨯= (i p :峰电流—A ,D :扩散系数--scm 12-⋅,v :电位扫描速率--sv ⋅-1,A :电极面积--cm 2)28.nM FQ m⨯=(M :物质的摩尔质量,Q :电量,F:法拉第常数--molC ⋅-964871,n :电极反应中析出1mol 物质转移的电子数)。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摩尔浓度是溶液中溶质所占体积的比例,可用来表示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计算公式为:C=n/V其中,n是溶质的物质量(mol),V是溶液的体积(L)。

摩尔质量是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摩尔数的比值,常用于计算溶质的质量。

计算公式为:M=m/n其中,m是溶质的质量(g),n是溶质的摩尔数(mol)。

稀释是指向一定量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体积增大,浓度减小。

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不变。

稀释计算公式为:C1V1=C2V2其中,C1是原始溶液的浓度(mol/L),V1是原始溶液的体积(L),C2是稀释后溶液的浓度(mol/L),V2是稀释后溶液的体积(L)。

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式可以用于计算摩尔比,即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关系。

例如,对于A+B→C+D的平衡反应,摩尔比可以表示为:n(A):n(B):n(C):n(D)=a:b:c:d其中,a、b、c、d分别是A、B、C、D的摩尔系数。

伯努利方程考虑了在流体中速度变化和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

对于流体在水平管道中流动的情况,伯努利方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P + 0.5ρv² + ρgh = constant其中,P是压力(Pa),ρ是密度(kg/m³),v是流体的速度(m/s),g是重力加速度(m/s²),h是流体在高度上的变化(m)。

这些公式只是分析化学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计算公式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这些公式的运用可以帮助化学分析师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反应速率、计算溶液的浓度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析化学有关计算公式

分析化学有关计算公式

E=
CO VO
× 100 % =
D
× 100 %
分析化学中有关计算公式汇集
赵剑英
第三章 误差分析和数据的处理
绝对误差: Ea = x − T
_
相对误差: Er
=
x−T T
×100%
=
Ea T
×100%
绝对偏差: di = xi − x
平均偏差: d = d1 + d2 +LL+ di ×100%
n
d = ∑ xi − x n
lim x = µ
+
]2
+ β3H [H + ]3 + β4H [H + ]4
+ β1H [H +] + β5H [H + ]5
+ β6H [H + ]6
二、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 设溶液中M离子的总浓度为cM,配位体L的总浓度为CL cM = [M] + [ML] + [ML2] + …… + [MLn]
cM=[M](1 + β1[L] + β2[L]2 + …… +βn[L]n)
K 不稳
= [ M ][ L ] n = 1
[ ML n ]
K稳
β 2 = K稳1 ⋅ K稳2
L
β n = K稳1 ⋅ K稳2 L K稳n
运用各级累积形成常数可以较 方便地计算溶液中各级络合物 型体的平衡浓度
[ML]=β1[M][L] [ML2]=β2[M][L]2 [ML3]=β3[M][L]3 …… [MLn]=βn[M][L]n
c = cHA + cA−

分析化学公式

分析化学公式

基本计算(1)绝对误差:δ=x-μ(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δ/μ)×100% 或相对误差=(δ/x)×100%(3)绝对偏差:d = x i-(4)平均偏差:(5)相对平均偏差:(6)标准偏差:或(7)相对标准偏差:(8)样本均值与标准值比较的t 检验:(9)两组数据均值比较的t检验:(10)两组数据方差比较的F检验:(S1>S2)(11)可疑数据取舍的Q检验:(12)可疑数据取舍的G检验:3.基本计算(1)滴定分析的化学计量关系:tT + bB = cC + dD,nT/nB=t/b(2)标准溶液配制:cT = mT/( VT×MT)(3)标准溶液的标定:(两种溶液)(B为固体基准物质)(4)被测物质质量:(5)有关滴定度计算:T T/B=mB/VT(与物质量浓度的关系)(6)林邦误差公式:pX为滴定过程中发生变化的与浓度相关的参数,如pH或pM;ΔpX为终点pX ep与计量点pX sp之差即ΔpX=pX ep–pX sp;Kt为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即滴定常数;c与计量点时滴定产物的总浓度c sp有关。

3.基本计算(1)[H+]的计算:一元强酸(碱):若c a(b)≥20[OH-],用最简式:[H+]=c a;[OH-]=c b。

一元弱酸(碱):若cK a(b)≥20K w,c/K a(b)≥500,用最简式,。

多元弱酸(碱):若只考虑第一级离解,按一元弱酸(碱)处理:c a K a1(b1)≥20K w,c/K a1(b1)≥500,用最简式:;。

酸式盐:若cK a2≥20K w,c≥20K a1,用最简式:。

弱酸弱碱盐:若cK a'≥20K w,c≥20K a,用最简式:。

缓冲溶液:若c a>20[OH-]、c b>20[H+],用最简式:(2)终点误差: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误差公式:强酸滴定强碱的滴定误差公式:一元弱酸的滴定误差公式:一元弱碱的滴定误差公式:(3)冰醋酸为溶剂的标准溶液的浓度校正:3.基本计算(1)条件稳定常数:lgK MY'=lgK MY-lgαM -lgαY+ lgαMY(2)滴定曲线上的pM':(3)化学计量点的pM':pM'=0、5×(pCM SP + lgK MY')(4)终点时的pM'(即指示剂的颜色转变点,以pMt表示): pMt = lgKMIn - lgαIn(H)(5)Ringbom误差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1)Q 检验法:设有n 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x 1,x 2,…,x n-1,x n ,其中x 1或x n 可能为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其Q 的定义为 具体检验步骤是:1) 将各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2)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3)计算离群值与相邻值之差; 4) 计算Q 值;5)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到Q 表值;6)若Q >Q 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2)G 检验法: 1)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测定平均值;2)计算离群值与平均值 之差的绝对值 3)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标准偏差S4)计算G 值。

5)若G > G α,n ,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2)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nx-x d n1i i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100%xd⨯=r d (4)标准偏差1)(12--=∑=n x x S ni i(5)相对标准偏差(RSD, 又称变异系数CV )%100⨯=xS RSD (必考相关大题)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偶然误差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式: 为了计算和使用方便,作变量代换(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我们以x 为中心,在一定置信度下,估计μ值所在的范围)(x tS x ±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四、显著性检验(一) F 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用于判断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偶然误差是否显著不同。

(用来做什么?考点)检验步骤:计算两组数据方差的比值F , x x 222)(21)(σμπσ--==x e x f y σμ-=x u 令2221)(u e x f y -==⇒πσ2221)( u e u y -==πφ即n tSx tS x x ±=±=μ)(212221S S S S F >=minmax X -X X X Q 相邻离群-=S XX G -=离群查单侧临界临界值21,,f f F α比较判断: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别,S 1与S 2相当。

两组数据的精密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别,S 2明显优于S 1。

(二)t 检验:将平均值与标准值或两个平均值之间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的准确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用来判断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

(用来做什么?考点)注意:要检查两组数据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必须先进行 F 检验,确定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如果有,则不能进行 t 检验。

二、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1. 同离子效应:当沉淀达平衡后,若向溶液中加入组成沉淀的构晶离子试剂或溶液,使沉淀溶解度降低的现象沉淀剂用量: 一般 —— 过量50%~100%为宜,非挥发性 —— 过量20%~30% 2. 异离子效应(盐效应):溶液中存在大量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3. 酸效应: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

如:弱酸盐沉淀的溶解度受溶液的pH 值影响很大,溶液[H + ]大,沉淀溶解度增大。

4. 配位效应:配位剂与构晶离子形成配位体,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二)滴定度:T A/B 指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待测物的质量(g/ml) (A 指滴定剂,B 指待测物)滴定剂的量浓度与滴定度的换算 aA + bB = cC + dD 第三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一、基本计算公式3. 滴定度 <=> 或4.化学反应计量关系aA + bB = cC + dD5.质量分数6. 质量浓度7. 被测物质含量的计算 被测组分的含量是指被测组分(m A )占样品质量(S )的百分比(1)直接滴定法(2)返滴定法二、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一)分布系数: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所占的比例,以δi 表示[]ci i =δ 式中:i 为某种型体21,,f f a F F <21,,f f a F F >A B n a b n =1000/BA BA M C a b T ⨯=)()()/(/ml V g m ml g T AB B A =A B A B V T m /=a b n n A B =A B n a b n ⨯=)()(g m g m S B B =ωS BB V m =ρ等,,的单位:ml g ml mg L g B ///μρ%%1001000c t a A T ⨯⨯⋅⋅⋅=S M V A T %)()[(%1001000M t a]cT t t -cV A A 1T 21T 21⨯⨯⋅⋅=S 1000M c a b )/(B A /⋅=ml g T BA(二)弱酸(弱碱)各型体的分布系一元弱酸(三)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处理方法 1、质量平衡(物料平衡):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某一组分的分析浓度等于该组分各种存在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称为质量平衡C mol/L Na 2CO 3溶液的质量平衡式 2、电荷平衡: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正离子电荷的总和与负离子电荷的总和相等,称为电荷平衡C mol/L Na 2CO 3 水溶液的电荷平衡式: 3、质子平衡:酸碱反应达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称为质子平衡质子参考水准:能参与质子交换的组分的初始形态以及溶剂水。

例:写出Na(NH4)H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得质子产物 参考水准 失质子产物NH 4+—→ NH 3HPO 42- —→ PO 43- H 3O +(H +) ←— H 2O —→ OH --三、酸碱溶液中pH 的计算(1)当Ca a K ≥20w K ,同时Ca/a K ≥500时,最简式: (2)弱酸HA (浓度为Ca mol/L )与共轭碱A -(浓度为C b mol/L )的PH 计算当Ca ≥20[H +], C b ≥20[H +]时(四)混合指示剂:混合指示剂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试剂混合,利用它们颜色的互补性,使终点颜色变化更鲜明,变色范围更窄。

定义:由于指示剂的变色不恰好在化学计量点而使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合所致的相对误差,也称滴定误差(TE );常用百分数表示。

一、强酸强碱滴定的终点误差:式中:[OH -]、[H +]分别为滴定前的原始浓度;p C s 、p V s 为化学计量点时被测物的实际浓度和体积;ep V 为滴定终点时溶液的体积,因p V s ≈ep V ,带入上式,得二、弱酸(碱)的滴定终点误差强碱滴定一元弱酸[][]A HA C +=[][][]a HA K H HC HA +==++δ[][]aa A K H K C A +==+δ1=+A HA δδ[][][]HA A H Ka -⋅=+[][][]A HA A H C ++=2[][][][]C CO HCO CO H C Na =++=--+233322和[][][][][]---++++=+2332CO HCO OH H Na H 2PO 4- ←— H 3PO 4 ←—+H ++H + +2H+ -H +-H + -H +[][][][][][]---+++=++OH PO NH PO H PO H H 34343422[]aa K c H=+[]KaCbCa H =+Ca CblgpKa pH +=[][]%100)(s s ⨯-=+-p p ep ep ep V C V H OH TE [][]%100s ⨯-=+-pepepC H OH TE [][])()(a ep HA HA K H H HA %100+==⨯-=++-ep ep C C OH TE δδ[][])()(--ep B B OH B %100==⨯-=+H TE δδ强酸滴定一元弱碱滴定误差也可用PH 按林邦误差公式直接计算式中:pX 为滴定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参数,如pH 或pM ;△pX 为终点ep pX 与计量点sp pX 之差;△pX=ep pX —sp pX ;Kt 为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即滴定常数,c 与计量点时滴定产物的总浓度ep C 有关。

用双指示剂法判断混合碱试样的组成:有一碱溶液可能是NaOH ,NaHCO 3,Na 2CO 3或以上几种物质混合物,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消耗HCL V1 mL ;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消耗HCL V2 mL ,由以下V1和V2的关系判断该碱溶液的组成。

(1)V1 > 0, V2 = 0 NaOH (2)V2 > 0, V1 = 0 NaHCO 3 (3)V1 = V2 Na 2CO 3(4)V1 > V2 > 0 NaOH + Na 2CO 3 (5)V2 > V1 > 0 Na 2CO3 + NaHCO 3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Mohr 法,莫尔法):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的银量法。

1. 原理。

(二)铁铵钒指示剂法(Volhard 法,佛尔哈德法 ):以铁铵钒 NH 4Fe(SO 4)2 · 12H 2O 为指示剂的银量法。

1. 原理直接滴定剩余滴定(三)吸附指示剂法:以吸附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银量法。

1. 原理AgNO3标液滴定NaCl ,以荧光黄(HFl )为指示剂终点前 HFI ==== H + + FI -Cl -过量 AgCl·Cl -┇M+终点时 Ag +稍过量 AgCl·Ag +AgCl·Ag + + FI - ===== AgCI·Ag+┇FI -黄绿色 淡红色配位滴定对反应的要求:配位比恒定;配合物稳定性高;反应迅速; 有适当方法确定终点。

配位剂种类:无机配位剂, 有机配位剂配位滴定最常使用的是氨羧配位剂(使用最广的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 ) )1(%1001010TE XX tw t p p K K K C =⨯-=∆-∆510103.1106.1---+⨯=⨯=↓→+S K AgCl Cl Ag SP sp 溶解度,(白色)前:4124224107.6,102.1砖红色2---+⨯=⨯=↓→+S K CrO Ag CrO Ag EP sp 溶解度)(:12101.1--+⨯=↓→+sp K AgSCN SCN Ag SP (白色)前:138,23=→++-+K FeSCN SCN Fe EP (红色):(白色)过量)前:↓→+-+AgCl Cl Ag SP ((白色)剩余)↓→+-+AgSCN SCN Ag ((淡红色):+-+→+23FeSCN SCN Fe EP)25(lg 059.0lg 303.2Re Re Re /C a a na a nFRT o dOx odOx o dOx +=+=ϕϕϕ EDTA 配合物特点:1.配位比简单2.稳定性高3.水溶性好4.大多无色 三、金属指示剂(二)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1. 封闭现象:滴定达到计量点后,过量的EDTA 不能夺取MIn 中的金属离子,In 无法释放出来,因而在计量点附近看不到溶液颜色的变化现象产生封闭现象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被测离子引起的,MIn K ' >MY K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