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弈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博弈论》教学大纲

《博弈论》教学大纲

《博弈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性质和目的博弈论是研究多人决策问题的理论,这类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又经常会遇到。

例如,大家都已经十分熟悉的寡头垄断市场就是典型的多人决策——期中的每一厂商必须考虑其它厂商的行为。

但博弈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远不限于产业组织理论。

在微观研究领域,交易机制的模型就涉及博弈论;在中观经济研究中,劳动力经济学和金融理论都有关于企业要素投入品市场的博弈论模型,即使在一个企业内部也存在博弈论问题:如许多工人可能会为同一升迁机会勾心斗角,不同部门间也会为争取公司的资本金投入相互竞争。

最后,从宏观的角度看,国际经济学中关于国家间的相互竞争,选择关税或其它贸易政策的模型;宏观经济学中也有货币当局和工资、价格制定者间的战略相互影响,最终决定了货币政策效果的模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金融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掌握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并学会用博弈论的思想方法分析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其间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生阅读相关文献、著作,开展课堂讨论,以开拓思维。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中,我们将讨论四类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如果其中一个参与人不知道另外参与人的收益函数,该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的,如在拍卖中,每一个竞买者都不知道另外竞买者愿为拍卖品出多高的价格)。

与上述四类型博弈相对应的是四个均衡概念: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和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本课程32总学时,2个学分。

二、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博弈论基本概念(4学时)1.1博弈论典型案例介绍1.2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战略式描述第二章完全信息静态博弈(6学时)2.1可理性化和反复剔除劣行动2.2纳什均衡2.3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与多重性讨论2.5 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及其存在性第三章纳什均衡应用举例(4学时)3.1 Cournot寡头垄断模型3.2 Hotelling寡头垄断模型3.3 监督博弈3.4 公地的悲剧3.5市民责任博弈第四章完全信息动态博弈(8学时)4.1 完全信息扩展博弈4.2 子博弈完美4.3 博弈定义的两种扩展4.4 完美信息博弈与逆向归纳法4.5法律上的一个应用——要挟诉讼4.6 贴现4.7子博弈完美均衡的进一步例子4.8重复博弈与无名氏定理第五章贝叶斯纳什均衡(4学时)5.1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战略式描述5.2 Harsanyi转换5.3 贝叶斯纳什均衡5.4 不完全信息的Cournot寡头垄断模型5.5 不完全信息下的公共产品提供5.6 一度价格密封拍卖5.7 双向拍卖第六章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6学时)7.1 基本思想7.2 贝叶斯法则7.3 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7.4 信号博弈三、参考教材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02. 朱.弗登博格,让.梯若尔,博弈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3.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4.罗伯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5.杰里、瑞尼,高级微观经济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46.G.Romp,Game Theory: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徐家杰2010.9.20。

博弈论

博弈论

博弈论——教学大纲任课教师丁建峰上课时间每周五1-2节(8:00-9:40)上课地点E201办公室法学院407-2办公室,Office Hour:周五3-4节【课程介绍】博弈论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决策的学问,是法经济学的重要工具。

从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法律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也构成了社会的激励机制,它通过确立权利,配置责任和确定奖惩规则等措施,激励个人选择无害于或有利于社会的行为。

博弈论提供了理解法律现象的简洁清晰的视角,通过博弈论的学习进入法经济学的研究,是一条“捷径”。

同时,研习博弈论,还可以增进思维的逻辑性,使头脑清楚明敏,而且通过这门学问,学习者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最直观的了解,因此,法学院本科开设的《博弈论》课程,具有提升专业素养和通识教育的双重意义。

本课程分为六章,每讲依形式之不同,大约需要4-8课时讲习。

【参考书】本课程以教师随堂讲义为主要参考材料,但也鼓励学生阅读教师制定的重要参考书,本课程的参考书目如下:1.迪克西特《妙趣横生博弈论——事业与人生的成功之道》(The Art of Strategy,直译为“策略的艺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旧版名为《策略思维》,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拉斯缪森《博弈与信息——博弈论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拜尔《法律的博弈分析》,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4.肯·宾默尔《博弈论简介》5.肯·宾默尔《博弈论教程》(Playing for Real,直译为“玩儿真的”),中译本由格致出版社2010年出版,但翻译甚劣。

6.其他高级博弈论教程——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读(在资料盘“博弈论进阶参考”文件夹内)【课程安排】本课程共计34学时(17周),上课时间约15-16周,考试1次第一章导论——囚徒困境与经典矩阵博弈(8学时)第二章博——不确定性与信息(4学时)第三章弈——序贯博弈(8学时)第四章策——激励与讨价还价(4学时)第五章略——合作与协调(4学时)第六章小结—应用、总结与讨论(2-4学时)【考查方式】每章之后会布置习题,供有学习兴趣的同学选作。

《博弈论》课程教学大纲

《博弈论》课程教学大纲

《博弈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博弈论英文名称:Game Theory二、课程代码及性质ECN5011 学科(大类)基础课必修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学分:2.5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经济学院经济各专业的二年级本科生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博弈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博弈论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博弈论分析方法来分析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通过博弈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策略互动的主要因素、以及机制设计的基础知识。

牢固掌握的内容包括:纳什均衡,混合策略均衡,完全信息展开型博弈,贝叶斯均衡,动态博弈,可理性化,动态博弈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均衡解的概念、求解、刻画与运用。

课程难点:运用合理的均衡解概念分析策略互动场景。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辅以讨论、辩论环节。

教学手段:主要课程内容采用幻灯片演示的方法。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1(教师课堂教学4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4学时)教学内容:占优均衡课后文献阅读:无.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作业(二)教学内容2(教师课堂教学8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8学时)教学内容:纳什均衡(纯策略与混合策略)、以及在产业组织中的应用课后文献阅读:无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作业(三)教学内容3(教师课堂教学8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8学时)教学内容:不完全信息博弈与贝叶斯均衡课后文献阅读:无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作业四)教学内容4(教师课堂教学8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8学时)教学内容:序贯博弈与子博弈精炼均衡课后文献阅读:无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作业五)教学内容5(教师课堂教学4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4学时)教学内容:委托代理模型等课后文献阅读:无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作业六)教学内容6(教师课堂教学8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8学时)教学内容:信息经济学课后文献阅读:无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作业十、教学参考书及文献博弈论基础,罗伯特·吉本斯著,高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博弈论教学大纲

博弈论教学大纲

博弈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说明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博弈论》是经济学院本科生的限定选修课。

2、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决策科学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探索系统科学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应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政治、经济、军事、管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博弈问题。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的教学大纲适用于经济学和非经济类的本科专业的本科生。

为了让学生基本地掌握发展经济理论,我们计划用38 个学时分五部分讲授知识,用 4 个学时进行经济实践活动,希望在教学与实践中,学生能够加强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检验。

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

5、推荐教材与参考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博弈论战略分析入门》,Roger A McCain 著,原毅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博弈论》施锡铨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Game Theory 》,1991,D.Fudenberg& J.Tirole 中译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博弈论》(第二版)谢识予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后实践为辅,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经济实践与经济讨论的活动如举行经济散文竞赛和经济辩论等等。

为适应科学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我们在教学媒体上逐步使用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等硬件设备,与此相配套的就是使用诸如Powerpoint 之类的电子讲稿,此外我们还将通过网络与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和存在的问题。

7、开课与编写大纲单位:经济学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卢燕平;审定单位:经济学院;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本书共有五个大的专题。

第1个专题基本原理第1章. 冲突、战略与博弈( 2 课时)1、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到博弈的定义、概念、分析方法等等,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博弈论课程教学大纲

博弈论课程教学大纲
《博弈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6043802 课程名称: 博弈论 英文名称: Game Theory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 时: 48 学 分: 3 适用对象: 经管类专业大二、大三年级学生 考核方式: 考试 先修课程: 微积分、概率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相互影响时的最优决策以及相应的均衡结
果,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许多固有看法,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社会现象。目前,博弈论已经成为微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研究 中重要的研究工具,亦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
一般认为,最早始于 1944 年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一书的出版。博弈论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本课程将主要介绍非合作博弈 部分,非合作博弈按信息是否完全可分为完全信息博介绍四种基本的博弈 模型,分别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学习这些博弈模型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实经济现象。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博弈论为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讨论在行为主体在相互影响下的
最优决策及其均衡结果。博弈论已经成为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经济 学标准的分析工具,在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具 有经济学、微积分和概率论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博弈论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博弈论的 思想与逻辑,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知识,正确分析现实问题,做出理性决策。 要求理解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掌握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四种基本博弈类型的逻辑、分析方法以及求 解均衡的技术方法。在现实经济中运用博弈的思想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博弈论课程安排方案模板

博弈论课程安排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博弈论》2. 课程代码:XX0XX3. 学分:3学分4. 学时:48学时5. 教学对象:本科生、研究生6.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帮助学生建立基于博弈论的新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安排1. 第一阶段:基础理论(12学时)- 第1-2学时:博弈论概述,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

- 第3-4学时:博弈论的基本模型,讲解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合作博弈等。

- 第5-6学时:博弈论的基本方法,介绍纳什均衡、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等。

- 第7-8学时:博弈论的应用,举例说明博弈论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领域的应用。

- 第9-10学时: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博弈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第二阶段:高级理论(12学时)- 第11-12学时:动态博弈,讲解动态博弈的基本模型、均衡解和策略选择。

- 第13-14学时:不完全信息博弈,介绍贝叶斯博弈、信号传递等。

- 第15-16学时:博弈论与机制设计,讲解机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经典模型。

- 第17-18学时:博弈论与网络经济学,介绍网络博弈、拍卖机制等。

- 第19-20学时:博弈论与演化博弈,讲解演化博弈的基本模型和演化策略。

3. 第三阶段:综合实践(12学时)- 第21-24学时:课程论文,要求学生运用博弈论分析实际问题,撰写论文。

- 第25-26学时:课堂讨论,针对课程论文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第27-28学时: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模拟谈判、博弈游戏等。

- 第29-30学时:课程总结,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博弈论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博弈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博弈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博弈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博弈论基础英文名称:Game Theory课程编号:X408025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适用专业:金融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经济类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1.博弈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理解策略形式的博弈,掌握博弈三要素和博弈的基本分类,理解囚徒困境、“抓钱博弈”。

重点和难点:博弈要素、囚徒困境2.同时决策博弈基本要求:掌握纳什均衡的定义,理解优势策略均衡,理解纳什均衡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纳什均衡3.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基本要求:理解混合策略与期望支付,了解反响函数法,掌握纳什定理和奇数定理,了解多重纳什均衡及其甄别。

重点和难点:纳什定理4.序贯决策博弈基本要求:掌握序贯决策博弈与博弈树,理解策略与行动,了解序贯博弈的纳什均衡, 了解倒推法。

重点和难点:序贯决策博弈与博弈树5.同时博弈与序贯博弈基本要求:掌握正规型表示与展开型表示,理解同时决策与序贯决策的混合博弈,了解树型博弈的子博弈,了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重点和难点:同时博弈与序贯博弈的正规型表示与展开型表示6.重复博弈和策略性行动基本要求:理解囚徒困境的有限次重复,理解囚徒困境的无限次重复,掌握重复次数不确定的情形,.掌握策略性行动的分类。

重点和难点:囚徒困境的有限次、无限次重复7.零和博弈基本要求:掌握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了解最小最大方法、直线交叉法,理解零和博弈的线性规划解法,了解霍特林模型。

重点和难点: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零和博弈的线性规划解法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四、课程其它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以教师讲课为主,并适当安排课堂讨论,以学生课后实践为辅,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经济实践与经济讨论的活动如举行经济辩论、撰写小论文等。

博弈论 教学大纲

博弈论  教学大纲

《博弈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博弈论科学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探索博弈论科学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应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政治、经济、军事、管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博弈问题。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博弈的定义、概念、分析方法,了解经典的博弈案例,掌握博弈的表述方法,能够找到博弈的均衡点,了解不确定博弈非合作博弈均衡。

1.1掌握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博弈论的基本分析思路和方法、掌握博弈的表述方法,能够找到博弈的均衡点。

1.2了解经典的博弈案例,掌握委托人-代理人理论,能够理解和分析案例中的博弈均衡及其内涵。

1.3 了解不确定博弈非合作博弈均衡,理解不完美和不完全信息对博弈均衡的影响。

1.4 了解有限理性、进化博弈与合作博弈1.5 了解博弈论历史和发展课程目标2:用博弈论解释经济、社会现象,掌握机制设计和规则制定的内涵,理解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可以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2.1用博弈论解释经济、社会现象,掌握机制设计和规则制定的内涵,2.2理解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可以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标:了解博弈论的定义,理解和掌握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教学重难点:重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难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教学内容1.1从游戏理论到决策理论1.2一些例子1.3博弈的特征和博弈的分类4.教学方法(1)讲授法。

围绕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讲解。

(2)讨论法。

围绕课程中涉及到的专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博弈论教学大纲

博弈论教学大纲

博弈论教学大纲第一篇:博弈论教学大纲【博弈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10955【学分】2 【参考学时】32【讲授学时】32 【实验学时】0【实习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参考教材】《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课程基础】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

具备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学生将会发现本门课程分析问题的崭新角度,因而特别推荐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选修此门课程。

【适应对象】尽管本门课程的大多数例子是经济学的,但也不乏其他学科的,如法律、政治学、社会学等。

这样不仅可以使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开阔视野,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学科有兴趣的同学提供接触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机会,但这里强烈建议那些非经济类预选本门课程的同学,先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及一定的数学基础。

【教学目的】著名经济学家Jean Tirole说过“正如理性预期使宏观经济学发生革命一样,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

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新古典经济学的前提假设与现实相距甚远,非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信息时的价格制度常常不是实现合作和解决冲突的最有效安排。

而非价格制度的最显著特征是参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作用,此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通用方法便是博弈论。

通过本科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博弈论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运用博弈论分析现实经济与社会问题的能力。

【内容提要】博弈论是近年来现代经济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分支学科。

博弈论研究多人决策问题,在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都有许多可用博弈论分析或解决的决策问题,因此博弈论在经济学理论和应用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关键。

第一章导论一、什么是博弈论二、策略博弈,从故事开始诺曼底战役模拟三、博弈的三要素和囚徒困境1、局中人;2、策略;3、支付函数;4、囚徒困境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1、掌握博弈论的概念;2、熟练掌握博弈的三要素;3、了解现实中的囚徒困境现象。

【参考学时】2学时【参考资料】《博弈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四、几类经典博弈模型1、公共地的悲剧;由于公共地悲剧的存在,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众多问题。

博弈论 教学大纲

博弈论 教学大纲

博弈论教学大纲博弈论教学大纲引言: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制定和竞争行为的学科,它在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博弈论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1.1 博弈的定义与分类- 博弈的定义:博弈是指在一定规则下,两个或多个决策者通过制定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

- 博弈的分类:博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是指决策者可以通过合作来达到最优结果,而非合作博弈则是每个决策者都追求自己的最优结果。

1.2 博弈论的基本元素- 玩家:参与博弈的个体或组织。

- 策略:玩家在博弈中可选择的行动方式。

- 支付:博弈的结果对玩家的影响,可以是利润、效用或其他形式的回报。

- 博弈规则:博弈中的约束和限制条件。

二、非合作博弈理论2.1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定义:在非合作博弈中,当每个玩家都选择了最优策略后,没有任何一个玩家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 纳什均衡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每个玩家的最优策略,找到使得每个玩家的收益最大化的策略组合。

2.2 博弈的解- 完全信息博弈:所有玩家都知道所有其他玩家的策略和支付函数。

- 不完全信息博弈:玩家只知道自己的策略和支付函数,对其他玩家的信息有限。

- 混合策略:玩家以一定的概率选择不同的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支付。

三、合作博弈理论3.1 合作博弈的定义与特点- 合作博弈的定义:参与者可以通过合作来达到最优结果的博弈形式。

- 特点:合作博弈通常涉及资源分配、合作成本、合作稳定性等问题。

3.2 合作博弈的解- 核心解:合作博弈中,核心解是指所有玩家都满意的资源分配方案。

- Shapley值:用于衡量每个玩家对合作博弈结果的贡献程度。

四、博弈论的应用4.1 经济学领域- 市场竞争:博弈论可以用来分析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策略选择和市场均衡。

- 拍卖理论:博弈论可以解释拍卖中不同策略对竞拍者的影响。

博弈论大纲

博弈论大纲

博弈论大纲哎,说起博弈论啊,这可真是个既烧脑又带劲儿的话题,就像是玩一场高智商的棋局,每一步都得算计得精准,才能笑到最后。

不过别担心,咱们今天不整那些高深莫测的术语,就用大白话聊聊这博弈论的精髓,保证你听完之后,能跟朋友们吹牛时说得头头是道。

想象一下,你和你家那口子因为晚上吃啥争论不休,这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博弈。

你想吃火锅,热气腾腾,辣得爽快;她却想喝粥,清淡养生,暖胃又舒心。

这时候,你们就开始在心里盘算:我坚持吃火锅,她会不会妥协?还是她坚持喝粥,我能不能让步?这背后,就是博弈论在悄悄发挥作用。

你们都在考虑对方的反应,以及自己如何做出最优选择。

博弈论啊,说白了,就是研究人们在面对选择时,怎么考虑别人的想法,怎么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它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专利,其实咱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博弈论的影子。

比如,你开车上路,遇到红灯变绿灯,是第一个冲出去还是等别人先走?这里头就有博弈:你想快点通过,但又怕万一有车抢在你前面,来个急刹车就尴尬了。

再来说说商业世界里的博弈吧,那叫一个精彩纷呈。

两家公司竞争同一个项目,就像两只斗鸡,眼睛瞪得圆溜溜的,互不相让。

他们得考虑对方的实力、策略,还得琢磨市场反应、客户需求。

这时候,博弈论就成了他们的秘密武器,帮助他们制定出既能打败对手,又能赢得市场的策略。

不过啊,博弈论可不是教你怎么耍心机、怎么坑别人的。

它更像是一本教你如何更聪明地与人相处的秘籍。

通过博弈论,我们能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别人的动机和需求,从而做出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的决策。

这样一来,无论是家庭纷争、职场竞争还是国际谈判,我们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所以啊,朋友们,下次当你遇到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不妨试试用博弈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说不定你会发现,原来那些看似复杂棘手的问题,其实都有它简单的解决之道呢!。

国际博弈论教学大纲

国际博弈论教学大纲

《国际博弈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INT405 学时数:40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国际政治专业及国际关系专业的科学方法论类型的一般性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关系特别是国家之间的博弈斗争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思想。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和讨论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国际博弈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掌握(1)最大最小原理;(2)对策均衡原理;(3)信息制约原理等国际博弈论的基本原理。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国际关系研究的一般方法;传播科学研究方法特别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般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使他们能够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能够使用博弈论的通行方法。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一般博弈论简介(8学时)第一节人类博弈行为分析一、人类行为的分类二、人类博弈行为的特征分析三、人类博弈活动的一般性第二节博弈理论述论一、博弈活动的历史探索二、纳什均衡理论三、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第三节博弈活动案例分析一、政治博弈案例二、经济博弈案例三、军事博弈案例第二章一般博弈论方法(6学时)第一节博弈论的分析逻辑一、囚徒困境理论二、纳什均衡理论与应用三、寻求博弈均衡的方法第二节博弈论的理论模型一、普通语言模型二、数学定性表达模型三、矩阵定量表达模型简介第三节博弈论的方法应用一、双赢博弈二、博弈论的其他应用第三章国际关系博弈理论(8学时)第一节国际关系理论与博弈理论的成功结合一、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二、一般博弈论的发展三、两者成功结合的试探第二节国际关系博弈理论的创新分析与应用一、不对称性对策的活动二、国际关系博弈的类型三、国际关系博弈实践的理论升华第三节国际关系博弈理论与实践一、发达国家的理论进步二、国际关系理论的突破三、发展中国家的尝试第四章国际博弈论方法(6学时)第一节国际关系的博弈方法案例分析一、欧佩克石油博弈的大小精明二、慕尼黑谈判的得失三、美伊战争的失策第二节国际关系定性博弈方法一、囚徒困境模型与理论二、智猪博弈模型与方法第三节国际关系定量博弈方法一、博弈矩阵的赋值二、子博弈与精炼博弈三、博弈方法的行列式表达第五章国际关系博弈案例分析(8学时)第一节国际关系竞争变化的历史趋势分析一、世界历史发展与国际关系博弈二、和平与理性竞争的时代第二节国际关系博弈的案例一、国际政治博弈案例二、国际经济博弈案例三、国际军事博弈案例四、国际科技竞争案例五、国际文化繁荣案例六、国际资源博弈案例三、教学方法国际关系博弈论是一门全新的跨学科课程。

新版博弈论教学大纲

新版博弈论教学大纲

《博弈论》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学时数: 36 学分数:2开课学期:春季大纲执笔人:王金波大纲审核人:范业刚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小四号黑体)课程性质:博弈论(Game Theory),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

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博弈论的思维,会使用博弈的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掌握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小四号黑体)第一章导论(2学时)(小四号宋体加粗)1、课程内容博弈论与主流经济学的新发展/非合作博弈理论的一个非技术性概述/博弈论的分类/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2、重点、难点⑴教学重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⑵教学难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基本要求了解:博弈论与主流经济学的新发展理解: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表述应达到的要求)第二章: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战略式表述(2学时)(小四号宋体加粗)1、课程内容掌握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参与人/行动/信息/完美信息与完全信息/不完美信息与不完全信息的区别与联系/共同知识的概念/战略鱼行动的区别与联系/支付函数。

《博弈论》课程教学大纲(2020秋季)英文版

《博弈论》课程教学大纲(2020秋季)英文版

Syllabus of 《Game Theory》Course Name:Game Theory Course Code:Credits:2 Total Credit Hours:32Lecture Hours:32 Experiment Hours:0Programming Hours:0 Practice Hours:0Total Number of Experimental (Programming) Projects 0 ,Where, Compulsory ( 0 ), Optional ( 0 ).School:School of BusinessTarget Major:Management/Economics/Industrial EngineeringⅠ、Course Nature & AimsGame theory is a specialty cours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major, is a general course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scheme. As a major theoretical basis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game theory provides an efficient analysis tool for modern economics study. Combining the game theory method and the classic game model, the course emphasizes the game decision analysis mentality and highlights model to expand application. The course emphasiz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bility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This course aim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game theory thought, principle and analysis method,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eal economic phenomena with game theory.Ⅱ、Course Objectives1. Moral Education and Character Cultivation.Learn game theory and methods through the course and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game theory. Through the explanation of the history of game theo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understand how predecessors though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game theory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 how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thinking methods and courage to overcome the obstacles and challenges encount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pplication of game theory to promot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the research work of outstanding contributors as the carrier,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integrated into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he entire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highlighting value guidance, knowledge transfer and ability training to help students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laws of history, accurately grasp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grasp the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and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and values.2.Course Objectives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qualities, skills,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obtained are as follows:Objective 1.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the concept, theory, structure and analysis method of game theory.(Corresponding to Chapter 1,2,3,4, supporting for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index1,4,8,9,10,11)Objective 2. Mast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analytical skills of game prediction and decision-making.(Corresponding to Chapter 5,6,7, supporting for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index 1,3,4,8,9,10,11)Objective 3. Master the ability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explain and predict the phenomena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Corresponding to Chapter8, supporting for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index 1,5,7,9,10,11)3. Supporting for Graduation Requirements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supported by course objective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indices 1-11, as follows:Supporting for Graduation RequirementsⅢ、Basic Course ContentChapter 1 Introduction(supporting course objectives *1*)1.1 What is game theory1.2 Classic game model1.3 Game structureTeaching Requirements:1、Master the concept of game theory2、Master the basic elements of game3、Know the analysis method of classic game model,Prisoner's dilemma game, Cournot model of outputdecisionKey Points:1.2Difficult Points:1.2Chapter 2 Complete information static game (supporting course objectives *1*)2.1 Basic analysis method2.2 Nash Equilibrium2.3 Infinite strategy game analysis and response function2.4 Mixed strategy and mixed strategy Nash equilibrium2.5 Existence of Nash equilibrium2.6 Extension analysis method of Nash equilibriumTeaching Requirements:1、Master scribe method, solving the Nash equilibrium2、Master the infinite strategy game analysis method, solving the mixed strategy Nash equilibrium3、Underst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Nash equilibriumKey Points:2.2, 2.3, 2.4Difficult Points:2.3, .24Chapter 3 Complete and perfect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 (supporting course objectives *1*)3.1 Dynamic game represen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3.2 Credibility and Nash equilibrium3.3 Subgame and 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3.4 Several classical dynamic game model3.5 Dynamic game model with choice at the same time3.6 Extension analysis method of dynamic gameTeaching Requirements:1、Master the representation of dynamic game2、Master the reverse induction method, solving the sub 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3、Familiar with classical dynamic game model4、Understand the shaking hands game and pushing induction methodKey Points:3.2, 3.3, 3.4Difficult Points:3.2, 3.4Chapter 4 Repeated Game (supporting course objectives *1*)4.1 Introduction of repeat game4.2 limited repeated game4.3 Infinite repeated gameTeaching Requirements:1、Familiar with the basic concept of repeate game2、Master the analysis method of limited repeated game, including zero-sum game, unique pure strategyNash equilibrium game, repeated game of multiple pure strategy Nash equilibrium games3、Master the analysis method of infinite repeated game, including repetition of zero-sum games andunique pure strategy Nash equilibrium gamesKey Points:4.2, 4.3Difficult Points:4.3Chapter 5 Complete but imperfect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 (supporting course objectives *2*)5.1 Imperfect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 concept5.2 Perfect Bayesian equilibrium5.3 Second-hand car trading model with single price5.4 Bivalent second-hand car trading5.5 Bivalent second-hand car trading with refund guaranteeTeaching Requirements:1、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2、Understand the perfect Bayesian equilibrium3、Master the analysis method of second-hand car trading modelsKey Points:5.3, 5.4, 5.5Difficult Points:5.3, 5.4Chapter 6 Incomplete information static game (supporting course objectives *2*)6.1 Static Bayesian game and 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6.2 Sealed auctionTeaching Requirements:1、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static Bayesian game2、Master Harsanyi transformation3、Understand the classical dark auction game model, solving the 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Key Points:6.2Difficult Points:6.2Chapter 7 Incomplete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 (supporting course objectives *2*)7.1 Incomplete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7.2 Statement game7.3 Signal gameTeaching Requirements:1、Understand the types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 and Harsanyi transformation2、Master the continuity statement game3、Master the signal game model and perfect Bayesian equilibriumKey Points:7.2, 7.3Difficult Points:7.3Chapter 8 Limited rationality and evolutionary game (supporting course objectives *3 *)8.1 Limited rationality game analysis framework8.2 The optimal reaction dynamics8.3 Replication dynamic and evolutionary stability: two-person symmetric game, two-person asymmetric gameTeaching Requirements:1、Understand effects of bounded rationality on the game2、Understand the bounded rationality analysis framework3、Master the replication dynamic and 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Key Points:8.2, 8.3Difficult Points:8.3Ⅴ、Summary of Experimental (Programming) ProjectsNo experiment (programming) sessionⅥ、Teaching Method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ing of this lesso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uses blackboard writing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strengthen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focuses on heuristic teaching.Seminar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teaching content, carry out appropriate seminar activities. Teachers provide discussion questions, and students prepare in class after the class, and then conduct class discuss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mwork ability of the students.Heuristic teaching: teaching important questions, analyzing problems, and solving problems, subtly training students' corresponding abilitie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in practice.Ⅶ、Course Assessment and Achievement EvaluationAssessment Methods:ExaminationExamination Formats:Closed-bookGrading Methods:Hundred-mark SystemCourse Assessment Content, Assessment Format and Supporting Course ObjectivesⅧ、Course ResourcesTextbooks:Xie Shiyu. Game theory[M].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17.Bibliography:1.Pu Yongjian. Strategy Game[M]. 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2009.2.Drew Fudenberg, Jean Tirole. Game Theory[M].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20103.Zhang Weiying. Game Theory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M]. Shanghai: Truth & Wisdom Press,Shanghai Joint Publishing Press,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24.Eric Rasmusen. Games and Information[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1994.Reading Materials:1.Game-related papers included in CNKI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SDOL (ScienceDirect Online) andother digital resource libraries.2.Newspapers, magazines, books and other game theory related materials in college collections.rmation on academic websit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nomic management.Ⅸ、NotesPrerequisites: Microeconomics, advanced mathematics, probability statisticsFollow-up Courses: No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Self-study: NoBilingual Teaching or Not : NoRequirements and Propor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NoDiscipline and Considerations of Practice Session: no practice session Notes:Author:Approved b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博弈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INT405 学时数:40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国际政治专业及国际关系专业的科学方法论类型的一般性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关系特别是国家之间的博弈斗争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思想。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和讨论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国际博弈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掌握(1)最大最小原理;(2)对策均衡原理;(3)信息制约原理等国际博弈论的基本原理。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国际关系研究的一般方法;传播科学研究方法特别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般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使他们能够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能够使用博弈论的通行方法。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一般博弈论简介(8学时)
第一节人类博弈行为分析
一、人类行为的分类
二、人类博弈行为的特征分析
三、人类博弈活动的一般性
第二节博弈理论述论
一、博弈活动的历史探索
二、纳什均衡理论
三、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第三节博弈活动案例分析
一、政治博弈案例
二、经济博弈案例
三、军事博弈案例
第二章一般博弈论方法(6学时)
第一节博弈论的分析逻辑
一、囚徒困境理论
二、纳什均衡理论与应用
三、寻求博弈均衡的方法
第二节博弈论的理论模型
一、普通语言模型
二、数学定性表达模型
三、矩阵定量表达模型简介
第三节博弈论的方法应用
一、双赢博弈
二、博弈论的其他应用
第三章国际关系博弈理论(8学时)
第一节国际关系理论与博弈理论的成功结合
一、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
二、一般博弈论的发展
三、两者成功结合的试探
第二节国际关系博弈理论的创新分析与应用
一、不对称性对策的活动
二、国际关系博弈的类型
三、国际关系博弈实践的理论升华
第三节国际关系博弈理论与实践
一、发达国家的理论进步
二、国际关系理论的突破
三、发展中国家的尝试
第四章国际博弈论方法(6学时)
第一节国际关系的博弈方法案例分析
一、欧佩克石油博弈的大小精明
二、慕尼黑谈判的得失
三、美伊战争的失策
第二节国际关系定性博弈方法
一、囚徒困境模型与理论
二、智猪博弈模型与方法
第三节国际关系定量博弈方法
一、博弈矩阵的赋值
二、子博弈与精炼博弈
三、博弈方法的行列式表达
第五章国际关系博弈案例分析(8学时)
第一节国际关系竞争变化的历史趋势分析
一、世界历史发展与国际关系博弈
二、和平与理性竞争的时代
第二节国际关系博弈的案例
一、国际政治博弈案例
二、国际经济博弈案例
三、国际军事博弈案例
四、国际科技竞争案例
五、国际文化繁荣案例
六、国际资源博弈案例
三、教学方法
国际关系博弈论是一门全新的跨学科课程。

为了提高国际关系学院的本科生学术水平,我们尝试着开设了这门课程。

教学方法也是在探索中形成的。

通过课堂系统讲授式教学与预先准备式的讨论,课后留大量阅读作业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基本上了解和掌握国际关系博弈的理论和方法。

四、成绩评价方式
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纪录平时成绩与开卷考试相结合,共计五次作业与五次课堂讨论。

五、主要参考书目
1.阎学通:《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

2.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

3.王则柯:《新编博弈论平话》,中信出版社,2003。

4.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5.赵宝煦主编:《国际关系理论前沿译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拉斯缪森:《博弈论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