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系统应用现状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S系统应用现状分析报告
目录
1. 概述 (3)
2. 系统功能 (3)
2.1. 首页 (3)
2.2. 运行管理 (4)
2.3. 设备管理 (5)
2.4. 检修管理 (5)
2.5. 安全、物资、预算、计划统计 (6)
2.6. 系统平台或工具 (6)
3. 服务及支撑保障 (7)
3.1. 当前MIS系统日常运维情况 (7)
3.2. 供应商当前人员投入情况 (7)
3.3. 软件需求提出(我厂)及响应(供应商)情况 (7)
3.4. 硬件支撑平台情况 (7)
1.概述
目前,我厂的管理信息系统,即MIS系统,是由远光软件提供的版本号为:的软件系统平台,建设开始时间为:,于项目验收关闭。
该系统采用纯B/S 架构,数据库为,中间件软件为。
系统构建的硬件基础平台
为:,目前该部分硬件的质保期情况为。
截止当前,该系统中能够正常使用的模块有:
存在部分问题,应用效果一般的模块有:
存在问题较为严重,影响日常使用的模块有:
产生的数据量情况为:
经过此次集中分析与梳理,下面从远光软件提供的系统功能和服务保障两个方面最MIS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2.系统功能
2.1.首页
1.所有用户登录之后,展现的首页是一样的,没有按照用户的岗位或者类型
进行区分,不具备个性化,不可配置;
2.没有针对各个子系统模块及程序的主题分析,针对各个业务领域产生的数
据,不能够做到分门别类的进行挖掘及统计,不利于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分
析与管理;
3.没有将一线运行或检修人员的日常工作,如“定期工作”、“预防性维护”
等,与日期日历相结合,一线人员在系统中无法看见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任
务,系统没有主动推送;
4.用户菜单不能够自定义,个性化设置。
同时,菜单程序也没有能够通过用
户使用的习惯和频率,经过大数据分析,得出用户常用的菜单;
5.流程待办任务分类不详细,不具体,对于用户历史上已处理的、挂起或取
消的、本人启动流程的、本人重点关注的,没有区分开,造成使用不方面,
人性化不足。
2.2.运行管理
1.运行交接班各岗位覆盖较为全面,但未能形成上下层级之间的关系,不能
进行关联性交接班闭锁控制(即下级岗位先交接班,值长等上级岗位后交
接班)。
2.运行记事内容并没有区分内容,不能有效与定期工作、缺陷、两票等当值
业务发生记录进行关联,填写不方便。
3.运行日志方面,未能与SIS系统取数关联,未能实现每小时的专业日志实现
自动取数计算。
4.定期工作(定期实验或定期切换)未能形成标准工作库,程序提供的定期
工作策划方式比较单一,不能适应现场实际使用要求。
5.定期工作没有统计和分析,中层管理人员无法得知工作的执行情况,无法
对工作成果进行跟踪,进而无法对一线员工进行约束和指导。
6.两票管理页面信息和展现,已经无法跟上我厂实际使用票面要求,软件无
法进行配置,一旦我厂票面发生变化,而供应商响应又不及时,那么程序
界面信息将和实际纸质票面有较大差别;
7.两票未能形成标准票库和典型票库,一线业务人员无法快速的填写两票信
息,无法自动加载工序、操作步骤、危险点、安全措施等信息,给一线人
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
8.两票模块也未形成统计分析报表,无法对各部门、各岗位进行横向对标,
无法对人员工作量进行衡量,无法跟踪废票及错票情况。
2.3.设备管理
1.没有建立覆盖全厂,覆盖全机组的,一整套具有唯一性、规范性导则的,
可维护可扩展可应用于MIS系统或其他应用系统的,设备编码体系。
2.没有建立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信息体系。
包括设备厂家、工况参数、
组成部件、技术标准等静态台账,以及缺陷、工单、两票、安装调试、异
动技改等动态台账;
3.未能与SIS系统进行关联,无法从单体设备的角度查看或统计到设备的实时
参数信息、越限报警信息、可靠性信息等。
4.系统不能支撑设备分级、分类管理,造成无法支撑后续的设备评级工作的
开展,以及检修策略针对性划分需求。
2.4.检修管理
1.缺陷管理日常在流转,但部分变化需求及新增需求,供应商无法及时响应;
2.缺陷管理方面的统计报表较少,无法全方位的针对各部门各专业缺陷管理
工作进行分析和考核;
3.缺陷未能建立起故障分析体系,对于消缺之后的工作汇报机制未能建立,
无法形成标准故障体系,不能对故障进行大数据分析;
4.MIS系统未能将缺陷管理制度注入,注入同一设备重复缺陷、缺陷及时率要
求、待修缺陷管理跟踪等,造成管理缺失、管理盲点;
5.未能建立工单管理概念,对于检修活动的成本统计、危险控制、工序经验
等信息,未能做到标准化管理;
6.未能覆盖大小修项目管理、预防性维护(给油脂、四保持等)、点检定修
管理等检修策略。
无法形成完整的检修体系,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等级设备,
无法有的放矢的开展检修工作。
不利于检修计划的制定、设备可靠性提升、
检修成本下降、人员队伍建设;
7.系统未与手持点检设备进行关联,无法做到人员到位管理、无法开展精密
点检工作。
2.5.安全、物资、预算、计划统计
MIS系统中针对安全管理、物资管理(包括采购管理及库存管理)、预算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等模块,目前尚未建设,需要在后续的信息化项目中补充建设。
2.6.系统平台或工具
1.当前MIS系统未能提供面向对象式的表单工具平台、工作流管理平台、报表
设计平台、系统管理平台等工具,造成运维难度大、运维工作量高,系统
无法扩展,柔性化成都不够;
2.当前MIS系统未能提供大量的可视化的、直观的、丰富的、客户体验度高的
信息展示界面,系统存在的大量基础数据及历史业务记录无法有效利用,
成为“呆滞”数据,形成不了企业信息化价值;
3.当前MIS系统各个子模块,单独存在,功能割裂,是一个一个的点状、事务
性管理单元。
未能在我厂整体的生产经营高度,形成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数
据互通,工作与工作之间的业务关联。
无法形成管理闭环,无法进行业务
追根溯源,造成一线人员工作量增大,中高层管理人员管理盲点增多;
4.当前MIS系统内部没有一套应用分析机制,无法关注到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
和绩效情况,缺乏一种基于工作流程处理时间或处理方式方面的统计分析,
以支撑对于流程绩效的展示和规范化要求,进而提升我厂的管理水平;
5.当前MIS系统未能与SIS系统及NC系统实现业务接口或数据接口,无法实现
设备运行检修维护保养的全方位管理,无法实现检修成本的统计,无法把
检修工作与物资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无法形成我厂生产线和经营线的合力。
3.服务及支撑保障
3.1.当前MIS系统日常运维情况
3.2.供应商当前人员投入情况
3.3.软件需求提出(我厂)及响应(供应商)情况3.
4.硬件支撑平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