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原理(22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四)数量
1.根据使用需要和防火要求确定,一般公
共建筑至少设两部楼梯。 2.设置一部楼梯条件,表11-8
(五)宽度
楼梯的宽度和数量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防火规
范来确定;
公共建筑按最多一层人数来考虑; 梯段宽度:单股通行≥850mm,双人通行宽度 1100~1200mm,三人通行宽度1650~1800mm, 且平台宽大于梯段宽。 一般民用建筑楼梯最小净宽应≥1100mm,但六层以 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时,梯段净宽应≥1000mm 总宽应表11-5,表11-7计算确定
(四)采光
直接采光:利用走道两端开窗,或利用楼梯间门厅、过厅直
接采光,窗地面积比≥1/10。 间接采光:利用走道两侧门上亮子或墙上开高窗来解决,窗 地面积比≥1/5。 走道的采光:一般应直接采光并符合规范:
走道长≤20M时,至少应有一端采光口, 走道长>20M时,至少应有两端采光口, 走道长>40M时,中部应加设采光口, 走道尽端开窗, 利用门厅、过厅、楼梯间或两侧房间设高窗。 走道中设开敞空间或内外廊相结合:图
(三)开敞与封闭
开敞式楼梯:
常用于公共建筑门厅或层数不多的建筑。
有利于丰富空间,美化环境。图一
采用防火墙和防火门把楼梯与走道等空间分开。 用于医院、影剧院等以及超过5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封闭式楼梯:二、三
不利于需要位置明显易找和起到一定装饰性的主楼梯。
防烟楼梯---设前室及加压风道
六.出入口、过厅:
门厅出入口宽度应符合防火疏散要求:
对外出入口宽度≥与门厅相连的过道、楼梯宽度总和。 人流集中场所,出入口宽按每百人0.6m计 门的开启形式:向外平开或弹簧门 出入口前一般有过渡空间(雨篷、门廊…)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复习题
1.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剧院、电影院、体育馆)建筑类型,不适用于(展览馆)。
单元式组合不适用于(展览馆)。
套间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展览馆、陈列馆)建筑类型2.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均衡)手法。
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由(门窗的排列组合与墙面的对比)来体现的。
建筑立面中的(台阶)可作为尺度标准,建筑整体和局部通过与它相比较,可获得一定的尺度感。
3.对于大多数建筑物来说,(建筑功能)经常起着主导设计的作用。
4.民用建筑中,窗子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室内采光)的要求。
走道宜有直接采光,解决采光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楼梯间、门厅、过厅采光及走廊端部开窗采光)5.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依据(防火安全、地区日照条件)的要求确定。
6.一般走道均为双向人流,一股人流宽( 550 )mm 左右。
一般房间门的洞口宽度最小为(900)mm,厨房、厕所等辅助房间门洞的宽最小为( 700 )mm。
一般民用建筑中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用房、窗台的高度为(900mm )。
为便于开启,门扇的宽度通常在(1000mm)以内。
门的宽度(1200-1800mm )时,一般采用双扇门。
中学普通教室设计中,为满足视听要求,第一排课桌前沿到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m),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8.5m),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影剧院中观众厅的疏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0mm)mm。
公共建筑的走道净宽一般不应小于两股人流通行时所需的宽度,因此,走道的净宽一般不应小于(1100mm)mm。
7.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确定的。
8.建筑外部形象包括(体型)及(立面)两个部分。
9.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公寓)属于居住建筑。
10.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大型的比较复杂的工程,一般采用( 3个)设计阶段。
建筑设计过程分为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一般的工程多采用两阶段设计。
建筑设计原理课件
3
节能设计
采用节能措施,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建筑设计的社会文化影响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还承载着社会和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反映着城市和民族的特色与精神。
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满足人 类需求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
建筑设计的安全性考虑
法规遵循
建筑设计需要符合相关的建筑 法规和规范。
建筑设计的材料选择
混凝土
常用于承重结构和基础建 设。
钢材
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 适用于大跨度结构。
玻璃
能够提供良好的采光和景 观效果,广泛用于幕墙设 计。
建筑设计的环境适应性
1
自然采光
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源,提高室内舒适度。
2
通风系统
为建筑提供良好的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建筑设计原理课件
本课件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手法,以及其在空间规划、构造原理、 材料选择、环境适应性、社会文化影响、可持续发展原则、安全性考虑、艺 术性表现和审美价值分析方面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原理概述
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了解这 些原理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的建筑作品。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 人性化设计
以人为本,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舒适感。
2 功能性设计
建筑的设计应符合其使用目的和功能需求。
3 美学性设计
追求建筑的美感和艺术性,使之成为城市的地标。
4 可持续发展设计
设计应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提倡节能环保。
建筑设计的表现手法
手绘效果
建筑设计交通空间设计说明
内某些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实用的功能。
管
理
及
舞 厅 、 宴
其 他 房 间
会
厅
4.2.2 门厅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合理地组织人流:考虑垂直方向的集散和动线方向的转 换;主要垂直交通设置往往要组合在门厅中。
过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防火规范及视 觉艺术等方面的要求确定。
主要是防火规范的要求,一般要将最远房间的门中线到 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控制在安全舒适距离内
袋形走道:布袋一样的走廊,走廊尽头没有出路,想出 来得原路返回。
2.3 采光通风
通道一般应考虑自然采光 内走廊自然采光的处理:
出入口 门厅 过厅 中厅
4.1 出入口
建筑入口是室内外交通的要冲 从功能上讲,入口的位置与所
进入的空间形式之间的关系决 定的动线的形状及空间中的行 为模式; 从建筑艺术上讲,入口地带是 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衔接中 介。
位置
形式
⑴位置
动线关系:位于动线的节点或关键部位 平面关系:位置应适中,尽量避免出现某一支端交通路
3.2 楼梯按使用功能分类
主要楼梯:联系建筑的主要使用空间,供主要人流交通疏散使用 辅助楼梯:考虑次要使用空间的联系或疏散要求设置的楼梯。 消防楼梯:为紧急疏散设置的楼梯
3.3 楼梯设计
楼梯的分类 梯段 平台 梯井 踏步 净空高度
⑴楼梯按平面形式分类
单跑楼梯 双跑楼梯 三跑及多跑楼梯 其他形式
2.1 宽度设计
不同功能走廊: 专门作为交通联系的过道、走廊 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走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的重点知识讲解
1、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形象2、建筑的分类:(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2)按建筑的数量与规模分类: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3)按建筑的层数分类:①《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3低层,4~6多层,7~9中高层,10及以上为高层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层或超过10层的住宅,超过24m高度的其他民用建筑称为高层建筑③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四类:第一类9~16层(最高50m),第二类17~25层(最高75m),第三类26~40层(最高100m),第四类层数超过40层,大于100m,又称超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高度>24m为高层(不包括超过24m的单层)≤24m为多层建筑物高度>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3、风玫瑰图中的实线代表全年风向频率,虚线一般表示夏季风向频率。
4、结构类型与平面尺寸:采用砖混结构时,房间平面尺寸由开间和进深两个向度构成。
如选用单一开间、横墙承重方案,房间开间尺寸不宜大于4.2m。
当使用上要求空间面积较大时,可选用多开间形式。
此时需设楼面梁,梁的跨度一般小于9m。
砖混结构由于墙体要承重,内部空间的划分灵活性较小。
当采用框架结构时,建筑平面形成整齐的柱网,平面尺寸由柱距和跨度两个向度构成,柱网尺寸一般等于6m或大于6m。
框架结构中梁高是柱距的1/10~1/12房间开间尺寸不宜小于3.3m,进深不宜小于4.5m矩形平面的房间,长宽之比一般不应大于2当单测采光时,房间进深尺寸不大于采光窗上口高度的两倍;当采用双侧采光时,房间进深(或跨度)尺寸不大于采光窗上口高度的4倍门的宽度:一般单股人流最小宽度为0.55m,加上人行走时身体的摆幅0~0.15m,以及携带东西等因素,因此门的最小宽度为0.7m。
在医院住院部的病房设计中,考虑病床车和其他医疗设备的出入,门的宽度≥1.11m。
房屋建筑学建筑平面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过道(走廊)
水平交通联系部分使房间使用面积结合起来
古根海姆美术馆把走马廊与画廊结合在一起
过道(走廊)
住宅建筑中厨房与餐室的既可分隔、又可兼用的 布置,也是在交通面积中结合会客、进餐等使用 功能.以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
(一)走道按使用性质分类:
1、完全为交通需要而设的走道。 如:办公楼、电影院等安全走道
一、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内容:
1、水平交通空间:(走道)
2、垂直交通空间: (楼梯、电梯、自动扶手、坡道等) 3、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等)
二、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要求:
1.有足够的通行宽度 ; 2.交通路线简捷明确,联系通行方便; 3.互不干扰; 4.通风采光良好 ; 5.尽量减少交通面积,提高平面利用率。
(三)按位置分类:
1、主要楼梯 2、次要楼梯 3、消防楼梯
(四)楼梯宽度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1、使用性质 2、使用人数 3、防火要求
(五)宽度:
1、单人通行楼梯宽≮850mm
2、双人通行1100~1200 mm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及《高层民建设计防火规范》
楼梯设计的内容:
楼梯在建筑平面中的数量和位置,是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中、 建筑平面组合中比较关键的问题,它关系到建筑物中人流交通 的组织是否通畅安全,建筑面积的利用是否经济合理
(一)楼梯的定义: 是房屋的垂直交通联系构件
(二)楼梯的形式:
1、直行单跑
2、平行双跑
3、三跑楼梯 5、螺旋形
4、弧形 6、剪刀形等
导向性明确
导向性明确,避免交通路线过多的交叉和干扰
门厅、过厅和出入口
导向性明确
基本对称的电影院门厅中.楼梯设在一侧作不对称布置, 并以宽阔的楼梯踏步.引导人流通往楼座。
《建筑设计原理总结》PPT课件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
(一)、家庭人口构成 住户家庭人口构成通常可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归纳分类:
1.户人口规模: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如一人 户、二人户乃至八人以上户。通常为 3.22人/户
2.户代际数:指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代际数。如一代户、二 代户乃至三代及以上户。通常为两代户
39
二、厨卫空间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卫生间
设计要求:
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 房的上层;卫生间的地面和墙面应考虑防水措施。地面应防滑和 排水,墙面应便于清洗。卫生间地面高度可降低30~60mm.
40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三、交通及其它辅助空间
(三)室外空间 1.阳台 1).按使用功能可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 2).平面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a.挑阳台 b. 凹阳台 c. 半凸半凹阳台 d.封闭阳台
47
48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一套住宅在一栋房屋中所处的位置有几种情况 :
49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一)每套只有一个朝向:位于房屋的一侧。应避免最不 利的朝向。单朝向通风很难组织,但可用于北方等对通风 要求不高的地区
50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43
第三节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一)户内功能分析 住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会客、家人团聚、娱乐、
休息、就餐、炊事、学习、睡眠、洗盥、便溺、晾晒、 贮藏等。 (二)户内功能分区
户内功能分区:根据各功能空间的使用要求、性质 及使用时间等进行合理地组织,使性质和使用要求相近 的空间组合在一起,避免性质和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互 相干扰 。
交通空间
表3-6楼梯门和走道的宽度指标(m/百人)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一、二层 0.65 三层 0.75 四层 1.00
三级 0.75 1.00 1.25
四级 1.00 - -
Back
图3.36 门的开启与走道的宽度
3.3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3.3.1.3 走道长度设计
公共建筑过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 耐火等级、防火规范以及视觉艺术等方面 的要求确定。其中主要是防火规范的要求, 一般要将最远房间的门中线到安全出口的 距离控制在安全疏散距离之内。
3.3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3.3.2 垂直空间设计 3.3.2.1 楼梯设计
1.楼梯的类型 (1)按楼梯的使用功能分类(图3.39)
①主要楼梯 它是联系建筑的主要使 用空间,供主要人流交通疏散使用的楼梯, 常常使用在出入口附近或直接放在门厅内。
3.3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②辅助楼梯 它是考虑次要使用空间 的联系或疏散要求设置的楼梯,常常设在 建筑次要入口或建筑转角处。 ③消防楼梯 为紧急疏散设置的楼梯, 一般设在建筑的端部,常常采用开敞式处 理。
3.3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4)无障碍设计要求
在某些建筑的楼梯设计中,除了考虑 正常的使用人群外,还要考虑到特殊使用 对象如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要求,在楼 梯踏步尺度、踏面材料、栏杆扶手等设计 时要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3.3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5)造型美观要求
楼梯除了要满足上述的各项要求外, 还要满足造型美观的要求,因为楼梯是建 筑空间和造型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公共建 筑的主要楼梯,其梯段形式、栏杆扶手样 式及装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室内空间的艺 术效果。 除此之外,楼梯还应满足施工和经济 等要求,尽量做到降低造价,缩短工期。
建筑设计交通空间设计(完整版)
➢双股人流通过的楼梯一般为 1100~1200mm
➢三股人流通过的1500 ~ 1650mm
➢一般民用建筑疏散楼梯按两 股人流设计,宽度不低于 1100mm
⑶梯段宽度
消防疏散要求:所有楼梯梯段宽度的总和应按照《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45—95)的最小宽度进行校核。
1.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的原则
流线组织符合建筑功能特点,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空间组 合形式
交通流线简洁明确,具有导向性 满足采光、通风及照明要求 适当的空间尺度,良好的空间形象 节约交通面积,提高面积利用率 严格遵守建筑防火规范要求,保证紧急疏散时的安全
2. 水平交通空间
宽度设计 长度设计 采光和通风 无障碍设计
⑵楼梯间的形式
非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适用建筑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设有空调系统的多层旅馆
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
超过三层的地上娱乐游艺场所
高层建筑裙房,单元式、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度 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
地下车库和地下室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 不大于10m的地下建筑
Architecture Design
——
建 筑 设 计 交二
通
空
间 设 计
Contents
1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原则
2
水平交通空间设计
3
垂直交通空间设计
4
枢纽交通设计
1.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原则
水平交通空间:走廊、过道 垂直交通空间: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 交通枢纽:门厅、过厅
建筑设计原理(22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性质(使用性质) 过道宽度的确定 过道长度的控制 过道的采光和通风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采光和通风
民用建筑设计原理
2008年3月19日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主要内容 一、交通联系空间的一般要求 二、水平交通空间设计要求 三、垂直交通空间设计内容 四、认识枢纽交通空间
重点、难点:楼梯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一、交通联系空间概述
方法:1.单面过道 2.过道尽端开口 3.利用门厅或楼梯间的光线采光 4.过道两侧局部设置开敞空间 5.利用走廊两侧房间的玻璃门窗或高侧窗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性质(使用性质) 过道宽度的确定 过道长度的控制 过道的采光和通风 减少过道的面积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三、垂直交通空间 (一)楼梯
1.设计内容 2.楼梯的组成:通常由梯段、平台和栏杆三部分组成。
楼梯的剖面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三、垂直交通空间
(一)楼梯
1.设计内容 2.楼梯的组成:通常由梯段、平台和栏杆三部分组成。 3.楼梯的形式和位置
联系空间。
包括:楼梯、坡道、电梯和自动扶梯等。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三、垂直交通空间 (一)楼梯
第05讲_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二)
第五讲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二)交通联系空间设计建筑物内部的交通联系方式有三种:水平交通,垂直交通联系、交通枢纽1.设计要求:a.交通联系空间应当有适当的高度、宽度和形状,以满足通行要求;b.交通部分应简捷明确,防止曲折迂回,以保证通行方便和疏散要求;c.应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并注意防火安全;d.考虑空间的处理和造型;e.应力求节省交通面积一、水平交通空间(一)走道的性质1..完全为交通联系的需要而设的过道;如观众厅、交通建筑的大厅内走道。
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某些从属内容而设的过道;如有橱窗的教学楼走廊,医院候诊的走廊等。
3.多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或廊子。
如展览建筑的参观廊道。
(二)空间尺度1.走道的高度:一般≮2.5m,住宅中小走道可低到2m,公共建筑>3m.2.长度:按防火规范规定,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结构、类型、耐火等级等不同情况,控制过道长度,主要是最远一间房间出入口到安全出入口(或垂直交通的进出口)的距离,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如下表:3.宽度:(1)考虑人流量的大小:单股人550~600mm;两股人流:1100~1200mm;三股人≥1500mm;公共建筑:≮1500mm。
(2)考虑到走道中附属功能的设置;(3)走道中门的开启方向;(4)考虑走道的长度、建筑物层数和耐火等级等因素;(5)医院中过道≥ 2200mm ,一般为3000 mm 左右,学校建筑中为2300mm ,旅馆办公建筑中为1500~2000 mm ,住宅内部 ≥ 900mm 。
(三)采光和通风尽量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在不能直接采光和通风的条件下,则需要进行专门的考虑,如利用尽端开口,两侧局部开敞、利用楼梯间采光,或者利用顶部天窗采光。
二、垂直交通空间联系不同标高空间,常用的有楼梯、坡道、电梯和自动扶梯。
(一)楼梯1.楼梯设计的内容a.根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楼梯和休息平台的宽度;b.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c.考虑整幢建筑的楼梯数量;d.楼梯间的位置和空间组合。
交通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铁路客运站建筑设计
1.1 概述
自1830年世界上的第一条铁路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和 利物浦之间铺设完成以来,铁路客运历经了170多年的 历史并已在全球发展了100多万公里。 早期的铁路客运站十分简单,功能单一。随着经 济技术的发展,客运站的建设也日趋成熟。站房与站 场、站台与路轨之间分区明确,站房的室内功能也划 分详细,形成了以大跨度的结构覆盖站台和路轨,并 以华丽的候车大厅为主体的布局形式。铁路客运站普 遍成为了“城市门户”的象征,极力追求豪华气派。 随着“现代建筑运动”的 兴起,铁路客运站也开始摆 脱繁琐空间的分割和刻意的豪华装修,以旅客活动大 厅和售
(2)力求各种交通分流,减少相互交叉和混杂
交通分流就是将广场上的人流与车流、客流与货流、进站交通流与出站 交通流、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广场交通流与城市过境交通流,以 致各种不同的机动车辆如公交、出租、专用等分开,使它们各有单独的 走行路线和活动、停放的场所,并将它们之间的交叉减少到最低限度。 分流的方法有:a. 前后分流 b. 左右分流 C. 上下分流 (见下图)
票大厅为主,追求简化、紧凑和高效率的功能性,建 筑造型逐渐趋向简洁明快。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在发展高 速铁路的同时对原有的铁路客运站,进行了大规模的 改造和更新,使客运站与市内公共交通的衔接更便捷, 其客运职能也日趋丰富。中小型站得到进一步简化, 使旅客更方便乘降。6、7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现代社 会高效率的生活节奏,符合城市经济结构的发展以及 和新型都市空间的建设相协调,许多国家开始修建综 合型的多功能客运站 。 我国第一条铁路建成在1876年,经过七十多年的 发展,全国解放时总长2.18万公里,承担着全国65% 的客运量和约85%的旅客周转量,是主要的客运交通 工具。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得到了迅速发展,营业里 程迅速增长,达到当前的6.5万公里,直到七十年代中
交通建筑设计原理二
交通建筑设计原理二1. 前言交通建筑是指用于交通运输的建筑物,如航站楼、火车站、地铁站等。
交通建筑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交通出行的需求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而进行的建筑设计活动。
本文将介绍交通建筑设计的原理,包括功能需求、空间布局、交通流分析、安全考虑等。
2. 功能需求在交通建筑设计中,功能需求是最基本的考虑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交通建筑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因此设计师需要准确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合理配置建筑的功能空间。
以航站楼为例,主要功能包括旅客办理登机手续、行李托运、安检、候机、出发和到达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划分空间,将不同功能区域有机地连接起来,方便旅客的出行。
3. 空间布局在交通建筑的设计中,空间布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交通流动的效率,减少人员拥堵和混乱。
在航站楼设计中,通常采用分层布局,将不同功能区域放置在不同的楼层,如安检区和候机区位于一楼,登机口位于二楼,行李提取区位于三楼。
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旅客流动的冲突,提高通行效率。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通道的宽度、流线设计以及无障碍设施等,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4. 交通流分析交通流分析是交通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对交通流的分析,可以了解交通运输模式、旅客流量以及流动方向等信息,对空间布局和设施配置进行优化。
交通流量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统计或者模拟仿真来预测。
根据不同的交通工具和时间段,设计师可以合理设置通道数量、长度和设备设施,以满足旅客出行的需求。
5. 安全考虑在交通建筑设计中,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设计师需要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防止事故的发生。
为了保证旅客安全,交通建筑中需要设置逃生通道和应急设施,并进行合理的标识和标示。
此外,还需要考虑消防设备的设置、防火材料的选用以及人员疏散的时间等因素。
6. 结语交通建筑设计原理涉及到功能需求、空间布局、交通流分析和安全考虑等多个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准确了解用户需求,合理配置空间,分析交通流动,并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性质(使用性质) 过道宽度的确定 过道长度的控制 过道的采光和通风 减少过道的面积 廊子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三、垂直交通空间 (一)楼梯
1.设计内容(一般要求) 根据使用性质和使用人数选择合理的形式 布置在恰当的位置 按防火规定确定适当的楼梯数量和宽度 根据使用对象和使用场合选择舒适的坡度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三、垂直交通空间 (一)楼梯
内容:出入口、门厅、过道、 楼梯、电梯、坡道等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一、交通联系空间概述
交通联系空间的作用: 功能关系需要 空间处理需要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一、交通联系空间概述 一般要求: 合适的宽度和高度 符合安全防火要求 流线简捷 足够的亮度 良好的空间效果
B:根据空间感受 C:根据门的开启方向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性质(使用性质) 过道宽度的确定 过道长度的控制
依据: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6 年版)
影响因素:建筑性质、结构、类型、耐火等级等
决定条件:主要是最远一间房间出入口到安全出入口 (或垂直交通的进出口)的距离,必须控制在一定限 度以内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性质(使用性质) 1.完全为交通联系而设置的过道 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某些从属功能
服务的过道或廊子
法兰克福 建筑博物馆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性质(使用性质) 1.完全为交通联系而设置的过道 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某些从属功能
疏散的要求确定
----楼梯的净宽度应根据楼梯使用过程中人流股数确定,一般按 每股人流宽度0.55+(0~0.15)m计算,并不少于两股人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第5.3.13条: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 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没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 不可小于1m
----仅供单人通过的楼梯必须满足单人携带物品通过的需要,其 楼梯净宽不应小于900mm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三、垂直交通空间
3.楼梯的形式和位置 -----按梯段布置特点分:直跑楼梯 双跑楼梯 三跑楼梯 剪刀式楼梯 旋转楼梯 弧形楼梯等
单跑(直跑)楼梯:方向单一
双跑楼梯: 人流起止在同一垂直 位置
三跑楼梯: 不对称 布局
剪刀梯: 人流疏散 量大 利用空间 充分
二、水平交通空间 廊子:
凡过道的一侧或两侧空旷者称之为廊。 作用:
联系各部分空间 与绿化庭院结合创造生动活泼的建筑空间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三、垂直交通空间 定义 :连接上下不同标高楼层空间的交通
联系空间。
包括:楼梯、坡道、电梯和自动扶梯等。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服务的过道或廊子 3.多功能综合使用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性质(使用性质)
过道宽度的确定
根据:使用人数、交通流量、过道的性质、空间感受、防火规范
A:根据性质: 1)专为人行之用:
宽度=人流股数x单股人流宽度(550mm) 2)专为运送货物之用 3)特殊功能
1.设计内容 2.楼梯的组成:通常由梯段、平台和栏杆三部分组成。
楼梯的剖面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三、垂直交通空间
(一)楼梯
1.设计内容 2.楼梯的组成:通常由梯段、平台和栏杆三部分组成。 3.楼梯的形式和位置
-----按使用性质分:主要楼梯 次要楼梯 辅助楼梯 防火楼梯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性质(使用性质) 过道宽度的确定 过道长度的控制 过道的采光和通风 减少过道的面积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减少过道的面积
满足使用功能和空间艺术要求前提下,力求减少 过道面积和长度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性质(使用性质) 过道宽度的确定 过道长度的控制 过道的采光和通风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采光和通风
方法:1.单面过道 2.过道尽端开口 3.利用门厅或楼梯间的光线采光 4.过道两侧局部设置开敞空间 5.利用走廊两侧房间的玻璃门窗或高侧窗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一、交通联系空间概述
分类: 水平交通空间 垂直交通空间 枢纽交通空间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完全为交通联系而设置的过道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民用建筑设计原理
2008年3月19日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主要内容 一、交通联系空间的一般要求 二、水平交通空间设计要求 三、垂直交通空间设计内容 四、认识枢纽交通空间
重点、难点:楼梯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一、交通联系空间概述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三、垂直交通空间 (一)楼梯
1.设计内容 2.楼梯的组成:通常由梯段、平台和栏杆三部分组成。 3.楼梯的形式和位置 4.楼梯的宽度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三、垂直交通空间
4.楼梯的宽度 ----楼梯的宽度应根据使用性质、人流数量、艺术效果、防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