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外经验借鉴
澳大利亚碳ets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澳大利亚碳ets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澳大利亚碳ETS(排放交易体系)制度是澳大利亚政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碳ETS制度旨在通过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促使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的低碳转型。
该制度基于碳市场机制,通过设定和发行一定数量的碳排放配额,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纳入到经济运行的范畴内。
企业需要购买足够数量的排放配额来弥补其排放超出配额的部分。
这样一来,排放量较少的企业可以将其多余的配额出售给排放量较大的企业,从而形成了一个碳市场,实现了排放削减的经济化和市场化。
澳大利亚碳ETS制度的推行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澳大利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性日益凸显,澳大利亚政府意识到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履行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承诺。
因此,澳大利亚碳ETS 制度应运而生,成为实现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澳大利亚碳ETS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首先,将对碳ETS 制度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进行简要概述。
接着,将介绍澳大利亚碳ETS 制度的背景,包括政策制定的背景和目标,以及在国内外经验基础上的借鉴和学习。
最后,将评估碳ETS制度对澳大利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总结澳大利亚碳ETS制度的重要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澳大利亚碳ETS制度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政策的功能和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提供借鉴和启示。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组织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内容概要。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1.1 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澳大利亚碳ETS制度,即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运行原理。
1.2 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概要,为读者提供整体的阅读框架。
1.3 目的部分将说明本文的撰写目的和阐述重点,以期在引起读者兴趣的同时,使读者对澳大利亚碳ETS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碳税征收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碳税征收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种经济手段,碳税征收在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对全球范围内的碳税征收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各国在碳税政策设计、实施效果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经验教训,以期为我国碳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首先介绍碳税的基本概念、征收目的及理论基础,随后对国际上典型的碳税征收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但不限于欧盟、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碳税实践。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比较分析,本文将提炼出成功的碳税政策应具备的关键因素,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碳税政策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碳税征收的理论基础碳税征收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环境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认为,碳税作为一种针对碳排放的税收,可以通过提高碳排放成本,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碳税征收可以矫正市场失灵,将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使得经济活动更加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公共经济学则强调碳税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工具,可以为政府提供稳定的税收来源,用于支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项目。
碳税征收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比较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税征收理论基础可能有所不同。
一些国家将碳税作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碳税征收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而另一些国家则更注重碳税作为财政收入来源的功能,用于支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项目。
总结来说,碳税征收的理论基础涵盖了环境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其实践应用则需要结合具体国情和环境保护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对不同国家碳税征收实践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我国碳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国外双碳发展 案例
国外双碳发展案例
国外双碳发展是指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以下是一些国外双碳发展的案例:
1.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一直在推动双碳发展,通过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来减少碳排放。
同时,欧盟还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的双重目标。
2. 美国加州州,加州是美国在碳减排方面的领头羊,该州实施了严格的碳排放管制措施,包括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能源效率提升、推动电动车普及等措施。
这些举措使得加州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保持了经济增长。
3. 日本,日本在推动双碳发展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经验。
日本政府制定了碳中和的目标,并通过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举措来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日本还在推动氢能源和其他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的双重目标。
4. 新加坡,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新加坡也在积极推
动双碳发展。
该国政府通过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推动公共交通电动化、推动建筑节能等举措来减少碳排放。
同时,新加坡也在推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投资,以支持双碳发展。
这些国外双碳发展的案例表明,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以及技术创新,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的双重目标。
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推动双碳发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碳排放管理制度范文
碳排放管理制度范文碳排放管理制度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碳排放管理制度来减少人为产生的碳排放。
本文将深入分析碳排放管理制度的定义、目标和原则,介绍国际碳排放管理制度的经验借鉴,并提出一套适用于我国的碳排放管理制度框架。
一、碳排放管理制度的定义、目标和原则碳排放管理制度是一套用于管理和控制企业和个人碳排放的制度和措施,旨在减少碳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碳排放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监测、报告和验证机制,推动企业和个人利用低碳技术和能源,实现低碳经济转型。
碳排放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
具体目标包括: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明确企业和个人的碳排放权责;推动低碳技术和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促进碳交易和碳市场的运作,鼓励碳减排项目的实施;加强碳排放数据的监测和报告,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碳排放管理制度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性、科学性、可行性和灵活性。
公平性是指制度应公平、公正地分配碳排放权,避免资源的不平衡和碳碰撞;科学性是指制度应基于科学数据和评估,确保碳排放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可行性是指制度应符合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并逐步达到碳减排的目标;灵活性是指制度应能够适应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碳排放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国际碳排放管理制度的经验借鉴为了更好地了解碳排放管理制度的运作和效果,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际经验。
以下是几个国际经验的总结:(一)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涵盖了欧盟境内的工业和能源部门。
体系运作的核心是“排放许可证”的分配和交易。
欧盟通过设置总量限制和逐年削减排放指标,来推动企业的碳减排行动。
体系设立了核查机构,负责核查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和报告。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成功经验是将碳排放交易引入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同时通过设定逐年削减排放指标来推动企业实现碳减排目标。
国外碳汇经济发展案例借鉴
国外碳汇经济发展案例借鉴1. 欧盟碳交易系统(EU ETS):欧盟碳交易系统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之一,于2005年开始运行。
该系统通过限制欧盟成员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将其排放指标分配给各个企业,实现了碳排放的管理和交易。
该系统的成功经验在于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碳市场,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
2. 瑞典碳税:瑞典是全球最早引入碳税的国家之一。
该国于1991年开始征收碳税,通过对化石燃料的消费征税,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
瑞典碳税的成功在于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减排,同时将税收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发展。
3. 挪威国家气候基金:挪威国家气候基金是一个由挪威政府设立的碳汇项目,旨在通过购买和销售碳排放配额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该基金通过投资在发展中国家的清洁能源项目,促进了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4. 澳大利亚碳农业项目:澳大利亚农业部门推出了一个碳农业项目,通过改变农业土壤管理方式,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储存量,从而实现碳汇。
该项目通过为参与者提供碳信用证书的方式,鼓励农民采取碳友好的农业实践,减少农业排放。
5. 加拿大碳适应基金:加拿大政府设立了一个碳适应基金,用于支持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实施。
该基金资助了一系列项目,包括改善农业和林业管理、建设抗洪设施等,以提高社区和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
6. 新西兰林业碳汇项目:新西兰政府通过一个林业碳汇项目,鼓励农民和土地所有者种植和管理森林,以增加碳储存。
参与者可以将他们的林地注册为碳汇项目,通过销售碳信用证书获得经济回报。
7. 日本碳市场:日本政府于2010年开始实施碳市场机制,通过限制排放量并发放碳排放配额,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日本碳市场的特点在于将能源效率和碳减排作为企业绩效评估的指标,并通过碳市场交易鼓励企业采取减排措施。
8. 美国加州碳排放交易系统(Cap-and-Trade):加州是美国第一个引入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州,于2013年开始运行。
该系统通过限制碳排放量,并将排放配额分配给企业,实现了碳排放的管理和交易。
中国碳市场国际借鉴与发展建议
屮外?I:MAY01,2021中国碳市场:国际借鉴与发展建议在控排企业、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未来我国的碳市场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力助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达成。
文/任宝祥编辑/张美思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权利化的商品,其理论基础来自于上世纪60年代经济学 家科斯提出的产权理论,即利用产权的 界定和市场的交易来解决经济外部性问 题,以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随 后加拿大学者达利斯提出了建立排污权 交易市场解决水污染问题。
此后,美国 将该理论应用到了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 中… 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 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使得通 过控制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排放预 防气候变暖成为全球共识,利用市场化 手段解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经济负 外部性问题开始提上日程。
经过多年试 点的建设摸索,我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 市场即将上线交易。
与美国和欧盟等发 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在 分配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奖惩 机制等方面仍不完善。
未来,应在多方 面发力,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碳排放权交 易市场的发展。
美国与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相对于中国,美国与欧盟等发达国 家碳排放交易市场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 熟,其发展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美国方面2001年,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 书》,因此其碳排放交易市场均不属于 《京都议定书》模式下的市场,没有国 家层面的强制性减排义务与法律基础。
美国没有形成覆盖全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只有州和地区级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包括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西部气候倡议(WCI)、区域性温室气体倡议(RGG1 )、气候储备行动(CAR)、中西部温室气候减排协定等。
2003年,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率先运营,开展了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交易。
CCX实行自愿加入的会员制,并实行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Cap and Trade)。
碳税征收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碳税征收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作者:汪曾涛来源:《理论探索》2009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二氧化碳等各种温室气体采取了减排措施,征收碳税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碳税已在芬兰、瑞典、丹麦、荷兰、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得到了运用,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碳税基本要素、税收偏离、碳税地位及效果等方面各不相同。
国外开征碳税的实践为我国提供的借鉴经验是:开征碳税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征收方式,应遵循逐步推进的原则,采取税收中性的改革措施,应在生产环节征收碳税等。
〔关键词〕碳税征收,国际比较,经验借鉴〔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9)04-0068-04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
气候变暖是由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所致,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各种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征收碳税就是其中之一。
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CO2)排放而征收的税。
碳税的征收会提高石化能源产品的价格,价格的提高会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会让非石化能源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优势,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目前,碳税已在芬兰、瑞典、丹麦、荷兰、意大利以及加拿大魁北克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得到了运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上大多是高能耗工业,并且能源的利用率低下,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CO2排放国。
在可预期的将来,随着人口增长、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CO2的排放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到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缓CO2排放。
为了将CO2排放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我国有必要探讨和借鉴国际上的做法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优化选择。
浅析美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及其启示
浅析美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及其启示【摘要】推进碳交易试点是我国政府应形势需要而做出的战略选择。
“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是美国国内第一个区域强制性的碳交易体系,在我国当下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和试点地区的背景下,研究美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经验有助于深化我国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认识,为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法律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碳排放交易制度立法经验对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立法经验的评述法律基础。
RGGI(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也即“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得以确立的法律基础为“谅解备忘录”和“标准规则”。
“谅解备忘录”对RGGI的形成和施行发挥着实际的调节作用,然而由于美国宪法中协定条款的规定,它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标准规则”是指RGGI各成员州将“谅解备忘录”以法律形式予以细化,各州通过立法机关赋予“标准规则”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法律性质。
“标准规则”确立了RGGI的立法宗旨和目的:第一,以最经济的方式维持并减少RGGI成员州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强制性纳入规制对象的是以化石燃料为动力且发电量在25兆瓦以上的发电企业,各州至少要将25%的碳配额拍卖收益用于战略性能源项目;第三,为美国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带来示范的模板效应。
在立法上统一各成员州的交易平台。
RGGI通过法律规范和具体规则的相互补充实现区域合作性减排机制的协调一致性和灵活可操作性。
第一,在法律规范的制定上,“标准规则”为各成员州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运行奠定了框架基础。
第二,RGGI在具体规则上赋予各州自主裁量权,制定符合各州具体实践的政策和规则。
规定交易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
在RGGI机制下,各成员州、排放主体等职责权限的明确规定是保障区域合作性减排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
第一,碳排放交易的主管机构首先要成立本州配额登记平台、交易平台、碳排放监测体系和独立的第三方核查机构。
美国首个强制性碳交易体系(RGGI)核心机制设计方案及启示
美国首个强制性碳交易体系(RGGI)核心机制设计及启示-国际贸易美国首个强制性碳交易体系(RGGI)核心机制设计及启示吴大磊赵细康王丽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工程“中国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责任和公众参与机制研究”(批准号:15BGL146);”广东省生态文明协同创新重点研究基地”工程。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将于2017年启动。
学习和借鉴国外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设经验,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意义重大。
中美两国同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美国“自下而上”的碳市场建设路径与我国相似。
本文对美国首个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碳市场建设的核心机制设计,包括配额总量设置、配额分配、MRV和监督管理等进行了阐述,其机制设计中完善的法规体系建设、尊重区域异质性、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等对我国碳市场建设都具有重要启示。
一、配额总量设置与调整机制(一)初始配额总量设置RGGI是一个基于总量控制与交易(cap and trade)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计划,现在包括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缅因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纽约州、罗得岛州和佛蒙特州等9个成员州。
RGGI将电厂作为规制对象,C02为规制温室气体,控排企业范围是成员州内2005年后所有装机容量大于或等于25兆瓦且化石燃料占5090以上的发电企业。
其减排目标是至2018年,规制范围内的控排企业C02排放量较2009年降低10%。
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配额作为控排对象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期内可以合法排放温室气体的许可单位,代表的是各控排对象在相应控制时期内碳排放的权利,是碳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物。
RGGI的初始配额总量由各成员州的配额总量加总确定,各成员州根据过去8年(2000年至2008年)历史碳排放情况设定各自初始配额总量。
与历史碳排放总量相比,除了特拉华州和罗德岛州两州外,其余成员州均设定了较为宽松的配额总量。
欧盟碳市场改革要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盟碳市场改革要点及对我国的启示郭乾(中国人民银行藁城支行河北藁城052160)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欧盟绿色新政(Green Deal )制定了2030年碳减排55%(在1990年的排放水平上),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就是由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和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组成的欧盟碳市场。
2022年12月18日,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就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达成共识。
2023年2月9日,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通过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 )。
一、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整体改革方案介绍此次EU ETS 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一)总体减排计划减排目标从2005年提出的43%提高至62%;加快年减排速率:2024年减少9000万吨配额发放,2026年减少2700万吨配额发放,2024—2027年年度线性递减速率4.3%,2028—2030年年度线性递减速率4.4%。
免费配额将在2034年完全退出。
(见图1)能源生产设施获得免费配额的条件包括:能源审计、设定设施的气候中和计划。
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向一些成员国的区域供暖提供额外的过渡性免费配额,以鼓励对该部门进行脱碳投资。
共同立法者同意删除对发电设施的减损,并将剩余的津贴转入现代化基金,以支持能源部门的现代化、多样化和可持续转型。
当市场上碳配额过剩时,过剩配额的24%将转入市场稳定储备机制(MSR ),这一决定延长至2030年。
(二)行业减排方面一是同意将海运排放逐步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从2024年开始,40%的航运排放量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范围,2025年增加为70%,2026年将100%的航运排放量纳入。
5000总吨及以上的作者简介:郭乾(1996—),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藁城支行。
摘要:欧盟碳市场是欧洲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重要抓手,由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和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 )构成。
国外碳税税制的实践与启示——以澳大利亚与芬兰为例
税收理论论文国外碳税税制的实践与启示——以澳大利亚与芬兰为例摘要:碳税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经济手段,近年来先后在北欧、美国、澳大利亚甚至日本都开始得到了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主要通过选取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芬兰与澳大利亚,重点分析了两国的碳税税制及特点,总结两国的碳税制度成功经验,从而探索中国的碳税之路。
关键词:芬兰;澳大利亚;碳税税制;碳税经验;启示。
一、国外碳税税制的法律规定及其实践。
对于碳税的定义,一般认为,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
对矿物燃料和相关产品,如煤炭,天然气,航空燃油和天然气等,根据它们的碳含量征收碳税,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在碳税税制方面,以芬兰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属于先行者,而澳大利亚等国家则归属于后起之秀,因此芬兰与澳大利亚的碳税政策对于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芬兰的碳税税制。
作为欧洲率先实行碳税制度的国家,芬兰在碳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体现为没有在社会上遭到强烈的抵触。
这不仅取决于芬兰本身合理的税制,也与芬兰实施税制小心翼翼的风格有关。
1.碳税立法。
(1)主要措施——完备的碳税税制。
1990年,芬兰开始对所有的矿物材料进行征收碳税,统一的税率仅为1.62美元/吨碳。
到了1993年,税率变大,而且对于柴油与汽油实行差异税率,同时,也将征收范围扩展到了电力。
从1995年开始,芬兰实行了混合税,以后每年混合税种的碳税也在根据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比如2003年为26.15美元,而2008年则调整到了30美元。
(2)辅助措施——宽松的税收减免与返还措施。
由于征税使得工业企业成本提高,芬兰从两个方面同时入手,除了进一步完善碳税政策,还实施了较宽松的税收减免与返还措施:[2].一是工业生产中作为原材料的产品或航空海洋运输中所用燃料减免其他工业领域无减免;二是电力生产中大部分燃料免税;三是天然气碳税是递减式的税率。
国外碳汇经济发展案例借鉴
国外碳汇经济发展案例借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碳汇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经济手段,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和关注。
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在碳汇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下面将列举10个国外碳汇经济发展案例,供参考。
1. 挪威:挪威是碳汇经济的领军国家之一,其碳汇项目涵盖了森林、湿地和海洋等多个领域。
挪威通过建立碳市场和设立碳排放配额,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并通过投资碳汇项目来实现碳减排。
挪威的碳汇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2.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通过建立碳交易市场和实施碳定价机制,推动碳汇经济的发展。
澳大利亚的碳汇项目主要集中在林业和土地利用方面,通过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等措施,实现了碳汇和减排的双重效益。
澳大利亚的碳汇经济发展案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加拿大:加拿大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湿地,是碳汇经济的重要国家。
加拿大通过实施碳市场和碳税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并投资碳汇项目。
加拿大的碳汇经济发展案例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英国:英国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和碳配额制度,推动碳汇经济的发展。
英国的碳汇项目主要包括林业和湿地保护等领域,通过森林增长和湿地恢复等措施,实现了碳减排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效果。
英国的碳汇经济发展案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5. 新西兰:新西兰是碳汇经济的先行者之一,通过碳排放交易和碳税政策,推动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并投资碳汇项目。
新西兰的碳汇项目主要包括森林、湿地和土地利用等领域,为碳减排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衡。
6. 德国:德国通过碳市场和碳排放配额制度,推动碳汇经济的发展。
德国的碳汇项目主要包括林业和农业等领域,通过森林保护和农田管理等措施,实现了碳减排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7. 瑞典:瑞典通过碳排放交易和碳税政策,推动碳汇经济的发展。
瑞典的碳汇项目主要涵盖了林业、湿地和能源等多个领域,通过森林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措施,实现了碳减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碳排放交易的国内外案例学习
碳排放交易的国内外案例学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碳排放控制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普遍关注的议题。
为了应对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有力的减排工具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以国内外的案例学习为基础,探讨碳排放交易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一、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于2005年开始运行。
该体系以“腾出碳排放权的经济单位向缺额的经济单位出售或转移”为基本原则,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实现碳排放总量的控制。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案例经验表明,在碳市场的引导下,许多企业采取了各种减排措施,积极推动了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同时,碳市场的价格波动也为企业提供了积极的经济激励,鼓励其进一步减少排放。
二、美国洛杉矶碳排放交易市场美国洛杉矶碳排放交易市场(LACAP)是美国最早成立的碳市场之一,成立于2010年。
该市场通过将碳排放权产权化,并通过交易实现碳排放的减少。
洛杉矶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案例研究表明,市场化手段可以有效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在该市场的引导下,许多企业投资于节能减排项目,改进生产工艺,实现了碳排放的大幅度下降。
同时,碳市场的发展也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就业和产业发展。
三、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项目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项目于2013年启动,目前已经在七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试点,涵盖了多个行业。
通过这些试点项目,中国正在积极探索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机制。
中国的碳排放交易试点项目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通过建立碳交易市场,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中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碳市场的发展也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四、碳排放交易的启示通过对国内外碳排放交易案例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启示:首先,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减排工具,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的转型。
其次,碳排放交易的成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监管机制的健全。
国外发展低碳金融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国外发展低碳金融的主要经验及启示(2009-12-11 13:59:33)转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国政府 11月25日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目前,我国碳减排量已占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这意味着至少有30亿吨是购买我国的减排指标。
虽然我国是碳交易最大的卖方市场,但在市场上却没有话语权,不得不接受外国碳交易机构设定的较低的碳价格。
支持低碳经济计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发展低碳金融是必由之路。
目前,国外发展低碳金融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一、国际低碳金融基本情况根据《京都议定书》核心原则之一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规定,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所实现的碳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需要完成的议定书承诺碳减排量。
CDM机制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开启了一个巨大的碳交易市场。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6月11日,全球共有696个CDM项目成功获得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大会(UNFCCC)执行理事会注册,预期可产生的年均减排量可达到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低碳金融”是近10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2005年《京都议定书》实施以来,国际碳交易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
世界银行统计显示,碳市场成交额的增长速度惊人,2006年至2008年的增幅分别为187.5%、101.7和100.5%,2008年成交总额达1263.45亿美元。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在碳排放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果,以期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介绍了碳排放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随后,文章从国内外两个层面,对碳排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包括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影响因素、减排政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碳排放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等对策建议。
本文旨在为全球碳排放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国内碳排放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对于碳排放的研究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国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从不同角度对碳排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我国碳排放的减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研究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例如,利用能源统计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和预测。
一些研究还采用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了碳排放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一是碳排放量的核算与评估。
国内学者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和评估,为我国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和减排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还针对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和评估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改进建议。
二是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与影响机制。
国内研究认为,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此基础上,一些研究还深入探讨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关系,为制定碳排放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是碳排放减排政策与措施。
国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碳排放减排政策和措施。
例如,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
同时,还注重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欧美碳减排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28| New Economy Leader | 2021年第02期摘 要:“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作为和担当。
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化石能源将在保障居民日常需求的基础上,逐步被可再生能源所替代。
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国家和地区碳减排的经验教训,并结合中国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从而提出渐进式“弃煤”的主张,同时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出具体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碳中和;弃煤;可再生能源;碳税欧美碳减排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王 文 赵 越“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中国来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是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的具体体现。
相比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以及其碳达峰60至70年后才实现碳中和的一般规律,中国“30·60”目标下的碳减排压力更大、时间更紧、任务更重。
近年来,已有约110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王文、刘锦涛,2021)。
从一些国家激进主义的减排教训看,实现碳中和目标,切忌冒险主义。
笔者通过梳理分析一些国家和地区碳减排政策过激而导致经济、社会与金融风险的案例,结合中国当下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出稳步推进碳减排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增砖添瓦。
一、欧美碳减排做法及其经验教训PBL 挪威环评机构与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全球碳排放结构中,占比最大的行业依次是电力(约30%)、工业(约18%)、交通(约16%)、建筑(约6%),碳排放量最高的三大经济体分别为中国(约26%)、美国(约13%)和欧盟(约8%)。
当下,绿色发展已成全球趋势,各国纷纷部署行动,但从美国与欧洲近年来的碳减排政策看,争议相当大。
2021年,迫于全球碳减排压力,美国总统拜登一上台便宣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随即提出“绿色新政”,紧接着又宣布在4月22日“地球日”这一天召开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关注不断增加。
低碳经济是指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各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并从中得出启示。
首先,碳定价是国外低碳经济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碳定价是指通过设置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或者征收碳税等方式,对碳排放进行经济调控的措施。
欧盟是全球碳交易最成熟的地区之一,通过碳排放配额的交易和减排目标的设定,实现了物价信号传导、企业减排动力激励、碳排放管理和监管机构的建立等方面的目标。
从欧洲碳市场的运营情况来看,碳定价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能够引导企业转向低碳发展。
我国在这方面也可以借鉴,建立自己的碳交易市场,逐步引导企业实施碳排放减量。
其次,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是国外低碳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柱。
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清洁能源消费国之一,其“能源过渡”政策为全球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德国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优惠的电价政策,提供给清洁能源生产商更高的电价;制定源自100%再生能源的能源景观法,优化能源系统布局;建立可再生能源优先接入电网的准入机制等。
可以说,德国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推动,使清洁能源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需要制定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扶持,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鼓励绿色金融的发展也是促进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绿色金融是指将环境和社会责任纳入金融决策和投资过程中,并通过金融工具来支持环境友好型企业和项目的金融活动。
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探索绿色金融的发展,例如法国推出了绿色金融行动计划,鼓励金融机构在项目筛选、投资决策以及信贷政策方面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
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
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引言:介绍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2.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的实践和经验3.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的效果和启示4.我国的碳排放现状和碳预算管理制度的发展5.结论:总结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的优点,提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正文(篇1)【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其中,碳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碳排放控制手段,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实践和推广。
本文将介绍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其实践和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的实践和经验】碳预算管理制度是指政府设定一个碳排放总量,然后分配给各个企业和部门。
这种制度能够明确各个部门和企业的碳排放权,从而激发其减排动力。
比如,欧盟在 1997 年就开始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美国加州在2004 年也开始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
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得欧盟和美国加州的碳排放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的效果和启示】碳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碳排放,还能够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比如,欧盟的碳排放交易制度,通过允许企业出售多余的碳排放权,鼓励企业采取减排措施,同时也为绿色技术研发提供了资金支持。
美国加州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也通过类似的方式,鼓励企业减排,同时也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碳排放现状和碳预算管理制度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面临着严重的碳排放问题。
因此,我国政府也在积极寻求有效的碳排放控制手段。
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尝试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在一些城市进行了试点。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实施。
【结论】总结以上,碳预算管理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碳排放控制手段。
欧盟和美国加州的实践表明,这种制度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碳排放,还能够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目录(篇2)1.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的概念和背景2.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3.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的实践案例4.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的启示正文(篇2)【1.国外碳预算管理制度的概念和背景】碳预算管理制度是一种针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管理的政策工具,主要通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量进行总量控制,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外经验借鉴一、导言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由于无节制的排放而带来的危害,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各国都开始重视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合作探索寻求规制该问题的方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制度设计的《京都议定书》成为两个最重要的治理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其他排放。
议定书规定国家间可以进行碳排放交易,也就是说难以完成减排任务的国家可以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配额,来用于本国的发展。
在不同的国家碳排放交易有不同的形式,各国都在积极寻找适合本国的交易形式,因此建立完善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碳排放及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概念(一)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概念根据王陟昀博士对碳排放的定义,碳排放权的概念是源自于排污权。
排污权交易起源于美国,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目的。
碳排放交易是排污权交易的一种形式。
碳排放交易是以《京都议定书》为基本依据的,在市场交易的基础上,以总量控制与减排目标位约束条件,以此来对二氧化碳进行管制的一种手段。
碳排放交易的主要特点是对单个排放主体下发排放配额,各单个排放主体只能在约束的排放目标下进行碳排放,排放需求低于配额的主体可通过市场交易将排放配额有偿转让给排放需求超过配额的主体。
依据笔者的理解,笔者认为以上解释能比较全面的概括碳排放交易的概念。
碳排放权是一种可以投入到市场中进行交易和获得利润的稀缺资源。
这样的交易模式一方面可以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并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来节约碳排放权指标,既可以为未来发展而进行储备,也可以投入市场获利;另一方面,若企业为实现减排目标需承担较大的成本,可以通过向碳市场交易购买碳排放权来降低企业减排成本。
由于这种碳排放模式是建立在供求关系的基础上,所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此而形成。
(二)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内容碳排放交易体系包括很多方面,王文军对碳排放交易体系内容的介绍,该作者把碳交易体系的范围界定与总量目标的确定,分配机制问题,碳抵消制度以及监测、报告和核查四个方面作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主要方面的内容。
笔者较赞同将碳排放交易体系划定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确定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范围和总量目标和分配机制问题以及监测、报告和核查,因为在一个体系中这三个方面是支撑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完善的主要内容。
第一,确定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范围与总量目标。
在笔者看来构建碳交易体系的基础是确定碳交易体系的总体的覆盖范围,这是建立碳交易体系的前提,也能给政府部门一个确定的方向,使其在管理这些地区时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标准,促使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构架。
第二,分配机制问题。
如何分配碳排放量是碳交易体系建立的核心问题,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分配机制主要有三种,无偿分配,有偿分配以及混合型的分配方式。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拟在2013年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其中大部分分配额会通过免费分配方式发放给当地电力公司和工业企业。
2009年,美国10个州通过了区域温室气体倡议,是美国第一个强制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90%的配额通过拍卖方式分配,剩余部分采取免费分配的方式。
欧盟三个阶段的碳排放交易目标设定中,第三个阶段将采取竞拍的碳排放交易的分配方式。
混合型的方式就是无偿分配以及有偿分配的不同比例的结合。
第三,监测、报告和核查机制。
王文军认为该机制由监管机构、检查机构和相关技术与制度组成,实施由管理对象负责报告、第三方核证机构认证、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对超额排放单位实施惩罚等工作流程,是碳交易体系顺利运行的保障环节。
笔者认为在该机制下,对超额排放的单位进行适当的惩罚是最重要的方面,引导能达到好的结果,适当的惩罚更能约束企业的不当行为。
三、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外经验介绍欧盟2005年1月1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成立,是世界上第一个并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最大的温室气体交易市场,其交易额占全球总交易份额的27%。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覆盖欧盟30个国家,涉及行业领域包括能源发电站、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等。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核心原理是“排放上限和排放配额交易”。
“排放上限”,是指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为体系内受管制企业设置一定温室气体排放配额量。
每一个配额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排放权限。
体系内企业必须保证其排放量在配额限定范围内,否则将受到惩罚。
企业若通过技术手段降低碳排放量,可选择保留多余配额供将来使用或将配额出售给配额紧缺的公司,即“排放配额交易”。
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5-2007年)为实验阶段,免费分配配额导致配额价格和谈价格波动浮动较大。
第二阶段(2008-2012年)以稳定配额价格,配额总量大幅度下降为主要目标,岁仍为无偿分配,但是配额竞拍数量已较第一阶段有明显的增加。
在第三阶段(2013-2020年)配额将主要通过竞拍方式分配。
欧盟委员会确定了二个阶段的配额分配计划。
第一阶段,由于缺少更成员国设施的温室其他排放历史数据,难以确定配额总量,同时考虑到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情况、减排能力等不同,欧盟委员会决定先由各排放企业根据实际二氧化碳排放量向上申报配额。
由各成员国汇总后交由欧盟委员会根据交易指令标准审批通过并确定一个初始排放总量后,交由成员国自行分配。
第二个阶段配额总量是根据第一阶段修订的《温室气体排放检测于报告指南》和温室其他排放数据库确定,并与《京都议定书》目标挂钩。
这两个阶段的配额分配是相互促进的,并且是从当地实际出发的举动。
欧盟要求在制定国家分配方案时必须考虑减排的国家技术潜能,对各企业要一视同仁,不得有歧视,在制定方案时必须有对新参加者的规定。
同时还规定,要考虑能效技术方面的问题,在制定计划时要听取公众的意见,明确列出参与者的详细情况以及配额指标等,对企业的竞争力变化情况要予以分析。
日本日本目前还没有强制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方面的立法,虽然该国在20世纪环境法领域很比较大的成就。
当前真正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和交易的只有东京市。
2010年4月东京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是全球首次在城市尺度上建立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该体系主要对电力和供暖而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控制和交易。
东京以建筑为主要的排放源和交易主体,显示了城市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地位。
东京都碳交易体系的行业覆盖范围为工业和商业领域,要求东京都行政区内所有年消耗燃料、热、电超过1 500千升石油当量的建筑物和设备按照6%一8%的比例进行减排,这些管理对象占东京都总排放量的20%。
东京市碳交易体系当前仅考虑能源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因为这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占东京市总温室气体排放的95%。
日前,东京暂没有成立公开的交易市场,是通过东京市的估价支援系统和民间交易市场来完成交易的,此外,东京市本身会出售一些利用能源节约项目或绿色能源项目产生的碳减排信用。
东京市碳交易体系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以防止为了防止碳排放交易价格的暴涨。
在该体系中,如果碳价格上涨,东京市政府将增加配额供给,并且考虑使用东京市以外的碳排放信用。
美国虽然美国曾于2001年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但是美国的很多区域都建立了碳排放体系,碳排放交易也很活跃。
2009年,美国10个州通过了区域温室气体倡议,是美国第一个强制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90%的配额通过拍卖方式分配,剩余部分采取免费分配的方式。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拟在2013年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其中大部分分配额会通过免费分配方式发放给当地电力公司和工业企业。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成立于 2003 年。
它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北美地区唯一一个自愿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先驱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开通了电子交易平台,以供其会员间进行温室气体的买卖。
交易都必须通过该电子平台进行,交易过程和数据由内部系统记录并不对外公布,对会员超额完成的减排指标进行储存记录。
芝加哥交易所的减排计划所包含的北美公司和其他机构资源作出了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承诺,该承诺对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能发挥本身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四、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外经验借鉴我国虽然有碳排放交易机构,但是成交量比较少,生意比较冷清,碳排放交易体系不完善,因此,在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已有的较成熟的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放交易政策,建立适合我国发展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有利于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长足发展。
在笔者来看,从交易体系上进行努力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是比较合理的,因此笔者将从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内容上进行阐述。
第一,确定明确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范围与总量目标,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平台。
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笔者认为欧盟的“排放上限和排放配额”是比较合理的,我国能加以利用。
我国天津市民用建筑能效交易采用的是能效达标与交易形式,限定单位能耗,未达标的建筑可以购买减排量来完成任务。
虽然该体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控制和交易体系,但是天津市正向该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所以我国的交易体系应该学习国外经验,以“排放上限和排放配额交易”为核心原理。
我国是碳排放大国,不同的地区的碳排放量是不同的,确定合适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范围和总量目标很重要。
笔者看来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范围应该及于全国,因为我国各个地区的工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需要合理的管理各地的碳排放。
在结合以往的排放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年度的总量目标。
借鉴芝加哥交易所的经验,建立电子平台对每笔交易都进行记录,交易过程和数据由内部系统记录并不对外公布,对会员超额完成的减排指标进行储存记录。
该平台还需要详细记录每年的总量目标以及目标完成的情况。
第二,确定合理的分配机制,建立地区的碳排放交易平台。
作为交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碳排放的合理的分配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国际上成熟的无偿分配,有偿分配以及混合型的分配方式是可以借鉴的。
根据我国每个地区不同的情况确定合理的分配方式,结合国外的经验,在全国可以实行不同的分配机制,在较富裕的地区可以实行有偿的拍卖式的机制,这样能促进交易的完成,解决我国目前交易所生意冷清的现状。
在贫困地区,无偿的分配机制以及少量范围内比如高碳行业内的有偿机制能鼓励当地的产业的发展,同时能遏制高碳产业的不合理的发展。
建立地区的交易平台,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管。
目前我国虽然有碳交易所,但是都是在初兴阶段,交易完成量较少,因此应建立有一定官方权威的交易中心,以保证其能够在结合欧洲排放交易体系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优点的基础上进行运作,用市场导向的方式来指导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实施。
有学者认为需建立一个实体性的交易市场,同时,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市场交易平台,便注册用户通过网上进行交易。
笔者也较认同该观点,利用此交易平台,用户可以卖出超额减排量,或者是买入减排量来完成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