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doc
介入治疗应急预案
![介入治疗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27e3f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3.png)
介入治疗应急预案一、引言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诊疗手段,在现代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如同任何医疗操作一样,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突发情况。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科学、有效的介入治疗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介入治疗常见的突发事件及风险(一)出血在介入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导致出血。
这可能是穿刺部位的出血,也可能是内脏或血管内的出血。
(二)血栓形成导管、导丝等器械在血管内操作时,可能会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塞。
(三)过敏反应对比剂、麻醉药物等可能引发患者的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四)心律失常操作过程中对心脏或血管的刺激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五)感染介入操作属于有创性治疗,存在感染的风险。
(六)器械故障如导管破裂、导丝折断等器械问题。
三、应急组织与职责(一)应急指挥小组由介入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理工作。
(二)医疗救治小组由介入科医生和相关科室的专家组成,负责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三)护理小组由介入科护士组成,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救治工作,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执行医嘱等。
(四)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保障应急所需的物资、设备和药品的供应。
四、应急处理流程(一)术前评估与准备1、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过敏史、出血倾向等。
2、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3、准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如止血药物、抗过敏药物、除颤仪等。
(二)术中突发情况处理1、出血(1)立即压迫止血,同时通知医生。
(2)迅速补充血容量,根据情况进行输血。
(3)必要时进行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并采取栓塞等止血措施。
2、血栓形成(1)立即停止操作,给予抗凝治疗。
(2)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如出现肢体缺血等严重情况,及时进行溶栓或手术取栓。
3、过敏反应(1)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过敏药物。
(2)给予抗过敏治疗,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4、心律失常(1)停止操作,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介入导管室紧急状态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介入导管室紧急状态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1ddbb1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0.png)
介入导管室紧急状态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txt介入导管室紧急状态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背景和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针对介入导管室紧急状态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最大程度减少潜在风险和伤害。
2. 紧急状态分类介入导管室紧急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类:1. 患者突发病情恶化2. 设备故障3. 火灾或其他意外事件3. 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3.1. 患者突发病情恶化当患者在介入导管室出现突发病情恶化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2. 同时通知并寻求主治医生的帮助,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3. 保持清晰的沟通,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和协作。
3.2. 设备故障在介入导管室出现设备故障的情况下,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理:1. 立即停止使用故障设备,避免进一步风险。
2. 通知专业维修人员,并寻求他们的帮助修复设备。
3. 在等待维修人员到达的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并采取必要的替代措施来维持患者的治疗。
3.3. 火灾或其他意外事件在发生火灾或其他意外事件时,需要执行以下应急预案:1. 立即发出火警报警信号,确保所有人员撤离安全。
2. 关闭介入导管室的门窗,防止火势蔓延。
3. 寻找灭火器并进行灭火,但在无法控制火势的情况下,应迅速撤离。
4. 演练和培训为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包括但不限于:1. 团队成员的角色分工和职责2. 紧急情况下的沟通和协作机制3. 不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步骤5. 更新和改进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技术和流程的变化,并根据演练和实际应急事件的反馈不断改进预案的有效性。
以上为介入导管室紧急状态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的概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规范和制定具体操作步骤。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99db65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2.png)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引言手术是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然而,随着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和复杂度不断提高,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也越来越高,有时甚至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完善的手术并发症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一、手术并发症分类手术并发症是指手术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或意外事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技术性并发症技术性并发症是指由于手术技能不熟练、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并发症,例如:手术区域出血、误伤周围组织器官、手术部位感染等。
2. 麻醉相关并发症麻醉相关并发症是指由于麻醉药物过量、呼吸道阻塞、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原因造成的并发症,例如: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
3. 药物相关并发症药物相关并发症是指由于手术中使用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休克、药物过量等。
二、手术并发症的应急处理流程下面将针对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介绍应急处理流程。
1. 技术性并发症(1)出血: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发现出血量较大,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①停止出血:使用控制出血的方法,如钳夹、电凝、直接压迫等。
②输注红细胞悬液:如果出血量过多,可以给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增加血容量。
③进行输血:如果出血量很大,需要采取输血的措施,必要时考虑手术暂停。
(2)感染:手术中如果发现感染症状,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①使用抗生素:给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②局部处理:对于手术部位的感染,应及时清洗感染部位,并对伤口进行处理。
③低温灭菌:如果手术器械有感染风险,需要进行低温灭菌。
2. 麻醉相关并发症(1)呼吸抑制:如果发现患者的呼吸骤停或呼吸节律不正常,应及时进行以下处理:①氧气通气:给予患者氧气通气,维持呼吸道通畅。
②胸外按压:如果发现心跳骤停,应及时进行胸外按压。
(2)心律失常:如果发现患者的心率过快或过慢,应及时进行以下处理:①输注药物:给予适当的药物,调整心率。
心血管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
![心血管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ee82e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0.png)
一、引言心血管介入手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提高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心血管介入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等手术。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心血管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和指挥应急预案的实施。
2. 设立应急预案执行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中的各项措施。
四、应急预案措施1. 预防措施(1)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2)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
(3)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手术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设备、药物、抢救器材等。
2. 术中措施(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2)及时发现并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血管破裂等。
(3)术中保持手术室环境整洁,防止交叉感染。
(4)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降低感染风险。
3. 术后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并发症,立即进行抢救。
(2)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如出血、血栓等。
(3)做好术后护理,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4)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五、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心血管介入并发症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抢救、术后护理等环节。
3. 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预案总结与评估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总结与评估,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 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七、结语心血管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高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各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确保心血管介入手术顺利进行。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1c9835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d.png)
总结演练中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完善应急预案 和处理流程。
演练效果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
根据演练评估和总结反馈结果,对培训计划、演练方案、应 急预案等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医务人员应对介入并发症的能 力。
经验分享
鼓励参与者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教 训,促进全院范围内介入并发症应急处理水平的提升。
介入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 括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出血等;慢性并发症包括假性动脉 瘤、动静脉瘘、局部组织坏死等。
介入并发症的危害
血管损伤
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
动静脉瘘
可能导致高流量低阻力状态,引起心衰、 呼吸困难等。
血栓形成
可能导致血管堵塞,造成组织缺血、坏死 ,甚至需要截肢或器官移植。
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按照医疗机构的手 术操作指南或临床路径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体位、消毒、铺巾等环节, 以保证手术的无菌和安全。
术后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患者的意 识状态和疼痛情况。
并发症观察
术后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的迹象,如发热、出血、血肿等,一旦出 现应及时处理。
进行处理。
02
常见介入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穿刺部位出血
总结词
介入手术中,穿刺部位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血肿、出血甚 至危及生命。
详细描述
穿刺部位出血的原因可能为血管损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应平 卧,减少活动,局部压迫止血,如出血不止,需手术探查。
血管损伤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89a0a5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5.png)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升,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
然而,手术并非没有风险,因此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院需要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一、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应急预案体系是保障手术过程安全的重要一环。
应急预案应该包括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置设备和药品配备情况。
1.手术前的应急预案:在手术前,医务人员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了解病人的过敏史、药物史等,以减少术中出现意外情况。
同时,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使用的救护设备和药品。
2.手术中的应急预案:手术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注意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使用情况。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麻醉深度、停用触发抗凝药物等。
同时,应该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络与协作机制,及时寻求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帮助。
3.手术后的应急预案:手术结束后,病人可能面临术后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等。
因此,医务人员应及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输血、抗感染治疗等。
二、应急处理流程应急处理流程是指在发生并发症时,医务人员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下面以手术中出现出血并发症为例来介绍应急处理流程:1.立即发现并诊断问题: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注意手术切口和术中出血情况。
一旦发现病人出现大出血的症状,应立即向主治医生汇报。
2.停止出血:医务人员需要迅速找到出血的源头,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常见的止血方法有手术缝合、使用止血药剂、电凝等。
3.补充血液:在出血过多导致病人血液循环不足时,需要及时补充血液,以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
补充血液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
4.监测病情: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以及时调整相关的治疗措施。
5.寻求专家协助:如果出血情况严重或处理无效,医务人员应及时向专家或其他科室寻求帮助。
通过协作和专家指导,可以提升处理并发症的效果。
介入导管室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案与执行流程
![介入导管室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案与执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19441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f.png)
介入导管室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案与执行流程1. 应急情况分类1.1 心血管紧急情况- 心脏骤停- 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2 出血和穿刺部位并发症- 导管穿刺部位出血- 血管损伤- 血肿形成- 假性动脉瘤1.3 设备故障- 导管断裂- 导管移位- 设备无法启动或运行- 设备监测故障1.4 药物和造影剂相关紧急情况- 过敏反应- 急性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危象- 心力衰竭2. 应急情况处理方案2.1 心血管紧急情况- 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启动紧急心脏骤停响应程序。
- 心律失常: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药物治疗、电击除颤等。
- 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如PCI或药物治疗。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抗凝等,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2 出血和穿刺部位并发症- 导管穿刺部位出血:立即压迫穿刺部位,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 血管损伤:立即停止出血,进行伤口清创,必要时进行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 血肿形成:观察血肿大小变化,必要时进行穿刺抽吸或药物治疗。
- 假性动脉瘤:立即进行压迫治疗,必要时进行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2.3 设备故障- 导管断裂:立即通知医生,根据断裂导管位置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进行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 导管移位:立即调整导管位置,必要时重新进行穿刺。
- 设备无法启动或运行:检查电源、设备连接等,排除故障后重新启动设备。
- 设备监测故障:立即进行设备检修,必要时更换设备。
2.4 药物和造影剂相关紧急情况- 过敏反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注射,采取抗过敏治疗措施。
- 急性肾功能衰竭:立即停止使用造影剂,给予透析等治疗。
- 高血压危象:立即给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 心力衰竭:立即给予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等治疗。
3. 执行流程3.1 应急情况发生- 观察到患者出现异常症状或体征,立即向医生报告。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41bccb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f.png)
2
流程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医院、科室、 小组和个人。
3
流程旨在明确介入并发症应急处理程序,规范 介入并发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报告工作。
流程制定原则与依据
01
流程制定应遵循科学、规范、快速、有效的原则。
02
流程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及国内外相
关指南进行制定。
流程应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具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便
护理措施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治疗等。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改进
01
分析原因
对已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02
提出改进措施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预防措施改进方案,优化流程。
03
加强培训
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预案制定依据与范围
依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 法规、临床指南、技术规范等。
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介入科针对常见介入并发症的应急处理工 作。
预案流程与操作步骤
• 成立应急小组:介入科应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应急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制定应急预案和流程,并指 导实施。
• 培训:介入科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介入并发症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 力和水平。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术 后紧张情绪。
对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高危 患者进行重点预防措施。
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及时诊断 、处理,防止病情恶化。
05
介入并发症应急处理措施
血管迷走反射的应急处理
介入导管室紧急状态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介入导管室紧急状态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cf8d41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3.png)
介入导管室紧急状态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背景介入导管室是医疗机构进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重要场所,但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紧急状况,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和处理流程,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2. 应急预案2.1 紧急报警系统- 在介入导管室内建立紧急报警系统,包括按钮式紧急报警装置、语音呼叫系统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
2.2 应急设备准备- 在介入导管室内配备常用的应急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仪、呼吸支持设备等。
设备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随时可用。
2.3 人员培训和演练- 所有介入导管室工作人员应接受适当的培训,了解各类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操作流程,并进行定期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3. 紧急状态处理流程3.1 紧急情况评估- 当发生紧急状况时,首先由医疗团队进行紧急情况评估,以确定所面临的状况和应对措施。
3.2 患者安全保障- 医疗团队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如停止手术操作、给予适当治疗等。
3.3 呼叫紧急救援- 若情况需要更高级别的紧急救援,医疗团队应立即发出紧急呼叫,并告知具体情况和所需支援。
3.4 协同合作- 在紧急情况下,医疗团队各成员应密切协作,分工合作,高效完成所需任务,确保事态得到控制。
3.5 事后处理与风险分析- 在紧急情况得到控制后,医疗团队应对事发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开展风险分析,以便改进工作流程和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4. 结论介入导管室紧急状态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是确保医疗团队能够应对紧急状况,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紧急报警系统、准备应急设备、人员培训和演练等步骤,有效应对紧急状况,并持续改进完善应急处理能力。
介入术后血肿应急预案
![介入术后血肿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da0ea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7.png)
一、背景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介入手术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术后血肿。
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介入术后出现血肿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导管穿刺部位、腰穿部位等。
三、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血肿(1)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血肿迹象(如局部肿胀、疼痛、压痛等),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
(2)立即通知护士长,启动应急预案。
2. 初步评估(1)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2)评估患者意识、瞳孔、神经系统状况等。
(3)评估血肿大小、部位、发展趋势等。
3. 处理措施(1)保持患者平卧位,避免局部受压。
(2)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缓解紧张情绪。
(3)根据血肿大小和部位,采取以下措施:a. 局部冷敷:采用冰袋或冷湿敷,每次20-30分钟,每日3-4次,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b. 局部压迫: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对血肿部位进行适度压迫,防止血肿扩大。
c. 服用抗凝药物: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以防止血栓形成。
d. 抗感染治疗:如有感染迹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4. 监测与观察(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2)观察患者局部肿胀、疼痛、压痛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神经系统状况等,防止病情恶化。
5. 专科会诊如患者病情严重或血肿较大,需请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6. 记录与报告(1)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措施及疗效。
(2)及时向上级医师、护士长、医务科等相关部门报告。
四、预防措施1.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2. 术中操作轻柔,避免过度损伤血管。
3.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总结介入术后血肿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血肿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介入治疗并发症应急预案
![介入治疗并发症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c6efe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5.png)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赋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必要时予镇静↓尽可能排除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焦虑、紧张等)↓血压仍持续很高,遵医嘱赋予相应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心痛定、亚宁定等)1.密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2.赋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必要时遵医嘱赋予镇静剂如地西泮等;3.告知患者手术前一晚保证歇息,术前排空大小便,尽可能排除术中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4.血压仍持续很高,遵医嘱赋予相应口服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 ,卡托普利等;或者静脉赋予乌拉地尔等药物控制血压。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尿量等情况↓因禁食禁饮引起的血压下降,术中可赋予持续氧气吸入,多巴胺泵入↓行球囊扩张或者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抢救药品(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1.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尿量等情况;2.做好术前宣教,行颈动脉支架术患者术前一天停服降压药;3.因禁食禁饮引起的血压下降,术中可赋予持续氧气吸入;4.行球囊扩张或者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好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药物,依据心率和血压自行恢复情况,遵医嘱决定是否使用升压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与病人交流分散其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患者故意识障碍者,必要时可赋予适当约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躁动仍影响操作的进行,可遵医嘱赋予镇静安眠类药物(如安定等)1. 赋予心理安抚,与病人交流分散其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2. 患者本身可能故意识障碍者,经过家属允许必要时可赋予适当约束;3.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4.若躁动仍影响操作的进行,可遵医嘱赋予镇静安眠类药物如地西泮、咪达唑仑等。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等情况↓对既往有严重心动过缓史的高危患者,加强观察↓术中可嘱患者用力咳嗽↓行球囊扩张或者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 (如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1.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等情况;2. 对既往有严重心动过缓史的高危患者,加强观察;3. 术中可嘱患者用力咳嗽(咳嗽可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使心率加快) ;4. 行球囊扩张或者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好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药物,依据心率和血压自行恢复情况,遵医嘱决定是否使用药物治疗,同时备好除颤器。
医院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流程
![医院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d17cc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a.png)
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流程
一、各项手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物品的准备、抢救药品的准备等。
二、术者应于术前充分考虑患者手术的风险性,制定出详实的手术方案,做好应急的特殊物品的准备和心理准备。
三、一旦出现紧急意外情况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抢救工作:
1、第一时间,术者为主要负责人指挥现场人员进行抢救,抢救效果好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据情况继续手术或终止;
2、如在场人员自己处理有困难,应立即提出紧急会诊要求,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协助抢救,同时通知医务科;
3、如有必要,应报告给主管院长、院长;
4、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通报患者病情和抢救情况,以征得家属理解;
5、抢救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记录医嘱和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当时记录不全的抢救结束后立即补记。
6、处理完后召开讨论会,分析出现紧急情况的原因、抢救是否及时、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教训、以及改进方案等,并详细记录备案。
发生介入不良事件-----造影剂过敏、穿刺处血肿、空气栓塞、腹膜后出血、药物不良反应、假性动脉↓瘤等
立即停止手术
↓
现场抢救-----1.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体征2.持续氧气吸入3.给予地米5-10mg静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抗组胺药物4.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
病情好转处理有困难
↓↓
继续手术通知医务科
↓
相关科室人员协助抢救--外科、急诊等
↓
转科治疗
↓
-------送病房继续治疗-----
↓
做好抢救记录
↓
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持续改进,详细记录备案。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b4a55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8.png)
详细描述
败血症是由于介入导管感染未得到及时控 制,细菌进入血液循环所致,表现为寒战 、高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处理流程包括 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血液培养 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介入并发症的预防
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医生需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风险。
加强患者宣教和术后随访,提高患 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02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的目的和原则
制定应急预案是为了确保在介入并发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 做出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成立应急预案制定小组
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医生、护士、技术员等,负责制定预案、 培训和演练。
03
介入并发症处理流程
介入并发症的识别与诊断
识别症状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出现发热、疼痛、出 血、休克等表现,应立即 报告医生。
诊断评估
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和相关检查,对介入并发 症进行诊断和评估。
诊断结论
根据医生的诊断结论,确 定介入并发症的类型和程 度。
介入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
一般治疗
对于较轻的并发症,采取一般 治疗措疗
对于较严重的并发症,根据医 生建议采取特殊治疗措施,如
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护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 理护理、饮食指导、生活照顾
等。
介入并发症的康复与预防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建议,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预防措施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介入 并发症的发生,如加强术前评估 、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手术技能 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手 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得到进一步 提高,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介入导管室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介入导管室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e344fe05901020206409cbc.png)
介入导管室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介入导管室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一、突发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处理的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1.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导管室,护士要了解患者的病情,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皮肤、口唇颜色、肢体温度及生命体征等情况。
2.导管室平时应备有足量的手术器械和敷料,每日清点补充,以保证应急使用。
对特殊器械及抢救仪器应常规准备,同时备有足量抢救物品及药品,以保证突发抢救时的应用。
3.各类抢救物品、药品、仪器固定放置并保持性能良好,严格交接,以备应急时使用。
4.立即吸氧,开放两条以上套管针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全体医护人员均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熟悉抢救药品的使用方法,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急救规程。
5.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应急能力,所有相关人员应全力以赴投入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
6.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抢救人员,由科主任统一指挥。
导管室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抢救,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之配合治疗。
7.做好医疗记录,各班分工负责,忙而不乱,及时报告协调。
(二)、处理流程二、导管室患者心搏呼吸骤停的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1.导管室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及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每班清点,完好率达100 %,保证应急时使用。
2.患者进入导管室,在手术开始前或手术中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时医护人员,迅速判断患者神志、大动脉搏动、呼吸等情况,立即行心肺复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4~5L/min,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应用心肺复苏抢救药物。
同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脑复苏,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
3.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情况,必要时行电除颤和心脏临时起搏,必要时使用冰帽保护脑细胞,记录出入量,预防感染。
介入治疗应急预案
![介入治疗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f54c5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0.png)
一、预案背景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介入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血管痉挛、出血、血栓形成等,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介入治疗应急预案,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案目标1. 提高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减少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3. 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医疗质量。
三、预案内容1. 人员组织成立介入治疗应急小组,由主任、主治医师、护士、技师等组成。
应急小组负责制定、执行和评估介入治疗应急预案。
2. 设备与药品配备完善的介入治疗设备,如导管、注射器、导丝、支架等。
储备充足的抢救药品,如抗凝药、止血药、血管活性药物等。
3. 抢救流程(1)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操作,通知应急小组。
(2)应急小组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抢救方案。
(3)进行必要的生命支持,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等。
(4)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药物抢救,如抗凝、止血、升压等。
(5)如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脏骤停、大出血等,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抢救措施。
4. 应急预案培训定期对介入治疗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5. 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介入治疗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 患者沟通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及抢救情况,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四、预案评估1. 定期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2. 对应急小组成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扎实的应急处理能力。
3. 根据临床实践,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预案总结介入治疗应急预案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制定、执行和评估应急预案,可以有效降低介入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应急小组应时刻保持警惕,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心血管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
![心血管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be956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9.png)
一、目的为了提高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明确心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射频消融术等。
三、组织架构1.成立心血管介入并发症应急处理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科室医务人员及护士为成员。
2.应急处理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指挥、调度应急处理工作。
四、应急预案1.心脏穿孔(1)立即停止手术,调整患者体位至头低足高位,减轻心脏穿孔处的压力。
(2)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排除心包积液。
(3)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
2.心律失常(1)立即停止手术,调整患者体位至头低足高位。
(2)根据心律失常类型,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3)必要时给予电除颤。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呼吸支持。
3.血管栓塞(1)立即停止手术,调整患者体位至头低足高位。
(2)进行血管溶栓治疗,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呼吸支持。
4.出血(1)立即停止手术,调整患者体位至头低足高位。
(2)给予止血药物,如凝血酶、维生素K等。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输血。
5.过敏反应(1)立即停止手术,调整患者体位至头低足高位。
(2)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呼吸支持。
五、应急处理流程1.发现并发症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迅速到达现场,组织抢救。
3.各科室医务人员按照预案要求,协同配合,进行抢救。
4.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抢救结束后,对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总结心血管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各科室应高度重视,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介入手术应急预案完整版
![介入手术应急预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5f6b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5.png)
持续改进提高应急能力
建立介入手术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机制,对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不断提高预案的质量 和水平。
鼓励医护人员积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对合理的建议及时采纳并实施,促进预案的不断完 善。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交流研讨等方式,学习借鉴其他医院或行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本 院的介入手术应急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应急领导小组
01
02
03
组长
负责全面统筹和决策,对 应急预案的实施负总责。
副组长
协助组长工作,负责协调 各部门之间的应急响应。
成员
包括医院管理、临床、医 技、护理等部门的负责人, 负责具体应急任务的执行。
现场指挥与协调
现场指挥
负责手术现场的应急指挥工作,确 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协调员
负责与手术室、麻醉科、影像科等 相关科室的沟通协调,保障手术所 需资源和信息的及时传递。
有效。
消毒供应
负责手术器械和用品的清洗、 消毒和供应,确保手术过程的
无菌操作。
转运保障
负责手术患者的转运工作,确 保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安全转运。
04
通讯联络与报告机制
通讯联络方式
建立手术团队成员通 讯录,包括姓名、职 务、联系电话等信息。
利用医院内部通讯系 统,如广播、呼叫系 统等,进行紧急情况 下的联络。
效性和准确性。
加强培训演练与考核评估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介入手术应急预 案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 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
对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预案掌 握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估,确保医护 人员的应急素质符合要求。
定期组织介入手术应急预案的演练, 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操训练,检验预 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介入导管室应急案例的应对预案及处理步骤
![介入导管室应急案例的应对预案及处理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4f7a0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8.png)
介入导管室应急案例的应对预案及处理步骤一、预案概述本预案旨在指导介入导管室在面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患者安全,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预案适用于介入导管室所有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
二、应急组织架构1. 应急指挥部:介入导管室负责人担任指挥,负责对整个应急过程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 应急抢救小组: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血管医生、护士、技师等组成,负责患者的急救和抢救工作。
3. 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必要的物资、设备支持及现场秩序维护。
三、应急响应流程1. 突发事件识别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紧急情况,如心脏骤停、严重出血、过敏反应等,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紧急呼叫立即按下紧急呼叫按钮,通知应急抢救小组成员和相关部门。
3. 患者评估立即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初步分类。
4. 急救措施1. 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启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2. 严重出血:立即采用压迫止血、紧急手术等手段进行处理。
3. 过敏反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注射,采取抗过敏治疗。
5. 抢救措施1. 心脏骤停:继续进行CPR,准备紧急体外除颤器,及时与家属沟通,告知病情。
2. 严重出血:迅速进行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止血,补血浆、红细胞等。
3. 过敏反应:继续抗过敏治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激素治疗。
6. 通知家属及时与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和抢救措施,取得家属理解和支持。
7. 记录和报告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以便于后续调查和分析。
四、后期处理1. 对抢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 对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完善应急预案,确保介入导管室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五、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使其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和抢救技能。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5184086964bcf84b9d57bf1.png)
造影剂肾病
【应急预案】
1、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过程、意义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详细讲 解术后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能主动配合护理治疗。
2、 向患者详细讲解水化疗法的作用以及必要性以取得合作,
避免部分患者因惧怕术中卧床
排尿而不愿多饮水。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心功能调整用药量及用药速度。
少尿性急性肾衰竭
鼓励患者多饮水
记录 24h 尿量
遵医嘱给予扩容、 利尿
紧急透析
按时抽血查肾功能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
二、 假性动脉瘤
【应急预案】 1、 做好术前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
的配合,增强患者依从性。 2、 患者进入病房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并详细了解患者植入的支架数、书中抗凝药物的
术前应耐心讲解,
2、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面色、出汗等情况,一旦发现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应立即通知医生。
3、 立即将病人头部放平或取头低足高位,以保证脑部供血。 4、 给予氧气吸入。 5、 遵医嘱用药, 心律明显减慢时, 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 0.5-1mg,血压明显降低时, 可
3、 造影剂用量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 因此护士应关注在介入手术中造影剂的用量 4、 术后要鼓励并督促患者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造影剂的排出,每次饮水量以不出
现腹胀为宜, 24 小时饮水量大于 1500ml 。
5、 要准确记录 24h 尿量,术后 4h 尿量一般应保持在 500-1000ml 。护士要观察尿量、尿色 和患者排尿时的反应,发现尿滁留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导尿,对尿量不足者通知医生予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造影剂肾病
【应急预案】
1、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过程、意义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详细讲
解术后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增强患者的依从性,能主动配合护理治疗。
2、向患者详细讲解水化疗法的作用以及必要性以取得合作,避免部分患者因惧怕术中卧床
排尿而不愿多饮水。
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心功能调整用药量及用药速度。
3、造影剂用量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因此护士应关注在介入手术中造影剂的用量
4、术后要鼓励并督促患者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造影剂的排出,每次饮水量以不出
现腹胀为宜,24小时饮水量大于1500ml。
5、要准确记录24h尿量,术后4h尿量一般应保持在500-1000ml。
护士要观察尿量、尿色
和患者排尿时的反应,发现尿滁留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导尿,对尿量不足者通知医生予以相应的处理。
6、一但发生少尿型急性肾功能障碍,经扩容、利尿等仍无效者,应紧急透析治疗并按急性
肾衰处理。
7、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按时抽血查肾功能和离子情况,加强病房巡视,
对术后患者做到勤问、勤观察,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达到早痊愈,早出院。
【处理流程】
二、假性动脉瘤
【应急预案】
1、做好术前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
的配合,增强患者依从性。
2、患者进入病房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并详细了解患者植入的支架数、书中抗凝药物的
用量等,对于高危患者如高血压、肥胖、穿刺失败者应加强术后巡视。
一般每三十分钟观察一次。
3、做好交接班工作,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形成,一旦发现,应立
即按压穿刺点上方,并通知医生,重新加压包扎。
4、加压包扎解除后,观察局部有无肿块及搏动感,听诊有无血管杂音,如确定为假性动脉
瘤,小的(直径2.5cm以下)假性动脉瘤可局部包扎止血,减少活动,一周内可消失,大的假性动脉瘤可请外科执行手术矫正。
5、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感。
【处理流程】
四、肺栓塞
【应急预案】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患者出现深呼吸时胸痛加重、呼吸困难、咳嗽、憋喘、出汗
和烦躁不安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2、安置患者取半坐卧位(如确定肺栓塞的部位,可取健侧卧位)。
3、高流量氧气吸入。
4、检测重要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5、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凝聚、扩冠、解栓、平喘、止痛等对症治疗,并严
密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
6、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査,定期复査动脉血气分析•
7、做好心理护理,尽量安慰和陪伴患者以减轻患者的焦虑•
8、详细记录抢救过程•
【处理流程】
五、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应急预案】
1、对介入手术紧张与恐惧是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原因之一,术前应耐心讲解,
清除患者紧张心理,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
2、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面色、出汗等情况,一旦发现患
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应立即通知医生。
3、立即将病人头部放平或取头低足高位,以保证脑部供血。
4、给予氧气吸入。
5、遵医嘱用药,心律明显减慢时,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0.5-1mg,血压明显降低时,可
静脉注射多巴胺10-20mg,必要时静脉滴注多巴胺,同时快速静脉补液。
6、遵医嘱适量减轻按压力量,以减轻疼痛对病人的刺激。
7、如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应立即让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引
起窒息。
8、积极安慰患者,消除其焦虑心理,消除导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其他诱因。
9、详细记录抢救过程。
【处理流程】
六、心包填塞
【应急预案】
1、介入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当患者有进行性血压下降、呼吸困难、面色苍白、
心率增快、心音遥远、颈静脉怒张、烦躁不安时,应立即通知医生。
2、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给予氧气吸入,以减轻呼吸困难。
3、遵医嘱协助患者行相关的检查,如心脏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
4、对于诊断明确的心包填塞患者,应立即遵医嘱用药,并协助医生行心包穿刺引流。
5、心包穿刺引流后应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患者血压情况。
6、引流管留置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引流液的量和颜色。
7、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
【处理流程】
七、血气胸
【应急预案】
1、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一旦发现,立即通知医
生。
2、置患者头低足高位,以促进引流。
3、反复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4、应用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避免或减轻肺损害的严重性。
5、遵医嘱用药:
①激素类药物应用,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
②促凝血药物的应用。
③加压输液,维持循环稳定,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
④抗生素的应用,以治疗肺部继发性感染。
6、协助医生行胸腔闭式引流。
7、协助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以便在可视状态下清除支气管内残留的异物,以减少和
预防肺不张和感染的发生
8、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单。
【处理流程】
三、局部出血与血肿
【应急预案】
1、做好术前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
的配合,增强患者依从性。
2、患者进入病房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并详细了解患者植入的支架数、书中抗凝药物的
用量等,对于高危患者如高血压、肥胖、穿刺失败者应加强术后巡视。
一般每三十分钟观察一次。
3、一旦发现穿刺点周围有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形成,应立即按压穿刺点上方,并通知医
生,重新加压包扎。
4、重新加压包扎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是否扩大,如无扩大,可遵医嘱按时给
予减压包扎,如继续扩大,应立即通知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5、少量出血或小血肿如果不压迫神经造成血流障碍,无症状者可不予处理,让其自然吸收,
血肿太大或出血过多引起血压下降者应立即重新压迫止血、补液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请外科会诊,采取外科手段进行处理。
【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