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一文学鉴赏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一文学鉴赏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一文学鉴赏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目标
- 了解并掌握独特的民族风特色
-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提高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独特的民族风以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学生将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独特民族风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讨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2. 集体阅读:选择一篇描写独特民族风的文学作品,带领学生进行集体阅读。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具有独特民族风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要求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独特民族风特点,包括语言、题材、情感等方面。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所选文学作品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5.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针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个人反思和总结,思考所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和研究的关系。

教学评价
通过集体阅读、小组讨论和展示等方式,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和掌握独特的民族风特色。

通过个人反思,学生将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资源
- 选取描写独特民族风的文学作品
- 具有独特民族风的图片材料。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用了具有浓郁中国边疆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让学生初步对我国少数民族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及音乐特色有所了解。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为以后我们掌握、弘扬、传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打下基础。

1、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是由其人民长期的居住地区特点、经济形态、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短调”最具代表性。

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本课选取了蒙古族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歌中用生动的比喻和含蓄的语气歌颂了草原上的姑娘。

2、藏族音乐可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民间音乐中又分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

在本节课藏族民歌选取的是《宗巴朗松》这是一首流行于西藏的一首传统的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

3、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继承了古代西域音乐的传统,融合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因素,形成了独特的维吾尔族音乐文化。

音乐旋律明朗、活泼、热情、奔放、舞蹈性极强。

本节课中新疆维吾尔民歌选取的是《牡丹汗》,这首歌曲虽是一首爱情歌曲,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气势宏大。

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民族特色。

二、【学情分析】我们学校地处康巴地区——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我县是一个以藏、汉、彝多民族的聚居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受交通、经济、观念及教学条件的影响,许多中小学从未开过能达到音乐教学目标的课程。

学生无任何音乐基础,因此在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上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难度,但学生们从小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感染,对音乐课有浓厚的积极性,这将成为我们音乐教学的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长安四中田菊艳【课题】独特的民族风【教学内容】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达坂城的姑娘》【课时】1 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材分析】《独特的民族风》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课程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学生学习和感受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在感受和体验教材内容,基础上以教材内容内依据拓展、延伸,本课充分利用音乐资源,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

【音乐作品分析】(1)《辽阔的草原》是一省流传在蒙古族的“长调”歌曲,是蒙古族民调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歌词表现蒙古族青年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旋律开阔悠长节奏舒缓,悠长给人浓郁的草原特色的形象。

(2)《宗巴朗松》是流行于西藏的一首传统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用民族语言演唱。

(3)《大阪城的姑娘》歌曲旋律欢快活泼。

【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从小接触音乐方面知识较少,了解的太少,没什么基础,而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喜欢流行音乐、但对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几乎不了解,更没兴趣,因此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爱好入手,从学生实际出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从而逐步渗透蒙古、藏族、维维尔族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对三个民族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认知,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形成民族音乐的因素。

并能掌握相关知识,加深印象并逐步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代表性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 ,“囊玛”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等三方面对两个民族音乐进行对比。

3、过程和方法:学生分组学习,搜集蒙古、藏族的地理、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

分析形成民族风格的因素。

【教学重点】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两首歌曲,通过对比分析欣赏。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民族的独特风情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各民族的独特风情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民族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各民族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民族的名字。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各民族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深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各民族特色美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各民族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材。

2.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种民族美食进行制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建议。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民族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历史、文化、传统等,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性。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各民族美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一个民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六、民族音乐与舞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各民族的音乐和舞蹈艺术。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舞蹈的简单表演能力。

3. 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1. 欣赏和分析各民族的音乐和舞蹈特点。

2. 学习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及体裁。

2、通过鉴赏蒙古族民歌、新疆民歌、西藏民歌分析作品的节奏及旋律3、通过欣赏三种不同少数民族民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1、新疆舞曲的基本节奏型摸打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体裁及特点三、教学难点:1、新疆舞曲的节奏型,标出节奏示意图2、区分民歌各自不同的音乐特点,节奏、旋律四、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五、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由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坐上火车”游中国,去了解独特的民族风。

猜猜看,这些景色是哪里的?由呼伦贝尔大草原引入第一站:内蒙古,欣赏图片所展示的蓝天、白云、蒙古包。

学生思考:你印象中的蒙古族?他们还有哪些特色的事物?(欣赏蒙古族歌曲《富饶辽阔的草原》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及体裁。

)蒙古族民歌的特点:由于蒙古族人民长期的民族特点,经济、形态、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歌曲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长,节奏非常的自由。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长调:起伏大、曲调悠长,节拍非常自由,音乐具有辽阔豪放的草原气息。

短调:流行于半农半牧区,旋律优美抒情,结构规整,具有叙述性的特征,情感比较细腻。

由美食引入第二站:新疆教师对新疆做一些简单的介绍(板书)新疆舞曲的基本节奏型:4/4 X.X XXXXXXX||教师示范摸打,学生标出节奏示意图。

由歌曲引入第三站:西藏(才旦卓玛老师演唱的《美丽的西藏可爱的家乡》)学生思考:西藏有几个地市?(7地市)看图识别地区名称,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和学生齐唱《欢聚在一起》西藏民歌做为林芝人,我们至少要会唱一首贡布民歌,下面由某位同学带领大家一起唱一首简单的贡布民歌。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少的宝贵财富。

每一个民族由于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存在着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也丰富多彩,各有各的特色。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一、蒙古族:
*诗歌朗诵《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描写了哪一个民族的美景?读到这首诗歌,我们会想起绵垣千里,牛羊满地的蒙古大草原,以及在大草原上生活的勤劳勇敢的蒙古人。
*蒙古族简介: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b.生活习性:
1)食物:以手抓饭为主食,喜欢吃烤全羊等;2)土特产:无花果、哈密瓜、
葡萄干等;3)宗教:伊斯兰教; 4)药材:天山雪莲,罗布麻等。
c.歌舞音乐:维吾尔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民间有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麦西来甫”的习俗。麦西来甫即聚会之意,是维族的一种群众性文娱活动,常在节日、周末或收获季节举行。在麦西来甫中,人们席地而坐,演奏民间乐曲、演唱民歌、表演民间歌舞。
曲调悠长,起伏较大 ,节拍自由,节奏宽广、音乐具有辽阔豪放的草原气息。这种地域所展示的天然独特品质,以及游牧生产劳动给牧人带来的相对个人自由,造就了蒙古民族豪放豁达、热情开朗的性格,这也是长调民歌之所以富有深沉柔韧、粗犷率真风格及自由气息的原因.
蒙古族的民歌除了长调之外还有短调歌曲。
8.短调民歌:欣赏蒙古语范唱的《森吉德玛》。《森吉德玛》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流行于内蒙伊克昭盟鄂尔多斯部落聚居的地方。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森吉德玛的美貌,也突出了青年对姑娘坚贞不渝的爱情。
维吾尔族的歌舞音乐以赛乃姆和木卡姆最为著名。
1)赛乃姆广泛流行于新疆各地维族地区。表演时,观众和乐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舞者在圈中。有一人独舞,二人对舞、三人同舞等形式。歌舞曲内容大多表现爱情生活。® 赛乃姆的伴奏乐器有手鼓、四块石 vv

(完整word版)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完整word版)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3节独特的民族风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喜爱民族音乐并乐于主动探究民族歌曲与生活的关系,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的感情,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2、通过对比欣赏蒙古族与维吾尔族民歌与基本音乐知识、分析作品的节奏、旋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3、是学生能够简单的掌握长调、短调及维吾尔族民族音乐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聆听民族歌曲《辽阔的草原》、《牡丹汗》体会民族歌曲的风格和艺术价值.2、比较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音乐节奏、旋律和风格特征、三、教学重点:1、掌握长调的基本特征。

2、聆听《辽阔的草原》、《牡丹汗》两手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

四、教学难点:1、从蒙古族、维吾尔族的民歌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对比,辨别三个民族民歌各自的音乐特征。

2、探究民族歌曲与生活的关系五、教学方法:体验式讲授式对比式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师: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想同学们现在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都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那么在上课之前老师提个问题:有谁知道咱们中华民族有多少个民族吗?师:那么都有那些民族呢?师:看来大家对少数民族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而他们的民歌就是以这些文化背景为依托,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独特韵味,那么老师今天就来带领大家欣赏、聆听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民族的民歌。

(1)欣赏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师:老师听说咱们班有个蒙古族的小伙子,那我们请他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他自己的民族,同学们说好吗?由蒙古族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以猜歌的形式导入歌曲;提问:仔细聆听《辽阔的草原》说说歌曲有什么特点?(速度、旋律、节奏方面考虑);师生互动:带领学生画旋律线,从旋律上感受蒙古歌曲带领学生感受歌词的意境;介绍演唱着及背景;对蒙古民歌的体裁长调、短调进行讲解;(2)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由教师唱的形式导入歌曲;提问:仔细聆听《牡丹汗》说说歌曲有什么特点?(速度、旋律、节奏方面)介绍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提升民族自豪感;师: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社情奔放,他们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节奏型,同学们知道吗?师生互动:带领学生拍打节奏型,从节奏上感受维吾尔族歌曲;3、总结与小结蒙古族民歌与维吾尔族民歌的的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独特风格的原因.结束。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独特的名族风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起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教学内容1、《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2、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重点和难点《宗巴朗松》。

了解这三个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探究1、请学生列举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概况及民歌。

2、教师点评。

三、作品鉴赏(一)《辽阔的草原》1、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了解蒙古族民歌基本知识。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

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短调的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

2、完整地聆听歌曲。

3、请同学谈谈感受。

4、教师点评。

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这种生活条件、经济形态决定了蒙古族音乐属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草原音乐文化的范畴。

这首歌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

从旋律上看,开阔悠长,延绵起伏,给人以气息宽广、颇具草原特色的印象。

(二)《宗巴朗松》1、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了解藏族音乐的知识。

藏族音乐可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民间音乐中又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

在民歌中,山歌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欺负较大且悠长高亢;劳动歌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有的则节奏较自由。

爱情歌中有的神情,有的开阔自由。

2、提问:藏族民歌知多少?请1-2名学生谈谈。

3、聆听歌曲。

4、囊玛介绍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主要流传于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

音乐基本由三个部分组成: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快板的舞曲。

第三节《独特民族风》教案

第三节《独特民族风》教案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重点: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及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民歌的风格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会用恰当的音乐术语对歌曲进行风格特征描绘。

四、教学准备:《独特民族风》课件、欣赏歌曲音视频、拓展歌曲音视频、创设情景风景图片和视频。

(《小西召》在课前准备前提前打开。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人数最多的汉族,还有傣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等等。

现在我们通过视频来看看这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理风貌、生活环境。

同学们也猜猜这些是哪个省份。

2.观看《爸爸去哪儿》节目短视频。

并思考问题。

问题1:拍摄的场地分别是在哪里?答:内蒙古。

新疆。

问题2:这些地理位置分别形成了哪些民族?答:蒙古族。

维吾尔族。

相信同学们通过地理课、语文课的学习。

或多或少对这些民族有了自己的理解,今天我们要通过对一些对西部民歌的探究和欣赏来了解他们的音乐文化。

(二)、感受体验民歌:(提问分小组提问)1.①听音频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在聆听过程中注意乐器马头琴的伴奏,让学生判读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中的哪个民族。

)提问:仔细聆听《辽阔的草原》说说歌曲有什么特点?并判断是哪个民族民歌(速度、旋律、节奏方面考虑。

)小结:学生回答之后。

点明蒙古民歌长调特点:长调民歌是蒙古民歌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牧区;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包括草原牧歌、赞歌、思乡曲、婚礼歌、情歌等不同歌种。

既然蒙古民歌有长调,那么就有短调。

②播放视频歌曲《小西召》,小结短调的特点:短调与长调相对而言,泛指那些曲调短小、具有明确节奏节拍的歌曲。

独特的民族风新建 Microsoft Word

独特的民族风新建 Microsoft Word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案设计1[设计思路]以“主体、创新、探索”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激趣、感悟、创造、表现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以听赏为主,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聆听音乐,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这一要求,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体验美。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按体裁分类的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并体验其风格。

2、激发学生对内蒙古民歌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了解按体裁分类的内蒙古民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钢琴、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中学三)一、导入:l、老师:同学们,想看舞蹈吗?老师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大家在看舞蹈时注意听听用的是哪个民族的音乐?(播放《牧歌》音乐片段,教师随音乐舞蹈) 学生:蒙古族音乐。

2、老师:请以“我眼中的内蒙古”为视角来进行交流。

(请学生介绍在课下收集的有关内蒙古的资料,然后课件展示图片)老师:居住在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共480余万人,大多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三省等地。

辽阔的草原、碧蓝的天空、肥壮的牛羊,赋予了蒙古人热情、直爽、彪悍的性格,也赋予了蒙古民歌粗犷、豪放、悠长的特点。

觋今蒙古族民歌有两种分法:一类是按题材分类,分为狩猎歌、牧歌、赞歌、宴歌等;另—类按体裁分类,分为长调和短调。

(讲解什么是长调,什么是短调。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来领略那里的民俗风情,学习了解按体裁分类的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设计意图:巧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通过表演舞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我眼中的内蒙古为视角,展示学生搜集的内蒙古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宗教信仰等,然后将学生引到对内蒙古民歌的关注上来。

)二、讲授与欣赏: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四个景点去参观,每到一个景点都将听到流传于那里的民歌。

在欣赏时请同学们感受内蒙古民歌在曲调、节奏、结构、旋律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民族自豪感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案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民族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引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文化知识。

二、课堂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民族进行研究,了解该民族的传统习俗、节日、服饰、美食等文化特点。

2.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如制作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编排民族舞蹈、举办民族美食节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布置2. 设计一个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

教学评价:1. 学生报告和实践活动成果的质量。

2. 学生对民族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和行为。

六、教学内容:藏族文化探索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藏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藏族的传统习俗和节日。

2. 民族自豪感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藏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案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藏族文化主题进行研究。

音乐必修一人教版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音乐必修一人教版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感受、体验蒙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认识了解“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二)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形成民族音乐风格的重要原因。

(三)学唱几首不同风格的民族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优美的旋律中体味其风格及演唱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蒙古族《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朗松》、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三首民歌为欣赏重点。

在聆听、演唱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体验少数民族的民歌风格。

并能学会对民族音乐风格进行判断。

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关注少数民族民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条件及原因作适当探究。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辽阔的草原》《牡丹汗》《宗巴朗松》等少数民族民歌,初步感受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探究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在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在班上能交流介绍或演唱歌曲、表演舞蹈,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培养学生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并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这三个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聆听三段不同民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音乐,随着音乐跟着老师动起来。

由此引出课题——独特的民族风二、感受音乐,体验情感将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各代表不同的民族。

(一)民歌鉴赏1、蒙古族民歌(1)聆听《辽阔的草原》,思考问题:a 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b聆听这首歌你能联想到什么画面呢?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教师小结并介绍蒙古族民歌以“长调”和“短调”最具有代表性。

《辽阔的草原》是长调歌曲。

总结长调的特点。

(2)拓展聆听歌曲《嘎达梅林》,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了解蒙族歌曲另一种体裁——短调的特点。

2、维吾尔族、藏族民歌(1)通过图片了解维吾尔族和藏族的民族特点。

(2)对比聆听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和藏族民歌《宗巴朗松》,思考问题:两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后教师小结。

了解《牡丹汗》是一首爱情歌曲,《宗巴朗松》是属于民间音乐中的歌舞音乐,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

(3)通过聆听和讨论总结维吾尔族、藏族民歌的特点。

(二)少数民族乐器介绍(通过图片和音色来认识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三)舞蹈体验1、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老师展示一小段维吾尔族舞蹈。

2、老师边简单介绍三个民族的舞蹈特点,边示范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同学们模仿学习。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3、使学生能够掌握维吾尔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及特色民族乐器,欣赏蒙古族民歌,了解蒙古族一些简单的文化,配合音乐欣赏藏族风情图片感受民歌的独特魅力。
二、 教学内容:
1、聆听民族歌曲《牡丹汗》、《辽阔的草原》等少数民族民歌体会民族歌曲的风格。
2、比较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的音乐节奏、旋律和风格特征的不同。
三、教材分析: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科目:音乐
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人数:45~55人
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喜爱民族音乐并乐于主动探究民族歌曲与生活的关系,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的感情,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部分民歌与了解基本音乐知识、分析作品的节奏、旋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展示结束后,大屏幕配合音乐播放各民族风情图片,带学生走进这三个少数民族民歌的世界。
在课前通过查询资料,对这三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及民族特色有一定的了解。
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参与进课堂。
二、走进多情新疆
(1)营造活泼的新疆音乐气氛
九、教学反思:
请同学们自由联想,畅谈自己听完歌曲的感受。
(4)合唱歌曲《套马杆》
蒙古族代表队学生课前了解蒙古族民歌音乐体裁。
学生沉浸在悠长的蒙古族民歌里,畅谈音乐感受。
唱一唱蒙古族流行歌曲。通过演唱感受体验音乐。
由于之前已经引导学生进行鉴赏音乐,所以这一环节以知识点和体验为主,并让学生自主欣赏。
总结
用表格总结这三个民族独特的民族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维吾尔族歌曲风格特点、体验维族舞蹈,了解新疆传统乐器。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设计
 【课题】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蒙古民歌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能够对蒙古民歌有初步认识,了解蒙古民歌常见的音乐特点;感受蒙古民歌风格,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多渠道、多角度分析蒙古民歌的音乐风格和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现状及探讨如何发展。

 【设计理念】通过欣赏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创设教学情景,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导入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出蒙古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1.有一首歌曲在2005年春节晚会首播之后,受到大家广泛的热爱,并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曲,现在这首歌曲被改编成各种flash动画和手机铃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以听到它的旋律,这首歌是……
 2.播放歌曲《吉祥三宝》回答问题
 (1)我们从演唱者的歌声和服装,能说出他们来自哪个少数民族吗?
 (蒙古族)。

独特的民族风-音乐课经典教学设计

独特的民族风-音乐课经典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一、教学目标1.能自主搜集、了解少数民族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并探究其与民歌特点之间的联系。

2.能认真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郎松》《牡丹汗》《禅之歌》等五(少数民族民歌,并能从已有的音乐经验出发,分辨五首作品所属的民族。

3.能在聆听感受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少数民族民歌与相关民间文化的联系,谈一谈所感受到的少数民族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聆听蒙古族等五个民族的民歌,探索其音乐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分组预习学生分组、分主题搜集相关资料,主题内容包括“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歌” “少数民族的酒歌” “维吾尔族歌与舞”。

(二)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聆听音频《辽阔的草原》。

提问:这两首民歌哪一首是长调,哪一首是短调?2.对应课题组分享展示。

3.其他学生提问,课题组回答。

4.老师小结。

长调歌曲速度较慢,抒情性强,有较长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通常一字多音,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短调民歌速度稍快,字多腔少,篇幅较短小,结构规整,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内容上侧重叙事。

无论长调短调,都是以中国民族调式来进行创作的,蒙古族民歌大多为羽调式。

5.再次聆听歌曲。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和情感?它的演唱有什么特点?6.学生交流,老师补充。

《辽阔的草原》是一首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表现了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

这首歌曲采用了上下句单乐段的结构形式,上下句之间有一种对比、呼应的关系。

7.了解蒙古族歌曲演唱中的颤音,尝试模仿颤音的演唱。

(三)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1.引导学生交流我国各民族民歌的表现内容。

2.聆听歌曲《牡丹汗》。

3.请对应课题组分享展示。

4.老师小结。

这是一首流传于新疆伊犁一带的维吾尔族民歌。

“牡丹汗”是一位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

与以往学生熟悉的维吾尔族民歌热烈欢快、富于舞蹈特点的曲风不同,歌曲以婉转而深沉的旋律,表达了小伙子对姑娘的思念之情。

高一地理鉴赏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一地理鉴赏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一地理鉴赏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目标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鉴赏不同地区的独特民族风俗文化,
培养学生的地理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内容
1. 介绍民族风俗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不同地区的独特民族风俗
3. 运用地理知识解读民族风俗的形成原因
4. 研究使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鉴赏民族风俗
活动安排
1. 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民族风俗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独特的民族风俗如何形成。

2. 独特民族风俗展示(20分钟):学生选择一个地区的独特民族风俗进行展示。

他们可以选择通过图片、视频、文物等方式展示。

3.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所展示的独特民族风俗的形成原因。

他们可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条件、历史
背景等因素。

4. 交流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5. 鉴赏方法研究(20分钟):介绍几种鉴赏民族风俗的方法,如观察、参与、品味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
方法。

6. 实践活动(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一种民族风俗,通过实地观察、亲身体验等方式进行鉴赏,并总结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评估
1. 学生展示的独特民族风俗展示对比与分析(能力)
2. 学生讨论中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理解(能力)
3. 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力)
4. 学生对民族风俗的感受和体验总结(态度)
参考资料
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理教材、图片、视频等资
料进行准备。

请注意保护原创文化和个人隐私,不要引用无法确认
的内容。

高一体育鉴赏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一体育鉴赏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一体育鉴赏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目标
- 了解独特的民族风与体育之间的联系。

- 研究认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特色民族体育项目。

- 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体育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 电脑或投影仪
-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 课件或教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介绍独特的民族风与体育的关系,并激起学生的兴趣。

-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

2. 研究中国特色民族体育项目
- 分享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图片和视频资源,如太极拳、中国式篮球等。

- 结合已学知识,介绍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与民族风的关联,以及其在文化传承和身体健康方面的意义。

3. 研究其他国家的特色民族体育项目
- 分享其他国家的特色民族体育项目的图片和视频资源,如印度瑜伽、柬埔寨高空舞蹈等。

- 比较不同国家的体育项目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 实践与欣赏
- 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相关体育项目的实践活动,鼓励他们亲身体验。

- 通过观看相关体育项目的表演或视频,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体育的欣赏能力。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了解其他国家的特色民族体育项目。

- 组织体育节或展览,让学生展示本国的特色民族体育项目以
及各国的体育文化。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民族体育项目的理解程度。

- 设计小测验或写作任务,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长安四中田菊艳
【课题】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内容】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达坂城的姑娘》【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材分析】
《独特的民族风》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课程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学生学习和感受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在感受和体验教材内容,基础上以教材内容内依据拓展、延伸,本课充分利用音乐资源,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

【音乐作品分析】
(1)《辽阔的草原》是一省流传在蒙古族的“长调”歌曲,是蒙古族民调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歌词表现蒙古族青年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旋律开阔悠长节奏舒缓,悠长给人浓郁的草原特色的形象。

(2)《宗巴朗松》是流行于西藏的一首传统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用民族语言演唱。

(3)《大阪城的姑娘》歌曲旋律欢快活泼。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从小接触音乐方面知识较少,了解的太少,没什么基础,而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喜欢流行音
乐、但对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几乎不了解,更没兴趣,因此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爱好入手,从学生实际出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从而逐步渗透蒙古、藏族、维维尔族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对三个民族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认知,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形成民族音乐的因素。

并能掌握相关知识,加深印象并逐步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代表性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等三方面对两个民族音乐进行对比。

3、过程和方法:学生分组学习,搜集蒙古、藏族的地理、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

分析形成民族风格的因素。

【教学重点】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两首歌曲,通过对比分析欣赏。

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从旋律、节奏等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蒙古民歌、藏族民歌特征。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将采用讲解、引导、启发、举例、对比、探究等方法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学生讲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方法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熟悉的流行歌曲《最炫民族风》,学生可跟着音乐唱起来,之后观看民族风景民族的服饰图片,让学生从视觉直观感受三个民族的风格,引入课题《独特的民族风》,涉及到的民族有蒙古族、藏族。

(设计意图)播放一首流行歌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设情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播放中国地图图片,学生通过观看三个民族的地理分布,进一步探究三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人们的性格特点及宗教信仰等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分组搜集讨论,将结果展示出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并能积极发言积极参与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欣赏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1、旋律、节奏、歌词2、音乐情绪)
1、(老师提问)从节奏、旋律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学生回答)用民族语言演唱,从节奏上看自由、舒缓。

旋律上看开阔悠长、绵延起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感受体验音乐作品。

2、歌曲分析:
《辽阔的草原》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用民族语言演唱。

采用上下句单乐段的结构形式,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呼应的关系,用生动的比喻和含蓄的语气歌颂了草原上的姑娘。

以草原的种种情况来表达蒙古青年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结合歌词、文学的创作手法来体会其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认识蒙古族民歌体裁“长调”、“短调”
长调:长调旋律舒展、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短调:短调节奏规整,句幅较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

(设计意图)了解蒙古族歌曲的体裁。

三、欣赏藏族民歌《宗巴朗松》,
1、(教师提问)《宗巴朗松》体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学生回答)节奏比较平稳、具有律动感、旋律优雅、情感细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
2、歌曲分析:
《宗巴朗松》是流行于西藏的一首传统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用民族语言演唱。

有引子和歌曲两部分组成。


面上写景、写实(草原、蜜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3、认识藏族民歌体裁“囊玛”。

囊玛: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宫廷音乐古典音乐)
(设计意图)了解藏族歌曲的体裁。

四、设计学生搜集资料、讨论形成民族风格特点的因素。

分组学习讨论:学生分别以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为单位派代表展示自己组所负责搜集总结的形成民族民族音
乐风格的因素。

教师总结: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的差异、经济形态变化、文化传承、宗教信仰及兄弟民族文化的交融等因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

五、拓展:(常见乐器及典型的舞蹈动作)
观看图片认识蒙古族常见的乐器:马头琴、四胡典型的舞蹈动作:马步、手、肩膀等
藏族常见乐器:弦子、轧木聂典型的舞蹈动作:单撩,双撩,三步一撩、单腿跨转身等
维吾尔族常见乐器:手鼓、弹布尔典型的动作:垫步扭脖子等
(设计意图)引导、认识辨别三个民族常见乐器、拓宽学生的学习点及视野。

六、师生互动
1、聆听歌曲《赞歌》,分辨长调与短调,学唱《嘎达梅林》
(设计意图)学生分辨出“长调”与“短调”
2、老师范唱几首歌曲,让学生猜猜是哪个民族歌曲,并说出歌名。

蒙古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
藏族:《北京的金山上》《翻身农奴把歌唱》《青藏高原》
维吾尔族:《掀起了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巩固所学内容,在参与
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分辨出事哪个民族歌曲,并能举出更多的例子与大家分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能力,并能通过合作能跳几个动作,参与实践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七、总结:(学生上台总结出)
蒙古族音乐特点:
长调: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短调: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事性的特征。

藏族民歌的特点:山歌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大且悠长高亢;
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浓郁。

歌词多采用比兴的手法,寓意深刻。

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聆听,歌曲的分析及相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结束语:
我国地大物博,养育了56各民族的兄弟姐妹。

这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域特点、生活习俗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音乐风格也有不同。

本节通过歌曲的欣赏,初步了解了蒙古、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希望通过学习大家今后能够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民族音乐并将民族音乐不断的传承下去。

八、板书: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蒙古民歌的特点:
长调: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短调: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事性的特征。

藏族民歌的特点:山歌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大且悠长高亢;
维吾尔族民歌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浓郁。

歌词多采
用比兴的手法,寓意深刻。

旋律生动活泼,
热情奔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