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测量
人教版七级上册地理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研课件
![人教版七级上册地理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20bf58580216fc710afd01.png)
读:气温曲线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的 变化与 分布课 件1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的 变化与 分布课 件17
判断
℃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的 变化与 分布课 件17
℃
A
C
D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12 月 1 2
北半球 ? 南半球 ? 判断依据?
78
12 月
陆地 ? 海洋 ? 判断依据?
绘—— (1)该地位于_北_(南、北)半球的_陆_地_(陆地或海洋)
(2)该地的气温变化特点:气冬_温_冷_变_,_化夏__曲热_,线__气图_温__年__较_差__大_
气温/℃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月份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 2、气温曲线
(1)观察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 找出:最高值与最低值 总结: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读:气温曲线图
24.5℃
31℃
图3.11气温日变化
日变化规律:最高值通常出现在14时左 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日较差:最高值—最低值
(2)观察气温的年变化曲线 找出:最高值与最低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的 变化与 分布课 件17
陆地
海洋
月平均 月平均 月平均 月平均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北半球 7月
1月
8月
2月
南半球 1月
7月
2月
8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的 变化与 分布课 件17
人教版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f3d78e95fbfc77da369b107.png)
人教版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和效果预测来阐述。
首先是说说我对教材的分析:本节教材讲述了气温的概念与测定,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的空间分布三个内容。
气温的测定要求学生会估算日或年平均气温,气温的变化则需要通过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来分析气温日变化或年变化的规律以及气温日,年较差,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则需要通过观察世界等温线分布图来理解。
总而言之,本节教材,是属于世界地理总论部分,是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对气候特征描述的基础,本节是本章上节课内容《多变的天气》的自然延伸,也是学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下来我为大家说说学生的情况:从七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在地理上学有所获。
但同时对初一孩子来说,地理是门新课程,学生知识储备少,读图,析图,抽象能力恰恰较差。
所以。
学困点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差。
我校初一新生在开学前已经接受了导讲评教学模式的训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较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对于探究本课的重难点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并会计算日、月、年均温和日、年较差的方法。
②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并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③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①搜集、整理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实例,体会气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②运用图文资料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参与教学,通过对比,读图分析,活动探究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28f1b62aed630b1c59eeb527.png)
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计算公式: 气温日较差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31℃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14:00
最低气温: 24.5℃ 出现时间: 04:00
气温日较差是:
31-24.5=6.5℃
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气温的分布规律
赤道0°
南北半球的气温从赤道 向两极逐渐降低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受纬度位置影响
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规律一: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气温由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夏天来了,人们为什 么总喜欢到海滨渡假 呢?说明你的理由。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A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B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C
活动 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最高月平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2℃ 7月 (2)读图最低月平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1.5℃ 1月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22℃-1.5℃=20.5℃ (4)估算年平均气温 12个月温度相加除 以12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A B
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A 0℃、 B 15℃,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地形不同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降低约0.6℃。——气温垂直递减率
计算:山顶上的气温应该是多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032b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3.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知识点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是地球大气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对人类活动和生命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对特定天气和气候事件的评估所必需的。
气温知识点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气温的测量气温的测量通常是通过使用温度计来完成的。
温度计是一种能够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地球上通常使用的温度尺度是摄氏度(℃)和华氏度(℉)。
而在科学家之间交流时,还会使用开氏度(K)来表示气温。
二、气温的变化气温受到以太阳为中心的地球运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太阳能够输出大量的热能,经过大气层的屏障后,部分能量被大气层中的某些成分吸收,而剩余的部分则会反射回太空。
气温受到气压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气压是指空气压在物体上的压力,而湿度则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当气压高时,气温通常会下降。
当湿度低时,气温通常较高。
三、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1. 纬度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变小,导致高纬度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2. 海洋和陆地海洋和陆地在日光和热量吸收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海洋表面的水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因此沿海地区气温较为温和。
而陆地表面不能像海洋表面那样吸收和储存大量热量,因此在白天温度往往很高,而在夜晚却很低。
3. 气候气候是对一个地区长期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等要素的度量。
地球上不同的气候类型和区域会对气温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通常温暖潮湿,而沙漠地区则炎热干燥。
四、气温的应用气温对人类活动、地球表面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深刻的影响。
人们通过气温预测来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如台风和旱灾等。
气温也会对城市、农业和其他产业产生影响,对制定政策和决策也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五、结论本文对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知识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气温作为地球大气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深入理解气温知识点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全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全](https://img.taocdn.com/s3/m/4197e0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2.png)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P56 图3.17)
1、低纬度地区气温 高 ,高纬度地区气温 低 。 (从赤道往两极气温越来越 低 )
2、在同纬度地带,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弯曲
程度不同,表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 不同。
想一想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3、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部等温线比较
曲折 ,南半球等温线比较 平直 。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人教7上 第三章第二节
目录
1.气温的变化 2.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变化
什么是气温
气温:指大气的温度。
单位:摄氏度(℃) 测量仪器:温度计
如何测量气温
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间(一般是
8时、14时、20时、2时)
气温值的平均数,称为日平
15℃
8℃
11℃ 6℃
10℃
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与最低气温的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 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
科普小知识:为什么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而不是中午12时?
午后2时才吸收完整
大气吸收
太
阳
地
辐 射
面 逆 辐
射
比较两幅图气温日较差的大小
气温(℃)
40
30
A 20
10
2
12
气温(℃)
40
B 30 20
10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最低月均温1℃,在1月。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20℃。
4.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该地位于北半球。
某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
气
变
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气温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气温变化与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e757cab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0.png)
1
47
c
10 (月)
思考:
1.何地气温年较差最小?( B ) 2.何处四季分明?( A )何处终年高温?(
)何处终年
寒冷?( C )
3.三地各在哪个温度带?(北温带 热带 北寒带)
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1.找极值
即找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看弯曲
即看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的大小;
3.析变化
日平最低均日值气常、温说还今是天日的均气温温?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
思考
16
12
8
4
怎样求出日平均
气温?
(8+16+12+4)÷4=10℃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课本54页)
日均温:把一天中8点,14点,20点,2 点测得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 月均温:把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相 加再除以这个月的天数。 年均温:把一年十二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相 加再除以十二。
气温高 陆地
900s
气温低 海洋
冬季
陆地
海洋
气温低 气温高
地 形 同纬度陆地
海拔增高
(小常识:海拔每增高一千米 气温下降大概6℃)
气温降低 。
练一练
答题思路14:.下①列看叙温述度正递确变的规是律(。如D )果,温度向北增加 ,则该地A 位该于区南域半同球纬;度否地则带,陆反地之气。温高于海洋气温 ② 做一B条该直地线区,位在于直北线半上球选择两个点,A点位于陆地 ,B点位C于该海图洋反。映比的较是大1小月。份的平均气温状况
A. a B. b C. c
D. d
练一练 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同纬度的四个地区的天气状况 ,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C )
第三章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dfe123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b.png)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总结一、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含义:气温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记作℃。
2、气温的观测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
气温的观测项目包括实时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观测仪器主要有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
这些观测仪器放置在百叶箱中。
(1)温度计的放置: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处的百叶箱中。
(2)观测时间:自动气象站对气温能够进行实时观测,并每逢整点记录一次。
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进行一次。
3、气温的描述与计算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通常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一天中4次测得的气温相加,除以4。
(2)月平均气温:将一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该月天数。
(3)年平均气温:将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12。
4、气温的变化(1)气温日变化:通常用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来描述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午后2时(即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越大,气温日变化越大;气温日较差越小,气温日变化越小(2)气温年变化:通常,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海陆位置陆地海洋陆地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值7月8月1月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1月2月7月8月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①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判读:a. 判半球: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最热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前后为北半球;最热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前后为南半球;b. 找极值。
即最热、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C. 看弯曲,析变化。
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的大小,分析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fc860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d.png)
世界七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
2.找出等温线密集、稀疏区域,分析气温变化情况。
世界七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
陆地上等温线密集,海洋上等温线稀疏。
3.分析等温线的分布状况。
世界七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
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找出全球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区域和年平 均气温最高的区域
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北半球的等温线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 气温
1、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一般用 ℃ 表示。
2、 气温的测定
测量工具:百叶箱
(1)放置1.5米高,大气较为稳定;
(2)白色:可以反射阳光,保证较少受 外界影响,空气温度湿度更具代表性
2. 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把一天四次观测到的 气温相加并除以4 。
月的平均气温:把一个月每天的日平 均气温相加并除以本月的天数
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变化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北半球的等温线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
北极
气 温 递 减
低纬
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气 温 递 减
南极
观察图片,说说山顶与山脚有何不同,为什么?
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气温分布影响因 30 20 10 0 -10 -20 -30
气温(ºC)
热带
降水(毫米)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特点:各月平均气温都很高,气温年 较差较小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4d4f2f3f524ccbff0218427.png)
【展示平台】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
什么变化规律?变化原因
是什么?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
低,变化原因是太阳辐射量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纬度分布规律: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南北回归线之间 (23.5°S~ 23.5°N)
极圈( 66.5°S~ 90°S; 66.5°N~
90°N )以内
1月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7月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气温与生活:气温高低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日平均气温 气温的测定:温度计、摄氏度(℃)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含义: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日变化
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 极端值:
气温日较差
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气
温
含义: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 数值和月份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 数值和月份 3.算出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4.说明该地的气温年变化
1.22℃、7月 2.1.5℃、1月
3.20.5℃
4.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能力提升】
分析:A、B分别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你是怎样判 断的?
;
(3) 位于温带的是 B
;
(4) 位于寒带的是 C
。
A,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共3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21ea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6.png)
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说明一天中的气温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气温是指 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测量次数 一般四次 2时 8时 14时 20时
2、气温的测定
气温的观测:
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 的。人工观测通常每天在8时、 14时、20时、2时测。
本课结束,同学们 再见
( A)
A.1月
B.7月
C.8月
D.2月
•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你还能找到什 么规律,与同学交流
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
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 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
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
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因距海远近而不同,以 距海远近因素为主 等温线是东西走向,表示温度因纬度而不同,以纬度 因素为主
(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的南、北半球 分别有什么差异?
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 的密集,7月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密集。
AB
(3)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 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北半球同纬度地带,1月大陆气温低于海洋, 7月大陆气温高于海洋。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降低
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气温 不同
山地随海拔是增高而降低; 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就
约下降0.6℃
(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低纬度
_非__洲___是最炎 热的大陆_南__极___洲_
是最寒冷的大陆。
气温的分布的最 基本规律是从
低__纬__度__向_高__纬__度_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93259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00.png)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具体内容包括:
1.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3.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
4.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气温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基本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温变化的分析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气温变化的调查活动,如收集当地气象数据,分析气温变化趋势等。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家乡的影响,如水资源、农业生产、旅游等。
-鼓励学生探讨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
-推荐学生参加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普讲座、竞赛和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图的阅读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力: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使学生能够发现气温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21a6c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8.png)
思考???
为什么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14点左右,而不是正午12点? 就对流层大气来说,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大气的热量主要
来自地面辐射。所以说,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正午12点的时 候,太阳辐射最大,但是地面辐射有滞后作用,到14点左右达到最大值。
为什么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以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太阳辐射不断增强,地面
人们根据各地热量状况 的总体差异,将全国划 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部分地区一年一 熟,青稞。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 长不同的农作物,耕作 制度也不一样。
寒温带
一年一熟,春小 麦、马铃薯等。
青藏高原高寒区 热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一年一熟,春小 麦、玉米、大豆、 甜菜。
两年三熟/一年 两熟,冬小麦、 玉米、玉米、甘 薯、花生等。
获得的热量不断增多,地面温度不断升高,地面辐射不断增强。大气 吸收地面辐射,气温也跟着不断上升。
2. 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叫年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计算公式: 气温年较差 = 最高月平均气温 — 最低月平均气温
请根据提供的A地气温数据,绘制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
青藏高原高寒区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热带
练习
思考题:
1. 东北平原属于哪个温度带? 中温带
2. 华北平原属于哪个温度带? 暖温带
3.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哪个温度带? 亚热带
4. 西藏自治区属于哪个温度带? 青藏高原高寒区
二、中国的温度带
在不同的温度带 内,生长不同的 农作物,耕作制 度也不一样。
部分地区一年一 熟,青稞。
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叫日变化。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92e72ea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c.png)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设计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入手,通过学生谈气温的变化,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气温及测定方法。
2.学会初步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
3.初步了解气温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难点: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和判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气温是天气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气温是高还是低。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变化。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没有陌生感。
教师:阅读教材第72页,了解气温的含义及表示。
学生: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教师:我国采用摄氏度表示温度,符号表示问答法授课有利于学生快速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
为“°C”。
教师:阅读教材第73页“思与学”,了解气温的观测工具和地点。
学生:气温的观测工具是温度计,一般放置在百叶箱内,距离地面约1.5米。
教师拓展:温度计放置在百叶箱内观测,可以减少风的流动对气温数据的影响,离地面1.5米高度的气温较为稳定,且是人类直接感受的气温。
教师:观察教材第72页图4.7日平均气温示意,计算日平均气温。
看是否和右面的日平均气温相符。
学生:2时约为4°C,8时约为8°C,14时约为16°C,20时约为12°C。
日平均气温=(4+8+16+12)÷4=10°C。
计算日平均气温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和理解能力,属于跨学科实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b96a5ee5ba1aa8114531d9ac.png)
气温的变化一、气温的观测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处的温度。
气温的观测工程包括实时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
观测仪器主要有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
这些观测仪器放置在百叶箱中。
1. 温度计的放置:将温度计放置在离地面1.5米处的百叶箱中来测定气温。
2. 观测时间:对气温的观测 ,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 ,在我国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进行观测。
二、气温的计算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时通常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1.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把一天中四次测得的气温值相加 ,除以4。
2. 月平均气温:将一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加起来 ,除以该月天数。
3. 年平均气温:将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 ,除以12。
三、气温的变化午热晨凉 ,冬寒夏爽 ,气温在不断变化。
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叫做气温年变化。
通常 ,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1. 气温的日变化概念:一天中 ,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叫做气温日较差。
思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为什么出现在午后2时?因为空气中的热量来自地面 ,正午过后 ,太阳高度虽然降低 ,太阳辐射开始减弱 ,但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热量仍然比地面失去的热量多 ,地面储存的热量继续增多 ,温度继续升高 ,地面辐射继续增强 ,气温也继续上升。
气温升到最高 ,这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 ,在午后2时左右 ,气温才能到达最高值。
2.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 ,北半球气温 ,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 ,1月最低;南半球那么1月最高 ,7月最低。
海洋上 ,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 ,2月最低;南半球那么2月最高 ,8月最低。
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叫做气温年较差。
气温的分布一、等温线在地图上 ,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就是等温线。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例题与讲解(含详解)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例题与讲解(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8d031d902020740bf1e9bcf.png)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答案:(1)14时前后(2)日出前后(3)7月(4)1月(5)大(6)小(7)降低(8)海洋和陆地(9)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1.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2)气温的观测①观测工具。
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有很多种,如下图所示,不同的温度计测量范围和用途不同。
析规律温度计的种类温度计一般分为液体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和感应温度计三类,我们常用的体温计就是液体温度计,最方便的是感应温度计。
②测量方法。
气象站观察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是离地面1.5米处。
③测量时间和温度的计算。
一般在每天的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和2时观察,把四次结果相加除以4,就得出了一天的平均气温。
如下图所示:点技巧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把一个月的日平均气温相加除以天数,得到的就是月平均气温;把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相加除以12,得到的是年平均气温。
④气温的表示。
国际上一般有两种气温的表示方法,分别是摄氏度和华氏度,我国采用摄氏度表示气温,单位是“°C”。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的温度是100℃【例1-1】下列关于气温和气温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冷热的程度B.气温的测量一般每天要进行4次,分别是北京时间的8时、14时、20时和2时C.测量气温的时候,要把温度计放置在离地面1.5米处的室内D.气温是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测量气温的时候,不能放置在室内,要放置在百叶箱内部,这样才能正确地测量空气的温度。
答案:C(3)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
据测量,一天中气温总是在变化,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释疑点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在学习地球运动的时候知道,在12时的时候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此时的光照最强,但是这时候空气中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最高值,在继续上升,一直到午后2时左右才达到最高值,此后就开始下降,到第2天日出前后达到最低。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5](https://img.taocdn.com/s3/m/5118dd3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b.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以及分布特点。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气温的体验较多,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的成因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资料,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气温变化的小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让学生明确气温的定义。
3.分析气温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4.探究气温分布特点: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的纬度分布特点。
5.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气温的概念与单位2.气温的变化规律3.气温的分布特点4.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气温概念、单位、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3](https://img.taocdn.com/s3/m/4a5fa8d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d.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气温的概念、测量和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这一节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气温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气温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但是,对于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2.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和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气温变化和分布的兴趣。
2.讲解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表,分析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总结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讨论气温变化和分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对气温变化和分布规律的理解。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气温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气温](https://img.taocdn.com/s3/m/a16159e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0.png)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气温教学目标:1. 理解气温的概念与测量方法。
2. 掌握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3. 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1. 气温的概念与测量方法。
2. 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3. 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2. 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
2. 气温变化图。
3. 气温分布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温度计,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来测量什么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用来测量气温的。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气温的概念: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2. 讲解气温的测量方法: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常用的有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3. 提问:“你们知道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吗?”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气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三、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10分钟)1. 教师展示气温变化图,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通常出现在下午两点左右,最低值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3.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规律呢?”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因为太阳的辐射作用和地球的自转导致的。
四、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10分钟)1. 教师展示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呈现出纬度递减的趋势。
3. 提问:“为什么世界气温会呈现出这样的分布特点呢?”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因为太阳辐射的强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弱,导致气温降低。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气温的概念与测量方法,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2.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一张气温变化图,标注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605bce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3.png)
模拟某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济南2022年3月17日 的天气预报。
济南
0—5℃
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
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概念和描述气温的常用指标
气温:大气的温度。气温度量单位常 采用摄氏度(℃)来表示。
地面气象观测站中测定的气温 是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
百叶箱
日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31℃
最低气温 24.5℃
日较差 31-24.5=6.5℃
一天中,日出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 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 升;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 高,随后气温逐渐降低。
气温日变化
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青藏 高原地区早晚很冷,藏族同胞可以 将双手藏在藏袍袖中,紧裹藏袍而 御寒;而一到中午,日照强烈,气 温上升,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或 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
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各进行一次。
描述气温的常用指标 日最高气温:一天中的最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一天中的最低气温。 日平均气温:指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指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2.气温的日变化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 通常,用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昼与夜
北纬40°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 日出日落的大致时间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气温的变化。
3.气温的年变化 春季 温暖 多风
秋季 凉爽 少雨
北京的气候
夏季 炎热 多雨
冬季 寒冷 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温线的特点:
1、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 方,气温差别小。
3、等温线闭合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 该地是低温中心;反之,则是高温中心。
4、如果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则说明南北方向 存在气温差异。
(思 维 扩 展)
冬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南国景色—草长莺飞,百花盛开 试分析两地景色差异的原因?
垂
-10
0
10
0
20
66.50N 23.50N
地形因素
20
23.50S
10
0
-10
66.50S
1.哪一个大洲最炎热? 哪一个大洲最寒冷? 2.南北回归线之间平均气温大致在多少摄氏度以上?南北极圈内气温大约在 多少摄氏度以下? 3.观察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数值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南北半球哪个等温线更平直?你能联系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原因吗?
10℃
某地等温线图
招聘小站长
你认为A处和B处最有可能是何种地形类型?为什么?
A654℃℃℃
7℃ 8℃ 9℃ 10℃
B
某地等温线示意图
探究作业
妈妈,这是怎 么了?冰面越 来越小了,我 们会淹死的。
妈妈也没办法, 都是人类惹的祸。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北极地区冰面缩小? 发展下去后果会怎样
00
20
23.50S
10
0
-10
66.50S
观察图3.17,等温线在南北半球的分布有何不同?
北半球20℃等温线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 是平直的?
10
结合57页图3.19和图
A
20
B
3.20,讨论:
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
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 高?7月哪里气温高?
0 10
AB
同纬度 夏季
冬季
(1)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 (3)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
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总结
气温与生活
气温
和 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变化
气温
相互 生活
影响 最高气温
气温的描述
最低气温
日、月、年
平均气温 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结合55页图3.16和等高线的特点,讨论等温线的特点。
缓坡 山峰
气温差别大 低温中心 气温差别小
200米
▲1280米
10001米200米 800米
400米 600米
盆地
陡坡
等高线地形图
4℃ 81℃ 2℃ 16℃ 20℃ 24℃ 28℃
高温中心
等温线图
56页,图3.17
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 在_南__北__回__归__线__之__间__。
年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主要 分布在_______南__北__极__圈__以_。内
观察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数值的变化,你发现 了什么规律?
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10
0
10
0
20
66.50N 23.50N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0C
30
20
10
0
1.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是放在_百_叶__箱__里的温
复习旧知
度计测得的。温度计离地面_1_.5__米。测 定的气温一般用_摄_氏__温标,记做__℃__,
读做_摄__氏_度__。
2.对气温的观测,一般在北京时间_8_时、
__1时4、__2时0、__时2 。
日变化
规律
最高气温 (14时左右)
最低气温 (日出前后)
气温 日较差
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及绘制
规律
北半球 南半球
气温 年较差
校园气象站招聘
请说出温 度计此时测 得的气温是
多少?
(℃)
20
10
0
-10
校园气象站招聘
气温(℃)
气温(℃)
25
25
20
20
15
15
10
10
5
5
0
0
-5
-5
2
12
24 时
陆地 高 低
海洋 低 高
(思 维 延 伸)
大
不长山人 知恨寺间 转春桃四 入归花月 此无始芳
林 寺 桃 花
中觅盛菲
来处开尽
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 年不化的积雪?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气温的垂直变化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2
12
24 时
? √甲 早穿皮袄午穿纱 乙
校园气象站招聘
A、B所示各位于哪个温度带?
南温带
气温(℃)
30
20 10
0
-10
-20 -30 1
4 7 10
A
北温带
气温(℃)
30
20 10
0
-10
-20 -30 1 4 7 10
B
校园气象站招聘
A、 B何处气温差别大?
A
B
654℃℃ ℃
7℃
8℃ 9℃
-10
0
10
0
20
66.50N 23.50N
00
20
23.50S
10
0
-10
66.50S
阶段小结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900N
纬 度气温从低纬向高纬纬度地区夏季
气温高 气温低
陆地
海洋
地 形同纬度陆地
海拔增高
(小常识:海拔每增高一千米 气温下降大概6℃)
气温。降低
气温的分布规律
会分析
气温(℃)
30
气温(℃)
30
气温(℃)
30
20
20
20
10
10
10
0
0
0
-10
-10
-10
-20 -30 1
4
7
甲
-20 10(月) -30 1
-20
4
7
10(月) -30 1
乙
4
7
丙
10 (月)
1.哪里四季甲分明?哪里终年高温乙?哪里终年寒冷?丙 2.哪里气温年较差最小? 乙
3.三地各在哪个温度带?甲在温带 乙在热带 丙在寒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