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
齐桓晋文之事基础知识梳理
齐桓晋文之事基础知识梳理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齐桓晋文之事》基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3、王说:说,通“悦”,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二、古今异义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三、词类活用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6、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8、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9、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11、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12、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13、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14、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5、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四、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臣闻之(于)胡龁曰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及(其)陷于罪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3、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4、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5、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6、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7、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8、然则一羽之不举: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9、舆薪之不见: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主谓倒置句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2、若是其甚与五、一词多义1、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讲述)(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3)道芷阳间行(取道)(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5)策之不以其道(方法、规律、途径)(6)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诚(1)诚有百姓者(的确)(2)是诚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3、闻(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使……听到)(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3)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到)(4)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听到)(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听到)(6)闻鸡起舞闻风而动闻过则喜(听到)(7)(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8)(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名)(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文献)(10)(屈原)博闻强识(见闻)4、是(1)是诚何心哉!(这)(2)是乃仁术也!(这)(3)是以后世无传焉(这)(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5)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6)是心足以王矣(这)5、盖(1)盖亦反其本矣!(同“盍”,何不,为什么不)(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车盖,盖子)(3)枝枝相覆盖(遮盖,掩盖)(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胜过,超过)(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6)颜渊、子路侍。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王业(成就王业,取得天下)2、保民而王保:爱护,安抚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示范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11、危士臣危:动词的使动,使……受到危害12、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欲:形容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7、以一服八服:动词的使动,使……降服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四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明以(之)教我5、及(之)陷于罪6、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4、牛何之(牛之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6、舆薪之不见舆薪见7、何以异以何8、未之有也之状语后置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5、独何与6、树之以桑五文言文一词多义⑴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启发)⑵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牛何之(往)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⑶舍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⑷诚然,诚有百姓者(的确)是诚何心也(真的)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古今异义:、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总结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总结《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总结一、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乃仁术也夫子之谓也是诚不能也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2)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3)宾语前置句①否定式宾语前置: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未之有也(未有之也)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②疑问代词做宾语的宾语前置: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牛何之(牛之何)③“之”字做标志的宾语前置: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舆薪之不见(不见舆薪)(4)状语后置句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构怨于诸侯(于诸侯构怨)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使天下仕者皆于王之朝立)(5)主谓倒装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二、虚词用法(1)之臣未之闻也【代词,这件事】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齐桓晋文之事【助词,的】一羽之不举【助词,提宾标志】牛何之【动词,到,往,去】君子之于禽兽【音节助词,无义】树之以桑【音节助词,无义】(2)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像,好像】王若隐其无罪【如果】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第二人称代词“你”】三、古今异义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四、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3.王说【说,通“悦”,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12.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确定语气】五、成语积累: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
(完整版)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doc
《齐桓晋文之事》基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3、王说:说,通“悦”,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 ,语气词,相当于“了”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二、古今异义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三、活用1、桓、晋文之事可得乎:,使,使⋯⋯听到2、危士臣:危:使,使⋯⋯受到危害3、朝秦楚:朝,使,使⋯⋯来朝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作名,力5、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作名,肥美的食物6、暖不足于体与:暖,形容作名,暖的衣服7、然小固不可以大:小,形容作名,小的国家;大,形容作名大的国家8、寡固不可以众:寡,形容作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作名,人口众多的国家9、弱固不可以:弱,形容作名,弱小的国家;,形容作名,大的国家10 、是以君子庖厨也:,形容作,离11 、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作,尊敬,;老②,形容作名,老人12、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作,;幼②,形容作名,幼儿,孩童13、刑于寡妻:刑(通“型”),名作,作榜14、然后从而刑之:刑,名作,15、是罔民也:罔(通“网”),名作,开网捕捉,引申陷害四、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臣闻之(于)胡龁曰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及(其)陷于罪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3、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 ,之,起提宾作用4 、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5、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 ,此处之是动词,去、往6、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7、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8、然则一羽之不举: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9、舆薪之不见: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主谓倒置句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2、若是其甚与五、一词多义1、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讲述)(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3)道芷阳间行(取道)(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5)策之不以其道(方法、规律、途径)(6)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诚(1)诚有百姓者(的确)(2)是诚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 4)楚能,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3、(1)桓、晋文之事,可得乎(使⋯⋯听到)(2)能于市朝,寡人之耳者(使⋯⋯听到)(3)舟中夜琵琶者(听到)(4)其声,不忍食其肉(听到)(5)道有先后,有攻(听到)(6)起舞而喜(听到)(7)(廉)以勇气于侯(名)(8)(葛亮)不求达于侯(名)( 9)网天下放失旧(文献)(10)(屈原)博()4、是(1)是何心哉!()(2)是乃仁也!()3(4)道有先后,有攻,如是而已()(5)是不也,非不能也()(6)是心足以王矣()5、盖(1)盖亦反其本矣!( 同“盍”,何不,什么不) (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盖,盖子 )(3)枝枝相覆盖( 遮盖,掩盖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超)(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6)渊、子路侍。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1.无以,则王乎王:如果没有什么可以超越王的话,那么王就是最高的。
2.保民而王保:保护人民,才能稳定地掌握王位。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因为王与百姓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所以王对百姓的爱不会有所差异。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因为君子要远离低俗的事物,所以要远离厨房。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明亮的视力可以看到极小的东西。
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1)尊敬、爱护老人;(2)指老年人。
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1)爱护、关心幼儿;(2)指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用寡妇作为示范来处罚。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美食。
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轻薄的衣服。
11.危士臣危:使臣子受到危险。
12.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欲:指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13.朝秦楚朝:使秦楚来朝拜见。
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小国家无法与大国家相抗衡。
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人口稀少的国家无法与人口众多的国家相抗衡。
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弱小的国家无法与强大的国家相抗衡。
17.以一服八服:使对方服从自己。
18.然后从而刑之刑:用刑罚来处罚。
19.是罔民也罔: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五十岁以上的人可以穿上华丽的衣服。
21.树之以桑:种植桑树。
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可以听到关于齐桓、晋文的事迹。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这就是仁德的表现。
2.夫子之谓也:这就是孔子所说的。
3.是诚不能也:这就是无法实现的。
4.是折枝之类也:这就是折断树枝的事情。
5.是罔民也:这就是捕捉、陷害百姓的事情。
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保见:百姓没有看到保护的效果。
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有人带着牛经过堂下。
2.将以(之)衅钟:打算用衅钟来刺激。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打算用某种手段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4.明以(之)教我:通过明亮的灯光来教育我。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
《齐桓晋文之事》基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3、王说:说,通“悦”,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二、古今异义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三、词类活用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3、朝楚:朝,使动,使……来朝见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6、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8、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9、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11、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12、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13、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14、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5、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四、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臣闻之(于)胡龁曰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及(其)陷于罪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3、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4、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5、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6、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7、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8、然则一羽之不举: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9、舆薪之不见: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主谓倒置句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2、若是其甚与五、一词多义1、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讲述)(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3)道芷阳间行(取道)(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5)策之不以其道(方法、规律、途径)(6)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诚(1)诚有百姓者(的确)(2)是诚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4)楚诚能绝齐,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3、闻(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使……听到)(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3)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到)(4)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听到)(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听到)(6)闻鸡起舞闻风而动闻过则喜(听到)(7)(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8)(诸亮)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名)(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文献)(10)(屈原)博闻强识(见闻)4、是(1)是诚何心哉!(这)(2)是乃仁术也!(这)(3)是以后世无传焉(这)(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5)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6)是心足以王矣(这)5、盖(1)盖亦反其本矣!(同“盍”,何不,为什么不)(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车盖,盖子)(3)枝枝相覆盖 (遮盖,掩盖)(4)况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胜过,超过)(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6)颜渊、子路侍。
(完整版)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知识点归纳一、词类活用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2、以小易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牲畜,大牲畜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⑴ 吾老⑵,以及人之老(2)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⑴吾幼⑵,以及人之幼(2)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12、权,然后知轻重权,名词作动词,称一称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 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7、以一服八服:使动,使……降服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弓冲为陷害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二、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4、牛何之(牛之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6、舆薪之不见不见舆薪7、何以异以何异8未之有也未有之也主谓倒装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状语后置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5、树之以桑三、一词多义⑴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行军用兵之道(方法)得道者多助(道义、道德)⑵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牛何之(动词,往)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之间,取独)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标志词)⑶舍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建房)⑷爱: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②吴广素爱人(爱护)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5)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词做名词,视力)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四、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地区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五、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完整版)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知识点归纳一、词类活用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2、以小易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牲畜,大牲畜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12、权,然后知轻重权,名词作动词,称一称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7、以一服八服:使动,使……降服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二、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4、牛何之(牛之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6、舆薪之不见不见舆薪7、何以异以何异8、未之有也未有之也主谓倒装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状语后置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5、树之以桑三、一词多义⑴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行军用兵之道(方法)得道者多助(道义、道德)⑵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牛何之(动词,往)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之间,取独)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标志词)⑶舍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建房)⑷爱: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②吴广素爱人(爱护)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5)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词做名词,视力)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四、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地区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五、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完整版)《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王业(成就王业,取得天下)2、保民而王保:爱护,安抚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示范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11、危士臣危:动词的使动,使……受到危害12、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欲:形容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7、以一服八服:动词的使动,使……降服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四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明以(之)教我5、及(之)陷于罪6、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4、牛何之(牛之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6、舆薪之不见舆薪见7、何以异以何8、未之有也之状语后置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5、独何与6、树之以桑五文言文一词多义⑴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启发)⑵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牛何之(往)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⑶舍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⑷诚然,诚有百姓者(的确)是诚何心也(真的)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古今异义:、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K12学习】《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王业(成就王业,取得天下)2、保民而王保:爱护,安抚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示范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11、危士臣危:动词的使动,使……受到危害12、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欲:形容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7、以一服八服:动词的使动,使……降服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四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明以(之)教我5、及(之)陷于罪6、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4、牛何之(牛之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6、舆薪之不见舆薪见7、何以异以何8、未之有也之状语后置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5、独何与6、树之以桑五文言文一词多义⑴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启发)⑵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牛何之(往)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⑶舍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⑷诚然,诚有百姓者(的确)是诚何心也(真的)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古今异义:、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无以,则王乎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王业保民而王保:爱护,安抚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刑于寡妻:名词作动词,示范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1、危士臣危:动词的使动,使……受到危害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欲:形容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以一服八服:动词的使动,使……降服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是罔民也罔: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四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是乃仁术也夫子之谓也是诚不能也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将以衅钟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明以教我及陷于罪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臣未之闻也之莫之能御也之何由知吾可也何牛何之之然则一羽之不举之舆薪之不见舆薪见何以异以何未之有也之状语后置王坐于堂上构怨于诸侯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独何与树之以桑五文言文一词多义⑴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芷阳间行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⑵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牛何之臣闻之胡龁曰⑶舍舍南舍北皆春水舍之!吾不忍其觳觫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⑷诚然,诚有百姓者是诚何心也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古今异义:吾何爱一牛爱:吝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齐桓晋文之事》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齐桓晋文之事》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常识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他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王道”,反对“霸道”的主张。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把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
《孟子》:《孟子》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言论。
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
南宋时,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
《孟子》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宗旨宏远、逻辑清晰、气势磅礴、语言生动,不仅使孟子在当时即享有雄辩家的盛誉,而且对后世政论、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重要词语释义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通“已”,停止),则王(wàng,用作动词,指王天下,即用王道统一天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wàng,用作动词,指王天下,即用王道统一天下)矣?”曰:“保(保全)民而王,莫之能御(抵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到……去)?’对曰:‘将以衅(血祭)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ú sù,恐惧颤抖的样子),若(像这样)无罪而就(接近,走向)死地。
’对曰:‘然则(那么就)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替换)之。
’不识(知道)有诸(兼词,之乎)?”曰:“有之。
”曰:“是(这)心足以王(wàng)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吝啬)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的确)有百姓者。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王业(成就王业,取得天下)2、保民而王保:爱护,安抚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示范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11、危士臣危:动词的使动,使……受到危害12、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欲:形容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7、以一服八服:动词的使动,使……降服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四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明以(之)教我5、及(之)陷于罪6、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4、牛何之(牛之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6、舆薪之不见舆薪见7、何以异以何8、未之有也之状语后置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5、独何与6、树之以桑五文言文一词多义⑴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启发)⑵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牛何之(往)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⑶舍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⑷诚然,诚有百姓者(的确)是诚何心也(真的)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古今异义: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
《齐桓晋文之事》基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3、王说:说,通“悦”,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二、古今异义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三、词类活用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3、朝楚:朝,使动,使……来朝见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6、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8、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9、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11、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12、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13、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14、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5、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四、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臣闻之(于)胡龁曰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及(其)陷于罪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3、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4、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5、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6、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7、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8、然则一羽之不举: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9、舆薪之不见: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主谓倒置句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2、若是其甚与五、一词多义1、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讲述)(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3)道芷阳间行(取道)(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5)策之不以其道(方法、规律、途径)(6)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诚(1)诚有百姓者(的确)(2)是诚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4)楚诚能绝齐,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3、闻(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使……听到)(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3)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到)(4)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听到)(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听到)(6)闻鸡起舞闻风而动闻过则喜(听到)(7)(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8)(诸亮)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名)(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文献)(10)(屈原)博闻强识(见闻)4、是(1)是诚何心哉!(这)(2)是乃仁术也!(这)(3)是以后世无传焉(这)(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5)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6)是心足以王矣(这)5、盖(1)盖亦反其本矣!(同“盍”,何不,为什么不)(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车盖,盖子)(3)枝枝相覆盖 (遮盖,掩盖)(4)况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胜过,超过)(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6)颜渊、子路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
2、以小易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牲畜,大牲畜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
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
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
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权,然后知轻重权,名词作动词,称一称
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7、以一服八服:使动,使……降服
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
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
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二、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
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
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
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
4、牛何之(牛之何)之
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
6、舆薪之不见不见舆薪
7、何以异以何异
8、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主谓倒装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状语后置
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
2、构怨于诸侯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5、树之以桑
三、一词多义
⑴道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芷阳间行(取道)
行军用兵之道(方法)
得道者多助(道义、道德)
⑵之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
牛何之(动词,往)
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之间,取独)
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
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标志词)
⑶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建房)
⑷爱: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
②吴广素爱人(爱护)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
(5)明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词做名词,视力)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
四、古今异义: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地区
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五、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
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通"型",作榜样)4.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反通返,回到)
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
6.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确定语气)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愬通"诉",申诉)
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