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大学语文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判断连词和副词呢?
一般情况下,“且”字如果处在主语和谓语
之间,那它多是副词,因为它处在主谓之间 是作状语的;如果“且”字连结前后两个关 系项,或处在复句的分句之首,则多是连词 。“以”也如此,既可作副词,又可作连词 。
孔子墓(山东曲阜孔林)
孔 子 杏 坛 讲 学 图
《论语》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 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 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 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 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 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 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部) 最早的一部 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 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 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 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 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 如《 三国志 》《 史记 》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的事物”。 如:异乎吾所闻。《论语》 2. “所”字和动词结合组成的词组带有名词性 ,表示动作的对象。 如: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孟子· 陈仲子》 3. “所”和介词“以、为、与”连用,指代介 词所介绍的对象, 如: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
4.
“所”字组成的凝固结构:“有所…”、 : “何所…”、 :“无所…”, 如: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孟 子· 许行》
教学目的
内容述评
艺术赏析
思考练习 重点词句
退出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内涵,从而加深对民族 传统人文思想的积极探 讨。 二、文学常识。 三、学习本文语句简洁、 文辞闲雅、意蕴丰厚的 语言特点。
文学常识
孔子:春秋末期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 核心思想:仁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由孔子弟子汇集 而成。东汉郑玄厘定。
八、且
(一)作连词 1.表并列,一般可译为“又”。如: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2.表示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况且”。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 传》)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
老子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 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 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 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 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 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 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 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贤。
—— 表委婉,祈使,相当于“还是” 。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连词——表选择,译为“是…还是”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确实是这样呢,还是…) ——表假设,放在句首,译为“如果” 其若是,孰能御之。《秦桓晋文之事》
4.助词,补充音节,可不译。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
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 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 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 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 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
六、“之” (一)用作动词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吾欲之南海 (二)用作助词 1.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特点:去 掉“之”,句意不变) 师道之不存也久矣《师说》 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2.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译为“的”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阿房宫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3.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 4.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 (三)用作代词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邵公谏厉王弭谤》 此数宝也,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谏逐 客书》
有的本质特性。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 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 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
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
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 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 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 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 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2.连词

——连接动词和动词,形容词和形容词,表并列 关系。译作“又”。
夫夷以近,而游者众;险以远,而至者少。
——表修饰,不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表目的,译为“来”。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 3.固定结构——是以、以是、以故、以此,译为“因此”; “所以”“何以”等。 余是以记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
国别体:某国发生了某事
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
常见的文言虚词
一、者
1.代词“者”。
A 在形容词、动词后面,表示“…的人”、“…的 事物”。 如: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 宪问 》 B 数词后加“者”表几种人、几种事情或几样东西 如: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厮三者何先?” 《论语· 颜渊》

3.表示让步和假设关系,译为即使、如果。 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书博
鸡者事》 4.表选择关系。译为或者,还是。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李将军列传 》(难道是我的相貌不该封侯吗?还是命当 如此?)
(二)副词 1.相当于“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2.用在数字前,表示几乎达到某一数字,译 为“将近”“几乎”。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3.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译为“将要”“ 马上”。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语句简洁,文辞娴雅,意蕴丰厚。 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 曰:“知人”。 “爱人” “知人”便道出了孔 子“仁”的思想内涵。 樊迟的鲁钝 、子夏的聪颖、仲弓的不谦恭 的性格,都在只言片语中显现出来。
思考与练习
一、 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二、 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 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 取的价值?
孟子:战国时期人,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
人。是孔子的弟子的再传弟子。 核心思想:仁政。(民贵君轻) 《孟子》:儒家经典,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 撰。宋代,与《大学》《中庸》《论语》合 为四书。
内容述评
第一段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 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 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 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 。 第二段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 “仁”,孔子说是“爱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 都有内在的联系。他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 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关于“智”,孔子 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 第三段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 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 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 “仁德”的本色。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 ‚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孔 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
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 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 地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 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 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

2.语气词“者”
: A 用在判断句主语后面,表停顿。 如: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B 和“有”字及其宾语组成一个名词性词 组,做下文的主语。 如: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C 用在假设分句后面或结果分句的后面, 表停顿 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二、所 1.后接动词,表示“(所)…的人”、“(所)
三、而
1.表顺承。前后的内容紧相承接或事理上有 原因 、条件和方式等关系。可不译。 如: 任重而道远。 2.表转折。常译为“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3.表并列,可不译。 如:敏于事而慎于言。 4. 主谓之间表假设。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四、以
教学 重点 作者 简介 内容 述评 艺术 赏析 重点 词句
教学重点
一、对老子二章所阐 释思想的深层认识。 二、关于文中所论美 丑、善恶、有余和不足的 认识。
作者简介
老子: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与庄子并 称“老庄”。 核心思想:“道法自然”,主张贵柔守雌,无为而治。 《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分上、 下二编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1973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本子,则《德 经》在前,《道经》在后)。)相传为老聃所作,今人认为可能 编定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 语言特色: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哲 理性、思辨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七、“其”
1.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有蒋氏者,专其(这个)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2.副词——表测度、猜测,译为“大概” “恐怕 ”“将”
周其弊乎?《史伯对桓公问》
——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 禅山记》
文学常识
一、史书体例常识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
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 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由 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 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 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 》(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等。

1.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置,相当于“把” ——表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用” 。
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余折以御。《左传· 齐晋鞌之战》 ——表时间、处所,译为“在” 余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表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译为“按照”“凭借”。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五、于
1.
引进行为的处所、时间、或动作行为所涉 及的范围,组成介宾结构,译为“在、从、 到、对于”等。
如:王坐于堂上。 选于众,举皋陶。
2.引进行为涉及的人。译为“向、跟、给、
对”等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引进比较的对象,译为“比”。 如:季氏富于周公。
4. 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译为“被”。 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