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⑵二个以上单位的组合
N·m N.m Nm
不宜写成
mN
m/s
m·s-1
⑶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其符号书写的次序一致;
⑷乘号没有对应名称,符号中的除号对于名称为“每”,“每” 只在除号的地方出现一次;
米每二次方秒
m/s2
牛米
N·m
⑸同一行不得用多于一条的斜线;
m/s2
m·s-2 不得写成m/s/s
精品PPT
2.电力系统计量法规
1986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量局和水利电力部发布 《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管理的规定》
精品PPT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3.计量管理体系中国计量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省(市)计量行政部门 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省市计量测试研究院
县计量行政部门 县技术监督部门
国际单位制单位 在米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国际单位制单位——SI SI是经过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
精品PPT
4.计量学
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形成一门新型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计量单位,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传递; 2.计量理论、计量方法、普通计量器具; 3.计量人员的技术能力; 4.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5.物理常数和材料特性的测定; 6.计量管理,计量效益和计量保证。
12.测量的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 程度。
精品PPT
13.精密度——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14.正确度——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15. 准确度(精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反映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 量和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16) 注: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共有21个。1984年我国 公布法定计量单位时,把平面角弧度和立体角球面度称为SI辅助单位。1990年 国际计量委员会规定它们是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的一部分。我国国家标 准GB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也将平面角弧度和立体角球面度列入 了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所以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共有21个。 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 法定计量单位名称的使用方法:(+) 1)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符号中的乘号没有对应的名 称,除号的对应名称为“每”字,无论分母中有几个单位, “每”字中出现 一次。 如:比热容单位的符号是J/(kg . k),其单位名称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 而不是“每千克开尔文焦耳” 或“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 2)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其顺序应是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相应的 指数名称由数字加“次方”二字而成。如:断面惯性矩的单位m4的名称为“四 次方米”。
第一节 量和单位
1、基本单位 “给定量制中基本量的计量单位”称为基本单位。 2、导出单位 “给定量制中导出量的计量单位”称为导出单位。 (1)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为了表示方便,对有些导出单位给予专门的名称和符号,称它们为了具有 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如压力单位帕斯卡(Pa)、电阻单位欧姆(Ω)等。 (2)导出单位的构成 1)由基本单位和基本单位组成,如速度单位米/秒。 2)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如力的单位牛吨为千克.米/秒2,其中千 克为基本单位,而米/秒2为加速度单位,它是导出单位。 3)由基本单位和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组成,如功、热的单位焦耳为 牛.米,其中牛为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米为基本单位。 4)由导出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如电容单位法拉为库/伏,库仑和伏特均 为导出单位。
计量基础知识
1.计量的内容有哪些?计量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实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2.计量是如何分类的?有何特点?计量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3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
计量的特点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3.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是如何构成的?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计量法规: 3)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县级以上人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
4.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 1)计量立法宗旨 2)调整范围 3)计量单位制 4)计量器具管理 5)计量监督 6)计量授权 7)计量认证 8)计量纠纷的处理 9)计量法律责任5.什么叫校准?校准的依据是什么?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
6.什么叫检定?检定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强制检定的范围有哪些?测量仪器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全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具有法制怀,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测量仪器。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我国规定,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属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
计量基本知识
计量基本知识第一章计量基本概念和术语1.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1.1计量的内容:①计量单位与单位制;②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③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④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⑤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⑥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1.2 计量的特点①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由于实际上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因此在给出量值的同时,必须给出适应于应用目的或实际需要的不确定度或误差范围,否则量值不具备充分的实用价值。
所谓量值的准确性,即是在一定的不确定度、误差极限或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准确性。
②一致性: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给定的区间内有其一致性。
也就是说,测量结果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
计量的一致性不仅限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
③溯源性: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则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量值溯源:是指自下而上通过不间断的校准而构成的溯源体系。
量值传递:是指自上而下通过逐级检定而构成的检定系统。
④法制性:来自计量的社会性,因为量值的准确可靠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
1.3《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于1985年9月6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1986年7月1日施行。
立法宗旨是: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1.4 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定性区别是指量在特性上的区别,如几何量、电学量、热学量等。
定量确定上指确定具体的量,又称特定量。
如零件的长度,电阻的大小等。
计量基础知识(详细)
第一节 计量工作简史
一、概述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可靠的测量 活动。 计量在历史上称为度量衡和权度, 其含义包括:长度、容积、质量的计量, 主要的计量器具为尺、斗、秤。现代计 量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度量衡和权度, 计量比度量衡和权度更确切、更概括、 更科学。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 确可靠的活动。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 学。
2、测量
P115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 操 作。
3、计量
——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 可靠的活动。p1
3、计量
计量的可靠活动主要有: 科学技术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发展计 量技术、建立基准、标准,以保证计量 结果具有溯源性。 法律法规方面:制定和颁布法律、法规 和条例。 行政管理方面:开展计量行政管理,包 括计量保证和计量监督。
计量学的分类:按学科而分为七类:
1、通用计量学:
关于计量单位、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量不确定度,计量器具的基本特性等。 2、应用计量学: 研究特定的计量学部分,如长度、温度、 硬度、频率、天文、海洋、医疗等特定量的 具体应用。
3、技术计量学: 涉及自动测量、在线测量、动态测量等 测量技术和方法。 4、理论计量学: 量的定义和单位的实现,复现等测量理 论和计量信息理论。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计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1、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计量制度的统一。
2、基本上形成了全国计量管理网和量值传递网。 3、加强了计量器具产品的投产和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 4、加强了计量器具的管理。 5、颁发和发布了各种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 6、开发了计量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 7、建立和发展了同国际计量组织的广泛联系和业务交流。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第一节量和计量一、量的定义量的定义: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由定义可知:被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物质本身。
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个概念的两种含义:一方面是量的定量确定,如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指量的大小、轻重和长短等概念即量的具体意义;另一方面是指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定性区别,把量区别为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和电阻等即量的广义含义。
量总是由数值和计量单位组合表示。
在使用相同计量单位的条件下,较大的数值表示较大的量;较小的数值表示较小的量。
用没有计量单位表示的纯数值表示量的大小是没有意义的。
即量的表示都必须在其数值后面注时计量单位。
量的大小并不随所用计量单位而变,可变的只是单位和数值。
二、量的分类量的分类: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将量按学科划分为十大类:几何量、力学、温度、电磁、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声学、光学和化学。
1.几何量计量:对物体几何形状所涉及的物理量进行的测量。
主要包括:端度、线纹、角度、表面粗糙度、平面度、直线度、表面几何尺寸的精密测量。
2.力学计量:包括质量、容量、密度、压力、真空、流量、力矩、速度、加速度、硬度、冲击、转速、振动等。
3.温度计量:利用各种物质的热效应,研究测量温度的技术。
按测量范围划分有:超低温、低温、中温、高温、超高温计量。
4.电磁计量:根据电磁学原理,应用各种电磁基、标准器和仪器、仪表,对各种电磁物理现象进行测量,按电、磁特性分为电学计量和磁学计量;直流计量和交流计量;5.电子计量:无线电技术所用全部频率范围内的一切电气特性的测量;6.时间频率计量:时间和频率的计量,时间和频率在数学上互为倒数关系;7.电离辐射计量:计量放射性物质本身有多少的量和计量辐射、被照介质相互作用的量;8.声学计量:专门研究物质中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影响特性中有关计量的知识领域;9.光学计量:光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功率、能量的转换和变化;在传播过程中光线的行踪;10.化学计量:对种物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基本物理常数的分析、测定。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一、计量基础术语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活动。
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如:5.34㎜、15㎏、30℃等。
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别叙述的逻辑操作次序。
测量程序:进行特定测量时所用的,根据给定的测量方法具体叙述的一组操作。
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到赋予被测量的值。
注:1、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何值的平均值。
2、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已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注:1、重复性条件: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A类估算:(也称A类不确定估算)通过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度的B类估算:通过对观测列进行非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B类不确定度估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相对误差:测量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二、计量标准术语计量基准、标准: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它是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定量化的方法体系。
计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事物的大小、数量和特征,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一、计量单位对于某一物理量,计量单位是表示该量大小的标准量。
计量单位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原则:唯一性、普遍性、稳定性、精确性等。
国际单位制是现代的计量单位体系,它包括一系列已经确定的标准单位,如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等。
与国际单位制相关的其他系统包括公制、英制、美制、厘米-克-秒制等。
二、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误差,导致连续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系统误差通常由于人员操作不当、仪器设计或校准不准确、环境因素或测试样本的变化等原因造成。
随机误差是指由于各种随机原因导致的测量结果的不稳定性。
随机误差通常由于仪器精度有限、条件不稳定、测试样本的不同或操作者的技术不同等原因造成。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测量精度、改进测量仪器、规范测量条件等方式来减少误差。
三、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可以通过比较多次测量的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来确定。
测量精度越高,测量误差越小,越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
分辨率是指测量仪器的最小量度,也就是最小可测量的差异,常用单位为数字化的比特(bit)或字节(byte)。
分辨率越高,表示可测量的精度越高,结果将更加准确。
四、误差处理误差处理是一种通过各种数学方法来处理数据,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误差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加减法、乘除法、半差法、三分压降法等。
其中,半差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减小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
误差处理还包括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是指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修正和转换等。
数据分析是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组、分类、描述和统计,以推断或检验某种假设或理论。
计量基础知识
1.计量的内容有哪些?计量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实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2.计量是如何分类的?有何特点?计量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3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
计量的特点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3.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是如何构成的?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计量法规: 3)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县级以上人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
4.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 1)计量立法宗旨 2)调整范围 3)计量单位制 4)计量器具管理 5)计量监督 6)计量授权 7)计量认证 8)计量纠纷的处理 9)计量法律责任5.什么叫校准?校准的依据是什么?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
6.什么叫检定?检定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强制检定的范围有哪些?测量仪器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全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具有法制怀,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测量仪器。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我国规定,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属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
计量学基础知识
计量学基础知识1.计量学计量学是研究测量、保证测量统一和准确的科学。
计量学研究计量单位及其基准、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使用;测量方法和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测量的准确度,观测者进行计量的能力以及计量法制和管理等。
计量学也包括研究物理常数和标准物质、材料特性的准确测定。
2.计量单位有明确定义和名称并命其数值为1的一个固定的量。
3.计量器具凡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
4。
计量仪器(仪表)将被测的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
可分为能读出示值的指示式仪器(仪表)、可记录示值的记录式仪器(仪表);能将被测量和已知量进行比较的比较式仪器(仪表)等等.有时由一独立而完备的组件构成的传感器,能产生附加或附属功能的部件也属于仪器(仪表)。
5.计量装置为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
6。
国家基准用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的计量器具,经国家鉴定并批准,作为统一全国计量单位量值的最高依据。
7.副基准通过直接或间接与国家基准比对,来确定其量值并经国家鉴定批准的计量器具.它在全国作为复现计量单位的地位仅次于国家基准.8.工作基准经与国家基准或副基准校准或比对,并经国家鉴定,实际用以检定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它在全国作为复现计量单位的地位仅在国家基准及副基准之下.9.计量标准按国家规定的准确度等级作为检定依据用的计量器具或物质。
10。
标准物质在规定条件下,具有高稳定的物理、化学或计量学特性,并经正式批准作为标准使用的物质或材料.11。
什么叫计量检定?计量检定有哪些特点?答:为了评定计量器具的性能,诸如准确度、稳定度以及灵敏度等,并确定其是杏合格所做的一系列工作,统称为计量检定。
任何计量器具只有在准确一致的基础上才有使用的价值。
因为使用不准确的计量器具,在生产上就要造成废品,浪费能源和原材料,影响零配件的互换,安全生产没有保障,造成事故,正常的利一研和生产秩序就要受到破坏,人民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等等.通过计量检定可以使计量器具准确一致,从而达到全国量值的统一。
计量基础知识
精品文档
单位符号 HZ F Ω ℃ Pa
4)组合单位
力矩—— N·M 电阻率——Ω·M
热容——J/K
精品文档
5)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所表示的因素 109 106 103 102 10-2 10-3 10-6 10-9
词头的名称 吉 兆 千 百 厘 毫 微 纳
精品文档
词头符号 G M k h c m µ n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用对观察列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用不同于对观察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精品文档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当测量结果由若干个其它量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 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于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值 含于此区间
国际单位制单位 在米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国际单位制单位——SI SI是经过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
精品文档
4.计量学
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形成一门新型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计量单位,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传递; 2.计量理论、计量方法、普通计量器具; 3.计量人员的技术能力; 4.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5.物理常数和材料特性的测定; 6.计量管理,计量效益和计量保证。
计量基础知识
精品文档
一.计量
1.计量的定义
计量——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
计量需有公认的 、约定的、法定的计量单 位,计量器具,计量人员,计量检定系统,检 定规程。
精品文档
2.中国古代的计量
古代计量 :“布手知尺”、
精品文档
中国古代的计量制度——秦制
计量基础知识
基础理论:一、计量法二、国际单位: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坎德拉(cd)。
米(m)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s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程的长度。
千克(kg)是质量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秒(s)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对应辐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安培(A)是电流单位。
在真空中,两根相距1m的无限长、截面积可以忽略的平行圆直导线内通过等量恒定电流,若导线间相互作用力在每米长度上为2×10(-7)N,则每根导线中的电流为1A。
开尔文(K)是热力学温度单位,等于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摩尔(mol)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
使用摩尔时,基本原子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坎德拉(cd)是一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的频率为540×10(12)Hz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W/sr。
三、法定计量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5.有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辅助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平面角的单位——弧度和立体角的单位——球面度未归入基本单位或导出单位,而称之为辅助单位。
辅助单位既可以作为基本单位使用,又可作为导出单位使用。
它们的定义如下:弧度(rad)是一个圆内两条半径在圆周上所截取的弧长与半径相等时,它们所夹的平面角大小。
球面度(sr)是一个立体角,其顶点位于球心,而它在球面上所截取的面积等于以球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体积。
导出单位在选定了基本单位和辅助单位之后,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由基本单位和辅助单位以相乘或相除的形式所构成的单位称为导出单位。
计量基础知识
强制检定范围
1.计量基准(包括国际〔计量〕基准和国家〔计量〕基 准。 2.标准定义为:用以定义、实现、保持或复现单位或一 个或多个已知量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他计量 器具的实物量具、计量仪器、标准物质或系统。 3.我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 具明细规定,“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 环境监测的,均实行强制检定。”在这个明细目录中, 已明确规定61项118种计量器具列人强制检定范围。
校准与检定的区别
项目 校准 目的 确保量 值的准 确性 对象 性质 强检 自愿行 之外 为 依据 方式 周期 内容 不定 周期 示值 误差 结论 给出校 准值 法律 效力 无法 律效 力 校准规 自校或 范 外校 或检定 规程 检定规 程 有资质 或有授 权的单 位
检定
计量特 性及技 术要求 的全面 评定
检定: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 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首次检定: 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 检定。 后续检定: 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 1)强制性周期检定; 2)修理后检定; 3)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不论是由用户提出 请求,或由于某种原因使有效期内的封印失效而进 行的检定。
周期检定: 周期检定: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对计量 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检定证书: 检定证书:证明计量器具已经过检定获满意 结果的文件。 不合格通知书(检定结果通知书) 不合格通知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声明计 量器具不符合有关法定要求的文件。
3、计量单位 、
1、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是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荐的 一种一贯单位制。它的国际通用符号为“SI”。 2、法定计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是由国家法律承认, 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是 1984年2月27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 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规定的 。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科学、工程、商业等各个领域。
作为衡量和度量事物的方式,计量对于确保质量、公正交易以及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包括计量的定义、计量单位、计量误差以及计量器具等内容。
一、计量的定义计量是通过比较、计算和测量来确定事物量值的过程。
它既可以是定量描述,也可以是定性描述。
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性质、品质、规格等信息,从而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用来具体表示和量度事物的量值的标准。
国际计量单位制(SI制)是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度,它包括七个基本单位:米(m,长度单位)、千克(kg,质量单位)、秒(s,时间单位)、安培(A,电流单位)、开尔文(K,温度单位)、摩尔(mol,物质的量单位)和坎德拉(cd,发光强度单位)。
除了基本单位外,还存在一系列导出单位,用于衡量其他物理量,例如力的单位牛顿(N)、能量的单位焦耳(J)等。
三、计量误差计量误差是指所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在任何计量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或测量方法本身的固有特性而引起的误差。
它可能具有常值偏差或者与测量值大小相关的偏差。
系统误差会导致测量结果整体上偏向某个方向。
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无法精确控制的因素引起的误差,它是指在重复测量中所得结果的随机波动。
随机误差是由于人为操作不精确、环境变化、仪器故障等引起的。
为了减小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或者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方法来进行计量。
四、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进行计量活动所使用的工具,它们有着各自特定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
常见的计量器具包括尺子、天平、温度计、血压计等。
在使用计量器具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合适的仪器,根据测量需要选用量程和精度适当的计量器具;其次是正确使用仪器,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来进行测量,不随意调整仪器参数;最后是保养和校准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保证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测量的)量: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属性。
(量的)数值:在量值表示中用以与单位相乘的数字。
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测量)单位:用于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大小的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测量)单位符号:表示测量单位的约定符号。
法定测量单位: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使用的测量单位。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的赋予被测量的值。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连续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测量结果的)复现性:在变化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一致性。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值。
偏差:某值与其参照值之差值。
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静态测量:被测量的值在测量期间被认为是恒定的测量。
动态测量:为确定被测量的瞬时值和(或)被测量的值在测量期间随时间(或其他影响量)变化所进行的测量。
(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的估计值,用x 表示,并按下式计算:∑==ni i x n x 11 式中:xi —第i 次测量值;n —测量次数。
实验标准偏差:表征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分散性的参数,用s 表示,可按下式计算: ()2111∑=--=n i i x x n s 式中:x —n 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xi —第i 次测量值;n —测量次数。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含义:是一个分散性参数;一般由若干分量组成,统称它们为不确定度分量;是用于完整表征测量结果的。
不确定度的A 类估算:通过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度的B 类估算:通过对观测列进行非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
包含因子:为求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之数字因子。
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获得的测量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绝对误差:又称测量误差,等于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
引用误差:测量仪器的误差除以仪器的特定值。
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计量检定的法定技术文件:按照计量法规的规定,主要是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计量检定人员的业务条件:具有中专以上的文化程度,熟悉计量法律法规,具有计量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具有实际操作的知识。
计量检定人员的职责: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保证数据正确、公正,依法工作,保存资料、保守秘密。
《建标报告》的编写人的基本要求:应该是申请“标准考核”时,从事该计量标准研制和使用该计量标准进行校准/检定工作的计量人员。
一般应取得相应计量专业项目的计量检定员证书。
测量设备:进行测量所需的测量器具、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及其技术资料的总称。
测量仪器: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测量)标准又称(计量)基准、标准: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实物量具:在使用时具有固定形态,用来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测量器具。
国际(测量)标准又称国际(测量)基准:国际协议承认的,作为国际上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依据的测量标准。
国家(测量)标准又称国家(计量)基准:国家承认的,作为国家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依据的测量标准。
传递标准:用作媒介物以比较测量标准的标准。
核查标准:用来控制测量过程建立数据库且被过程所测量的测量设备、产品或其他物体。
量程:标称范围两极限值之差的模。
测量范围:使测量器具的误差处在规定极限范围内的一组被测量值。
标称值:表明测量器具的特性并用于指导其使用的量值。
该值为凑整值或近似值。
(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使测量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
准确度等级:符合一定的计量学要求,并使其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范围内的测量器具的等级。
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测量器具的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真值之差值。
(测量器具的)最大允许误差:技术规范、规程中规定的测量器具的允许误差极限值。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对从国家测量标准到各等级的其他测量标准直至工作测量器具的检定主从关系所作的技术规定。
(国防)测量器具等级图: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组织,对从国防最高测量标准到各等级的其他测量标准直至工作测量器具的检定主从关系所作的技术规定。
检定:由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确定并证实测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规定要求而做的全部工作。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检定证书:证明测量器具经过检定合格的文件。
检定结果通知书:证明测量器具经过检定不合格的文件。
校准证书:证明测量器具已经过校准并表示校准结果的文件。
技术规范:规定产品或服务特性的文件。
SI基本单位:有七个,分别是相互独立的七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的单位。
SI导出单位:是通过系数为1的定义方程式,由SI基本单位导出,并且由它们表示的单位。
SI单位的倍数单位:包括十进倍数单位和十进分数单位,是SI词头加上SI单位构成的。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是建立在国际单位制基础上的计量制度。
国际单位制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制的主体,所有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SI基本单位、SI导出单位、SI倍数单位都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组成部分。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特点:完整地、系统地包含了国际单位制。
对于组合单位,只规定“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而不规定具体组合形式。
国家选定的16个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中,有10个是国际计量大会认可、允许与SI并用的单位;其余(海里、节、转每分、分贝、特[克斯]和公顷等)6个单位,也是各国普遍采用的单位。
适当考虑了我国人民的习惯,把公斤和公里作为法定单位的名称,可与千克和千米等同使用。
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的说明性标记。
量的辅助符号:为了表示量的不同的限定条件,需要在量的符号上附加各种辅助性记号,构成量的一种符号组合,这种辅助性记号称为量的辅助符号。
计量单位的名称使用规则:计量单位的名称包括方括号中的字在内的为全称;圆括号中的名称,是它前面的名称的同义词。
单位的名称及简称只宜在口述或叙述性文字中,不要用于公式或图、表中。
单位名称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
组合单位的名称与其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符号中的乘号没有对应的名称,除号的对应名称为“每”。
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其顺序为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指数名称由相应的数字加“次方”二字构成。
指数是负1(-1)或分子为1的单位名称以“每”字开头。
书写单位名称时,在其中不应加任何表示乘或除的符号或其他符号。
计量单位的符号使用规则:单位的符号一律用正体字母,一般用正体小写字母(升的符号“L”例外)表示,但若单位名称来源于人名,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为大写正体;单位符号没有复数形式,不要在单位符号之后加上“s”;单位的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除正常语法所需外,单位符号的后面不得附加圆点或其他标点符号;所有单位的符号,均应按其中文名称或简称读,不得按字母发音读;在一个量值中只使用一个单位,单位符号应写在全部数值之后,并与数值之间留一空隙,一般为1/4个汉字,单位符号不得插在数字中间;单位符号不得附加角标或其他说明性标记或符号;平面角单位度、分和秒的符号,在组合单位中应采用(°)、(′)和(″)的形式。
测量标准分类:测量标准按计量学特性通常分为原级标准、次级标准、参考标准和工作标准四类。
原级标准是指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其值不必参考相同量的其他标准,被指定或普遍承认的测量标准。
在我国原级标准又称基准。
次级标准是指通过与相同量的原级标准(基准)比对而是定值的测量标准。
在我国次级标准包括副基准、工作基准。
参考标准是指在给定地区或在给定组织内,通常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的测量标准,在该处所做的测量均由它导出。
参考标准在国军标中亦称参照标准。
在我国法制管理中又称“最高计量标准”,此外我国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在多数情况下也和参考标准相当。
工作标准是指用于日常校准或核查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或标准物质的测量标准。
通常用参考标准校准工作标准。
测量标准按溯源性通常分为国际测量标准、国家测量标准、参考标准和工作标准四类。
国际测量标准可简称国际标准,在我国又称国际计量标准,习惯上称国际基准。
国际标准是指经国际协议承认的测量标准,在国际上作为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
国家测量标准可简称国家标准,在我国又称国家测量标准,习惯上称国家基准。
国家标准是指经国家决定承认的测量标准,在一个国家内作为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
测量标准用于量值传递时,通常还有核查标准,传递标准和搬运式标准等几种称谓。
核查标准是指的是用于确保日常测量工作正确进行的工作标准。
传递标准指的是在测量标准相互比较中用作媒介的测量标准。
搬运式标准指的是供运输到不同地点有时具有特殊结构的测量标准。
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的管理要求:强制检定是带有强制性的政府执法行为,不允许违反或变通。
执行强制检定必须由可代表政府计量部门执行检定的计量检定机构来做。
这样的机构不论是政府计量部门所属或其授权的,其所用的计量标准必须经过标准考核,计量检定人员也要经过考核。
考核合格后,计量检定机构领取计量标准考核合格证书,计量检定人员领取检定员证书,方可开展计量检定工作。
量值传递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测量标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经各等级测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被测对象量值的准确和一致。
量值传递有时亦简称量传。
量值传递的含义包括如下几方面:量值传递是通过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和比对等方法来实现的,即量值传递要通过一组特定的操作活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