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科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件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件

针灸治疗
了解针灸疗法在骨伤 科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和效果。
推拿治疗
介绍推拿手法在骨伤 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和疗效。
拔罐治疗
探索中医古老拔罐疗 法在骨伤科领域的应 用和优势。
经典案例剖析
1
骨折及关节脱位的中医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经典案例分析,了解中医在骨折和关节脱位治疗中的独特方法。
2
腰痛的中医治疗
揭示中医对腰痛疾病的综合治疗策略和理论基础。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PPT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PPT课件,旨在探索中医在骨伤科领域的重 要性和治疗方法。
简介
中医对于骨伤科的重要性
了解中医在骨伤科领域的独特观点和治疗方法。
基本概念
介绍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
骨伤科疾病的中医诊断
1 疼痛症状的中医诊断
通过中医诊断方法准确判断骨伤疾病中的疼 痛来源。
3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探索中医对颈椎病的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法。
常见骨伤科疾病的中医预防
1 颈椎病的预防
分享中医方法预防颈椎病的实用建议和日常护理。
2 肩周炎的预防
介绍中医对肩周炎预防的独到见解和养生方法。
3 腰痛的预防
探讨中医对腰痛的预防措施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结语
中西医结合是未来骨伤科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推广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对 于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肿胀症状的中医诊断
利用中医诊断技术判断骨伤疾病中的肿胀程 度和原因。
3 活动受限症状的中医诊断
探讨中医对骨伤疾病中活动受限症状的诊断 和治疗方法。
4 体征及辅助检查
介绍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体征和可行的辅助 检查方法。

中医正骨学ppt课件

中医正骨学ppt课件

.
23
骨折概论
.
24
骨折定义
❖ 由于外力作用破坏了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
.
25
骨折的外因分析
• 直接暴力 骨折发生于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打、压、枪、撞击)
• 间接暴力 骨折发生于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 • 传达暴力,如:桡骨远端骨折 • 扭转暴力,如:投掷所致的肱骨干骨折
• 筋肉牵拉 肌肉附着点附近骨折(髌骨骨折) • 持续劳损 长途跋涉(跖骨骨折)
.
13
CO学派是中医正骨学不断发展的历 史积淀
❖ 汉代中医外科鼻祖华佗研制了麻沸散麻醉,进行骨 科手术,独创“五禽戏”,指出功能锻炼在骨折愈 合过程中的作用;
❖ 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首先记载了夹板固定、颞 下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
❖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循环障碍、神经功 能障碍的症状,并指出软组织裂伤、关节开放性损 伤应立即缝合,是中医内固定的最早记载;
.
26
骨折的内因分析
• 年龄和健康状况 • 骨的解剖位置与结构状况
• 静止段与运动段连接处、疏松与致密交接处 • 幼儿:青枝骨折;少年:骨骺分离;老年:骨
折风险增加 • 骨骼病变
• 骨感染、骨软化病、骨肿瘤等
.
27
外因+内因 骨折
.
28
问题:如何描述(诊断)?
.
29
问题:如何对X片进行描述?
• 嵌插骨折
• 裂缝骨折
• 骨骺骨折
• 压缩骨折
.
45
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
• 横断骨折
• 斜形骨折

• 螺旋形骨折
折 碎
• 粉碎骨折
成 三
• 青枝骨折
块 以

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幻灯片课件

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幻灯片课件
10
第三节 固 定
• 一 外固定
外固定是指肢体损伤后用于体外的一种 固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夹板固定 • 石膏固定 • 牵引固定 • 外固定器固定
• 二 内固定 86
11
一 夹板固定
1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四肢闭合性骨折。 (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2)四肢开放性骨折 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恢复者
屈伸
提按
端挤
摇摆
拔伸
触碰
分骨
折顶
回旋
蹬顶
杠杆
8
二 理筋手法
• 一、理筋手法的功效
•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 舒经活络 解除痉挛 • 理顺筋络 整复错位 • 松解粘连 通利关节 • 通经活络 疏风散寒
9
• 二、理筋手法的分类及操作
• 1、舒经通络法 • 1按摩法 • 2揉擦法 揉法 擦法 • 3滚法 • 4击打法 • 5拿捏法 • 6点压法 • 7搓抖法 搓法 抖法 • 2、活络关节法 • 1屈伸法 • 2旋转摇晃法 • 3腰部背伸法 • 4拔伸牵引法 • 5按压踩跷法
5
• 熏洗药(淋拓、淋渫) 将处方药物置于锅 或盆中加水煮沸后,先用热气熏蒸患处, 候水温稍减后用药水浸洗患处。冬季熏洗 时可在患肢上加盖毛巾或棉垫,以便热力 持久。熏洗的同时,可进行患肢的功能活 动,以加强熏洗的效果。每次熏洗时间 15—30分钟,每日2—3次。
• 熏洗药具有舒利关节筋络、疏导腠理、流 通气血、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强 直拘挛、酸痛麻木或损伤日久夹风夹湿者, 多用于四肢关节部位,对腰背部可视具体 情况酌用。常用的方药如海桐皮汤、舒筋 活血洗方、上下肢损伤洗方等。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课件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课件

疼痛管理困难
讨论患者可能遇到的疼痛管理困难,并提供相 应的解决办法。
康复进展缓慢
探讨康复进展缓慢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康复 计划调整建议。
营养不良
介绍骨科患者常见的营养不良问题,如食欲不 振和体重下降,并提供相应的饮食调理建议。
结论和要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了解骨科护理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和护理原则, 以及解决常见问题的方法。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您提升骨科护理水平,为 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骨科常见疾病概述
关节炎
了解不同类型的关节炎,如风湿 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以及其 症状和护理策略。
骨折
探讨不同疾病
介绍脊椎相关的疾病,如脊柱侧 弯和腰椎间盘突出,并提供相应 的康复护理建议。
骨科护理的重要性
骨科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我们将讨论骨科护理在减轻疼痛、促进 伤口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换床单和保持皮肤清洁。
3
药物管理
4
了解常见的骨科药物及其使用方法,包 括注射、口服和外用药物。
患者评估
了解骨科护理常规操作的第一步:进行 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病史记录和体格 检查。
助行与转移
学习帮助患者行走和转移的正确方法, 确保安全和舒适。
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皮肤破损
介绍常见的皮肤破损问题,如压疮和切口感染, 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建议。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 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中医骨科护理常规》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介绍骨科 护理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和操作技巧,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中医骨科护理的 重要性和原则。
病理学基础知识
学习骨科护理之前,了解病理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我们将介绍常见的骨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程,以及对应 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骨伤科中医治疗方法ppt课件

骨伤科中医治疗方法ppt课件
唐容川《血证论》、钱秀昌《伤科补要》 均以“损伤之症,专从血论”为辨证施治 的基础。
编辑版pppt
12
行气消瘀法(二)
1、以消瘀活血为主的桃红四物汤、复元活 血汤;
2、以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 3、以及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并重的血府逐
瘀汤、活血疏肝汤、膈下逐瘀汤等方。
编辑版pppt
编辑版pppt
60
颅骨牵引(一)
适应证:颈椎骨折脱 位。
牵引重量:第1、2颈 椎为4kg,以后每下一 椎体增加1kg。复位后 维持重量为3~4kg。
将牵引弓的螺丝旋紧, 防止弓滑脱。
编辑版pppt
61
颅骨牵引(二)
定位方法一:用龙胆紫在头顶正中划一前 后矢状线,再以两侧外耳孔标志,经头顶 划一额状线,两线在头顶相交为中点,张 开颅骨牵引弓两臂,钉齿落于距中点两侧 等距离的额状线上,此即颅骨钻孔部位。
1、选择合适的夹板,并将所需用的固定器材准备 齐全。
2、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按需外敷药 膏,放置压垫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贴牢。将棉 垫或棉纸包裹伤处,勿有皱褶,置夹板于棉垫外 面,排列均匀,板间距为1~1.5cm。夹板的两端 勿超出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之中央,由助 手扶持夹板,术者依次捆绑扎带。依需要捆扎3~ 4道,两端扎带距板端1~1.5cm为宜,防止滑脱。
编辑版pppt
56
皮肤牵引
凡牵引力通过对皮肤的牵拉而使作用力最 终到达患处,并使其复位、固定和休息的 技术,称皮肤牵引。由于皮肤本身所能够 承受的力量有限,且胶布对皮肤有刺激和 粘着不持久,所以临床适应范围有一定的 局限性。
编辑版pppt
57
编辑版pppt
58
骨牵引(直接牵引)

《中医骨伤科学辩证》课件

《中医骨伤科学辩证》课件

经络辨证方法
经络辨证的基本概 念
经络辨证的步骤
经络辨证的注意事 项
经络辨证的优缺点
04
中医骨伤科学常见疾病 辩证
骨折辩证
骨折的分类与诊断 骨折的病因病机 骨折的辨证施治 骨折的预防与康复
脱位辩证
病因病机:介绍脱位的病因、病机及发病机理 诊断要点:阐述脱位的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介绍脱位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固定、药物治疗等 预防措施:强调预防脱位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中医骨伤科学定义与特点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在骨伤科的应 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医骨伤科学基本理论体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原则
03 中医骨伤科学辩证方法
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望诊:观察患者面色、舌苔、形态等,以判断病情 闻诊:通过听声音、闻气味等方式,了解病情 问诊: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等,以获取详细信息 切诊:通过触摸、按压等方式,判断病情及确定治疗方案
西药治疗:根据病 情需要,适当采用 西药进行辅助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针 灸刺激穴位,调节 气血运行,缓解疼 痛等症状
推拿治疗:通过手 法推拿,舒缓肌肉 紧张,改善关节功 能
练功康复治疗
练功康复治疗应症和禁忌症 练功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和效果评估
中医骨伤科学的未来发展前景:介绍中医骨伤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 景,如中西医结合治疗、数字化技术应用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06
中医骨伤科学预防与保 健
预防原则与方法
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 姿势,如久坐、久站等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 的钙、磷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D等营养 素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ppt)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ppt)
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避免小儿将所敷药 物抓脱。 •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 7、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骨伤科特色治疗操作规范二:
• 骨伤科手法整复技术操作规范
• 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脱位。
• 适应症:1、骨折。

2、脱臼。
• 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 手法。
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 顶会旋,按摩推拿)。 • 5、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 6、若需中药外敷,先在患处外敷中药。 • 7、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 8、外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肩关节脱位复位
髋关节脱位复位
6、护理指导:
• 1、让病人放松心情,取适宜体位。 • 2、告知与施术者合作,防止因手法受力而受伤。 • 3、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 • 4、若有伤口应以无菌操作技术予以消毒。
1、晕倒:病人出现晕倒 ,应立即使病人平卧,
取 甲7、头掐底人异脚 中常高 ,姿 百状势 会况。 、及注合意谷处保、理暖足,三:若里已、晕内厥 关, 等可 穴用 ,指 一
般即可苏醒过来;若症状不能缓解,则依生命急 救复苏术抢救。
2、疼痛:告诉病人勿惊慌,放松心情,以免病 人肌肉收缩加剧。
骨伤科特色治疗操作规范三: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 法(ppt)
(优选)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二、适应症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软组织挫
伤、闭合性骨折、关节炎等等多种疾病。
三、操作流程
•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 的药物(消炎肿止痛散等)、竹匙、纱布 块、棉纸、胶布、绷带。
• 2、操作方法: • (1)敷药局部做清洁处理。 • (2)将外敷中药用水调制好后,先将药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针灸:针灸可通经活血 并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 的水肿和炎症,但对骨质增 生来说,针灸只能起辅助作 用
五、西药治疗。目前西医 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常采用对症处理,如疼痛时 可服一些解热镇痛的药;麻木 者可选用B族维生素类药物; 关节肿胀有积液者可给予局 部抽取积液或局部封闭等疗 法。但实践证明这些治疗方 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标而不 治本,病情易复发
中医骨科膏药治疗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 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 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 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 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 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 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 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 效切实等一系列优点。

再见

(2)腰椎X线片的改变(正位、侧位、左右斜 位),如病人可有腰椎曲度异常、腰椎侧 弯、腰椎椎体间隙变窄、腰椎椎体及小 关节突增生、腰椎滑脱、椎间孔狭窄等 改变。
中医骨科基本方法
一、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充分 发挥了药物的作用,但因导 入药物为液体,易挥发,药 效不持久,限制了该方法的 治疗效果。 。。
中医骨科疾病:
骨质增生、颈椎病、关节炎、骨 髓炎、骨结核、足跟痛、骨质疏 松、肋软骨炎、坐骨神经痛、’ 髌骨骨折、尺神经损伤、先天性 髋内翻、趾间神经痛、距骨后外 结节骨折、拇指再造、先天性胫 骨缺如、僵鉧、感染性肋软骨炎、 颞下颌关节强直、风湿热、眼眶 击出性骨折、腘肌肌腱炎、跖趾 关节痛、胫后神经痛、跟腱前囊 炎、纤维肌痛症、滑囊炎、感染 性关节炎、足舟状骨骨软骨病、 姿态性腰腿痛、赖特综合征、灼 性神经痛、纤维肌痛综合症等。
中医骨科课件
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 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 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 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 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 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 变化,例如,骨关节结 核、骨髓炎、小儿麻痹 症等疾病明显减少,交 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 增多。骨科伤病谱的变 化,这就需要骨科与时 俱进了。
二、紫外线疗法:其治疗作 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杀菌作用;(2)消炎作用;(3) 止痛作用;(4)促进伤口愈合 作用;(5)脱敏作用;(6)促进维 生素D3的形成;(7)调解机体 免疫功能等。
三、按摩与牵引。适用于颈、 腰椎骨质增生症。按摩与牵 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对 局部进行治疗却忽视了对人 体内整体地调节,因此,只 能起到暂时的止痛作用,而 不能达到治疗的多发于中年以上。一般认为 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 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持于某种 姿势,由于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 血肿机化,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 生;骨刺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 和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出血、肿胀而 致。
中医骨科一般诊断
(1)本病患者多为40岁以上 的中老年人,伴有腰部僵硬 疼痛或出现下肢麻木等症状, 查体可见部分病人腰椎生理 曲度异常;腰椎两侧肌肉有压 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