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试行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征求意见稿)1.总则(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高等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为培养学生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完成卓越工程师需要的基本训练。
(2)本标准适用于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
(3)本标准旨在提供各种类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质量要求,是制定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
2.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主要分为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三种。
本科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将来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
硕士层次主要培养学生将来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或生产过程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具备设计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或新工程项目的能力。
博士层次主要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具备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尖端产品或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的能力。
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学习的能力,使在校低层次毕业的学生也成为工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拔尖人才。
3.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构成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构成见表1所示。
标准名称:通用标准的“通用”是指适用于所有行业各专业;行业标准的“行业”是指由教育部会同行业(协会)制定的。
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关系:通用标准是由教育部和工程院发布,是宏观指导性标准;行业标准包含本行业内若干专业的专业标准,它不仅是对通用标准的具体化,还应体现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因此行业标准要高于通用标准。
学校要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行业标准为基础,结合本校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制定出满足经济与社会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的校内各个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行业标准的具体名称应包括行业名称、专业名称和培养层次,如机械行业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层次的标准应称为“机械行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标准”。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师,具有较好的工程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原则1. 教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育培养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3. 教育培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教育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专业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设置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其中包括了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工程等方向。
通过毕业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在所学专业中得到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训练。
四、课程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需求,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
除了基础课程外,还设置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外语、体育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还设置了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五、教育教学模式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了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
比如,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卓越工程师学院强调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参与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七、创新创业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竞赛、双创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目录一、培养目标 (2)1. 培养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人才 (3)2. 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43. 培养具备工程伦理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5二、培养理念 (7)三、培养路径 (8)1. 课程体系建设 (9)1.1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11)1.2 专业方向特色课程体系 (12)2. 科研实践 (13)2.1 学术研讨与项目资助 (14)2.2 企业实习与合作项目 (16)2.3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17)3. 创新设计 (18)3.1 创新设计竞赛与挑战 (18)3.2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20)四、能力培养 (22)1. 专业技能能力 (23)2. 创新能力 (24)2.1 创造性思维 (26)2.2 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27)3. 跨学科知识能力 (28)4. 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29)5. 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能力 (30)五、评价体系 (32)1. 教学评价体系 (33)2. 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35)3. 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36)六、人才培养支撑 (37)七、持续改进机制 (39)1. 定期评估与反馈机制 (40)2. 学会创新与发展机制 (4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工程应用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职业素养的走出国门、领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掌握工程学原理、基本理论、核心技术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工程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学等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精通工程设计与实践:掌握工程设计规范、标准和技术,能够独立进行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管理,并拥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拥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创新和创业的能力,能够推动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试行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试行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贵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为探索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特制定贵州大学“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培养“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能奉献”的“四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1)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符合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方向,体现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
(2)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工程设计与工艺研发本领、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与胸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创新精神突出、研究潜力大、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定基本要求“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卓越工程师培养活动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活动方案一、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是指在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卓越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专家。
卓越工程师培养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工程师。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主干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电子电路、控制原理、计算机基础、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等课程,力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
(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创新设计、团队合作、跨学科科学、职业道德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2. 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育机会,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创新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 项目导师制每位学生配备项目导师,由项目导师负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环境。
5. 跨学科交叉培养鼓励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6. 行业合作积极与行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7. 国际化培养扩大国际交流,吸引国际学生和教师来校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8. 奖学金计划设立多种奖学金计划,鼓励卓越学生在学术和技术上的表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实践。
9. 职业规划辅导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工程行业的就业趋势和发展前景,指导学生合理规划未来职业发展。
10. 专业认证通过国家或国际专业认证,提升学校工程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三、实施路径1. 改革课程设置,精心设计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
2. 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教育资源。
3. 建立项目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项目导师。
4.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
5. 推进国际化交流,建立国际交流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背景
二、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坚实的数理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学生所选专业,设置一系列基础和深化的专业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电子电路、控制系统、材料科学等,为学生奠定专业基础。
3.创新课程: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如创新设计、科技创新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践、工程实践、设计实践等,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实训
1.实习: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2.实训:设置一系列实训课程,通过模拟实际工程环境,让学生学习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工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如科研项目、工程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平台,如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综合评价与考核
1.绩点评定:通过学生在各门课程中的表现,按学分绩点制进行评定,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2.项目评价:对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创新项目进行评价,考察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大学工程专业的教育中,应该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该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育,如工程实验、实习等,以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和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素质的提升卓越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为此,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
四、外语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供专门的英语课程和培训,增加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专业英语的学习。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国际项目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五、实践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与实际工程实践和就业需求相结合。
为此,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走廊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此外,可以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外语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培养出具备卓越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人才,为科技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前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指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的潜力的后备工程师。
□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工程师。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追求,以世界两大工程教育体系为参照,以工学交替为手段,以CDIO为模式,以回归工程实践为重点,以培育“高工级教授”师资为难点,以学生学业成果作品化为抓手,着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培养“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工程师的有效路径。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良好的综合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现代制造业第一线从事机械产品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机械类“现场工程师”。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电子技术、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有进行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生产组织管理等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以及技术沟通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电工技术、液压传动与气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现代模具设计制造、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等)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5)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6)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感、意志品质与身体素质等非智力因素。
浅谈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浅谈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工程师的角色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发重要。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成为了许多国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然而,要成为卓越工程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系统的培训和教育。
本文将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旨在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出卓越的工程师人才。
1. 建立全面的教育体系首先,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建立起一套全面的教育体系。
这包括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打好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的底子。
在专业教育阶段,学生需要深入学习与工程相关的知识,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学、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
在实践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卓越工程师还需要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开展一些工程实践课程或者实习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3. 推动创新思维培养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育体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创新创业竞赛或者科技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4. 建立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培养卓越工程师,学校可以建立起导师制度。
每个学生可以有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导师可以在学术上和职业发展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同时,导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个人能力。
5. 强化跨学科合作在当今的工程领域,许多问题是跨学科性质的,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
因此,工程师的培养也需要强调跨学科合作。
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课程,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项目和实践。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一、导言工程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各个领域的共识。
为此,制定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二、培养目标1.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2. 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工程工具和设备,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 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三、培养内容1.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培训,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工程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在课程设置和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开展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通过专门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工作中有效地协调各方面资源和解决问题。
4. 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工程实践中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四、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和实践结合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确保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习实训和导师制度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同时建立导师制度,让学生在实际工程工作中获得指导和帮助,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评价机制1. 学术评价通过课堂考试和学术论文撰写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制订与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制订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是为了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优秀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需求。
该计划旨在通过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工程师。
该方案制订和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确定目标与要求:明确培养目标,提供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和培养要求。
如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
二、建立课程体系:搭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原理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引入新兴科技领域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前瞻性和应对变革的能力。
三、拓展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工程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四、搭建科研平台:建立科研平台,促进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
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工程师和学者,建立国际化、交叉学科的师资队伍。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六、评价与监测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测机制,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价。
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作品等。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保障培养质量。
为了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一、政策支持: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文件,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有力保障。
二、资源投入:增加资源投入,包括经费、场地、设备等,为计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社会合作:促进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和实践项目,提供实践基地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机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一、背景与意义工程师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们将科学理论与实际生产结合,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技术难题,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随着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工程师的教育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1. 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工程问题;2. 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不断钻研、创新并改进工程技术;3.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元化环境中协调合作,解决复杂问题;4. 具备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技术环境。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等基础课程,为工程师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2. 专业课程根据工程师的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工程设计、制造工艺、材料科学、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
3. 实践教学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室实验、工程项目实践、企业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开设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导师指导等实践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教育培养方案1. 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
2. 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规划学习与发展方向,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 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完善实验教学大纲,扩大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实践,通过项目的执行和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
5. 实习就业积极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需求,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 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核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核科学与技术 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 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 综合论文训练,各类实验设计 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2.2.2 具有整合资源,分析需求、细化 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专题实验等 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2.3 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 科技竞赛,科研项目,工程实践 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40320654
核电子学*
40220184
信号与系统*
20430054
电动力学*
3学分(秋、春) 4学分(秋、春) 4学分(秋、春)
二选一
3学分(秋、春) 3学分(秋、春) 3学分(秋、春) 3学分(秋、春) 4学分(秋、春)
四选一
4学分(秋、春) 4学分(秋、春) 4学分(秋、春)
二选一
4学分 4学分
本科培养方案共 175 学分,分布如下:
表 1 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分布
课程类别
学分
人文社会科学类
35
自然科学基础类
40
工程技术基础类
21
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
44
实习实践类
20
综合论文训练
15
1
2、培养标准
能力
实现(课程名称,含必修课与选修课)
1.1 人文社会科学等的基本知识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背景: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程领域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社会对卓越工程师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一套培养方案,以培养具备卓越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师。
目标:培养目标是打造一批具有丰富知识储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其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工程领域的需求。
培养内容:1.知识体系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
通过理论课程、学术研讨和实践项目,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综合运用的实践能力。
2.实践能力培养:通过项目实践、实习和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工程实践,锻炼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实施的能力。
3.创新精神培养:鼓励学生从事创新项目,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在工程领域中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案。
4.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项目和团队建设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在实践环节注重学生与不同背景的同学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5.社会责任培养:强调工程师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和社区服务,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6.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开设研究生课程和提供相关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提高其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方式:1.理论学习:开设一系列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深入的专业学科知识。
2.实践项目:安排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例如工程设计竞赛、实验室研究和工程实习等,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术研讨: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前沿,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思维。
4.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分配一位导师,定期进行一对一指导和交流,帮助学生规划个人学习和职业发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一、引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是指对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一套通用标准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工程师的教育培养计划能够全面、深入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卓越的工程师人才。
二、背景在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工程师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由于每个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条件不尽相同,导致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差异性较大。
为此,制定一套通用的标准,以确保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质量成为了必要的举措。
三、深度评估1. 课程设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覆盖广泛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还要求学生学习前沿的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
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中应包括丰富的实践环节,例如实验课、实习、项目设计等。
这些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导师团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对导师团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导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沟通。
4. 职业素养除了专业知识外,卓越工程师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这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
四、总结与回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制定,旨在全面、深入地提高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质量。
这一举措对提升我国工程师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制定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它有助于标准化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XX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
XX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和规律,结合专业规范和专业认证标准,按照“夯实基础,强化能力,凸显特色”的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强化校企合作环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标准1、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社会公德;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外语能力;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相关水利知识背景;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组织、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8、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社会交流能力);9、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11、具有专业所特需的知识、能力、素质。
各专业以学校总体人才培养标准为基本要求确定专业培养1级标准,前11项为基本标准,第12项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也可多项。
各专业还可在在1级标准下制订2级或3级标准,并确定相应的知识、能力培养通过哪些课程(包括理论、实验、实践等各种课程)和项目来实现。
各专业要结合教学大纲,编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矩阵》。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一)培养目标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基础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卓越工程师队伍方案
培养卓越工程师队伍方案一、培养目标1. 适应国家战略需求。
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一批批掌握先进科技和工程知识的工程师。
他们要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在国际上卓有成绩。
2. 兼具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能力。
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3. 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现代工程项目往往是大型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工程师在团队中协作,同时也需要能够承担领导责任,协调各个团队成员。
4. 重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工程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要以人为本,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内容和方法1. 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工程师培养的核心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结合,因此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训练。
2.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师的关键,可以通过实验课、实习、设计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采用虚拟仿真技术、网络课程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4.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社会项目、科研课题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三、培养环境和实践1. 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学校和企业需要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包括实验室设备、实训教师和实训项目等,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2. 加强与企业合作。
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以便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岗位实习,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实际。
3. 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和实践项目。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工程技能竞赛和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动手能力。
4. 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
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与企业工程师和教师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工程实践。
四、后期培养1. 加强实习和工程师培训。
毕业后,学校和企业可以加强实习和工程师培训,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为探索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特制定贵州大学“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培养“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能奉献”的“四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1)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符合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方向,体现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
(2)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工程设计与工艺研发本领、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与胸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创新精神突出、研究潜力大、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定基本要求“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其基本要求为:1.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引进、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胆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形成层次清晰、模块多元、保障有力的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入手。
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国家“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以矩阵表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根据专业培养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与调整。
贯彻“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设计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要求,按照“精简课程门数、避免内容重复、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周数、留足自学空间、丰富体系内涵”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以学生为本的要求。
四、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与要求“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应由前言、培养标准、实现标准的矩阵、培养计划、课程教学要求和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等组成:1.前言:前言中应包含专业介绍、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学制及可授予的学位、毕业标准等的总体概述。
(1)专业介绍应包含试点专业的建设发展、现状、特色与优势等。
(2)指导思想应以教育部实施“卓越计划”的有关要求为指导,体现试点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工作思路。
(3)培养目标应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提出通过“卓越计划”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等总体要求。
(4)培养模式试行“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为3年,主要完成基础理论、基本能力和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在企业累计学习时间为1年,着重完成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5)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6)毕业标准:学生在规定学制内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各类学分,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
2.培养标准:培养标准应在理解和遵循国家通用标准的基础上,主要结合贵州大学的办学特色,具体聚焦在培养工程型人才的三个尺度定位上,即知识的储备程度界定、能力水平界定和道德品行水平把握。
内容应包含培养标准的规格表述、细化培养标准的知识能力体系大纲、毕业标准要求等三各部分。
(1)XX专业本科工程应用设计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根据培养目标提出的达标规格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表述。
①总则:毕业生主要在“什么领域”,从事“什么工作”,毕业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
②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并具备初步相关技能,应达到的规格要求。
③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进行项目设计、运行及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达到的规格要求。
④具备本专业系统的组织管理、团队协作、有效沟通与交流等能力,应达到的规格要求。
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应体现的职业、社会、环境等责任要求。
(2)XX专业本科工程应用设计型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体系大纲。
知识能力体系大纲,是对培养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分解、扩展、细化的典型表现特征描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表述。
①素质要求: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具体应完成什么基本训练,典型表现特征是什么。
②能力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具体应掌握、了解、训练什么,典型表现特征是什么。
③知识要求:掌握工具性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经济管理知识、专业知识等,具体应学习什么。
(3)XX专业本科工程应用设计型卓越工程师毕业标准。
毕业标准应根据《贵州大学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条例,结合专业培养要求,具体进行概述。
3.实现标准的矩阵: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将专业特征目标所规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
将第一课堂的课程、项目、实习实践等和第二课堂的各类活动所构成的各教学环节与专业目标特征所列出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方式进行统筹与整合,一体化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其矩阵列表要素表达如下: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布局参考表4.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落实“卓越计划”实施的具体指南,其核心是课程设置,应精心设计。
内容应包含学制与学位、毕业学分基本要求、计划执行表。
(1)课程设置及要求①试点专业应根据培养标准,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大纲要求,科学设置相关课程。
课程设置按照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阶段分别设置,校内培养按照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综合工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等类型来明确课程设置要求,同时每个类别的课程应明确课程模块(群),以便于学生选课和教学安排。
②优化课程体系。
对课程体系设置要从四方面改革:第一:注重学生素质能力培养,鼓励依据专业特点设置适当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加强基础性与综合性,重视多样性与前瞻性,强化实践性与应用性;第三:课程结构做到平台完整、模块清晰;课程内容和设置服从培养目标要求,实现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的优化;第四: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等关系,通过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使培养方案在质量和可操作性上得到提高。
③强化实验实践教学。
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环节,大力加强实验课程建设,重组实验课程体系;整合和充实课程设计、实训、实习环节等教学内容,注重提高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益。
④加大课程整合力度。
减少课程门数,减少理论课程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减少课堂讲授学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
⑤专业核心课程控制在10门左右,专业核心课程尽可能安排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和实习内容。
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宽、求厚,专业(方向)模块要求精、求特色,专业选修课要多样、实用。
注意先修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注意专业课与通识课的对接。
⑥引进相应企业课程,将企业实际工作案例作为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中应有6门左右的课程由来自企业工程师或有5年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开设面向行业需要,由企业、行业人士以实际工程案例讲座形式的选修课程。
⑦大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加强配套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和相关社团活动,将学生科技创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学分,将第二课堂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纳入部分传统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范畴,打通“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通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⑧各类实习、实践课程名称规范要求各种实习名称规范、明确,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采矿认识实习”等,不能简单命名为“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等。
⑨实验开课学时为了突出和强化实验教学,对于学时超过8学时的实验课程,要求单独设置课程号。
(2)课程设置参考“卓越计划”的课程体系构建,由试点学院按照“科学与工程结合、能力与素质并重、传承与创新兼顾”的原则,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科学设计。
以下表格课程模块设置仅作参考,试点学院可作适度调整。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课程设置参考表(3)学分要求与学时分配①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学位:工学学士。
②毕业学分基本要求:160+4。
③学分分配表如下(参考)。
学分分配表中的“通识拓展实践”模块,必须安排2学时的思政类课程实践教学,若此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超过2学时,则应从思政类课程的12学分中扣除。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环节学分分配参考表④学时计算方法:●学时与学分换算:16学时为1学分;●校内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1周为1学分,1周计16学时;●企业学习阶段:2周为1学分;●第二课堂学分按照《贵州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计算。
●所开课程学时一般应为8的倍数,公共课学时一般为16-32学时,最低8学时。
(4)教学计划执行“卓越计划”教学计划执行进度,分别用“教学计划执行表”、“集中实践环节设置细化表”和“第二课堂活动环节细化表”等体现。
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表中的“短1、短2…”为实践周。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执行参考表●课程编码按照《贵州大学课程编码规则》有关规定编制;●课程名称须用中英文对照;●课程性质为必修或选修。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集中实践环节设置细化参考表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课堂活动环节细化参考表●项目编码按照《贵州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编制。